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

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
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

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孩子的成长就像植物一样,只要有阳光和雨水,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颇有同感。最近,我又读完了李希贵老师所撰写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不由大喊过瘾!许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在书中一一找到了答案。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是的,想当年初次从学生变身为教师时,我也曾雄心勃勃,也曾经暗下决心:绝对不能把自己求学时的非人痛苦再移植转嫁到孩子们身上,一定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以学习为快乐!让他们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充实而有意义的童年。

记忆中,我也曾尝试过、努力过、快乐过、收获过。可不知何时,应试教育这把指挥棒渐渐让我转移了目标,改变了初衷。特别是在“品尝”到应试教育的“甜头”后,我也变得功利起来,竟渐渐从一个应试教育的反对者发生“叛变”,成为它的支持者和帮凶。事过境迁,孰是孰非?我这个为人师者,究竟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快乐童年,使他们不能自由呼吸,科学成长呀?现在想来,不觉令我汗颜。如果我能早一点读到李老师的这本书,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我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但教育是不可逆转的,昔日的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人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深知目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知识面狭窄,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缺乏口语交际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合理利用和开发身边的阅读资源,使学生有书可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现状分析: 一、阅读资源比较匮乏,源于四个方面: 学校方面:每所小学按规定应有一定的数量的藏书供学生借阅,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学校配备的图书数量有限,大多数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比较少,种类也不全。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为了减少图书丢失、损耗,或是免于麻烦,大多数学校不愿开放图书室,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要求,使本来就有限的图书束之高阁,成了摆设,不供学生借阅,造成资源浪费。 家庭方面:由于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课外书只是“闲书”,影响学习。家长不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也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平时只给孩子买一些作文之类的书。当然,也不排除经济条件因素的制约。 教师方面: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认为完成本学期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就尽职尽责了,没有考虑到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疏于引导和指导。 学生自身: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有钱买零食和玩具而不买书。 二、农村地区没有读书的氛围,社会、家庭普遍不重视。 农村小学生阅读环境本身先天不足,又缺乏其发育的土壤,再加上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对其自身的阅读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疏于管理和要求,无法起到“身教”的作用。所以,学生放学回家就处在一个开放的、无人管理的状态中,大部分孩子没有阅读的意识,课余时间就在玩耍中度过。 应对策略: 一、努力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 宏观上看,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创办乡镇图书馆,规范文

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诸城市百尺河小学卢炳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校园“墨香弥漫,书声琅琅”,这也正是新教育所倡导的。 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迷上阅读,并把阅读当作一种学习习惯,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班级的日常管理。我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营造书香班级,让我们班级的孩子都来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打造书香环境——教室书香环境的布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香环境犹如点点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环境建设贵在润物无声,贵在熏陶感染,贵在潜移默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校园生活中,班级是学生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的储备不多,因此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

的熏陶场、磁性场。关注教室书香环境的布置,是创设书香班级的重要一步。 1、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墙壁文化建设 学生每天一走进教室都会面对墙壁,因此谈及教室环境布置,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墙壁布置问题。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说好话”,也是教育学生的细节。这里的让墙壁说话不同于把整面墙都贴得花花绿绿,让墙壁说话,是通过墙壁创设班级文化,营造氛围,体现班级建设特色。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中。这些名人成了不说话的老师,他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2、黑板报布置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我在黑板报的内容中开辟了一个名为“读书之乐”的板块。不管主题怎样更换,“读书之乐”始终敞开,并在每周末及时更新。如:“新书介绍”、“阅读快递”、“阅读感悟”、“名著导读”等。可以说“读书之乐”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浓浓的读书兴趣。 3、建设好班级图书角 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邓晓琴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入手,围绕什么是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阐述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着重该体验什么——即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探究性、成功感。又该怎样组织学生体验——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结合这两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阐述。 关键词:体验有用感悟价值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曾几何时,拿着一篇自认为设计完美的教案走进课堂,最后却苦苦思索着以失败而退出教室;拿着特级教师的成功教案演绎不出预想的精彩;充分的课前准备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苦闷、思索,反复寻找原因。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原来我的教学一味追求怎么样教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所教的内容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态度与信念。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又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如果一个现代人不会阅读书刊、阅读荧屏、阅读网络,那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这正如甘其勋先生所言:“我们主张为生存而积极阅读,更倡导为发展而终身阅读”。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阅读品位,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一味提倡苦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改变现状,要让学生乐读,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就应当设法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 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继承传统,更要有新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再不能讲究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师生置于传道与承道、授业与受业、解疑与听解的两极对立地位。应该进一步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的正确轨道。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书中的乐趣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流程还给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真正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才能使他们热爱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元人郝经

