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宗教建筑风格初探

木兰山宗教建筑风格初探
木兰山宗教建筑风格初探

木兰山宗教建筑风格初探

木兰山道教丛林位于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的黄陂县境内,

山势峭拔,奇石嶙刚,松柏叠翠,寺庙林立,殿宇巍峨,是历代佛教、道教荟萃之胜地,也是历代为鄂、豫、皖、江、浙诸省香客和文人朝觐揽胜之地。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其主要的有玉皇阁、金顶、祈嗣顶3主峰建筑;山中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总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为湖北道教名山之一,后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先后被废。现存主要建筑有一天门、雷祖殿、讲经堂、南天门、木兰寨、二天门、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明朝诗人朱臣颐写了一道题为《木兰山》的诗:“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代诗人屠达还曾说:“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三十六个殿宇以及所有亭台楼阁,全都是用青岗石干砌而成,不用一点水泥,大小石块交错嵌压,层层相叠,或悬于峭壁,或耸之峰端,其建筑之宏伟,布局之奇特,委实令人叫绝。悬于峭壁,耸立峰端,其布局奇特,工艺精

巧,粗看杂乱无章、没有横平竖直的布局,细看却千变万化,似传统中国书法中的“乱石铺街”章法,如唐朝怀素及伟人毛泽东等名家的狂草、清朝郑板桥的“八分体”;又似宋代文人画和现代名家张大千、黄宾虹等人的写意画,于自然挥洒中体现进退得当、天然成趣之行家处理章法的精巧微妙,于无章法中见章法,令人叹为观止!

且不说站在山顶居高临下俯视,为那沿山势而立的屋顶或中土常

见的前后两进式屋顶的古朴端庄,或四角

翘起如鸟翼然的灵动而陶醉;也不必说站

在道观旁仰望屋檐上的古典龙形图腾雕

塑的大气而肃然起敬;单是抚摸着一块块冰冷的石块垒

成的墙壁,从侧面看棱角分明、垂直成一线,从正面看平整如镜、上下左右的石块大小错落穿插又和谐得体,虽历经沧桑,却坚如磐石,就足以让人为数百年的屹然耸立而神往——这,就是木兰山著名的“木庐干砌”。

关于木庐干砌的由来,在黄陂区(原黄陂县)及其周边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传说:

隋朝仁寿年间,官府下了一道告示,广征能工巧匠修建金顶神殿。

木兰山下木匠金四应召下山后,雕栋画梁,

技艺高超。他在身边的一棵枫树枝桠上横跨

一匾,写着“金殿凌空不用钉”,落款是

“神工金四”。这时旁边一个石匠看罢冷笑一声,顺手拿过墨斗旁的竹签,在斗中蘸了一点墨,趁木匠埋头干活,

举笔划去“金殿凌空”四字,把“不”字改成“无”字,把“钉”字改成“四”字,就成了“无用金四”。待到木匠雕完大柱的龙爪、挥手揩汗时,摹地看见旁边一个不相识的人,竟敢涂抹匾额,顿时火冒三丈地说“你这个人好无道理,谁不知我造屋千间不用钉,走遍天下有盛名,你却当面羞辱我!”石匠不慌不忙地说“木头好锯石难雕,木匠不如石匠高。”木匠不屑一顾地反驳说:“石匠有什么巧,石头裹泥浆,糊起就是墙。”石匠哈哈一笑:“我能不用泥沙干砌墙,做成的墙壁结实又好看。”木匠半信半疑地说:“怕是说大话吧?!”石匠打赌说:“要是不能干砌墙,我赔你一个金字匾额!”木匠当即说:“一言为定!”就这样两个巧匠就比着干开了。石匠只凭一把锤子一个凿子,叮叮当当,横压直嵌,那些大小石块在他手中格外的听话,从杂乱堆放的地面一一安放上墙,变成了铺压密实、大小错落、布局精美的立体建筑。金木匠见此情景,赞叹不已: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所谓“木庐干砌”,就是除木料为骨架

