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苏州调研14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答案】A

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5题)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1570 1670 1780

甲232000 568000 450000

乙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答案】D

3.(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7题)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段文字删掉了,其原因是

①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③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4.(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5题)“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文明史观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史实欧洲的进步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还在于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以及同亚非的贸易,体现了全球史观。

5.(2011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调研19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6.(2012年1月宁德市期末14题)在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最初“原料”中,有一群人被称为“不情愿的移民”。“这群人”主要属于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棕色人种

【答案】C

7.(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14题)针对众多农民背井离乡沦为流浪汉的现象,1601年英国出台“济贫法”,规定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这一法令的出台说明

A.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B.推动了英国的宗教改革

C.增加税收负担,激化社会矛盾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A

【点拨】本题考察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提干“众多农民背井离乡沦为流浪汉的现象”一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从土地上离开家园造成的,造成了农村的贫困。B项属于思想影响。C项不能说明“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D项出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

8.(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17题)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

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年份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这一历史现象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 B.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C.削弱了封建地主的财力地位 D.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D

9.(2012年2月温州一模21题)1651年,霍布斯结束11年的流亡生活回到了英国,很快便出版了《利维坦》一书,这是他第一次在英国公开发表著作。其境遇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政治主张适应了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要求B.英荷争夺殖民霸权的要求

C.克伦威尔维护统治的要求D.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

【答案】C

10.(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12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答案】C

【点拨】比较大国崛起的因素。英美日的崛起是伴随着武力侵略崛起的,A不符合;中国是和平崛起,B 不正确;秦是封建专制,不是民主,D不正确;这五个国家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并崛起:秦是确立封建制度;英美日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确立社会主义。

11.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B.殖民活动影响C.关系世代友好D.文化传统相同

【答案】B

12.(2011年10月台州市四校联考20题)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答案】C

【点拨】无论是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都以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来划分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试图强调欧洲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13.(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20题)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点拨】资本的扩张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故排除④,选择D项。

14.(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22题)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答案】D

【点拨】考查殖民主义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菲律宾是由殖民主义而产生的,说明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ABC 无从体现。

15.(2012年1月常州市期末14题)“当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

地。……在刚抵达委拉瓜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海地)四年中所见到的还多得多的黄金。”这里的“委拉瓜”是在

A.非洲B.印度C.美洲D.菲律宾群岛

【答案】C

16.(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20题)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18世纪荷兰经济迅速衰落的原因有:(1)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2)对外贸易极不稳定,商业缺少有力的支持;(3)在国外竞争中受到严重打击,削弱了实力。据此最主要的应是第1项,本题选A项。

17.(2012年2月济南月考7题)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1570年1670年1780年

年份

国家

甲国232000 568000 450000

乙国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答案】D

18.(2011年12月保定调研33题)“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英国近代殖民贸易。十七世纪正处于英国资本积累时期东印度公司是属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二者通过掠夺和投资获得巨额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19.(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8题)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答案】D

【点拨】考查历史事物阐述的能力,通过材料的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从题干中分析,马克思肯定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但强调“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ABC都可以从题干中反映出来;早期殖民主义是一种赤祼祼的掠夺,并不是主要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20.(2012年1月绍兴市期末17题)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点拨】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题中所涉及的公司出现于17、18世纪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不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排除④,选择A项。

21.(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4题)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答案】D

2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6题)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入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23.(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23题)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答案】C

【点拨】A不符合题目要求“从世界发展趋势的角度”“启示”,排除A;B错误比较明显,排除B;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D说法有道理,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C符合题意,材料列举的事例告诉我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给美洲无意中带去的病菌,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减少。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注意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24.(2012年1月云浮市一模20题)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支持①至④阶段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第②段: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第④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答案】B

25.(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20题)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支持①至④阶段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第②段: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第④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

【答案】B

26.(2011年12月济南月考10题)荷兰人经常向孩子重复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D.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答案】D

27.(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11题)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A.交通设施B.水利设施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