曾把阅读活动比喻为“精神旅游”,阅读可以使读者“身不 离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生于千古之下,而游于千古之上。”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绝不能把阅读的范围限于课本之内,应该延伸到课外和校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 涅斯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扩展和迁移,这样可以加深理解。例如,初中生学习《谈骨气》一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从高中《语文读本》中选来《中国人:不跪的人》让学生阅读,让他们更能感受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学习鲁迅的作品,绝不能孤立的把一篇作品分析的支离破碎,而应该把鲁迅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阅读,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灯下漫笔》。这样,就能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有一副广阔的社会画卷,从而感受到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快乐英语阅读》五年级上册U1练习题

五上《快乐英语阅读》Unit 1练习题 选择 ()1.The crow is thirsty and _______. A.hungry B. tired C. happy ()2.The crow sees _____. A.some water in the jar B.some milk in the jar C.some coffee in the jar ()3.The crow drops _____ into the jar. A.some water B. some stones C. some pebbles ()4.The crow finds a house _______. A.in a park B.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C. in the hill ()5.The crow rests _______. A.in a tree B. on a chair C. in a bed ()6.The crow sees many pebbles ____ the house. A.in B.inside C. beside ()7.The glass jar is _____. A.tall and big B. small and soft C.short and hard ()8.Finally, the crow _________. A.gives up and flies away B.drinks the water happily C.dies of thirst ()9.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row? A.clever B. silly C. greedy ()10.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A.Never too old to learn. B.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C.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 判断 ()1.The story is happens in a summer day. ()2.The crow rests in a tree in a forest. ()3.The crow wants some bread to eat. ()4.There is a glass jar outside the house. ()5.There is a little water in the glass jar. ()6.There are some pebbles inside the house. ()7.At last, the crow doesn’t drink the water. ()8.The crow is thirsty and hungry. ()9.The glass jar is small, so the crow can drink water easily. ()10.The crow gives up after a long time of flying. 阅读短文,选出正确答案 It’s a hot summer. A thirsty crow rests in a tree in a desert. He wants to drink some water. After a long time flying, he finds a house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 crow is excited to find a glass jar with a little water inside the house. However, he can’t reach the water because the jar is tall and big. There are many pebbles beside the house. He has an idea. He keeps collecting pebbles and dropping them into the jar. Finally, the water is close to the top of the jar. He drinks the water happily. ()1.Which season is it? A.spring B. summer C.winter ()2.What does the crow want ? A.some food B. some water C. some pebbles ()3.How can the crow drink the water finally? A.He drops some pebbles into the jar. B.He breaks the glass jar. C.He flies away. ()4.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A.Never too old to learn. B.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C.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

小学六年级英语快乐阅读

六年级快乐阅读 I. ( Jimmy is a four –year- old child . Now he’s 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 .“ Jimmy , I’m tired ,so I have to take a rest. If some one calls me , please tell him that I’m not at home!” His father says. “ OK, daddy.” Jimmy answers loudly. Then Jimmy’ s father goes to bed. At that time, the telephone is ringing.) A man : Hello! May I speak to David ? Jimmy : Sorry , he’s not here. This is Jimmy speaking . A man : Hello ,Jimmy. Can you tell me where does he go ? Jimmy : Who’s that ,please? A man : It’s your father’s friend . Jimmy : He’s sleeping in the bedroom . He said, “If some one calls him, tell him that David isn’t at home.” A man : Really ? OK, I see. I will call back later. Good bye. Jimmy : By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正( T )误 ( F )。 ( )1. Jimmy is reading in the living room with his father. ( ) 2. David is so tired that he has to take a rest. ( ) 3. A man calls Jimmy, but Jimmy isn’t at home. ( ) 4. Jimmy says to the man , “My father said that he’s not at home, if some one calls him.” II. A Surprising Gift Rose is an American girl. Her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of a university in China. Her father is a manager of a big company in America, and he is very busy every day. So Rose has to come to China with her mother. Rose and her mother like the life in China very much, but sometimes they like to go back to the USA on holiday. And Rose’s father never comes to China to see them. The next Sunday is Rose’s birthday. She’s going to have a bi g party. She is going to invite all her friends in China. But Rose is still unhappy, her father is so busy that he couldn’t come to China to celebrate her birthday. It is Rose’s birthday. All the friends come to her party. And they give her many presents just like last year. And her mother gives her

