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1.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的等等。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2.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但到了初三就完全不同了。初三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

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

3.学习习惯上的原因

现在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还有习惯等因素。

4.青春期带来的烦恼

初三学生一般刚进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较大,体验深刻。特别是女生,比较关注自己生理的变化,造成学习不专心。有的学生把月经、遗精、乳房、阴毛、痛经等正常的生理发育现象视为疾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开始对异性特别关注,注重穿着打扮,与异性交往过密,出现分心。

5.个性与人际关系的尴尬

性格比较狭隘、偏激的学生,或内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有的因人际上孤独而出现心理疾病,有的会交坏朋友,有的会从不良书刊、游戏和网络上寻找寄托。

6.家庭的干扰

亲子关系的对立,也是常见的分化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初三孩子逆反心理较重,反叛的行为比其他年级更明显”。

7.社会的影响

初三时期,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老师的一千句,还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一个很好的孩子,因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谈恋爱、与社会上的“哥们儿”交往,可能一落千丈。

8.理想和价值观因素

初三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时的孩子如果没有理想,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虚无、仇视、冷漠等),就会形成人的发展的“价值空白”或“价值邪恶”,以后再也不好教育了。这不仅仅会造成学习上出现分化的问题了,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之路怎么走,都让人担忧!

9.其他原因

人的发展需要许多因素来支撑。譬如:文化因素。让孩子生活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就容易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爱学习。再如:经济因素。家庭太富和太穷,如果家长处理不好,那么对孩子的成长都会留下阴影。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分化的重要因素

十项习惯比努力更重要

即将迈入高中,就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第一“战场”,每位同学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累积自己的“战场”实力。这个时候,什么才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

拼努力,总有人比你更努力;拼方法,老师对每位同学都会毫不保留;拼资源,网络时代,获得最优学习资源的机会几近均等,此时唯有“习惯”才是你能长期掌控和改变的,也只有它才能最终决定你在这次“战场”中的“胜负”。

因此,不妨从现在开始,重视下面这十项核心的学习习惯……

四种优秀的课堂习惯

1常设小目标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这个不用多讲;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分钟不讲废话,而是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收到多少知识量,却能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预习

预习有两个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一节课,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钟全部做到聚精会神,但是因为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老师讲到痛点时,自然就不会错过,也更容易听得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相反,不预习,上课被动跟着老师走,下课则会付出成倍的时间代价,还费力不讨好。

二是,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当你能够如此高效学习时,就能获得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自信,节节拔高。

据了解许多的优秀同学上课之前都有这个习惯。有的甚至超前许多,有一位记者曾采访一位中考尖子生,问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么时,她第一个回答记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学习高一的课本知识。

所以,你要知道,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时刻,老师从同一个点开始讲,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你如果具备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你就有了先发优势。

3自我反省

整个中学生涯结束时,大家学的知识、见过的题型、老师的教法、各自的聪明程度、努力程度都相差无几,怎样才能拉开别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犯错的几率。如果平时对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到考场上,这种“习气”只会让你更紧张,犯错几率当然就只增不减。要想在考场上犯错几率小,就得平时重视自我反省习惯的培养,对错误“严追猛打”。只有你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做到视“考场”为“平常”。

所以,优秀的中学生,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错题本。

4良好的“纠错三步骤”习惯

良好的纠错习惯应该包含“三步骤”:

1)就题论题,改正错题本身

这是纠错的基本功课,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而大多数同学认为到此结束,因

此,笔记、错题本一大摞,但是同样的错误还是反复犯。那是因为纠错还缺下面两步。

2)就题论心,纠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犯错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时不要光是纠正解答过程,更要反观: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思考路径走上了这条错误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求快,对题中条件常常也采取快读,结果审题不清,经常出现“唉,这道题本来不该错的啊”。

像这类问题,你就必须慢下来捕捉到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可能够有效拦截此心理,那么这道错题才算纠正得比较彻底。否则“审题不清”的错误就会阴魂不散。

