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不断认识自然环境,采取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和人们的需求相结合的经营措施,逐步发展形成的。西藏农牧业生产布局是受海拔高度支配的,从局部地区的一个乡、一个县看是如此,从西藏整个地域看也是如此,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次之。与国内平原地区相比较,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人们将西藏历史上形成的这种农牧业分布状况称之为“立体农业”或“梯度农业”。

一、全区性的立体农业与农业分布

西藏是高原体,境内高山耸立,江河贯流其间,切割深度较大,地势多起伏且高差悬殊。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农业生产表现出多层次的分布,有明显的立体变化特点。因此,西藏的农业生产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来配置相适应的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及其相适应的品种,否则生产发展不起来。

西藏全境最高点是西部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最低点是东南部雅鲁藏布江的出境处(海拔约100米),两者相差8 700米;希夏邦玛峰与其南侧樟木友谊桥相比,高低差6 200米;南迦巴瓦峰与其东侧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相比,高差6 600米;喜马拉雅山的西段和中段平均海拔高度6 000米,其南侧一些河谷可降至3 000米上下,相差3 000米;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与南侧雅鲁藏布江千流河谷平均高差1 500~2 000米;藏东横断山脉与其两侧干流河谷平均高差1 000~2 000米。如此巨大的高差,势必引起温度、降水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地适应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而逐步形成了农作物和牲畜分布的梯度差异。

西藏的耕地沿江河呈条状或片状分布,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沿岸的耕地约占全自治区耕地面积的65%;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耕地约占23%,其余12%的耕地散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及西藏各地湖滨、河流两岸。就行政区域而言,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的耕地占8.o %;海拔中等的昌都地区占21.5%,山南地区占13.8%,拉萨市占18.2%,日喀则地区占34.8%;海拔较高的那曲东部地区占2.5%,阿里地区占1.1%。

西藏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个大斜面,江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温度、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从东南向西北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农业。在海拔2 300米以下的地区,农作物种类有水稻、玉米、大豆、黍,稷、鸡爪谷等喜温作物,并有冬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等喜凉的作物,实行一年两熟制;海拔2 300~3 000米地区,主要作物有冬春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制;海拔3 000~3 800米的地区,主要作物有春青稞、冬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豌豆、油菜,实行一年一熟制;海拔3 800~4 100米的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春青稞、冬春小麦(以春小麦为主)、豌豆、油菜,实行一年一熟制;海拔4 100~4 300米的地区,有春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要求早熟品种,实行一年一熟制;海拔4 300以上的绝大部分地区是纯牧区。

不仅种植业随海拔高低而变化,适应能力较农作物强的牲畜种群,也随海拔高程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黄牛、骡、驴、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牦牛则逐渐增多;随着海拔下降,牦牛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海拔3 000米以下的地区,黄牛、山羊、猪为主要畜种;海拔3 000~4 100米地带,高原上的各种牲畜都有,其比例大小取决于农区附近草场状况;海拔4 100米以上,牦牛、绵羊、山羊成为主要畜种。

西藏高原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若干深河谷和低山地区,处于高原边缘,多为森林覆盖,耕地面积很少。东部三江流域大部河谷地区、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的中下游河谷,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气候适宜,引水方便,是西藏高原种植业

的主要地区。阿里地区的普兰、札达、日土、嘎尔等县的局部低海拔地带,种植业具有优势。藏北及西北部地区,土地面积大,土层厚,热量不足,降水少,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及墨脱、察隅一带,由于地处东南季风入藏的地带,又在迎风面上,雨季长,雨量大,墨脱年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2 000毫米,察隅794毫米;中段南坡各地,如亚东、樟木、吉隆,降水也不少,一般超过l 000毫米。这类地区由于雨水充沛、山地广阔、气候温暖,适宜林木生长,因此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森林区,且以常绿的阔叶林为主,树种复杂,覆盖率高。东喜马拉雅山和嘎布岗日高山中部,则以铁杉和冷杉林为主;中喜马拉雅山南坡,除局部海拔较低处为常绿阔叶林外,多为乔松林和铁杉林,吉隆附近尚有西藏长叶松、西藏长叶云杉和藏西松等稀有树种.