外,不用任何沙浆作粘料,完全用石块干垒,

大小间压,层叠相对,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颇具民间建筑特色。据传,昔年山上的七宫

八观三十六殿以及所有亭台楼阁,全部用青岗石干砌而成。能工巧匠们用大小石块交错嵌压。因山就势修建庙宇,整个布局精巧,给人以险、奇、虚、幻之感。

其实,独具特色的木庐干砌,是适应木兰山地形和气候条件而形成的。木兰山地处木兰山地区地处东经114°23′,北纬31°05′,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四季分明,雨量偏多。若用泥沙砌墙,不能久经风刀霜剑,日晒雨淋。加上山势嵯峨,登道陡峭,运灰挑沙非常困难,故采用干砌不仅省工而且耐用。“木庐干砌”虽历经几世沧桑,但迄今仍基本保持原貌。

这种建筑特色,也充分体现出当地工匠的聪明与才智。由于山高坡陡,物资运输困难,水又缺乏,古代的工匠们采用了就地取石的方法,施展出高超的技艺,形成了一种具有木兰山独特风格的建筑形

式。此种干砌手法,源于木兰山一带民间的木

庐干砌,而又高于木庐干砌。木庐即建房、修

庙宇,取材当地树木,施工采用穿斗结构,这

用榫铆组合构件(不用钉楔);干砌将山坳中耸动的大小石块用来砌成墙体,大小石块相互间压,相互牵扯,结为整体(不用石灰砂浆粘合)干垒而成,大小石块相互间压,相互牵扯,结为整体(不用石灰砂浆粘合)干垒而成。只在关键部位施以糯米浆加固,便可一柱擎天,万古长存。

木庐干砌的施工工艺,在现代施工领域也有一些运用。黄陂区号称湖北省的“建筑之乡”,一些靠近采石区的偏远山村民居,仍保留着这一传统建筑风格,特别是在黄陂区塔耳岗乡境内的木兰山旅游度假区内,更是随处可见;在湖北省嘉鱼县的咸宁长江干堤邱家湾段隐

蔽工程施工中,中铁十三局二处五公司采用的干砌护坡等施工工艺,与此大同小异,只不过是一个用于水下作业,一个用于房建施工罢了!

另据木兰山风景管理处申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材料中专家点评中提到:木兰山“木庐干砌”手工建筑技艺是我区民间一项独特的手工建筑技艺,早在隋唐时期就己形成。其手工建筑技艺最大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克服高山运输困难,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石料,从建筑力学的角度,采用交错叠压的方式干垒而成。其建筑物坚实牢固,历经千年风雨。建筑物外型石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该建筑技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建筑材料发生巨大变革和山区交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此项建筑技艺在民间仍不失为一项实用的技术。具有一定保护传承价值。

可惜的是,庙宇区的宫、观、殿古建筑,都毁于文化大革命的浪潮里了。如今仅幸存木兰古寨和玉皇阁两处建筑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木兰山的宗教建筑中,需要重点提一提的是玉皇阁和唐木兰将军坊。

“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

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

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木兰

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

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这是

中华文化中往往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凤在上龙在下,其实这在中国先民在图腾崇拜的时期,南北争斗的具

体表现。北方为龙,南方为凤,在南北文化融合一体后,一般表現为龙在前,凤在后,但在南方,也時常出現凤在上,龙在下的印记。这是十分有意思的,值得文化史学者认真探讨和研究。

牌坊的頂上立匾刻“灵杰”,橫額刻“忠孝勇節”四字,北面刻“唐木兰将军坊”六字,雕刻精细。建牌坊之后的木兰殿,是木兰山的重点庙宇,是人們为念巾帼英雄木兰将军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初建

于唐代,重建于明代,并于1983年复修。殿內有三尊栩栩如生的木兰将军塑像:手牵义孝明驼的站像、身披金甲凱旋归乡的坐像和闺阁之女的裙釵像。上端悬挂“掃滅羌胡、功懸日月”的扁額,书有《木兰辞》全文,是所有善男信女和参观者膜拜观赏之处。

