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预处理综述

数据预处理综述
数据预处理综述

数据预处理综述

摘要:当今社会生物信息学已成为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获取基因序列的时间不断缩短,测序分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的数据预处理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基因测序的主要两种方法,数据预处理的概念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对生物信息学的掌握将更加深入更加灵活,数据预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在功能基因的准确发现与识别、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与功能研究方面都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sanger测序法,Illumina,Sequencing by Synthesis ,FASTQC,Trimmomatic

1 主要的测序方法

重点描述sanger法和以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 的测序。

Sanger法是根据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并且在每个碱基后面进行荧光标记,产生以A、T、C、G结束的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变性的PAGE胶上电泳进行检测,从而获得可见的DNA碱基序列。

原理:是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双链DNA模板,带有3'-OH末端的单链寡核苷酸引物,4种dNTP(dATP、dGTP、dTTP和dCTP)。聚合酶用模板作指导,不断地将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使引物延伸,合成出新的互补DNA链。如果加入一种特殊核苷酸,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因它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如,存在ddCTP、dCTP和三种其他的dNTP(其中一种为α-32P标记)的情况下,将引物、模板和DNA聚合酶一起保温,即可形成一种全部具有相同的5'-引物端和以ddC残基为3’端结尾的一系列长短不一片段的混合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制得的放射性自显影区带图谱将为新合成的不同长度的DNA链中C的分布提供准确信息,从而将全部C的位置确定下来。类似的方法,在ddATP、ddGTP和ddTTP存在的条件下,可同时制得分别以ddA、ddG和ddT残基为3‘端结尾的三组长短不一的片段。将制得的四组混合物平行地点加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板上进行电泳,每组制品中的各个组分将按其链长的不同得到分离,制得相应的放射性自显影图谱。从所得图谱即可直接读得DNA的碱基序列。与DNA复制不同的是sanger测序中的引物是单引物或者是单链。

第二代DNA序列测序技术(以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 测序为例)

核心思想: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即通过捕捉新合成的末端的标记来确定DNA的序列

基本原理: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序的基本原理是边合成边测序。在Sanger 等测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dNTP,当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时,每添加一种dNTP就会释放出不同的荧光,根据捕捉的荧光信号并经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从而获得待测DNA的序列信息。

操作流程:

1)测序文库的构建(Library Construction):首先准备基因组DNA(虽然测序公司

要求样品量要达到200ng,但是Gnome Analyzer系统所需的样品量可低至100ng,能应用在很多样品有限的实验中),然后将DNA随机片段化成几百碱基或更短的小片段,并在两头加上特定的接头(Adaptor)。如果是转录组测序,则文库的构建要相对麻烦些,RNA片段化之后需反转成cDNA,然后加上接头,或者先将RNA反转成cDNA,然后再片段化并加上接头。片段的大小(Insert size)对于后面的数据分析有影响,可根据需要来选择。对于基因组测序来说,通常会选择几种不同的insert size,以便在组装(Assembly)的时候获得更多信息。

2)锚定桥接(Surface Attachment and Bridge Amplification):Solexa测序的反应在叫做flow cell的玻璃管中进行,flow cell又被细分成8个Lane,每个Lane的内表面有无数的被固定的单链接头。上述步骤得到的带接头的DNA 片段变性成单链后与测序通道上的接头引物结合形成桥状结构以供后续的预扩增使用。

3)预扩增(Denaturation and Complete Amplification):添加未标记的dNTP 和普通Taq 酶进行固相桥式PCR 扩增,单链桥型待测片段被扩增成为双链桥型片段。通过变性,释放出互补的单链,锚定到附近的固相表面。通过不断循环,将会在Flow cell 的固相表面上获得上百万条成簇分布的双链待测片段。

4)单碱基延伸测序(Single Base Extension and Sequencing):在测序的flow cell中加入四种荧光标记的dNTP 、DNA聚合酶以及接头引物进行扩增,在每一个测序簇延伸互补链时,每加入一个被荧光标记的dNTP就能释放出相对应的荧光,测序仪通过捕获荧光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光信号转化为测序峰,从而获得待测片段的序列信息。从荧光信号获取待测片段的序列信息的过程叫做Base Calling,Illumina公司Base Calling所用的软件是Illumina’s Genome Analyzer Sequencing Control Software andPipeline Analysis Software。读长会受到多个引起信号衰减的因素所影响,如荧光标记的不完全切割。随着读长的增加,错误率也会随之上升。

5)数据分析(Data Analyzing):这一步严格来讲不能算作测序操作流程的一部分,但是只有通过这一步前面的工作才显得有意义。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是长度只有几十个碱基的序列,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将这些短的序列组装成长的Contigs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框架,或者把这些序列比对到已有的基因组或者相近物种基因组序列上,并进一步分析得到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

2 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及方法:

1)Fastqc

当二代测序的原始数据拿到手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一看原始reads的质量。

常用的工具就是fastqc我们在服务器上用命令行来运行fastqc:

fastqc [-o output dir] [--(no)extract] [-f fastq|bam|sam] [-c contaminant file] seqfile1 ..

seqfileN

-o用来指定输出文件的所在目录,注意是不能自动新建目录的。输出的结果是.zip 文件,默认自动解压缩,命令里加上--noextract则不解压缩。-f用来强制指定输入文件格式,默认会自动检测。-c用来指定一个contaminant文件,fastqc会把overrepresented sequences往这个contaminant文件里搜索。contaminant文件的格式是"Name\tSequences",#开头的行是注释。加上-q 会进入沉默模式,即不出现下面的提示:

Started analysis of target.fq

Approx 5% complete for target.fq

Approx 10% complete for target.fq

如果输入的fastq文件名是target.fq,fastqc的输出的压缩文件将是target.fq_fastqc.zip。

解压后,查看html格式的结果报告。结果分为如下几项:

结果分为绿色的"PASS",黄色的"WARN"和红色的"FAIL"。其中各项的意义如下:

1 Basic statistics

2Per base sequence quality:quality就是Fred值,-10*log10(p),p为测错的概率。所以一条reads某位置出错概率为0.01时,其quality就是20。横轴代表位置,纵轴quality。红色表

示中位数,黄色是25%-75%区间,触须是10%-90%区间,蓝线是平均数。

若任一位置的下四分位数低于10或中位数低于25,报"WARN";若任一位置的下四分位数低于5或中位数低于20,报"FAIL".