二、局部性的农业梯度变化

农业的梯度变化,在西藏高原上有的在一个县、一个乡的范围内也能反映出来。藏南的察隅县有耕地2.3万亩,分布在海拔l 400~3 000米的海拔高程之间,高低差1 600米。在海拔1 800米以下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实行一年两熟复种制;海拔l 800~2 300米之间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为水稻休闲旱地复种制;海拔2 300~2 700米之间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实行小麦、玉米复种制;海拔2 700~3 000米之间主要农作物是喜凉的冬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荞麦、圆根等,实行一年一熟或秋播作物与短秋作物复种。又如位于拉萨河畔的堆龙德庆县,有耕地9.6万亩,分布在海拔3 620~4 100米之间。海拔3 620~3 700米之间的耕地3.94万亩,占垒县耕地面积的41%,这里地势较平坦,土层深,水利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65毫米,无霜期140天,主要农作物是喜凉的春青稞、冬春小麦、豌豆、油菜、蚕豆等,一年一熟;海拔 3 700~3 900米之间有耕地1.37万亩,占全县耕地而积的14.27%,年降水量450毫米,无霜期115天;比上区分别减少15毫米和25天,主要农作物有春青稞、冬春小麦、豌豆、油菜;海拔3 900~4 100米之问有耕地3.3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5.1%,此区风沙大,土层薄,土质多砂砾,水资源贫乏,地块小而分散,50%以上的土地靠天降水播种,无霜期100天左右,有的年份只有60~90天,早霜危害严重,有的年份8月底就下霜,晚霜到6月份才结束,这里只能种早熟青稞。在堆龙德庆县境内,种植业除分上述三个梯度之外,另有O.95万亩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9%,情况较特殊。这部分耕地所处位置海拔不高,约3 600米左右,无霜期也较长,约130天左右,但土质砂石多,高低不平,历来春播缺水灌溉,耕作粗放,产量低而不稳。这说明,农业梯度变化是对西藏高原的一般概括,特殊情况也是有的,不能忽视。又如在东南部的察隅县境内,海拔1 800米以下的耕地本应稻麦复种,但常因干旱缺水灌溉,不得不被迫休闲。

有的即使在一个乡的范围内,也会有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实行的耕作制不同。如藏东南的芒康县觉龙乡耕地分布在1 000~4 000米的范围内,从河谷低处1 000米,高处3 000米,山腰山脊耕地可达4 000米,依次出现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制。

下面再以西藏高原中部的米拉山两侧的农业分布状况为例来说明梯度变化。米拉山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4 790米,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东侧为尼洋河,西侧为拉萨河,两河从相反的方向流入雅鲁藏布江。东侧尼洋河流经最高处的工布江达的松多乡(4 200米),在林芝县的布久(2 960米)流入雅鲁藏布江,高低差1 240米;拉萨河最高处流经墨竹工卡县的旦乡(海拔4 300米),流经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曲水县(区)境内,在曲水县的茶巴朗(3 600米)处流入雅鲁藏布江,高低差700米。在米拉山顶为草原,两河沿岸河谷分布着耕地,沿岸和山上景观大不一样。东侧尼洋河岸高山上覆盖着森林,西侧拉萨河岸高山上为草地和秃石山,这是由于降水而引起的。就农作物种类而言,两侧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东侧有冬青稞,西侧则较稀少,冬小麦所种面积比例不同,随着

海拔的升高冬小麦的种植比例减少,而青稞和春小麦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三、农作物分布海拔高度

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不仅使农业的梯度变化明显,而且农作物分布的上限极高,下面就现在已知的分布高度与其他地区作一比较,列于表1一l。

在西藏分布的上限 在其他地区分布的上限 项 目

比 较 海拔(米)地 点 海拔(米)地 点

水 稻 2 255 察隅县境内 3 130 尼泊尔境内 -880

茶 叶 2 500 林芝县境内 2 700 云南省宁蒗 -200

玉 米 3 648 拉萨市境内 3 900 南美安第斯山区 -250

冬 小 麦 4 320 林周县境内 3 660 南美安第斯山区 +660

春 小 麦 4 400 定日县境内 3 960 南美安第斯山区 +440

马 铃 薯 4 650 萨迦县境内 4 270 南美安第斯山区 +380

油 菜 4 700 文部境内 3 430 尼泊尔境内 +1 270

4 100 南美安第斯山区 +650

青 稞 4 750 岗巴县境内

4 000 前苏联塔吉克 +750

牧民定居点 5 000 5 210 南美安第斯山区 +500

高山放牧 5 500 南美安第斯山区 +290

核 桃 4 000 拉孜县境内

苹 果 4 070 江孜县境内

暗针叶林 4 400 比如县境内 4 200 尼泊尔境内 +200

灌 丛 4 700 比如县境内 4 400 非洲乞力马扎落山区 +300

表1—1中水稻、玉米、茶叶在西藏高原的分布上限没有达到区外同种作物的高度,其余作物均超过其他地方同种作物的分布上限高度。这是因为西藏是一个平均海拔4 000米的大高原,不同于一个孤立的山体容易散热,在海拔高度相同时,西藏高原比面积窄小的孤立山体聚热多,温度高。西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当日光直射时,土壤和植物的温度均有增加。许多山体研究者证实,10厘米地温年均值比气温高3℃,夏季约高5℃;气温日较差大,即令日均温低,只要夜间的低温不致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白天较高的气温仍能使农作物顺利生长。这些因素都是由高原边缘地带向腹心地区逐渐增强,降水状况也是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日照增多,温度增高,致使等温线所通过的海拔高度也都按上述趋势升高。例如,最暖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在大渡河流域大约为3 900米,在雅砻江流域为4 100米,澜沧江、怒江流域为4 200米,到雅鲁藏布江流域西部达4 500米。所以,西藏各农作物分布上限由东向西、由边缘向腹地升高。

