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案人教版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案人教版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案人教版鄂教版

第 1课时

教学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

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

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 2课时

教学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

第 3课时

教学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

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 4课时

教学容:4、水。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初步掌握水的分辨方法,了解水的用途。

教学重点:水的分辨方法。

教学难点: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秋天的郊野,湖水清澈,空气新鲜,让人流连忘返,关于水和空气,我

们知道多少?雨后,草叶上挂满了水珠,说一说,水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水的特点: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2、引导归纳: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说一说:什么是扇闻法,没有经过消毒的水不能随便喝。

4、引导学生根据水的特征,找出哪杯液体是水。

三、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说一说,水有哪些用途:灌溉、饮用、清洗、发电、游泳、灭火、行船、降温、除尘等

第 5课时

教学容:5、把它们放进水里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思考一下,放进汤里的盐怎么就不见了?哪里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把下列物质分别放进水里,并轻轻搅拌,会怎样?白砂糖、酸梅晶、食盐、沙子、食用油。

1、酸梅晶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

2、如果不数年地往一定量的水里加入食盐并搅拌,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3、教师引导作答:不可能,水可以溶解盐,但溶解是有限度的。

三、拓展与应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可不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找回来?在不能继续溶解的盐水里放一根筷子,第二天,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动手试一试吧!

第 6课时

教学容:6、空气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特点,能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用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看一看,袋子里有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观察空气,想办法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先用牙签扎一个小孔,放在面颊上、放进水里冒气泡。

2、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的。

3、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有颜色吗?对比水的特点,说一说空气的特点。

4、引导作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三、拓展与应用:比较水和空气,水和空气都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不同点是,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水往下流,空气往四面八方飘散。水有溶解现象,空气没有溶解现象。

第 7课时

教学容:7、拉力

教学目标:了解拉力,知道拉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拉力,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

教学难点: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都喜欢荡秋千,秋千是怎样荡起来的?怎样越荡越高?

二、新课教学:

1、拔河时,需要选样用力?

2、体验拉力,两人一组做拉人游戏,体会拉人和被拉的感觉。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哟!

3、拉一拉重物,有什么发现?变形或移动。

4、拉橡皮筋和弹簧,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

5、说一说,拉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要?找找身边类似的现象。

三、拓展与应用: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拉面、放风筝、提线木偶、拉雪橇等。

第 8课时

教学容:8、推力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推力现象,了解推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推力会使物体产生怎样的变化。

教学难点:推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怎样用力才能使轮椅向前移动?

二、新课教学

1、体验推力,两人一组做推人游戏,体会推人和被推的感觉。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哟!

2、推一推重物,有什么发现?变形或移动。

3、推一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4、说一说,推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三、生活中哪里用到推力,如,推车、开门、打乒乓球、推土机推土等。

第 9课时

教学容:9、巧用力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用推力。

教学重点:推力与拉力的用法。

教学难点:巧用推力和拉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该用推力?

二、新课教学:

1、趣味运动会,两人一组,想办法把一箱重物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

想到的办法多?

2、三人一组运球,怎样做到球不掉落?

3、说一说,怎样用力才能羸得比赛?

4、学生游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游戏后引导学生说出用力方法。

三、拓展与应用:巧用拉力和推力。生活中,许多事情既要用到拉力,也要用到推力,用得合理,才能把事情做好,还有哪些地方既要用到拉力,也要用到推力?如,给篮球打气、推磨、划般、钓鱼等。

第 10课时

教学容:10、认识船

教学目标:认识船由哪些部分构成,了解各种各样的船。

教学重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难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各种各样的船,把它们画下来。

2、船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结:船由桅杆、船头、船尾、甲板、

船舱、船舷、帆等构成。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2课地球 1、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2、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第4课地图 1、看地图的三要素是:(看比例尺),(判断方向),(了解图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图例);图例一般在图的(左下)方。 第5课建立地球档案 1、整理有关地球的材料,为地球建一个“档案” 形状:球体,像一个皮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2亿平方千米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二年级复习资料(1) 一、多音字组词 hǎo()zhuǎn()shǔ()shǎo()好转数少 hào()zhuàn()shù()shào() jǐ()dàn()xìnɡ()dōu()几弹兴都 jī()tán()xīnɡ()dū() dānɡ()fénɡ()jié()yīnɡ()当缝结应 dànɡ()fènɡ()jiē()yìnɡ() xínɡ()jiào()liànɡ()qǔ()行觉量曲 hánɡ()jué()liánɡ()qū() ɡēnɡ()kōnɡ()lè()yào ( ) 更空乐要 ɡènɡ()kònɡ()yuè()yāo() 二、比一比,组词。 世()结()休()孩()观() 示()洁()体()该()现() 丈()阵()座()此()住() 杖()陈()坐()些()往() 根()团()决()吟()乌() 跟()困()快()含()鸣() 岩()成()站()术()怜() 严()城()战()本()冷() 支()代()直()外()担() 枝()化()值()处()但() 唐()烂()戏()敌()穿() 塘()拦()找()改()穷()

