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概念:薰洗法是用中药煎汤,先趁热在患处薰腾,待药液不烫后再用药物淋洗或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

(二)目的

1.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结膜红肿、溃疡及妇科外阴疾病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及伤口的愈合。

4.美肤、美容。

(三)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根据薰洗部位,选用合适物品,如眼部,用治疗碗内盛药液,上盖有孔纱布,患眼对准小孔进行薰洗,外阴部取坐浴盆,椅,上盖有孔木盖,坐在木盖上进行薰腾,必要时可在浴室内进行。

3.薰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

4.在伤口部位进行薰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5.包扎部位薰洗时,应揭去敷料,薰洗完毕后,更换灭菌敷料。

6.薰腾一般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视病情也可以1日2次。

7.病人不宜空腹洗浴,餐前后半小时内不宜薰洗,年老,心、肺、脑病,体质虚弱,水肿病人不可单独洗浴且薰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虚脱。

8.孕妇及妇女经期不宜坐浴和阴部薰洗。

9.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预防疾病及薰洗法的有关知识,熏洗过程中,防止烫伤。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颜面部薰腾者,操作后半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

10.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每人1份,避免交叉感染。

熏蒸治疗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熏蒸治疗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中药熏蒸主要是通过物理温热和中药吸收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人体在熏蒸作用下,全身毛孔开放、排汗,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有效的中药成分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体内,从而起到活血化淤、温经散寒、驱风祛湿、消炎止痛的作用,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了内服药对人体产生的毒负作用。 二、适用范围: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等;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 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神经性皮炎、各种癣、疥疮、湿疹、皮肤搔痒症、 扁平疣等; 4、内科:感冒、咳嗽、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6、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禁忌症: 1、有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者禁用; 2、有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禁用; 3、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者禁用; 4、有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者禁用; 5、孕妇禁用。 6、中度糖尿病以上患者、身体部位神经无知觉者、偏瘫肢体无感觉者等禁用。 三、定义:无 四、职责规定齐宁宁负责本SOP的编写与修订 规定董军梅负责本SOP的培训 规定刘雪梅负责本SOP的执行 五、程序: 1.操作流程: ①核对医嘱,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病情,既往病史,传染病史。

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合作程度,告知其操作的目 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 ③护士洗手、戴口罩,将熏蒸机药锅内放入煎好的熏蒸药两袋,接通电源,打 开开关。 ④调节设定参数,包括时间和温度,进行预热,温度最高40℃,时间30分钟。 ⑤待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后,帮助患者脱衣物,进入熏蒸舱,并盖好舱门。 ⑥设定患者的熏蒸温度,不超过40℃,时间为冬天30分钟,夏天20分钟。 ⑦按运行按钮,开始治疗。 ⑧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心慌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 通知医生。 ⑨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开舱门出舱,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2.注意事项: ①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汽疗,汽疗时室温不应低于20℃,冬季汽疗后走出室外 应注意保暖。 ②药汽温度以不烫为宜,治疗时间不宜太长,老人、儿童及急症患者应有专人 陪护,并适当减低温度,减少时间。 ③医院必须备有严格的接地线,并与设备做可靠连接。做熏蒸治疗时,应保持 在屋内湿度小,地面无水的环境下治疗。 ④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药液排出,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蒸汽发生器2-3次为宜, 三天以上不清理会产生药渍,造成排水口堵塞或加热慢。 ⑤本设备在使用时应远离电磁辐射干扰源,如短波、微波、CT、核磁等高频设 备,一般应远离30米以上,并隔房间使用或屏蔽。不要与其同用一个电源, 否则可能引起治疗机的工作不稳定。 ⑥与患者接触的皮革、床板等,在每个患者治疗完毕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球擦 试消毒。 ⑦出现故障要请专业维修人员维修,每月请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中医内科 2016-6-1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完整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一、简介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 二、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 6、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三、禁忌症 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 四、用物准备 中药汽疗仪一套(汽疗熏蒸舱体、底座、操作控制盒)、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专用衣裤一套、大毛巾、冲淋室、冲淋物品一套、拖鞋、毛巾等。 五、操作步骤 1、先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

入蒸锅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37℃后,请患者脱去外衣,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姿,患者在立姿状态进入治疗熏蒸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 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治疗完毕提示病人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温开水或果汁等液体食物。 7、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一般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消毒液残留。 8、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六、注意事项 1、压力锅一定要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 2、锅盖要拧紧,避免药液烧干及舱温不升。 3、病人初次使用应缩短熏蒸时间,进出舱时注意保暖。 4、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水温以38℃~42℃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 中医熏洗疗法是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熏洗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熏洗疗法的中医机理: 1、理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脏腑体表相关理论、经络运行学说)。《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2、治疗原则:以中医“八法”论治为基本治疗原则(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补偏救弊)。《理瀹骈文》:“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遂,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 3、给药途径:体表给药,达到内治法同样的治疗目的。 4、疗效作用:温热和中药的双重作用,温热可疏松腠理,发汗祛邪,缓解痉挛,疏通经脉。中药大都辛香浓烈,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功效。 熏洗疗法的现代作用机理: 1、药物的渗透作用: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 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

