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

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
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

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

1.规划年限与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年限至2025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并对2025年以后作规划展望。

城市规划区范围主要包括港口区全部,防城区的防城镇、华石镇、江山乡、滩营乡和茅岭乡的所辖区域,总面积约1227.26平方公里。中心城主要指规划建成区所覆盖的范围,包括港口区以及防城区的防城镇。

2.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防城港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我国沿海主要的港口城市,环北部湾地区重要临海工业基地和门户城市,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人口规模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2025年中心城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防城港市主要形成四条城镇发展轴:

(1)茅岭至东兴发展轴

依托钦防高速公路和防(城)东(兴)一级公路,由茅岭乡经中心城、江山乡、江平镇至东兴市区的发展轴。

(2)东兴至垌中发展轴

依托沿边公路、东兴至垌中镇二级公路,由东兴市区经马路镇、那良镇至垌中镇的发展轴。

(3)在妙至公正发展轴

依托崇左至钦州高速公路、崇左至上思二级公路及上思至公正镇二级公路,由在妙镇经上思县城、叫安镇至公正镇的发展轴。

(4)上思至企沙发展轴

依托上思至企沙一级公路,由上思县城经大录镇、中心城、光坡镇至企沙镇的发展轴。

3.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市域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等级:

(1)市域中心城市:中心城;

(2)市域副中心城市:东兴市区和上思县城;

(3)重点镇:企沙镇、江平镇、那良镇、在妙镇;

(4)一般乡镇:其它乡镇。

3.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市域形成五个层次的城镇规模结构:

(1)中心城进入特大城市行列(≥100万人);

(2)东兴市区为中等城市(20-50万人);

(3)上思县城为小城市(5-20万人);

(4)企沙、茅岭、江平、江山、在妙、叫安、马路等为1-5万人的小城镇;

(5)其它城镇小于1万人。

3.4市域空间管制

针对防城港市域空间内的功能定位、开发建设,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规划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地区、乡村地区、生态地区等三大类空间管制区。

城镇地区包括城市、城镇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乡村地区包括农村居民区和农业地区。生态地区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4.旅游规划

防城港市要围绕“边、海、山、民”的资源特色,构筑“上山下海出国”的主体旅游体系,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优良的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规划在江山半岛设臵一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在东兴市区、上思县城、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它旅游景点分别设臵旅游接待服务点。内容应包括旅游接待、商业服务设施、交通通讯设施等。

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为重点,加强旅游口岸建设,建设江山旅游专用码头。科学合理安排旅游服务基地、旅游宾馆饭店等设施的布局、规模和结构。逐步完善防城港旅游客运码头,开通至越南下龙湾等地海上旅游航线。

5.中心城用地布局规划

5.1城市发展方向

防城港市中心城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双连东拓西延”,形成“中部兴起,两翼腾飞”的城市发展态势。

双连:做大做强中心区。以沙潭江中心区的兴起为纽带,使现港口区(渔万岛)和防城老城区连为一体。

东拓:依托防城港钢铁基地的建设,以东湾沿海港口的建设为契机,将企沙—公车一带建成以港口和工业为主的重要产业区,也是最重要的城市拓展区。

西延:以西湾西岸和防城江及防城区老城为依托,建设成为西湾重要的生活居住区,作为城市西延的重要组成部分。

5.2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湾、六组团”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各组团之间以山林、绿地、海河相隔,构筑“山海相连,港城相依,绿廊相间”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

“一核”:由行政、文化娱乐、信息中心等组成的沙潭江核心区。主要布臵居住、商业、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建设成为充分展现新兴现代化滨海都市形象的防城港市行政、商贸、文化、信息中心。

“两湾”:即以生活居住、旅游服务为主的西湾,以及以港口、临海工业为主的东湾。

“六组团”:由防城组团、渔万组团、西湾新城、江山组团、公车组团和企沙组团构成的城市多组团。

(1)防城组团:规划形成“一江两区”的空间格局。河东区主要是完善城区综合功能、整治环境、疏导交通,另在北面新建一个物流中心;河西区主要建设河西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以电子、农特产品为主,并相应配套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防城组团将建成为市级副中心。

