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用煤对煤炭质量的要求

炼焦用煤对煤炭质量的要求
炼焦用煤对煤炭质量的要求

炼焦用煤对煤炭质量的要求

1、单种炼焦煤的结焦特性及其在配煤中的作用

(1)气煤:气煤在加热时能产生较多的胶质体。但这种胶质体的热稳定性差,容易分解。气煤由半焦转变为焦炭时,产生大量挥发物,因此收缩度大,形成焦炭纵裂纹多,块度小,机械强度较低。但在配煤中配入气煤,可以增加化工产品的回收率,降低煤的膨胀压力。

(2)肥煤:肥煤在加热时能产生大量胶质体,热稳定性较好,所以成焦时熔融性良好;但是由于肥煤成焦时,其内部应力未及松弛,会产生较多的横裂纹。肥煤在配煤中的作用很重要,被认为是基础煤,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粘结力,可以粘结一部分弱粘煤炼成强度较好的冶金焦炭。

(3)焦煤(通常称主焦煤):炼焦煤具有中等挥发分与中等胶质层,单独炼焦时形成热稳定性很好的胶质体,能炼制成块大,裂纹少,耐磨性好的焦炭。在工业不发达时常用它单独炼焦。但在现代室式焦炉中用焦煤单独炼焦时,由于收缩小,膨胀压力大,造成推焦困难,甚至损坏焦炉。在配煤中它可以起到提高焦炭强度的作用。

(4)瘦煤:瘦煤在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量少,形成的焦炭块度大,裂纹少,但不耐磨。在配煤中配入瘦煤可以增加焦炭的块度。

2、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

高炉炼铁使用的炉料包括铁矿石(天然矿石,烧结矿或球团矿),溶剂(石灰石或白云石),和焦炭,炉料从炉顶依次分批装入炉内。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提供热量:焦炭在焦炉风口前的回旋区内激烈燃烧,燃烧产生的热能是高

炉冶炼过程中的主要热源。

(2)还原作用:焦炭在回旋区内燃烧生成的高温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将热能传给炉料,使之与焦炭发生吸热反应,生成CO和H2,随后CO与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金属铁。

(3)骨架作用:高炉冶炼过程都发生在煤气上升和炉料下降的相向运动和相互作用之中,整个料柱的透气性是高炉运行的关键。在料柱上部,焦炭起煤气流分配层的作用;在料柱中部,焦炭起骨架作用,支撑着已经熔融的铁矿石,使煤气正常上升;在料柱下部,高温下仍以固态块状存在的焦炭与已经成为液态的铁水和熔渣混在一起,成为煤气上升与铁水、炉渣下降的疏松骨架。

3、焦炭的部分概念及质量标准:

抗碎机械强度(M40):指焦炭在转鼓中转动一定时间后,大于40mm的重量所占式样总量的百分数。

抗耐磨械强度(M10)指焦炭在转鼓中转动一定时间后,小于10mm的重量所占式样总量的百分数。

4、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的影响

(1)抗碎强度M40、抗磨强度M10的影响:M40每降1%,高炉利用系数降低3%-4%,焦比(冶炼1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的重量)增加1。3%-5%;M10每降低0。1%,高炉生产能力提高0。3%-1。3%,焦比降低0。2%-0。6%。

(2)硫分:炼焦时,煤中的硫分约60%转入焦炭,硫是焦炭中的有害杂质,能使生铁变脆。为了脱除焦炭过高的硫分,需增加溶剂石灰石和焦炭的用量,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使生铁产量下降。焦炭的硫分每提高0。1%,石灰石和焦炭的用量将分别增加3。7%和1。8%,高炉生产能力降低2%-2。5%。冶金焦

的硫分规定不大于0。8%。

(3)灰分:炼焦时,煤中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如精煤灰分8%,焦炭灰分就会达到12%左右。焦炭灰分每提高1%,焦炭用量增加2%-2。5%,溶剂石灰石的用量增加4%,高炉生铁产量降低3%,焦炭强度下降2。2%。

(4)挥发分:根据焦炭的挥发分可以判断焦炭的成熟程度,挥发分大于1。5%的焦炭为生焦,小于0。5%-0。7%,表示炼焦过火,一般成熟适度的焦炭挥发分在1%左右。

(5)水分:焦炭水分一般为3%-7%,水分变动,影响计量并引起高炉炉况波动。

5、主要炼焦工艺介绍

(1)配煤炼焦:是将气、肥、焦、瘦不同煤种的煤,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比,在自然状态下由焦炉顶部装入焦炉进行炼焦的工艺。一般配比为气煤25%,肥煤15%,瘦煤10%,主焦煤和1/3焦煤50%,配合后可燃基挥发分在25%左右,我国武汉钢铁公司、莱芜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上海焦化厂等许多大型钢铁焦化企业均采用配煤炼焦工艺。