3)就题论师,模拟出题者心理

前两步都完成了,还不能代表你对此题研究得透彻。你还可以跳出题目本身,脱离“学生”,进入出题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题意图:考什么知识点?难点在哪里?常犯错误点在哪里?他是如何将这些点体现在题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题,你会怎样设置这些难点、陷阱?此时,一道题的来龙去脉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错,恐怕很难。

也许你羡慕身边被称为“学神”级的同学,他能轻松给同学解题、讲题,考试跟玩一样,“傲视群雄”,甚至问倒老师,于是你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就是两步之遥,只是大多数同学止于第一步,始终不愿意再往后多走两步,如果此时你幡然醒悟,你就开始迈向“学神”。

四种深度思考习惯

5系统学习习惯

现在各种高质量知识资源,如三、五分钟的微课程、各种在线课程,免费唾手可得,学习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学们欢迎。但,很多努力上进的同学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资讯焦虑,生怕错过好课程,于是见到好的都挤时间去学。但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变得零散、碎片,学了数学,忘了英语,到最后学了很多课程,却前后不连贯,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费了这些零碎学习时间。

所以,对这种零碎式的学习,一段时间之内,尽量不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而是在进入零碎学习之前,先借助教材了解相应的学科系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轮廓,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内就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每学一小段都将它嵌入到整体系统相应的位置上,这样长期累积,就能化零为整。

这样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重要。据说光是一个腾讯每天就要花费一亿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种资讯传播和知识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系统学习的习惯,以后不是被碎片知识拖着走就是被它淹没。

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切割,谁就赢得了最“贵”的资源。

6追根溯源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我们熟知的练题模式是将题分为A、B、C类,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你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7常识思维习惯

进入中学,同学们一头扎进题海无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老师上课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不跟实际生活挂钩,只为解题而解题。于是,不

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8深度阅读习惯

上了高中一定要锻炼的一项技能就是“阅读能力”。这个“阅读能力”不再是过去你能阅读多少字的文章,能读得多少知识,阅读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过去的阅读重在获得新知,而高中阶段重在训练思考能力。

此时,你不仅需要独立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式的阅读方式,改成“带着问题去经典中找答案”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为大学的学习以及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持动力十足的两个习惯

9运动习惯

很多同学为了赶学习,常把运动时间也节省下来“专注”于功课,但是可能坐下来不久就开始烦躁不安,虽然身体安在,但心神早飞,效率极低。这是错误地认为安静下来不动就是专注。

实际上,你只有将身体里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才可能安静得下来。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要体育课玩得非常开心、痛快,接下来的文化课也特别容易进入状态。早有科学研究说,多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能将身体四成的能量都释放出来。所以,你要明白唯有“动得够”,才“静得下”。

因此,从现在开始,一周3-5次,每次一小时的运动是同学们应该积极做到的。在压力重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一场更令人愉悦、放松的了。

10饮食习惯

良好的营养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一个重要条件。更何况,中学阶段既是一个人学习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发育阶段——青春期。这个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容忽略。

你也许会说,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去讲究膳食,讲究饮食习惯啊?

是的,你不必像营养专家那样去讲究,但至少应该了解基本的营养常识:食物越接近原始状态,营养价值越高;食物加工越多,营养流失越多,就越垃圾。

换句话说,你没时间精心去讲究怎样科学搭配、合理膳食,也没关系,只要远离那些多重加工的垃圾食品,“规规矩矩”吃好三顿正餐,也都能让你的身体度过一个舒服的青春期。

这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却很重要。现在时常有新闻报道小小年纪便得各种“怪病”,为了你的目标,你得有个健康的身体作支撑,因此,你没有理由不引起重视。

这里帮你列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中国10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看看上面有没有你经常吃的?管住自己的嘴,就守住了你身体的“青春”。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3篇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3篇 (1057字)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大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分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的代数主要分两部分来讲:式和函数。 初一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代“数”上,对学生整体思想的要求不够。到了初二,分式、根式、、乘法公式、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全部是式子间的运算。这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立马上了一个台阶。学生学起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要么提前培养;要么在初二学习上挤出这部分适应的时间。

