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一、解释以下概念

1.硼反常: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B2O3玻璃中,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物理

化学性能得到改善。这与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石英玻璃中的情形恰好相反。

这是一种硼反常。在钠硅玻璃中加入B2O3,玻璃的结构随B2O3增加而逐渐加强,玻璃的性质得到改善。但B2O3的含量超过某数值时,将出现逆转:随着B2O3的增加,玻璃结构逐渐弱化,玻璃的性质逐渐劣化,在玻璃的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这是另一种硼反常。

2.逆性玻璃: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趋势(变化方向)与一般玻璃相反的玻璃。

3.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要经过

一个过渡温度区。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4.玻璃的热历史:玻璃在转变温度区和退火温度区的经历。

5.双减效应:在简单的硅酸盐玻璃系统(R2O-SiO2)中,一种碱金属氧化物被

另一种碱金属氧化物替代时,随着替换量的增加,在性质-成分曲线上,第一类性质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混合碱效应(或中和效应)。

6.临界冷却温度: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7.结晶容积分率:晶体体积与熔体体积之比

8.稳定分相:在液相线以上就存在的分相。

9.亚稳分相:在液相线以下才开始发生的分相。

10.不混溶区:玻璃发生分相的组成-温度范围。

11.均匀成核:在宏观均匀的熔体或玻璃中,没有外来物参与,与相界、缺陷无

关的成核过程。又称本征成核、自发成核。

12.非均匀成核:依靠相界或基质的缺陷而发生的成核过程。

13.晶核:具有一定大小能够稳定生长的结晶区域称为晶核。

14.微晶玻璃:微晶玻璃是通过往玻璃中加入成核剂,再经过热处理、光照射或

化学处理等手段使玻璃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所形成的致密的微晶相与玻璃相共存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15.技术微晶玻璃::原料为一般的玻璃原料。

16.矿渣微晶玻璃::原料是冶金炉渣、固体燃料灰渣和矿渣。

17.粘度:单位面积流层在单位速度梯度下作相对移动所需克服的内摩擦力。

18.粘度温度系数:玻璃的粘度温度系数= 粘度变化/温度变化

=Δη/ΔT

19.长性玻璃:粘度温度系数小的玻璃称为长性玻璃。

20.短性玻璃:粘度温度系数大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

21.表面张力:液体反抗表面胀大的一种收缩力。表面张力在数值上等于恒温恒

容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表面积所做的功。

22.色散: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为色散。

23.转变温度:粘度为1012.4帕秒的温度

24.软化温度:粘度为106.5-107.2帕秒的温度范围。

25.平均色散:? = nF–nc

26.阿贝数:ν=(nD–1)/(nF–nc)

正常色散:折射率随波长减小而增大,色散随随波长减小而加剧的现象称为

正常色散。

27.反常色散:光波波长接近玻璃的吸收带时,玻璃的折射率发生急剧变化,吸

收带长波侧的折射率高于短波侧的折射率。这种现象称为反常色散。

28.原生气泡(一次气泡):由于澄清不良,残留在玻璃中的气泡,称为原生气

泡或一次气泡,实质上是由过量的气体形成的气相包裹物。

29.再生气泡(二次气泡):澄清好的玻璃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如重新

加热),或窑内压力、气氛等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气-液平衡,这样,原来溶于玻璃液中的气体则有可能重新析出形成气泡,这种气泡称为再生气泡或二次气泡。

30.结石:玻璃中的结晶质夹杂物称为玻璃结石

31.条纹:条纹呈线条状或纤维状,形状和粗细都不规则,与它周围的玻璃有时

没有明显的界限,故亦称之为玻璃态夹杂物。

32.疖瘤:疖瘤大多是在高温时形成的液态球滴或球团。由于这部分玻璃的粘度、

表面张力比基体玻璃大,因而易收缩呈圆形或椭圆形。疖瘤也可看成是条纹的前身,由于扩散不充分而造成。

二. 简答题

1.在Na2O-SiO2玻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怎样变化?

既有断网作用,也有积聚作用。

在二元(RO-SiO2)玻璃中,主要起断网作用,使性能劣化。

对碱性氧化物有压制作用。在碱硅玻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能使性能改善。

玻璃的密度、折射率等性质随二价金属离子半径大小而变化。

2.在Na2O-SiO2玻璃中加入B2O3,玻璃的结构将如何变化?

在钠硅玻璃中加入B2O3,玻璃的结构随B2O3增加而逐渐加强,玻璃的性质得到改善。但B2O3的含量超过某数值时,将出现逆转:随着B2O3的增加,玻璃结构逐渐弱化,玻璃的性质逐渐劣化,在玻璃的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

3.判断玻璃生成能力的三个动力学指标是什么?

1.在熔点Tm附近熔体的粘度大小

粘度大,容易生成玻璃

2. Tg/Tm比值的大小

Tg/Tm比值大,容易生成玻璃

3. 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冷却速度越小,越容易生成玻璃

4.将氧化物划分为玻璃生成体、网络外体和中间体化合物的依据是什么?

用单键强度来衡量不同氧化物生成玻璃的能力。

5.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

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若性质较差的相以连通结构的形式存在,玻璃的性质将明显变坏。若性质较差的相呈孤立液滴状分布于性质较好的连续基相中,则能保持较好的性质。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 为成核提供界面。

2. 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 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 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1. 使玻璃的透光率下降

分相产生的相界面使光线发生散射,导致透光率下降,严重时,会产生乳浊现象。

2. 影响玻璃的颜色

分相过程中,过渡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微相液滴中。这种选择性富集可以用来发展有色玻璃,激光玻璃、光敏玻璃和光色玻璃等。

6.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 为成核提供界面。

2. 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 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 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7.为什么玻璃在成型过程中一般不容易析晶,在后期的热处理过程中却容易析

晶?

