黄河污染和断流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黄河污染和断流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黄河污染和断流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黄河污染和断流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一、黄河水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目前在黄河流域,水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主要是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资源和食用受水污染的鱼类、粮食、蔬菜等引起的。山西省因水质污染已造成至少造成50万人吃水困难。不少地方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食用受污染的粮食、蔬菜,使癌症患者比例剧增,胎儿畸形率惊人。如太原市郊某村,近几年来因患癌症死亡17人,妇女生怪胎10人,死胎8人,畸形儿5人,清徐县因多年引用汾河水(污水占60%左右)灌溉农田,致使地下水污染,造成人畜吃水困难的大队有49个,一些群众饮用受污染的井水,常发生头晕、恶心、痢疾等症状。湟水西宁以下。伊洛河洛阳以下,以及包头市昆都仑河等区域,都有当地群众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或直接引用地表水而发生一系列疾病甚至癌症的报道。

在有条件的地区,人们不会去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黄河流域各大中城市均有因水源污染使供水水井报废、民井污染而被迫并入城市供水管网或寻求新水源的实例。但是对一些区域的广大农村群众来说,寻求新水源,建设完备的供水系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些地方可能是无法做到的。因而,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保护好人群生活用水水源。

二、黄河下游断流,后患无穷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特别是造成下游河床淤高,不仅“小水大灾”,更时时存在着决口改道的危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重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这对黄河流域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将动摇社会稳定,其后患无穷。

(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二)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

2.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入海口,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

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

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浅谈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黄河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断流现象,分析断流的原因,对自然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黄河断流;黄河断流原因;黄河断流应对策略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情况在2000年得到了改变,2000年没有断流。反而,到2003年9月,黄河中上游连连降雨,水势上涨,河南兰考段蔡集控导工程28号坝被撕裂,出现决堤现象,造成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但是,黄河断流这一影响重大而广泛的现象依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 一、黄河断流的原因浅析 黄河是地上河, 具有向两岸(左岸主要是海河流域, 右岸主要是淮河流域) 送水的良好 条件。自1970 年恢复引黄灌溉以来两岸的引黄灌溉面积发展到3 000 万亩。根据黄河水量分配, 每年需向两岸供水100 亿m3。而所谓黄河断流是两岸从黄河引水后在其下段所造成的干河现象。黄河断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对黄河断流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改变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从而对黄河断流有很大的影响。 2)太阳黑子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用水量增加,从而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及治理情况 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 张龙(112080503031) 陈大林(112080503022) 彭超(112080503028) 郭辉(112080503104) 李海龙(112080503076) 冯挣(112080503066)2011年12月3日

一、黄河兰州段总体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海,二度流经我省,第一段河流沿岸像草原地带尚无污染,第二段再度流入甘肃后,经临夏、永靖、兰州靖远、景泰等地流向宁夏自治区。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 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干流河道总长度的16.7%。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 西起八盘峡,东到榆中县东乌峡,北至榆中乌金峡出境。由兰州排入黄河的污水量达到每年1亿吨, 其中生活污水6000多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7.9%。黄河作为兰州市区最重要的地表水资源,为兰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目前黄河面临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污染的状况, 而且污染突发事件也频繁发生,污染形势严峻。二、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从在的问题 2.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主要污染。根据2001年兰州市20 家重点污染源调查, 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29.584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5168.70万吨, 经过处理达标量2595.40万吨, 处理达标率为59.7%。2004年兰州市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009.10t,工业废水中悬浮物1659.30t、化学需氧量2 927.80t、生化需氧量206.40t、镉0.160 t、铅0.700t、六价铬0. 210t、砷0.350t、挥发酚1.990 t、氰化物0.850 t、石油类164.44t、硫化物12.28 t、氨氮438.21 t。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97年的5860.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 795.89万吨, 平均每年增加191万吨。2002年以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降幅比较小, 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大, 占废水总量的55% 以上。从工业废水区域排放情况看, 2004年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 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酚、氰化物均集中在西固区, 由此可见西固的水质污染较严重。从工业废水行业排放情况看, 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镉、铅、六价铬、砷、氨氮等污染物均以石油加工业为最大。

