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二.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三.2.气:调节气候

四.3.净:净化空气

五.4.美:美化环境

六.5.物:繁衍物种,维护

七.6.尘:吸烟除尘

八.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九.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十.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十一.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十二.植被破坏的影响

十三. 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十四. 2.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十五.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十六. 4.地表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十七. 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十八. 6.破坏

十九.7.生态环境恶化

二十.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二十一.雨林9.,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二十二.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二十三.1.加强,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二十四.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十五.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二十六.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二十七.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二十八.6.提高木材利用率

二十九.7.开发木材替代品

三十.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三十一.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三十二.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三十三.1.地势xx高xx低

三十四.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三十五.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三十六.4.土壤

三十七.荒漠化的原因

三十八.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三十九.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四十.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四十一.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四十二.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四十三.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四十四.

四十五.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四十六.1.土地沙漠化2.石质荒漠化3.次生盐碱化

四十七.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四十八.1.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十九.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沙障)

五十. 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五十一.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五十二.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五十三.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五十四.荒漠化的危害

五十五.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五十六.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五十七.3.引起风沙灾害

五十八.方格沙障的作用

五十九.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六十.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六十一.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六十二.湿地的成因

六十三.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六十四.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六十五.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六十六.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六十七.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六十八.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六十九.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七十.湿地的作用

七十一.1.涵养水源

七十二.2.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七十三.3.降解污染物

七十四.4.调节径流

七十五.5.保护生态环境

七十六.6.蓄洪防旱

七十七.7.保护生物多样性

七十八.湿地退化的影响

七十九.1.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八十. 2.淡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

八十一.3.气候大陆性增强,气候趋于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

八十二.4.降水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八十三.5.水体净化能力下降,水质变差

八十四.6.生物多样性减少

八十五.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八十六.1.地形:

八十七.①谷地、盆地地形不易散失热量,气温高

八十八.②阴坡温度较低阳坡温度较高

八十九.③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直下,气温低

九十.④地势xx高xx低,阻碍冷空气气温较高/利于冬季风停滞气温较低九十一.2.纬度

九十二.3.海陆位置

九十三.4.下垫面

九十四.5.气压带风带(例:受西风带影响,气温较高)

九十五.6.沿海洋流的性质

九十六.7.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九十七.8.海拔

九十八.9.人类活动(例:排放温室气体)

九十九.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百.1.天气状况

百一. 2.植被状况

百二. 3.海陆位置

百三. 4.地形: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

百四.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百五. 1.气压带风带

百六. 2.沿海洋流

百七. 3.海陆位置

百八. 4.迎风坡背风坡

百九. 5.地势:山地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到最大

百十. 6.下垫面:河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降水较多百十一.7.人类活动

百十二..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百十三.1.纬度

百十四.2.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量大

百十五.3.天气

百十六.4.背风坡比迎风坡太阳辐射强

百十七.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百十八.1.纬度

百十九.2.地势高低

百二十.3.天气状况

百二十一.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百二十二. 1.纬度

百二十三. 2.降水

百二十四. 3.阴坡/阳坡

百二十五. 4.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

百二十六. 5.全球变暖等环境变迁

百二十七. 6.季节变化

百二十八.为什么地球会出现生命

百二十九. 1.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百三十.2.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百三十一. 3.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百三十二. 4.有液态水

百三十三.全球变暖的影响

百三十四. 1.海平面上升

百三十五. 2.作物:①高纬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

百三十六.②低纬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百三十七. 3.旱涝灾害加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百三十八.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

百三十九. 1.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上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百四十.2.加固加高防洪墙,修整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百四十一. 3.建立沿海防护堤坝

百四十二..酸雨的危害

百四十三.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百四十四.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生长

百四十五. 3.侵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百四十六. 4.危害人畜健康

百四十七.减少CO2或SO2的措施

百四十八. 1.植树种草

百四十九. 2.防止森林火灾

百五十.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

百五十一. 4.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百五十二. 5.进行技术革新,减少该气体的排放

百五十三. 6.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限制排放该气体多的企业

百五十四.7.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百五十五.8.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低碳生活

百五十六.航运的有利条件

百五十七. 1.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

百五十八. 2.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小

百五十九. 3.冬季无结冰期/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百六十.4.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

百六十一. 5.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百六十二. 6.河流流向与运河方向一致

百六十三.7.人口多,经济水平高,客货量大

百六十四.8.运河与多条河流想通,水位相对稳定

百六十五.9.避免海风和海浪的影响

百六十六.港口的有利条件分析

百六十七. 1.背风避浪,港阔水深,利于停泊

百六十八. 2.经济腹地广阔,依托较大城市/联系着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客货流量大,海运繁忙

百六十九. 3.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便于安排港口设备

百七十.4.交通便利,利于客货集散

百七十一. 5.政策支持

百七十二. 6.纬度低,终年不冻

百七十三.7.海运价格低

百七十四..某地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百七十五. 1.谷地/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

百七十六. 2.干旱少雨,加剧粉尘等颗粒物的污染

百七十七. 3.(冬季等)存在逆温层,不利于垂直方向的气体扩散

百七十八. 4.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对大气的污染严重

百七十九. 5.工业布局不合理

百八十.6.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以煤炭等为主

百八十一.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百八十二. 1.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