(2)捣固炼焦,即将配煤在捣固机内捣实成体积略小于炭化室的煤饼后,推入炭化室炉进行炼焦。煤料捣固后,一般堆比重可由散装煤的0。72t/m3提高到0。95-1。15t/m3,因而煤粒接触致密,使结焦过程中胶质体充满程度大,并减少气体析出速度,从而提高膨胀压力和粘结性,使焦炭结构致密。但随着粘结性的提高,煤料结焦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加大,因此,对粘结性较好的配煤,所得焦炭裂纹增加,块度和强度均要下降。据此,对于气煤配量较多的配煤,在粉碎配入适当数量的瘦化组分(焦粉或瘦煤等)和少量焦、肥煤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抗碎和耐磨指标均较好的焦炭。

捣固炼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炼焦工艺,可增加气煤或弱粘煤配比,气煤配比可配到65%以上,配合后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可在29%-34%之间,水分在9%-11%之间,焦炭的强度较好。捣固炼焦适合我国强粘结煤紧缺的国情,近几年发展较快。如青岛管道煤气公司、蒙西焦化及近几年新上的焦炉多采用这种工艺。

6、炼焦用煤对焦炭质量的总体要求

炼铁高炉对焦炭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为了炼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冶金焦炭,对于冶炼精煤主要质量指标有以下要求:

(1)配煤灰分:配煤中的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成为生产冶金焦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因此应当控制配煤的灰分。煤的成焦率一般在75%左右。由于配煤中灰分全部转入焦炭中,所以焦炭的灰分要比配煤灰分高1。3倍左右。在生产上要求配煤灰分小于10%。

(2)配煤硫分:硫分煤中通常以黄铁矿、硫酸盐和硫的有机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通常洗选一般只能除去黄铁矿硫,而配煤中的硫约有85%-90%残留于焦炭中。因此配煤中的硫分越低越好,炼焦配煤的硫分一般应小于1。0%。

(3)配煤挥发分:为了满足钢铁工业对冶金焦的需要,又能尽量多生产化学产品,顶装机焦配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一般在25%-30%。受资源限制,我国炼钢焦配煤中的气煤用量一般较高,有的焦化厂配煤挥发分达到32%。近几年来,根据我国肥煤、主焦煤紧俏的资源情况,大力推广捣固炼焦新工艺,气煤配比可以达到75%,配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超过34%。

(4)配煤的胶质层厚度:胶质层是表示煤在加热时产生液体的数量的指标。配煤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液体物质来粘结其他不能熔融的物质,使之成为坚固的冶金

焦炭。配煤对胶质层的要求厚度为15-20毫米。但某大型焦化厂多配气煤后的配煤胶质厚度仅为13-14毫米,也炼出了比较好的冶金焦炭。

以上几个指标,都根据单种煤的相应指标及配煤比例,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

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 配合煤指标要求:灰分、硫分、粘结性、挥发分、水分、细度、堆密度、磷含量、煤化度、岩相组成及膨胀压力等。 ①配合煤的灰分:煤的灰分全部残留于焦炭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 焦)×成焦率(K,%) ②配合煤的硫分:煤的硫分应控制在规定的指标以下,煤中的硫分约有60%~ 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产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由此可根据焦炭对硫分的要求计算出配合煤硫分的上限。 配合煤的硫分取决于各单种煤的硫分及其配比,它可由单种煤按加和性原则计算,St,d=∑St,diXi 式中:St,d-配合煤干燥基硫分 St,di-各单种煤的干燥基硫分 Xi-各单种煤的配煤比例 ③配合煤的煤化度指标煤的变质程度常用指标为挥发分Vdaf和平均最大反 射率R o max ,两者有密切关联。挥发分可直接测定,配煤可按加和性原则计算,但由于煤热解产物间存在反应,其Vdaf值有一定差值。 配合煤的挥发分对焦炭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学产品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挥发分高,煤气和化学产品率高,但挥发分过高,结焦性减弱,收缩性大,焦炭强度降低,平均块度减少。 煤料的煤化度还影响焦炭的气孔率,比表面积,光学显微结构等,当挥发分 18~30%,R o max 为1.1~1.6时,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高;当R o max 为1.15~1.30 时,焦炭的耐磨强度和反应后强度达到最优范围。 ④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最大流动度MF=70(或100)-103ddpm;总膨胀度b≥ 50%;最大胶质层厚度Y=17-22mm。与此对应有三种常用控制方法:1、胶质层指数控制法:Y值为17-22mm,X为17-23mm,Vdaf为28-32%。2、粘结指数控制法:以粘结指数G和挥发分Vdaf作为控制指标。G为58-72,Vdaf 为28-32%。3、煤的流动度控制法:以煤的流动度MF和煤的境质组反射率R max 作为控制指标。 ⑤配合煤的细度:用0-3mm粒度级煤占全部煤的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a、细度 对粘结性的影响:细度过细时导致粘结性下降,当煤粒度小至0.5-1mm时,其膨胀度开始明显降低;煤本身粘结性不同,细度对膨胀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b、细度对堆密度的影响:如小于2mm粒级含量从60%增加到80%时,堆密度减少30-40kg/m3。使炭化室装煤量减少,装炉煤粘结性降低,导致焦 炭耐磨强度变差(即M 10 增大),因此尽量保证煤料粉碎的均匀性。对常规炼焦,0-3mm粒级量为72-80%;捣固炼焦为90%以上,为配煤细度均匀,在粉碎前筛出粒度小于3mm的煤,防止重复粉碎,粒度过细。 ⑥配合煤的水分:控制在7-10%并保持稳定,水分高将延长结焦时间,降低 产量,增加耗热量,配煤水分为7-8%时,堆密度最小,改善煤料的粘结性。 增大配合煤堆密度可以改善焦炭气孔结构,提高焦炭强度。但密度过大,会引起膨胀压力过大引起对炉体的损坏。 ⑦配合煤的炼焦膨胀压力由于配合煤中组分间相互作用,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当前只能以试验测定膨胀压力值。常规炼焦配煤范围内,煤料的煤化度加深则膨胀压力增大;对同一煤料,增大堆密度,膨胀压力也增加。

