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图教师版

溶解度曲线图教师版
溶解度曲线图教师版

腾大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学生:年级:审核:

日期:时间:复核:

主题课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标:

1、溶解度概念

2、溶解度的简单计算(重点)

3、溶解度曲线应用(重点、难点)

4、结晶的运用

知识精要: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1)指出一定__ 温度;(2)指出溶剂的100 克;(3)溶液必须处于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溶剂_。

练习: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没有指明温度(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水的质量不一定是10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没有说最多溶解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单位124g/100水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微溶和难溶四个量度。

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大于

10 g/100水以上的叫易溶, 1 ~ 10 g/100水叫可

溶,0.1 ~ 1 g/100水叫微溶,小于

0.1 g/100水以上的叫难溶。

例题:

1. 要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多采用的方法是( B )

A.增加溶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溶质

2. 在t℃,将少量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温度冷却到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溶质质量减少B.溶剂质量不变

C.溶解度不变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3. 某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为0.02克,该物质是( C )

A 、易溶物质

B 、可溶物质

C 、微溶物质

D 、难溶物质

二、利用溶解度,对溶液进行简单的计算

1. 计算式

1) 2)

2. 计算 1)求物质的溶解度:根据一定温度时某物质饱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求出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

2)求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温度时一定量饱和溶液里

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题:

1.60℃时,将44g 硝酸钾溶解在40g 水里,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100g/100g H 2O

2. 将20℃时,6.8g 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8g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36g/100g H 2O

3.在t ℃时68g 某氯化锌配成溶液300g ,若向其中加入5g 氯化锌,则是溶液变成t ℃是氯化锌的饱和溶液;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0g 水,也可以使原溶液变成t ℃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求t ℃时氯化锌的溶解度。(保留整数)

25g/100g H 2O

两种方法100

205S = S=25(简单) 用这种方法练习巩固练习(1、2、3)

三、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1.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 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

表示 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 液 。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

表示 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 两种物质的饱液和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

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过饱和溶液 ,也就是说, 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S 溶质质量 100+S 溶液质量 = S 溶质质量 100 溶剂质量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 升高 _,如 硝酸钾 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 ,如 氯化钠 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降低 ,如 氢氧化钙 等.

例题:右图为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 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缓慢增大 。

(2)曲线a 和b 的交叉点M 表示的含义是

(3)37℃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g/100水,80℃时40g a 物质溶于5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四、结晶的运用

1、两种结晶方式 蒸发结晶 、 降温结晶

2、有些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来形成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 (写化学式),俗名 或 。碳酸钠晶体 (填化学式),俗名 。结晶水合物是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硫酸

铜晶体的式量 250 ,Cu%为 25.6% ,碳酸钠晶体的摩尔质量为 286g/mol 。

3、某同学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NaCl 和KNO 3的溶解度,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请回答:

(1)a 点的含义 。

(2)S(NaCl)>S (KNO 3)的温度范围是

(3)60℃时105g 饱和KNO 3溶液中含 55g KNO 3. .

(4)要使NaCl 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 蒸

发结晶 。

精讲名题:

1. 在20℃时,将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第一次蒸发掉10g 水,析出晶体2g ;第二次恒

温蒸发掉10g 水,析出晶体3g ;由此可以判断,原硝酸钾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不饱和)溶液;第三次再蒸发掉10g 水,析出晶体 3 g.

2. 如下图所示,是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溶解度Y >X >Z

B .X 、Y 、Z 都属于易溶物质

C .t ℃时,X 、Y 的溶解度相等

D .当Y 中含有少量Z 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法提纯Y

3. 如下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 的溶解度是 20 g/100g 水。

(2)在 t2 ℃时,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 、B 、C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至t 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C

溶解度/g 20

40

600A B C

(第2题) (第3题)

4.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在0~t4℃范围内,溶解

度变化最小的是。

(2)溶解度大小顺便符合B<C<A的温度区间

是。

(3)t4℃时,B物质的溶解度

是,将80gB物质的饱和溶

液从t4℃降到t1℃时,溶液中含B物质g。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

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

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6.右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

(1)在t

a 。

(2)在t2 ℃时,b和c溶解度相同。

(3)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时,析出晶

体最多的是 c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a 。

(4)要在b、c的混合物中分离c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

(5)在t1℃时的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可以使其转变为饱和溶液。

(6)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____________。(附加题)

