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学重点知识期末版

理疗学重点知识期末版
理疗学重点知识期末版

1.物理治疗(理疗):现代医学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目的之方法,称为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学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和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理论和技术等内容。

2.低频电疗法(0~1000hz):静电疗法、直流电疗法、间动电疗法、

电兴奋疗法、感应电疗法、离子导入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水浴

中频电疗法(1001hz~100khz):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音频电疗法、超音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100khz以上):中波透热疗法、短波透热疗法、短波超短波微波疗法

3.光: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

4.声:超声波疗法、超雾化吸入疗法、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5.磁:静磁场疗法、磁处理水疗法

6.热:石蜡疗法、温热罨包、黏土疗法、泥疗法、砂浴疗法

7.冷:寒冷疗法(0度以上低于体温)、超低温疗法(小于-100度)、

冷冻疗法(大于-100度)

8.理疗的特点(6‘):

●收效快

●无创无痛

●副作用少

●疗效持久

●对环境无污染

9.理疗的治疗作用(12‘):

●消炎: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表浅者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或离子

导入疗法;慢性炎症,可以用温热疗法、磁场疗法、中低频电疗

法。

●镇痛:

●抗菌:紫外线杀菌作用,杀菌效力最强的光谱为254~257nm

●镇静与催眠:电睡眠疗法、镇静性电离子导入疗法、静电疗法、

温水浴等等

●兴奋神经-肌肉:低中频电流可以用于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及

肌肉萎缩。

●缓解痉挛:热能解除痉挛,石蜡疗法,温热罨包、红外线疗法

●软化瘢痕、消散粘连:石蜡疗法、碘离子导入疗法、超声波疗

●加速伤口愈合:小剂量紫外线照射;锌离子导入疗法

●加速骨痂形成:弱直流电、干扰电疗法、脉冲磁场

●调节免疫功能: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均有调节

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脱敏:紫外线

●抗癌

10.理疗在临床与康复中的作用

1)镇痛与抗痛

●神经性痛:表浅神经痛可用利多卡因、混合麻醉剂等药物离子

导入,或用间动电干扰电磁疗等;较深层神经痛,可采用干扰

电疗正弦调制中频电活高频等

●痉挛性痛:深层肌肉痉挛性痛首选高频微波等;浅层肌肉可用

短波、红外线照射。对缺钙患者,用钙离子和紫外线。

●缺血性痛:动脉无明显闭塞,局部应用各种产热的电光疗法改

善血液循环;动脉有闭塞不亦直接加热,可利用交叉或交感性

血管反应,在交叉或对侧肢体用强热,或在有关交感神经进行

透热或间动电疗法

●炎症性痛:消炎治疗

●残肢幻痛:选择一些敏感点进行tens电疗;或用紫外线照射

局部

2)抗菌和消炎

●紫外线杀菌,最强光谱:254~257mm

●急性、亚急性浅层组织炎症用冷光紫外线,尚用抗生素离子导

●急性、亚急性深层组织炎症,主要用无热量或微热量的高频疗

●慢性浅层组织炎症非化脓性者用紫外线局部照射

3)改善血液循环

●皮肤:干扰电疗、间动电疗、超声电疗

●肌肉:微波分米波、干扰电、间动电疗法

●内脏:含水丰富的内脏以微波分米波短波涡流电极为佳;含气电

阻大的用短波或超短波

●骨皮质及骨膜:超声治疗

●整个肢体:超声、干扰电、间动电疗

4)针对伤口感染与愈合迟缓

●脓性创面:可用紫外线照射,加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在创面作

直流电离子导入

●清洁创面:小剂量(1med)紫外线可以促进肉芽生长,3~5med

紫外线可以促使肉芽组织溶解,若肉芽组织苍白、水肿,可先用有干燥作用的红外线照射10~15min

●愈合迟缓:小剂量紫外线;阴极弱直流电治疗;对于下肢静脉曲

张形成的溃疡,可用锌离子导入或达松伐尔电疗法

5)缓解中枢性瘫痪引发的肌痉挛

●对于中枢性瘫痪引发的肌痉挛,临床上常用冰敷,当肌肉温度

下降到20~12度,痉挛明显减轻

●hafschmidt提出的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用正弦中频电流刺激痉挛肌的对抗肌