3 Per Sequence Quality Scores:每条reads的quality的均值的分布,横轴为quality,纵轴是reads数目。当出现上图的情况时,我们就会知道有一部分reads具有比较差的质量。

当峰值小于27(错误率0.2%)时报"WARN",当峰值小于20(错误率1%)时报"FAIL"。

4 Per Base Sequence Content:对所有reads的每一个位置,统计ATCG四种碱基(正常情况)

的分布横轴为位置,纵轴为百分比。正常情况下四种碱基的出现频率应该是接近的,而且没有位置差异。因此好的样本中四条线应该平行且接近。当部分位置碱基的比例出现bias 时,即四条线在某些位置纷乱交织,往往提示我们有overrepresented sequence的污染。当所有位置的碱基比例一致的表现出bias时,即四条线平行但分开,往往代表文库有bias (建库过程或本身特点),或者是测序中的系统误差。当任一位置的A/T比例与G/C比例相差超过10%,报"WARN";当任一位置的A/T比例与G/C比例相差超过20%,报"FAIL"。

5 Per Base GC Content:对所有reads的每个位置,统计GC含量。如果建库足够均匀,reads 的每个位置应当是没有差异的,所以GC含量的线应当平行于X轴,反映样品(基因组、转录组等)的GC含量。当部分位置GC含量出现bias时,往往提示我们有overrepresented sequence的污染。当所有位置的GC含量一致的表现出bias时,往往代表文库有bias (建库过程或本身特点),或者是测序中的系统误差。当任一位置的GC含量偏离均值的5%时,报"WARN";当任一位置的GC含量偏离均值的10%时,报"FAIL"。

6 Per Sequence GC Content:统计reads的平均GC含量的分布。红线是实际情况,蓝线是理论分布(正态分布,均值不一定在50%,而是由平均GC含量推断的)。曲线形状的偏差往往是由于文库的污染或是部分reads构成的子集有偏差(overrepresented reads)。形状接近

正态但偏离理论分布的情况提示我们可能有系统偏差。偏离理论分布的reads超过15%时,报"WARN";偏离理论分布的reads超过30%时,报"FAIL"。

7 Per Base N Content:当测序仪器不能辨别某条reads的某个位置到底是什么碱基时,就会产生“N”。对所有reads的每个位置,统计N的比率。正常情况下N的比例是很小的,所以图上常常看到一条直线,但放大Y轴之后会发现还是有N的存在,这不算问题。当Y轴在0%-100%的范围内也能看到“鼓包”时,说明测序系统出了问题。当任意位置的N的比例超过5%,报"WARN";当任意位置的N的比例超过20%,报"FAIL"。

8 Sequence Length Distribution :reads长度的分布。当reads长度不一致时报"WARN";当有长

度为0的read时报“FAIL”。

9 Duplicate Sequences:统计序列完全一样的reads的频率。测序深度越高,越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duplication,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duplication的程度很高,就提示我们可能有bias的存在(如建库过程中的PCR duplication)。横坐标是duplication的次数,纵坐标是duplicated reads的数目,以unique reads的总数作为100%。上图的情况中,相当于unique reads数目~20%的reads是观察到两个重复的,~7%是观察到三次重复的,依此类推。

可以想象,如果原始数据很大(事实往往如此),做这样的统计将非常慢,所以fastqc中用fq数据的前200,000条reads统计其在全部数据中的重复情况。重复数目大于等于10的reads 被合并统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上图的最右侧略有上扬。大于75bp的reads只取50bp (不知道怎么选的)进行比较。但由于reads越长越不容易完全相同(由测序错误导致),所以其重复程度仍有可能被低估。当非unique的reads占总数的比例大于20%时,报"WARN";当非unique的reads占总数的比例大于50%时,报"FAIL“。

10 Overrepresented Sequences :如果有某个序列大量出现,就叫做over-represented。fastqc

的标准是占全部reads的0.1%以上。和上面的duplicate analysis一样,为了计算方便,只取了fq数据的前200,000条reads进行统计,所以有可能over-represented reads不在里面。而且大于75bp的reads也是只取50bp。如果命令行中加入了-c contaminant file,出现的over-represented sequence会从contaminant_file里面找匹配的hit(至少20bp且最多一个mismatch),可以给我们一些线索。

当发现超过总reads数0.1%的reads时报”WARN“,当发现超过总reads数1%的reads时报”FAIL“。

11 Overrepresented Kmers:如果某k个bp的短序列在reads中大量出现,其频率高于统计期望的话,fastqc将其记为over-represented k-mer。默认的k = 5,可以用-k --kmers选项来调节,范围是2-10。出现频率总体上3倍于期望或是在某位置上5倍于期望的k-mer被认为是over-represented。fastqc除了列出所有over-represented k-mers,还会把前6个的per base distribution画出来。当有出现频率总体上3倍于期望或是在某位置上5倍于期望的k-mer 时,报”WARN“;当有出现频率在某位置上10倍于期望的k-mer时报"FAIL"。

2)2222222

2)Trimmomatic

它是一个针对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reads trim的工具。即能够针对paired-end 也能弄single ended.它能够利用FASTQ文件(phred + 33 或者是phred + 64 碱基质量格式,取决于Illumina 测序的机器).对于single-ended,一个输入文件和一个输出文件,加上参数。对于paired-end 数据,两个输入文件,4个输出文件,分别为2个是'paired',2个是'unpaired'(一个为forward 的,一个为reverse的)。Trimmomatic用两种策略来去除adapter: Palindrome and Simple simple trimming是利用每一个adapter序列去跟reads匹配,如果匹配上,就删除read的这部分序列。

Palindrome trimming 是在adapter序列中reading through一个短的片段。在这个方法中,

相应的adapter序列在硅片上的连接被连接到了reads的开始,形成了adapter+read序列,正链和反链比对,如果比对显示read-through,正链剪切掉adapter,反链去掉(由于它没有包含新的数据)Trimmomatic功能强大包括如下功能:

ILLUMINACLIP: Cut adapter and other illumina-specific sequences from the read. SLIDINGWINDOW: Perform a sliding window trimming, cutting once the average quality within the window falls below a threshold.