2、皮肤的吸收作用:熏洗时皮肤毛孔开放,表皮的微循环加快,有利 于药物的吸收。 3、改善局部微循环:熏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 谢,减少炎症产物堆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4、蒸汽的温热刺激:温热刺激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及僵直, 提高痛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抵抗力;可恢复疲劳等。 中药熏洗疗法特点: 1、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 2、使用方便,适应症广,药简价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扭伤、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康复期等。 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 注意事项: 1、全身熏蒸时室温不要过高,室内汽温控制在37—42 C,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 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 C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 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熏洗法 一、定义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目的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五、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病人体质及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病人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 查看医嘱,转抄治疗卡。

(与评委)核对:1床张三右手腕扭伤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大姐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我叫xxx,您今天的治疗由我来做。为了更有效的核对,请您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大姐,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 ?由于您右手腕扭伤,红肿疼痛,遵医嘱予消肿止痛治疗,附于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您受伤超过24小时了吧。您以前做过熏洗治疗吗?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在薰洗过程中请您不要随意移动肢体,如果您感觉药液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以免引起烫伤。 ?来张姐我看一下您的右手腕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张姐,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的吗?请问您怀孕了吗?不是在经期吧? ?面向评委口述,患者神清精神可,右手腕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无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能配合此项操作。 六、熏洗法操作 1.洗手,准备用物,核对药液名称及有效期。口述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张姐,我来给您做熏洗了,您准备好了吗?请您不要紧张。张姐,我来帮您把袖子卷上去吧,以免弄湿了。 3.配制药液,消肿洗液与热水按1:1比例配好,测量温度,在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之间。 4.将熏洗盆放于床头桌或床旁椅上,张姐来把手腕部放在熏洗盆上方。感觉烫吗,您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如果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我会立即停止的。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精讲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 四、禁忌症 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擦干。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

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健康教育处方十 高热病 1、绝对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饮水,每日入液量应大于2500ml。尤其用激素消炎药等药物降温时大量饮水。 4室内通气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5、用酒精、冰袋物理降温时有以下部位禁用冰袋:(1)枕后(2)耳廓(3) 阴囊(4)心前区(5)腹部(6)足心。血小板减少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应用1/5000洗必泰漱口液含漱。 7退去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健康教育处方十一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 四、禁忌症 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擦干。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3.哮病(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

熏洗疗法操作规范及流程

中药熏洗疗法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附: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定位 熏洗 观察 熏毕 整理 记录 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 再次核对,确定熏洗部位 遵医嘱配制药液,将药液趁热 倒入容器,根据不同部位按要求熏蒸。药液偏凉时,随时更换 保持药液的温度,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 素质要求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

中药熏洗治疗资料

中药熏洗治疗在骨伤科的应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而中医理论是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五行阴阳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对于中药熏洗治疗应用于骨伤方面,自古以来我们的前辈就一直在探讨,而且一直在进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清代的《急救广生论》和《理论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疗法的成熟与完善;尤其是《理论

骈文》宏论之精辟、之辨证、之颠扑不破更是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宗师吴师机“余学外治十余年、逮亲验数万人,其治愈不胜计”的艰辛实践。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病的一门科学。在古代属"折疡"、"金镞"等范畴。历史上本科有"金疡"、"接骨"、"正骨"、"伤科"等不同称谓。其病因病机隶属中医药学病因病机学说,包括阴阳、气血、藏象、皮肉筋骨、经络病机等。而其中与风寒湿外感、气血及肝肾方面关系极大。而我们应用中药熏洗疗法主要就是纠正人体气血失衡,强筋壮骨、补益肝肾及驱风散寒除湿等方面着手,从而使人体处于一种生理平衡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用于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骨折的后期等有显著疗效。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其是一种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回顾以往文献和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中药熏洗的应用大多还是凭借经验,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熏洗验方,不同的疾病应用相同的熏洗自制方剂。不同的疾病是否应该像中药内服一样辨病辨证熏洗,熏洗的药物如何选择,熏洗的方法如何把握,熏洗和功能锻炼之间如何协同,熏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何掌握,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我认为熏洗药物的选择应该以辨病辩证为基础,同时也需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薰洗(中药足浴) 适用于消渴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二、穴位注射 适用于消渴痹、腰痛、萎证等。主要选取足三里穴进行药物穴位注射。 三、艾条灸、隔姜灸 适用于消渴引起的胃痛、腹泻、呃逆、呕吐和便秘等之脾胃虚寒者,主要穴位有神阙、中脘、天枢。 中药熏洗(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用物准备 足浴盆、足浴椅、足浴保健药材的选择, 2.操作方法 移动足疗机,把足疗机推到足浴椅前部位置;患者脚部放进足疗仓;.将调配好的药浴浸泡脚部和小腿部;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 3.操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4.临床应用 糖尿病患者足浴可以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每天坚持“热水足浴”30-40分钟,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防治神经衰弱,改善失眠 5.中药足浴的禁忌 1、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2、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泡脚。 6.预期目标 (1)患者和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足部清洁并达到一定疗效,增加舒适感。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穴位注射 概念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一、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经常规消毒即可使用。一般可使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局部常规消毒,用无痛进针法刺入穴位,然后慢

中医科操作规程

中医科操作规程 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表现。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呕吐等属于晕针现象,

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真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针刺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将药物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适应症 中风后证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或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 操作步骤 一、物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1)熏洗桶内套一次性药液袋,将煎好之药液倒入桶内,加 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 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 中泡洗。 (4)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 保暖。 2、局部熏洗法 (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于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搭盖毛巾,使药液之

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保暖。 (4)整理床单位,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熏蒸机内药液容器,至所需容量。患者坐于熏蒸机内,调整患者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 1、熏蒸时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