8.设计玻璃的成分时,为何要在共结线(点)附近选择成分点?

从降低熔制温度和防止析晶的角度考虑,应在共结点或共结线上或其附近选择玻璃的组成点。

9.用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取代惰性气体型阳离子,硅酸盐玻璃的粘度将如何变

化?

用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取代惰性气体型阳离子可以降低玻璃的粘度。因为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的极化力大于惰性气体型阳离子。

10.B-O的单键强度高于Si-O,为什么B-O玻璃的粘度却低于Si-O玻璃?

这是由于[SiO4]四面体的对称性高于[BO3]三角体和[PO4]四面体的缘故。

11.哪些组分能提高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Al2O3、La2O3、CaO、MgO能提高表面张力。

12.什么组分用量很少就能显著降低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Cr2O3、V2O5、MoO3、WO3等加入量不多也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

13.玻璃的实际强度为何远远低于理论强度?

玻璃的实际强度之所以比理论强度低得多,是因为玻璃的脆性和玻璃存在缺陷、微裂纹和不均匀区的缘故。

14.玻璃抗热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什么?

(一)玻璃的化学组成

(二)玻璃分相

(三)玻璃中的缺陷

(四)玻璃表面微裂纹

(五)活性介质

(六)温度

(七)应力

(八)加荷时间

15.玻璃呈色的原因是什么?

玻璃中的着色剂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是玻璃呈色的根本原因。16.影响离子着色的因素有哪些?

着色离子的种类着色离子不同所着的颜色不同

着色离子的价态离子价态不同所着的颜色不同

着色离子的配位状态配位状态不同所着颜色不同

基础玻璃的组成基础玻璃不同所着的颜色不同

制造工艺玻璃的热历史也会影响离子着色。

17.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澄清剂?

其重要作用是驱除气泡。原理是使气泡体积增大,使气泡上升速度加快。

18.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碎玻璃?

在玻璃生产中合理使用碎玻璃,不但可以利用废物,还能加速玻璃的熔制过程,降低热耗,提高产量,从而降低玻璃的生产成本。

19.硅酸盐玻璃的熔制包括那几个阶段?

硅酸盐的形成、玻璃液的形成、玻璃液的澄清、玻璃液的均化、玻璃液的冷却20.消除玻璃液中可见气泡有哪两种办法?这两种办法分别在什么时候用?

1. 使气泡漂浮出玻璃液表面而消失。

2. 使气泡中的气体溶解于玻璃中而消失。

在玻璃生产实践中,这两种方法都会采用。澄清的前期,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因为此时玻璃液中的气体较多,气泡较大,气泡容易浮出液面。澄清后期,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因为澄清后期玻璃液中的气体较少,气泡较小,气泡很难浮出液面。

21.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加快玻璃液中气泡的上升速度?

使玻璃液中的气泡增大

提高玻璃液的温度

22.采用什么措施可以提高玻璃液气泡中的气体压力?

降低玻璃液的温度一方面可以使气泡变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玻璃液的表面张力。这两方面的作用均会使气泡中的气体压力增大。

23.影响玻璃液均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玻璃液的粘度η↓,D↑

(二)玻璃液的表面张力σ↓,D↑

(三)条纹与玻璃液的接触面积S↑,D↑

(四)玻璃液的温度T↑,D↑

(五)玻璃液的流动

24.如何提高玻璃液的均化速度?

1. 保持较高的均化温度

2. 搅拌玻璃液

3. 合理控制玻璃液的流动

25.产生二次气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一)以化学结合态存在于玻璃液中的气体,由于化学分解释放出来,造成过饱和。(二)溶解在玻璃液中的气体因过饱和而析出(三)冷却阶段温度波动造成温度回升(四)某些玻璃液的表面张力具有正温度系数。冷却过程中因表面张力下降而使玻璃液中微气泡的气压降低,从而使溶解在玻璃液中的气体向气泡扩

散,使气泡长大成为可见气泡。(五)玻璃液与耐火材料反应放出气体。(六)电化学反应

26.如何防止二次气泡的产生?

1. 防止温度回升。

2. 根据玻璃化学成分采用适当的冷却速度。铅玻璃可以慢冷,重钡玻璃要快冷。

3. 延长熔化时间,使碳酸盐、硫酸盐充分分解,使CO2、SO2、SO3尽量排除,减少以化学形式存在的气体。

4. 澄清阶段让气体尽可能充分排出,减少溶解在玻璃液中的气体。

27.机械成型的供料方式有哪几种?

液流供料、真空吸料、滴料供料

28.生产瓶罐玻璃一般采用什么成型方法?

29.目前最先进的平板玻璃成型方法是什么?

浮法成型

30.生产夹丝玻璃一般采用什么成型方法?

连续辊间压延法成型。

31.玻璃成型后为何还要退火

原因之一:玻璃生产过程中,因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和经过热加工的玻璃制品,若不经过退火处理,让其自然冷却,在以后的存放和机械加工过程中很可能会自行破裂。

原因之二:玻璃制品从高温自然冷却室温,其内部结构是不均匀的,由此会造成玻璃光学性质的不均匀。对玻璃进行退火处理就是让玻璃的结构趋向均匀,使玻璃中的热应力消除或减小的热处理过程。

32.退火要消除的是那种应力?

玻璃退火过程中要消除的热应力是永久热应力。

33.玻璃中的缺陷有哪些?