表1—1中的农作物分布是已知的上限,有些未知的有待发现,有些农作物还在试种过程中。上述农作物分布高度仅是西藏高原的上限,其出现地点往往具有特殊的生态条件,不能任意延伸。事实上,各个地区都存在局部的分布上限。分布上限与生产上限(有人称经济上限)不同,生产上限比分布上限低。

上述农业梯度变化是由西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是西藏劳动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格局。这个格局为种植业、牧业、林业相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第五章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西藏农业植物各类害虫的防治措施,难点是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要求学生掌握西藏农业植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并了解其分布和危害;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重点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鳞翅目害虫 一、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Schif)〕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欧洲、非洲、前苏联、朝鲜、日本、印度、锡金等,在我国分布于全国各省。西藏的拉萨、边坝、澎波、林芝、米林、昌都、八宿、萨迦、加查、乃东、察雅等地都有发生,为拉萨河谷地区地老虎的优势种。幼虫可为害小麦、青稞、豌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灰灰菜、野燕麦、然巴草等多种作物及杂草。青稞、小麦往往刚出苗就开始受害,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需要重播。有些菜田大白菜腐烂较多,与幼虫的钻心为害有一定关系。近几年还发现幼虫在温室和大棚中为害青椒幼苗等。 (一)形态特征 1.成虫老熟幼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分枝长而向端部渐短,约达触角2/3处,端部1/3为丝状。前翅黄褐色,全面散布小褐点,各横线为双条曲线,但多不明显,变化很大。翅上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都很明显,各斑的边缘黑褐色,中央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2.卵扁圆形,底平,高0.44~0.49mm,宽0.69~0.73mm,纵棱显著比横道粗,不分岔。初产乳白色,以后逐渐出现淡红色斑纹,孵化前变为黑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宽2.8~3mm。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略呈长条形的黑褐色斑纹。唇基三角底边略大于斜边。无颅中沟或仅有很短一段颅中沟,额区直达颅顶,呈双峰。体淡黄褐色,背面有不太明显的浅色条纹,表皮多皱纹。气门椭圆形,气门片黑色,气门筛颜色很浅。腹足趾钩12~21个,臀足趾钩19~21个。臀板有两大块黄褐色斑,中央断开,小黑点较多,基部及各刚毛间都有分布。 4.蛹体长16~19mm,红褐色,腹部未节有粗刺1对。第一至三腹节无明显横沟,第四腹节仅背面中央有稀疏刻点,第五至七腹节刻点相同,气门下边有1 列刻点。 (二)生物学特性 1.年生活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地老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一年发生2代,以5~6龄(亦有少量幼龄)幼虫在冬播作物田、冬闲田及田边、沟渠等处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3℃以上时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6℃以上、5~10cm 深地温达9℃以上时达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4月下旬旬平均气温达10℃以上、5~10cm深地温稳定在11℃以上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5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达11~14℃时为发蛾盛期,5月末至6月上旬为发蛾末期。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发生,6月中旬进入盛期,亦是第一代幼虫化蛹始期。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末至下旬为化蛹末期。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初始发,8月中、下旬为发蛾盛期,9月下旬终见。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发生,8月中旬开始在田间见到大量幼虫,11月下旬左右开始休眠越冬。 表13 拉萨地区黄老虎年生活史(1979~1980年)

西藏“公益福彩

西藏“公益福彩?情暖高原”走进阿里福彩公益金项目10月19日,在自治区民政厅党组的安排部署下,区福彩中心主任唐慧带队开展了,“公益福彩?情暖高原”走进阿里福彩公益金项目活动。看望慰问阿里地区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和地区儿童福利院送上福彩公益慰问金7万元及价值2万元的慰问品。在阿里地区民政局的安排下,唐慧一行还看望慰问了部分县城五保集中供养中心的老人,并送上了3万元福彩公益慰问金。 在儿童福利院和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唐慧一行参观了孩子、老人生活、学习的宿舍、食堂和活动室,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区福彩中心主任唐慧与老人们亲切交谈

唐慧代表区福彩中心向地区五保集中供养中心进行慰问 唐慧代表区福彩中心向地区儿童福进行慰问

阿里地区五保集中供养中心的老人与中心主任唐慧亲切交谈 工作组一行与老人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

