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及答案.doc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及答案.doc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及答案.doc

高二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唾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 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 .人体红细胞内的O 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 .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3.20KK 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

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净水进行调节

B .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的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 相对稳定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CO 2、Na +

C .胃蛋白酶、Ca 2+

、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 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 ②Na +、K +

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 2-O 2平衡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9.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胰岛B 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D .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10.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 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 2CO 3 / 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 +、K 十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 +、K 十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外液

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1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 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曲线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

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

浓度高于膜内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

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K +、Na +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 .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19.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 A .a B .b C .c D .d

2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

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B .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C .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神经递质传递

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21.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B .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C .大脑皮层V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2.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 .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 、c 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 受刺激,C 会兴奋;如果A 、B 同时受刺激,C 不会兴奋,则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⑤A 、B 一定是轴突,C 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 .b 两点,并刺激a .b 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23.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

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研究所取得的可能成果 ( ) ①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

A .突触前膜

B .细胞体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25.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 . 语言中枢 B . 躯体感觉中枢 C . 躯体运动中枢 D . A 项、B 项和C 项

26、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

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7.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

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 +

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

28、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 .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 .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 .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 .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29.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

A .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 .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

内负 C .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 .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30.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31.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 )

A .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B .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

C .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

D .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32.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

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3.在草鱼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常给雌、雄亲鱼注射垂体研磨液,以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

出,这一过程起生理作用的是 (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 .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34.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 A 胰岛 B 甲状腺 C 肾上腺 D 性腺

35.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36.摘除子宫的妇女 ( ) A 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B 月经失调,第二性征不正常 C 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D 月经正常,第二性征正常

37、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B .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

C .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 .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

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3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有机分子

B.使靶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后自己被灭活

C.是信息分子

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40.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A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 .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 .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60分)

41.(10分,每空1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 、B 、C 、D 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 、B 、C 、D 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

肠腔进入B 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 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 的pH 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中的代谢废物尿素的排出体外,要经过的系统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C 中的代谢废物CO 2的排出体外,要经过的系统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42.(10分,每空2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 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 2CO 3溶液、乳酸、pH 试纸。

(1)步骤①中向A 组和B 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 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5分,每空1分)下图一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

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 点,则b 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图中 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 点,图中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_。

图二是图一中某个突触放大模式图,请据图二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6)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7)图中①和②都是[ ]_________上的特殊蛋白质,②的离子通透性改变是与⑦中所含的化学物质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8)维持Na +,K +

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 ________ 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9)若⑥内的氧分压为A ,二氧化碳分压为B ,⑥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 于A’,B______ 于B’。 44.(5分,每空1分)如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______(相同、相反)。

(2)已知药物P 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

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 、B 、C 、D 、E 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P 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①将药物P 放于D 点,再刺激E 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P 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P 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P 是两者都能阻断。 45.(8分,每空1分)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 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 处给予恒定刺激,C 、D 处分别为灵

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

(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中C 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________ 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 处测量的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________。

(3)经测量,D 处与B 、C 处的距离分别为96mm 、48mm 。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0.3μmol·L -1

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___。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约相等,BC 与CD 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 段的传递速度比BC 段的传导速度________(大/小),这是因为兴奋在细胞体上(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CD 段由于存在________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响了传递速度。

(4)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后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46.(12分,每空1分)在下列图中,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 、b 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

2

表示a 激素的一种作用机制。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____g/L 。

(2)当血糖升高时,通过图1中②过程,使a 激素分泌量增加,a 激素表示

________,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调节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图1中⑥⑦⑧过程促进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主要通过图1中⑥过程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b 激素是____________,它与a 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__,a 激素和b 激素的作用结果都会反过来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4)Ⅱ型糖尿病病人的a 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中a 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调控机制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了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6)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

(7)当体内缺乏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城二高20KK —20KK 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考试

生物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

41. (1) 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7)[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P 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P 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P 两者都能阻断。 4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1)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高二上学期检测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AAD ADDBC AABCC CCCDA BDDCD DABAC ADDAC CCADB

二、简答题

41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循环和泌尿循环和呼吸

42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

(3) 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43、(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

(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 acde

(3)ce

(4)胞体或树突 3

(5

单向的

(6

(7)突触后膜;(神经)递质

(8)[⑥]线粒体。

(9)小;大。

44答案:(1)相同

(2) ②将药物P放于B点,再刺激C点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

45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神经纤维上增强

(3)60 mm/ms(结果没有单位的不给分) 小突触

(4)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46答案: (1)0.8~1.2 (2)胰岛素血糖的利用、肝糖原分解为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3)胰高血糖素拮抗反馈

(4)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控制细胞膜上的

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只要合理即可) (5)胰高血糖素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7)碘主动运输

高二上学期检测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AAD ADDBC AABCC CCCDA BDDCD DABAC ADDAC CCADB

二、简答题

41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循环和泌尿循环和呼吸

42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

(3) 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43、(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

(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 acde

(3)ce

(4)胞体或树突 3

5单向的

(6

(7)突触后膜;(神经)递质

(8)[⑥]线粒体。

(9)小;大。

44答案:(1)相同

(2) ②将药物P放于B点,再刺激C点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

45答案:(1)排除轴突中原有Ach(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神经纤维上增强

(3)60 mm/ms(结果没有单位的不给分) 小突触

(4)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46答案: (1)0.8~1.2 (2)胰岛素血糖的利用、肝糖原分解为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3)胰高血糖素拮抗反馈

(4)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或控制细胞膜上的

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只要合理即可) (5)胰高血糖素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7)碘主动运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脑脊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 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 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b.说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c.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HCO3- d.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 (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 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 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 A.C B.O C.N D.P 2.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中含有微量元素Fe B.细胞鲜重中的O含量最高 C.细胞中的N只存在于蛋白质和核酸中 D.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O、H 6.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集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 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 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

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着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 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5)兴奋传递的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6)传递的特点:。原因: (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 6.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 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 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 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 (2)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分布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 8.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列有关图中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④进出细胞核,④可参与信息交流 B.所有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①②③周期性的出现和消失 C.该结构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D.②的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RNA 经过④需要穿过 0 层膜结构且需消耗能量 2.{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 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 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3.{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 细胞器X+++ 细胞器Y++- 细胞器Z+-+ A.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 D.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4.{生活中生物常识无处不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人体每天需求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富含糖类的粮食制品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5.{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1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1.2基础题1.D。2.C。3.D。 自我检测:1.(1)×;(2)√;(3)×;(4)√。2.(1)D;(2)D;(3)D。 2.1基础题1.B。2.大脑、小脑和脑干。拓展题1.b、c、d、e。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知识迁移]1.D 2.D 3.1基础题:可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3.2 基础题1.C。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3.3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我检测:1.D。2.B,C,D。 3.D。[知识迁移]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4.1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 4.2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4.31.B。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4.41.(1)×;(2)√。2. D。 3.C。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二、知识迁移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5.1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4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自我检测:1.(1)×;(2)√;(3)√;(4)×;(5)√。2.(1)B;(2)C。 二、知识迁移 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1 1.D。 6.2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 1.(1)×;(2)√。2.(1)A ;(2)B。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人教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习题

高一生物周练习(3.5) 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 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关于细胞内外K + 、Na + 和Cl -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 +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 + 外流 D. Na +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来实现的 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 处,b 、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13.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14. 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②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