另外,函数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对变化的数有整体趋势的把握。也是一种新的思维要求。 初二这一年,之所以说对数学很关键,不单单因为数学任务变多变难,还有一个原因是:一门新的理科类学科要和数学抢时间。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优势的考验: 物理这门学科,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学懂,其难度不亚于数学。初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对初一孩子是个全新的领域,如果不能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的时候,就很难跟上实验班的步伐。所以孩子们可以在暑期提前学习以更好的做好迎接两极分化的初二的准备。物理学习的好坏也是决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优势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的学习决不能忽视: 很多孩子都在外面学习英语,有的都学到新三了,会感觉初中英语没什么,认为可不用学。错了,记住英语一定要

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卷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173= ________ . 2?据统计,我市今年参加初三毕业会考的学生为46000人.为了了解全市初三考生毕业会考数学考试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3.计算:20082—2009 X2007 = _________ . 4 .不等式8 - 3x > 0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__ . 5. 若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有理数m= __________ . 6. 已知2x—y _3+(2x+y "Ml)2= °,贝y 4x2_y2的值为___________ . 7. 一个n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 8. 商店里把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据下图的信息,当有10张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时的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 cm . 9. 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ABC,AB = 10cm, BC=7cm, AC = 6cm,沿过点B的 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 AED C n

10 ?将下面各事件前的序号写在最能代表它的概率的点上: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 11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12 .下列算式中正确 的有 2 2 2 2\3 6 8 2 4 m. m 2m ① a a = 2a ;②(-b ) - -b ;③ x - x 二 x ;④(x )二 x 15 .如图,.CAB =/DBA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 MBC 空BAD 的是 (A) AC 二 BD 16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 AE // BC ,则/ AFD 的度数是 ①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负数; ②明天太阳会升起来; ③掷一个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得到点数为 ④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_2 1 (A ) 2= 1 ( B )(-2 )— 4 (C ) 3 3 1 3 (-5)3二-53 (D )(一丄)二一8 2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13 .若二兀一次方程组 2X *"3的解同时也是方程3x-y = 2的解,那么m 、2x - my = -1 的值为 (A ) - 2 (B) -1 (C ) 3 (D ) 4 14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4、5、 则x 不可能是 (A) 3 (B) 5 (C ) 7 (D) 9 (B) BC 二 AD (C) ABC = BAD (D) ACB= BDA (C) 60 (A) 45 (D) 75' (B) 50

初一升初二暑假数学练习

初一升初二暑假超强学习班练习一 1、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S=∠A1+∠A2+…+∠A6=360°,图2是二环四边形,S=∠A1+∠A2+…+∠A8=720°, 图3是二环五边形,S=∠A1+∠A2+…+∠A10=1080°…,则在二环八边形中,S=() 2.如图,用一条足够长的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 ....ABCDE.在图2中,∠ACD的度数为度. 3.如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8,宽为6,从长方形纸片中剪去两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卡片,那 么余下的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之和是 . 4.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F(x,y)= y x ny mx - + 2 (其中m,n均为非零常数),例如:F(0,1)= 1 2 1 - ? ? + ?n m =-n.已知F(0,1)=-2,F(1,0)= 2 1 ,若关于p的不等式组 ? ? ? ≤ + > + a p p F p p F ) 4 3, 2( 4 ) 2 2, ( 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有理数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 5、如如如如6 8?如如如如如如如如A、B、C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如1如如如如如如如ABC ?如如如如l如如如如如C B A' ' ?如 如2如如如如l如如如如P如如PC PB+如如如如如如如画如如如如画如如如如 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 ? ? - = + - = - a y x a y x 5 2 3 4 . (1)请用a的代数式表示x; (2)若x,y互为相反数,求a的值. 第16题 6 8

