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防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防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防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防水

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发展迅速,我国正在筹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近40个,拟建运营轨道交通线路60多条,预计到2015年,线路总长将达1700多公里。

地下工程的防水一直是一大难题。施工地下水及后期渗漏水是影响工程使用效果和寿命以及隧道安全的主要因素。现以岩质海滨城市地铁防水采用的材料、工法及需注意的问题做一下总结,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工程概况

本工程线路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车站中,有12座是明挖车站,比重较大。本线沿线地形起伏比较大,岩土层竖向分布不均匀,浅部为土层或风化岩层,局部有砂层填充,深部基本为花岗岩,基本呈现“上软下硬”的特点。这样的工程地质及海滨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结构防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水文地质特征

本工程地下水类型较为独特,主要有两大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河道中,主要含水层为中粗砂、含砂粘性土、碎石土中,属冲洪积物,地下水丰富,渗透性较好。地铁3号线部分区间在河流附近穿越时,丰富的地下水及不稳定的砂层对区间隧道的开挖及防排水造成很大的压力。

2)基岩裂隙水(微承压水)

本工程车站大部分位于稳定的基岩中,基岩裂隙水是该工程重要的地下水类型,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层中,地下水在基岩中的赋存量较小,迳流条件也差,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透水性弱,属弱透水层。

根据相关的报告研究,本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有弱~微腐蚀性。

施工时地下水处理

3.1简述

隧道全部或部分位于富水地层,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时,地下水是处理的重点,处理的目的是在地下水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隧道结构与富水地层隔离,对未开挖隧道做好保护。

3.2技术措施

1)洞内注浆封堵:施工中可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洞内水平旋喷桩帷幕、洞内深孔预注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等注浆封堵措施。

2)地面注浆隔离:通过地表深孔预注浆,旋喷桩等形成止水帷幕。一般针对富水地层,在洞内措施难达到堵水效果而地表又具备施工条件时,可作为洞内方案的辅助措施。

3)地面降水:通过在区间范围内打设降水井,将水位控制在区间基底以下,同样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4)适当引排:对地质较好的基岩,水量较小,采取注浆封堵的措施效果并不好,当地下水的流失不会引起地面的沉降、管线的位移及建筑物的倾斜时,可适当的引排地下水。

结构防水型式

在保证结构、设备的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及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本工程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水体系: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为重点,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防水层加强防水。

4.1防水等级及标准

本工程地下车站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4.2结构自防水

混凝土自防水为防水的根本。搞好结构自防水,需要大力解决三大类的问题:一是保

证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二是控制裂缝,三是混凝土的耐腐蚀问题。

按照新规范的要求,根据本工程埋深实际情况,抗渗等级取为P10,个别埋深较大的地段等级会有所提高;

防水混凝土的裂缝宽度,迎水面不得大于0.2mm,背水面不得大于0.3mm,并不得出现贯通裂缝。。

在应用防水添加剂时,可考虑试点采用性能良好,抗腐蚀性高的添加剂增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

4.3柔性外包防水

4.3.1防水涂料

地下明挖车站的顶板防水层,目前国内主要是以防水涂料为主,防水涂料可以适应于结构复杂的构造中,诸如上翻梁、斜坡、挡墙等,又可以和顶板混凝土基面紧密粘结,是较为理想的顶板防水材料的选择。

传统的防水涂料以聚氨酯类和聚合物类两大类型为主,聚氨酯类对基面的潮湿比较敏感,施工周期较长;聚合物类可解决潮湿基面的问题,但不适于长期浸泡在水中。

目前本工程明挖车站顶板采用2mm厚双组份速凝橡胶防水涂料,这是国内最新的、性能很好的顶板防水涂料。本工程采用的是国建精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立威”系列专用防水材料。

防水涂料的施工需注意几点:

1)基层必须平整光滑,侧墙模板接缝部位需严格要求;2)表面因喷涂产生的气泡、鼓包需修整;3)多道喷涂时,厚度需均匀,并应达到设计要求;4)阳角需打磨圆滑,阴角需做成钝角;5)涂料层表面未干前不能遇水,否则会影响防水效果。

4.3.2非固化防水材料

明挖车站的侧墙防水层的选择根据围护结构的不同,材料有所不同,有围护结构(桩锚撑支护结构)的侧墙,一般选用双面或单面粘贴的自粘防水卷材,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但是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国建精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立威”系列非固化液体橡胶,然后浇筑结构混凝土。放坡开挖或采用吊脚桩施工的明挖车站的侧墙部位。

非固化防水材料能较好的解决窜水的问题,窜水是地铁防水中的一大难题,严重的窜水会对地铁后期堵漏维修工作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非固化防水材料能与地铁结构满粘,有比较好的断裂延伸率,能满足地铁结构的变形及裂缝控制的要求。

综合分析其他已建成地铁,非固化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较好,但在施工中还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具体为:

1)基层平整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面的平整度,光洁度和明水对柔性防水层的防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面处理不好,防水层会被刺穿,拉折,褶皱,失去了防水效果,因此形成了的汇水区域相反会对结构自防水产生负作用。

