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年月日》《24时计时法》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24时计时法》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24时计时法》知识要点

好学堂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知识要点

★一年有12个月。

一个月有31天的叫大月,共7个大月,分别是:一、

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

一个月有30天的叫小月,共4个小月,分别是:四、

六、九、十一;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数 31 平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闰

29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四

季 第一季度 平90 闰91

第二季度91 第三季度92 第四季度92 上半年 平年181天

闰年182天 下半年184天

平年全年365天 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366

天52个星期零2天

★2月是最特殊的月份,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闰年。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①公历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1900年是平年)

②各位上的数是单数的年份一定是平年;

③用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算一算是否有余数。

★一年有4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是31+28+31=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共91天。

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共30+31+30=91天),

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共31+31+30=92天),

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共31+30+31=92天)。

★平年一年有365天,合52星期余1天;

4、闰年一年366天,合52星期余2天。

★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

24时的计时方法

★在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钟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凌晨”“上午”来描述0时到中午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来描述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

★把普通计时法写成24时计时法: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如凌晨4时写作: 4:00),时刻不变。中午12时过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加上12 (如下午2时:2+12=14 14:00);

★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时: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在时刻前加上“凌晨”“上午”。中午12时过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减去12,再在时刻前加上“下午”“晚上” (如14时:14-12=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关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被除数等于除数: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四则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怎样最省钱: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站在任意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公式:a+b+c=(b+a)+c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公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①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a-b-c=a-(b +c) ②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a-(b +c)= a-b-c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字母公式:a×b=b×a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公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公式:(a+b)×c=a×c+b×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练习题 一、填空。 1.一年有()个月,()个大月,31天的月份有(),()个小月,30天的月份有(),平年二月有()天, 闰年二月有()天。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2.小海是1994年6月1日出生的,到2004年6月1日,他是()周岁? 3.科技展览馆每天上午展出的时间是8时—11时,上午展出的时间是()。 4.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5.我们学校从1月23日开始放假,2月11日开学报名,这个假期共有()天? 6.小青的生日在第三季度里的小月,而且是这个月的倒数第八天,小青的生日是()月()日:小平的生日比小青的生日早10天,小平的生日是()月()日。 7.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8.火车12:35分出发,下午4:00到达,中间经过了()时()天。 闰年全年有()天,是()个星期零()天。 9.2005年1月1日是星期六,2005年1月31日是星期()。 10.1年=()个月48时=()日3星期=()天 半年=()个月28天=()星期18个月=()年()个月 二.选择. 1.下列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2005年.B.2008年C.1912年.D.2014年 2.一部电影从下午4时25分开始播放,共播放1时30分,()结束. A.5时55分B.17时55分C.下午5时50分D.17时50分 3.叔叔要乘T60次火车从上海去广州,从家到车站要用40分钟,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火车发车时间为21:35分,叔叔叔叔最晚()出发才不会误了火车. A.晚上8时50分B.晚上10时55分 C.21时50分D.21时55分 4.小亮的生日是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日子数比月份多7,小华的生日是(). A.4月13日B.4月11日C.6月13日D.5月12日 5.阅览室上午8:00_中午12:00开放,下午1:30_下午4:00开放, 全天共开放(). A.4时B.2时30分C6时30分D.6小时30分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积累_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摘抄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积累_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摘抄 语文的学习比较重视日常的点滴积累,以及知识的潜移默化的濡养。小学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积累,欢迎大家来参阅。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积累 【篇一】 白发苍苍ABCC形式的成语: 无所事事喜气洋洋得意洋洋两手空空 怒气冲冲生机勃勃书声朗朗死气沉沉 小心翼翼心事重重波光粼粼兴致勃勃 杀气腾腾大腹便便负债累累大名鼎鼎 风度翩翩虎视眈眈来势汹汹泪眼汪汪 气喘吁吁气势汹汹千里迢迢热气腾腾 自言自语ABAC形式的成语: 一心一意自生自灭自作自受各种各样 真心真意不三不四一心一意有始有终 大模大样不慌不忙一生一世无影无踪 有声有色无边无际无缘无故有血有肉 大摇大摆自高自大有头有脸大风大浪 无法无天大吃大喝笨手笨脚称王称霸 呆头呆脑多才多艺独来独往动手动脚 怪模怪样古色古香敢作敢为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将信将疑尽善尽美尽心尽力 快人快语可亲可敬 闻鸡起舞,有动物的成语: 守株待兔牛鬼蛇神泥牛入海虎视眈眈 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狐假虎威狼吞虎咽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藏龙卧虎 如狼似虎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藏龙卧虎生龙活虎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车水马龙胆小如鼠对牛弹琴 【篇二】 好句积累(要求背诵、能填空默写重点词语) 1课: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雪绒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预习作业单年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里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单第一题,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认识年历这是一张2018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 ②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③二月份有多少天? ④一年有多少天?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