【答案】A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目的。英国殖民印度是为了在印度倾销产品、掠夺原料,交通运输是运输商品和原料的基本手段,至关重要。故选A项最有道理。

28.(2011年10月平顶山一模32题)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

C.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答案】C

29.(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16题)“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此航海法的公布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自由主义

B.垄断主义C.国家干预 D.重商主义

【答案】D

30.(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1题)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目所给的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的叙述,所以A不符合要求,材料只是对法国沦为二流国家的原因做了简单的推测,而不是分析,B 不符合要求。题目的材料只是提出了法国经历了26年动荡的结论,而没有介绍动荡的经历。排除C。

31.(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16题)英国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主要表现在

①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向农村渗透②贵族中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

③大量原农村劳动力从事海外贸易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雇佣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4题)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答案】B

【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择B项。

33.(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6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答案】C

34.(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24题)“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D

【点拨】从材料英国把黑人“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可以判断句子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故正确答案为D。

35.(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17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A.新航路的开辟B.光荣革命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于大西洋岸边的贸易中心,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材料“英国”“崛起”可以判断出其标志是工业革命,它正是利用了这次机会,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并因此在工业革命中崛起,故选A。

36.(2011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入学考16题)斯塔夫利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其原因与20世纪时英法两国让位于美国和苏联的原因正相同”。这些原因不包括()

A.资源优势的丧失B.技术优势的丧失C.体制优势的丧失D.战争的消耗

【答案】C

【点拨】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时,荷兰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为资本主义国家,而法国还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荷兰此时不存在体制优势丧失的问题;20世纪时英法让位给美国、苏联时,英法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为资本主义体制,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成熟期,不存在体制优势丧失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37.(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13题)“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地”通过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

A.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是欧洲路上的霸主

B.法国战略中心在欧洲大陆是英国取得海上霸权的原因之一

C.波旁王朝的被推翻是因为法国战略中心的转移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法国陆上的殖民扩张

【答案】B

【点拨】法国近代的主要对外关系。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19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经济、军事实力逐渐强大,法国战略中心转移。

38.(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6题)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其在位的16世纪后期约50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下列历史活动不能为“光荣女王”赢得荣誉的是: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B.开展圈地运动C.参与殖民掠夺D.发动“光荣革命”

【点拨】本题较容易排除D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距伊丽莎白女王在位已100多年。ABC三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历史活动。

39.(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8题)观察美洲人种的分布图:美洲人种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歼辟②欧洲殖民者种族灭绝政策③欧洲人移民④黑奴贸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40.(2011年12月湖北八校联考32题)在1679年柯尔伯(法国财政总监)给呼叶信中说“……并没有主张对近东贸易不应运出钱币,但却认为必须设法阻止商人运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的打击运销自己产品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与材料中信息相关的是

①加强了封建王权的实力,维护了封建统治②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剧了封建社会解体④打击了英国人与荷兰人的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点拨】材料体现的是重商主义。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考虑问题,反映并巩固了国家的民族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政策,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加以推行,反映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性;中世纪早期欧洲国家不起组织经济的职能作用,而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不仅要承担统一财税职责,而且直接插手经济事务,对国家各经济部门进行管理和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社会职能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政策还反映了当时西欧新兴统一国家的特点,明显地带有有新经济因素发展和阶级变化的烙印,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有利于体现国家和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积累原始资本;也客观上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点程度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故①②③正确。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不正确。

41.(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22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42.(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19题)南非钻石大王塞西尔·罗得斯(英)十分坦率的说:“我坚持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种族;在这世界上,我们居住的地方愈多,对人类就愈有利。如果有上帝的话,我想,它希望我做的是,在非洲英国人的地图上,尽可能多地绘上红色。”,罗德斯的本质目的是A.鼓吹种族优越论B.鼓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C.强制推行英国的工业化模式D.强化冷战对抗【答案】B

【点拨】塞西尔·罗得斯是殖民者的代表,他鼓吹种族优越论,他实质的目的是为侵略扩张辩护或鼓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回答本题需注意“本质目的”这一要求。分析材料可了解到,罗得斯大肆鼓吹自然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本质上是鼓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合理性,本题选B项。