7、在ABC ?中,?=∠=∠=∠60C ABC A ,点F 和E 分别为射线CA 和射线BC 上 的一个点,连结BF 和EF ,且FEB BFE ∠=∠. (1) 如图1,点F 在线段AC 上,点E 在线段BC 上时 ①当?=∠20ABF 时,则CFE ∠=________度; ②ABF ∠和CFE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F 在CA 延长线上,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ABF ∠和CFE ∠是否仍然存 在(1)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25.(14分)如图,将南北向的中山路与东西向的北京路看成两条直线,十字路口记作点A .甲 从中山路上距离点A 点1000米的B 点出发,以240米/分的速度骑车向北匀速直行;与此同时,乙从点A 出发沿 北京路以60米/分的速度步行向东匀速直行.设出发t 分钟时,甲、乙两人与点A 的距离分别为1y 、2y 米. (1)t 为何值时,1y =2y ; (2)当甲行驶到距离A 点800米的C 点,突然想到有急事要找乙,然后甲就在C 点立刻调头以原来的速度去 追乙(调头所花的时间忽略不计). ① 请问甲从C 点调头后开始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够追上乙? ② 如果甲从C 点调头后须在8分钟内追上乙,当行驶到A 点的时候,又因某事耽误了2 分钟,那么接下来甲的速度至少要提高到每分钟多少米,才能够在8分钟内追上乙?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题

初一升初二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B. 二元一次方程x + y = 2有无数解; C .方程2x = 3x 没有解; D. 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图1 2、图1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这种多边形是正 边形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十二边形 3、在三角形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6,8,10厘米,则此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方程组 { 35210 x y x y -=+= 的解是 ( ) A.{2 1X Y == B.{ 3 4x y == C. { 4 3x y == D. { 510x y == 5、如图所示,每组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所示,△BEF 是由△ABC 平移所得,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若∠F=700,∠E=680,则∠CBF 是( ) A.420 B.680 C.700 D.无法确定 7、已知一只轮船载重量是600吨,容积是2400m 3,现在甲、乙两种货物待装,甲种货物每吨体积7m 3,乙种货物每吨体积2m 3,求怎样装货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载重量和容积,若设分别装甲、乙两种货物为x 吨,y 吨,于是可列方程组的是( ) A.{240072600x y x y +=+= B.{600722400x y x y +=+= C.{240072600x y x y =++= D. { 600722400 x y x y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A B F E C 第6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资料一

初一升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 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 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例题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11.3.1 多边形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卷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选择题 1.为了解某地区初一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现从中抽测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7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 2.小明要从长度分别为5、6、11、16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 ( ) A.5、6、11 B. 6、11、16 C.5、11、16 D. 5、6、16 3.∠l 与∠2是内错角,∠l =40°,则 ( ) A 、∠2=40° B 、∠2=140° C 、∠2=40°或∠2=140° D 、∠2的大小不确定 4.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222()2m n m mn n --=++ B .22242)2(b ab a b a ++=+ C .12)1(422++=+a a a D .222)(b a b a -=- 5. 一个数等于它的倒数的9倍,则这个数是 ( ). (A )3 (B )13 (C )±3 (D )±1 3 6. 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则这个数是 ( ) (A )1 (B )±1 (C )0 (D )-1 7.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 )整数 (B )有理数 (C )无理数 (D )实数 8.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 ) (A )12 (B )16 (C )20 (D )24 9、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 A 、1243a a a =? B 、(-2x 2y)3=-6x 6y 3 C 、3ab 2?(-2a)=-6a 2b 2 D 、(-5xy)2÷5x 2y =5y