2)隔离膜的保护。隔离膜在绑扎钢筋前需全部撕掉,但不得提前全部撕掉,而且甩搓部位隔离膜不得提前撕掉并隔离保护。

目前非固化防水材料明挖车站采用的非固化防水材料为2.0mm国建精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立威”系列非固化液体橡胶,防水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

总结

目前我国防水材料市场仍处于低价竞争阶段,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防水造价在工程造价中一般占1%―2%,受重视的程度低,容易被忽视,但是渗漏水的隐性危害非常大,结构渗漏水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严重时可能毁掉整个建筑。

地下工程防水效果关键还是施工质量问题,设计再好,施工中不精心处理也打不到应有

的效果。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的规定执行,精心操作,精细施工,

规范节点验收,严格保证质量,才能做出精品工程。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讲义及思考题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3.1 岩土中的空隙 空隙:void ,interspace ,space 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按维尔纳茨基的形象说法“地壳表层就好象是饱含着水的海绵”。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 1.孔隙(pore )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控制岩土滞留、释出和传输水的能力。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 孔隙度(porosity )(n )––––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即: V V n n = 式中:V n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 V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n ––––孔隙度,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一个概念: 孔隙比(void ratio )(ε)––––指某一体积岩土内孔隙的体积(V n )与固体颗粒体积(V s )之比。即 s n V V =ε 因为V=V n +V s ,所以n 与ε关系为:n n -=1ε。 应用时: a. 涉及变形时(工程地质)→ε(采用孔隙比较方便); b. 涉及水的储容与运动时(水文地质)→n (采用孔隙度方便)。 影响因素: a. 分选程度:分选程度好,n 大;分选程度差,n 小; b. 颗粒的排列情况:立方体排列时n =47.64%,四面体n =25.95% ; c. 颗粒的形状: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n 愈大; d. 胶结充填情况:充填程度高,n 小。 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深基坑岩溶裂隙水降水方法研究

深基坑岩溶裂隙水降水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加剧,以及人口增多、土地资源减少的影响,高层建筑在城镇建设中占据着主体。随之而来的深基坑处理问题也凸显出来,含量水大的土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物的基础防水基础。本文在分析深基坑和岩溶裂隙水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岩溶裂隙水降水的方法,以求促进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完善和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深基坑岩溶裂隙水降水 1 深基坑的特性分析及进行降水处理的必要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基础工程施工部分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比较大,而且大多数位于市政管线、通讯电缆的密集之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尤其有些城市的建筑基础是软土地基,这种地理条件导致了建筑基础的不稳定性,更容易发生塌陷的现象。 在高层建筑中,有时会发生因流砂、坑底失稳、管涌、坑壁坍塌等引起的工程事故,从而造成周围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建筑施工基坑施工阶段要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安全。 基坑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环节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开挖环节中主要表现在较高的造价和较长的施工周期,这两个因素不仅会导致基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甚至会延误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顺利完成。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和施工环节都会慎之又慎。为了保证建筑地基的牢固性,确保基坑底板的稳定,防止周边土体的松动,避免出现开挖面的土体隆起、基坑底部涌水的现象,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提升基坑土层地耐力。此外,基坑开挖必须先降水,在施工中要针对开建建筑当地的地质特征优选基坑降水方案,并且严密观测地表沉降,对地下水进行控制。地下水下降会造成水下土层的压缩固结,并伴随附加的地面沉降。实践证明沉降量随距降水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在距离降水点一定距离内为明显影响地带。 2 岩溶裂隙水的特征分析 岩溶裂隙水是存在于裂隙占主导的岩石中的地下水。岩石裂隙空间是裂隙水储存和运动的场所,所以裂隙的类型、性质和发育程度等直接影响裂隙水的埋藏、

渗水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二、施工范围及概况 (3) (一)、施工范围 (3) (二)、工程及病害概况 (3) (三)、地质水文情况 (5) 三、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6) 四、施工条件 (6) 五、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方案 (7) (一)、原因分析 (7) (二)、整治方案 (8) 六、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1) 七、应急预案 (15) (一)、组织机构 (15) (二)、应急措施 (17) (三)、应急程序流程图 (18)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北塬隧道设计图纸》黄韩侯施隧02; 2、《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黄韩侯施轨-01~11 3、《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黄韩侯施隧102、《单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黄韩侯施隧101、《隧道防排水、附属洞室及耐久性设计图》黄韩侯施隧104; 4、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5、《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关于公布《西安铁路局杜绝“违法上道”施工管理办法》的通知(西铁安[2012]582号); (二)、编制原则