LEADING: Cut bases off the start of a read, if below a threshold quality

TRAILING: Cut bases off the end of a read, if below a threshold quality

CROP: Cut the read to a specified length

HEADCROP: Cut the specified number of bases from the start of the read

MINLEN: Drop the read if it is below a specified length

TOPHRED33: Convert quality scores to Phred-33将碱基质量转换为pred33格式

TOPHRED64: Convert quality scores to Phred-64 将碱基质量转换为pred64格式AVGQUAL:丢掉质量低于这个值的reads

如何对市场调研问卷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如何对市场调研问卷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市场调研问卷数据的预处理是整个市场调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预处理做得不好,就会使有问题的问卷进入后面的数据分析环节,对最终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一、信度检验 1.信度分析简介 信度,即信任度,是指问卷数据的可信任程度。信度是保证问卷质量的重要手段,严谨的问卷分析通常会采用信度分析筛选部分数据。 α值是信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指0~1的某个数值,如果α值小于0.7,该批次问卷就应当剔除或是进行处理;如果大于0.9,则说明信度很高,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如果位于0.7~0.9,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如表1所示。 α值意义 >0.9信度非常好 >0.8信度可以接受 >0.7需要重大修订但是可以接受 <0.7放弃 2.信度分析示例 操作过程 下面介绍的是一个信度分析的案例,其操作过程为:首先打开信度分析文件,可以看到该文件的结构很简单,一共包含10个题目,问卷的份数是102份。然后进入SPSS的“分析”模块,找到“度量”下面的“可靠性分析”,将这十个题目都选进去。 在接下来的统计量中,首先看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为了消除这些变量的扰动,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这些相关的量,另外ANOVA(单音数方差分析)是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有无关系的重要指标,一般选择要,但在这里可以不要,其他一些生僻的量值一般不要。描述性在多数情况下需要保留,因为模型的输出结果会有一些描述,因此应当选中项、度量和描述性,然后“确定”,这时SPSS输出的结果就会比较清楚。 结果解读 案例处理汇总后,SPSS输出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信度分析结果 由图1可知,案例中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是102,已排除数是0,说明数据都是有效的,在这里如果某个问卷有缺失值,就会被模型自动删除,然后显示出已排除的问卷数。在信度分析中,可以看到Alpha值是0.881,根据前文的判定标准,这一数值接近0.9,可以通过。在图右下方部分有均值、方差、相关性等多个项目,这主要看最后的“项已删除的Alpha值”,该项目表示的是删除相应项目后整个问卷数据信度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题目1、题目2和题目6对应的数值高于0.881,表明删除这三个题目后整个问卷的Alpha值会上升,为了确保整个调查的严谨性,应当将这三个题目删除。 二、剔除废卷 删除废卷大致有三种方法:根据缺失值剔除、根据重复选项剔除、根据逻辑关系剔除。 1.根据缺失值剔除 缺失值的成因 在市场调查中,即使有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在问卷回收后仍然会出现缺项、漏项,这种情况在涉及敏感性问题的调查中尤其突出,缺失值的占比甚至会达到10%以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访者对于疾病、收入等隐私问题选择跳过不答,二是受访者由于粗心大意而漏掉某些题目等。 缺失值的处理 在处理缺失值时,有些人会选择在SPSS或Excel中将其所在的行直接删除。事实上,不能简单地删除缺失值所在的行,否则会影响整个问卷的质量。这是因为在该行中除了缺失的数据以外,其他数据仍旧是有效的,包含许多有用信息,将其全部删除就等于损失了这部分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缺失值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式,如图2所示。

我国金属热处理的发展综述

我国金属热处理的发展综述 引言 金属热处理是利用固态金属相变规律,采用加热、保温、冷却的方法,改善并控制金属所需组织与性能(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等)的技术。 热处理是金属加工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通常金属材料都是要经过热处理的,而且,只要选材合适,热处理得当,就能金属材料的性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热处理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节约材料,减少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热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某些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在热处理生产工艺水平和热处理设备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扭转热处理生产工艺和热处理设备落后、工件氧化脱碳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的局面。为促进我国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全面了解热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水平,掌握其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先进的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热处理技术,实现“优质、高效、节能、降耗、无污染、低成本、专业化生产”,力争赶上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1、热处理工艺介绍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2、热处理发展史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经过再结晶退火的金箔饰物。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数据分析] 教你一文掌握数据预处理

数据分析一定少不了数据预处理,预处理的好坏决定了后续的模型效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预处理有哪些方法呢? 记录实战过程中在数据预处理环节用到的方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常用方法 ?N umpy部分 ?P andas部分 ?S klearn 部分 ?处理文本数据 一、常用方法 1、生成随机数序列 randIndex = random.sample(range(trainSize, len(trainData_copy)), 5*tra inSize) 2、计算某个值出现的次数 titleSet = set(titleData) for i in titleSet: count = titleData.count(i)

用文本出现的次数替换非空的地方。词袋模型 Word Count titleData = allData['title'] titleSet = set(list(titleData)) title_counts = titleData.value_counts() for i in titleSet: if isNaN(i): continue count = title_counts[i] titleData.replace(i, count, axis=0, inplace=True) title = pd.DataFrame(titleData) allData['title'] = title 3、判断值是否为NaN def isNaN(num): return num != num 4、 Matplotlib在jupyter中显示图像 %matplotlib inline 5、处理日期 birth = trainData['birth_date'] birthDate = pd.to_datetime(birth) end = pd.datetime(2020, 3, 5) # 计算天数birthDay = end - birthDate birthDay.astype('timedelta64[D]') # timedelta64 转到 int64 trainData['birth_date'] = birthDay.dt.days