唐慧在阿里地区巡检调研彩票市场 在供养中心,唐慧了解了老人们的身体、生活等情况,与老人亲切交谈,向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并向长期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工作人员致敬。 老人们拉住唐慧的手,说:“在旧西藏,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冻死、饿死是常事。现在,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工作人员照顾得无微不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老来享福,这种事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在阿里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和儿童福利院,大家随处可见,国家领导人的图片,活动室更是张贴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标语。 在活动结束后,中心主任唐慧带领中心市场管理部门及维修部工作人员对阿里地区和部分县城进行和市场巡检和调研工作。在巡检中发现问题现场进行了整改,并对阿里地区福彩管理站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公益福彩?情暖高原”活动充分体现了福利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特性,秉承福彩社会责任,同时,这次慰问活动也是多年来西藏福彩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是践行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的体现。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摘要:西藏的饮食传统文化丰富而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经济开发价值 关键词:饮食文化、经济、旅游、西藏、开发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名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产品多样而又绿色健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西藏是一座文化名城,独特的高海拔自然风景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游玩,其中,这里的饮食文化也是别具一格,风味独到。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采用诸如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自主餐等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现代在家庭和集体的庆宴上,一般也像汉式餐,摆热菜、冷菜、汤、主食及零食。其中牛羊肉、酥油、糌粑、茶这四种是最常见的食物,每顿并不是特别丰盛但是很实在简单,藏族人民都离不开它们。这里还是佛教胜地,佛教信仰深深烙印在藏族人的骨子里,他们继承了仁爱仁慈之心,关爱生灵又对自身欲望充满不屑,这样,西藏的饮食文化就极其简单。 西藏地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整年的寒冷不利于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主食类的食品比较匮乏,大部分的食品多是肉类和乳品类。当然了既然这里有居民那定会存有抵抗恶劣气候的作物,青稞就是西藏特有的农作物,在艰苦的环境下历经岁月的抗争,坚强的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了为广大牧民提供食物。其中糌粑就是由它制成的便携式食物,制作简单,口味特别,我们可以用手将酥油茶、奶渣搅合在一起,用手抓着糌粑吃,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吃法会让初来乍到的游客感到茫然无知不知所措,但是当你真的动手抓着咽入腹中时,特殊的香味便刺激着你的味蕾,忍不住去赞美它。 另外,藏族对牛羊肉特别喜爱,但这不是因为这两种动物的肉是多么的好吃,只是藏族人民在肉食食物方面禁忌颇多,马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是禁吃的,许多海鲜类食品也是禁止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多么的深刻。在吃牛羊肉的方式上一般采用风干后再吃,风干肉肉质口感极佳,质地松脆,醇

西藏矿产资源分布

西藏矿产资源分布 拉萨市:瓷土、硫磺、铁、铅、锌、铜、大理石 城关区:四氧化三铁矿石、石灰石、黄沙、花岗岩、天然矿泉水 林周县:铅、锌、铜、银、金 达孜县:石灰石、砂金、铜镍、硫铁 尼木县:铜、铀、泥炭、大理石 曲水县:钼、钢玉、石灰岩、花岗岩、草炭 墨竹工卡县:金、银、铜、钼、锑、铅、锌矿、大理石 堆龙德庆县:石灰石、红土、煤、铁、铅、锌 林芝地区 朗县:金矿、铬铁矿、花岗石 米林县:石膏、石灰石、铬、铁、砂金、水晶石、电气石 察隅县:金、银、锡 阿里地区:褐煤、磁铁、砂金、硼砂、水晶石、铜、铅、石油、铬 普兰县:砂金、磁铁、硼砂、褐煤、水晶石 日土县:铁、铬、铜、金、硼、铅锌、软玉水晶、盐湖锂、盐湖液钾 札达县:金、水晶石、铜、银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市:金、银、硼砂、煤矿 康马县:硫磺、铅、硝、云母、寒水石 聂拉木县:黄金、宝石、铅、煤 昂仁县:煤、金、铜、铁、碱 岗巴县:硼砂、土碱 仁布县:金矿、铜矿、铅锌矿、铬铁矿、大理石矿、红柱石矿、玉石矿、水晶石矿山南地区:铬、铁、铜、金、铝、水晶、玉石、砂、金 乃东县:铬、铜、铁、水晶、云母、砂金、矿泉水、大理石 琼结县:锑、铬铁、水晶石、玉石 措美县:金、银、铜、重晶石、铅、锌、汞、钛、锑 加查县:金、铬铁矿、水晶石、石墨、花岗岩 贡嘎县:磁石矿、铜矿、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 洛扎县:磁铁、铅、锌、银、钼、水晶石 曲松县:铁矿、砂金、玉石、水晶石、大理石 桑日县:金、铜、铬、铁、大理石、石灰石 扎囊县:大理石、方解石、硅质岩、汉白玉、铬铁、铜、铁、陶土 错那县:沙金矿、锑矿、铅锌矿、宝石矿 隆子县:沙金、铁锰、水晶 昌都地区 昌都县:煤、铁、砷、铜、金、银、铅、硫磺 洛隆县:金、铜、铅、锡、煤、硫磺、大理石、硝石、硝盐 类乌齐县:煤、锡、铅锌、金、铜、菱镁 察雅县:铁、煤、大理石、金、银、铜、铅、硝石、砷、水晶石