1、执行西安铁路局的各项铁路管理规定,文明施工,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相关规定; 2、严格执行与工程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3、确保既有线运营畅通,把行车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施工范围及概况 (一)、施工范围 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西安局管内)HHZQ-1标段北塬隧道洞内渗水处理工程。 (二)、工程及病害概况 1、工程概况 北塬隧道位于白水县北塬村南侧约1Km处,隧区地形陡峭,起伏较大,黄土梁相间,沟谷深切,为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貌。北源隧道为双线喇叭口隧道:左线隧道起讫里程DK1+046~DK9+399,全长8353m,右线隧道起讫里程DyK1+871~DyK9+399,全长7528m。线路左线接包西线后,沿包西线左侧跨越沙家河后从沙家河左岸山坡进入隧道;右线接包西线后沿包西线右侧跨沙家河,后跨越包西线进入西上隧道,出西上隧道后进入北塬隧道右线,并在里程DK3+242.81处与左线并肩。左线隧道进口端1772.69m位于半径R-800m的左偏曲线上,出口端147.43m位于R-8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左线隧道均位于直线上,右线隧道位于两半径R-800的反向曲线上,夹直线长度为82.7m。左右线进口段均为单线隧道,经DK3+092~DK3+165采用连拱结构,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特征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孔令峰周斌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敦煌盆地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主要分布区。本文初步分析了敦煌盆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和动态特征。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径流方式垂直与水平均有,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带规律。 关键词: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敦煌盆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即处于此。敦煌市93%的耕地分布于此,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分布区,其地理范围东起西湖乡至甜水井一线,西至甘新交界的库穆塔格沙漠,南北夹峙于北截山、三危山、崔木土山和北山之间,盆地总面积约13046km2,平原区面积约9972km2,是一个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 1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含水层结构特征 盆地水资源的循环可分为水资源的形成(补给)、径流交替、蒸发消耗(排泄)三个过程。其中南部祁连山为水资源的形成带,而平原区水资源的循环只包含了后两个过程。敦煌盆地南部的祁连山脉,是挽近的强烈隆升带,其地势高亢,降水丰富,是疏勒河、党河的发源地,也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敦煌盆地是挽近不

均匀沉降中形成的构造洼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物质,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提供了空间(图1)。盆地含水层主要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砂砾石含水岩组,分布于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由南向北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含水层类型组合呈单一型至多层型,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的横向为盆地边界所限的含水层系。 1 砂砾岩; 2砂岩粉砂岩;3砂砾层;4含砾砂;5细砂粉砂岩;6粉土;7粉质粘土;8隐伏断层 图 1 敦煌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剖面图 Fig 1 The profile of structure of hydrogeology in DunHuang Basin (以上剖面图引自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敦煌幅)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敦煌盆地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是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运动趋势与河流、沟谷流向一致,从河流、沟谷上游到下游的含水层系导水性变弱,地下水迳流强度呈递减之势,含水层系水的交替方式也由“入渗~径流”过渡为“入渗~蒸发”。 盆地南部党河洪积扇接受党河水库下泄入河道渠系水入渗补给,导水系数为3000~4000 m2/d,径流强劲,向扇缘径流。东北至党河灌区,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同时,人工开采与地下水浅埋区蒸发蒸腾为主要排泄,地下径流与东部地下径流汇合向西径流,逐渐减弱。盆地西南部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洪积扇接受崔木土沟、多坝沟等河少量洪水入渗,向西北径流至下游尾闾区。此间主要以后坑~湾窑自然保护区湿地与疏勒河河道两侧地下水浅埋区蒸发蒸腾排泄为主,且垂直交替强烈。 流域绿洲细土平原一般有二个含水层,较深的为厚层中、上更新统砾石层中的承压水,浅部为细土层中的潜水。前者为南部洪积扇戈壁平原砾石层潜水在细土层覆盖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渗漏水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案 一、渗漏水原因分析 从渗水部位分析及现场调查,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1、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渗漏水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渗漏水较为严重。 2、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渗漏水现象。 3、安装引流盲管时,渗水位置排查不清,或盲管未固定好,喷射混凝土时发生偏移,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4、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资较多,造成隧道防排水系统,特别是引水盲管的堵塞。 二、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 1、凿槽引排: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1)渗水点查找:把渗水周围的混凝土面清理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特别是可能一处水源有多个渗漏点; (2)确定引流路径:找到渗水点后,确定方便排水的路径,为凿槽做准备; (3)凿槽:根据引流管大小人工凿出深度为5cm的槽,一般凿成内大外小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水泥砂浆有2~3cm厚; (4)埋管:在槽底埋设Φ40弹簧半管直至拱墙底部,用锌铁皮或铁丝固定;

(5)封填: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填,若凿缝后缝隙出现渗水,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 防水砂浆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BR增强型防水剂:BR-2专用粉:砂:水=1:0.14:0.03:1:0.35。 2、注浆: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单点或缝隙等水流量较小处。 根据实际情况,注浆主要选用径向小导管注浆,材料主要选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也可根据渗漏点进行钻孔、埋设注浆针头、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封堵。封堵完成后刷1:2普通砂浆抹面。 3、铺设防水板: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拱墙多点区域性渗漏处。 隧道开挖完成后,在水流较大的区域可先对渗漏点进行封堵处理,若封堵效果不佳,且引流盲管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可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若喷射混凝土前未发现较大水流,初期支护完成后出现多处渗漏点,可在初期支护混凝土上铺设防水板进行引流。 三、预防漏水措施 1、确保爆破开挖面平顺。光面爆破是确保后续初期支护、防排水板施工质量的关键。光面爆破中,特别要控制周边眼间距,保证周边眼间距在40~50cm以内,这样才能改善边墙平整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2、富水段先进行注浆加固。需要进行注浆加固的止水地段,特别是富水地段、破碎围岩地段,应先进行注浆封堵,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注浆防水的质量达到止水效果,基本实现注浆段无线流,初步形成初期支护外的止水环,为安全开挖创造条件,为隧道防水创造条件。 3、严把引水盲管埋设关。引水盲管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富水段应等间距沿纵向设置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在无渗漏地段有必要时,每隔一定间距,在其喷层表面上、下打设排水孔,安装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防止雨季渗漏水。安装完引水盲管后,应确保洞身无较大渗水点方可进行混凝土喷射。