钢材表面预处理通用工艺

钢材车间预处理通用工艺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 范围 1.1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包括钢板和型材的抛丸预处理流水线。 2 定义 2.1钢材进厂后,在加工前对钢材的原材料进行处理,除去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涂上车 间底漆以确保钢材在加工过程中不继续腐蚀,这一阶段的钢材表面处理,称之为钢材的表面预处理。 2.2造船用钢材预处理的方式有抛射磨料处理、喷射磨料处理和酸洗处理三种方式。其中 要获得高效率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目前还只有抛射磨料处理方式。抛射磨料处理亦称为抛丸处理。 二、工艺内容 1 钢板校平 造船用钢板,在运输过程中或经过长期的堆积后,会产生形变。形变的钢板在分段落料加工时会影响加工精度,形变严重的钢板将影响船体的线型。因此,钢板的预处理之前或之后,应对钢板作校平处理。 2 预热 预热是为了在抛丸前将钢板升温,除去表面水分、部分油污,使钢板升温至一定的温度以利于喷漆后的干燥。预热应使钢板升温至40左右。升温太低,不利于除去水分、油污,不利于而后喷涂的车间底漆的干燥;升温过高,则多耗能量,又易使车间底漆在干燥过程中产生起泡的弊病。 3 抛丸及磨料 抛丸用于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与锈蚀,并使钢材产生一定的粗糙度。理想的抛丸处理磨料是钢丸加钢丝段或钢丸加钢砂,前后两者的比例为1:1到1:2范围之内。 4 喷漆 抛丸处理后的钢材表面需立即涂覆车间底漆。涂漆以自动化方式进行。 5 烘干 钢材喷漆后应进入烘干炉,促使快速干燥以利迅速搬运。烘干炉可以远红外辐射或蒸汽为热源,不能采用明火直接加热。烘干炉应设排风装置,防止炉内溶剂气体积聚而引起燃爆事故。 6 抛丸预处理流水线工艺要求 6.1车间底漆一般采用无机硅酸锌涂料。 6.2普通钢板及型材采用灰色的车间底漆,特殊强度的钢材则采用浅绿色车间底漆加以区 分。 6.3钢材在进行预处理前必须采用清洁剂擦洗及高压淡水冲洗等方法去除钢材表面的油

Matlab笔记——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

012. 数据预处理(1)——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测量数据在其采集与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干扰或人为因素有可能造成个别数据不切合实际或丢失,这种数据称为异常值。为了恢复数据的客观真实性以便将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有必要先对原始数据(1)剔除异常值; 另外,无论是人工观测的数据还是由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都不可避免叠加上“噪声”干扰(反映在曲线图形上就是一些“毛刺和尖峰”)。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必须对数据进行(2)平滑处理(去噪声干扰); (一)剔除异常值。 注:若是有空缺值,或导入Matlab数据显示为“NaN”(非数),需要①忽略整条空缺值数据,或者②填上空缺值。 填空缺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A. 使用样本平均值填充;B. 使用判定树或贝叶斯分类等方法推导最可能的值填充(略)。 一、基本思想: 规定一个置信水平,确定一个置信限度,凡是超过该限度的误差,就认为它是异常值,从而予以剔除。

二、常用方法:拉依达方法、肖维勒方法、一阶差分法。 注意:这些方法都是假设数据依正态分布为前提的。 1. 拉依达方法(非等置信概率) 如果某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偏差的三倍,则予以剔除。 3x i x x S -> 其中,11 n i i x x n ==∑为样本均值,1 2 211()1n x i i S x x n =?? ??? =--∑为样本的标准偏差。 注:适合大样本数据,建议测量次数≥50次。 代码实例(略)。 2. 肖维勒方法(等置信概率) 在 n 次测量结果中,如果某误差可能出现的次数小于半次时,就予以剔除。 这实质上是规定了置信概率为1-1/2n ,根据这一置信概率,可计算出肖维勒系数,也可从表中查出,当要求不很严格时,还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钢材表面预处理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 范围 1.1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包括钢板和型材的抛丸预处理流水线。 2 定义 2.1钢材进厂后,在加工前对钢材的原材料进行处理,除去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涂上 车间底漆以确保钢材在加工过程中不继续腐蚀,这一阶段的钢材表面处理,称之为钢材的表面预处理。 2.2钢材预处理的方式有抛射磨料处理、喷射磨料处理和酸洗处理三种方式。其中要获 得高效率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目前还只有抛射磨料处理方式。抛射磨料处理亦称为抛丸处理。 二、工艺内容 1 钢板校平 造船用钢板,在运输过程中或经过长期的堆积后,会产生形变。形变的钢板在分段落料加工时会影响加工精度,形变严重的钢板将影响船体的线型。因此,钢板的预处理之前或之后,应对钢板作校平处理。 2 预热 预热是为了在抛丸前将钢板升温,除去表面水分、部分油污,使钢板升温至一定的温度以利于喷漆后的干燥。预热应使钢板升温至40左右。升温太低,不利于除去水分、油污,不利于而后喷涂的车间底漆的干燥;升温过高,则多耗能量,又易使车间底漆在干燥过程中产生起泡的弊病。 3 抛丸及磨料 抛丸用于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与锈蚀,并使钢材产生一定的粗糙度。理想的抛丸处理磨料是钢丸加钢丝段或钢丸加钢砂,前后两者的比例为1:1到1:2范围之内。 4 喷漆 抛丸处理后的钢材表面需立即涂覆车间底漆。涂漆以自动化方式进行。 5 烘干 钢材喷漆后应进入烘干炉,促使快速干燥以利迅速搬运。烘干炉可以远红外辐射或蒸汽为热源,不能采用明火直接加热。烘干炉应设排风装置,防止炉内溶剂气体积聚而

引起燃爆事故。 6 抛丸预处理流水线工艺要求 6.1车间底漆一般采用无机硅酸锌涂料。 6.2普通钢板及型材采用灰色的车间底漆,特殊强度的钢材则采用浅绿色车间底漆加以 区分。 6.3钢材在进行预处理前必须采用清洁剂擦洗及高压淡水冲洗等方法去除钢材表面的油 污等杂物(如有任何污物)。 6.4一般厚度介于6mm与40mm之间的钢板,需经钢板预处理流水线抛丸队锈,除锈标 准为ISO8501-1:1988中规定的Sa2.5级(除锈标准均采用ISO标准),粗糙度必须控制在40—70微米范围,相当于ISO8503Medium Grade 至Course Grade的表面粗糙度。厚度小于6mm或大于40mm的钢板和型材一般采用喷砂处理。 6.5抛丸过程中钢板的走速 在预处理时应根据钢板的不同锈蚀等级来调节钢板的走速。 A级大于3m/min B级大于2.5m/min C级大于2m/min D级按实际要求而定 6.6由于在抛丸过程中,磨料磨擦和破损等原因,磨料会不断的消耗,所以要定期加入 新的磨料来补充,加入量应符合磨料的消耗量。 6.7为了与涂料的运输速度相配及防止过多的变叠层出现,在喷涂时需及时检查喷枪的 扇型面和喷枪速度,如需要应及时更换喷嘴。 6.8涂料的稀释和混合 6.8.1按不同的温度稀释涂料,如15℃时,约加入专用稀释剂8%(±5℃加入±1-2% 的稀释剂)。 6.8.2基料和固化剂必须彻底的分开搅拌,然后慢慢地把固化剂倒入锌粉里,并不断地 搅拌,不能反相进行。 6.8.3在喷涂过程或在停转过程中,涂料必须不断地搅拌,直到用完为止。 6.8.4涂料必须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施工: 温度范围:0-40℃ 相对湿度:必须超过50%(若低于50%,用水雾喷在室内,以增加相对湿度)