西藏2018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提纲

西藏2018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提纲 为方便考生备考2018年度职称政治考试,结合我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实际,特制定《2018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提纲》,请考生自行整理复习。 一、党的十九大 1.大会召开的时间及主题; 2.十九大报告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五位一体”布局、“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树立正确的“四观”、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四大举措”、文化建设、强军及国防建设、港澳台工作、党建工作等; 3.结合本职工作理解十九大重要意义。 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 1.一中全会召开时间及内容; 2.二中全会主要内容及精神。了解国家根本法、国家各

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 3.三中全会主要内容及精神。掌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及职能体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首要任务等。 三、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 1.中央经济会议的主要内容及精神。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八项重点工作、“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等; 2.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及精神。了解“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八个坚持”、七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四个“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等。 四、全国“两会”热点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反腐败斗争、宪法修正案、供给侧结构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制度、环境保护等。 五、西藏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 会议主要内容及精神,了解大会主题、西藏首要政治任务、“八个必须”、生态优先理念等。 六、西藏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 会议主要内容及精神。掌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数据专题报告从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现状及发展趋势。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西藏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现状 (1) 第二节西藏用水总量指标分析 (3) 一、西藏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三、西藏用水总量占全国用水总量比重统计 (3) 四、西藏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西藏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西藏用水总量同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西藏农业用水量指标分析 (7) 一、西藏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西藏农业用水量占全国农业用水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西藏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西藏农业用水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对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现状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2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和36.1;2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亿亩,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西藏的特征与文化

西藏的特征与文化

世界猛犬之首——藏獒 在世界各种名犬中,西藏牧羊犬——藏獒以其勇猛机敏闻名遐迩。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风沙雪雨变幻无常。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了保护牛羊,藏獒长期与兽类斗勇斗智,形成了粗犷凶猛、灵活敏捷的特有秉性。藏獒是一种英勇无畏的动物,不论对手多么强大,它们从来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战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布达拉宫脚下,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游牧民族——藏族。有一年冬天,山洪暴发,大地被冰雪覆盖,瘟疫横行,正当藏族人民和他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牲畜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时,忽见许多身披袈裟、手摇禅铃盘坐在高大凶猛的坐骑上的活佛从天而降。活佛的坐骑就是藏獒,他们的到来,使冰雪融化、大地复苏、瘟疫消除。善良的藏族人们因此而获救。故在高原上,藏民一提起藏獒,都无不对它崇敬有加,认为藏獒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是神犬,是牧民的保护神。 同是还有另一个传说: 在广阔的高原,游牧民族主要的食物来源是牛、羊、豹子、熊和一些野生动物。在放牧间歇

威风漂亮,二是保护它在与野兽搏斗时免遭致命攻击。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人云:“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关于藏獒最早的记载是来自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75年,他在游记里写到:“西藏人有如此大的犬只,如此凶猛,其形如藏驴,吠声如狮。”中国人说:“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藏獒的目光很典型,总是微微闭着双眼,眼神之中含有一种蔑视的神态,那种处变不惊的沉稳气度颇具王者风范。 在一个西藏人家,如有人敲门,藏獒会机警地把头朝向门的方向,像往常一样眯着眼睛,用一种警觉的目光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开门后,如果家里只有小孩子,而进来的人还是一直往屋里走,似乎有什么企图,藏獒就会用低沉的、浑厚的、具有无穷穿透力的、轻轻的呜鸣声,警告来人,它会维护主人的一切,不要乱动……