气泡、条纹、疖瘤、结石

34.玻璃中的结石按成因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熔化残留结晶物(粉料结石、耐火材料结石);化学反应生成物;玻璃熔体析晶物(析晶结石)。

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SiO2含量越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越好。

2.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越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越差。

Li+离子场强较大,主要起积聚作用。用它取代K+、Na+离子可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含两种碱金属氧化物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比只含一种碱金属氧化物的玻璃

低。

4.在钠硅玻璃中加入的B2O3越多玻璃的耐水性越好。

5.退火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比淬火玻璃差。

6.Na2O-B2O3-SiO2玻璃分相时,若富钠硼相呈滴状结构,则会降低玻璃的化学

稳定性。

7.玻璃中分布不均匀的残余应力,会大大降低玻璃的强度。

8.玻璃中分布均匀且有规则的内应力会提高玻璃的强度。

9.用原子序数较大的碱金属元素取代原子序数较小的碱金属元素,玻璃的密度

一定会提高。

10.用原子序数较大的碱金属元素取代原子序数较小的碱金属元素,玻璃的折射

率一定会降低。

11.物理脱色剂是一种着色剂。

12.一般采用的退火温度比最高退火温度低20-30℃。

四、论述题

1.试述引入SiO2的原料和SiO2在玻璃中的作用。

原料种类:石英砂*、石英砂岩、石英岩等。

质量要求:SiO2>98% Fe2O3<0.2-0.01%

Cr2O3<0.001% TiO2< 0.1%

石英砂粒度在0.15-0.8mm之间最好

作用:构成玻璃的骨架;

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抗热震性;

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提高玻璃的软化温度、粘度和耐热性;

提高玻璃的硬度、机械强度;

提高玻璃透紫外光的能力。

但SiO2含量高则熔制温度高,并可能导致析晶。

2.试述引入B2O3的原料和B2O3在玻璃中的作用。

硼砂*(Na2B4O7·10H2O)

硼酸(H3BO3 )

含硼矿物:硼镁石(2MgO·B2O3·H2O)

钠硼解石(NaCaB5O9·8H2O)

硅钙硼石[Ca2B2(SiO4)2(OH)]

作用:在硼硅酸盐玻璃中与硅氧四面体共同组成网络;

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增大玻璃的折射率,改善玻璃的光泽;

提高玻璃的机械性能;

高温降粘,低温增粘;

助熔,加快玻璃液的形成;

加快玻璃液的澄清;降低玻璃的析晶能力。

但B2O3含量过高,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反而增大。

3.述引入Al2O3的原料和Al2O3在玻璃中的作用。

长石*粘土蜡石

氧化铝氢氧化铝

作用:提高玻璃的粘度

降低玻璃的析晶倾向;

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

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硬度;

提高玻璃的折射率;

减轻玻璃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4.试述引入Na2O的原料和Na2O在玻璃中的作用。

纯碱* 芒硝长石氢氧化钠硝酸钠

一般是用纯碱引入Na2O。芒硝价格便宜,但芒硝引入Na2O的同时会引入SO3。SO3在玻璃中的溶解度很小,多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芒硝要到1400℃才能分解。这将使玻璃的熔制温度和能耗提高,也给池窑设计带来困难。此外,未分解的Na2SO4留在玻璃液表面,形成硝水(又称碱水),会加速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作用:降低玻璃的熔制温度;

降低玻璃的粘度;

提高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降低玻璃的抗热震性;

降低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降低玻璃的机械强度。

其用量一般不能超过18%。

5.试述引入CaO的原料和CaO在玻璃中的作用。

石灰石* 方解石白垩沉淀碳酸钙

作用: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

降低玻璃的高温粘度;

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澄清;

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很快,给成型带来困难。

含量太高会增大玻璃的析晶倾向,并使玻璃发脆。

一般玻璃中CaO的含量不超过12.5%。

6.试述玻璃成分设计的原则

(一)满足玻璃的使用性能要求

设计玻璃成分时,首先要考虑使用性能要求。要保证按设计的成分

生产出来的玻璃能满足使用时的所有性能要求。

例:要求玻璃的热膨胀系数≤5×10-7/℃,就只能选SiO2作为玻璃形成体。

(二)能形成玻璃,析晶倾向小

设计玻璃成分时,要参考有关的相图和玻璃形成图。

根据玻璃形成图选择成分点时,要避开析晶区,在玻璃形成区内选点。

利用相图选择成分点时,应把成分点选在相图的共结点或共结线附近。

设计的成分尽可能是多元的。

此外,还要避开玻璃分相区。

(三)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设计玻璃成分时,要考虑玻璃在熔制、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保证按设计的玻璃成分能安全、顺利、高效地进行生产。

比如,在实验室,可以在1800℃将石英熔制成玻璃。但在工厂生产中,燃料、窑炉等设备都跟不上。

(四)价格低廉,原料易得

在保证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价格较低、质量稳定、容易获得的原料,以降低玻璃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绿色环保

尽量使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原料。

7.试画一个框图,说明玻璃成分设计的一般过程。

8.试述玻璃配合料的质量要求。

一. 配比正确,成分稳定

正确计算原料配比;准确称量;保持原料的化学成分、水分和粒度稳定;若原料的成分和含水量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配方。

二. 含水量适当

配合料的含水量一般为3-5%。

在配合料混合时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其作用有三:

一是在硅质原料的表面形成水膜,使部分纯碱和芒硝粘附其上,

以加快石英的熔化。二是减少混合时配合料的分层,使配合料容易混匀。三是减少配合料在混合、输送和往炉中加料时的分层和粉料飞扬,减少因飞扬造成的组分损失和环境污染以及因分层造成的成分不均。

