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二十七)——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二十七)——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

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9)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势,名词作状语,按照……形势

3、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

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1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鲤,名词作状语,像孔鲤一样

(13)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比喻,例,

(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

(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17)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8)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

(19)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2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当晚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烛之武退秦师》)

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

例,

(2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

之武退秦师》)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2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27)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荆轲刺秦王》)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例,

(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王,名词动用,称王

(3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刑,名词动用,惩罚、处罚

(3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籍,名词动用,登记

(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牗,名词动用,做窗子;枢,名词动用,做门(瓮、绳在此为名词作状语)

(3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鼓,名词动用,演奏,弹奏

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

(34)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名词动用,用蹄子踢

(3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命名

(3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鼓,名词动用,击鼓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寡人之于国也》)

树,名词动用,栽种;衣,名词动用,穿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活用为动词

例,

(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识其本名

(3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名词动用,被封为侯

(4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名词动用,用网捕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虏,名词动用,俘获

名词放在副词、介宾结构后面,活用为动词

(4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白衣冠,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

(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罪,名词动用,归罪、归咎

(4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白,名词动用,显出白色

(45)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目,名词动用,用眼睛看

(4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盟,名词动用,订立盟约、签订盟约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4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名词动用,游泳、游水

(4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德,名词动用,感激

(4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动用,杀

(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王,名词动用,称王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5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樵,名词动用,打柴

(5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名词动用,休息、下榻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

(5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发(下,名词动用,拿下、攻占)

(56)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过秦论》)

履,名词动用,登上

(5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名词动用,以……为师

(5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名词动用,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59)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60)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步,名词使动用法,使……缓行

(6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

年矣。(《过秦论》)

序,名词使动用法,使……有秩序;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朝贡

(62)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使动用法,使……住在

(6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族,名词使动用法,使……灭族

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6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6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

(6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6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镜子)

题型解读

例1 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宁”与题干中的“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中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正”是形容词是动用法,题干中的“廷”与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前”与题干中的“饵”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例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4)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答案】称威,威服,威慑

【解析】“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5)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答案】按照旧例

【解析】“故事”,名词作状语。

(6)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答案】赐给爵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7)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答案】命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蜂”,象蜜蜂一样。

(9)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译文:

【答案】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岩”“川”都是词类活用,分别译为“在山岩上”“在河岸边”。

(10)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答案】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解析】名词活用为动词,“雨雪”译为“下雨下雪”。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词类活用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应用体验] 3.指出下面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妙处。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

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三)互文见义 (1)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 [应用体验] 4.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本句中“岐王”“崔九”、“见”“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岐王”“崔九”、“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鸿门宴》) (2)副词做状语+名词 江水又东。(向东流)(《水经注江水》) (3)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渡水)(《劝学》) (4)名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驻扎)(《鸿门宴》)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恭敬对待)(《赤壁之战》)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采草药》)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做)(《答司马谏议书》)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权衡)(《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短处)(《屈原列传》) ②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出师表》) ③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鸿门宴》) ④峨大冠、拖长绅者。(高戴)(《卖柑者言》) 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看重。轻视)(《论贵粟疏》) 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 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 ③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 (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话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且以这个形容词做定语。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数人。多数人)(《公输》)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老人)(《齐桓晋文之事》) ④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坚固的车。肥硕的马)(《论贵粟疏》) 四、名词做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直接修饰谓活动词的,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每天”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 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 【总结】 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译为“用……”“借助……” 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 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 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 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狐: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 4.表状态:译为“……地” 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 (二)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 [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咽下)(《六国论》)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1.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规律五]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或“既”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1.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罾:所网着的或所捕捉的)(《陈涉世家》) 2.左右既前, ,斩荆轲。(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汇总

词类活用 概念: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一、名词活用 (一)一般动词 1、晋军函岭,秦军泛南。(军:驻扎)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概念: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概念: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把…当成借鉴) (四)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关系。 1、夜缒而出(夜:在晚上)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3、时汉连伐胡。(时:当时)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那样) 总结: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规律二: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1、籍吏民,封府库。(籍:为…登记户籍) 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衣:穿衣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蚕:养蚕;衣:穿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蚕:养蚕)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去) 2、舞幽壑之潜蛟。(使……舞动)

(全)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独家】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俯身散马蹄

高考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教学博苑 03-08 0614 高考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下面逐一介绍: 一、名词 (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10、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 “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4、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名词“间”充当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鸿门宴》 1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动词“涉”“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 《归去来兮辞》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现象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赵辉 【学习目标】1.了解词类活用的高考考点。2.通过学习,探究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3.运用规律解答试题,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探究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2.运用规律正确解答试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完成相关资料的阅读,以及完成相关练习。 【学习用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前一阶段我们在复习文言实词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义,其基本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们在句中临时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古代汉语中的这一现象。 二、点击高考考点 第一步:明确考点——考什么? 《考试大纲》规定: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注意】《五·三》P160:“2005年取消了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考点的限制。” 第二步:命题形式——怎么考? 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翻译下面的句子: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薄,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2008年山东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饵:名词活用为动词,给……吃) 2007年海南·宁夏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城:名词活用为动词。开始在这里构筑城墙,城墙长十三里。) 第三步:小结。 词类活用已进入高考的考查范围,虽不单独设题考查,但无论是选择还是翻译,都已隐性地考查了这一考点。 三、了解词类活用的大概类型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2、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数词活用为动词。5、名词用作状语。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 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读作yu,破音异读。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高考语文巩固练习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校尉,日擿②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节选自《明史》)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擿(tī):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磔(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便.辟诡黠 B. ①深文.诬诋 ②便.言多令才②文.过饰非 C. ①载入私第,弗予直. D. ①命优童奏乐奉.觞 ②系向牛头充炭直.②请奉.盆缶秦王 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纲叩.马请自效 B. 令典.亲军 C. 籍.故晋王、吴王 D. 得王冠服服.之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王与.语,说之 / 北与.寇往来其间 B. 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 皆以.美于徐公 C.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 我故.射不中 / 朱亥故.不复谢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 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 常见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后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服,穿戴。 “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一觞一咏”。觞,喝酒。 “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月草已芽”。芽,发芽。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面对着。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风,吹拂。雨,滋润。 5.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用眼睛看。 6.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二、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地坐。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用对待客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 “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 “予分当引决”。分,按照道理。 “其势必不敢留君”。势,按照那情势。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 “时公兵不满百万”。时,当时。//“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日,“天天”、“每天”的意思。