黄河断流对河口生态的影响

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及三角洲地区生态的影响研究综述 管君阳51082601024 摘要:介绍了黄河断流的特点和原因,黄河断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黄河断流对黄河河口地区、三角洲地区以及附近海域生态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因子。黄河断流对河口地区及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影响是严重的而且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对三角洲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河口地区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的影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黄河下游的断流;生态;影响 1 黄河断流特点和原因的研究进展[1] 1.1 近十年来黄河断流特点 黄河断流的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首次出现断流,断流天数19d,断流长度310km,此后,黄河断流频繁发生。1972~1999年的28a中,有22a出现断流,断流年份占79%,特别是1986年以来,黄河流域连续严重干旱,断流天数和断流距离呈逐年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断流现象年年出现,其断流天数及断流距离见表1。黄河断流的另一个特点是断流时间的提前,断流开始时间从1991年的5月份,提前到1998年的1月份。另外, 表1黄河断流情况统计表 1.2 黄河断流成因 1.2.1黄河下游断流的人为因素分析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文情势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黄河干流上的多座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使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的难度加大,再加上流域工业及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在没有统一调配、合理控制各段用水量的情况下,造成了上、中游大引,而下游来水量锐减乃至发生连续断流的局面。 1.2.2黄河下游断流的自然因素分析 干旱少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黄河下游发生断流的重要客观原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及降水格局等发生变化,也是引起黄河下游来水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黄河环境的调查报告

黄河环境的调查报告 利津县实验一校五年级2班王之恒 前言 在中国有一条母亲河——黄河,然而这条哺育了13亿中国人“天上之水”却受到了严重的环境的破坏,使这条养育我们上千年的河水断流、沙化、污染,使之成为了人民的灾难!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调查这破坏我们“母亲河”的罪魁祸首吧! 调查内容 黄河的断流。 黄河的断流是从1972年开始的,至今已有34的经历了;黄河断流不仅是年年都有,而且从1990年开始就一直不断的增加断流的天数,从最先的几天现在已经涨到了122天、226天。这长期的断流,无情的事实,宣告黄河已成为一条季节性河流。 一.是黄河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雨量不多,黄河的平均年径流量约56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长江的l/20,位于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比长江、珠江、松花江都小。而且黄河径流量一年之内变化很大,枯水期黄河流域基本不下雨,不少支流都没水了,干流的径流量也小,自然容易发生断流。 二.是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90年代初统计,沿黄各地区引用的黄河水量已达到4l0亿立方米,占黄河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几乎快把黄河“掏空”了。黄河每年就这么500多亿立方米的水,禁得起这么过度利用吗? 三.是用水浪费,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由于水价不高,人们不把节约用水当回事,因此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现象。比如黄河流域的许多农田,灌溉方式非常落后,大水漫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的水都蒸发、渗漏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就能节约很多水。 黄河首曲的沙化。