●对于较轻的痉挛可用透入深度达肌肉的分米波或微波治疗

●双下肢均有痉挛,可用热水浴疗法

6)促进瘫痪肢体运动

●神经电刺激可以易化治疗偏瘫或颅脑损伤患者的足下垂

●在偏瘫患者上下肢的易化方面,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特别有

●采用皮肤肌梭局部易化法

7)增大痉挛关节的ROM

●电刺激对中到重度屈曲挛缩关节、被动活动rom不正常的偏

瘫有肯定疗效

8)治疗中枢性瘫痪引发的肌萎缩

●用NES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引发的肌萎缩,适用于石膏或

夹板制动而关节和软组织都有矫形学改变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脊髓不完全损伤者,肌肉部分恢复

神经支配着,每日多次电刺激可有明显恢复

9)改善尿潴留或尿便失禁

●尿潴留:三角波电流刺激关元和中极穴,再刺激双三阴交穴。

●尿失禁便失禁大便不畅:用干扰电刺激加强骨盆和会阴部的肌

力;感应电刷子、冰刷

10)治疗周围神经元性瘫痪

●可进行nes(神经肌肉电刺激),即可使疼痛最轻,又能选择性

地刺激病变神经或肌肉产生最佳效果

●当nes患者治疗出现细微肌肉随意收缩时,即可开始对病肌

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11)防治废用性肌萎缩

12)训练肌肉新动作:可以用感应电刺激来帮助建立新的运动功能

13)防止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

14)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电流节律性地刺激腓肠肌,通电时肌肉

收缩可促进静脉和淋巴管排空,断电时肌肉松弛可使静脉淋巴

管易于充盈。;长筒弹性袜

15)增加残端皮肤的耐磨耐压性:1med紫外线照射可以使局部皮

肤的上皮细胞增厚,感觉敏感度降低。增加了耐受性和减轻了

残端的痒感和受压感

16)软化斑痕与消散粘连

●温热疗法、音频电疗法、超声波、碘离子导入

17)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弱直流电阴极、tens、干扰电疗法、脉冲磁场

18)防治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紫外线照射对防治骨质疏松或骨软化

有效

19)调节免疫功能: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均有增强和调

节机体免疫的作用

20)抗癌:低温冷冻、激光光敏效应等

11.直流电的生理疗法:

●阳极下的组织兴奋性下降,阴极兴奋性升高,可以扩大到电极

周围2cm左右的范围

●直流电疗法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皮肤发红,还可以加强深部

脏器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善局部的供氧,改善营养和代谢,加

入炎症介质的排出,可以消炎

●阴极可以使水分向瘢痕干燥的组织集中,用于软化斑痕使干燥

的组织变软;相反阳极用于治疗水肿或油渗出的病灶和多汗的

局部皮肤

●阳极范围内细胞膜凝集致密,物质交换困难,代谢降低;阴极

下蛋白分散,膜组织疏松,交换增快,代谢加强,可以用于治疗

慢性发炎病灶和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营养不良性溃疡

●骨折去小量直流电可以加速愈合

●阴极置于前额,大脑软脑膜血管扩张;阳极的话出现血管收缩

反应

●阳极置于上端,阴极置于下端,即所谓的下行电流的全身反应

加速血液自小循环回心

加速上肢和肺的静脉回流

加速动脉血流流入下肢和门脉袭器官

升高血压

降低肌张力

使血沉加速

●阴极置于上端,阳极置于下端的上行电流的全身反应

加速下肢和门脉系静脉回流心

加速动脉流入肺和上肢

加速静脉由心向肺排出

降低血压

升高肌张力

使血沉减慢

●临床上用大剂量的直流电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12.直流电的治疗作用

●镇静和兴奋作用:

以下行电流或阳极为主电极,可产生催眠镇静和解除痉挛的效果;以上行电流或阴极为主电极时,可治疗器官功能低下、神经麻痹、知觉障碍等疾病;各种神经痛、肌痛可用阳极疗法或大剂量阴极抑制法

●对自主神经和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

在直流电的影响下,特别是反射区通电时,对自主神经失调、

张力不足等有促进平衡的作用,对内分泌腺也有调节作用。治

疗心肾胃肠等疾病

●消炎作用

直流电可以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从而引起充血,增强血液循

环,促进炎症介质的排出,所以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可

用阴极治疗

●其他作用:直流电可以电解作用,可进行电解拔毛和除去皮肤

赘生物

13.直流电强度:成人0.05~0.2ma/cm2,儿童0.02~0.08

ma/cm2,反射疗法可用0.02~0.03ma/cm2;时间常为15~2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个疗程