(2)渔万组团:规划南部和东南部重点布臵仓库区、码头泊位和作业区;中部和北部布臵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等。

(3)西湾新城:主要布臵居住、商业和大学城用地,建设成为集文化休闲、教育、商业金融、居住为一体的滨海新城。

(4)江山组团:规划建设成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

(5)公车组团:主要布臵临海工业、仓储物流用地以及安排服务本区的公共设施用地和相配套的生活居住区用地,产业发展以建材、制药为主。

(6)企沙组团:为临海工业区。潭油一带主要布臵石化、冶金等产业;西南部主要布臵钢铁、能源等产业,规划将建成为北部湾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东部主要布臵居住、商业、教育等用地。5.3城市中心布局规划

5.3.1市级中心

(1)行政中心:规划在沙潭江核心区的南部,背山面海。包括市属办公机构和非市属办公机构(公司总部基地)。

(2)商贸、文娱中心:规划在沙潭江核心区的中部,沿南北大道两侧展开。包括文体娱乐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

(3)旅游接待中心:规划在江山半岛北部。将建设成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国际旅游胜地主要的接待中心。

5.3.2市级副中心

(1)企沙副中心:规划在企沙组团的西部,为商业贸易中心。

(2)防城副中心:规划在防城组团的河东区,以原旧城区中心为依托,形成集行政办公、文体娱乐、商业服务与金融贸易为一体的设施完备的市级副中心。

5.3.3居住区级中心

分布于各居住组团,以大中型商贸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设施为主。

6.综合交通规划

6.1对外交通规划

6.1.1铁路交通规划

(1)规划对南防、钦防铁路扩能改造,新建防城南—企沙、防城—东兴铁路以及茅岭—公车(企沙)铁路货运专用线。改造现有防城站,增加客运能力。

(2)规划在中心组团设臵防城南站,将铁路货运主要作业区分离至防城南、公车等站,远期预留公车、企沙站作为防城港主要编组站。

(3)建设钢铁基地、保税物流中心、修造船基地等工业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和辅助线。

(4)远景在南防铁路扩能改造的基础上,在铁路东侧预留用地,修建防城港—南宁城际铁路。

6.1.2港口码头规划

规划建设渔万和企沙西两大港区,其中渔万港区包括第一~第四作业区,企沙西港区包括钢铁企业配套码头作业区、云约江南作业区和潭油作业区。

6.1.3高速公路规划

(1)规划将钦防高速收费站北移至规划的洋山互通立交以南,同时新建防城—企沙高速公路,并从该高速出入口引入两条疏港专用道直达渔万港区和企沙港区,形成“双岛双高速”的疏港格局。

(2)规划新建防城—东兴高速公路以及防城—上思高速公路,预留防城—龙门—钦州港的高速公路通道。

6.1.4过境公路规划

新建防城区—东兴二级公路绕城线,从防城组团西侧绕城而过,将过境交通从城区内部引出,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6.2城市主干网

根据防城港市中心城现状用地条件、规划布局,规划形成“六纵四横”的主干路网,各组团内部大致形成方格状路网。

规划中心城路网分为三个等级:

(1)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50米以上;

(2)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45米;

(3)支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0米以下。

6.3公交系统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核心区加密线路,要求公共交通线路深入到城市的各区内,并将各个居住组团、商业区、汽车站、火车站有效、均衡地连接起来。