黄河的首曲位于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玛曲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居民的纯牧业县,拥有被喻为亚洲最优质的天然草场,而它的面积也恰好是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1/960。近年来,随着玛曲草原干旱现象加剧,草场沙漠化扩大,黄河首曲地区也出现了大面积沙化现象,生态恶化的警钟已经敲响。据了解,玛曲县草地以亚高山草甸为主,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全县草场没有一点沙化,到处都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到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开始出现零星沙化。从1980年到1998年,玛曲县的沙化面积由最初的2.16万亩发展到67.18万亩,平均沙化速度达21.8%。 一.河沿岸有丰富的沙源。黄河在玛曲县境内流程为433.3公里,有不少河段的土壤主要为沙质土和沙壤质土,这为首曲地区沙化及草原沙化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二.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该县近20年来降雨量一直偏小,1967—1987年间降雨量平均为615.5毫米,1988—1997年降至530.2毫米。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80年代的0.9摄氏度上升至目前的1.1摄氏度,年均大风日数从80年代的24.0天升至目前的25.7天,全县的气候特点开始从干冷、大风向干暖型转化,受此影响,全县的干旱草场面积不断扩大。 三.草场放牧超载。玛曲县20世纪50年代有各类牲畜24万头(只),60年代为33万头(只),70年代为45万头(只),80年代达到64万头(只),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0.53万头(只),草场已不堪重负。 四.滥挖乱采中草药。玛曲县还是虫草、贝母等重要中草药的产区,每年青海、四川及我省临夏、陇南等地的大量人口进入玛曲采挖中草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资源。五.严重的草原鼠害。同时,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草原主要鼠虫害也在局部地区成灾,它们专食草的根茎叶,危害植被。鼠虫害严重的地区,许多草场逐渐演变为沙化区。目前,全县鼠虫害重度危害面积达15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8.1%。草原上隆起一个个小土包,一群群的中华鼢鼠在这些土包中穿来穿去,时而奔跑,时而钻洞。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污染。 1995年,黄河断流达121天,断流河段达700千米。专家预言,照这样发展下去,黄河变成内流河已成定局。黄河断流将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西北地区的罗布泊终于在本世纪70年代干涸了。 “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

黄河断流的原因

1.黄河断流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属于季风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②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③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 ④所在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人为原因: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②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③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④水资源管理不协调5、水体污染严重 措施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CO2排放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危害:黄河断流后,给黄河沿岸的城市带来了不便,特别是黄河流经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当地工农业用水较大,因此,黄河断流不仅在生态上危害严重,更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一)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二)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2.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在黄河入海口,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山东省东营市的领导同志说,黄河是东营180万人的生命河,黄河一旦断流,这里将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盐碱滩。3.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4.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5.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07应化本2班宋波71013015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1.地理原因(地理判断与比较及原因分析) 原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地理重在自然)(因素) 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 例1: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④城市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排放加剧温度提高。 例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②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③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④沙漠广布,增温快 ⑤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分析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原因: 例3: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故日较差大。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及原因分析) 例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例5: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气候成因分析: 例6:“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

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年级土地资源管理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指导教师朱艳飞 学生姓名马维罗福来张庆张剑聂润刘任烊学号31 29 34 33 32 26 实验日期2016年5月28日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教务处制 2016年5月28日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六大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它的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黄河环境恶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但是,近年来,她饱受重重苦难,深受种种环境问题。 黄河流经区域类型及分布 黄河断流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天,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个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步加剧,1987~1997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