西藏矿产资源

西藏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 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石膏居中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中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中国第四位;陶瓷土居中国第五位。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达6505亿元,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和较低的开发度,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 西藏地处世界最大的成矿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 地质构 造背景十分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具备寻找国家紧缺矿种和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地质条件。 截至1999年底,西藏自治区累计发现矿产100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36种。按矿种类型分为: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1种, 地热、矿泉水各1种。各类物化探异常1300余个。全区共发现矿产地1891处,有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共120处,其中能源(煤、泥炭)矿产地31处;金属(铬、铁、铜、铅、锌、钻、锡、钼、锑、金、银)矿产地34处;非金属(自然硫、硫铁矿、砷、硼、盐、重晶石、菱镁矿、冶金用脉石英、石黑、石膏、石灰岩、粘土、陶瓷土、大理岩、花岗岩、刚玉、水晶、压电水晶、熔炼水晶、云母、火山灰)矿产地55处, 地热、矿泉产地15处。探明储量的矿床132个(勘探6个,详查24个,普查34个, 矿点检查68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金属矿产33个,非金属矿产37个,地热资源4个,矿泉水11个,探明的矿产资源上表储量潜在价值1967.61亿元。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22个、中型25个、小型48个、矿点37个。 另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l999年统计,西藏矿产储量在全国排序前九位的有17 种:第一: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第二:铜、火山灰;第三:菱镁矿;第四: 硼、自然硫、云母;第五:砷;第六:陶瓷土;第七:石膏;第八:泥炭、品质石黑;第九:锑、重晶石、铬、铜、硼、金、锑、高温地热。 截止1999年底,西藏已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铜952.4832万吨(铜金属量);铬(B十C十D)364.5万吨(矿石量);金18688千克;锑39906吨(锑金属量);铁32319.2万吨(矿石);钼242394吨(钼金属量);硫铁矿10.2万吨;煤4332.6 万吨;硼300.6万吨;菱镁矿5709,9万吨;水泥灰岩21939万吨;饰面花岗岩石1473万立方米(矿石);大理石岩1082万立方米(矿石);水泥用粘土993万吨。 通过西藏多年地质矿产工作实践及总结,初步认为西藏存在藏东、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等四个大型成矿带。其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十分巨大。铜(钼)、锂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锂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铬、盐类(盐湖)、地热等矿产资源名列国内前茅;金、多金属、宝(玉)石等也很丰富。具潜在价值的矿种有铁、铅、银、铂、锡、稀有、稀土及治金辅料、化工原料、其它非金属、能源等矿产。其中地热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地热显示点有600多处, 著名的羊八井地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西藏自治区2015版)

西藏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制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编号: _________________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地址: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西藏自治区公益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本合同,期限为一年。合同期自 _____________ 年 _______ 月 ________ 日起 至________ 年________ 月 ________ 日止。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 第二条根据甲方工作需求,乙方同意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 可以变更工作岗位。

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四条乙方的工作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时制。 (一)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度的,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甲方由于工作需要,经与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二)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不得超过40小时。 (三)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由乙方自行安排。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要经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第六条甲方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或因需要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安排相应的补休时间,如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七条乙方在合同期内享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各项休息、休假、产假的权利,甲方应保证乙方每周至少休息1天。 四、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劳动条件 第八条甲方必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采取劳动保护措施,提供和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和劳动者健康。 第九条甲方应对乙方进行必要的上岗前教育,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会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并经地(市)及其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甲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的劳动和工作岗位。

西藏民俗文化

西藏民俗文化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程。下面就西藏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一、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糌粑有脱麸的精质糌粑和未脱麸的粗质糌粑之分。糌粑里加入少量的酒、酪浆便可与肉、菜、酥油茶等一同食用。若糌粑内放入

萤石矿资源分布情况分析

萤石矿资源分布情况 一、萤石矿资源状况 萤石资源在世界各大洲分布十分普遍。从成矿地质环境来看,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最多,约占全球萤石储量一半以上。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蒙古、泰国,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地。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和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储量。据1996年《Mineral Cammodity Summaries》报道,1995年世界萤石储量为1.9亿t、储量基础为2.8亿t。 l.08亿吨,居南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CaF 2 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30处,分布于全国25个省(区)。以湖南萤石最多,占全国总储量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矿床类型比较齐全,以热液充填型、沉积改造型为主,伟晶岩型等类型不具重要意义。萤石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以中生代燕山期为最重要。下图为中国萤石矿资源情况及分布示意图。 二、萤石矿地理分布 我国除上海、天津、西藏、宁夏等省、市、自冶区尚未发现有价值的萤石矿外,其余各省、市、自冶区均有萤石矿分布,现已发现各类萤石矿床、矿点874处(下表)。主要萤石矿床及其储量均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省、市、自冶区。而大中型萤石矿床又都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带。

中国萤石矿分布图 1、东部沿海地区,萤石矿主要产于北东向火山-构造活动带中,北起辽东半岛,经胶东半岛、安徽、浙江、福建,延伸至广东、广西。全长2,000km,宽200km。该范围内已知大型矿床22处,中型矿床28处和众多的小型矿床(点)。如浙江省就有萤石矿床(点)359处,占全国矿床(点)数的41.08%(下表)。 至郑州以南的铁路线两侧。该地区的萤石矿床多数与花岗岩,或者与夕卡岩型钨锡、铅锌硫化物相伴生。目前我国已知与钨锡、铅锌伴生萤石矿床几乎都集中在这一线的南部。如湖南的桃林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床,柿竹园钨锡多金属伴生型萤石矿床。