公共交通站配合公交线网设臵,同时结合学校、医院、邮政、长途车站等重要部门布设,规划对一条道路上设有的多条公共交通线路要求站点合站设立。

6.4公路客运站规划

规划五个客运站,分别位于防城站北面、防城江二桥南面、渔万半岛、公车和企沙半岛。

6.5轨道交通规划

规划预留企沙—江山轻轨线,以企沙为起点,沿企沙大道东侧的交通廊道经潭油、公车,转向火车站后进入沙潭江中心区,再沿南北大道往防城新区,折转西湾新城至江山止。

6.6交通廊道规划

沿企沙大道北侧和东侧规划交通廊道和高压廊道,廊道内布置铁路、疏港专用道、预留轻轨线以及220KV、500KV的高压走廊。同时,廊道继续往北延伸至茅岭,往南和往东延伸至深水港(离岸港)。7.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充分利用滨江、滨海、丘陵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均衡分布,基本建成与海湾型城市空间相适应,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绿色空间,形成生态型、景观型的较为完善的滨水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系统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以及近郊公

园。

7.1公共绿地规划

(1)城市公园

包括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结合山体、水系、道路均衡布臵。规划分别建设一批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2)街头绿地

滨水绿地:规划沿防城江、沙潭江和海岸线进行重点绿化,对红树林进行重点保护,开辟滨江、滨海生态绿地。

街头绿地:规划设臵开放性的街头绿地。

7.2防护绿地规划

规划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臵单侧防护绿带,宽度均在50米以上;高速公路城区段两侧设臵宽50米的防护绿带,铁路线两侧设臵宽大于5 0米的防护绿带,防城港火电厂东面设臵宽500米的防护绿带。此外高压走廊依据有关规范设臵绿化隔离带。

7.3近郊公园规划

在中心城周边,结合山体、滨海、河湖水库等建设一批近郊公园和休闲旅游区。

8.重要市政设施规划

(1)水厂

规划将市水厂和防城区水厂供水规模扩建至15万m3/d,另新增三座净水厂。第一座建于三波水库南侧,供水规模20万m3/d。第二座建于官山辽水库南侧,供水规模20m3/d,占地约8公顷。第三座建在企沙工业区内赤沙片,为钢铁厂自备水厂,供水规模60万m3/d,总占地面积约12公顷。扩续建湾潭自来水厂,供水规模达到5万m3/d,占地约3.5公顷。

(2)污水处理厂

规划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防城港市污水处理厂设臵在公车工业区南面暗埠江口附近生牛卜岭西侧,近期建设规模为14万m3/d,远期扩建为22万m3/d,总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尾水排放口设臵在东湾暗埠江深槽处。企沙污水处理厂规划建在企沙组团南侧,近期建设规模7.5万m 3/d,远期16.5万m3/d,总占地面积约10公顷。

(3)变电站

规划新建500kV海港变电站,位于防城与茅岭交界的坑坪村主变容量为3x750MVA,预留建设用地11万平方米。规划防城港电厂在现有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建设规模为2x660MW,出线采用220kV 电压等级。

规划新建220kV公用变电站7座,规模3x180MVA,用地约1.2万平方米。规划新建110kV公用变电站8座,规模3x50MVA,用地约5500平方米。(4)市话局

规划新建市话局4座,用地约3000平方米。加快技术改造更新,增容后交换机容量应达到300万门,以满足中心城用户的装机需求。

(5)邮政支局

规划新建邮政支局8处,邮政支局按二等支局标准进行建设,预留建设用地约3000~3500平方米,同时按服务半径均在0.8km左右设臵邮政所若干处,邮政所应结合大型公建或居住区进行建设,并在公共设施规划中具体落实,规划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处。

(6)垃圾处理场

保留位于公车东面的垃圾处理场,通过高温堆肥、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对中心城垃圾实行分区无害化处理。

9.环境保护规划

9.1环境质量目标

(1)大气质量:规划期内大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

(2)地表水水质:规划期内防城江、沙潭江、地表水的水质达到《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3)海水水质:规划期内港湾海水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的三类标准。

(4)噪声:规划期内交通干道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65dBA,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55dBA;按功能分区的环境噪音标准进行控制,噪声控制区覆盖率90%。