43.(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9题)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点拨】17世纪并未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①项说法错误的。

44.(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19题)“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 D.英国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从题干的引文分析,处于重要地位的是“伦敦”,1651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这个法案是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题干中表现了保护英国贸易的主要内容。

45.(2011年9月南京市学情调研12题)《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C

【点拨】根据教材知识,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两国存在的矛盾激化,不久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本题选C项,其他几项说法错误,A项西班牙的“无敌舰队”;B项东印度公司成立与英荷矛盾无关;D项17世纪70年代荷兰被打败。

46.(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15题)罪恶的黑奴贸易在15~19世纪盛行了四百年,但在19世纪后期逐渐消亡,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B.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C.西方的政治民主化推动D.殖民主义制度的消亡

【答案】B

【点拨】黑奴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但工业革命以后,采用机器生产开始依靠商品的输出去掠夺财富,所以黑奴贸易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生产领域基本实现机器生产,同时欧美各国进入资本主义成熟期,解放黑奴使他们成为自由劳动力,这对资本主义有利,于是黑奴贸易结束。本题选B项。

47.(2011年12月广州调研20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B.美国独立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D.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使工人工资上涨,也远远不及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大。故选D。

48.(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7题)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B.英、西、荷C.英、法、荷D.英、法、俄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随即展开殖民争夺的西欧国家是英法荷三国。英国和法国分别在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三国之间冲突频繁,斗争愈演愈烈。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三次战争;17世纪英法发生七年战争。49.(2011年10月四川南充市调研19题)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所产

生的影响不同。其依据是()

A.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灾难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雇佣劳动力

C.为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市场D.导致了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答案】B

50.(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20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一幅图——新兴西方的世界: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l763年可能的理由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存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51.(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29题)(13分)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掘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如何开创"全球化"的?(2分)

(2)结合英国历史指出,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

什么?(4分)

(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

些表现?(4分)

(4)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案】

(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成

立“经互会”。(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共3分)

【点拨】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第一问回顾西葡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及影响作答。第二问,英国的动力应该从经济动因去考虑,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带有的扩张性是英国殖民扩张的主因。第三问结合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进行作答。美苏争霸可以理解为局部全球化。第四问可以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来作答,注意可以分为利弊进行考虑。

【结束】

52.(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27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3例)。(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6分)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4分)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2分)

【答案】

(1)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2分)

论证:15-16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18-19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6分,每例均应包括控制大海、获得殖民利益2个要点)

(2)建议: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2分)

理由:长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4分)(3)中国: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2分)但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

(4)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2分)

【点拨】(1)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结论。联系新航路开辟以来列强对海洋的争斗回答第二小问。(2)从材料中“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可知马汉主张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即可回答第二小问。