13 《和时间赛跑》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 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过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 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引导他们 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难识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句段,养成良好的读文、释句、写句的 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我

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一分钟短视频。 2、学生小时候的照片。 设计意图:初步感悟时间的易逝及与时间赛跑的重要性。 二、学习新知 1、用钟表记录时间 设疑: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的内容。 板书:《和时间赛跑》 2、复习词语 展示美观大方的作业 3、提问: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写在黑板上。4、解决问题 (1)微课学习1—5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动宾短语: 带来快乐、汲取力量、充满快乐、交流感受 散发清香、进入梦乡、投入劳动、发现遗迹 震惊世界、停住脚步、受到启发、练就本领 练习武艺、得到支持、得到拥护、描绘秋天 充满憧憬、充满希望、寻找风筝、抖抖手臂 振动翅膀、撒下叮咛、掠过田野、送来歌吟 走进音乐厅、吹起喇叭、绽开笑脸、舒展花瓣绽开花蕾、展示笑脸、结出种子、辨认方向 回到原处、打开纸袋、寻找方向、检查蜂窝 发现蜜蜂、迷失方向、浪费时间、看守大门 阅读书籍、玩出名堂、发现微生物、欣赏玩具观看居民、打开宝库、了解故事、拜见老师 研究学问、佩服学问、敬重品行、受到尊敬 感受文化、开展活动、了解文化、参加建造 减轻冲击力、减轻重量、节省石料、雕刻图案吐出水花、商量方式、搜集资料、抽出枝条 长出叶子、涨满春水、俯下身子、侧着脑袋

挡住视线、遮住天空、穿过树梢、积满白雪 没过膝盖、躲进洞里、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发明坦克、掘开堆积物、发现陶罐、捧起陶罐倒掉泥土、支起耳朵、解决问题、让出座位 伸出双手、落下残疾、响起掌声、镇定情绪 讲述故事、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获得成功 试探心意、准备礼物、分发礼物、养成习惯 涌起波涛、请求援助、欣赏音乐、打开信封 打招呼、读课文、做游戏、看热闹、打哈欠 捉迷藏、叠花篮、守信用、做试验、做记号 采花粉、玩镜片、找骆驼、做买卖、走江湖(*) 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 (似乎) 相xiānɡ(相逢)xiàng(照相) 发fā (发现)fà (理发) 散sǎn(散文)sàn(散步) 卷juǎn(胶卷)juàn(试卷) 当dànɡ(停当)dāng(当时) 磨mò(磨坊)mó(磨刀)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精修订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新途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一、小数的认识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1、0.01、0.001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个位与十分位是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5、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例如1分米=1/10米=0.1米1厘米=1/100米=0.01米 1克=1/1000千克=0.001千克?1千克=1/1000吨=0.001吨 6、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7、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 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

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 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只有加减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整数加、减 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结合律,交换律。易错题 单位换算 360平方米=()公顷23400万吨是()亿吨 40.7分米=()米1.32千克=()克 4平方米=()平方分米0.56吨=()千克 40.7分米=()米()克=2.05千克 1.4平方米=()平方分米4.02平方千米=()公顷 0.3千克=()克0.86平方分米=()平方米 5.06吨=()吨()千克2.80吨=()千克2.08吨=()千克 40公顷=()平方分米 4米5分米2厘米=()米 3吨80千克=()吨=()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太湖双语学校梅加松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学习、深思。一、教学目标: 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警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情感熏陶,回顾课文 1,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激发学生珍惜时间。 2,激情导入。是呀!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 3,和词语赛跑。出示词语,生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二领悟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忧伤,哀痛;着急,悲伤;喜悦,快乐) 2,外婆的去世,爸爸是怎样告诉我的?(一去不复返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3,理解爸爸的解释。 (1)指导理解句子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所有事物:昨天,童年,一生…… (2)指导习作,用具体事例。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导语】在复习的时候,要善于打破单元之间的界限,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知识网络。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科知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线索,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WTT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日月):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山峦):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3、表达朋友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5、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6、有关气象的谚语: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