三. 气体率适当

为了使玻璃容易澄清和均化,配合料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能在高温时放出气体的原料,如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硼酸、氢氧化铝等。

气体率= (逸出的气体量/配合料的重量)×100%

Na-Ca-Si玻璃的气体率为15~20%,过高会引起玻璃起泡;过低则不易澄清。

硼硅酸盐玻璃的气体率一般为9~15%。

四. 混合要均匀

配合料混合不均匀会造成熔化的不均匀。难熔物较多的地方熔化较慢,容易产生结石、条纹、气泡等缺陷。易熔物较多的地方熔化较快,耐火材料容易被侵蚀,侵蚀下来的耐火材料使玻璃液的成分更加不均匀。

9.试述玻璃配合料的制备过程。

原料的加工处理:一. 原料的干燥;二. 原料的破碎;三. 原料过筛;四. 原料除铁

配合料的混合:配合料的加料量:一般是混合设备容积的30~50%,加水量与加水方式:配合料的含水量为3~5%。用定量喷水器将水喷到石英砂表面使之润湿。加料顺序1. 石英砂→水→纯碱→长石→石灰石(白云石)→芒硝,2. 石英砂→水→长石→石灰石(白云石)→纯碱→芒硝混合终了将近卸料时再加入碎玻璃

配合料的粒化

10.试述影响玻璃液中气泡上升速度的因素。

1. 气泡的大小

2. 玻璃液的粘度

3. 玻璃液与气泡的密度差

11.试述影响玻璃液气泡中的气体压力的因素。

1. 玻璃液面的大气压力P0↑,P↑

2. 玻璃液的密度ρ↑,P↑

3. 气泡与液面的距离h ↑,P↑

4. 玻璃液的表面张力σ↑,P↑

5. 气泡的半径r↓,P↑

12.试述玻璃纤维的拉制方法。

工具:吹管(或挑料管)、粘顶盘

方法1:挑料→滚料→吹料泡→粘顶→拉管

方法2:挑料→滚料→粘顶→拉棒

13.试述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

浮法成型过程在锡槽中完成。锡槽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的金属锡呈熔融状态,温度保持在800-1000℃。槽内通入保护气体(N2或H2)以防止锡液氧化。

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经流槽流入锡槽。因玻璃液的密度比锡液小,故能浮在锡液表面。玻璃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在锡液表面漫延开来形成玻璃带,并向锡槽的尾部移动,经抛光、拉薄、冷却硬化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把

玻璃拉出锡槽,并送入退火窑内退火。

14.试述硅酸盐玻璃的熔制过程。

一. 硅酸盐的形成阶段:本阶段,配合料中的各种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如水分的蒸发、多晶转变、固相反应、固液反应,最后形成由硅酸盐和SiO2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二. 玻璃液的形成阶段:温度进一步升高,烧结物开始熔化。首先是易熔的低共熔物熔化。接着是硅酸盐与残余石英的熔化。到本阶段结束时,烧结物变成透明的熔体,再也没有未起反应的配合料颗粒了。但此时的玻璃液中还有大量的气泡和条纹。玻璃液的成分还不均匀。对普通钠钙硅玻璃而言,本阶段大致在1200-1300℃左右结束。

三. 玻璃液的澄清阶段:温度继续升高,玻璃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气体混合物从玻璃液中排出,可见气泡被排除。对普通钠钙硅玻璃而言,本阶段的最高温度为1400-1500 ℃。

四. 玻璃液的均化阶段:玻璃液长期处于高温下,其中的条纹由于扩散作用逐渐消除,玻璃液的成分趋于一致。

五. 玻璃液的冷却阶段:将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的温度降低200-300,使玻璃液的粘度符合成型的要求。

15.试述硅酸盐玻璃生产的一般过程。

16.试述测定玻璃最高退火温度的方法。

利用热膨胀仪测出玻璃的热膨胀曲线。在Tg前后玻璃的热膨胀曲线的斜率明显不同。将Tg前后的热膨胀曲线延长使之相交,所得到交点就是Tg,Tg所对应的温度大致相当于最高退火温度。

17.试述玻璃退火的工艺过程及各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玻璃制品的退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慢冷、快冷四个阶段。

加热阶段要注意控制加热速度,加热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所产生的暂时热应力和成型时留下的永久热应力之和不得超过玻璃的抗张强度极限,否则玻璃将发生破裂。