(3)从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角度思考回答。

(4)从海洋权益的维护和开发等角度分析回答。

【结束】

(完整版)四中历史必修二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题(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教材第七单元) (一)全国卷和海南卷(教育部命题) 1.(2013年全国Ⅱ卷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 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2014年全国大纲卷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 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3.(2014年全国1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 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 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 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二)地方卷 1.(2012年广东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年福建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3.(2012年江苏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 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4.(2013年广东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5.(2014年安徽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 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 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 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 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 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 会根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 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 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 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50 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 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 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 是 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 5.早在公元1000 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 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 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 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 输业的发展 8.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 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 主义排挤、压迫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注意广告语:今有 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 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 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优质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设计《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为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五的第二节,紧承上一课“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下接“工业革命时代”,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师在上这一课前可以先作一个简单的前情回顾,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并能认识到正是由于本课中西方殖民的征服与掠夺行为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发展,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因为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用的是通史教材,而高中的专题史教材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割裂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顺时间和空间关系。 2、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来看,学生要能够理解和把握地理大发现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伴随了一系列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学生应理清西方殖民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先驱,到荷兰、英国和法国先后崛起,重点探究和理解荷兰和英国崛起的条件;并懂得分析列强的这种霸权角逐给亚非拉,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考情分析 从这几年高考的趋势分析来看,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比较少涉及这一考点内容,但在地方卷有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那么在2019年的高考中,考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对“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这一知识点,高考侧重考查冷战英荷崛起的条件和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梳理基础知识,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互助学习几种形式相结合,避免学法单一产生的倦怠。通过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并增加了一些当前流行的元素,如微课介绍,星级评价,影视游戏穿插于PPT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他们自觉养成主动学习和爱思考的好习惯。另外,学生必须能够读懂材料,学会解析材料,历史高考中主观题材料题是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高一时学生就应掌握解答材料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 以兴趣为先导,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的处理教材,用拟人化的形象把几个西方列强发展资本主义的血腥丑恶嘴脸刻画出来,以整理人物档案,星级评价等方式将重点难点化为简易的知识点,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角度展示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锻炼学生对材料解析的能力。教学教程中既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新理念,也采用了EEPO有效教育中的平台互动形式。在教学教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主动学。 五、教学工具与设备: 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 1 / 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 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 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 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 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 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 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 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 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 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 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1 其首都在都城结构上,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 2 某年宣布不禁夜市,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至于?耍弄处?,营业?通宵不绝?。 3 某皇帝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历年高考题节选)

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专题五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优秀经典课时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解析: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并非西班牙,故A项错误;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是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正确;英国是18世纪中期“海上第一强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7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并非法国,故D项错误。 答案:B 2.“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的地点是() A.利物浦B.伦敦 C.安特卫普D.阿姆斯特丹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东西方的国际贸易,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美国D.英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1500年”“桥梁”“起程点”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极力发展对外贸易,参与殖民扩张,夺取世界殖民霸权,故选D项。 答案:D 4.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B.英、西、荷 C.英、法、荷D.英、法、俄 解析: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随即展开殖民争夺的西欧国家是英法荷三国。英国和法国分别在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三国之间冲突频繁,斗争愈演愈烈。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三次战争;17世纪英法发生七年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二、背景资料: 问: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来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小国,当时其他欧洲国家都比他们强大得多,为什么他们能够率先成为称霸世界的国家? 答: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最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历史上长期被异族统治,饱受入侵之苦的两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在反抗中实现统一,并建立了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新国家形式的动员能力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在几乎整个16世纪,两国垄断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和新大陆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两国,从而使这两个小国率先称霸世界。 问:文艺复兴对这两国的崛起有没有影响? 答:文艺复兴对两国的崛起产生了直接影响。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使人们从中世纪对上帝的绝对崇拜中解脱出来,确立了人在世界的至高地位,大大提升了人们挑战自然,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那时候一些古希腊罗马时代科学成果的发现和科技的新发展,也同样起到了开拓处于蒙昧状态的欧洲人视野的作用。例如,1406年,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的发现,就对刺激两国航海发现产生了直接作用。 正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的统治者,以及欧洲的探险家敢于尝试海外探索,最终推动欧洲摆脱中世纪的蒙昧状态。 问: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存在扩张过度的问题,他们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补救? 答: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国土狭小,人口不多,但两国都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国力和人口的不足使得他们只能控制一些点,而不能全面对殖民地进行有效统治。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能像后来的英国、法国等国一样给殖民地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他们只是对殖民地实行掠夺式财富榨取。 当欧洲其他国家结束征战,纷纷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后,两国的大国地位就不可避免衰落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两国没有、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虽然率先成为世界性大国,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国之路却并不平坦。

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与模拟试题 考题选析 [例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剖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 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任总统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1.(2007江苏,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1.A从对话中不难得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C、D三项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范畴,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命题思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 2.A B、D项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命题思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3.(2007天津,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009高考广东单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 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 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3.(2009高考天津文综)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4.(2009高考上海单科)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A.欧盟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5.(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6.(2009全国文综一)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7.(2009全国文综二)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 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 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8.(2009高考江苏单科)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