焦炭的品种及其指标

焦炭 一、焦炭定义 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经回收、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既是高热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 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 铸造焦是专用与化铁炉熔铁的焦炭。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 二、焦炭分布 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 三、焦炭用途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四、焦炭的物理性质 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真密度为 1.8-1.95g/cm3; 视密度为0.88-1.08g/ cm3;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炼焦工艺 配煤的目的与意义 高炉焦和铸造焦等要求灰分低、含硫少、强大、各向民性程度高。在室式炼焦条件下,单种煤(焦煤除外)炼焦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各国煤炭资源也无法满足单种煤炼焦的需求,中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煤种和储量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必采用配煤炼焦。所谓配煤就是将两种以上的单种煤料,按适当比例均匀配合,以求制得各种用途所要求的焦炭质量。采用配煤炼焦,既可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又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同进增加炼焦化学产品产量。配煤方案的制定是焦化厂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焦化厂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确定配煤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配合煤性质与本厂煤预处理工艺及炼焦条件相适应,焦炭质量按品种要求达到规定指标。符合本地区煤炭资源条件,有利扩大炼焦煤源。 有利增加炼焦化学产品;防止炭化室中煤料结焦过程产生的侧膨胀压力超过炉墙极限负荷,避免推焦困难。 缩短煤源平均运距,便于调配车皮,避免煤车对流,在特殊情况下有一定调节余地。 来煤数量和质量稳定,最终达到生产满足质量要求的焦炭的同时,使企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焦炭对配合煤的质量指标要求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配煤的质量指标要求不同,为保证炼出质量合格的焦炭,必须保证配煤的质量。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配煤方案是以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四种煤为基础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确定的。但由于中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可能在所有地区满足四种煤配合的原则,因而开发了各种配煤技术如用配煤质量指标确定配煤方案。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黏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炼焦基本工艺参数:

煤质量标准

煤质量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锅炉用煤的进货检验。 2、质量要求 灰外观:燃烧后略呈焦状 细度(Φ0-3mm)≤20% 灰分≤26% 挥发份≥24% 水份≤8% 低位发热量≥20934KJ/Kg 3、取样方法 从运输煤车或者煤堆的不同部位取有代表性试样,一般每吨煤中采取试样500g左右。 将采取的试样混合均匀后,利用四分法缩分至3000g左右。 将风干试样(测外部水份后试样)研碎至全部通过600目筛,取50-60g,贮于清洁、干燥、具塞磨口瓶中,备用。 4、检验方法 煤湿份(外部水分)的测定 测定步骤 将试样充分混均后,准确称取50g放入铁盘中铺开,在70℃以下的温度下烘至煤样不粘器具为止,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结果计算 试样在70℃以下干燥后失去重量(g)

湿份=-----------------------------------×100 试样重量(g) 固有水份的测定 测定步骤 准确称取1±烘去湿份试样于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置于105℃的烘箱中烘干1小时,加盖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然后进行每小时一次的检查性干燥,直至试样的减量或增量小于为止。所失重量即为水份。结果计算 所失水份重(g) 水份=---------------------------------------×100 试样重(g) 全水份的测定 原理 全水份是湿份和分析试样固有水份换算成工作基(或称工作质)的水份之和,也就是以工作基重量作为计算基准,湿份的计算基准当然是工作基,因分析的固有水份必须换算成工作基,方可与湿份相加。 以W分析%代表固有水份换算成工作基时 100-湿份 W工作(应用)= W分析×--------------------------- 100 结果计算 100-湿份 全水份=湿份%+W工作=湿份%+W分析×---------------------------