高中语文古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古文语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 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一般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普通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9.动词活用为名词 10.动词为动用法 特殊活用: (一).使动(3.名词使动11. 动词使动7.形容词使动) (二).意动(4.名词意动\8.形容词意动) 简析: 1.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 例句: 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 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 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 2. 普通名词作状语 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 例句: 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 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 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 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 (2) 表示对人的态度: 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 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 (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新课改)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一、词类活用分类练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 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汇总(共12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 病: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6.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文言词类活用(高三)

文言词类活用(高三) 词类活用谭学萍 一、名词活用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宾语]①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②愿为市鞍马。(《木兰诗》)③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④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市刑德序 2、名词带状语[副词作状语+名词]A、一般副词 ①公将鼓之。②汉水又东。③二月草已芽 B、否定副词天不雨。 C、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名词带动词性状 语妇抚儿乳。(《口技》)⑧瓮牖绳枢。⑨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 之事》)⑩使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⑾道芷阳间行瓮绳衣手道将又 已不 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介宾短语][名词+补语] A、不省介词①今王鼓乐于此。②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 B、省介词:①秦伯素服郊次。②沛公军霸上③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C、非介词结构补语: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织》)

4、能愿动词带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 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①狼不敢前。(《狼》) 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③左右欲刃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⑤三岁贯女,莫我肯德。(《伐檀》)⑥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劝学》)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同上)⑧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吟留别》)⑨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⑩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①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②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④缇骑按剑 而前曰。(同上)⑤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⑥儿涕而去。(《促织》)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⑧武夫力 而拘诸原。(《之战》)⑨[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⑩进城梯而下之(梯:架梯)6、“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①置人所 罾鱼腹中。(《陈涉起义》)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7、代词前边的名词用如动词。①一狼洞其中。(《狼》)②驴不胜怒,

新高考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新高考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鸿门宴》)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一天天月:一月月)(《六国论》)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东:向东)(《赤壁赋》) 规律①: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项脊轩志》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黔之驴》) (3)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5)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鸿门宴》) (6)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狼》)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规律②: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是用作动词的主语的,就应该是用作状语。 2.名词用作动词 小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最后总结规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3)沛公欲王关中。(王:为王、称王)(《鸿门宴》) (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曹刿论战》) (7)江水又东(东:向东流)(《水经注》 规律①:助动词(能、欲、敢、肯等)或副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2)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取名)(《游褒禅山记》)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 (4)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樵:砍柴)(《赤壁赋》) 规律②: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鸿门宴》)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4)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③: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且名词之间不是并列关系,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本义为“网”,用为动词“捕捞”)(《陈涉世家》) 规律④: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3.名词使动用法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使动用法,并解释之。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让白骨生肉; 生:使....生,使动用法;肉使....长肉,使动用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让……住宿; 把蔺相如安置在叫广成传的宾馆里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为王。 规律:名词的使动用法是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 所表示的动作。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4.名词意动用法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意动用法,并解释之。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缙绅: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规律: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5.名词的为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为动词后所接的宾语,一般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对象。 ①父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老人说:“给我穿鞋子。”张良给老人取来鞋子,就跪在桥上替老人把鞋穿好。 ②膏吾车兮秣吾马。(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给我的车涂上膏油,给我的马喂上草料。 ③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庐陵人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了这篇序。 二.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作名词 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动词活用作名词,并解释之。 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⑵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①:动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2.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动词使动用法,并解释之。 ⑶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⑷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⑸烛之武退秦师(退,原为撤退的意思,使……撤退) ⑹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 ⑺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起舞,哭泣) 规律②:不及物动词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3.动词为动用法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动词为动用法,并解释之。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秦国不但不为我们的国丧(估计是君王崩了,记得高中有过这个文言文)感到哀伤,反而讨伐我们的同族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看)

文言文语法知识——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者基本功能未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将大多数情况下词类与句法成分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如下: 词类活用判断方法:如果在文言文句子中,某个词充当了不常见的句子成分,或者具有特殊的语法功能,那么可以将其判断为词类活用。 高中阶段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以下几类。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或宾语,后面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 现代汉语中两个名词连用,两者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如“报纸杂志”),也可以是偏正关系(如“中国地理”)。在文言文中,如果两个名词形成主谓关系,那么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两个名词是动宾关系,那么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分析:“籍”和“吏民”皆为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故“籍”为动词,译为“登记”。 2.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被副词、能愿动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范增数目. 项王。(《鸿门宴》)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劝学》) 分析:①句中“数”为副词(多次),在句中只能修饰动词,作状语,“数”修饰了名词“目”,故“目”为动词,译为“使眼色”。“能”为能愿动词,后面跟动词,故“水”活用为动词,译为“游泳”。 3.所+名词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 分析:“所”的用法一般是“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作宾语。故①句中“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标记”。②句中“履”本义为“鞋”,此处活用为动词,译为“踩踏”。 定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状语 谓语 主宾语

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词类活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 wàng。 3.名词带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