坐落在海拔520米木兰山的主峰“第一天峰”上矗立着“玉皇阁”,还有真武殿,为道教圣地,四方朝谒者络绎不绝。“玉皇阁”与它东面山峰上的“金顶”交相辉映。,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纵目所及,只见木兰古寨,依山就势,仿佛一条游龙盘旋在悬崖绝壁之间,连绵不断的台阶小路、错落有致的回廊亭榭,把高低各异的群峰连成一体,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道教建筑险、奇、仙的幻境。建筑物外型石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该建筑技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建筑材料发生巨大变革和山区交

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此项建筑技艺在民间仍不失为一项实用的技术。具有一定保护传承价值。

历经岁月的沧桑,木庐干砌却似一道独

特的风景线,让无数游人在此驻足流连。

面对木兰古建筑,我想木兰干砌一定是解

读木兰山的密码之一。它是来自于民间的手艺,却能超越时间而留存,正如同样出生于民间的奇女子木兰,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山峦一起流芳百世。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1、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铁铸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2、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3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1、佛教建筑 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 概述:基督教的概况。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木兰山茶园分析

季相变化: 木兰山茶园地势起伏较为平缓,顾名思义,这个园子主要是以木兰科、山茶科为主的植物景观,还有一些在其中起着点缀作用的其他科的植物。山茶科的植物属半荫植物,大多数植株较为低矮,适宜配置在林下,并且由于山茶科的植物喜温湿类的气候,因此种植在林下能够避免阳光直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用乔木配置不仅能够提供一个遮荫场所,也能够使植物景观效果层次分明,错落别致。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世界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山茶,白玉兰争相开放,娇艳欲滴的山茶与洁白无暇的玉兰相互映衬,各成一景。 夏天的时候,渐欲迷人眼的常绿树种形成了一片浓荫,满眼的绿意在炎炎夏日里,给前来观赏的人带来了舒爽的凉意。 秋天的时候,万物开始渐渐衰败,鹅掌楸的叶子开始渐渐过渡成金黄,远远望去,一片金灿灿在天际,与晚霞交相辉映。 冬季的时候,草木树叶都呈现枯黄的状态,但是常绿的山茶和广玉兰给冬季带来绿意之感,同时也带来了生机。 景观效果: 木兰山茶园整体来说景观效果良好,主要以展示木兰科和山茶科的植物为主。每年春季是最佳的观赏时节,洁白无瑕的白玉兰立于枝头上,与娇艳欲滴的山茶花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无情也动人。 从外面看来,这块绿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在这个虽然不大的空间里,景观效果做的毫不单薄。从整体的色彩来看,花境的颜色主要以红,白为主,对比感强烈,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 在这块绿地上,较为高大的植物,如凹叶厚朴,广玉兰等,安排在后面做背景,起着遮挡的作用,一二年生的低矮花卉用于做前景材料,同时为了避免景观效果呆板,把稍微高一些的植物花卉往前移植,就会显得不仅层次分明,也会有错落有致感觉。 从季相变化的角度来说,整个群落以稍微较高的植株做骨架,搭配一些常绿的灌木或者草本花卉以及一些常绿植被,也能使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并且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富有新意的生机。 然而,在现有的条件下,这块绿地依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园内现有的植物配置较为分散,景观的联系性和协调性较差。另外,有一些植株的树龄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树体老化衰退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果。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植物后期的养护管理没有到位所造成的。很多公园在建成之初景观效果都是十分美观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景观长势,整体效果等都需要后期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导致后期的景观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一些低矮的木兰科和山茶科的灌木种植较为紧密,不仅影响植物自然的长势,也影响了景观效果。 群落功能: 从群落物种组成来说,这块绿地是典型的乔灌草结构,主要由凹叶厚朴、鹅掌楸、广玉兰、山茶、茶梅、深山含笑、红花檵木、沿阶草等组成。灌木层植物树种相对较为单一,因此导致景观效果略微单薄。从层次上来看,上层高大的乔木与中层有一定的距离相隔,保证了人们视线上的通透,不至于上层空间过密。群落的优势树种是山茶,因为是木兰山茶科普园,因此配置了不同品种的山茶科植株,并以其他植物点缀其中,优化景观。总体来说,上层树种接收大多数的阳光,下层耐树种利用漏光,和谐搭配,科学而又美观。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环境需求 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应把握以下三要素: 一、行业、经济、政策、需求、市场变化等,各类宏观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研究清楚了,才能确立项目的大方向,此为“应天时”; 二、竞争环境、自身项目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自家营销团队执行能力环境等,各类环境制约因素,看透了,才能制定合理的思想出路,此为“合地利”; 三、目标客户、自身企业、销售团队、合作部门、外协单位、上级领导、下属员工等,各个参与策划案执行的个体喜好及利益分配因素,把握准了,才能确保策划案的顺利推进和高速执行,此为“得人和”; 一个好的策划人,在制定策划案时,如能将上述各因素都考虑过了,才可能做出一份合理可行的有效方案; 若能将上述因素都考虑周到,并且准确把握住、协调好,才能制定出真正优秀、高价值的策划方案,达到策划高手的境界。 策划的原理是——分析需求、满足需求,更高层次是挖掘需求、引导需求 而策划人的思维原则是:一定以客户为导向,以换位思考为基本原则 很简单的道理: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产品卖出去,那么,客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 你给产品的策划,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说服客户?说服不了他,他怎么会买你的产品。 所以,一定是将自己摆在客户的角度,模拟客户的思想,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购买诱因, 然后,设好套,拉根线,拖他进套,然后收绳子, 最后让他觉得绑住他的绳子,是世界上最适合他的时装。 说穿了,策划就是个逻辑圈套, 以达成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策划,是策划的根本目的。 而策划的技巧原则,则在于差异化。 差异化的来源是什么? 还是要从客户需求上去分析,去实现。 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策划的差异化实现原则是: 针对客户需求最强烈的部分,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性能宣传,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