隧道裂隙水治理方案

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 裂隙水封堵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莞惠城际GZH-7标暗挖隧道上覆含水砂层段长,同时还下穿寒溪河、铁路公园湖和多次穿越破碎带,从目前隧道开挖情况看,围岩裂隙水发育,多处水流量较大,影响正常施工。2011年11月10日铁道部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广州监督站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封堵裂隙水,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防水要求,为此,我项目部特编制本方案指导现场裂隙水治理施工。 1.2、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B10753-2010;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GDK38+952~GDK44+577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4) 9)、《GDK44+809~GDK51+339矿山法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图》(莞惠施SD-07-10) 10)矿山法区间隧道参考图(一)(莞惠施SD-CK-01) 11)区间隧道结构防水通用图(莞惠城际通用施SD-TY-01)二、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位于常平镇朗常路及常平大道,莞惠城际大朗~常平区间内,全段为矿山法区间隧道,小里程与大朗站大里程明挖段隧道相接,大里程与常平站相接,沿着朗常路及常平大道地下穿越,在GDK42+330~DK42+510段下穿寒溪河。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8个施工竖井:GDK39+265施工竖井、GDK39+800施工竖井、GDK40+466施工竖井、GDK41+369施工竖井、GDK42+190施工竖井(风井兼电力井)、GDK42+742施工竖井、GDK43+303.95施工竖井、GDK44+050施工竖井。 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起始于东莞市常平镇霞坑村常平大道,自常平站向东延,下穿广深、京九等既有铁路线,后继续下穿厂房、居民建筑及道路,终止于创福五金塑料制品厂北侧。隧道穿越范围内地下管线密集,种类繁多,据管线资料及现场勘探,场区内存在电力、电信、雨水、给水、污水、燃气、路灯等地下管线管道。本段区间隧道共设置4个施工竖井:GDZK45+176施工竖井、GDZK45+805施工竖井、GDK50+730施工竖井(兼电力井)和GDK51+339施工竖井。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GDK38+952~GDK44+577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地貌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 3.01~23.28m。拟建暗挖区间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混合片麻岩。 GDK44+809~DK51+339段区间隧道拟建场地隧道有寒溪河冲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丘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5.0~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特征

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孔令峰周斌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敦煌盆地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主要分布区。本文初步分析了敦煌盆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和动态特征。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径流方式垂直与水平均有,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带规律。 关键词: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P641.6 文献标识码:B 敦煌盆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即处于此。敦煌市93%的耕地分布于此,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分布区,其地理范围东起西湖乡至甜水井一线,西至甘新交界的库穆塔格沙漠,南北夹峙于北截山、三危山、崔木土山和北山之间,盆地总面积约13046km2,平原区面积约9972km2,是一个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 1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1.1含水层结构特征 盆地水资源的循环可分为水资源的形成(补给)、径流交替、蒸发消耗(排泄)三个过程。其中南部祁连山为水资源的形成带,而平原区水资源的循环只包含了后两个过程。敦煌盆地南部的祁连山脉,是挽近的强烈隆升带,其地势高亢,降水丰富,是疏勒河、党河的发源地,也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敦煌盆地是挽近不均匀沉降中形成的构造洼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

散物质,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提供了空间(图1)。盆地含水层主要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砂砾石含水岩组,分布于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由南向北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含水层类型组合呈单一型至多层型,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的横向为盆地边界所限的含水层系。 1 砂砾岩; 2砂岩粉砂岩;3砂砾层;4含砾砂;5细砂粉砂岩;6粉土;7粉质粘土;8隐伏断层 图 1 敦煌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剖面图 Fig 1 The profile of structure of hydrogeology in DunHuang Basin (以上剖面图引自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敦煌幅) 1.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敦煌盆地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是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运动趋势与河流、沟谷流向一致,从河流、沟谷上游到下游的含水层系导水性变弱,地下水迳流强度呈递减之势,含水层系水的交替方式也由“入渗~径流”过渡为“入渗~蒸发”。 盆地南部党河洪积扇接受党河水库下泄入河道渠系水入渗补给,导水系数为3000~4000 m2/d,径流强劲,向扇缘径流。东北至党河灌区,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同时,人工开采与地下水浅埋区蒸发蒸腾为主要排泄,地下径流与东部地下径流汇合向西径流,逐渐减弱。盆地西南部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洪积扇接受崔木土沟、多坝沟等河少量洪水入渗,向西北径流至下游尾闾区。此间主要以后坑~湾窑自然保护区湿地与疏勒河河道两侧地下水浅埋区蒸发蒸腾排泄为主,且垂直交替强烈。 流域绿洲细土平原一般有二个含水层,较深的为厚层中、上更新统砾石层中的承压水,浅部为细土层中的潜水。前者为南部洪积扇戈壁平原砾石层潜水在细土层覆盖的条件下转化而成。后者主要来源是下部承压水顶托渗流。两含