14.直流电疗法

适应症:

1)神经科疾病: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

麻痹、末梢神经炎、肌无力、肌痉挛、功能性头痛、偏头痛、

神经衰弱、癔病、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紊乱、肢端直觉异常、雷诺病

2)内科疾病: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或多少、胃肠痉挛、慢性结肠

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关节炎和关节痛

3)外科疾病:淋巴炎、慢性乳腺炎、术后粘连、肌炎肌痛

4)妇科疾病: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附件炎

5)小儿科疾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感染损伤后遗症、

手足抽搐症

6)五官科疾病:各种炎症麻痹感觉障碍

7)皮肤科:皮肤瘢痕、表浅溃疡、慢性增生性皮肤病

禁忌症: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湿疹;对电流不能耐受者;皮肤感觉障碍的慎用

1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P55

16.电水浴疗法:双极浴约1/10~1/3通过治疗部位;单极电疗全部

通过水浴器内的病人肢体

17.电水浴治疗作用

●改善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紧张度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局部组织及全身的新陈代谢

●消炎、镇痛及对抗刺激作用

●合并药理作用

18.电水浴疗法

适应症:

1)运动系统疾病:多发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2)周围血管性疾病:雷诺病、肢体慢性淋巴循环障碍、静脉曲张

及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周围神经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及胫

腓神经损伤等

4)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肢端感觉异常、早期高血压动脉粥

样硬化

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癌症、出血倾向、发热、局部皮肤损伤、化脓性疾病

19.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

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刺激失神经肌、痉挛肌和平滑肌,亦可用于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20.nmes对失神经肌的治疗作用

●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

●别动的节律性收缩

●保留肌肉中的糖原含量

●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代谢和营养,延迟肌肉萎缩

●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等物质的破坏

●保留肌肉结缔组织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

●抑制肌肉的纤维化

对痉挛肌可起到松弛肌肉和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

21.nmes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轻度偏瘫、儿童脑性瘫痪、产伤引起的痉挛性偏瘫、脑脊髓外伤引起的痉挛性偏瘫、多发性硬化偏瘫、帕金森病

禁忌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的病情进展恶化期

22.t nes(经皮电刺激疗法)作用:主要作用是止痛,常用于急性疼痛

(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的止痛、神经痛)和慢性疼痛(腰背痛、关

节炎、神经源性痛疱疹、头痛),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

水肿、促进炎症吸收。

24. 禁忌证:带心脏起搏器者;严禁刺激颈动脉窦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

部不要使用;慎用:眼睛部位的治疗;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头部;电极

植入人体体腔内的治疗等

25. 间动电疗法:是将50hz 交流电经整流后叠加在直流电上构成的一

种脉冲电流。

它的作用:止痛;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锻炼肌肉

26.止痛:短期密波;长期疏密波间升波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密波作用于相应的交感神经;疏密波作用于局部

促进渗出物的吸收:疏密波

锻炼废用性萎缩的肌肉:断续波或起伏波

缓解骨骼肌的紧张:疏密波或起伏波

27.间动电电流量:电极面积小时用1~2ma,电极面积大时用2~3m

28.间动电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挫伤扭伤;骨折后遗症;网球肘;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肱二头肌腱鞘炎;动脉内膜炎;雷诺病;高血压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对直流电过敏者

29.超刺激电疗法:主要治疗作用是止痛和促进血液循环。有以下规格

电极:8*12cm(适用于腰骶部)6*8cm(适用于劲椎、胸椎、膝关节、肩关节)5*5cm(适用于腕、踝关节)

电流量一般是0.2~0.3ma/cm2

适应症:颈椎病;软组织劳损;肋间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痛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对直流电过敏者

30.低频高压电疗法(HVPC):既能兴奋感觉神经,又能兴奋运动神

经,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疼痛,促进皮肤伤口愈合,抗炎消菌作用

适应症:各种急慢性疼痛;因疼痛而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废用性肌萎缩;血液循环不良性疾病

禁忌症:高压可以诱发肌肉收缩,不能用于兴奋大的肌肉群,亦不能兴奋失神经支配的肌肉

31.中频电疗法: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khz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32.中频电疗法分类:

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音频电疗法、超音频电疗法、音频电磁场疗法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传统干扰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由不同波形调制的中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电混合电疗法:音乐电疗法、波动电疗法

33.中频相比低频的特点:组织电阻抗低、不发生电解作用(对皮肤无

刺激)、对神经肌肉的作用、对感觉神经的作用(疼痛刺激较小)、对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开放的血管增多)、生物膜通透性增加

34.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的治疗作用:

●解痉镇痛:痛阈上升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软化斑痕、消散粘连

●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渗入

●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特殊优势作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术后粘连、瘢痕疙瘩、肠粘连、肩关节周围炎、慢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腰肌劳损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烧、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

35.干扰电的治疗作用:

●镇痛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作用

●对内脏平滑肌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适应症:治疗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尿潴留、二便失禁、雷诺氏病、废用性肌萎缩、肩周炎、劲椎病、骨关节病、腰椎间突出症、腰肌劳损、关节扭伤、各种神经痛等

禁忌症:出血、急性化脓性炎症、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等

36.调制中频(一般为0.1~0.3ma/cm2)的四个类型:连续调制波、

断续调制波、间歇调制波、变频调制波

37.调制中频的作用:(7‘)

●镇痛:一般认为50%100hz的连续波镇痛效果最好

●促进血液循环:调制中频由于电流刺激引起肌肉紧张或收缩,

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促进淋巴回流:调制中频有良好的促进淋巴回流作用

●锻炼骨骼肌:调制中频断调波可引起肌肉及失神经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幅度比锯齿波电流刺激大,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肌萎缩

和骨质疏松

●提高平滑肌张力:连调波、断调波有提高胃肠、胆囊、膀胱等

内脏平滑肌张力作用,并可增强其蠕动收缩,使其运动功能正

常化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呼吸功能、改善下

肢血液循环

●消散慢性炎症:调制中频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或水肿

吸收的作用

38.调制中频:

适应症:主要治疗神经痛、神经炎、胃下垂、肌萎缩、弛缓性便秘、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慢性前列腺炎、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疾患、恶性肿瘤、带心脏起搏器者

39.音乐疗法:是由音乐信号转换成的多频电流,它既有高频率,也有

Excel考点2019(整理有步骤) (1)

Excel知识点 一、数据编辑 1.输入数据 ?在指定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在新插入的行中输入数据 ?在指定单元格区域填充数据001,002,003…… 方法:①选中指定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②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字体”功能组右下角的小箭头,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框中选择“文本”,单击“确定”按钮。③在选中单元格中输入“001”,按Enter键。④重新选中指定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拖拽右下角填充柄到指定区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格,释放鼠标左键。 2.复制数据 ?将当前工作表的部分内容复制到另一个工作表的指定位置(值和数字格式) 方法:选中要复制的内容,右击选择“复制”。选中复制到的位置,右击选择“粘贴”的第一个按钮。 ?将文件中的内容复制到工作表的指定位置(word文档、.rtf文件、.txt文件、htm文档)方法:打开试题文件夹下的指定文件,选中要复制的内容,右击选择“复制”。选中复制到的位置,右击选择“粘贴”的第一个按钮。 二、数据运算 1.编辑公式(+、-、*、/) 方法:选中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输入以=开头的公式,按Enter键。 2.使用函数(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方法:选中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编辑”功能组中“自动求和”按钮旁边的向下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函数,编辑运算区域,按Enter 键。 三、表格格式化 1.设置数字单元格格式 ?数值格式(小数位数、千位分隔符) ?货币格式 ?百分比格式(小数位数) ?文本格式(将单元格形式改为“文本”) 方法:选择“开始”选项卡,单击“字体”功能组右下角的小箭头,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数字”选项卡。 2.水平对齐方式(跨列居中)、垂直对齐方式、合并单元格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对齐”选项卡。 3.字体、字形、字号、下划线、颜色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字体”选项卡。 4.添加边框(线条样式、线条颜色、内外边框)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边框”选项卡。 注意:先选择线条样式和颜色,在选择内外边框。 5.添加底纹(填充颜色或背景色) 方法: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选择“填充”选项卡。 6.条件格式化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 的上级句子。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逐渐形成,我国大陆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引进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总体上传播学所包含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除大众传媒外,本书中所介绍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都属于传播研究的领域,因此对传播的概念理解应当更宽泛一些。传播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包括了不同的研究立场、角度和方法。 四大定义人和主要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演讲模式 2.拉斯维尔的5W模式 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演讲模式: 核心:说服 演讲者-演讲稿-听众 场合 5W模式: 传播者-传播内容-渠道媒介-受众-效果 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 数学模式: 信源、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接收到的信号、接收器、讯息、信宿 循环模式: 编码者、解释者、译码者——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 传播双方要放在同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能区分传授双方的区别。不适用于大众传播,双方要在共同意义空间,才能有交流的可能。 自我概念的形成: 1.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 2.接收 3.处理①记忆②检索③排序④吸收 4.传递 5.反馈 6.干扰 “镜中我”: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1.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时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感觉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就是通过“我看人看我”的方式形成。 “约哈里窗户” 四个区域:1.开放区域2.隐秘区域3.盲目区域4.未知区域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一个宽阔的视野,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产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个体如何赋予他们与他人之间交流的符号信息以意义来理解人类行为。