湖北黄陂木兰

湖北黄陂——木兰传奇的发源地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6-8-31 14:27:55 湖北黄陂——木兰传奇的发源地 李阳(电视片解说词) 木兰传奇的发源地——黄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武汉市北部,东接将军县红安,西邻董永故里孝感,北枕巍巍大别山,南濒浩浩长江水,国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 黄陂古为荆地,春秋属楚,战国归黄,秦入南郡。置县始于北周大象元年,至今1400余年的历史,先后称名木兰、西陵等,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目前是武汉市人口最多、版图最大、生态最好的新城区。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武汉后花园”。 黄陂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绽放耀眼光芒并为世人广为传唱的木兰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黄陂北部以木兰山为中心的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这里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山因名胜,景以人奇,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藏着木兰将军的动人传说,传承着“忠、孝、勇、烈”的木兰精神。正是这块充满神秘色彩和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肥沃土地,孕育了千百年来为华夏儿女 深深眷念、吟唱不绝的木兰传奇。 访谈:皮明庥(武汉市社科联副主席) 历史上关于木兰及木兰传奇的记载颇丰,关于木兰、木兰传奇与黄陂的渊源关系的著述也很多。 ★最早提及木兰其人其事记载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姚奎的《木兰歌》引文。文中写道:“孝女木兰,父名应,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民兵,女父与焉,父叹曰:…恨不生儿?。乃自从戎。孝女感奋,即于闺中洗铅华,脱簪珥,变戎衣,跨鞍执锐,代父行役,一往十有二稔……” ★其后,南北朝萧子显编纂的《南齐书·州郡志》,其中记载:“安蛮左郡辖木兰、新化、中滠阳、南滠阳、安蛮诸县。”其中首县木兰的地望经考证,即今湖北黄陂北部一带。 ★唐朝魏征编纂的《隋书·地理志》,其中记载:“木兰,开皇初别置廉城县……十八年改县曰木兰。”其地望经考证,与南齐所设木兰县为同一地点。 ★宋朝宋祁、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黄冈上(黄陂当时属黄冈)武德三年省木兰县入焉,又析置堡城县,七年省,有木兰山。” ★宋朝乐史著《大平寰宇记》中记载:“木兰山在(黄冈)县西一百二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