黄河中上游水污染

2005年5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 1.6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工业如此反哺农业:股股污水进农田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而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地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用水源几乎全部来自黄河。近年来,由于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生产,大量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黄支渠,导致在一些个别时段内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污水处理厂多数晒太阳 目前,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推行慢。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宽,一些地区甚至不收。三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管网不配套现象,实际处理能力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不达标使一些污水处理厂事实上成了排污场。 陕西省渭南市是地处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从这里汇入黄河。渭南市投资1.2亿元修建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初就已建成,然而由于缺少运行费,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一直停运。市区每天形成的近5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 陕西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介绍说,陕西渭河沿岸宝鸡、西安等5个大中城市,目前基本至少都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但都存在闲置或吃不饱的问题。 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黄河水成“三害” 时下,正是黄河上游沿岸水稻插秧即将结束的季节,可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民乐村的村民却每天站在自家的稻田边心急如焚。民乐及周边金山等几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用黄河水灌溉,但让村民欲哭无泪的是,这两年浇水烧苗的事几乎年年都有。5月下旬,村民们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插秧了,前两次的苗已全部被烧死。望着田里泛着浓稠白沫的水,民乐村村民王太良说,水稻一直是他们的口粮和经济来源,可这几年水稻种不成,村里有农户挖池塘养鱼,结果去年秋季引了黄河水鱼就全死了,损失了10多万元。鱼养不好,眼看着水稻也没活气,我们可怎么活?王太良说。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及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对黄河下游的断流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评价,对断流的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利津断面的分阶段最长断流历时(天数)趋势,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对 2000 年水平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黄河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黄河断流趋势预测 1.断流情况概述 1.1断流起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径流观察工作始于 1919 年,距今已经 86 年。但黄河断流,特别是长时间大尺度(河长)断流是近年来发生的事 1960 年,黄河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由于运用不当和考虑不周造成黄河下游花园口断面断流 25 天,高村断面断流 7 天,利津断面断流 141 天(利津断面长时间断流主要是因为其上游王庄引黄闸为引取水资源,在河道中筑坝将水堵死所致)[1]。除此之外,一直到1972 年,黄河断流的“序幕”渐渐拉开,而且,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1.2近年来的断流情 黄河断流自 1972 年起始之后,在距今(1995 年8 月)不到 24 年的过程中,其断流频数、历时和河长,均不断增加。以利津水文断面为例,70 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 21 天 ,80 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 36 天。进入 90 年代后,该断面的年内断流历时急剧增加,1991 年断流历时为 16 天,1992、1993、1994 年断流历时分别高达 82、61 和75 天。1995 年,仅 1-7 月份断流历时就已高达 121 天(见表 1) 70 年代至 80 年代的断流历时,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5、6 月份。然而,进入 90 年代后,黄河下游的断流历时迅速向冬春季的 2、3、4 月份和夏秋季节的 7、8 月及10 月份延伸。从表 1 可见,黄河利津断面非 5、6 月份的断流历时,70 年代累计为 24 天,80 年代累计为37 天;进入 90 年代后的前 6 年已累计断流 154 天

黄河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污染问题

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黄河流经济南的北部,进而流向东营入海,在济南缺水严重的时期,济南市区水厂曾用黄河水作为生活水源。黄河是整个黄河流域的母亲河,是多个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多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黄河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是迫切需要的。尤其近几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量的亏缺,而且还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与丧失。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改善和提高黄河水环境的质量,是目前治黄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 有关专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同时,黄河水被超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按照有关规定,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但目前黄河的实际开发量已超过70%。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是影响黄河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末为21.7亿t,90年代后期已达到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生活污水9.3亿t,分别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和28.5%。进入新世纪后,废污水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39.5亿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 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 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 上。 2.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 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 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 年代初至今,黄河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水质优良的Ⅰ、Ⅱ类水数量大幅度减少,

黄河变迁的原因

黄河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黄河象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北部大地上。它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其中下游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一、历代对河源的探索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对这一象征着中华民族古文化摇篮的河流发源地,曾进行过长期探索。 1.古代“河出昆仑”及“伏流重源”的臆说 《尚书·禹贡》最早就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说明远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当经济文化发展较高的中原地区与西部河源地区还没有发生直接联系的时候,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黄河是发源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一带①。成书于《禹贡》之前的《山经》说:“昆仑之丘,……河水出焉”②。《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淮南子》:“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据胡渭考证,“自汉以前,但知昆仑在中国西北,终未明在外国某地也”③。说明人们对当时为戎羌诸族所占居的黄河上源一带的真相,还不很清楚,所云黄河出于昆仑,可能来自间接传闻或是一种臆度。 汉朝通西域后,“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①从此,将今新疆西部的于阗河当作黄河源,于阗河所出的于阗南山称为昆仑山,成了河出昆仑说的根据。 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在西域的传闻,于阗河“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①。其后,班固更进一步加以引申说:“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③古代“导河积石”和“河出昆仑”的传说,便这样与西域流传而来的“潜流复出”的说法揉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伏流重源”的谬说。 2.晋、唐时期对青海河源地区的初步认识 魏、晋时期,内地人民从对吐谷浑所据青海地区的密切往还中,逐渐了解到河源不在新疆,而在青海境内。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第一次提出“源出星宿”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平定吐谷浑后,在今青海贵德以西黄河上源地区设置河源郡,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对河源所出地区的确认。及至唐代,和青海、西藏等地的羌、藏族人民交往频繁,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到达河源地区:“阅月,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河源。”⑤按星宿川唐《十道图》别作“星宿海”。柏海当即今黄河源上的扎陵湖。藏语扎陵系白而长之意,“白”与“柏”同音。后吐谷浑为吐蕃所并,唐蕃之间来往不断,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曾“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⑥。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大理寺卿刘元鼎作会盟使出使吐蕃,进入黄河上源“虏曰闷摩黎山”①。据吴景傲《西垂史地研究》考证,闷摩黎山即今巴颜喀拉山,对河源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可见唐代对处于入藏通道的河源地区已有所了解。