岩溶水

浅析岩溶水的发育及南北差异 摘要:岩溶区的奇峰异洞与大泉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其形成与差异性溶蚀存在很大关系。地下水水量丰富的含水系統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其对可溶性介质的改造是地下岩溶及岩溶水发育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地理、气候及介质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岩溶及岩溶水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最近里面我国岩溶及的不节制的开发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岩溶水出现了污染现象。 关键字:差异行溶蚀地下水含水系統南北差异污染 引言:水对可溶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这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不同演化阶段的岩溶水具有不同的特征,初期的岩溶水系统往往与裂隙水系统相差不大。后期的岩溶水系统,管道系统发育,大范围内的水汇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地表水的特征: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上变化强烈,流动迅速,排泄集中。水量丰富的岩溶含水系統,水量大且分布极不均匀的岩溶水是采矿的巨大威胁。易于发生渗漏的岩溶化岩层,则给修建水利工程带来复杂的问题。我国可溶岩分布约为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岩溶及岩溶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岩溶水的污染近年来越来越严重,对岩溶水的防污措施的实施,刻不容缓。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水对可溶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和特殊的水文现象,称为岩溶。赋存并运移与岩溶化岩层的水称为岩溶水,也称喀斯特水。岩溶化过程实际上是水对可溶岩层的改造过程,其发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岩层具有可溶性、地下水具有侵蚀能力及水是流动的。 可溶性岩石的主要组成成份是钙、镁碳酸盐,其溶解能力很弱。但是当CO2溶于水中形成碳酸或者水中很有其他酸时,对碳酸盐才有明显的溶解能力。可溶岩的成分与结构式控制岩溶发育的内因,水的流动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 二、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具有化学侵蚀性的书进入可溶岩层中,对原有的狭小通道进行扩展。原始的地下水通道包括各种规模的构造裂隙和原生孔隙,地下水主要流动循环与各种规模的裂隙之中,流动与裂隙中的地下水不断对裂隙壁面进行溶蚀,所溶蚀下来的岩石成分通过水流循环不断被带走,水流通道被加宽。 由于裂隙通道规模上的差异引起水流的分配的不均匀性,导致裂隙溶蚀扩展上的差别为差异性溶蚀。岩溶发育分为三个阶段:起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停滞衰亡阶段。 起动阶段:地下水对介质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水流通道比较狭窄,地下水几乎没有机械搬运能力,岩溶发育比较慢。随着水流越来越集中的正反馈机制的加强,岩溶的演化加快。当主体通道的宽度达到5——50mm时,紊流开始出现,地下水开始具有机械搬运能力,岩溶演化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由化学溶蚀变为机械侵蚀与化学溶蚀共存,机械侵蚀变得愈益重要。地下开始出现各种规模的洞穴,地表形成溶斗及落水洞,并以他们为中心形成各种规模的洼地,差异集降水。随着介质倒水能力迅速的提高,地下水位总体下降,新的地下水面以上洞穴干涸,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通道争夺水流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不同地下河系发生袭夺,地下河系不断归并,流域不断扩大。 停滞衰亡阶段:随着地下水位的总体下降和水力坡度的逐渐降低,地下水的溶蚀能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岩溶发育呈停滞状态。 三、岩溶水的特征 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岩溶水的特征:1. 水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一;

勘察报告(污水处理厂)

一、工程概况 (一)拟建物场址及特征 拟建的务川自治县浞水镇污水处理工程,场地位于务川仡佬族自治县浞水镇卫生院正西侧,拟建场地东、西、北面靠小河沟,南面为村民生活区,交通较方便。拟建场地平面形状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96m,东西宽约50m,总用地面积为4800.00m2。该工程由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拟建物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对地基差异沉降敏感。拟建建筑物特征如表1。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 序号建筑物名称 设计 ±0.00 标高(米) 规格数量/单位基础形式 最大荷载 (KN/柱) 备注 1 粗格栅、细格栅调节池799.143 L3B3H=14.6310.035.0m1/座300 筏式基础 2 A2/O氧化沟800.60 L3B3H=20.4320.835.0m1/座300 条基 3 二沉池800.00 796.00 φ3H=12.034.0m1/座300 筏式基础 4 污泥回流井800.00 796.00 L3B3H=3.033.033.3m1/座300 条基 5 超声波明渠计量槽796.43 L3B3H=4.52531.131.76m1/座300 条基 6 污泥脱水机房799.00 L3B3H=10.636.035.1m1/座1500 桩基 7 鼓风机房799.00 L3B3H=17.136.035.4m1/座1500 桩基 8 综合管理用房806.65 L3B3H=16.7436.5433.9m1/座1500 桩基 (二)勘察等级、任务和要求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综上所述,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委托的勘察任务和要求如下: 1、建设场地的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 2、判明现场土的类别、稳定性和均匀性、判明挖方场地的土体及边坡稳定性。 3、提出地基土或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