2018暑假初一升初二数学

复习专题一重点解答题型: 1、方程(k2-4)x2+(k+2)x+(k-6)y=k+8是关于x、y的方程,则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3、a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a+1与2(x-1)=5a-6的解相同. 4、已知x=2时代数式2x2+5x+c的值是14,求x=-2时代数式的值. 5、已知 2 1 x y = ? ? = ? 是方程组 7 1 ax by ax by += ? ? -= ? 的解,求a b -的值。 6、方程组 2, 3 x y x y ?+= ? ? += ?? 的解为 2, . x y = ?? ? = ?? 则被遮盖的两个数分别为多少? 7、已知方程组 ? ? ? = + = - 6 4 by ax by ax 与方程组 ? ? ? = - = - 1 7 4 5 3 y x y x 的解相同,求a,b的值 8、若2 |327|(521)0 a b a b +++-+=,则a b +的值为多少? 9、已知方程组 ? ? ? = - + - = + - 16 6 3 1 2 z y x z y x ,则y x+为多少?

10、已知4520 430x y z x y z -+=??+-=?,且0xyz ≠,则::x y z 的值为多少? *11、当正整数a 为何值时,方程组???=-=+0 216 2y x ay x 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 复习专题二 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综合运用 1. 关于x 的方程 4)3(2-=-a x 的解不小于方程132+=-x a x 的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m y x m y x 13213,(1) 若x+y<0,则k 的取值范围是 。(2)如果x>y ,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3. 若不等式22≥+-a x 的解集是1-≤x ,则a 值是_______________ 4. 若不等式组?? ?+<-≥-1 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 的值是__________ 5. 若不等式组?? ?<->+0 421x a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 关于x 的不等式组??? ??<++>+0 1234a x x x 的解集为x<-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a y x a y x 523 的解满足x>y>0,化简a a -+3=_____________ 8. 已知? ? ?-=-+=+1341 323k y x k y x 且y x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不等式组1 32 1 6 3+>>-m x m x 的解集是3 2m x +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0. 若方程组?? ?=-=+1 29 3y x y ax 无解,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11. 关于的方程x kx -=6的解集为正整数,则k 的值为 。 12. 已知?? ?=-+=+-9 855 2z y x z y x ,则x+y= ,x :y :z= . 二、解答题: 1、已知不等式5(x -2)+8<6(x -1)+7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2x -ax =4的解,求a 的值. a x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题715说课讲解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 题715

初一升初二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B. 二元一次方程x + y = 2有无数解; C.方程2x = 3x没有解; D. 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图1 2、图1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其是正边形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十二边形 3、在三角形ABC中,三边长分别为6,8,10厘米,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方程组35 210 x y x y的解是( ) A. 2 1 X Y B. 3 4 x y C. 4 3 x y D. 5 10 x y 5、如图所示,每组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A)(B)(C)(D) 6、如图所示,△BEF是由△ABC平移所得,点A、B、E在同一直线上,若∠F=700,∠E=680,则∠CBF是 () A.420 B.680 C.700 D.无法确定 7、已知一只轮船载重量是600吨,容积是2400m3,现在甲、乙两种货物待装,甲种货物每吨体积7m3,乙种货物每吨体积2m3,求怎样装货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载重量和容积,若设分别装甲、乙两种货物为x 吨,y吨,于是可列方程组的是() A. 2400 72600 x y x y B. 600 722400 x y x y C. 2400 72600 x y x y D. 600 722400 x y x y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8、已知△ABC的周长为25cm,三边a、b、c中,a=b,c∶b=1∶2,则三边长a= ,b= ,c= . 9、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个锐角。 10、当x=时,等式3x-5=5+x成立。 11、如图,已知∠1=32°,,∠3=115°,那么∠2= 12、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x=2,_________. 13、,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ABC的周长为14厘米,BC= 6厘米,则AB=________. 第11题第16题 14、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5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现让乙先做22天,然后由甲去完成剩下的,问甲需再工作多少天?设甲需再工作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15、一个n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各个内角的和为1680度,那么它是_____边形,这个内角是 度。 16、△ABC中,∠A=65°,∠B=75°,如图,将△ABC沿EF对折,使C点与C′点重合。 (1)△和△关于直线EF成轴对称。(2)∠C′= 。(3)当∠1=45°,∠2= 。 17、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 (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 三、解答题(共89分) 18、每题5分) 1 (3)6() 2 x x19、每题5分3(1)5 5(1)3(5) x y y x 20.每题7分)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2)-1>x-1(2) 14 2 32 x x A B F E C 第6题 A D E C B A B F C` C E 2 1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题