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摘要 学生没有好的读物,根本不喜欢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学生对上语文课不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课前要预习,学生根本不去做。学生没有定时间阅读的习惯。学生读而不思,囫囵吞枣。学生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没有质疑的能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里缺乏家长的引导和督促鼓励,学生根本不课外阅读,阅读仅限于学校的课堂内 二、调查目的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识字、看书、说话、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对于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然而,当今的农村小学生由于他们学生没有好的读物,根本不喜欢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学生对上语文课不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课前要预习,学生根本不去做。学生没有定时间阅读的习惯。学生读而不思,囫囵吞枣。学生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没有质疑的能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里缺乏家长的引导和督促鼓励,学生根本不课外阅读,阅读仅限于学校的课堂内。 因此,本调查研究围绕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寻找差距,提出改进对策。 三、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 为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现状,找出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信息。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分别设计了《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见附录)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当前我校学生阅读状况:学生95%来自农村,阅读能力较差,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目前我校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化低或忙于农活和打工挣钱),家长很少去阅读,不能成为学生主动读书的榜样,也很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家长为了让孩子写好作文,往往是“头疼医头”,大多爱给孩子买各种优秀作文选,而孩子并没什么兴趣去读。 许多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是疯跑打闹,就是抱着电视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一些高质量的经典绘本、童话、科普类等书籍因无人引导推荐而无缘“相识”。因此导致学生阅读质量不高。 3、部分教师认识不到“阅读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对学生缺乏阅读策略指导。 很多学生只读不思,泛读现象严重。对于一本好书,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有生动的情节就囫囵吞枣地读,再没有沉下心来,钻到书本里去精读。高年级的学生也作读书笔记,但更多的把做笔记当成负担,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好词好句,浅尝辄止。虽然有些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