焦炭指标

灰分硫分机械强度% 机械强度% 挥发分 (抗碎强度M40)(耐磨强度M10) 一级不大于12.0 不大于0.6 不小于80 不大于8.0 不大于1.9 二级12.01-13.50 0.61-0.80 不小于76 不大于9.0 不大于1.9 三级13.51-15.00 0.81-1.00 不小于72 不大于10.0 不大于1.9 焦炭的质量指标 焦炭是高温干馏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是碳,是具有裂纹和不规则的孔孢结构体(或孔孢多孔体)。裂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焦炭的力度和抗碎强度,其指标一般以裂纹度(指单位体积焦炭内的裂纹长度的多少)来衡量。衡量孔孢结构的指标主要用气孔率(只焦炭气孔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它影响到焦炭的反应性和强度。不同用途的焦炭,对气孔率指标要求不同,一般冶金焦气孔率要求在40 ~45% ,铸造焦要求在35 ~40% ,出口焦要求在30% 左右。焦炭裂纹度与气孔率的高低,与炼焦所用煤种有直接关系,如以气煤为主炼得的焦炭,裂纹多,气孔率高,强度低;而以焦煤作为基础煤炼得的焦炭裂纹少、气孔率低、强度高。焦炭强度通常用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两个指标来表示。焦炭的抗碎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受外来冲击力而不沿结构的裂纹或缺陷处破碎的能力,用M40 值表示;焦炭的耐磨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外来摩檫力而不产生表面玻璃形成碎屑或粉末的能力,用M10 值表示。焦炭的裂纹度影响其抗碎强度M40 值,焦炭的孔孢结构影响耐磨强度M10 值。M40 和M10 值的测定方法很多,我国多采用德国米贡转鼓试验的方法。 焦炭质量的评价 1 、焦炭中的硫分:硫是生铁冶炼的有害杂质之一,它使生铁质量降低。在炼钢生铁中硫含量大于0.07% 即为废品。由高炉炉料带入炉内的硫有11% 来自矿石;3.5% 来自石灰石;82.5% 来自焦炭,所以焦炭是炉料中硫的主要来源。焦炭硫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炉炼铁生产。当焦炭硫分大于 1.6% ,硫份每增加0.1% ,焦炭使用量增加 1.8% ,石灰石加入量增加 3.7%, 矿石加入量增加0.3% 高炉产量降低1.5 — 2.0%. 冶金焦的含硫量规定不大于1% ,大中型高炉使用的冶金焦含硫量小于0.4 — 0.7% 。 2 、焦炭中的磷分:炼铁用的冶金焦含磷量应在0.02 — 0.03% 以下。 3 、焦炭中的灰分:焦炭的灰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焦炭灰分增加1% ,焦炭用量增加2 —2.5% 因此,焦炭灰分的降低是十分必要的。 4 、焦炭中的挥发分:根据焦炭的挥发分含量可判断焦炭成熟度。如挥发分大于1.5% ,则表示生焦;挥发分小于0. 5 — 0.7%, 则表示过火,一般成熟的冶金焦挥发分为1% 左右。 5 、焦炭中的水分:水分波动会使焦炭计量不准,从而引起炉况波动。此外,焦炭水分提高会使M04 偏高,M10 偏低,给转鼓指标带来误差。 6 、焦炭的筛分组成:在高炉冶炼中焦炭的粒度也是很重要的。我国过去对焦炭粒度要求为:对大焦炉(1300 — 2000 平方米)焦炭粒度大于40 毫米;中、小高炉焦炭粒度大于25 毫米。但目前一些钢厂的试验表明,焦炭粒度在40 — 25 毫米为好。大于80 毫米的焦炭要整粒,使其粒度范围变化不大。这样焦炭块度均一,空隙大,阻力小,炉况运行良好。 焦碳的用途:

煤沥青的国家质量标准

煤沥青 (GB/T 2290—94) 1 主题内容与技术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煤焦油经加工所得的低温、中温、高温煤沥青。 2 引用标准 GB 2000 焦化产品固体类取样方法 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GB 2288 焦化产品水分测定方法 GB 2291 煤沥青试验室式样的制备方法 GB 2292 煤沥青甲苯不溶物测定方法(抽提法) GB 2293 煤沥青喹啉不溶物测定方法 GB 2294 煤沥青软化点测定方法 GB 2295 煤沥青灰分测定方法 GB 8782 焦化产品软化点测定方法杯球法 3 技术要求 煤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煤沥青的技术指标

(2)落地2号中温沥青灰分允许不大于1%。 (3)1号中温沥青主要用于电极沥青。 (4)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含量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4 试验方法 4.1 软化点的测定按GB 2294规定进行,或按GB 8728规定进行。发生争议时按GB 2294规定进行仲裁。 4.2 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按GB 2292规定进行。 4.3 灰分的测定按GB 2295进行测定。 4.4 挥发分的测定按GB/T 2001规定进行。 4.5 水分测定按GB 2288规定进行。 4.6 喹啉不溶物含量测定按GB 2293规定进行。 5 检验规则 5.1 煤沥青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 5.2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按GB 2000、GB 2291规定进行。 6 标志、包装与运输 6.1 煤沥青需装入干净的车皮或其他包装中发给需方,包装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净重、制造厂名及有毒标记。 6.2 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证明书的内容包括:供方名称、产品名称、标准编号、批号、毛重、净重、商标、发货日期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结果、质量等级。