周南中学初一升初二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a b ab a +-= bn bm an am n m b a +++=++))(( ))((22b a b a b a -+=- ()0,0≥≥=?b a ab b a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点M (2,3)在直线2y x b =+上,则b =( ) A .-2 B .-1 C .1 D .2 2. 以下列数组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3 B .2,3,5 C .0.2,0.3,0.5 D .31,41,5 1 3. 下列各数中,3.14,38-,0.131131113……,π,25,7 1- ,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零的立方根是零。 5. 下列说法中: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 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 点A (x ,y )在第二象限内,且||2||3x y ==,,则点A 坐标为( ) A .(– 2,3) B .(2,– 3) C .(– 3,2) D .(3,– 2)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完整)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卷

A D C B 第8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卷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173.0_______. 2.据统计,我市今年参加初三毕业会考的学生为46000人.为了了解全市初三考生毕业会考数 学考试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 3.计算: =?-2007200920082_________. 4.不等式830x -≥的最大整数解是 . 5.若16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有理数m =_______. 6.已知0)112(322=+++--y x y x ,则224y x -的值为 . 7.一个n 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n 边形的内角和为 . 8.商店里把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据下图的信息,当有10张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时的 高度是 cm . 9.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ABC ,10cm 7cm 6cm AB BC AC ===,,,沿过点B 的 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 的周长为 cm . 10.将下面各事件前的序号写在最能代表它的概率的点上: ③掷一个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得到点数为6; ④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 )11.下列各式中,错误.. 的是 (A )02=1 (B )2)2(--=4 1 - (C )3)5(-=35- (D )3)21(--=8- 第9题 1 29cm 35cm

初一升初二 数学 衔接

20XX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2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符号常见的有5种:“<”、“≤”、“>”、“≥”及“≠”。 注意:“≠”也是不等号,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表示“小于或等于”或“不大于”,“≥”表示“大于或等于”或“不小于”。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变向.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该不等式成立。因此,解集要达到不多不漏的严格要求。 3.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两定”:一是定边界点,若边界点含于解集,为实心点,不含于解集为空心点;二是定方向,相对于边界点而言,“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4.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解是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的值,解集是所有的解组成的. 5.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一元一次不等式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化系数为1时,不等号是否改变方向.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解集分以下四种情况.设a>b. (1)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a.“大大取大”。 (2)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b.“小小取小”。 (3)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b<x<a。“大小小大中间找” (4)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无解.“大大小小找不了” 六、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找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列不等式 (3)解不等式 (4)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答案 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可以直接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另一种解法. (2)还可以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帮助研究一次函数问题. 【综合例题】 . 1 3 4 2 1 1 1x x x - - > - - 、解不等式 例 自主解答: 解: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表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表 篇一:初一升初二暑假安排 初一升初二暑假学习计划: (以一周为学习周期,每周可安排2天休息时间,可户外运动进行身心放松) 上午:(6:45—7:00起床) 1.晨练30分钟(晨练前必须先吃少量水果垫垫肚子,不能空腹锻炼,锻炼身体非常重要) 2.看书(看阅读记忆性书籍,如语文、英语等,因为早上记忆力最佳) 3.可参加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辅导(可以选择针对性的科目,如有偏科现象的同学) 下午:(中午最好午休1—2小时,因为下午容易犯困) 1.复习上午在补习学校学习的内容,查漏补缺(最好用笔记本做好记录) 2.做暑假的假期作业2小时(暑假作业一定要合理安排,有计划的完成) 3.预习新课,进行适当的休息(将重点难点做上记号,上课时专心听讲) 4.去图书馆看书1小(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表)时(最好看些课外书籍,丰富课外知识)晚上:

1.饭后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外出散步(一天满满的安排下来肯定很累,需要好好放松放松) 2.睡前可以适当的看看书 3.休息(22:00—22:30休息最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篇二: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表XX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表XX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大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分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的代数主要分两部分来讲:式和函数。 初一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代“数”上,对学生整体思想的要求不够。到了初二,分式、根式、乘法公式、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全部是式子间的运算。这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立马上了一个台阶。学生学起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要么提前培养;要么在初二学习上挤出这部分适应的时间。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题

初一升初二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B. 二元一次方程 x + y = 2 有无数解; C.方程 2x = 3x 没有解; D. 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图 1 2、图 1 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这种多边形是正边形 A 、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十二边形 3、在三角形 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6,8,10 厘米,则此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3 x- y=5 4、方程组{2 x+ y=10的解是 () X =2 B. {x=3x=4x=5 A.{Y=1y=4 C.{y=3 D. {y=10 5、如图所示 , 每组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A)(B)(C)(D) 6、如图所示,△ BEF 是由△ ABC 平移所得 ,点 A、B、E 在同一直线上,若∠ F=700,∠ E=680,则∠CBF 是() A A.420 B.680 C.700 B C D. 无法确定 E F 第 6题 7、已知一只轮船载重量是600 吨,容积是 3 2400m,现在甲、乙两种货物待装,甲种货物每吨体积 33 7m ,乙种货物每吨体积2m,求怎样装货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载重量和容积,若设分别装甲、乙两种货物为 x 吨, y 吨,于是可列方程组的是() A. x + y = 2400 B. x + y = 600 C.x = y + 2400 D.x + y = 600 {{{{ 7 x + 2 y = 6007x + 2 y = 24007 x + 2y = 6007x + 2 y = 2400 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暑假初一升初二数学(学生)

第一讲 和绝对值有关的问题 一、 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一般地,数轴上 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①正数的绝对值是 ②负数的绝对值是 ③零的绝对值是零。 也可以写成: ()()() ||0a a a a a a ??? =??-??当为正数当为0当为负数 说明:(Ⅰ)|a|≥0即|a|是一个非负数; (Ⅱ)|a|概念中蕴含分类讨论思想。 二、 典型例题 例1.(数形结合思想)已知a 、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 则代数式 | a | + | a+b | + | c-a | - | b-c | 的值等于( ) A .-3a B . 2c -a C .2a -2b D . b 例2.已知:z x <<0,0>xy ,且x z y >>, 那么y x z y z x --+++ 的值( C ) A .是正数 B .是负数 C .是零 D .不能确定符号 例3.已知甲数的绝对值是乙数绝对值的3倍,且在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求这两个数;若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同侧呢? 例4.方程x x -=-20082008 的解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穷多个 例5.已知|a b -2|与|a -1|互为相互数,试求下式的值. ()()()() ()() 1111 112220072007ab a b a b a b ++++ ++++++