计算机二级考试office高级应用Excel函数复习重点汇总(精简)

EXCEL 2010 常用函数应用 1. VLOOKUP 函数的使用方法 (这个一定要会) VLOOKUP 是一个查找函数,给定一个查找的目标,它就能从指定的查找区域中查找返回想要查找到的值。它的基本语法为: 方法一:VLOOKUP (查找目标,查找范围,返回值的列数,精确 OR 模糊查找)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一下这四个参数的使用 例 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表二中的姓名,查找姓名所对应的年龄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 方法二: 返回值的列数 精确 OR 模糊查找

2.符合多个条件的数据求和——SUMIFS 可以添加更多条件 3.MID函数 (1)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ID(A2,4,1)&"班"”, 说明:MID函数是截取字符串函数,主要功能是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本题中“=MID(A2,4,1)&"班"”是指从A2单元格的字符串中的第4位开始,截取1个字符,“&”为连接运算符,可以将两个文本字符串连接在一起,在本题中将截取出的字符和“班”字连接。 (2)=IF(MID(B3,3,2)="01","法律一班",IF(MID(B3,3,2)="02","法律二班 ",IF(MID(B3,3,2)="03","法律三班","法律四班")))” 4.IF函数见教材实例 C列“等级”的评定由IF函数来求得,C2=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70,"中等",IF(B2>=60,"及格","补考")))) 5.名次排位函数——RANK 函数 rank 函数最常用的是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的排名。 rank 函数语法形式:=RANK(D2,$D$2:$D$21,0) 6.根据日期判断是否周末(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IF(WEEKDAY(A3,2)>5,"是","否")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08-09-1 教育传播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传播、教育传播、大众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学、信息资源、把关人、模式、人际传播、媒介、受传者、群体传播、教学媒体、文化、信息、意义、网络传播、教育媒介、教学系统、受传者、组织传播、传播效果、群体、传播者、编码、受传者、语言符号、解码、反馈、讯息、受众、人际传播.非语言符号.组织传播 二、填空、选择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的阶段。 2.传播学研究目的的三个层次。 3.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指的功能、拉斯韦尔的5w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要素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传播模式具有的功能。 6.传播效果的类型及含义。 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观点的提出者。 8.“把关人”概念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教育传播中的主要把关人。 9.教育信息具有的特性。 10.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 1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12.首先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1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阶段 14.传播学传播中的四要素模式中的四个要素。 15.信息包括的层次。 16.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17.教育传播中教育传播心理主要包括的方面。 18.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传播调查问卷由等内容组成。 20. 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的主要功能 21.赖特的传播四功能 22.教育传播效果具有的主要特性。 23.设计和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是 24.教育传播环境具有的基本功能 25师生互动制具有的特点 26.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教师的类型 27.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功能概括为 28.教育信息具有的五个特性。 29.传播学学科具有的5大特点。 30.优化传播效果的五个环节 31.教育传播媒体具有的特性。 32.教育传播经历了的四个阶段。 33. 媒介既讯息是____________的论点。 34.传播学诞生于的国家。 35.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总结

教育传播学复习 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1.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传播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使用各种符号、信号和媒体进行交流的活动。 2.什么是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踏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4.大众传播 传播者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5.符号 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6.子弹论 传播有特别强大的作用,传播就象枪弹,受播者就象靶子,传播就象打靶