多种钻井工艺方法在基岩裂隙水井施工中的应用

多种钻井工艺方法在基岩裂隙水井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12-24T11:09:33.4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杨忠彦1 赵吉鹏2 [导读] 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应急开发工程供水井钻井施工中,不同的地层,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钻进方法杨忠彦1 赵吉鹏2 (1.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2.吉林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应急开发工程供水井钻井施工中,不同的地层,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钻进方法,上覆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 钻进工艺,目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地层,溶洞发育,水量丰富,钻进时漏失情况不稳定,上部漏失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下部漏失量大,如采用清水顶漏钻进,不能建立循环,且重复破碎,效率低,常发生沉砂卡钻事故,尝试充气钻井技术,这样在单井施工中采用了三种钻井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钻井工艺方法漏失清水顶漏充气钻井技术 1 工程施工情况 该工程项目设计施工15眼开发井,目的水层为奥陶系灰岩,裂隙溶洞发育,涌水量大,设计孔深760m,终孔口径311mm。 1#井、2#井施工过程如下: 1#孔500mm钻头203.69m,下426mm表套,二开394mm钻头559.20m下339.7mm技套,一、二开属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三开目的水层裸眼完井,559.2m~613m漏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技术,613m~763.1m漏失严重,不能建立循环,故采用充气钻进技术。 2#孔560mm钻头200.16m下478mm表套,二开444.5mm钻头555.81m,下339.7mm技套,一、二开属松散地层,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三开目的水层裸眼完井,555.81m~598.43m漏量小,采用清水顶漏钻进技术,598.43m~762.63m漏失严重,采用充气钻进技术。 2 钻井工艺流程 2.1 清水顶漏钻进钻进过程中,泥浆泵泵清水循环,由于地层压力低,一部分清水及部分岩屑进入地层裂隙或溶洞中,另一部分则携带部分岩屑返出地面,岩屑经振动筛分离,水进入泥浆罐继续循环。 技术要求:①钻进时注意井口返水量的变化,如遇循环时不返水,立即将钻具提离井底;②注意钻速的变化,常活动钻具;③接完单根后,一定探砂面,掌握沉砂情况;④必须保证补充水源充足 2.2 充气钻井技术这次使用充气钻井工艺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只是在清水顶漏钻进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台空压机(10 m3/15Mpa),用来通过地面循环管路持续充加压缩空气。钻进过程中,泥浆泵泵清水循环,空压机排出压缩空气在立管与清水混合,经钻柱下行到井底,压缩空气膨胀,压力降低,当地层压力大于还空压力时,泵入清水与地层水沿环空上行,直至返出地面,其空气在井口释放,水进入泥浆罐继续循环,多余的水排掉。由于地层水涌出,又起到了洗井的作用。这是一个边钻进,边洗井,钻进洗井两道工序相结合的过程,减少了洗井工序的工作量。 特点: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技术要点:①钻头下入井底,先开泵,由于地层压力低,钻井液全部进入地层,待泵压稳定后,空压机送气;②随压缩空气不断到达井底,膨胀,使得环空气水混合钻井液当量密度下降,环空压力逐渐降低,直到地层压力大于环空压力时,环空液面上行,钻头破碎的钻屑,随气水混合钻井液一起上行,直至返出地面;③气水混合钻井液到达井口后,压缩空气释放,钻井液流回泥浆罐,地层水使循环的水量增加,多余的排放掉;④钻进中接单跟使,先停止供气,继续开泵循环5分钟,再停泵,使得钻具内压力大于环空压力,解方钻杆时就不会从钻具内返水。为了防止段塞流的产生,接单根速度要快。 3 工艺效果数据对比 下面对两眼井充气与未充气实钻机械钻速数据进行了对比 1#井目的层段施工情况:完钻井深763.10m,目的层段559.2m~763.10m;钻进参数:钻压15t,转数65~70rpm,泵量25 l/s,充气压力2.2Mpa。 1#清水顶漏钻进井段长53.8米,平均钻速1.485米/小时;而充气钻进井段长150.1米,平均钻速2.307米/小时,相比提高了55%。 2#井目的层段施工情况:完钻井深762.63m,目的层段555.81m~762.63m;钻进参数:钻压15t,转数65~70rpm,泵量25 l/s,充气压力2.2Mpa。 2#清水顶漏钻进井段长42.62米,平均钻速1.365米/小时;而充气钻进井段长164.2米,平均钻速1.99米/小时,相比提高了46%。 对比可以看出充气钻进技术能够解决顶漏钻进很难施工的问题,同时钻进效率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值得推广。 4 钻进工艺方法的选择 之所以在一口井采用三种钻进方法,主要有以下原因: 4.1 1#孔和2#孔根据一、二开的地层情况,都只能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技术,由于口径大,地层松散,泥浆性能要求要严格。钻进参数:钻压150~180kn;转数70rpm;泵压1.5~2.5mpa;泵量25l/s;常规泥浆性能:马氏漏斗粘度45s;api失水10~15ml;动切力8~10pa;ph值9~10。 4.2 在目的水层的钻进中,由于地层漏失,如果采用泥浆钻进,会造成大量泥浆的损失,成本增加,而且会污染水层,考虑基岩地层井壁相对稳定,首先采用清水顶漏钻进,钻进参数:钻压120~150kn;转数70rpm;泵量25 l/s;漏失量10~15 l/s。在钻进到目的水层下部时漏失严重,清水钻进不能建立循环,继续顶漏强钻,效果很差,还存在重大的事故隐患,尝试采用充气钻井的方法钻进。通过实际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3 虽然充气钻井技术机械钻速高,但单位成本相比于清水顶漏钻进高出一倍,因此在目的水层施工中,可以使用顶漏钻进的,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对于地层比较复杂,钻进难度大的水井施工中,综合多方面因素,从可操作性、风险的大小、成本的高低、工艺的复杂程度上考虑,采用多种钻进工艺方法相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充气钻井技术在解决欠压漏失地层的钻进难题有其独特的优势,钻进效率很高。参考文献: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特征教学文案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 特征