保温阶段要注意控制好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

慢冷阶段要注意控制好降温速度。

快冷阶段要保证制品不会由于冷却过快产生的暂时热应力超过玻璃的抗张强度而破裂。

玻璃工艺学

简述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的关系。 玻璃态是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稳定的状态,在玻璃的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粘度增长很快、析晶速度很小而保持熔融态的结构,因此。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玻璃结构除了与成分有关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硅酸盐熔体形成条件、玻璃的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有关,不能以局部的、特定的条件下的结构来代表所有玻璃在任何条件下的结构状态。即不能把玻璃结构看成是一成不变的。(2)玻璃是过冷的液体,玻璃结构是熔体结构的继续。即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有一定的继承性。 (3)玻璃冷却到室温时,它保持着与这温度区间的某一温度相应的平衡结构状态和性能。即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有一定的结构对应性。 1828年法国工人罗宾发明了第一台吹制玻璃瓶的机器。 1905年英国欧文斯发明了第一台玻璃瓶自动成型机。 1959年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经30年的研究将浮法应用于平板玻璃的生产,是玻璃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并不断取代其它方法。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常含有:Al2O3、TiO2、CaO、MgO、Fe2O3、Na2O、K2O、Cr2O3、V2O5等杂质成分,其中Fe2O3、Cr2O3、V2O5、TiO2能使玻璃着色,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是有害杂质。 B2O3是玻璃的形成氧化物,它以硼氧三角体[BO3]和硼氧四面体[BO4]为结构组元,在硼硅酸盐玻璃中与硅氧四面体[SiO4]共同组成结构网络。 B2O3能降低玻璃的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当B2O3引入量过高时,由于硼氧三角体[BO3]增多,玻璃的膨胀系数反而增大,发生反常现象。--硼反常现象 一般选择引入氧化钠的原料时,可优先选择纯碱,在纯碱供应紧张时或为降低成本,可引入适量的芒硝(2-3%)。原因有以下几点: A)热耗大,难分解; B)侵蚀性大(包括芒硝蒸汽、“硝水”:硝酸钾或者硝酸钠的溶液,此处指熔融的芒硝,还原剂用量不足时产生的) C)需加入适量的还原剂:量不足时不分解的芒硝易生成侵蚀性较大的硝水;过量时会还原Fe2O3、Na2SO4生成FeS、Fe2S3和硫化物,并生成硫铁化物,最终导致着色,而还原剂的实际用量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D)运费高,储存加工费用大。 E) 容易导致芒硝泡(硝水进入成形流,在冷却时熔融的硫酸盐硬化而析出白色的结晶状小滴)和硫酸盐结石(硫酸盐在玻璃中的溶解度很小); 为什么在芒硝完全分解前后须分别保持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 为保证芒硝能以较低的温度分解在熔化前期,芒硝未完全分解之前,须保持还原气氛;在熔化后期,为防止硫酸盐进一步被还原而生成硫化物并与铁的硫化物生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 1.土壤是由哪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多少,包括什么。 P2. 固相、液相、气相,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和土壤生物;液相包括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气相包括各种气体。 2.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什么。P2. 土壤肥力 3.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哪两个方向转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哪些 因素的影响。 P37.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P39.有机残体特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性质。 4.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33. 1.增施有机肥料2.掺砂掺黏,客土改良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 改洪放淤或引洪漫砂。P33. 增施有机肥料 5.岩石与矿物的区别。P11-19 6.岩石风化的三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引起岩石发生深刻变化。 化学风化 7.土粒一般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两级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P24 砂粒、粉粒、黏粒。其中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8.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P31- 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什么。 P31 液相和气相状况是由固体颗粒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决定的,也就决定土壤质地。 10.土壤质地与缓冲性的关系。P117 黏粒含量高,缓冲性好,砂粒含量高,缓冲性差 11.田间持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P31黏土类 12.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与土壤哪些热特性有关。 P69-70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导率、土壤导温率。 13.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P69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

14.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什么表示,一般是通过什么来计算。 P76 土壤孔隙度,一般是通过土壤容重和比重来计算。 15.旱地和水田分别以什么的土壤结构最为理想。 16.土壤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P89 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7.腐殖质的粘性与粘土及砂土比较。P43黏土>腐殖质>砂土 18.旱地土壤有效水范围。P57-58 19.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的组成有何不同。 P65-66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 20.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P118 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1.凡是能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都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吗。 错,只能在酸性土壤上生存的才是 22.土壤吸收性中与土壤保肥能力关系最大的是哪种类型。P97物理化学吸收性 23.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而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吗。 错,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另外,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 北方,土壤中多含碳酸钠,水解显碱性而且多是盐基饱和,就偏碱了 24.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少种,通常把哪些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P135-136 17种;N,P,K(氮磷钾) 25.凡是植物体所含有的营养元素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吗。 错,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 (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 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P135 26.土壤中离子态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 要方式是什么,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15分) 1、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2.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4.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5、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绿肥除具有一般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生物改土、生物固氮、生物覆盖等特殊作用。 3、土壤腐殖质由胡敏酸、胡敏素、和富里酸三部分组成 4、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北方土壤富含 钙 5、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涨缩性和可塑性,影响着土壤的耕性 6、常用磷肥按其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_ 老叶上 _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三、判断题。(各2分,共10分) 1、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的总合。(√) 2、溶解作用属于物理风化的一种方式。(×) 3、当植物根系的吸水力小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力时,土壤水分就能被植物利用。(×)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 5、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缺少铁引起的。(×) 四、选择题(各2分,共20分) 1、属于原生矿物的有【 A 】 A 白云母 B 高岭石 C 伊利石 D 蒙脱石 2、石英属于【 B 】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高岭石是【 A 】黏土矿物 A 1:1型 B 2:1型 C 1:2型 D 2:2型 4、黏土中砂粒含量占土壤颗粒重量组成的【 C 】 A 0%~30% B 0%~40% C 0%~55% D 10%~55%