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收效甚微。 坦率地讲,我们现在有的语文课根本没有教阅读,充其量只教会孩子认识了一些字,学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一些真正重要的阅读策略,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例如,预测、调动知识经验、整合信息、提问、图像化思考,没有被教师教到。 我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读者通过感知,结合生活体验与阅读素养,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超越了单纯理解文章内容的层次,是将文章传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应用、批判的同时,掌握文章整体含义的能力。为了能够阅读并理解教材或书中的内容,就需要活用到背景知识、词汇、提取、推论、预测、综合判断、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没有明显的界线的,它们是不“分家”的,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方面,课内学方法,课外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的。 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措施是: ◆ 教师范读。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陶 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 以点带面。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我们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使 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更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创办人民期盼的更好的教育。随着我镇课改深入推进,也要求我们转变育人的方式,去努力构建学生自由、自然、自主、自觉快乐成长的环境,将制约性德育转向自主性德育,让学校从追求精英教育回归本源,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的追求。新的学期,大多数学校进行德育改革创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值得肯定。为进一步推进课改,探索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德育工作新动力、新经验,帮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现与大家交流以下想法。 一、总结研讨,形成共识。我镇的课改已经两年了,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进行了交流、碰撞,课改理念已深入教师人心。各校要理清思路,引领教师深刻明白课改必须植根于德育,德育即是课改的土壤,离开了土壤,课改无法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前期的德育进行总结。二是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基于学校文化、基于学生需求、基于社区环境而存在的,德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今天在此探索德育新途径,就是要为课改助力,要让德育成为我镇课改的助推器,让这一理念在全镇教师中形成共识。三是要充分认识课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课改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业性质量,更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因此探索新课改下的德育策略,应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建立机制,层级管理。一是要树立德育要基于自主这一理念。中心校已初步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管理机制,探索了一些德育新方法、新途径,也提炼出一些新机制,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大家借鉴。二是建立层级管理的制度,实行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级管理。各校要结合校情制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人?责”制度》,成立自管会,设立校级管理机构;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班级自管会;充分发挥小组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小组要设立自主学习督查长、自主管理督查长、自主评价督查长,这样分层自治、自评,让德育每个环节落实。三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育人氛围。 三、目标导向,优化内容。一是德育导向要明确。冯恩洪校长曾讲过他的一个发现,那就是原《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章程》第一条完全一样,试想一个小学生能和共产党员要求一样吗?因此德育导向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降低范化的所谓的标准,德育目标要基于公民规范和责任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十大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循序渐进上升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二是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克服教师主观判断,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主、自然、自觉成长的德育方向和内容。三是要挖掘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结。中心学校围绕学校文化规划,七、八、九年级分别确立了自然龙舟、文化龙舟、精神龙舟文化体系,体现地域自然特色,弘扬了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快乐读书吧推荐读书五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快乐读书吧推荐读书五篇 “歪脑袋”木头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这片荒草地里就插着这么一根木头桩了。为什么要在这儿插上一根木头桩呢?我可真说不上来。反正很久以前在这片绿色的草丛当中就有这么一个满身都是皱纹的又脏又丑的木头桩站着就是了。 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很骄傲很骄傲的木头桩,他有一个尖尖的脑袋,老是歪着。他老是瞧不起周围的小草。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 他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木头桩,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大岁数了。也许他待在这儿有两百零一年,三百零一年,四百零一年了,反正一下子我也算不清。年纪大,这也是他骄傲的一个原因。可是他忘记了他曾经是一棵树,而且还当过小树,比小草高不了多少。至于当他刚发芽的时候,他甚至比许多小草都还要矮,可是他忘记了这些事实。 现在,他成天歪着脑袋,谁也瞧不起。 有一天,有一个小男孩到草地上来玩儿。这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老是带着一把小刀,到处乱刻划。小男孩发现了木头桩,就用小刀在那个歪脑袋上刻了一个脸:一双瞪着人的大眼睛,好象在发脾气;一张露着牙齿的大嘴,好象在嚷嚷什么;还有一个大鼻子,鼻头皱着,就象要打喷嚏!总之,是一张鬼脸。小男孩还在那张鬼脸下面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道道,当做木头桩的衣服。 小男孩很得意,笑了一声:“这是一个雕像,美极了!”(真是这样吗?只有天知道!)然后,不用说,这个淘气的小家伙就跑走了。 老木头桩本来觉得小刀划得很痛,可是听小男孩说他是美丽的雕像,他感到很高兴,就忘记了痛了。 他想:他既然是一个雕像,大家一定就会尊敬他,佩服他,而且,还一定会害怕他。 “这真带劲儿!我成了一个雕像,真够意思的。” 他嘀嘀咕咕,就用心编一个歌来赞美自己。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歌呀,一点儿也不好听。只要刮风下雨的时候,木头桩就唱,什么“嘟嘟嘟嘟”呀,什么“唧唧唧唧”呀,那意思就是说他是一个从来没有的,了不起的雕像。 可是木头桩周围的小草谁也不给他鼓掌。 木头桩伸长了脖子,问: “喂喂!你们都没有听见我在歌唱吗?” 小草们都不做声。 木头桩皱起了鼻头,大声嚷嚷: “喂喂!我这副漂亮的面孔,难道你们也没有看见么?” 小草们还是不做声。 木头桩突然大叫一声: “哎呀,哎呀!不得了,了不得!这是什么呀?” 原来是两只麻雀飞到他的歪脑袋上来了,麻雀们为了找虫子吃,翘着尾巴在他头上一蹦一跳的走着,蹭得他头皮直痒痒。 木头桩不耐烦地对麻雀们嘘了一声:

让农村小学生也能笔下生花

让农村小学生也能笔下生花 发表时间:2014-07-21T16:35:52.4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4月总第151期供稿作者:梁凤英 [导读] 只要教师积极探索,善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再加以必要的启发诱导,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梁凤英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中心校541006 现今的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普遍比城市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差,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作文方面多做探索,多去研究,努力将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拉近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让农村小学生也能笔下生花。 一、品尝成功快乐,提高作文兴趣 1.赞赏性评语,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对小学生来说,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是她们费尽心思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他们多么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和肯定。因此在评议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用鲜花,少用棍子,多给鼓励,少给讽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把写评语当成是与学生在进行一次文字的交流,心灵的对话,那么评语就会充满了温情。这样写出来的评语会让学生有一种仿佛遇到知音的喜悦,似乎老师就是“伯乐”,发现了他们作文中的“千里马”,于是大家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2.多渠道展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可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首先可在班上进行作文展示。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的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比较好的,把它选出来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示,这也是一种传播。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少先队广播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广而宣之,让学生在与别人共同欣赏的同时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对启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作前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是作文准备,主要是搜集素材,这是作文指导中必不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一般可在作文前的3~7天内完成。而在这个环节之前,教师可用约10分钟时间先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近几天内通过观察、阅读、参加活动、回忆、思考等途径,搜集自己准备写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作文意愿,让学生自由搜集素材,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搜集处理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 然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圈子窄小,视野不开阔,对每日重复的生活熟视无睹,缺乏应有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无话可写,写不出新意。为此,老师应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乡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秀美的公园,但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涓涓细流,飘香果园,袅袅炊烟等等,也别有一番风情。农村的走亲访友、农家风情、节日庆贺这些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只要我们细心体验生活,用“慧眼”去发现,用心去思考,写作素材便会俯手可得。 三、引导深入观察,提高作文能力 我们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比如学生写“我们的老师”,学生天天与老师在一起,时时举目可见,可让学生写时,却老是写老师带上医院看病,或是老师帮补课,或是老师带病上课等老套的题材,原因是学生看到作文选上写的就是这些,于是自己也乱编乱写,这根本写不出真正真实的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必然笔重于千斤。因此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对于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雪时,可先提要求他们由远到近、由高空到地面,注意雪花怎样飘落,速度如何,密度如何,有无方向性,有无规律性。再让学生调动其他感观,伸手去接、去摸雪花,有舌头去舔雪花,仰着脸去迎雪花,侧耳倾听雪花飘落时的声音。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针对下雪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尽情地去联想。这样指导观察,学生普遍反映有具体感受,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这样就使得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四、学生批改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1.教师示范改。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方法,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投放在大屏幕上,边读边改,要引导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哪里值得改进,把整个评改过程演示给学生。评改有眉批,有总批,尽量多就少改。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习作中的某个段落,几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写得好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学生互改。教师根据训练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互批互改。方法一:小组合作批改,一人读自己的文章,其他三人听,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讨论后将意见综合起来,写成“眉批”和“总批”;方法二:同桌交叉批改,同桌结对,以优带差,相互借鉴,在互批的过程中,不仅为同学指出了问题,也学到了长处,增益不少。 3.自我反思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互改结束后,学生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逐段逐句修改自己的作文,写出“习作体会”,在总结、反思中摸索规律,使其在“一步一回头”中收到“步步高” 的效果。久而久之,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善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再加以必要的启发诱导,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巩志燕是邯郸县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已默默执教近20年。最近,巩老师感觉自己更加忙碌起来,找她要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本校教师更是时常找时间向她请教“项目学习”的教法。这一切让教师进修学校的胡楠楠老师很是欣慰,称巩老师已经小有名气。作为巩老师的指导老师和巩老师教改的推动者与支持者,胡楠楠老师现在正在帮助巩老师总结经验,并在各种会议、培训以及校间的交流活动中,推广巩老师实施“项目学习”的经验。 那么,是什么让巩老师具备了这样的魅力呢?让老师们趋之若鹜的“项目学习”又有何神奇呢? 原来,有着丰富学科教学经验,也尝试过多种教法,但感觉效果都不理想的巩老师,心中一度充满困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困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成才有所帮助。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许多老师意识到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有效推动教改,而且使之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怎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通过课堂获得培养能力的同时,又不影响学习成绩,却成为摆在教师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对巩老师也一样是严峻挑战。 直到去年,在参加邯郸市教育学院组织教师再培训时,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项目学习”(PBA)课程,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让巩老师心中豁然开朗。从此,主讲老师胡楠楠也成为巩老师的良师益友,激励和帮助她将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植入课堂。 培训后,巩老师凭借着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着手设计项目、制作课件、安排课时、实施项目……迫不及待地想将项目学习方法带入课堂,带给学生。但是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初应用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的最大挑战就是做项目设计时,总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其次,项目实施阶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也都是一种考验。” 谈起第一个项目教学——早餐统计项目,巩老师说,“按照项目学习的方法,我将二年级数学的统计问题设计成一个教学项目。第一阶段先提出这个项目,并在通过在课堂上和讨论统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了解项目,并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第二阶段便是学习新知,并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参与调查。第三阶段是成果展示阶段,每一小组分别上台汇报自己的统计结果……”。 整个过程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小插曲。也是这些小插曲让巩老师对教师素养和责任的理解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早餐调查中,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此没有完成任务。巩老师并没

阅读让我快乐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阅读让我快乐——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从而好读书,读好书。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阅读气氛,建设班级文化。 2、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走课堂内外相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其中坚持每天睡觉前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4、周周有读书交流,月月有活动展示,定期向家长进行读书成果汇报。 三、活动主题: 以阅读故事类书籍为主题,伴随故事成长。 五、班级读书口号: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发动。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建立个人和班级读书资料库。