一样,只要传播,受播者就会应声倒下。 7.把关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 8.教育传播中教师的性格特点分哪几类 【1】理智型教师: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正确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意志型教师: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趋向于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讲课紧凑,系统性强,但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情感型教师: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易受学生情绪影响,易于冲动,缺乏自信。 【4】组织型教师: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喜欢想象和形容,富于感染。 9.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 【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10.说明教育信息来源渠道有哪些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不仅运载着前人已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信息,要通过教学活动把这些教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而

excel总结知识点

Excel知识点 【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 ”),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5.数据、文本、公式、函数均可以自动填充、移动、复制。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 单元格(2)选中| 右键| 设置单元格格式。7.表格的制作:格式| 单元格| 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 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1.公式的使用:+ —* / 。 2.函数的使用:Sum average max min if and or count 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图表应用】 1.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正确选好数据源(能连续选择尽可能连续选择)。(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刻度的修改)(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数据分析】 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第二章认知过程 关键术语 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能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起伏: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Excel操作题知识点答辩

Excel操作知识点 一、操作基本概念 1、工作薄book:一个EXCEL文件就称为一个工作薄,一个工作薄中可以包含若干张工作表。 2、工作表sheet:工作薄中的每一张表格称为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有一个标签,默认为sheet1\sheet2\sheet3来命名(一个工作薄默认为由3个工作表组成。 3、行标题:工作表中的每一行行首数字(1、2、3、称为行标题;一张工作表最多有65536行。 4、列标题:工作表中每一列列首的字母(A、B、C称为列标题;一张工作表最多有256列。 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工作表的插入:例如,在sheet2前插入一新工作表则:右击“sheet2”,——“插入”——在菜单中选择“工作表”——“确定” 重命名:右击标签——“重命名”——输入名称——按回车键 删除:右击标签——“删除” 2、数据修改 输入:直接输入 单元格格式设置:“格式”——“单元格…”菜单,里面包括:数字(数字格式,对齐(对齐方式,字体(字体颜色等,边框(单元格表格边框,注意:先点线形和颜色,再选边框,图案(单元格表格底纹。 3、行,列操作

插入:都是在你选择行或者列的前面插入,右击行或列的名称——“插入” 删除:右击行或列的名称——“删除” 改变行高或列宽:选择行或列,“格式”——“行”——“行高”——输入值——确定 “格式”——“列”——“列宽”——输入值——确定 ★:按CTRL键可选择不相邻的单元格、行、列。 4、合并单无格:选择多个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上“合并及居中”按钮。 5、自动填充数据,方法:先在前面两个单元输入数据并选中,鼠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为十字光标时拖出所需的序列。另外,在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出结果时,用鼠标指向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为十字光标时拖出所需的序列 6、设置打印区域:选中需要设置的单元格,文件—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区域 三、公式与函数 1、公式的使用:以“=”开头,用单元格名称,如:=A1+B1+C1 2、函数:自动求和(Sum,自动求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小值函数(MAX/MIN。 注意:计算时,要选择正确的数据区域。 四、排序 选择全部数据或者选择数据区域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数据”——“排序”,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升序”或者“降序”。若有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的依次选择,最后确定。 注意:如果有部分行不参加排序的,则选中其他全部单元格,然后再排序。 五、筛选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研究。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心理现象和心理是一门科学这两个问题。 2. 认识个体心理现象的构成行为,认识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现象按照从动态-稳态的维度,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 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 (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人格 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3.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动物; (2)是成人而非儿童; (3)是常态而非变态、异常的; (4)是普通的、一般的而非特殊的人。 4. 什么是观察法?观察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及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优点: ?保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 ?容易实施。 ?观察法的局限: ?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改变 自己的行为。 ?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见了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 ?从观察结果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5. 什么是实验法?认识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实验研究的特 点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前七章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 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 5.侧向扩散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10 鸡尾酒会效应 11 自由回忆实验 12 人工代理 13 问题空间 14 模式识别 15 追随程序 16 范畴大小效应 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 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 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 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知觉产生的理论 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 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P75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时间50毫秒),发出一个声音,提示3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8到9个项目,时间为4秒。 5.侧向扩散P89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P10 问题行为图 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Newell和Simon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7.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 教育传播学(15~18)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 1拉斯韦尔模式 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七个要素:信源编码通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3贝罗的S-M-C-R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四环节:1信源和编码者2受传者和译码者3信息4通道 4老师补充的模式···· 第三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