钢材热处理性能综述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五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 为了提高硬度采取的方法,主要形式是通过加热、保温、速冷。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回火 1为经济的防火方法。 四、膨胀材料。采用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构件,这种方法具有防火隔热性能好、施工不受钢结构几何形体限制等优点,一般不需要添加辅助设施,且涂层质量轻,还有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属于现代的先进防火技术措施。 目前,高层钢结构建筑日趋增多,尤其是一些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材料更为广泛。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扑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时,加大对建筑材料的防火保护,以增强其耐火极限,并在建筑内部制订必要的应急方案,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常用火焰喷涂塑料材料及性能 塑料种类很多,根据塑料受热的性能,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及热固性塑料两大类。火焰喷涂用塑料粉末一般由塑料原料加上改性材料制成,这些改性材料,包括各种填料、颜料、流平剂、增韧剂等。通过改性,使塑料粉末容易进行火焰喷涂。使制成的涂层具有所要求的颜色和各 表1聚乙烯粉末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能 注:试验采用 1.5m钢板,涂后在30~35℃条件下、酸碱浸渍10d溶剂油类分别浸渍30d 和100d后测试。 聚乙烯粉末涂层与其它涂层性能比较见表 2 表2聚乙烯等其它品种粉末涂层的性能比较 2、尼龙(聚酰胺) 尼龙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热塑性塑料,最高应用温度为 80~120℃,最低使用温度为-50~-60℃。 尼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十分耐碱和大多数盐水、稀酸。但不耐强酸和氧化性酸的腐蚀。对烃、酮、酯、油类抗蚀能力良好,不耐酚和甲酸的腐蚀。

钢板预处理线操作规程

钢板预处理线操作规程 钢材预处理线是一条多人协调工作的生产流水线,操作时必须统一行动、服从指挥、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所有上岗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学习设备使用说明书,按设备操作规程作业以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总则 1、班长必须熟悉整套流水线的使用性能,各工位操作工应熟悉本工位设施的使 用性能。 2、钢板预处理线区域严禁烟火。 3、熟悉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按要求做好灭火器的点检工作。 4、设备检修时,切断气源、电源,在中控室和检修部位挂警示标牌。 5、上班前: (1)、各工位操作工做好所管设施的日保点检工作,班长巡回检查并记录各工位发现的问题,报维修班及时进行维修。班长汇总各工位的点检情况填写《钢 板预处理线日保点记录表》。 (2)、检查喷丸室内有无检修人员,确认无人并将检修门可靠关闭。 (3)、操作工在各自的工位上并做好开机准备。 6、开机中: (1)、操作工不能擅自离开工位,工作中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设备运转及钢板运行情况。 (2)、检查钢板处理过程中的喷丸、喷漆情况,调整抛丸机、辊道、喷漆系统以保证钢板处理质量。 (3)、中控室操作工应注意: A 开机时应注意观察软启动的启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平稳,如有异常情况 需查明原因后再开机。 B 抛丸器电动机的电流是否大于电机的额定电流。 C 丸料循环系统的工作信号。 D 工件输送系统传动装置的转速表。 E 除尘风机及吹丸风机的电流指示值。 F 设备系统的报警情况以及报警的处理。

(4)、出现故障应停机检查,待故障排除并确认后再开机。 7、下班后: (1)、抛丸过程中产生的碎丸(室内)应清理干净,筛分后可继续使用的弹丸倒入弹丸补充器。 (2)、滤筒除尘器较整机延时15分钟停机,使脉冲反吹有效的清除吸附在滤筒上的尘灰。 (3)、清扫旋风及滤筒除尘器当班排放的尘灰。 (4)、清洗喷枪,清除喷漆室内辊道上的漆垢。 (5)、切断电源、气源,做好钢板预处理内外埸地的清洁。 (6)、做好设备交接班记录。 二、上料 1、遵守起重工安全操作规程。 2、处理型材:工件前后位置差不能大于300mm,同一批工件类型必须相同,为 了保证抛丸质量,辊道两端200㎜内不要放置型材,型材必须摆放整齐,防止有死角的现象,处理管材等工件时必须有效固定。 3、处理钢板:横向同时摆放两张钢板时,两张钢板的前后位置差不能大于 300mm。横向摆放一张钢板时,纵向前后两张钢板间的间距应不小于800㎜,钢板应尽量摆放整齐。 4、严禁将超重钢板直接放入进料辊道上。 5、严禁处理小于6㎜的钢板。 三、预热室 1、班前对燃气管路、电磁阀、减压阀等接头用肥皂水进行气密性检查,渗漏紧 固或更换密封。 2、根据工艺和钢板的原始状况设定预加热的进气压力和进气量。 3、运行期间需检查钢板的预热状况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并进行二次调节。 4、运行时需检查辊道钢板的进料情况,避免钢板停止进料时加热器长时间烘烤 钢板造成钢板变形。 5、预热室属热力燃烧设备,运行中必须有专人监看确保安全。 6、严禁燃烧器停止后立即停止风机。 7、点火顺序:主风机→燃气总电磁阀→点火按钮。 8、每天清扫下火焰上面的钢砂、铁灰。