焦炭的质量指标

一、焦炭定义。炼焦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生产1吨焦炭约消耗1.33吨炼焦煤。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 二、焦炭的物理性质。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三、焦炭的类别。铸造焦:是专用与化铁炉熔铁的焦炭。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 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 三、焦炭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据统计,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近年来,在我国所有消费焦炭的行业中,只有钢铁行业的焦炭消费量上升,由2000年的73.95%大幅上升到2007年的85.00%,上升了11.06个百分点;化学制品行业由10.10%下降到7.32%;有色冶炼由2.00%下降到1.55%;通用设备制造业由1.90%下降到1.86%;其他工业由8.60%下降到3.43%;农业由1.38%下降到0.27%;生活消费由1.31%下降到0.25%;其他类由0.75%下降到0.32%。 四、焦炭分布。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其中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是我国焦炭的主要生产省份,近几年其产量在全国产量中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 焦炭的质量指标 焦炭是高温干馏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是碳,是具有裂纹和不规则的孔孢结构体(或孔孢多孔体)。裂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焦炭的力度和抗碎强度,其指标一般以裂纹度(指单位体积焦炭内的裂纹长度的多少)来衡量。衡量孔孢结构的指标主要用气孔率(只焦炭气孔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它影响到焦炭的反应性和强度。不同用途的焦炭,对气孔率指标要求不同,一般冶金焦气孔率要求在40 ~45% ,铸造焦要求在35 ~40% ,出口焦要求在30% 左右。焦炭裂纹度与气孔率的高低,与炼焦所用煤种有直接关系,如以气煤为主炼得的焦炭,裂纹多,气孔率高,强度低;而以焦煤作为基础煤炼得的焦炭裂纹少、气孔率低、强度高。焦炭强度通常用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两个指标来表示。焦炭的抗碎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受外来冲击力而不沿结构的裂纹或缺陷处破碎的能力,用M40 值表示;焦炭的耐磨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外来摩檫力而不产生表面玻璃形成碎屑或粉末的能力,用M10 值表示。焦炭的裂纹度影响其抗碎强度M40 值,焦炭的孔孢结构影响耐磨强度M10 值。M40 和M10 值的测定方法很多,我国多采用德国米贡转鼓试验的方法。 焦炭质量的评价

煤的焦化知识

煤炭焦化知识 煤炭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用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产品和用途 煤经焦化后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3类。 (1)焦炭。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3)煤气和化学产品。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经过净化的煤气属中热值煤气,发热量为17500kj/Nm3左右,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m3,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可分离出供化学合成用的氢气和代替天然气的甲烷。煤焦化工艺 焦化厂主要生产车间: 备煤车间(煤仓、配煤室、粉碎机室、皮带机运输系统、煤制样室) 炼焦车间(煤塔、焦炉、装煤设施、推焦设施、拦焦设施、熄焦塔、筛运焦工段(包括焦台、筛焦楼)) 煤气净化车间(冷鼓工段(包括风机房、初冷器、电捕焦油器等设施) 脱氨工段(包括洗氨塔、蒸氨塔、氨分解炉等设施) 粗苯工段(包括终冷器、洗苯塔、脱苯塔等设施))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一、水分符号:M,单位:%, 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 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 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 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 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 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 分叫挥发分产率。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 挥发分降低;

国内焦炭的质量指标评价综合知识

国内焦炭的质量指标及评价综合知识 ------------------------------------------------------------ 一、焦炭定义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经回收、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既是高热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铸造焦是专用与化铁炉熔铁的焦炭。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二、焦炭分布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三、焦炭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焦

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四、焦炭的物理性质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真密度为 1.8-1.95g/cm3;视密度为 0.88-1.08g/ cm3;气孔率为 35-55%;散密度为 400-500kg/ m3;平均比热容为 0.808kj/(kgk)(100℃),1.465kj/(kgk)(1000℃);热导率为 2.64kj/(mhk)(常温),6.91kg/(mhk)(900℃);着火温度(空气中)为 450-650℃;干燥无灰基低热值为 30-32KJ/g;比表面积为 0.6-0.8m2/g 。五、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的强度焦炭反应性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气等进行化学反应的能力,焦炭反应后强度是指反应后的焦炭再机械力和热应力作用下抵抗碎裂和磨损的能力。焦炭在