西藏发展农牧业的战略对策

西藏发展农牧业的战略对策 要使农业生产按预定目标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一、农牧林协调发展,提高总体效益 西藏农业的分布,主要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川谷地带和藏东三江流域,大部分农区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带。这一明显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决定了西藏农业必须与畜牧业、林业结合发展,走大农业的路子。农、牧、林结合,可以克服单一农业的脆弱性,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和农、畜副产品的利用率,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一)调整农业结构,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 1.调整农业结构的原则 调整农业结构,必须根据西藏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指明的方向,以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提高大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群众的收入为原则,进行合理调整。具体把握下面三点: (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这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西藏稳定、繁荣的需要。 (2)有利于农、牧、林协调发展,提高总体功能的效益。 (3)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高农业商品生产能力,以利群众富裕起来。 根据上述原则和目前西藏农作物结构的实际情况,把目前的二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恢复为三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结构。以播种总面积为100,其中;禾谷类作物占70%,豆类作物占109,6,油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占10%,饲料和绿肥作物占5%,薯类和蔬菜占5%。这个比例作为自治区掌握的宏观调控比例,具体到各地,县则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2.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根据目前生产的实际,提出下列几点供调整结构时考虑: (1)现在占总播种面积4%左右的休闲地,要在加强耕作灭草、培肥地力的条件下,全部利用起来播种饲料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取消休闲。 (2)在自治区东部、南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扩大玉米播种面积。玉米是高产、含热量高的作物,用途广泛,综合利用,经济效益高。发展玉米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杂交制种和地膜覆盖技术,单产可显著提高。 (3)土豆是粮菜兼用的作物,群众喜欢种植和食用,也是一种高产、高淀粉含量的作物。过去扎囊县和南木林县的土豆闻名全自治区,种植面积较大,现在全自治区土豆种植面积明显缩小,品种退化严重。根据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土豆种植面积宜适当扩大,发展土豆加工产品。根据全国粮食统计标准计,土豆产量宜折算成粮食产量,以利于扩大面积。 (4)小麦与青稞种植面积的比例问题:随着群众生活多样性的变化,消费面粉的数量会增加,同时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面粉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小麦种植面积应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适当扩大

浅谈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浅谈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摘要】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然而在旅游这一产业中,旅游产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西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取得很大成绩。本论文除了介绍了西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之外,还就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做了一些讨论很提出相关意见,希望西藏的民俗文化在开发中必须更新开发理念,使得经济、社会、坏境效益兼得,保护好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推动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西藏民俗文化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一文献综述 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的活动方式。显然,民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几大类别。物质民俗指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的习俗礼仪;社会民俗包含家族村社、婚丧嫁娶及人生礼仪等相关内容;精神民俗则以信仰、节日、民间文学和游艺为其代表。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 考古学和地理学资料表明,青藏高原是人类的故乡之一。至迟在1万至5 万年前,西藏高原便有古人类的活动足迹。发现于藏南定日县苏热、藏北申扎县珠各勒、多格则和各听、阿里日土县扎布等五处地点的达200余件旧石器便是明证。距今四五千年前,西藏各地已普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如果说混沌之初人类之始以至旧石器时代民俗文化的具体情形我们还无从知晓,那么,西藏民俗文化的滥觞则有据可考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昌都卡若原始村落遗址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西藏远古先民生活的图景。卡若遗址位于西藏东部昌都西南约

西藏自治区矿业权办理流程

西藏自治区矿业权办理流程 2014-12-03 | 作者: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 来源: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大中小】【打印】【关闭】 一、审批前置条件及办理所需资料清单 (一)申请探矿权应具备下列准入条件 1.必须符合自治区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 2.必须符合矿业权设置方案; 3.必须服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相关要求; 4.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必须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勘查面积和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以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为依据,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第一勘查年度资金投入额,同时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总资金的三分之一。 5.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在我区注册)或事业单位法人。 探矿权申请人不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并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探矿权和勘查单位均不得对勘查项目进行转包 所需资料清单: 1.探矿权申请登记书(附电子报盘); 2.申请的区块范围; 3.勘查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4.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5.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6.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7.申请人营业执照; 8.交通位置图 9.国务院和自治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二)申请采矿权应具备下列准入条件 1.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西藏自治区产业规划; 2.注册资本金(实缴)应不低于5000万元; 3.经储量管理部门审批的详查以上地质勘查报告; 4.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必须在中型以上; 5.矿区范围无争议; 6.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所需资料清单: 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附电子报盘) 2.以地形地质图或地质图为底图的矿区范围图; 3.有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专家审查意见;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6.外商投资企业批准书; 7.具有与矿山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条件的证明材料; 8.申请采矿范围,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划定矿区范围坐标及三者叠合图; 9.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登记申请,应提交采矿权价款确认书; 10.采矿权价款处置方面的有关文件(包括企业分期缴纳的承诺书); 11.国土、工信、环保、安监、水利、林业、发改等部门及矿山所在地市政府出具的批复文件; 12.探矿权人申请采矿权的,应提供地质资料汇交等证明材料; 13.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审批程序、办理时限及负责部门名称

西藏南部:中国永远的痛!