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孔令峰周斌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敦煌盆地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主要分布区。本文初步分析了敦煌盆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和动态特征。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径流方式垂直与水平均有,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带规律。 关键词: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P641.6 文献标识码:B 敦煌盆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即处于此。敦煌市93%的耕地分布于此,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分布区,其地理范围东起西湖乡至甜水井一线,西至甘新交界的库穆塔格沙漠,南北夹峙于北截山、三危山、崔木土山和北山之间,盆地总面积约13046km2,平原区面积约9972km2,是一个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 1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1.1含水层结构特征 盆地水资源的循环可分为水资源的形成(补给)、径流交替、蒸发消耗(排泄)三个过程。其中南部祁连山为水资源的形成带,而平原区水资源的循环只包含了后两个过程。敦煌盆地南部的祁连山脉,是挽近的强烈隆升带,其地势高亢,降水丰富,是疏勒河、党河的发源地,也是敦煌盆地地下水的主要

补给来源。敦煌盆地是挽近不均匀沉降中形成的构造洼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物质,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提供了空间(图1)。盆地含水层主要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砂砾石含水岩组,分布于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由南向北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含水层类型组合呈单一型至多层型,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的横向为盆地边界所限的含水层系。 1 砂砾岩; 2砂岩粉砂岩;3砂砾层;4含砾砂;5细砂粉砂岩;6粉土;7粉质粘土;8隐伏断层 图 1 敦煌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剖面图 Fig 1 The profile of structure of hydrogeology in DunHuang Basin (以上剖面图引自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敦煌幅) 1.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敦煌盆地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是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运动趋势与河流、沟谷流向一致,从河流、沟谷上游到下游的含水层系导水性变弱,地下水迳流强度呈递减之势,含水层系水的交替方式也由“入渗~径流”过渡为“入渗~蒸发”。 1.2.1地下水补给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大部分渗漏水位于矮边墙施工缝处,个别隧道边墙壁、拱腰、拱顶施工缝处渗水、综合接地预埋钢筋位置,拱顶基本上没有漏水。从渗漏水部位分析,总结得出渗漏水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产生: 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一般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或地质受构造影响,局部分布裂隙节理发育带,局部渗漏较严重,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发育。 光面爆破效果不好,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有棱角。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没有把凹凸面补平,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容易把防水板刺破,出现渗漏水现象。 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造成二次衬砌部分地方,铺设防水板及浇筑混凝土不到位,出现渗漏水现象。 安装纵向盲管时,特别是矮边墙部分,纵向盲管没有用防水卷材半裹,造成部分地下水发育地段,矮边墙出现渗漏水现象。 水平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现场随意凿槽,安装止水条,造成施工缝处出现渗漏水现象。防水板热熔焊接不到位,也是造成渗漏水现象。 初期支护,锚杆钢筋头处理不到位,进行喷射混凝土,很容易刺破防水板,造成渗漏水现象。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质较多,造成了隧道排水系统,特别是导水盲管的堵塞。 漏水处理方案 隧道渗漏水的治理,应根据漏水的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拱部堵排结合,综合治理;边墙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的区域堵排结合;先拱后墙,先堵后排,循序进行。 二次衬砌后注浆 二次衬砌后有渗漏水时应采用二次衬砌内注浆,注浆应根据二次衬砌渗漏水情况布置,孔深为二次衬砌厚度的1/3~2/3之间。二次衬砌内注浆可采用电冲击锤成孔,专用注浆泵注浆,注浆材料选用可灌性好、粘结立强、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结石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浆液。配合比: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水=1:0.5:0.8;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范围内。注浆原则:由下部孔眼向上部孔眼压注,以确保地下水被封堵在二次衬砌背后;由无水地段向有水地段压注,由水少地段向水多地段压注,以使水流汇集,便于引排。 凿槽引排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的渗漏处。根据雷达检测提供的裂缝状况确定引排位置。施工步骤如下: 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的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找到缝隙的位置及水源; 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的缝,或用冲击钻每隔2cm 钻孔,为凿槽做准备; 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 cm(衬砌裂缝)的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的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 cm厚; 埋管:在槽底埋设φ50弹簧半管直至边墙底部,用锌铁皮固定,边墙底部至纵向排水沟用φ50PVC圆管连接; 封填:分两种情况:针对于施工缝,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针对于衬砌裂缝,直接封填防水砂浆; 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建议厚度0.5~0.8cm;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针对目前隧道衬砌表面存在裂缝和渗水的质量缺陷,特制订本处理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参照方案内容做好衬砌裂缝及渗水的治理工作。 一、衬砌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1、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的类型主要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及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干裂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燥裂缝。干燥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面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3)变形裂缝 仰拱和拱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早脱模,在外力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而产生裂缝;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大型施工机械、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或大块石等)产生变形裂缝。