推荐与建筑学有关的10本书

1、《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提到建筑最为国人熟知的建筑师之一,这本书不同于建筑学大学本科课本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潘谷西版)。 有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 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后。 整体把握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 解析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 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 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 2、《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 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自学成才。日本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建筑风格独特。(普利策奖相当于建筑界的诺贝尔哦~安藤好有名哒) 这本书是他建筑讲座的讲义集合,建筑家安藤忠雄,沿着他年少时代游学的足迹,逐一写下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见闻。安藤在感慨建筑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纽带同时,也在反思现代建筑带来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隔阂。 3、《明月构想》——刘家琨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明月构想》是建筑师刘家琨创作的一部带有强烈理想主义气质的反乌托邦小说。(家琨事务所在国内很厉害哒~) 建筑师欧阳江山要建立一座新城,用建筑重塑人们的灵魂。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被命名为“明月构想”。这位强硬的理想主义者一步步逼近成功,最终却哗然失败,他的失败比他的成功更有意义。 这是一本只有建筑师才能写出来的小说,充满了明月新城的迷人细节——这座从未有过的“人间天堂”在他的笔下闪闪发光;而结尾那不期而至的悲壮,更像是为一代人的理想作结。 4、《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 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基本是老师推荐、建筑学学生必读的一本书,曾经还留作业让我们临摹过上边的很多图2333。 内容覆盖了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设计作品。作者利用其个性鲜明的精美图画,展示了建筑基本要素之间穿越了时空和文化界限的关系。通过浏览这些具有创造性的观念,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建成环境,促进更深层次地解读建筑。偶尔翻一翻可以带给大家灵感。(这个有点厚,我有电子版,一会发给你) 5、《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建筑设计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这本书也基本是学校老师必推同学们必看的一本书。 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 北美建筑风格(The North American Style) 在中国发展进行的北美风格,更多体现在别墅这种业态上,北美别墅发展成为既简约大气,又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简洁大方、轻松的特点,居住常常具有人性化。 北美建筑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混合风格,不像欧洲建筑风格是一步步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在同一时期接受了许多种成熟的建筑风格,相互之间又有融合和影响,具有注重建筑细节、有古典情怀、外观简洁大方、融合多种风情于一体的鲜明特点。在北美建筑中,既有私密性强的个体居住单位,又有恢弘大气的整体社区气氛。而街区概念的形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要,更要满住一个阶层心灵归属、文化认同、邻里回归的需要。 北美风格主要依据四个主要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中世纪时期和现代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主要参照了古罗马或古希腊时期的纪念物,和它较为类似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这两种古典风格具有许多相同的建筑细部。第三种传统风格出现在中世纪时期,在时间上连接古典风格和文艺复兴古典风格,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参照教堂建筑纯正的哥特风格,也有居住建筑。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的建筑对北美住宅的影响最大。第四种传统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开始于19

世纪晚期并延续到现在。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外部效果简洁明朗,新的结构技术的应用使其空间有了变化的余地。其他影响北美住宅的风格有西班牙风格,包括北美地区西班牙殖民地的简单建筑和西班牙本土精巧的建筑。东方和埃及的建筑或多或少也成为北美住宅的参照。 北美建筑的明显特点,是大窗、阁楼、坡屋顶、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街区氛围追求悠闲活力、自由开放。美式别墅的建筑体量普遍比英式别墅大;美式别墅多为木结构,体现了乡村感;运用侧山墙、双折线屋顶以及哥特式样的尖顶等比较典型的北美建筑的视觉符号;住宅类建筑个性化和多元化风格成分高。 在中国发展进行的北美风格,更多体现在别墅这种业态上,北美别墅发展为既简约大气,有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简洁大方、轻松的特点,居住非常具有人性化,在别墅市场非常受欢迎。