高光谱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高光谱分辨率遥感 用很窄(10-2l)而连续的光谱通道对地物持续遥感成像的技术。在可见光到短波红外波段其光谱分辨率高达纳米(nm)数量级,通常具有波段多的特点,光谱通道数多达数十甚至数百个以上,而且各光谱通道间往往是连续的,每个像元均可提取一条连续的光谱曲线,因此高光谱遥感又通常被称为成像光谱(ImagingSpectrometry)遥感。 高光谱遥感具有不同于传统遥感的新特点: (1)波段多——可以为每个像元提供几十、数百甚至上千个波段; (2)光谱范围窄——波段范围一般小于10nm; (3)波段连续——有些传感器可以在350~2500nm的太阳光谱范围内提供几乎连续的地物光谱; (4)数据量大——随着波段数的增加,数据量成指数增加; (5)信息冗余增加——由于相邻波段高度相关,冗余信息也相对增加。 优点: (1)有利于利用光谱特征分析来研究地物; (2)有利于采用各种光谱匹配模型; (3)有利于地物的精细分类与识别。 ENVI高光谱数据处理流程: 一、图像预处理 高光谱图像的预处理主要是辐射校正,辐射校正包括传感器定标和大气纠正。辐射校正一般由数据提供商完成。 二、显示图像波谱 打开高光谱数据,显示真彩色图像,绘制波谱曲线,选择需要的光谱波段进行输出。 三、波谱库 1、标准波谱库 软件自带多种标准波谱库,单击波谱名称可以显示波谱信息。 2、自定义波谱库 ENVI提供自定义波谱库功能,允许基于不同的波谱来源创建波谱库,波谱

来源包括收集任意点波谱、ASCII文件、由ASD波谱仪获取的波谱文件、感兴趣区均值、波谱破面和曲线等等。 3、波谱库交互浏览 波谱库浏览器提供很多的交互功能,包括设置波谱曲线的显示样式、添加注记、优化显示曲线等 四、端元波谱提取 端元的物理意义是指图像中具有相对固定光谱的特征地物类型,它实际上代表图像中没有发生混合的“纯点”。 端元波谱的确定有两种方式: (1)使用光谱仪在地面或实验室测量到的“参考端元”,一般从标准波谱库选择; (2)在遥感图像上得到的“图像端元”。 端元波谱获取的基本流程: (1)MNF变换 重要作用为:用于判定图像内在的维数;分离数据中的噪声;减少计算量;弥补了主成分分析在高光谱数据处理中的不足。 (2)计算纯净像元指数PPI PPI生成的结果是一副灰度的影像,DN值越大表明像元越纯。 作用及原理: 纯净像元指数法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反复迭代,可以在多光谱或者高光谱影像中寻找最“纯”的像元。(通常基于MNF变换结果来进行)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一、综述 (4) 1.调质淬火 (4) (1)淬火加热温度 (4) (2) 淬火冷却 (4) (3) 淬火冷却方法 (5) 2.45钢的调质淬火 (5) 3.回火 (6) (1)回火目的 (6) (3)常用回火方法 (6) 4.45钢淬火后的回火 (6) 二、选题依据 (7)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8) 1. 实验设备 (8) 2. 实验材料 (8) 三、实验过程 (8) 1. 试样的热处理 (8) (1)淬火 (8) (2)回火 (9) 2. 试样硬度测定 (9) 3. 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9) (1)样品的制备 (9) (2)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9)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1. 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 (10) 2. 硬度测试数据 (11) 3. 淬火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11) (1)淬火温度的影响 (11)

(2)淬火介质的影响 (12) 4. 回火对试样的影响 (12) (1)回火温度对45钢组织的影响 (12) (2)回火温度对45 钢硬度和强度的影响 (13) (3)以45钢和T8钢为例分析碳含量对钢的淬硬性的影响 (13) 六、结论 (14) 1. 淬火条件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2. 回火温度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3. 碳元素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七、参考文献 (14)

一、综述 【内容摘要】:45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45钢淬火温度在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 【关键字】:调质淬火45钢的调质淬火回火45钢淬火后的回火 1.调质淬火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 淬火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淬火冷却 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红外与近红外光谱常用数据处理算法

一、数据预处理 (1)中心化变换 (2)归一化处理 (3)正规化处理 (4)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标准化处理)(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5)数字平滑与滤波(Smooth) (6)导数处理(Derivative) (7)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 (8)正交信号校正(OSC) 二、特征的提取与压缩 (1)主成分分析(PCA) (2)马氏距离 三、模式识别(定性分类) (1)基于fisher意义下的线性判别分析(LDA) (2)K-最邻近法(KNN) (3)模型分类方法(SIMCA) (4)支持向量机(SVM) (5)自适应boosting方法(Adaboost) 四、回归分析(定量分析) (1)主成分回归(PCR) (2)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 (3)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一、数据预处理 (1) 中心化变换 中心化变换的目的是在于改变数据相对于坐标轴的位置。一般都是希望数据集的均值与坐标轴的原点重合。若x ik 表示第i 个样本的第k 个测量数据,很明显这个数据处在数据矩阵中的第i 行第k 列。中心化变换就是从数据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中减去该元素所在元素所在列的均值的运算: u ik k x x x =- ,其中k x 是n 个样本的均值。 (2) 归一化处理 归一化处理的目的是是数据集中各数据向量具有相同的长度,一般为单位长度。其公式为: 'ik x = 归一化处理能有效去除由于测量值大小不同所导致的数据集的方差,但是也可能会丢失重要的方差。 (3)正规化处理 正规化处理是数据点布满数据空间,常用的正规化处理为区间正规化处理。其处理方法是以原始数据集中的各元素减去所在列的最小值,再除以该列的极差。 min() 'max()min() ik ik k k x xk x x x -= - 该方法可以将量纲不同,范围不同的各种变量表达为值均在0~1范围内的数据。但这种方法对界外值很敏感,若存在界外值,则处理后的所有数据近乎相等。 (4) 标准化处理(SNV )也称标准正态变量校正 该处理能去除由单位不同所引起的不引人注意的权重,但这种方法对界外点不像区间正规化那样的敏感。标准化处理也称方差归一化。它是将原始数据集各个元素减去该元素所在列的元素的均值再除以该列元素的标准差。 ';ik k ik k k x x x S S -==