黄河专题试题解析

黄河专题试题解析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简述下游含沙量大且易沉积的原因。 【答案】 1.宁夏河套 2.水量大峡谷广布,落差大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易沉积。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1.A、B为黄河沿岸的两地灌溉农业区;结合位置判断为A表示宁夏平原;B表示河套平原。 2.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分析。 3.黄河下游的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从流速减慢(地势平坦)则泥沙淤积。 4.案例探究:黄河流域的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7月3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整为150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式结束。 材料二新华网西宁2008年10月9日电“十一五”期间国家及青海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首台机组将于明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材料三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3一20 1.在黄河的源头地区,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 A.长时间断流B.草场退化、沙化严重C.众多的湖泊萎缩D.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在图中标出黄河调水调沙关键工程一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很多,试分析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对下游的有利影响。

4.此次调水调沙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人海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D 2.图略(注意与三门峡的区分) 3.有利条件: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影响:减轻了旱涝灾害威胁;增加了枯水期的水量,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质。 4.(l)增加了入海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2)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3)有利于入海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4)带来了大量泥沙,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治理保护措施。第l题,黄河源头地区由于气候变暖、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湖泊、冰川姜缩,河流断流,土地严重退化。第2题水利枢纽大的落差,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图中黄河干流最下游的第3题,水能的开发需要有丰富的水量和较,水利枢纽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第4题,黄河调水调沙为入海口地区带来了淡水和泥沙,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5.读“黄河水系简图”,回答:(18 (1) 邻海:⑨_________ 支流名称:11_________ 12_________; (2) 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个灌溉农业区要预防的主要土壤生态问题是_______, (3) 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黄河中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 ,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黄河上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黄河中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黄河下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答案】 (1)渤海渭河汾河 (2)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同时沿途农业大量灌溉用水导致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 (3)地上河;含沙量大在下游聚集使河床抬高,从而形成地上河。 (4)水土流失;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暴雨使地表冲刷严重。 (5)水能;煤炭;石油。 【解析】略 6.材料一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材料二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

我国黄河污染现状

我国黄河污染现状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但是近代以来黄河也在遭受着污染的侵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我国黄河污染现状。 据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黄河流域近十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表明,近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形势更为严峻。二00三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超三类水质标准(以下简称超标)河长达百分之七十八点六,与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六十八点八相比,有所上升。近十年间水质最差的年份为一九九七年及二00二年,其超标河长分别占百分之八十及百分之八十点六。 与全流域水质情况相比,黄河干流污染发展趋势更为严重。二