玻璃工艺学重点内容

玻璃的定义: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的、性能上具有玻璃转变特性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性质变化的可逆性 晶子学说: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的,晶子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 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无规则网络学说:玻璃的近程有序与晶体相似,即形成阴离子多面体,多面体顶角相连形成三维空间连续的网络,但其排列似拓扑无序的。 玻璃结构和熔体结构的关系: ⑴玻璃结构除了与成分有关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熔体形成条件、玻璃的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有关。(玻 璃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⑵玻璃似过冷的液体,玻璃的结构是熔体结构的继续。(继承性) ⑶玻璃冷却至室温时,它保持着与该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相应的平衡结构状态和性能。(对应性) 单元系统玻璃的结构主要有:石英玻璃结构、氧化硼玻璃结构、五氧化二磷玻璃结构。 硼氧反常现象:当氧化硼与玻璃修饰体氧化物之比达到一定值时,在某些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或折点的现象。根据无规则网络学说的观点,一般按元素与氧的单键能的大小和能否生成玻璃,将氧化物分为:网络生成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和中间体氧化物。 混合碱效应:二元碱硅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总含量不变,用另一种逐渐取代一种时,玻璃的性质出现极值。 T f:玻璃膨胀软化温度 T g:玻璃转变温度 玻璃的形成方法:熔体冷却法和非熔融法 三元玻璃形成区: ①由于新的共熔区的形成,三元系统形成区中部出现突出部分。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突出位置受到共熔点位置的影响,即突向低熔点的一侧。 ③三元系统只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时,突出部分偏向低熔点氧化物的一侧。 ④网络中间体(I)可使网络修饰体(M)较多的区域重新形成玻璃,在有I的三元系统中,形成区突向偏M的一侧,呈半圆形。 ⑤F-M、F-I等不能形成玻璃的二元系统加入新的氧化物,由于新的共熔物形成,可以在其中间部位形成较小的不稳定的玻璃形成区。 玻璃的分相:玻璃在高温下为均匀得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或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迁移,某些组分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得两个相,此过程称为分相 玻璃分相的原因:一般认为氧化物熔体的液相分离是由于阳离子对氧离子的争夺所引起的。当网络外体的离子势较大、含量较多时,由于系统自由能较大而不能形成稳定均匀的玻璃,它们就会自发的从硅氧网络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个体系,产生液相分离。 分相对玻璃析晶的影响: ①为成核提供界面:玻璃的分相增加了相间的界面,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相的界面上。 ②分散相具有高的原子迁移率:分相导致两液相中的一相具有较母相明显大的原子迁移率,这种高的迁移率能够 促进均匀形核。 ③使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一相:分相使加入的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两相中的一相,因而起晶核作用。 微晶玻璃:是用适当组成的玻璃控制析晶或者诱导析晶而成,它含有大量(95%~98%)细小的(在1μm以下)晶体和少量残余玻璃相。 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 ⑴玻璃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连续变化,温度越高粘度越低。 ⑵玻璃的结构对黏度影响分两个方面:玻璃网络结构越稳定,玻璃的黏度越大; 玻璃中碱金属离子或者碱土金属离子使玻璃网络聚合,玻璃的黏度越大。 ⑶玻璃组成对黏度的影响主要为: ①玻璃中氧化物的性质与数量:倾向于形成更大的阴离子基团的氧化物,使玻璃黏度增大;碱性氧化物使玻璃形成的网络解离,玻璃的黏度降低; ②氧-硅比:氧硅比越大,硅氧四面体群解离,玻璃黏度降低

玻璃复习题

玻璃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1章: 1、名词解释 硼反常: 由于Na2O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RO的升高,使R﹢在扩散中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铝反常: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4个氧离子的一面,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的铅离子可以“1/2Pb4+-1/2Pb0”称为“金属桥”。 2、简答 (1)、玻璃的热历史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答: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热态冷却,通过转变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对于玻璃的成分来说,热历史必然有其对应的结构状态,而一定的结构状态必然反应在外部的性质上。急冷淬火玻璃较慢冷淬火玻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小的黏度。在加热过程中淬火玻璃加热到300~400℃ 时,在热膨胀曲线上出现体积收缩,伴随着体积还有着放热效应。 (2)、硅酸盐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 答:当加入碱金属氧化物时,石英玻璃中原有的“大分子”发生解聚作用,这是由于碱金属提供氧使硅氧值发生变化所致。 当加入碱土金属时,钠钙硅玻璃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加强和一系列的物理性质的变好。 (3)、含铅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答:铅是元素,核外电子层多,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这些都决定了铅玻璃电阻大,介电损耗小,折射率和色散高以及吸收高能辐射等性能。 第3章: 1、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2、微晶玻璃的制备原理及其工艺过程。 答:有控制的析晶和诱导析晶是制备微晶玻璃的基础。成核和晶体长大是实现控制析晶的关键,对成核相晶体长大的控制,可使玻璃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为比较偏僻的名次解释,太简单的没有发。第二部分为突然学填空题。最后是重点推荐的大题资料。 第一部分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 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 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气态水的运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1-10-1-国内外玻璃冷加工的具体内容