巩固练习:

1.在20℃时,将9gNaCl固体放在25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A )

A.36g/100g水B.7.2g/100g水C.3.6g/100g水D.10g/100g水

2.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5克,80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 C )

A、10克

B、16克

C、20克

D、25克

3.某硝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甲同学在t℃时恒温蒸发20克水后,析出固体4克;乙同学在t℃时

将另一份蒸发25克水后(t℃),析出固体5.6克,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C )

A.20克/100克水B.22.4克/100克水

C.32克/100克水D.无法计算

4.下列各因素中,与物质溶解度无关的是(D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

D、溶质和溶剂的量

5.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100g水。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I。

图中 A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第5题)(第6题)

6.上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t3℃时,将50gA物质溶于1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3)将t2℃时的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自我测试:

1.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C )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升高水的温度

D. 降低水的温度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度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度。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1) 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析出

的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叫做。

(2) 胆矾、明矾、石碱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它们的化学式是、、

4.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

示。试分析下列四组溶液中,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A.不饱和B.不饱和C.饱和D.饱和

5.右图中X1和X2分别表示物质X在不同压强下的溶解度曲线。

(1)X是固体还是气体?

气体

(2)当压强不变,温度升高时,X的溶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少?

减少

(3)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X的溶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增大

计算题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100g。

(1)60℃时,1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多少g?得饱和溶液多少g?

165g;315g

(2)60℃时,150g硝酸钾固体能配制成多少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g? 286.4g;136.4g

(3)60℃时,1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水和硝酸钾固体各多少g?

78.6g;71.4g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 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  B. t 1℃时,在50 g 水里加入 15 g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 溶液  C. t 1℃时,往180 g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 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B.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初三中考重点考点之溶解度图像题有答案

溶解度图像题(重点) 1. (2019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1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到t℃的过程中,下列说法212正确的是()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A .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B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C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D )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01玉林)右图是A、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时,A、B、A.t1A B>C>A 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当A中含有少量C溶液变为饱和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后,所得溶液中t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将Dt℃时A、12 AC>B>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019北京)a、b 3 20g 、b 的溶解度均为A.15℃时,a .B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a 将30℃时℃,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20ga水中加入和b,升温至30分

D.别向100g 龙岩)右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 20194.( )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A 40饱和溶液降到SO℃的.B50Na℃时有晶体析出42页1 第 C.40℃时,75g饱和NaSO溶液中含25g NaSO 4242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SO的NaCl 425.(2019泉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D.t℃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26、(2019毕节)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 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g+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溶解度是对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本节课是从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溶液单元在教材中相对独立,本节课讲解溶解度,使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本单元中是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 学以致用,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剖析,引出如何定义溶解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应用的讨论归纳,加强团结协作意识和训练分析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2)运用对比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固体溶解度的比较和温度对固体溶解度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2)通过合作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3、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并理解溶解度概念。 (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打破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景。故本节课教学关键是在教师创设情景下学生能自主地研讨出比较物质溶解性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学会科学探究,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中食盐和蔗糖溶解性,从学生已知的生活内容出发,寻找、探究比较溶解性强弱的方法,从而获得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方法的意义,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蔗糖和食盐谁的 溶解性更强? 能否设计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的溶 解性强弱? 学生讨论 设计实验 思考牵引出 新知识的学习。 新课 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提问深化理解学生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剖 析,引出如何定义 溶解度,提升学生 的思辨能力;在讨 论、交流中,增强 合作意识。 巩固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图像题(重点)

溶解度图像题(重点)

溶解度图像题(重点) 1. (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 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 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2.(2014玉林)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 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 .将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 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B >A 3.(2014北京)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5℃时,a 、b 的溶解度均为20g B .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将 30℃时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 分别向100g 水中加入20ga 和 b ,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 为饱和溶液 4.(2014龙岩)右图为硫酸钠