000年以后,水质急剧下降,至二00三年超标河长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一。与一九九四年相比,超标河长上升幅度已达百分之二十点七。目前,黄河干流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石嘴山至乌达桥、三湖河口至喇嘛湾以及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从支流来看,历年来水质均很差,超标河长所占比例一直都高居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五之间。目前,污染严重的支流主要有湟水、汾河、涑水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其入黄河段水质几乎常年为劣五类(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与干流相比,支流污染项目明显增多,主要超标项目除在干流上常见的外,还有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砷化物、重金属等。 由此可以看出黄河的污染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希望有关部门真的能切实的解决这个问题,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更多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以及水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缺水中国之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缺水中国之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楼主:江海明月升时间:2013-03-15 15:55:00 点击:7060 回复:157 时间:2013-03-15 15:55:00 点击:7060 回复:157 十万座水库,把一条条奔腾流淌的河流给截成一个个点的“死水”,割断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造成辽河黑河塔里木河永定河洛河渭河汾河大夏河黄河汉江丹江岷 江九江嘉陵江……断流;七大水系,五大都陷入半死不活, 濒临枯竭,只有长江和珠江还没有断流,如果各水库再不给河水自由、让水循环重新进行,三五年之内,长江珠江水系也会濒临死亡。十万水库,生生把中国从世界第四的水资源丰富国家变成“缺水中国”。从1957年第一座大型水库开始,短短60年间,全中国的地表和地下水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是人祸,不是天灾。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回忆或调查一下自己的家乡是否出现了河流 断流、湖泊干涸的状况,而这些状况是否是在当地或邻近上游地区修建了水库或水坝之后才发生的。 有一个常识,叫“前车之鉴”,易经叫“同象同源”,现代语叫“历史总是相似的”。就是把现状(象)与历史上类似的情形(象)比较,就能推出将来的结果。 我们直接看发达国家水库建造的情形,看同类的“象”:1.美国科罗拉多河是美国最早进行水资源开发的河流。

1936年胡佛大坝的修建标志着河流大规模开发的开始。从法律和水文意义上来讲,过去科罗拉多河是世界上调控得最好的河流。1922年,大坝建设的前夕,流域内的7个州签订了第一份水资源分配协议。并以佛里站的年径流量为基准进行水量分配,当时计算的年平均径流量为215.8亿立方米。但自分水协议签订以来,河川径流一直在减少,年均径流量只有160亿立方米。现在,过度的水资源利用已经使曾经生机勃勃的河口自1993年以后就没有再看到河水,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海水入侵。(这是关键:从大坝建设开始,河川径流一直在减少,导致世界上最优秀的分水协议根本无法实行。) 2. 由于科罗拉多河干流流量较小,落差不大,水能资源不很丰富,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各支流上。到目前为止,只集中在各支流上进行了开发与利用,干流开发得较少。干、支流水库总库容约为872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超过524万千瓦。(这大概就是它还没有像黄河一样断流的根本原因了。) 3. 最近,有关科罗拉多河水的分配,再次在美国西部7个州引发一场争论。事实上,这场争论因水短缺而起,因水短缺而分歧严重。(看看其激烈程度,和我国现状倒是完全一致的。) 4.科罗拉多河的水质恶化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遭受严重影响的是位于河流最下游的墨西哥,近20多年来,由于

分析黄河下游断游的原因探讨

分析黄河下游断游的原因探讨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黄河居然也有“奔腾而不到海”的断流景观。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本世纪70年代之初,从1972年山东利津断面断流开始,至今已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天数看,黄河断流的天数已逐年增多,1972年首次断流仅历时15天,1996年断流136天,截止于今年8月7日,1997年黄河已断流181天(8月7日复流后8月9日再次断流);从断流河段看,黄河断流河道向上游延伸,断流河段逐年增大,1972年断流仅产生于山东利津的下游,1995年断流上溯至河南开封附近,断流683千米;从断流始发时间看,断流时间也逐年提前,过去断流一般始于五六月份,近几年来提前到三四月份,1997年2月7日黄河即开始断流。 专家预测,到2000年后,黄河会每年断流,断流最长历时可达140~200天,山东利津水文站每年将有半年左右半涸。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将使黄河演变成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季节河。 二、黄河断流之影响 1.黄河断流对沿岸自然生态的危害 黄河断流能够引起河道萎缩,原来输入海洋的大量泥沙只能在沿岸地区沉积,由此抬高河床,不利于汛期洪水下泄,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 干涸河道中泥沙的骤然增多使河道潜在着演变成一条巨大沙带的可能,久而久之,昔日黄河故道风沙弥漫、荒凉凄怆的悲剧就可能会重现,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可能性增大。 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