细分课题总结报告 ——国内外玻璃冷加工的具体内容 冷加工即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改变玻璃制品的外形和表面状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切割、研磨、抛光、车刻、钻孔、磨砂等。 一、切割 切割是玻璃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序。其质量要求为:尺寸准确、断面平整垂直,无崩边掉角。这对于玻璃后续的加工至关重要。 伴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传统切割技术延用至今,基本满足了大多数玻璃产品的切割要求。近1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某些切割难度较大的玻璃制品的大量应用。如何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低损伤的对玻璃制品进行切割,并尽量减少后续加工的工作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切割技术的不断改进提升,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切割技术发展较快:如坚硬刀轮切割、水刀切割、激光切割等。这些切割技术针对性强,应用效果好,在一些新型玻璃产品制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传统切割技术 所谓切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切裁,而是制造划痕,造成应力集中然后裂片。玻璃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根据脆性材料断裂的微裂纹理论,脆性材料的断裂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微裂纹的产生,二是微裂纹的扩展。当外力施加于脆性材料时,微裂纹尖端应力将成倍数增加并且随着外力的增大微裂纹的长度也在增长,即微裂纹扩展。另外脆性材料断裂的微裂纹理论还表明,存在一个临界长度当微裂纹的长度大于临界长度后,它就会自动迅速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 基于以上理论:传统切割技术使用坚硬、锐利硬质材料刀头刻划玻璃表面,形成的划痕线可等效认为是由很多的微裂纹组成,每个微裂纹的长度沿着刀头刻划的方向,在划痕线的下方会形成一定深度的破坏区域,这一深度可认为是微裂纹的端面半径。由于微裂纹的端部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切割压力使微裂纹端部的应力增大,使得微裂纹很快向玻璃厚度方向扩展,形成纵向微裂纹。在良好的切割状况下。连续的纵向微裂纹的末端几乎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在划痕完成后,就需要进行裂片即对玻璃施加外力,增大纵向微裂纹端部的应力,使纵向微裂纹迅速扩展,贯穿到玻璃的底部。达到使玻璃分离的目的。 由于在整个切割过程中直接与玻璃表面接触的是切割刀头,所以刀头的材料和参数对于切割质最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切割经验的积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切割刀头不断得到了改进,切割的质量、精度、效率也不断提升。 2)水刀切割技术 外形由复杂曲线构成的工艺美术玻璃的切割,以及超厚玻璃、夹层玻璃,都对玻璃切割技术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1979 年,Mohamed Hashish 博士在福禄研究室工作,开始研究增加水刀切割能量的方法,以便切割金属和其它硬质材料。Hashish 博士被公认为加砂水刀之父,他发明了在普通水刀中添加砂料的方法。他使用石榴石作为砂料。凭借这种方法,水刀(含有砂料)能够切割几乎任何材料。1980 年,加砂水刀第一次被用于切割金属、玻璃和混凝土。1983 年,世界上第一套商业化的加砂水刀切割系统问世,被用于切割汽车玻璃。该技术的第一批用户是航空航天工业,他们发现水刀是切割军用飞机所用的不锈钢、钛和高强度轻型合成材料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理想工具(已用于民用飞机)。从那以后,加砂水刀被许多其它工业采纳,例如加工厂、石料、瓷砖、玻璃、喷气发动机、建筑、核工业、

玻璃工艺学考试复习2

1.玻璃主要原料:指向 玻璃中引入各种氧化 物的原料。 2.玻璃辅助原料:指使 玻璃获得某些必要的 性质和加速熔制过程 的原料。 3.澄清剂:向玻璃配合 料或玻璃熔体中加入 一种高温时自身能汽 化或分解放出气体, 以促进除玻璃中气泡 的物质。 4.着色剂:使玻璃着色 的物质。 5.乳浊剂:是玻璃生产 不透明的乳白色的物 质。 6.助溶剂:能使玻璃熔 制过程加速的原料。 7.氧化剂:在玻璃熔制 时,能分解放出氧的 原料。 8.还原剂:在玻璃熔制 时,能夺取氧的原料。 9.玻璃原料的选择原 则:a原料的质量必须 符合要求,而且稳定; b易于加工处理;c成 本低,能大量供应;d 少用过轻和对人体健 康、环境有害的原料; e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要小。 10.石英砂颗粒与颗粒组 成对玻璃生产有何影 响?a颗粒粒度适中。 颗粒大时会使熔化困 难,并常常产生结石、 条纹等缺陷;b粒度组 成合理。细级别含量 高,其表面能增大, 表面吸附和凝聚增 大。当原料混合时, 发生成团现象,另外 细级别多,在贮存、 运输过程中受震动和 成锥作用的影响与粗 级别间产生强烈的离 析,这种离析的结果 使得进入熔窑的原料 化学成分处于极不稳 定状态。 11.引入二氧化硅、氧化 钠、氧化钙、氧化铝、 氧化硼常用的原料有 哪些? a二氧化硅:石英砂、 砂岩、石英岩、石英; b氧化钠:纯碱和芒 硝;c氧化钙:方解石、 石灰石、白垩、沉淀 碳酸钙;d氧化铝:长 石、粘土、蜡石、氢 氧化铝、含氧化铝的 矿渣、含长石的尾矿; e氧化硼:硼酸、硼砂 和含鹏矿物。 12.玻璃组成设计的原则 有哪些?a根据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使设计的玻璃能满足 预定性能要求;b根据 玻璃形成图和相图, 使设计的组成能够形 成玻璃,析晶倾向小; c根据生产条件使设 计的玻璃能适应熔 制、成形、加工等工 序的实际要求。d玻璃 的化学组成设计必须 满足绿色、环保的要 求;e所设计的玻璃应 当价格低廉,原料易 获取。 13.配合料计算步骤有哪 些?计算配合料时, 采用联立方程式法和 比例计算相结合的方 法。列联立方程时, 先以适当未知数表示 各种原料的用量,再 按照各种原料所引入 玻璃中的氧化物与玻 璃组成氧化物的含量 关系。 14.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有哪 些?a具有正确性和稳 定性;b合理的颗粒级 配;c具有一定的水分; d具有一定气孔率;e必 须混合均匀;f一定的配 合料的氧化还原态势。 15.配合料料仓的两种布 置方式,以及它们各 自的优缺点。a塔仓。 优点:占地面积小, 可以将几个料仓紧凑 地布置在一起,合用 一套称量系统,除尘 系统和输送系统,可 以减少设备,节约投 资。缺点:对设备维 护保养要求很高,布 局紧凑,给维修带来 一定的困难。b排仓。 优点:每个料仓都设 置独立的称量系统和 输送系统,生产能力 较大。维修方便。缺 点:占地面积大,投 资高,设备利用率不 足,集中治理粉尘有 困难。 16.在玻璃熔制过程中, 配合料发生哪些物 理、化学和物理化学 变化?a物理:1配合 料加热,2吸附水的排 除,3个别组分的熔 化,4多晶转变5个别 组分的挥发;b化学: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docx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 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 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若性质较差的相以连通结构的形 式存在,玻璃的性质将明显变坏。若性质较差的相呈孤立液滴状分布于 性质较好的连续基相中,则能保持较好的性质。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1.使玻璃的透光率下降 分和产生的相界面使光线发生散射,导致透光率下降,严重时,会产生乳浊现象。 2.影响玻璃的颜色 分相过程屮,过渡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微相液滴中。这种选择性富集可 以用来发展有色玻璃,激光玻璃、光敏玻璃和光色玻璃等。 1.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屮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2.玻璃成型后为何还要退火 原因之一:玻璃生产过程屮,因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和经过热加工 的玻璃制品,若不经过退火处理,让其自然冷却,在以后的存放和机械加工过程 中很可能会自行破裂。 原因之二:玻璃制品从高温自然冷却室温,其内部结构是不均匀的,由此会造成玻璃光学性质的不均匀。对玻璃进行退火处理就是让玻璃的结 构趋向均匀,使玻璃中的热应力消除或减小的热处理过程。 16.玻璃的料性?短性玻璃?长性玻璃?对成型和退火过程有何影响? 答:生产上常把玻璃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称为玻璃的料性,粘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用压延法生产压花玻璃时最好选择料性较短的玻璃,这样玻璃被轧花辗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降低,粘度能迅速地增长,形状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动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故这一性质对退火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23 ?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 答:硅酸盐玻璃在水中的溶解比较复杂。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的1< 和

