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

第八章脊柱和脊髓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 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韧带等连接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和骶尾段等四部分。 多数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二者围成椎孔。椎弓由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狭窄部分,其上、下缘分别为椎上、下切迹,相邻的椎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板移行部,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图8-1-1)。 除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环等构成。髓核富含水分,位于椎间盘的中心偏后部分。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围绕髓核呈同心圆状排列,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椎体后方或后侧方突出。Sharpey纤维环位于椎间盘最外层,由胶原纤维构成。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缘,构成椎间盘髓核的上、下界(图8-1-2)。

图8-1-1 椎骨一般形态 图8-1-2 椎间盘及椎管内容 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是具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的结构(图8-1-3)。后纵韧带起自枢椎体后缘,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至骶管,细而坚韧。黄韧带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起自上位椎骨椎板的下前面,止于下位椎骨椎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正常厚度为2~4mm,超过5mm即为增厚。后纵韧带增厚钙(骨)化、黄韧带增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8-1-3 脊柱韧带 椎管由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内有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脑脊液等。椎管前壁由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构成,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后壁为椎板和黄韧带。上述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变化,均可累及椎管,使其变形或狭窄。 脊髓位于硬膜囊内,上连延髓,呈圆柱形,因颈膨大、腰膨大致其各段粗细略有差异。脊髓末端变细,为脊髓圆锥,于第1腰椎(小儿平第3腰椎)椎体下缘水平处续为终丝。一般来说,成人第2腰椎水平以下椎管内无脊髓组织,仅有马尾神经。脊髓亦分颈、胸、腰和骶尾段等,但影像上各段界限难辨。脊髓节段与同序数的椎骨多不对应。 脊髓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其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紧贴硬脊膜内面,两者之间潜在腔隙为硬(脊)膜下腔(图8-1-2),CT及MRI上均不能显示此腔。硬脊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蹄组织构成,呈盲囊状包绕脊髓、蛛网膜及软脊膜,形成长筒状的硬膜囊。硬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 (E-mail:chenjianghua@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187237.html,) 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原始神经管的管腔形成脊髓中央管。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在构造上保留着节段性,与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31对脊神经相连。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3层被膜,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脊髓圆锥向下续为一条结缔组织细丝,即终丝(filum terminale),止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从第4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下方的称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从第1腰髓节段至第3骶髓节段。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神经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所致,与四肢的出现有关。脊髓表面有6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附着。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 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 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面的分界标 志。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 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 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 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脊髓圆 锥向下续为一条结缔组织细丝,即终丝 (filum terminale),止于尾骨的背面,起 固定脊髓的作用。 由于脊髓上端连于延髓,位置固定,导致脊 髓节段的位置高于相应的椎骨,出生时脊髓 下端已平对第3腰椎,至成人则达第1腰椎 下缘。由于脊髓的相对升高,腰、骶、尾部 的脊神经根,在穿经相应椎间孔合成脊神经 前,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这些脊神经根 在脊髓圆锥下方,围绕终丝聚集成束,形成 马尾(cauda equina)。 脊髓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节段标志,每一对 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处即是一个脊髓 节段。由于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可分为

脊柱区解剖

1浅露白色的深筋膜 2沿肌纤维方向剁除深筋膜 3修理斜方肌和背阔肌边缘 4游离弧形的斜方肌上份前缘时注意在其中下1/3交界处有副神经和颈浅动静脉穿入它的深面 5斜方肌的外下缘,背阔肌的上缘,和肩胛冈的脊柱缘之间是听诊三角 6背阔肌外下缘,髂嵴和腹外斜肌的后缘之间是腰下三角 7钝性分离斜方肌深面,沿正中线外侧一厘米处由下往上纵行切开斜方肌的起点,横断斜方肌在上项线的起点时应注意保护枕大神经 8翻开斜方肌观察菱形肌,沿正中线外侧一厘米处切断菱形肌,看到菱形肌深面的肩胛背血管神经,继续追踪副神经和伴行血管,钝性分离背阔肌,从肌上缘距正中线三厘米处向外下方弧形剪断背阔肌,边拨边剪 9在腋窝处找到穿入背阔肌的胸背神经血管 10观察覆盖竖脊肌的胸腰筋膜浅层 11剪断背阔肌后看到薄的下后锯肌,观察由下后锯肌的下缘,竖脊肌的外侧缘和腹内斜肌的后缘围成的腰上三角 12腰上三角的底是腹横肌腱膜,沿竖脊肌外侧缘切开腱膜,向外侧翻开,找出肋下神经动脉静脉和髂腹下神经和髂腹骨沟神经 13平第11胸椎棘突水平横断竖脊肌,向下翻,观察竖脊肌下的胸腰筋膜中层,此层筋膜在第十二肋与第一腰椎之间增厚形成胸肋韧带 14翻开竖脊肌后,观察棘上韧带和椎骨棘突和棘突间韧带 15翻开斜方肌上份后,从内到外观察夹肌和头最长肌和肩胛提肌,提起枕大神经,在枕大神经穿出处下方横断夹肌并向下翻,观察夹肌深面的头半棘肌和第三颈神经后支 16保护好枕大神经,在上项线下方,横切头半棘肌并向下翻,追踪枕大神经从头下斜肌下方穿出,清理头上、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观察他们围成的枕下三角,枕小神经及血管由三角内穿出,清理舒松组织,观察枕骨和寰椎,椎动脉。外翻头后大直肌可见头后小直肌。 脊柱区的肌肉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在项部有夹肌和肩胛提肌,在背部有菱形肌和上、下后锯肌;第三层为竖脊肌和横突棘肌;第四层包括项部的椎枕肌群和腰背部深层的一些小肌。(PS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吸气运动。受肋间神经支配。) 副神经经过颈静脉孔出颅,然后绕颈内静脉行向外下,经胸锁乳突肌深面分出一支到该肌后,终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出浅出,继续向外下后斜行,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出进入该肌深面。分配此二肌 肩胛背神经起自臂丛锁骨上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外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到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胸腰筋膜,重要的三角看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