炼焦用煤

炼焦用煤 一.煤资源现状: 1、地域分布不均匀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约为20万亿吨,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前10位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全世界的95%以上,但是经过地质勘探工作得出计算出的世界煤资源量只有4.3万亿吨,精确度较高的确认储量位 1.2万多亿吨。 2、各种煤的分布也不均匀 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还不到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14万亿吨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3500亿吨一4000亿吨,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约仅有600亿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分布在亚洲地区,1/4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炼焦煤资源量约占世界炼焦煤总资源量的13%,可采储量约占16.5%。中国山西省炼焦煤资源最多,2002年底的可开采储量达333亿吨,占全国炼焦煤储量649亿多吨的51.3%。其他各省可采储量均不到60亿吨。炼焦煤储量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位的分别是安徽省54.32亿吨、贵州省39.14亿吨、山东省29.15亿吨、河北省27.61亿吨和黑龙江省25.68亿吨。炼焦煤储量超过20亿吨的还有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二、煤的分类 根据成煤植物不同,煤可分为两类:由高等植物生成的煤称为腐植煤,由低等植物生成的煤称为腐泥煤。腐植煤占绝大多数,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腐

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炼焦工业主要用烟煤,烟煤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具有粘结性,在隔绝空气干馏时能炼成焦炭,称为炼焦煤,是现代焦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长焰煤、贫煤、褐煤、无烟煤等没有粘结性,称为不粘结煤。但如采用炼焦新工艺或掺加粘结剂,也可炼成不同种类的焦炭。 我国高炉冶炼所用的焦炭主要是用烟煤炼制的。各种烟煤的性质差别很大。 我国现行的烟煤分类方案采用了两个参数来确定,一个是煤化程度的参数,以煤中可燃物为基准的挥发分,叫做可燃基挥发分(Vdaf),另一个是烟煤粘结性的参数(粘结指数G、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用这两个指标,把烟煤划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12个大类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 三、单种煤的结焦特性 用于炼焦配煤的,主要是气煤、肥煤、焦煤1/3焦煤和瘦煤几大类类。不同牌号的煤,在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的性质是各不相同的。现将可以用来配煤炼焦的各单种煤的结焦特性概述如下: 1、长焰煤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烟煤,其挥发分高达37%以上,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均有。其中煤化程度较高的长焰煤加热时能产生数量极微的胶质体,也能生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焦炭的强度很差,粉焦率高。 2、不粘煤 不粘煤是一种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一般不作炼焦煤使用。 3、弱粘煤

焦炭生产工艺与技术指标(一)

焦炭生产工艺与应用 焦炭广泛用于高炉炼铁、冲天炉熔铁、铁合金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也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作为原料。据统计,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我国是传统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焦炭产量的50%左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60%左右,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2007 年和2008年焦炭产量分别达到3.3 亿吨和3.27 亿吨,出口为1400 万吨和1213 万吨,焦炭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排名世界第一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源型产品。由烟煤、石油、沥青或者其他液体碳氢化合物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干馏得到的固体产物都可称之为广义的焦炭。本报告中所指焦炭相对上述范围较小,是指以烟煤为主要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通过室式焦炉中加热至950~1050℃干馏形成而得到的固体产物,特征通常表现为质地坚硬、多孔、呈银灰色并有不同粗细裂纹的炭质固体块状材料,其真相对密度为1.8~1.95,堆积密度为400~520kg/m3,肉眼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纵横裂纹。 根据原料煤的性质、干馏的条件不同,可以形成不同规格和质量的高温焦炭,其中用于高炉冶炼的称高炉焦,用于冲天炉熔铁的称铸造焦,用于铁合金生产的称铁合金用焦,还有非金属冶炼用焦(以上统称冶金焦),以及气化用焦、电石用焦等。 表1 焦炭的种类

一、炼焦煤 1.世界炼焦煤资源的分布 据统计,截止到2004 年底,全世界探明的煤炭总储量大约为4.3 万亿吨,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世界前十名的主要产煤国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5%。其中,炼焦煤不到硬煤资源量的1/10,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炼焦煤总量的1/2,低硫、低灰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约有600 亿吨。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 分布在亚洲地区,1/4 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 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 2.中国炼焦煤资源的储量与分布 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仅次于美、俄,居于世界第三位,炼焦煤约占全部1 万多亿吨的“查明资源储量”中的26%,其中气煤(包括1/3 焦)占“查明资源储量”的12%,焦煤占6%,瘦煤、贫瘦煤和肥煤、气肥煤各占4%和3%。中国的炼焦煤资源以山西省为最多,“查明资源储量”达1000 多亿吨,占全国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的56%强,“查明资源储量”居于第二位、

煤的焦化工艺

煤炭焦化工艺 煤炭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选择炼焦作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 产品和用途 煤经焦化后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3类。 (1)焦炭。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3)煤气和化学产品。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0.2%~0.4%,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经过净化的煤气属中热值煤气,发热量为17500kj/Nm3左右,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m3,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可分离出供化学合成用的氢气和代替天然气的甲烷。 煤焦化工艺 焦化厂主要生产车间: 备煤车间(煤仓、配煤室、粉碎机室、皮带机运输系统、煤制样室)