土壤肥料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P75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陇东学院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课程模拟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肥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3、腐殖化过程: 4、限制因子律: 5、氮肥利用率: 6、土壤容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土壤由 、 、 、 和 5种物质组成。 2、土壤养分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分为 、 和 ;根据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 、 和 。 3、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 、 和 3种途径。 4、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 5、 、 和 三种元素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6、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 和 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7、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 、 、 。 8、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为 、 、 3类。 9、土壤中的胶结物质主要有 和 。 10、土壤水分类型有 、 、 和 。 11、速效性钾包括 和 两部分。 12、土壤胶体具有 、 、 等特性。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 和 两种。 14、施肥方式包括 、 和 这三个环节。 15、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 氮肥、 氮肥和 氮肥三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 ) 2、不同有机质的腐殖质化系数都是相同的。 ( ) 3、硫酸铵为生理碱性肥料,硝酸钠为生理酸性肥料。 ( ) 4、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态磷的总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 ) 5、作物只能够吸收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 ( ) 6、马铃薯、糖用甜菜与烟草等是喜钾作物,但不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钾肥时可用氯化钾。 ( ) 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 ) 8、作物缺钾时,通常新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 ( ) 9、土壤有机质大部分不与矿质土壤颗粒结合,独立存在于土壤中。 ( ) 10、一般农业土壤表层含氮量为0.05%~0.3%, ( ) 11、有机胶体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比无机胶体要高。 ( ) 12、在酸性条件下,锌的有效性很高。 ( )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 。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 、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 …………………………装…………………………………钉…………………………………线…………………………… 专 业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密…………………………………封…………………………………线……………………………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分析、材料制备、成型与加工等基本能力,能够在玻璃、水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设备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措施与要求 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按照“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培养体制和机制,使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素质、优良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1、构建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办“蚌埠玻璃设计院玻璃材料班”、“德力班”等冠名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学生进入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建立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围绕地方经济,设置专业方向。 根据当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的战略规划和“千亿元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区位和资源优势,设置玻璃和水泥两个专业方向。 3、建立“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搭建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和个性化拓展三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厘清课程性质、层次以及课程间的相

互关系,构建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利用政府、企业资源,分别在凤阳县质检中心组建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八一化工厂、凤阳染化厂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在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学时;增加综合实验、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比重;结合大学生创新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培训、假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形式,合理采用开卷、口试、技能操作、课程小论文等方式,着重过程考核和动态评价,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三、专业方向 1、玻璃方向:学习和掌握玻璃材料的检测分析、原料配方、产品设计与加工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玻璃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监督等工作。 2、水泥方向:学习和掌握水泥材料的检测分析、原料配方、产品设计与加工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水泥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监督等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1、解释转变温度、桥氧、硼反常现象和混合碱效应。 转变温度:使非晶态材料发生明显结构变化,导致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性质发生突变的温度范围。 非桥氧:仅与一个成网离子相键连,而不被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的氧离子则为非桥 氧。 桥氧:玻璃网络中作为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有顶角的氧离子,即起“桥梁”作用的氧离子。 硼反常性: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一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叫做混合碱效应。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 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介稳性;渐变性和可逆性; ①.各向同性 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无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这一点与液体类似,液体内部质点排列也是无序的,不会在某一方向上发现与其它方向不同的性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玻璃可以近似地看作过冷液。 ②.无固定熔点 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成固体是在一定温度区域(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从固态到熔融态的转变常常需要经历几百度的温度范围),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介稳性 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过冷而得到。在冷却过程中粘度过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因而系统内能尚未处于最低值而比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能量。还有自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④.性质变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一段温度区域呈塑性,称“转变”或“反常”区域。 3、分别阐述玻璃结构的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内容。 答:(1)玻璃的晶子学说揭示了玻璃中存在有规则排列区域,即有一定的有序区域,这对于玻璃的分相、晶化等本质的理解有重要价值,但初期的晶子学说机械地把这些有序区域当作微小晶体,并未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因而对玻璃结构的理解是初级和不完善的。总的来说,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