百八十三. 2.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距地表近

百八十四. 3.灌溉方式不合理(例: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百八十五.河流入海口多的原因

百八十六. 1.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百八十七.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易改道

百八十八. 3.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形成新的入海口

百八十九. 4.流域内降水多,径流量大

百九十.流域开发的影响

百九十一.有利:

百九十二. 1.解决水资源时间上的矛盾,防洪防旱

百九十三. 2.利于航运

百九十四. 3.提供大量电力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百九十五. 4.库区水面宽阔,河流舒缓,对两岸冲刷作用减弱,利于水土保持百九十六. 5.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百九十七. 6.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百九十八.7.利于

百九十九.8.利于农业灌溉,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稳定水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二百.不利:

二百一.9.下游平原失去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

二百二.10.河口外的失去饵料,鱼类资源减少

二百三.11. 下游流量减少,导致,盐渍化加重,遭到侵蚀后退

二百四.水库的选址

二百五.1.位于峡谷出口最窄处,建设大坝工程量小

二百六.2.淹没线以下的居民点少,移民少

二百七.3.地质稳定

二百八.4.水量充足

二百九.5.地势低洼开阔,蓄水量大

二百十.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二百十一.开源:

二百十二. 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二百十三. 2.修建水库,蓄积丰水期的河水

二百十四. 3.开渠引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适当调入水资源贫乏的地区

二百十五. 4.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二百十六.节流:

二百十七.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二百十八. 6.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二百十九.7.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二百二十.8.提高水价,实行阶梯水费政策

二百二十一.防污:

二百二十二.9.加强管理,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二百二十三.10.减少农药的使用和

二百二十四.11.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二百二十五.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

二百二十六. 1.导致地下水枯竭或水位下降

二百二十七. 2.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差

二百二十八. 3.导致地面沉降或坍塌

二百二十九. 4.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二百三十.渔场形成的条件分析

二百三十一.有利:1.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并形成水障,鱼类聚集

二百三十二. 2.处于上升补偿流处,带来海底营养盐类

二百三十三. 3.处于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

二百三十四. 4.位于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二百三十五. 5.盐度适宜

二百三十六.不利:1.过度捕捞

二百三十七. 2.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水质污染

二百三十八. 3.饵料不足

二百三十九. 4.盐度过高

二百四十.洋流的影响

二百四十一. 1.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影响沿岸地表植被、气候

二百四十二. 2.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

二百四十三. 3.海轮顺流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二百四十四. 4.寒暖流相汇处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二百四十五. 5.加快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二百四十六. 6.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二百四十七.某地潮位高的原因

二百四十八. 1.河口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到窄,潮位被退高

二百四十九. 2.河口受xx风的影响,风助潮势,推高潮位

二百五十. 3.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二百五十一.不合理使用化肥的影响

二百五十二. 1.土壤板结,危害农作物生长

二百五十三. 2.污染水源,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二百五十四. 3.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类健康

二百五十五.西欧乳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二百五十六. 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良潮湿,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

二百五十七. 2.地形平坦,利于牧草和精饲料种植

二百五十八. 3.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有饮奶习惯,市场广阔

二百五十九. 4.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专业化

二百六十. 5.距离市场近,交通便利

二百六十一.观光农业(农家乐)的优越性

二百六十二. 1.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百六十三. 2.减少运输和销售成本

二百六十四. 3.带动食、宿、娱、购业的发展

二百六十五.沼气农业园的优越性

二百六十六.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高

二百六十七. 2.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就业

二百六十八. 3.利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并减少大气污染二百六十九. 4.增加了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

二百七十. 5.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百七十一..山地垂直立体农业

二百七十二. 1.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出率二百七十三. 2.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百七十四. 3.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二百七十五..解决农业丰产不丰收问题的措施(以赣州脐橙为例)

二百七十六. 1.加强宣传,积极开拓脐橙市场

二百七十七. 2.培育优良品种

二百七十八.解决农业丰产不丰收问题的措施(以赣州脐橙为例)

二百七十九. 1.加强宣传,积极开拓脐橙市场

二百八十. 2.培育优良品种

二百八十一. 3.加强交通建设

二百八十二. 4.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百八十三. 5.提高农业生产和冷藏保鲜技术

二百八十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二百八十五. 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二百八十六. 2.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百八十七. 3.发展交通

二百八十八. 4.提高保鲜技术水平

二百八十九. 5.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二百九十. 6.面相市场,加大对大宗商品粮的生产

二百九十一.老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二百九十二. 1.资源枯竭

二百九十三. 2.生产结构单一,面对市场的灵活性不强

二百九十四. 3.工业用地紧张

二百九十五. 4.环境污染严重

二百九十六. 5.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二百九十七.老工业区的综合治理

二百九十八.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二百九十九. 2.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

三百. 3.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三百一.4.发展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三百二.5.发展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

三百三.6.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三百四.7.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三百五.8.回收利用废弃物

三百六.工业聚集的影响

三百七.1.加强企业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和协作

三百八.2.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三百九.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三百十.4.造成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供应紧张