钢材的热处理及特性

铸造 1.熔融的液态金属填满型腔冷却。制件中间易产生气孔。 2.把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砂型或模子里,冷却后凝固成为器物。 3.铸造对被加工才料有要求,一般铸铁、铝等的铸造性能较好。铸造不具备锻造的诸多优点,但它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因此常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支称件的毛丕制造。例如机床外壳等。 锻造 1.主要是在高温下用挤压的方法成型。可以细化制件中的晶粒。 2.用锤击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改变它的物理性质。 3.锻造时,金属经过塑性变形,有细化晶粒的做用,切纤维连续,因此常用于重要零件的毛丕制造,例如轴、齿论等。 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工件在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用一定速度冷却,以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工艺。改善钢的力学性能或加工性能。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 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 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

船舶钢材预处理作业指导书

钢材预处理作业指导书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d29466595.html,好好学习社区

钢材预处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指导书阐述了钢材预处理作业的要求和方法,以保证船舶制造钢材准备过程满足用户及相应船级社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船舶制造过程中钢板和型钢表面预处理作业全过程。 3、职责 3.1船研所负责提供钢材预处理的技术工艺规范和质量要求。 3.2质量管理科负责船舶钢材预处理质量的跟踪控制。 3.3钢结构制造部负责船舶分段建造计划的编制和计划实施的控制。 3.4供应科负责预处理材料的划拔。 3.5准备工区根据分段建造计划,编制并实施钢材预处理作业计划。 3.6 4、实施 4.1钢材预处理施工人员应熟悉钢材预处理的技术工艺规范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施工规范化和施工质量。 4.2 准备工区根据公司分段建造计划,以保证分段建造质量为前提,根据船研所电算室提供的号料软件填写《分段钢材备料申请表》(NCS-WP-7.5-01-R01),经工区主任审核后,报供应科。 4.3 供应科接《分段钢材备料申请表》(NCS-WP-7.5-01-R01)后两日内将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发至准备工区。 4.4钢材预处理 4.4.1预处理前上料准备、检查 a. 检查钢材的炉批号、材质、检验标记是否齐全。 b. 检查钢材的正反面有无严重划痕、锈蚀、分层及夹杂油污等缺陷,并组织及时处理。

c. 检查钢板平直情况,严重不平直的钢板需矫平后再处理。 d. 将钢板原标识加敲材料厚度钢印,并记录钢材的炉批号、材质、规格以备通知下道工序,型钢还需录量外型主要尺寸。 4.4.2钢材抛丸处理 a. 打开预处理设备的吹刮装置,用压缩空气将钢材表面灰尘、垃圾及微水份吹净,如钢板表面积水严重或气温低应打开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 b. 打开吸尘、提升机、烘干装置,按抛丸头顺序依次打开,进行抛丸处理。 c. 打开自动喷漆装置,对预处理后的钢材进行车间底漆喷涂,底漆颜色要按船级社要求及《钢材标识和可追溯性指导书》(NCS-WP-7.5-22)的规定进行喷涂。 d. 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每块钢板上是否有氧化皮,如发现须停机检查,及时调节抛丸头角度,达要求后方可继续作业。 4.4.3处理后钢材的检查和标记移植 a. 检查是否有机械喷涂不到位,并及时手工补漆。 b. 检查钢材是否有严重麻点等明显缺陷,对超标或不合格的材料要另行记录,区分堆放,并及时报质量管理科处理。 c. 检测每块钢板厚度,并记录、报质量管理科。 d. 将预处理钢材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移植(按材质用不同颜色记号笔区分),其标记为炉批号、材质、船级社、规格。标记移植核对无误后,将材料分类堆放整齐。 4.5 不合格材料由质量管理科出具相关报告,并书面通知准备工区、供应科,重新组织材料,保证生产进行。 5、记录 5.1《分段钢材备料申请表》由供应科保留。 5.2《钢板预处理跟踪记录表》由准备工区保留。 5.3《材料测厚检验报告》由质量管理科保留。 5.4质量记录控制按《记录控制程序》(NCS-QP-4.2-04)执行。 5.5 6、发放范围 本指导书发放范围:公司经理层、管理者代表、船研所、电算室、钢结构制造部、工程管理科、供应科、准备工区、内审员。

第六章 钢材预处理和号料

第六章钢材预处理和号料 (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钢材的矫正;理解钢材的表面清理与防护;掌握普通号料方法。 重点:钢材的表面清理与防护; 难点:型钢的矫正。 教学内容: 从钢材仓库里领取出来的钢板和型钢,需要经过矫正和表面清理与防护后,才能进行船体零件的号料工作,然后根据号料时所画的有关线条,依次进行切割(机械剪切或氧炔气割)和弯制,方成所需要的船体构件。因此,号料前的钢材矫正和表面清理与防护便称为钢材的预处理,而号料之后制造船体构件的过程则称为船体构件加工。本章主要叙述船体钢材的预处理及号料工作。 第一节钢材的矫正 船体结构钢材在使用前,其表面常存有不平、弯曲、扭曲、波浪形等缺陷,这些缺陷使钢材在下料划线时,不可能获得所需要的下料精度,造成零件尺寸的偏差,从而影响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所以,钢材在下料和成形加工之前,必须对钢材进行矫正。 一、钢材变形的原因 1.钢板轧制引起的变形在轧制钢板时,当轧辊沿其长度方向受热不均匀,或者由于轧滚弯曲,轧辊调整设备失常等各种原因,都将造成轧辊之间的间隙不一致,从而导致钢材在宽度方向的压缩不均匀,于是钢材的每根纤维沿着长度方向的延伸就不相同。 2.运输、存放引起的变形钢材在运输、存放过程中的不当也会产生局部皱曲。 二、钢材的矫正原理 由上可知,钢材的任何一种变形都是由于其中一部分纤维比另一部分纤维缩得短些或是伸得长些所致。因此,矫正就得将较短的纤维拉长和将较长的纤维缩短而使之一样长,但实际上一般都采取拉长纤维的方法,因为压缩纤维难以实现。 三、钢板的矫正工艺 1.钢板矫正机的工作原理钢板矫正使用多轴辊矫正机。 1