煤炭质量标准

煤炭分级标准

目录 1.煤炭质量标准——煤的固定碳分级 (1) 2.煤矿企业生产测定标准——工业型煤结渣性测定方法 2002年 (1) 3.煤炭质量标准——全水分 (2) 4.煤炭质量标准——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2004年 (2) 5.煤炭质量标准——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一)2004年 (3) 6.煤炭质量标准——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发热量 (5) 7.煤炭质量标准——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5) 8.煤炭质量标准——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 (6) 9.煤炭质量标准——煤灰软化温度分级 (6) 10.煤炭质量标准——煤灰流动温度分级 (6) 11.煤炭质量标准——煤中氯含量分级 (7) 12.煤炭质量标准——煤中氟含量分级 (7) 13.煤炭质量标准——煤中磷分分级 (7) 14.煤炭质量标准——煤中砷含量分级 (8) 15.烟煤黏结指数分级 (8)

1. 煤炭质量标准——煤的固定碳分级 MT/T 561—1996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分级范围(FC d ),%试验方法 1 特低固定碳煤 SLFC ≤45.00 2 低固定碳煤 LFC >45.00~55.00 3 中等固定碳煤 MFC >55.00~65.00 4 中高固定碳煤 MHFC >65.00~75.00 5 高固定碳煤 HFC >75.00~85.00 6 特高固定碳煤 SHFC >85.00 GB 212 2. 煤矿企业生产测定标准——工业型煤结渣性测定方法 2002年 在结渣性强度区域图上(见图2),以鼓风强度0.1 m/s、0.2 m/s、和0.3m/s 的平均结渣率绘制结渣性曲线。 1—强结渣区;2—中等结渣区;3—弱结渣区 结渣性强度区域图

浅谈配煤技术

浅谈配煤技术 [摘要]系统介绍了近几十年来配煤理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也介绍了焦炭质量预测的几种方法,介绍了配煤系统,并探讨了当前配煤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配煤原理;配煤工艺;配煤机械;炼焦;灰分;硫分 配煤是炼焦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可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 1.配煤的选择及方法 1.1配合煤质量指标 (1)水分Mt。配合煤水分应力求稳定,以利于焦炉加热制度稳定,因此来煤应避免直接进配煤槽,应在煤场堆放一定时间,也可通过干燥方法。 (2)细度。细度应在90±2%,减少50%,胶质层最大厚度y=14~22mm,粘结指数G=58~95,不能用单种煤来加和计算。 1.2配合煤的选择 (1)各种可能利用的煤种的贮量、开采进度和扩建规划以及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由此评定各种煤近期和远期供应的可能性; (2)各有关单位商定,并经领导部门批准的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和对化学产品产量的要求,以及焦化厂备煤车间条件、焦炉炉体状况等; (3)各煤种的牌号、粘结性、结焦性、灰分、硫分和可选性等,由此评定各种煤对炼焦的适用程度,进而考虑它的配用量。 制定配煤方案就是以上述的资料和所要求的指标为前提,方面所收集的煤种数据,进行试验并作出合理的选择。 2.配煤的工艺 2.1工艺 (1)先配后粉工艺。一般采用这种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设备少,投资省,操作方便。仅适用于煤料粘结性好,煤质较均匀的情况。龙洋焦电公司

炼焦用煤

炼焦煤 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由煤粉加压成形煤,在经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新型焦炭称为型焦。 1简介 炼焦煤:按照煤炭用途进行划分,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类。除了炼焦煤之外,还分为动力燃料用的动力煤,化工行业原料用的无烟煤,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炼焦煤属于烟煤,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八种。 2现状 《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球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根据煤炭变质程度,煤炭探明储量中焦煤不到资源量的1/10。世界焦煤资源中,肥煤、主焦煤、瘦煤约占1/2,其经济可采储量约5000亿吨,其中低灰、低硫的优质焦煤资源大约仅有600亿吨。世界焦煤资源中,约有1/2 分布在亚洲地区,1/4 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 则分散在世界其它地区。从焦煤查明资源储量情况看,中国焦煤资源占世界25%左右,具备比较优势。 我国的炼焦煤储量低,优质资源稀缺。我国炼焦煤的储量仅为2,758