三百十一..工业分散的影响

三百十二. 1.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三百十三. 2.环境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

三百十四. 3.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信息的调动

三百十五. 4.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三百十六..如何发展产业集群

三百十七. 1.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三百十八. 2.建立完善的产供销服务体系

三百十九. 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服务能力

三百二十. 4.培育优质品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百二十一. 5.充分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责任,提高集群的竞争力

三百二十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三百二十三. 1.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百二十四. 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三百二十五. 3.提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三百二十六. 4.促进城市化进程

三百二十七. 5.提升现代化服务管理水平

三百二十八. 6.减少环境污染,美化城市环境

三百二十九.解决农工盲流的措施

三百三十.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三百三十一. 2.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与机械化水平

三百三十二. 3.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百三十三. 4.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三百三十四. 5.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养与提高教育

三百三十五.城市化的表现

三百三十六. 1.城市面积扩展,规模扩大

三百三十七. 2.城市人口增多

三百三十八. 3.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三百三十九. 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三百四十.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三百四十一. 1.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三百四十二. 2.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三百四十三. 3.形成酸雨,水质变差

三百四十四. 4.废渣影响土地质量下降

三百四十五. 5.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三百四十六.卫星发射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三百四十七. 1.风速小,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

三百四十八. 2.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三百四十九. 3.地广人稀或海域广阔,安全性高

三百五十. 4.纬度低,便于发射,节约燃料

三百五十一. 5.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

三百五十二. 6.隐蔽性好

三百五十三.7.利于国防

三百五十四.8.技术水平高

三百五十五.9.能源充足

三百五十六.航空港的有利区位条件

三百五十七. 1.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货运量大

三百五十八. 2.地形平坦开阔,无高大山脉阻挡航行

三百五十九. 3.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三百六十. 4.地势较高

三百六十一. 5.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

三百六十二. 6.地质稳定

三百六十三.7.石油资源丰富,燃料补给费用低

三百六十四..盐场的有利区位条件

三百六十五. 1.海滩平直,地势缓斜开阔,沿岸滩涂广阔

三百六十六. 2.日照时间充足,气温高,蒸发快

三百六十七. 3.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长

三百六十八. 4.河流淡水注入量少,海水盐度含量高

三百六十九. 5.周围加工能力强

三百七十. 6.多风,加快蒸发速度

三百七十一..交通建设的意义

三百七十二. 1.提高运输能力,促进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

三百七十三. 2.加强双方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三百七十四. 3.促进资源与资金的优化配置

三百七十五. 4.加强沿线联系,促进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百七十六. 5.缩短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

三百七十七. 6.缩短运输距离,缓解运输压力

三百七十八..城市交通格局的变化

三百七十九. 1.交通运输方式增加

三百八十. 2.交通运输路线更密集

三百八十一. 3.交通布局更合理

三百八十二. 4.铁路移出城市,出现环城公路

三百八十三.地理大题从哪些方面?

三百八十四. 1.背下以下顺口溜:

三百八十五.水土生资

三百八十六.灾地气洋

三百八十七.市交政历

三百八十八.人位劳科服军旅

三百八十九.基开环信协

三百九十. 2.解释

三百九十一.①自然方面

三百九十二.水(河湖水资源)土(土壤)生(生物)资(资源)

三百九十三.灾(自然灾害)地(地形地势)气(气候)洋(洋流)

三百九十四.②社会方面

三百九十五.市(市场)交(交通)政(政策)历(历史)

三百九十六.人(人口数量)位(位置)劳(劳动力)科(科技)服(现代服务水平)军(军事)旅(旅游)

三百九十七.基(基础)开(开放程度)环(环境)信(信息通达度)协(社会协作水平)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 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 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 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 点归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 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情况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的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五.荒漠化的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 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1.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助力高考 1.光照与热量 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因为该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太阳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 3.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5.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去考虑);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 6.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一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而气温是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7.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储存。 8.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相反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2020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 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点: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 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 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 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 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 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 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第 1 页共 30 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土壤肥力精选习题

20**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 --- 土壤肥力精选习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6小题,共 92.0 分)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中甲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 ) A. 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 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 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协调较好,肥力高 D. 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 2. 图中乙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 ) A. 甘蔗、柑橘 B. 甜菜、柑橘 C. 花生、苹果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某地土壤剖面图,图 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图 1 图2 3. 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4. 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 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如图为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D. 棉花、茶树 5%。图 1 为我国东部 D. 砾石压土

5. 按照字母顺序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 入,顺序正确的是 6. 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 ) 7. 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实验结果。据此回答。 与处理措施①比较,该实验结果表明( ) A. ②处理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利于保持水土 B. ③处理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强,利于积累有机质 C. ②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增强,土壤酸性减弱 D. ③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减弱,土壤酸性增强 8. 影响我国苹果带苹果产量浮动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肥力变化大 B. 天气条件变化大 C. 种植习惯 D. 市场需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 300mm ,土壤贫瘠。当 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①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最新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一、知识点: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

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 3、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选考复习)之区域地理常考知识点(精品)

地理区域地理复习24个知识点 1. 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 (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