西藏南部:中国永远的痛! 在Google的卫星地图上,有一片9万平方公里的名叫藏南的土地已经划给了印度,国际公认的领土中,藏南似乎已经不属于中国了。在中印战争结束后,藏南由印度实际控制了五十多年,印度早已将藏南更名为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又译阿鲁纳查尔邦),大量往该地区移民,目前人口几乎和整个西藏的人口一样多了。 维基百科全书关于“藏南”的条目是这样写的: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并且现在为阿鲁纳恰尔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们失去的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历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产最丰富的一片宝地,然而这片领土却在我们手中,被随随便便地丢掉了。 据说,国际上有以下规定:一国占据某地50年以上,国际上就承认该国对这一地区的合法拥有权。藏南,这片肥沃而富饶的土地,看来已经永远失去了,中国的面积已经不是960万平方公里了,因为已经有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永远不属于中国了。 参考文章:伤心藏南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

古老的传统产业-西藏的农牧业

古老的传统产业——高原农牧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资料>>正文 发布时间:2006-1-413:58:53 农牧业基本概况 20世纪50年代,的农牧业仍笼罩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三大领主占有着绝大部分的耕地、草场、森林、牲畜及农奴。广大农奴被束缚在领主庄园和部落里,使用极其落后的生产工具,进行着简单的农牧业再生产,农牧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牧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良种化及精耕细作水平逐渐提高,给传统农牧业注入了现代化活力。目前,农牧业总产值仍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 一、雪域春色--农业(种植业) 农业属于典型的高原农业。其农作物分高原和低地农作物两种,高原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荞麦、豌豆、马铃薯、油菜、圆根、萝卜、圆白菜等。低地农作物的种类多,农作物品种具有区域性特色,主要有:稻谷、鸡爪谷、玉米、辣椒、大蒜、韭菜、冬见、黄瓜、扁豆等,还种植多种水果及经济作物,如;香蕉、橘子、桃、梨、黑枣、杏、甘蔗等。种植业中的四大作物: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皆属喜冷凉作物,特别是青稞只适宜该地带种植。农作物的耕作制度一般随海拔不同而相应地发生种类更替变化。青稞在是普遍种植的作物,随海拔升高,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最后成为高寒地区的单一作物。种植制度上也随海拔的升高发生显著变化。 总体来说,的农区是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也有利于种树种草,这就为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利于目前的传统农业向立体、高效农业的转化。 二、高原主业--畜牧业 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与绿草相映,牛羊与流水齐鸣,千百年来藏民族纵横驰骋,经济生活的基础就仰仗畜牧业。在可以说没有纯农区,但一定有纯牧区。的畜牧业经济无论从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出口创汇的份额,还是从轻工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如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世人视为“地球第三极”。阿里高原水草丰美,拥有4亿多亩广阔草场,牛羊成群,是主要的牧区之一。在丰富的畜产品中,当地盛产的山羊绒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被誉为“软黄金”。近5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阿里地区依靠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完成新牲畜良种选育站20处,新修标准羊圈1.5万间,修建牲畜药池60座,草原围栏3万亩,无水草场开发打井181眼,修建羔宫4万多处。目前,阿里地区白山羊数量已由5年前的90多万只增加到110多万只,一只山羊过去一年产绒最好的也只有148克,现在平均产线达222克。全地区年产羊绒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5万千克增加到目前的24.4万千克。1999年,全地区的山羊绒销售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占牧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阿里的日土县、饲养绒山羊历史悠久,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白绒山羊,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育,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经农业部鉴定,日土县的山羊绒品质创下了羊绒纯度最高、绒细度最细、绒毛单位面积毛束密度最高等几个世界之最。 畜牧业在又分为农区畜牧业、草地畜牧业和城镇郊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含半农半牧区和林区的畜牧业,其不仅是种植业的延伸,也是农畜产品加工工业的支撑点。草地畜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藏族人民世代经营的传统产业,有土地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近8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6%,其产品具有广泛的国

0943.西藏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格律法学院

西藏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编号: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联系电话: 地址: 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西藏自治区公益性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本合同期限为一年。合同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 第二条根据甲方工作需求,乙方同意从事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工作岗位。 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四条乙方的工作地点。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工时制。 (一)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度的,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甲方由于工作需要,经与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二)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三)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由乙方自行安排。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要经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第六条甲方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或因需要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安排相应的补休时间,如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七条乙方在合同期内享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各项休息、休假、产假的权利,甲方应保证乙方每周至少休息1天。 四、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劳动条件 第八条甲方必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采取劳动保护措施,提供和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和劳动者健康。 第九条甲方应对乙方进行必要的上岗前教育,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会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并经地(市)及其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甲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的劳动和工作岗位。 五、劳动报酬 第十一条按照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乙方的岗位补贴为自治区公布的最低工资的120%计算,即元,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公益性岗位特点,自筹资金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第十二条甲方应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月于每月日支付乙方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十三条甲方应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乙方按自治区公布的全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纳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用元;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的元,由甲方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