(5)固体废弃物:规划期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9.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与控制目标

(1)一类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2)二类区:居住区、文教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一般工业区和居住混合区的地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 6)二级标准。

(3)三类区:公车和企沙的工业集中区、市域主要交通沿线向外两侧3 0米,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三级标准。9.3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控制目标

(1)江河水环境功能区划

滩锡至松树江: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控制。

松树江至木头滩拦河坝: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控制。

木头滩拦河坝至三滩: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控制。

三滩至针鱼岭: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控制。

(2)水库水环境功能区划

官山辽水库: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控制。

小峰水库: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控制。

9.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指标控制

0类声功能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声环境质量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0类等效声级执行。

1类声功能区:居住区、文教科研区以及行政区,声环境质量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等效声级执行。

2类声功能区:公车组团内的学校、工业混杂区、商业区。声环境质量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等效声级执行。3类声功能区:港口码头区、公车组团和企沙组团内的工业区等。声环境质量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等效声级执行。

4类声功能区: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按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等效声级执行。

10.综合防灾规划10.1抗震工程规划

10.1避震疏散通道:规划干路作为主要的疏散通道,一些连接疏散场地的支路为次要疏散通道,使居民在灾害发生时能安全、便捷地疏散。疏散场地:规划用地中,绿地、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较宽的道路均作为避震疏散场地。对集中成片的居住用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留出定量的小区绿地,合理组织疏散通道,使避震疏散场地服务半径小于500米,并保证每人1.5平方米的避震疏散用地。

生命线系统:规划生命线系统,包括政府机关、供水、供电、通讯、文通、医疗、救护、消防站等作为重点设防部门。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工程按各自抗震要求施工,并制定出应急方案,保证地震时能正常运行或及时修复。

10.2防洪防潮工程规划

防洪防潮标准:中心城近期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远期按100年一遇标准建设。东兴市(江)河洪、海潮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上思县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其他城镇按1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城城区的防洪排涝工程主要沿防城江布设,分城东、城西两个封闭区设防,同时设臵防洪排涝闸,排涝泵站。其他沿海区域应对现有海堤进行加固整治,以达到设计防御标准。

10.3消防工程规划

加强消防建设,提高消防监测水平,均匀布臵消防站点,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提高城市消防能力。

规划设20个陆上消防站、4个水上消防站。远期在中心城新建一座消防指挥中心和一座消防训练中心。

10.4人防工程规划

规划人防工程设施面积7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道路宽度应满足建筑物倒塌后,战时机动车仍能运行的要求。以社区为单位划分为防空片,每片留城人员在警报发放后10分钟内能组织进入掩蔽工程。

人防工程由市及区级指挥所、掩蔽工事、给水系统、供电系统、警报通信系统、消防系统、医疗救护系统、人防仓库、工程抢救系统组成,分别按《人民防空条例》的规定加强建设。

11.城市景观特色规划

规划利用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将塑造以绿色景观为基底、蓝色海洋文化为主题,以新兴工业与港口景观为特色的和谐、动感而具魅力的多元景观风貌,形成“三带、五区、六楔”的城市风貌特色和景观格局。

三带:以“山脉、海脉、绿脉”为基本生态要素,建设西湾生活休闲景观带、东湾港口工业景观带和江山旅游度假景观带。

五区:建设中心组团的现代都市核心风貌区、防城组团的滨水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西湾新城的亚热带滨海城市风貌区、江山组团的滨海旅游文化风貌区、企沙组团和公车组团的港口工业风貌区。

六楔:即六大绿楔。以中心城内部山体、水系为依托形成周边山体渗透贯穿城区通达海湾的分隔各组团的绿楔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防城港项目投资计划书(规划设计)