领()洋()内()舟()求() 铃()样()肉()丹()球() 升()怀()曲()帆()胡() 什()坏()由()凡()湖() 壮()桂()沿()介()未() 状()蛙()没()界()末() 伏()挂()沉() 三、看拼音写词语 fēnɡshōu chànɡɡēhuǒbàn zhēn zhūfān chuán huīɡūniánɡ()()()()()() shìjièfēn fānɡxiāo miènèi bùkūn chónɡxīnɡfèn ()()()()()() nítánɡtuán yuán chúxīxìn xītán qín jièshào ()()()()()() yī fu quēshǎo mái fújiēshi biǎo shìzǐxì ()()()()()() yèwǎn shēnɡyīn jíhéqíxínɡɡuài zhuànɡshīwùzhāo lǐnɡ()()()()() fēi chánɡchànɡɡēzhōu wéi měi shùhuān yínɡyīnɡɡāi ()()()()()() línɡshēnɡcháo qián ɡǎi zhènɡlónɡzhōu zhuān tou xiào mīmī()()()()()() bōwén zhuīɡǎn yěwài yán sùmǎi mài luòhòu ()(赶)()(肃)()() tǐyùlǜyáliúxiàbānɡzhùɡuīlái shān ɡōu ()()()(帮)()() jīnɡxǐzhōu wéi rìluòxīshān yīwànɡwújìchūn huáqiūshí()()()()()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 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海洋面积大) 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山多) 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青藏高原) 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1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2.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3.知道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教学难点: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教学方法: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天气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天气有那些呢? 二、探索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2.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 3.说说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三、研讨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 四、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和它们产生的后果。 板书设计板书 各种各样的天气 阴、晴、雨、雪、风

第2课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说出应对天气变化,保护人身安全的常识。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师:教室外面下雨,我们不能去外面玩、跑步了。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上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观察近一周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留个问题“应对不同天气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天气里会做些?” 2、观察教材图片,结合近一周的观察,小组讨论“应对不同天气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天气里会做些?” 3、交流生:好天气可以出去玩耍。提示从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多角度观察。提示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交流。生:刮风的时候出门要戴口罩、眼镜;夏天太热阳鼓励学生善光很强的时候容于思考,观察生易晒伤,要穿防晒活。衣、戴防晒帽下雨的时候出门要带雨伞,穿雨衣;下雪天要多穿衣服,穿防滑鞋。生;下雪天少 三、结论出门,雷雨天也少天气变化对出门。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应用与拓展师:天气变化付人类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面对一些特殊的天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板书: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二〇二〇年秋六年级六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亲爱的同学: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叫做()现象。 2.地球上的四大洋分别是()、()、()、()。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天,地球绕轴一周约为()小时。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5.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最低出现在()。 6、庞贝城毁灭的原因是()。 7.水有()、()、()三种状态变化。 8. 蛇、青蛙、狗熊靠()越冬,大雁、燕子靠()越冬。 二. 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属于变异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妈妈双眼皮,小丽也是双眼皮 2.在地图上,图例“”表示的是() A.公路 B.河流 C.铁路 3. 为了防治沙尘暴,应采取() A.植树 B.防护林C.科学放牧D.以上都是 4.做观察霜的实验,撒上盐的目的是() A.使搪瓷杯内的温度快速升高 B.使搪瓷杯内的温度快速降低 C.使搪瓷杯内的温度保存短期内不变 5.人类通过航海最先发现新大陆的是() A.意大利人哥伦布 B.葡萄牙人麦哲伦 C.中国人郑和 6.地球仪上有纬线和经线,其中经线指示的方向是() 六年级科学试题第1 页共2页

六年级科学试题 第 2 页 共2页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赤道 7.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8. 河道中的卵石越到下游 。 ( ) A 、越大越圆 B 、越小越方 C 、越小越圆 D 、越大越方 9.与沙尘暴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丰富的沙尘源 B.强风的作用 C.积雪 10.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间约为( ) A.12小时 B .24小时 C.365天 六、简述题:(共12分) 1.造成黄河大量泥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去做? 2.探探小组用实验研究酉水河河滩上的卵石形成原因。请你完成下面填空。 (1)卵石一般出现在 。 (2)在上图的河道上游,这些棱角分明的石块可能来自山体松动、 和 等。 (3)请将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补充完整。 ①实验材料: 、水、镊子、酒精灯、岩石 ②实验过程与现象:用 夹起一块岩石放在 上加热,当岩石烧到发红以后立即 放 入 浸 湿 。 这 样 反 复 几 次 ③实验结论:说明 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④河道上游的岩石, 由于流水的 和磨圆,高山上岩石的 和崩塌,过河道中游,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流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全册

鄂教版小学科学下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 6、约()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 () 8、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下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生活在距今()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