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5.(2014泉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6、(2014毕节)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是()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P t ℃ 溶 解 度 姓名 班级 组别 评价 化学导学案 备课人 王国良 上课时间 2月28日 审核人 赵海新 课题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 。导 学 过 程 教师复 备 【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只受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根据溶解度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①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某物质溶解度对应的温度: NaCl 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KNO 3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溶解度为时,NH 4Cl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溶解度为110g 时,KNO 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溶解度 g NaCl KCl NH 4Cl KNO 3 110 138 169 202 246 Ca(OH )2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 ②通过对比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KCl 、NH 4NO 3、KNO 3等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 等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a(OH)2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60℃时,表中几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过渡:通过溶解度表可快捷、准确查找某些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但却不能查出25℃、83℃等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并不能反应出连续温度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二)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这样上述表格中的某物质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各对应一个点,我们用光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 溶解度曲线包含的信息: 1、可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据图可知50℃时氯化铵NH 4Cl 的溶解度为: 。 2、对比同一温度时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 ①20时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铵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溶解 P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 4g 。 (2)线 ○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C B A O

有关溶解度曲线图象的练习题

3月15日——3月16日化学作业(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 学号 1.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 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 液 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 2.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 是。 (2)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 量是 g。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有(答出一种即可)。 3、(3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 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 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是(填物质序号)。 4、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5、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

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6、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和 纯碱,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分析,那里的居民应该在一年四季中的季捞取纯 碱。 7、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的溶解度是g。 (2)在℃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确的是()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t1℃至t2℃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 、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固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11.图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溶 解 度 /g 20 40 60 0t 1 t2 A B C 溶 质 质 量 分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解题思路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解题思路 1、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M 、A 、N 三点相对于甲物质的曲线来讲,M 点表过饱和溶液,即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A 点表示饱和溶液;N 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4、结晶方法的选择: 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 ②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 ③升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从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丙) 5、物质提纯方法的选择 想提纯什么物质,就看该物质适用于什么结晶方法。 ① 甲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提纯固体甲的方法 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冷水)、干燥 ③ 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提纯乙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④ 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甲,提纯固体乙的方法 ●M ●A ●N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热水)、干燥 6、甲乙两种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必须是饱和溶液降温才有晶体析出。 7、要比较甲乙两种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必须是等量的饱和溶液才能比较。 8、t3℃时,等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中所含水的量最少(或者说在t3℃时将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甲物质需要的水最少)因为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溶液能力最强(或者说在等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的最多) 9、升温或降温后比较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依据公式:S/100g+S ×100% 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 ①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根据末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根据初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虽然发生变化,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按初温下的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现有t1℃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分析:从t1℃升温到t3℃时,甲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根据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图可以看出,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从t1℃升温到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降低,还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 等大多 溶解度/g t/℃

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 100S+S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100%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S纵+100g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 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与线上的点B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已知图2是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溶解度曲线图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两种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区间,溶解度大小比较 例1: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等于b 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物质的溶解度; 例2:物质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b 的溶解度 这句话对吗? 2、两种可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所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题 (10邵阳13)右图表示的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 C. 在t ℃时,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b 中含少量a 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见D 选项,要讲解: ① 大量的a 中含有少量的b ② 大量的b 中含有少量的a ③ 如右图中,大量A 中含少量的B 3、明白溶解度曲线上面点、上方点、下方点的含义 例题: ① 溶解度曲线上面点P 点表示饱和溶液 ② 溶解度曲线上方点C 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③ 溶解度曲线下方点B 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4、通过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数的大小。 例1、如图是A 、B 、C ① t 1℃时,A 、B 、C (填写序号,下同) ② t 2℃时,A 、B 、C 是 ______ ;(填写序号,下同) 要掌握简单的溶解度计算,判断实际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③ t 1℃时,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此时是______溶液 要注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按此时的溶解度来计算、比较大小,不饱和溶液则要将原原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进行平移过来,再比较此时溶解度的大小,即是此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④ 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例题2、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11所示。现有t 1℃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 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5、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度影响的程度的三种情况及相关题型。 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曲线比较陡峭;例如硝酸钾、硝酸铵等物质; 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曲线比较平直;例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③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反常物质。例如氢氧化钙。 【应用】 某物质由不饱和与饱和相互转化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是升温析出晶体还是降温析出晶体;谁析出的晶体多;两种可溶物质的分离应采用的正确方法; 例题3、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 (2)将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 (3)t 2℃时,将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 (4)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温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例题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 1℃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__;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丙时,可用________方法提纯甲.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2 g的乙物质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 【答案】B 【解析】A.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分析; 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D.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A. 由图可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因此20℃时,12 g的乙物质不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故错误; B. 由图可知,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C. 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饱和,故错误; D. 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是错误的。 点睛: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2.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0g 100%23.1% 30g+100g ?=,不能得到30%的甲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