6-1 钢板矫正图只要将相同厚度的扁钢或小块板材扁钢或小块板材,也可在矫正机上矫正, (有便能矫平,然后。使之通过矫正机,)放在一块用作衬垫的钢板上,(图6-2 时也需来回若干次)。 小块板材在矫平机上矫正图6-2 四、型钢的矫正工艺(撑床)进行矫正的。机床的工作部分是两个支撑型钢主要是用型材矫直机 但两个支撑之间的间距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调节。,支撑没有动力传动,和一个推撑由电动机通过减速器或由气动装置来推撑装在一个能作水平往复运动的滑块上,带动着作水平往复运动。支撑之间的型钢受到推撑作用力的将型钢靠在两个支撑上,在矫正型钢时, 所示。推撑的布置如图作用而产生变形,以实现矫正型钢的目的。机床的支、 6-4 型钢矫直机(撑床)的工作原理图6-4 2

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 响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预习报告 姓名:崔立莹 班级:材科1202 学号: 2015年11月 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热处理设备和几种热处理工艺的实际操作。 2. 了解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 45(Ф15mm)、40CrNi(Ф13mm)和T8(Ф16mm)钢试样 2. 箱式加热炉 3. 硬度计 4. 金相显微镜以及数码照相系统 5. 磨光机及金相砂纸 6. 抛光机及抛光液 7.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本实验采用的钢材有40、40CrNi和T8三种,对于每一种钢材,要求得到如下组织: 全班分三组,每组选一种钢材,每人选一种组织进行以下实验: 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或能得到所要求显微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按照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对钢进行热处理; 3. 测定热处理后钢材的性能(硬度、T8钢可作拉伸和冲击实验); 4. 制备金相试样,观察组织并记录(照相); 5. 总结并讨论实验结果。 本实验要求: 1. 每位同学均要首先根据实验总学时和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时间的具体安排)。注意本综合性实验为团队性实验,每位同学均无法单独完成,制定方案和时间安排时要与其他同学协调好; 2.在每个同学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制定相应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协调热处理方案; 3. 按照方案进行热处理、性能测定、组织观察与记录; 4. 以组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然后再以班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准备内容 1、箱式电阻炉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讲解学习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

1)脑电预览。首先要观察被试脑电基本特征,然后剔除原始信号中一些典型的干扰噪声、肌肉运动等所产生的十分明显的波形漂移数据。 2)眼电去除。使用伪迹校正(correction)的方法,即从采集的 EEG 信号中减去受眼电(EOG)伪迹影响的部分。首先寻找眼电的最大绝对值,用最大值的百分数来定义 EOG 伪迹。接着构建平均伪迹,将超过 EOG 最大值某个百分比(如10%)的眼电导联电位识别为 EOG 脉冲,对识别的 EOG 脉冲进行平均,由协方差估计公式(2-1)计算平均 EOG 脉冲和其它电极之间的 EEG 的传递系数 b: b=cov(EOG, EEG)/var(EOG) (2-1) 其中 cov 表示协方差(covariance),var 表示方差(variance)。 最后根据公式(2-2)对受眼动影响的电极在产生眼动的时间段的波形进行校正,点对点地用 EEG 减去 EOG: corrected EEG=original EEG-b×EOG (2-2) 实验中设置最小眨眼次数为 20 次,眨眼持续时间 400ms。 3)事件提取与脑电分段。ERP 是基于事件(刺激)的诱发脑电,所以不同刺激诱发的 ERP 应该分别处理。在听觉认知实验中,多种类型的刺激会重复呈现,而把同种刺激诱发的脑电数据提取出来的过程叫做事件提取。这样,连续的脑电数据就会根据刺激事件为标准划分为若干段等长数据。以实验刺激出现的起始点为 0 时刻点,根据实验出现的事件对应的事件码,将脑电数据划分成许多个数据段,每段为刺激前 100ms 到刺激后 600ms。对每个试次(一个刺激以及相应的一段加工过程)提取一段同样长度的数据段。 4)基线校正。此步骤用于消除自发脑电活动导致的脑电噪声,以 0 时刻点前的数据作为基线,假设 0 时刻点前的脑电信号代表接收刺激时的自发脑电,用 0时刻点后的数据减去 0 时刻点前的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可以消除部分的自发脑

钢材预处理

钢材表面的预处理 航行于海洋上的船舶或海洋结构,一直处于强腐蚀性介质之中,其腐蚀问题十分突出。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以减少这种腐蚀损失。对于船舶和钢结构来说,涂刷防护涂层,仍然是当今防止其腐蚀的主要手段之一。 钢材表面所涂防腐涂层的有效保护寿命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的质量,所采用的涂料种类、涂膜厚度、涂装的工艺条件等。其中钢材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对涂层有效保护影响程度大50%多。因此,钢材表面处理的质量控制是确保防腐涂层性能最关键的环节。 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俗称除锈,他不仅除去钢材表面的铁锈,而且还包括除去覆盖在钢材表面的氧化皮、旧涂层以及沾污的油脂、焊渣、灰尘等污物。此外,除锈之后钢材表面还形成一定的粗糙度。所谓钢材表面的质量主要是上述污物的清除程度,或称“清洁度”,以及除锈之后钢材表面形成的粗糙度的大小。 国家标准GB8923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8501-1: 该标准将未涂装过的钢材表面原始锈蚀程度分为四个“锈蚀等级”,将未涂装过的钢材表面及全面清楚过原有涂层的钢材表面除锈后的质量分为若干各“除锈等级”。 除锈前,钢材表面原始锈蚀状态对除锈后的表面外观质量评定具有一定影响。同时不同锈蚀程度钢材,欲达到同一除锈等级,所花费的清理费用也不同。因此,该标准根据钢材表面氧化皮覆盖程度和锈

蚀状况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以A、B、C和D表示。 A 全面的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B 已发生锈蚀,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 C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并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 D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面剥离,而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除锈等级,该标准对喷丸(砂)或抛丸除锈、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以及火焰除锈的钢材表面清洁度规定了除锈等级,并且分别以字母“Sa”、“St”、和“F1”表示。字母后面的阿拉伯数字则表示清除氧化皮、铁锈和油脂涂层等附着物的程度等级。 喷射和抛射除锈该项国家标准设有四个除锈等级,每一等级的文字定义如下: Sa1 轻度的抛射或喷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老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a2 彻底的喷射和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着的。 Sa2.5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使钢材表面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