么。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5、看课本P10下图,现代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科学第二单元(4——7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关于月球的神话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的传说 2、()是地球的卫星 3、月球是离我们()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 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 ),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 ) 8、选择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月亮的运动情况,上半月杂牌()定观察,下半月在()定时观察 9、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 10、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 11、月球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是()的,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的过程中发生的 12、从十七世纪以来,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如下过程:1609年()用望远镜观察月亮;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送上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员于()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我国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科学》二年级下册由“了解天气”、“太阳月亮四季”、“观察小动物”、“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四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了解天所》单元以学生的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为线索展开,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的材料进行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秘密;《太阳月亮四季》单元以“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感知”为引子,以一年四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探究感受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观察月相,了解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观察小动物》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动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懂得环境的重要性;《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单元从学生身边的动植物实例入手,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身边的食物、衣服和动植物资源,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常用工具的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并会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是学生们进行科学殿堂的第二学期,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很浓厚,因为科学课的材料大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准备,二年级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好,每节课都能较好的将所带的东西准备好。而这五个班又各有特点,有的班的学生所看的科普书比较多,他们的思维比其他几个班都活跃,许多在别的班不会出现的想法、做法在这个班都会出现;有的班的学生比较天真,他们会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年龄悄大的学生比年龄悄小的学生相比接受能力高一些;还有的班的学生课上很活跃,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接受新知快。这是这几个班的特点,这学期的重点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他们的表达交流和观察理解能力。 三、全册学习目标 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全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3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31、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3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3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35、我曾经进过溶洞,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36、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夸父追日 鄂教版

夸父追日教案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正确书写“夸、父”等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记忆课文后的句子。 3、学习夸父做一个好心人,做对人类和自然有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夸父的好心和他的勇敢。

教学难点:读准“定、杖、抽”字的音,正确书写“傍、渴”。读中感悟,夸父的好心和他的勇敢。 教学准备:收集一点有关太阳的知识。了解一点神话知识,读点神话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初步感受夸父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夸父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雄伟的建筑,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互动学习,解决生字。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 1、什么是化石?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填空: 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二、简答: 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 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 1 - 第三课时谁能生存下来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1.①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②遗传现象:像这样,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③变异现象:像这样,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①地球是人类居住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②在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每一个地区的人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当地的自然环境就是世界的面貌. ③我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大地是一个平的大托盘,坚如磐石,恒久稳定,而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盖子罩在大地上. ④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于是他们提出了“地球说”.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壳、蛋清就是天. ⑤1492年8月3日清晨,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约90名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远征海洋.2个月零9天之后,他们看到了新大陆,也就是美洲的一个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救世主”. ⑥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由约5艘帆船、200多人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们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段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船队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原出发地西班牙.历时三年,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⑦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3.①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②地轴:我们用手拨动地球仪,它便会绕一根倾斜的轴自转,地球在宇宙空间是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的,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有一根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这些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青蛙教案鄂教版

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小青蛙那样认识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会说一两句鼓励自己的话。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幸运。让学生学会小青蛙那样认识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会说一两句鼓励自己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 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板书:小青蛙。指名读——全班齐读。 3.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中的小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呢?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读读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预习时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全班齐读,组词。 (2)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3)个别还不认识的字,同学们互相请教,互相帮助。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10)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着小青蛙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2.指名朗读,注意读出小青蛙高兴、幸福的语气。 3.自由朗读2——6自然段,想想小鸭子有什么优点? 4.汇报:小鸭子会飞。 5.小组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6.全班表演。 7.指名学习小鸭子的飞的动作,全班表演。 8.全班齐读课文1——6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1、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2、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 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仪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很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 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建立“地球档案”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6、昼夜交替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7、谁先看到日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在我国是东边先看到日出,最后是西边地方。 (1)

地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 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楚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学生通过地图知识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

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

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 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 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材分析: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5套免费下载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 模拟①(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卷首语:同学们,做做这份试卷,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知识,很有一种成就感吧!相信你今后一定更喜欢科学,会把科学学得更好。祝你顺利做完试题,取得好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 2.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指示东西方向。 3.当北京时间是凌晨时间,伦敦是(),纽约是()。 4.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 5.人类为防治沙尘暴开始了植树、造防护林、科学放牲,保护草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4分,共20分) ()1.1492年8月3日清晨,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环绕地球航行。 ()2.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3.北京是傍晚时间,纽约是凌晨,雅典是正午。 ()4.地球的内部的温度很高,但压力很小。 ()5.火山爆发会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不会有任何益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地球表面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A.5.3 B.5.2 C.5.1 2.北京时间是子夜时,夏威夷岛是()。 A.上午 B.傍晚 C.凌晨 3.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米的恶劣 天气。 A.100 B.1000 C.50 4.人们经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构成的山中。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5.夏季能看到的主要星座是()。 A.狮子座 B.天鹅座 C.飞马座 四、分类。(10分) 将下面的动物按照题目的要求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蛾②刺猬③狗④猫头鹰⑤老鼠 ⑥鸡⑦麻雀⑧蜜蜂⑨苍蝇⑩蝗虫 白天活动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活动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15分) 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把地球分为哪六大板块?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分析题。(9+10=19分) 研究火山爆发的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装满红墨水的塑料瓶、钉子。 实验步骤:在一个塑料瓶盖上钻一个小洞,用薄纸将小洞糊住。用力挤压塑料瓶,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