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备注

板书备注

板书备注

板书备注

与板书备注结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有什么样得研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得,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

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就是构成统计总体得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得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她方面具有一定得差异。差异性就是统计研究得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得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就是该总体得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就是个体之间得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就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就是它得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得三个问题: ★变异就是客观存在得,没有变异得事物就是不存在得;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就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得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与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就是错误得。 2、总体单位 就是构成总体得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得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就是什么?总体单位就是什么? 总体得同质性就是什么?变异性就是什么? 3、总体与总体单位得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十分重要得,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得与认识对象得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得得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不容混淆得,二者得含义就是确切得,

作业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贸易差额: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作业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 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内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总和。亦称对外贸易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采用本国货币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编制的对外贸易额以美元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反倾销税:就是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 普遍优惠制税:简称普惠制税,是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称为普惠制税。普惠制税率低于最惠国税率。出口商品要取得关税优惠待遇必须符合给惠国普惠制给惠方案及其原产地规则,并需要提供统一格式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Form A)。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它是直接限制进口的一种重要措施。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 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进出口价格指数 进出口额贸易差= 100%?= 基期价格相当期价格方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统计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社会性、综合性 3、统计工作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调查的质量要求: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 6、专门调查的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7、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实验调查法、网上调查法 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9、统计表的结构,从组成要素看,由总标题、横行与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三部分组成 10、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宾词两部分构成 11、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相关回归、抽样推断 12、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3、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14、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15、测定标志变动度的主要方法: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6、动态数列按构成其指标数值的性质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

17、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18、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9、测定长期趋势常用的主要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20、指数按其反映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1、指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22、相关关系按其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3、相关关系按其涉及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4、相关关系按其形式不同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5、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6、总体参数的抽样估计方法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统计分析 1.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5万吨,假定每天产量相等,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吨)。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56 58 62 第四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6 17 18 18 第五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9 19 20 2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和地区同他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这是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他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跨国界的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二、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1)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 额,以正数表示。 ?2)贸易逆差(入超,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 总额,以负数表示。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他概念:净进口、净出口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该指标是反 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 –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出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即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 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 四、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叫做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复出口:输入再输出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复进口:输出再输入 3)过境贸易:若甲国经过乙国国境向丙国运送商品,对于乙国来说,该贸易被称之为过境贸易。 二)按货物是否进出国境和关境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第六章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计算。 2.了解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掌握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4.了解最大次序统计量和最小次序统计量的分布。 本章重点:统计量的概念及其分布。 二、主要内容 1.总体与个体 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在实际问题中,通常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几个数值指标,因而常把总体的数值指标称为总体。设x为总体的某个数值指标,常称这个总体为总体X。X的分布函数称为总体分布函数。当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概率函数为总体概率函数。当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密度函数为总体密度函数。当X服从正态分布时,称总体X为正态总体。正态总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未知,但已知; (2)未知,但已知; (3)和均未知。 2.简单随机样本 数理统计方法实质上是由局部来推断整体的方法,即通过一些个体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要作统计推断,首先要依照一定的规则抽取n个个体,然后对这些个体进行测试或观察得到一组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抽样。由于抽样前无法知道得到的数据值,因而站在抽样前的立场上,设有可能得到的值为,n维随机向量()称为样本。n称为样本容量。()称为样本观测值。 如果样本()满足 (1)相互独立; (2) 服从相同的分布,即总体分布; 则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样本。 设总体X的概率函数(密度函数)为,则样本()的联合概率

函数(联合密度函数为)

3. 统计量 完全由样本确定的量,是样本的函数。即:设是来自总体X 的 一个样本,是一个n 元函数,如果中不含任何总体的未知参数,则称 为一个统计量,经过抽样后得到一组样本观测值 ,则称 为统计量观测值或统计量值。 4. 常用统计量 (1)样本均值: (2)样本方差: (3)样本标准差: 它们的观察值分别为: 这些观察值仍分别称为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4)样本(k 阶)原点矩 1 1,1,2,n k k i i A X k n ===∑L (5)样本(k 阶)中心矩 1 1(),2,3,n k k i i B X X k n ==-=∑L 其中样本二阶中心矩21 1(),n k i i B X X n ==-∑又称为未修正样本方差。 (6)顺序统计量 将样本中的各个分量由小到大的重排成 (1)(2)()n X X X ≤≤≤L 则称(1)(2)(),,n X X X L 为样本顺序统计量,()(1)n X X -为样本的极差。 (7)样本相关系数: 1 1 2 211 ()()()() 11()()n n i i i i i i xy n n x y i i i i x x y y x x y y r S S x x y y n n ====----= = --∑∑∑∑

卫生统计学——第一节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卫生统计学 第一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工作的步骤 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其中统计设计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后续步骤的依据。统计资料主要来自:①卫生统计报表;②经常性工作记录;③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整理资料的目的是净化原始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分析资料即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部分。统计描述是指运用统计指标如平均数、标准差、率以及统计表和统计图等,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客观地描述和表达,不涉及样本推论总体的问题;统计推断是指一定的可信程度或概率保证下,根据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特征。 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资料的类型 1.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单位。如调查某年某地7岁女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女童的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L)等 均属于定量资料。