木兰山林场森林抚育工作方案

木兰山林场森林抚育工作方案 (2012年2月10日) 木兰山林场经营总面积24921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420亩,占98%,非林地面积210亩,有林地面积22950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中幼林面积9997.5亩,占53%。活立林总蓄积量66217立方米。根据《武汉市黄陂区2011年度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作业设计》的要求,我场准备对杉木中幼龄林木进行森林抚育,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森林法》、《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和黄陂区2011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为依据,以保护、利用和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为目标,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通过开展森林抚育,达到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 二、主要依据 1、2011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通知 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18337.3-2001) 3、《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 4、《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 5、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林造发[2010]20号)

6、《湖北省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 7、黄陂区2011年度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 三、设计原则和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发展、持续发展”和“先近后远、先急后缓、集中连片”的原则,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目标,全面提升林分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抚育,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为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做好林地清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四、作业区规模 根据黄陂区2011年度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下达我场森林抚育试点计划指标,本次森林抚育作业面积7000亩。根据实际情况,我场实际计划抚育2000亩。 五、抚育作业设计 共区划4个作业小班,抚育方式为间伐修枝割灌,分2种作业方式。面积2000亩,其中卫生伐600亩,生态疏伐1400亩。 六、项目进度安排 外业调查、施工方案、项目设计及审查报批于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根据批复的作业设计,林场组织施工,并于2012年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将自查报告和

建筑公开课汇总

更多公开课地址:(筑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29506847.html,/?c=posts&a=view&id=65 国内 【同济大学公开课:建筑评论】 课程介绍 本课程共9集,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评论”,是国内最早开设课程体系建设最完整的建筑批评类课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主讲,内容包括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的价值论、符号论和方法论、批评家等。 学习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9506847.html,/special/cuvocw/jianzhupinglun.html 【同济大学公开课:建筑概论】 课程介绍 本课程共9集,“建筑概论”是“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行的理论课,之所以在“建筑概论”中安排建筑设计前沿引论部分,并邀请建筑学各学科方向的责任教授主讲,其目的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在刚刚进入专业基础学习时就能了解建筑学科的主要涉及内容、未来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的发展动态,以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激励学生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 学习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9506847.html,/movie/2013/6/Q/F/M91A33UDM_M91F185QF.html 【同济大学公开课:城市阅读】 课程介绍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类理论核心课程,意在通过对中外不同类型城市进行案例解读,帮助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建筑工程和风景园林等各专业学生建立基本的城市观,即充分认识他们将要面对的各类规划和设计问题都与所在城市环境或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共5集 [第1集] 概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d29506847.html,/movie/2014/12/H/D/MAC0P67NF_MACLACBHD.html [第1集] 香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9506847.html,/movie/2014/12/S/3/MAC0P67NF_MACLAIRS3.html

西方宗教建筑差异

西方宗教建筑差异 ————东正教、天主教、新教教堂区分 班级:环境1301 姓名:沈宇 学号:1605130122

东正教教堂 特点 东正教的教堂有几种形状,每种形状都有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意义,而每间教堂一般都只采用一种形状。最常用的是椭圆形或矩形,模仿船的形状。在熟练的舵手的引领下,船把人们从风大浪急的海面送到平静的港湾,那么教堂则在上帝的引 领下,带领人们平安地越过骚乱的罪恶与 冲突的海面到达天堂和平的港口。教堂也 经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状来宣示人们因为 信奉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得到解 救,信徒们已经准备好了为救世主承受任 何事情。东正教教堂罗马的与俄罗斯的各 有特色。相同的是东正教教堂的葱头圆 顶。教堂的葱头圆顶数量均出自圣经故 事,3头、5头、13头,各有其说法和依 据。俄罗斯大教堂葱头最多的达到33个, 象征耶稣在人间生活的33个月。 布局 东正教教堂几乎总是东西向的,建筑的主要入口在西端。这象征着礼拜者从罪恶的黑暗中(西边)进入到真理的光亮中(东边)。 造型 在东正教教堂的屋顶上通常都能找到一个或更多的炮塔(圆形的或坡度陡峭的高尖屋顶)。在炮塔的顶部有洋葱形状的圆屋顶,这是俄国东正教教堂特有的特征 建筑材料 金漆、银漆、贴金银箔、含金属的其他有色涂料、配有颜色的石膏浆、砂浆、马赛克。。。都在各种圆顶中大量使用。真正金属贴皮和包金的很少。 色彩 拜占庭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为砖木混合结构,教堂的平面布局呈希腊十字形 天主教堂 特点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建筑工程现场资料(常见全套)