2、利用升旗进行班级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读书热情,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本学期学生课外朗读的主要内容为故事。 2、每天的固定读书时间为早上8点到8点15、中午到校时间,以及在家睡前保证要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以及假期自我调整和安排。 3、每天早晨预备时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每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其中要讲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 4、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家庭读书”的形式,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要陪读,在家时家长要陪读,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5、每位学生要有“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 6、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等)。 7、周周有活动交流会。 (三)活动成果展示。 1、故事的展示可采用配乐朗诵、学生合作表演等形式。 2、开展读书叙述和讲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叙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3、期末读书总结展示会,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4、把学生的图画日记装订成册。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做成自己的专辑。 五、活动措施。

五年级上册快乐英语翻译第3课

五年级快乐英语翻译(译林出版社,配套苏教版的) 第三课 第十九页 我喜欢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狗。狗是很友好的,也是很能帮助人们的。如果不个人失明了,他看不见。一条狗可以帮助他穿过街道。如果一个人失聪了,他听不到,狗狗可以帮助他去开门。如果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找不到被困的人,狗可以帮助找到他。 我的祖父有一条叫丹尼尔的宠物狗。当我放学回到家时,它会在门旁欢迎我。在晚上,我经常在我的房门和丹尼尔玩。周末,我通常带狗去离家不远的公园去玩。我们会在公园玩得很开心。 狗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我非常喜欢狗。你喜欢么? 第二十一页到二十五页 小蜗牛的故事 森林里长着一棵大树。这棵树非常的高。在树的根部,住着一只小蜗牛。小蜗牛有一个梦想,他想爬到树的最高处,他想看到更远、更多、更美的风景。 蜗牛:我是一只小蜗牛。我有一个坚硬的壳。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小蜗牛速度很慢,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大树干。前面来了一只顽皮的猴子。)猴子:嘿,蜗牛先生。看,我有个长长的尾巴,我能爬得很迅速。而你爬的速度是这样的慢。你是没办法爬到树梢的。 蜗牛:我可能爬不到树梢,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 (蜗牛又踏上了前进的征程。他一步又一步,艰难地前进。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天气变得越来越热。这时,蜗牛看到了只漂亮的鹦鹉。) 鹦鹉:嘿,蜗牛先生。看,我有漂亮的翅膀。我能飞得很高。你没有翅膀,你又不会飞,你是没法到达树梢的。 蜗牛:我可能爬不到树梢,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 (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蜗牛没有放弃。他重又开始了前面的征程。一步又一步,艰难的前行。当他越过一个大树枝时,他看到了一头长颈鹿。)长颈鹿:蜗牛先生,请看,我有一个长脖子,有四条长腿,我长得这样的高。你是如此地小,那树又是那样的高。你是无法爬到树梢的。

小学生正文快乐读书

快乐读书,放飞梦想 作者:鞠香凝家? 文章来源:统一路小学更新时间:2011-3-1 6:36:45 1426 统一路小学四年级六班鞠香凝家长 一直以为,在一个充满活力,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是快乐,健康、自立、 博学的。不难想象:一个刚生下来就听妈妈讲书里故事的孩子,一个从小就时时目睹大人津 津有味读书的孩子,怎么会排斥读书呢?反之,让孩子自己疯玩,父母总是在麻将桌上或者 电视机前度过,怎么能指望孩子会热爱读书呢?教育不是说教、训斥,而是以身作则、率先

垂范,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难的。 小时候,我的家境不是很富裕,但是由于家父工作上的原因,我的家里有很多的报纸,也 有不少书。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读书、看报。另外,那时候人人家里都有广播,一到一 定的时间就播放一些好听的故事、评书,我百听不厌,故事情节都背得滚瓜乱熟,记得当时 听《说岳全传》每每义愤填膺,常常热泪盈眶??上了学后,感觉学的书远远不够,就经常 拿大人的书看,那时候经常看书看到很晚,有时看得太痴迷,竟然不知不觉看到了天亮。我 在小学的时候读完了长篇小说《欧阳海》、《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黎 明的河边》、《烈火金刚》??其中《红岩》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可以说这些书影

响了我的一生。 有了以上的经历,我们始终认为我们必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与书相伴,健 康成长。 香凝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十分注重培养她读书,我们给她买了许多的书,那时候她啥也不懂, 我们就指给她看,念给她听,让她一点点地体味,一点点地感悟。后来让她自己看画报,再 后来,让她试着看有拼音的读物,慢慢的她自己就能读书了。三年级时,她已经阅读了大量 的书籍。为了引导女儿从阅读的幼稚期逐渐走向有思维、会赏析的成熟期,我们又特意给她 买来名著和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类书籍同她一起阅读,并告诉她阅读的方法;现在,又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