一年里的新生儿数。连续型变量可以取实数轴上的任何数值。有些变量的数值由测量得到,他们大多属于连续型变量。例如身高、体重等。 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例如职业是一个分类变量,其可能的“取值”不是数字,而是工、农、商、学、兵等。 (1 表现为互不相容的两类属性,如性别、疾病和结局等。②多项分类。如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过个类别。 (2)有序分类资料:各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的概念,亦称等级资料。如极不满意、有点满意、中毒满意、很满意、极满意等。 有时为了数据分析的方便,人们将一种类型的变量转化为另一种类型。但变量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连续型→有序→分类→二值;不能作相反方向的转化。离散型变量常常通过适当的变换或连续性校正后借用连续型变量或有序变量的方法来分析。 (二)总体与样本 总体:就是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集合。 样本:是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值的集合。 抽样: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手段。 统计推断的工具是有关概率的理论。如果某事件的结果具有多样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教案(1)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2) 课时1课时 教材版本袁永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六大分类及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开始接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难免有些陌生,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的任务与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 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 2.掌握国际贸易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 3.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和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辨析。 2.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辨析。 教学方法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也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原事物。国际贸易如何分类呢?请同学们全班同学快速阅读 课本,找出国际贸易共分为几类?各类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同时幻灯片展示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第二环节新授课 提问:复习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 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应了世 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讲解与幻灯片展示:

统计学基础第一章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变异 ?同质~性质相同。是指基本条件相同 变异~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异。是指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个体Individual: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观察单位; ?根据随机化原则有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过程 ?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目的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为什么要抽样?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个体个数。 抽样原则 一个样本应具有: “代表性(representative)” “随机性(randomization)” “可靠性(reliability)” 如果进行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要求:每二个样本之间应具有:可比性(comparable) 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 误差(error) ?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由于固定的原因(常见实验条件),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克服。 ?随机测量误差(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由于偶然的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可控制但不可 消除。 应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抽样的原因造成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或不同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原因:①个体变异②抽样 抽样误差,对它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概率 ?概率有古典概率与统计概率之分, ?医学上常用的是统计概率f/N ?必然事件,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 ?小概率事件,P≤0.05 或P≤0.01 ?常把P≤0.05 作为事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统计学1新

1.1 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了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作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弄清国家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管理国家提供依据。归结起来,统计主要有三种含义:(1)统计工作;(2)统计数据、资料;(3)统计学。 1、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统计活动,是指对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统计工作中,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三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又称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可以由数据、分析性文字和图表等构成。 统计数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就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统计数据的含义 3、统计学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抽象,它来源统计工作的实践,反过来对统计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的内在规律性。而不是客观现象的所有方面。这是统计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统计学总是在和“数据”打交道,因而我们也可以将统计学称之为“数据的科学”。 三、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 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是指隐藏在大量统计数据背后的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或法则。因此,要想获得统计数据必须通过大量的观察或试验。 【现象1】重复多次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 【规律1】就可以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 1.2 统计学的历史 一、统计学的产生 统计实践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统计学的历史却不算很长。 一般认为,统计学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产生于17世纪德国的国势学,另一个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政治算术。 1、国势学 国势学是以国家政治社会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实力的强弱。国势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海尔曼?康令、阿亨瓦尔 2、政治算术 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中以数字资料为基础,采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第一次提出统计方法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字资料。

统计学基本概念

日志吕品吕品的日志当前日志返回日志首页? 较新一篇/ 较旧一篇 分享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 如果你也考统计学~~~~~网上搜索到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2011-05-28 12:06 | (分类:默认分类)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分类 1、按商品流向划分 输入本国,称为复进口或再输入(Re-Import Trade)。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过境贸易(transit)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2、是否有第三国参与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贸易出口消费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 3、运输方式 海运贸易maritime trade 陆运贸易trade by land transport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 多式联运贸易trade by multimodel 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4、清偿手段 现汇贸易(free Liquidation Trade)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用国际货币进行商品或劳务价款结算的一种贸易方式。买卖双方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议价,按国际贸易惯例议定具体交易条件。交货完毕以后,买方按双方商定的国际货币付款。 统的易货贸易,一般是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不涉及货币的支付,也没有第三者介入,易货双方签 式进行易货,即由交易双方先订易货合同,规定各自的出口商品均按约定价格以信用证方式付款。根据协定规定,任何一方的进口或出口,由双方政府的指定银行将货值记帐,在一定时期内互相抵冲结算,其差额毛有的规定结转下一年度。 5、进出口统计口径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专门贸易”的对称。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总进口与总出口之和的总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划分进出口是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叫做总进口,后者叫做总出口。

统计学(第一章)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关于的数据的科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的科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课时为45学时。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板书、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统计调查实践、上机实验、课堂讨论、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五)面向专业 财经类各专业。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 第五章假设检验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八章统计指数

(七)参考教材 1、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2、贾俊平:《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3、钱伯海、黄良文:《统计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陈珍珍,罗乐勤:《统计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5、徐国祥:《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6、董逢谷:《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八)考试要求 1、平时分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70%。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2、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均为平时分的考察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统计学的涵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 5、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 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 一、无处不在的统计 2010年3月10日,笔者利用“百度” 对互联网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包含“统计”这一词汇的网页高达100,000,000项,包含“粮食”这一词汇的网页有82,900,000项,前者比后者多18,100,000项。 在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研究成果与统计和定量分析有关。因此,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12版中特别提到:“在许多与经济学有关的学科中,统计学是特别重要的”。 美国杜邦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曾经指出“现代公司在许多方面是根据统计来行事的。”(转引自《马夸德特谈统计学家的重要作用》,《统计教育》1994年第3期)。 美国总统布什的年薪已经达到40万美元,在各国元首中名列首位,但根据美国《工作等级年鉴》一书的排名,总统一职并未进入最好工作之列。根据该书的统计,在美国,工作环境最好的工作是:统计学家。(转引自2002年3月7日《扬子晚报》) 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独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