建筑工程资料第一章工程管理资料 工程概况表 工程开工报告 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停工报告 工程复工报告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项目大事记 施工日志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第二章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技术交底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 设计交底记录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第三章工程测量记录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地基验槽记录 楼层放线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 第四章工程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表 预检工程记录表 施工通用记录表 中间检查交接记录表 地基处理记录 地基钎探记录 桩基施工记录 混凝土施工记录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砂浆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开盘鉴定 预应力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有粘接应力结构灌浆记录 建筑烟(风)道检查记录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调试记录 第五章工程试验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防水工程试验检查记录 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调试报告 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记录 电气照明、动力试运行记录 综合布线测试记录 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 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管道通水记录 管道吹(冲0洗()脱脂试验记录 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伸缩器安装记录表 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 风管漏风检测记录 各房间室内风量测量记录 管网风量平衡记录 电梯主要功能检查记录表 第六章施工验收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工程检验质量检查记录表(通用) 分部分项工程 共划分为:一、地基与基础工程;二、主体结构;三、建筑装饰装修;四、建筑屋面; 五、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六、建筑电气;七、智能建筑;八、通风与空调;九、电梯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如是云。 古代世界的建筑因着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中国建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者。而江南的私家庭院、北方的四合院、岭南的土楼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伊斯兰: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两河流域、比利牛斯半岛以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欧洲: 欧洲小国林立,民族众多,造就了多彩的文明,其建筑风格的演变也自然更加多元化,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1、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成就,在公元1-3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极盛高峰。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 服务的。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 1、佛教建筑 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 概述:基督教的概况。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课件展示) 这种风格所表述的这些宗教意识以及所显示的技术成就,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感受到。首先是外部造型。哥特式建筑特别是教堂,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影响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 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a.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b.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c.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d.现代主义建筑确立和传播:在之前的现代建筑思想影响下,新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出现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师——格罗庇乌斯、密斯、勒?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的传统建筑、设计和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原则、教育体系得到确立。他们使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影响了整个世界20世纪的建筑面貌。 2、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具体内容 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 美国建筑家赖特现代义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 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from follow function”发展为“from and function are one”,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他的“有机设计”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这使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初发芙蓉”的魏晋时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中魏晋南北朝建筑特色 摘要: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一部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这篇读书报告将着重于介绍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建筑特色,根据具体遗址来对比出南北朝建筑的特色与区别以及那一时期的建筑特征。并研究在魏晋南北时期佛教传入对建筑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石窟,佛寺,佛塔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早年著作,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梁思成,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他建议完整保留北京城,而择地另建新城。如果当初国家领导人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如今北京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座古城。 书的封面上印着梁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为后世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读罢此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及显存的遗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地上建筑,汉代只留下少许石阙、墓葬和崖墓,盖因年代久远且经战乱,木构建筑不得遗留人间。主要见于四川,山东和河南有几处。魏晋南北朝则主要是石窟及砖塔。多见于山西、河南和河北。例如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嵩岳寺、河北与河南交界处响山堂石窟,石窟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其内部雕塑和绘画更是记录当时建筑风格和人物风俗的绝佳载体。例如内部各种佛塔的浮雕为研究当时的塔提供了很多素材。隋唐起渐渐有木构建筑遗留,例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此阶段的砖石塔类型建筑遗留最多,可见到斗拱结构的日趋成熟极盛。五代宋辽金继续唐代对都城的经营和设计,书面记载已有很多。木构建筑现今存留较多,最古的木塔为辽代的应县木塔。地方城市规模见苏州府文庙的《宋平江府图》碑,为古代官署建筑不可多得之史料。元明清遗留建筑已可从都城的整体规模角度来研究,比如中轴线设计、城中街道交汇处设钟鼓楼、市中心设牌坊、城门对应大街以城楼为对景、一正两厢、前朝后寝等。 本文就着重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过渡期。在三百余年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能在佛教中寻找安慰,而正是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