(4)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裂缝调查及观测 (1)对排查出的裂缝进行统计,根据裂缝的里程位置、长度、宽度建立观测记录,在裂缝未稳定前指派专人按一定频率进行观测,记录裂缝是否有新的发展。 (2)结合裂缝分布及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检测裂缝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采用定位钢筋的仪器测定裂缝段的钢筋位置并检测对应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衬砌厚度,在此基础上判定裂缝是否穿透钢筋保护层厚度或贯穿隧道衬砌。 (3)观测裂缝的宽度变化和错台情况,在裂缝最宽处两侧粘贴两个薄铁片并垂直拼缝处刻画标记线。定期用卡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4)观测裂缝的长度变化,在裂缝两端刻画标记,定期用钢卷尺量测裂缝长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3、裂缝处理 (1)裂缝处理的必要性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是隧道衬砌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隧道衬砌开裂后降低衬砌承载力,损坏外观形象,出现渗水现象,对通风、照明设备的保养,运营期间的安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1) §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 (1)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1) §3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研究的基本任务 (2) §4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项目 (3) §5 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5) §6 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测定方法 (6) 思考题 (14)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 §1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是,其量和质总是随着时间而不停地变化着。所谓地下水动态即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可以是周期性的变化,也可以是趋势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可以是昼夜的(如月球引力导致的固体潮),也可以是季节性的或者是多年的。其变化的速率,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具较明显的周期性,或具极为缓慢的趋势性。在人为因素(开采或排除)的影响下,其变化率可大大加强。这种迅速的变化,可能对地下水本身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地下水的质与量之所以变化,主要是由于水量和溶质成分在补充和消耗上的不平衡所造成的。所谓地下水均衡,就是指这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流入)与消耗(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当补充与消耗量相等时,地下水(量与质)处于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小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当补充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多处于均衡状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可能出现负均衡或正均衡状态。 从上述概念可知,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实质,即导致动态变化的原因;而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2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意义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目的、任何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调查,都必须重视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工作。由于对地下水动态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资料积累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水文地质调查时,应尽早开展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研究综述

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研究综述 通过对现有工程隧道涌突水问题的统计分析,结合已有的隧道涌突水资料及隧道水文地质研究理论,总结了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的复杂性,对每种类型的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结合已有的工程处治措施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处治技术。 标签: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处治 1引言 近十几年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隧道,由于山区所处的特殊的区域地质环境,频发的工程灾害是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运营的主要问题。 在隧道建设中,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至,塌方、岩爆、大变形、涌突水等。而隧道涌突水,容易造成隧道施工中断、停止,甚至在隧道支护或者运营之后引起隧道的破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已有的涌突水资料,进行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及处治措施研究。通过此项研究,在涌突水防治方面,不但能够确保隧道的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运营的长期安全,还可以推动隧道涌突水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 2隧道涌突水概况 隧道涌突水问题,不仅造成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在隧道建成投入使用后对隧道的保通性和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于1971年1月动工,10月开始见水井干枯,水位下降。据调查,华蓥山隧道ZK32+927(左线)[1],97年8月突水量达14400m3/d,涌泥砂463m3;大巴山隧道K12+200m 段穿越源滩-莲花池大断裂时,裂隙极其发育,裂隙张开度最大可达15cm,初期的最大涌水量接近1000m3/h,最终稳定涌水量约200~220m3/h[2]。 基岩隧道占隧道建设的大多数。众所周知,基岩中以裂隙水为主,研究隧道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有着重大意义!2008年开始施工建设的西藏嘎隆拉隧道,围岩主要为弱风化、微风化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石英片岩,裂隙发育。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自拱墙片状出露,09年10月20日13时,掌子面右下侧两个掏槽眼钻进深度约2m深时,该孔突发涌水,地下水将钻杆自孔内冲出,流速较大,水平直射距离达3~5m,估计水压可达2MPa,涌水量最高约300~400m3/h。最后在掌子面做泄水孔,并使用抽水泵对集水进行排抽,隧道内集水情况得到了控制和缓解,最终该隧道在2010年竣工通车[3][4]。 3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规律 本文在分析了西藏嘎隆拉隧道、达陕高速公路大巴山隧道、狮子寨隧道等以及雪峰山隧道等多条典型隧道涌突水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裂隙岩体隧道涌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