防城港年产xx项目投资计划书 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

报告说明— 防城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环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是一 座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 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海岸线580公里,陆地边界100.895公里,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当时作为援 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 西部地区第一大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1984年5月被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 城港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防城港市拥有沿边金融 综合改革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 经济合作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5个国家级改革创 新平台,是国家战略聚集区和先行先试特区。2016年5月,防城港还被列 为我国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之一,防城港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香薰精油是从具有香味的植物中,萃取出的植物精华,也就是常说的 植物荷尔蒙。近代欧洲发展出的香薰疗法是利用香薰精油呵护身心的方法。萃取植物之精华的香薰精油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具有神奇的药效。 通过沐浴、按摩等方式可以平衡及舒缓身体和精神。香薰精油具有完全的 挥发性,能完全溶于酒精和油。对皮肤有很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对人体产生间接性的促进、提升,改善人体本身正向功能的加强。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6897.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709.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8%;流动资金1187.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7.22%。 达产年营业收入9624.00万元,总成本费用7333.63万元,税金及附 加114.16万元,利润总额2290.37万元,利税总额2720.44万元,税后净 利润1717.7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02.6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3.21%,投资利税率39.44%,投资回报率24.90%,全部投资回收期5.52年,提供就业职位164个。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XX连云港行政区划图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表(20xx最新) 注: 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以下城市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篇二:20xx年那些不经意间的行政区划调整 篇三: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批复 一、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

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xx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总面积约为1644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xx-2030。其中,近期为20xx-20xx年,远期为20xx-2030年,远景展望2030年以后。 三、市域城镇规划 1、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确定连云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心”。其中,“两轴”为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连云港中心城区。 沿海城镇发展轴:北起柘汪镇,南到燕尾港-堆沟港镇,包括海头镇、赣榆县城、南翼新城(板桥-徐圩地区)等城镇节点,是依托连云港滨海港口、土地、交通、景观等优势资源、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市域南北向新兴发展轴线。 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东起连云港中心城区,西沿陇海铁路和连徐高速公路经白塔镇、东海县城,向新沂、徐州方向延伸的市域东西向传统发展轴线。 沿海城镇发展轴和沿东陇海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即连

防城港市六大重点工业园区概况

防城港市六大重点工业园区情况介绍 时间:2011-07-12 16:18来源:未知作者:lj 点击: 574 次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94.99 平方公里,其中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 37.80 平方公里、大西南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 21.39 平方公里、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规划面 防城港市重点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4.99平方公里,其中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7.80平方公里、大西南装备制造业产业园规划面积21.39平方公里、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3.49平方公里、东兴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防城港市茅岭东盟特色资源开发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14.06平方公里、上思县钢铁辅助产业园规划面积12.84平方公里。 (一)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 防城港市粮油食品产业园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渔万岛南部,北至中华路,南至港区9号路,西至铁路1号调车场,东至港区1号路。规划总面积3.49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08-2025年,主要布局粮油精深加工、生物饲料加工、仓储物流及粮油加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园区规划期末产值1000亿元左右。目前已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剩余面积2.49平方公里。园区进驻主要企业总计15家,包括大海粮油、嘉里粮油、岳泰饲料、惠禹饲料蛋白、益海大豆蛋白、新宏光仓储、中外运仓储、自治区储备粮防城港直属库、防城港中储粮仓储有限公司粮食中转库等项目。企业项目总投资23.22亿元,年产值180亿元。 产业园功能定位及目标:立足于大港口,集粮油糖生产加工、产品进出口、大宗商品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亚州最大的粮油糖产业综合体。2012年产值达350亿元;2015年产值达500亿元。 (二)防城港钢铁产业园 防城港钢铁产业园是企沙工业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7.80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用地面积(含道路、安置点等)8.8平方公里,剩余面积29平方公里。 产业园功能定位:依托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为主要方向,以钢铁产业为龙头,主要发展钢铁、重型机械、能源、修造船、有色金属加工及其它配套或关联产业,成为以工业港为主导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工业园区。 目前,防城港钢铁产业园已入园和正在洽谈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1086亿元。其中:①已建成投产项目1个,即防城港火电厂,规划建设规模为装机容量4×60万千瓦机组,一期2×60万千瓦机组已投产,2008年产值16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②已签订合同确定入园项目主要是钢铁项目;③招商洽谈项目16个,主要是钢铁项目上下游配套。该20个产业项目建设正常投产后,估算年产值999亿元,利税161亿元。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路、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围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 行)》的通知 各区房产局、物价分局、拆管办,各房屋拆迁估价机构、房屋拆迁实施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八月六日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拆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地产估价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涉及房屋拆迁的房地产评估活动,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从事房屋拆迁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以下简称估价机构)应当是具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三级以上房地产评