中外宗教建筑区别特点

简介: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 关键字:中西,宗教,建筑,艺术,差异 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建筑艺术有许多重大的差异,它们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伦理观念、心理气质、宗教意识、传统文化、术趣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析这些差异,对于如何了解和欣赏中西建筑加深理解中西其他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就中西民族在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上的不同谈谈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反映。 中西传统建筑的艺术气质,在宗教建筑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古埃及的君主利用宗教的神秘来统治国家,因此,宗教对埃及艺术和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及人坚信人死后还能复活,这种对死亡的认识促使历代法老把大量精力花在建筑陵墓和庙宇上。金字塔和神庙建筑非常巨大,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压力,让人心中产生巨大恐惧和压抑。尤其是著名建筑卡纳克神庙,它有直径3.5米的圆柱134根高达21米,全部是石质的。神庙是王权神化的集中体现。 希腊人在对神的信仰上不逊于埃及人。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人几乎把每一种自然现象都解释为神的作用,赋予神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情感多神教的信仰左右着希腊人的社会生活,神庙就是城邦的象征。在建筑上创立了多利安、爱奥尼、科林斯三种石柱式风格。这三种形式在古代西方建筑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罗马人也接受了这一概念,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在建筑上留下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神庙。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又被基督教更浓的神学所笼罩。教堂作为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繁荣和力量的象征。“这一时期的人民都是狂热的宗教信徒,甚至统治者都不例外,唯一的知识就是背诵禁欲主义信条和圣经词句。这时期的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上帝与教会代言人的角色。”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教堂就是这一社会现实最好的建筑体现。所以,反映神权的宗教建筑在欧洲建筑史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欧洲的教堂多用石头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经常要经历十几年或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西方的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把人内心中的迷惘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借助这形象进一步把人的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除希腊神庙外,西方宗教建筑都浸泡在沸腾的激情中,超凡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配以雕刻的体形,激情飞扬的动势。这些在埃及、拜占庭、罗马、哥特、巴洛克的神庙和教堂甚至于现代建筑(如巴黎近郊的勒·西兰的圣母教堂1922-1923)④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即使是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教堂也不能完全摆脱这种建筑结构。尽管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别,但它们在表达宗教的非理性这一方面是共同的,其作用都在于通过建筑艺术来感染人的理性,强迫人们跟随传教士走向彼岸。 这种特点在哥特式教堂中表现得尤其突出,那垂直向上飞腾的动势最为迷人,又尖又高

欧洲各国建筑风格

欧洲各国建筑风格 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建 筑的特点是运用矫揉的手法(如断檐、波浪形墙面、重 叠柱等)以及透视深远的壁画、姿势夸张的雕像,使 建筑在透视和光影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追 求豪华的内部装饰和动势与起伏的形态;将建筑、雕 塑、绘画融为一体。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 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 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 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 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 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 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中国正餐的上菜程序和餐桌的摆设礼仪 以为只有在吃西餐时才讲究什么“开胃菜”、“主菜”、“点心”等,其实,吃中餐时,无论从点菜还是上菜,都严格地按照分类和顺序的。 一、中餐的出菜顺序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 有时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二、餐桌摆设的辨别法 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 筷子多使用柱形长筷。以往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使用长筷子的原因是便于夹菜。 汤匙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 取菜盘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 深碗开口较深的汤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