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地上全是绿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黄色的野花,像一块地毯铺在水边。 碧清的水流撞在岩石上,发出铃铛摇动般的脆响。叮咚叮咚……大自然乐器奏出的音乐,在幽静的山谷里回旋飘荡。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有关时间的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5、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 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零零星星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最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单元知识整理 1.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大月有31天,是4个星期零3天;小月有30天,是4个星期零2天。 3.7月和8月是两个连续的大月,第一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也是两个连续的大月。 4.平年2月有28天,第一季度有90天,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全年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2月有29天,第一季度有91天,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全年366天,是52个星期零2天。 5 6.节日、纪念日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 全国爱眼日(6月6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7.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8.如何判断公历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单数年份是平年; (2)普通年份用年份数÷4,如果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具体计算时,可以用年份数的后两位÷4,例如:2018年,用18÷4,余数是2,那么2018年是平年。 (3)整百年份用年份数÷400,如果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具体计算时,可以用年份数去掉末尾两个零÷4,例如:1900年,用19÷4,余数是3,那么1900年是平年。 9.如何计算某个节日多少周年? 当年年份-成立年份=()周年 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成立多少周年? 2016-1949=67(周年)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年成立67周年。 例2:小华今年4月3日10周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当年年份-()周岁=出生年份 2016-10=2006年答:小华是2006年4月3日出生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B、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6、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3、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不能准确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或物体。只有把从 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确定立体图形。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a-b-c=a-(b+c)

三年级数学下册 年月日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年、月、日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46—4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师:年、月、日与我们有着极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年、月、日”(揭示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年、月、日跟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那么你们会看年历吗?(出示05年年历卡)谁告诉我1月份有多少天?(31天)一个月有多少天我们就看这个月的最好一天就行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卡,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完成你手中的表格。老师给大家提出两个要求: (1)看清楚要完成哪个年份的表格。 (2)填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待会老师看看那组表现得最好。开始!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根据学生回答完成04、05年统计表) 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操作和板书)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师灵活的处理板书) 生:一年有12个月,有365、366天。(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有31天。 师:对!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叫大月,还有补充吗?

2019三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范例语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范例《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 生:我有过赛跑的经历。我和同学赛跑,我输了。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心里很难过。 师:老师希望你下次取得胜利。 生:我和同学赛跑,我赢了。我的心里很高兴。 师:老师也替你高兴。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赛跑的体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有问题想问吗? 生:谁和时间赛跑? 生: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生:跑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利用竞赛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时间的节奏和紧迫感,在谈话中升华主题——与时间赛跑。教师适当渲染气氛。通过对课题质疑使学生对课

文产生兴趣。]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能解决哪一个问题?或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才和时间赛跑的。 生:小作者跑赢了时间。 生:我懂得了人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跑快几步,这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用途却很大很大。 生:小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他很伤心。 生:我知道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师:同学们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真了不起。相信大家深入学习后,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使学生对课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渗透方法,又突出了读的目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我们再次感受小作者由于外祖母的去世而产生的忧伤情绪。同时画一画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生自由读1、2自然段,画词语、句子) 师:谁愿意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读出小作者的心情。 (指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

住注查察进近反返 ()意()目停()观()调()()看走()()去接()()回往()()方向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碧绿蔚蓝将来乘风破浪保卫威武一本正经引人注目返回观察合拢拳头 三、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红黄黑绿 蓝白 四、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五、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年代:

脊()()书()课()动()草()电话北()()好高()()走()分()奶粉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清脆熟悉逐渐关闭寂静丰富美妙召唤绝望抢救援助奇迹成群结队欣赏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待遇演奏装腔作势发觉鸦雀无声悄声细语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声如洪钟声情并茂 声色俱厉声泪俱下 三、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 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哗啦哗啦啦哗啦哗啦 咔嚓 四、读一读,抄一抄 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五、默写《赠花卿》作者:年代: 默写《竹里馆》作者:年代:

别()()今()于()负()待()望()答()怨怀()口()()人难忘()外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硬币污泥闪烁温暖映照照耀辽阔惊喜激动斩钉截铁学识渊博遗憾尽力虐待抱怨 糟糕劈头盖脸大义凛然侮辱 三、读一读,抄一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默写《示儿》作者:年代:

密蜜座坐分份召招 茂()甜()紧()()落()落入()水()月()成()()呼()唤号()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盛产成熟茂密五光十色好客晾房安静遥遥相对欢闹目不暇接热情忙碌 三、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鲜嫩嫩的小白菜火辣辣的的 水灵灵的毛茸茸的雾蒙蒙的金灿灿的 四、读一读,抄一抄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走在街在,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五、默写《望天门山》作者:年代: 默写《敕勒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知识点 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 半年=6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2004(年) 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