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7%。其中,气煤占我国煤炭总资源量的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去除高灰、高硫、难洗选、不能用于炼焦的部分,优质的焦煤和肥煤的资源稀缺,占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比例不足6%和3%。 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相比,中国炼焦煤资源相对稀缺,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量的25.4%,在找矿方面几乎没有新的发现。其中粘结性差、适合作配煤的气煤储量占到近一半,而强粘结性的主焦煤和肥煤仅占煤炭总储量的3.53%和5.81%,也就是说,炼焦煤的主要配煤品种—主焦煤和肥煤合计仅占焦煤总储量比重为36%左右。 在我国炼焦原煤产量中,以焦煤、气煤、1/3焦煤和气肥煤产量较高,肥煤、贫瘦煤和瘦煤的产量较低。我国焦煤的生产能力最大,其次为气煤和1/3焦煤。优质的炼焦煤,例如肥煤的生产能力仅为8400万吨左右。2010年全国炼焦原煤产量11.14亿吨,炼焦煤精煤产量60792万吨,其中焦煤原煤产量为21885万吨,占炼焦原煤总产量的19.6%;焦煤精煤产量为10942万吨,占炼焦煤精煤总产量的18.0%。 从历年各地区炼焦煤产量来看,中国焦煤产量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次之。从具体省份看,我国炼焦煤产量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和山东等省,这几个省的核定生产能力之和占全国的57.3%。山西省作为我国的产煤大省,其炼焦煤的核定生产能力接近全国核定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其生产的煤种主要以焦煤为主,比例达到36.4%。[1] 山东省是我国的炼焦煤产量大省,仅次于山西,但是山东省的焦煤产量非常少,仅占全省炼焦煤产量的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一、水分符号:M,单位:%, 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 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分叫挥发分产率。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挥发分降低;

各类型混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

各类型混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 班级:08—应化1班 学号:08005026 姓名:杜松松

摘要:提出了解决国家标准《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判别方法》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增加“具1个凹口的简单混煤”类型,“复杂混煤”改为“无凹口的简单混煤”,用0.1阶反射率分布图后消除无鉴别意义的小凹口等。分析了各类型混煤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单一煤层煤、简单混煤、具1个凹口的相同牌号、相邻牌号的混煤均可视为单煤,具1个凹口的相间牌号、相隔牌号混煤、多于1个凹口的混煤应剥离出其中的单煤考虑,无凹口的简单混煤可作为配煤的基础煤。还讨论了炼焦配煤中使用各类型混煤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混煤类型,炼焦配煤,作用 焦化企业购入由不同牌号单煤混合后形成的混煤已在所难免,使以往建立在单煤基础上的煤炼焦的理论难以适应。仅依据《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判别方法》 (以下简称《判别方法》)鉴别出混煤及其类型[1]与讨论混煤的危害性是不够的。正确认识各类型混煤的性质及其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不仅是生产实践的需要,还可以减轻混煤对炼焦配煤的消极影响,甚至转化为积极因素。《判别方法》也应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1.分析混煤在炼焦配煤中作用的理论与方法 1.1按R o max划分的煤阶(煤牌号) 煤反射率测定结果主要有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值(以下简称R o max),标准方差(以下简称S)与反射率分布图。由于R o max不受显微组分变化的影响,公认为判断煤阶的理想指标。我国冶金行业一般依据R o max范围划分煤阶,见表1。HD型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也据此由测定的R o max自动给出测定煤的煤阶[3]。但R o max指标不给出判别的煤阶真伪:对于单煤,判别的煤阶真实,对于混煤,则可能失真,本文称为“指标煤阶”。指标煤阶在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混煤中剥离出的单煤煤阶不一致。表1中煤的名称,不仅有煤阶的含义,还含有商品煤牌号的含义,因此也称为“煤牌号”。随着R o max增大,各牌号煤的性质逐渐过渡。 表1 各牌号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值[2] 煤种褐煤长焰煤 弱粘煤气煤气肥煤 或1/3焦煤 肥煤焦煤瘦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Rmax 0.4-0.5 0.5-0.65 0.65-0.8 0.8-0.9 0.9-1.2 1.2-1.5 1.5-1.7 1.7-1.9 1.9-2.5 >2.5 1.2 混煤中单煤煤阶与比例计算方法 “曲线剥离分峰法”依据单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曲线(以下简称分布曲线)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可以在混煤分布曲线中剥离出各单煤分布曲线,其峰位即R o e ,可确定R o max(R o max =1.068R o e )。“曲线剥离分峰法”通过确定单煤分布曲线方程,积分计算峰面积,确定在混煤中的比例,依据的数学原理与误差分析见文献[4]。 本文分析的混煤均给出用“曲线剥离分峰法”确定的单煤比例与煤阶。红色曲线为实测混煤分布曲线,兰色为剥离出的单煤分布曲线,供观察剥离效果。 1.3 煤类型的鉴别标准与改进 鉴别单混煤的原理是依据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上单煤、混煤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与分布范围:单煤呈单峰且分布范围较窄,混煤呈多峰且分布范围较宽。因此《判别方法》依据 反射率分布图“凹口”数结合S鉴别单煤或混煤,将混煤划分为5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编码, 见表2。HD显微镜光度计也据此自动给出测定结果煤类型的判断。《判别方法》使商品煤交 易中对混煤的鉴别有了依据,发挥了很好作用,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