例6.观察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间的距离 4与2-,3与5,2-与6-,4-与3. 并回答下列各题: (1)你能发现所得距离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吗?答:____ . (2)若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为x ,点B 表示的数为―1,则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 (3)结合数轴求得23x x -++的最小值为 ,取得最小值时x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 (4) 满足341>+++x x 的x 的取值范围为 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当A 、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 ∣AB ∣=∣OB ∣=∣b ∣=∣a-b ∣; 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1)如图2,点A 、B 都在原点的右边∣AB ∣=∣OB ∣-∣OA ∣=∣b ∣-∣a ∣=b-a=∣a-b ∣; (2)如图3,点A 、B 都在原点的左边,∣AB ∣=∣OB ∣-∣OA ∣=∣b ∣-∣a ∣=-b-(-a )=∣a-b ∣; (3)如图4,点A 、B 在原点的两边, ∣AB ∣=∣OB ∣+∣OA ∣=∣a ∣+∣b ∣ = a +(-b )=∣a-b ∣; (2)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②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如果∣AB ∣=2,那么x 为____________; ③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0 O b B ? ? 图2 ? a A 0 O(A) b B ? ? 图1 b B a A 0 O ? ? ? 图3 b B a A ? ? 图4 0 ? O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班测试试卷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测试试卷 时间:6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分/题) 1、方程y-21 -y =5的解是 ( ) A .y=9, B.y=-9, C.y=3, D.y=-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是-4的算术平方根 B . 5是2)5(- 的算术平方根 C . 9的平方根是± 3 D . 27的立方根是±3 3、一个多项式与x 2-2x+1的和等于-3x+2,则此多项式是 ( ) A.-x 2+x+1 B.-x 2+x-1 C.-x 2-x-1 D.-x 2-x+1 4、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其中能摆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6cm ,8cm ,10cm B. 7cm ,8cm ,9cm C .5cm ,6cm ,7cm D. 5cm ,5cm ,11cm 5、若方程组? ??=-=+a y x y x 224中的x 是y 的2倍,则a 等于( ) A .-9 B .8 C .-7 D .-6 6、22 ,,674π --?(从左往右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0)中,无理数共有( ) 个 A. 1 B. 2 C. 3 D. 4 7、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12cm,则第三边长为( )cm. A.13 B.13或12 C.13 D.12 8、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 等边三角形 (B ) 钝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 锐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4分/题) 9. 若32b a y x +与y x b a --54是同类项,则x = ,y = 。 10. 如果9=x ,那么x =________;如果92=x ,那么=x ________. 11. 三角形有两边的长为2cm 和6cm ,第三边的长为xcm ,则x 的范围是 。 12. 若(x -2)2+|y+31 |=0,则x y =

初一升初二数学暑假补习资料(修改)

第一讲 平方根 【知识要点】 1、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 ,那么这个数x 就叫 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3、开平方 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a 必须为非负数,即a 有意义的条件是a ≥0。 4、开平方与平方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5、a (a ≥0)的非负性,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仍为非负数。 6、形如 () ()?? ?<-≥==002 a a a a a a 【典型例题】 例1-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①259; ②64; ④0.09; ⑤4915 1 ; ⑥0。 例1-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①3625; ③0.0036; ④256 3 ; ⑤81; 例2、填空: (1)2 3= ; (2) ()231-= ;

(5)2 10= ; (6)()2 101-= ; (9)对于任意数x ,2x = ; 例3、求适合下列各式中未知数的值: (1) ()0064252 <=-x x (2)()4912 =+x (3)()()3 2 52100-=--x (4)13=x 例4、已知355+-+-=x x y ;求x+y 的值。 例5、已知()0 2132 =++-+-z y x ,求xyz 的值。 例6、x 为何值时,x x +-1有意义。 例7、已知12-a 的平方根是3±,13-+b a 的平方根是4±,求b a 2+的平方根。

初一升初二数学复习题精选

1.已知35=a ,25=b ,则b a 325 -=________________. 2.某电视台报道,截止到2010年5月5日,慈善总会已接受支援玉树地震灾区的捐款15510000元.将1551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4=+b a ,102 2 =+b a ,则2 )(b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32m x y 与23n x y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__. 5.计算 1 23 )2 1()3(23---+- = ________________. 6.给出下列程序: 若输入的x 值为1时,输出值为1;若输入的x 值为-1时,输出值为-3;则当输入的x 值为 1 2 时,输出值为_________. 7.若方程组???=+=-9.30531332b a b a 的解为? ??==2.13 .8b a ,则方程组???=-++=--+9.30)1(5)2(313)1(3)2(2y x y x 的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均匀小立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这个小立方体, 则掷出数字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_________. 9.某商店老板将一件进价为800元的商品先提价50%,再以8折卖出,则卖出这件商品所获利润是 元. 10.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 1 4 ,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11.如图,观察该三角形数阵,按此规律下去,第8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______. 12. 一根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厘米)与燃烧时间t (小时)的关系用图像表示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