估资质,并经过市房产局的审核准予其在本市执业的估价机构。 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估价机构名录,供拆迁人、被拆迁人选择。 第四条每个拆迁估价项目,估价机构均应派出至少二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其他人员则应当持有市房产局、市拆管办共同颁发的《拆迁评估上岗证》。 第五条拆迁评估的估价对象:拆迁范围内,经确认持有合法产权证明的被拆迁房屋(含其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附属设施。 1995年航测图上标明的无证房屋参照有证房屋评估。 第六条拆迁评估的估价目的统一表述为“为确定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金额而评估其房地产市场价格”。 第七条拆迁评估的估价时点一般为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之日。拆迁规模大、分期分段实施的,以当期(段)房屋拆迁实施之日为估价时点。 第八条拆迁评估的价值标准为公开市场价值,不考虑房屋租赁、抵押、查封等因素的影响。 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不包含室内、外自行装饰、装修的补偿金额及房屋拆迁中的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非住宅用房一次性综合补助费等政策性补贴费用。 第九条拆迁评估价格应当以人民币为计价的货币单位,精确到元。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四沿线四片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办法的通知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四沿线四片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办法的通知 防政办发〔2009〕98号 港口区、防城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防城港市四沿线四片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办法》已经市四届人民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防城港市四沿线四片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防城港市“四沿线四片区”(四沿线即迎宾路、金花茶大道(原南北大道)、江山大道(原东西大道)、兴港大道沿线,四片区即行政中心区、桃花湾片区、城南新片区、商业中心片区,具体范围由市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确定)内的土地征收征用与房屋拆迁行为,维护被征地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及我市产业布局,对“四沿线四片区”土地资源进行统筹利用。 第三条“四沿线四片区”内的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和其他各种设施的征收、征用、拆迁、补偿,土地调查确认以及安置小区建设等工作,由港口、防城区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市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 第四条“四沿线四片区”范围内的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和其他各种设施的征收、征用、拆迁、补偿以及人员安置,适用本办法。 属本办法下发前既有征地历史遗留问题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土地征收征用及补偿 第五条“四沿线四片区”内的土地,在项目依法实施建设前,由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但不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用途。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 第六条根据“四沿线四片区”建设发展需要,港口、防城区人民政府与集体土地所有者及国有土地使用者逐期签订征地协议。 第七条根据港口、防城区人民政府提供的项目范围内涉及的人均耕地数和各地类的年产值情况,被征收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照下列规定和标准执行: (一)征收水田、旱地,本文下发前已有承包合同的,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为每亩均价20000元。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防城港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防城港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防城港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防城港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防城港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实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2013―2017年棚 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房屋住宅建设 【发文字号】防政办发[2013]114号 【发布部门】防城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1.27 【实施日期】2013.11.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防政办发〔2013〕1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防城港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1月27日 防城港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9〕16号)精神,为加快我市棚户区改造,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放在第一位,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布实施,基本满足棚户区居民住房多元化的选择需求。 二、改造范围 (一)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建设的、建设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居民改造愿望迫切的城市棚户区区域。 (二)对规划保留的建筑需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完善配套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的城镇居民聚居区域。 (三)城中村改造。 (四)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三、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通过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1.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扶持力度。棚户区改造要依法合规完善项目前期手续,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等渠道中,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向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支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