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色方言

湖南特色方言
湖南特色方言

湖南特色方言———桂东话桂东是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偏远小县,坐落于罗霄山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一方水土下养育的人民自然也就形成了一方语言,那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家乡方言——桂东话。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桂东县自南宋建县以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区。除清泉、桥头两乡(镇)挨近江西的部分人常讲江西话外,其他各乡(镇)多习惯于用地方话交流,这些地方话也被称为桂东的客家话。

桂东话是一种游离于普通话的地方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有着浓郁的地方神韵。然而,桂东话语音复杂,受赣、粤方言影响较大。然而为什么会受江西、广东这两个省语言的影响呢,这个还要从桂东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处在湖南东南部的郴州市,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向来有广东的后花园之称,而桂东又正处于郴州的东南角,占尽地利,与两省皆有密切联系,交流之中自然掺杂了语言的摩擦。比如,桂东话的“是”就与广东话的“是”发音相同······诸如此类,这里不予赘述。

毫无疑问,桂东话是难懂的。请注意,这里说的难懂包含了三层含义:一、难于听懂。很多听过地道桂东话的人都直呼桂东话像极日韩语系,甚至有人直接说像日语。并且桂东话的语速极快,堪比voa 快速英语。往往听上去是一句话,而其实已经说了好几句话的内容了。

二、难于学习。桂东话和普通话偏离稍远,在桂东话里不分平翘舌,没有前鼻音后鼻音,不分“l”和“r”的发音,并且桂东话特别注重

语调,这非一般人能学来的。所以普通话说得好的人,桂东话肯定会学不好,而地道的桂东人学起普通话来也并非易事。三、难于书面表达。一般而言,很难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准确的字词来对应桂东话里的读音,即使能找到,一般人也看不懂,即使是地道的桂东人也未必能看得懂。我想,这也是桂东方言未能形成书面语言的一大原因吧。

桂东话虽然难懂难学,但是却十分有趣,特别是跟一些桂东文化结合起来说得时候。比如,桂东“十大碗”。桂东的“十大碗”最流行是在八十年代,那时桂东人刚刚走向土地承包制,家里并不富裕,请客太多是一些小菜。聪明能干的桂东人就把这些小菜科学搭配,取名为“十大碗,并编成顺口溜:一碗滴哒哒,二碗芋头冬子鸭,三碗溜溜滑,四碗勺子挖,五碗圆圆个,六碗白花花,七碗黑妹妹,八碗硬皮球,九碗腥啪啪,十碗肉上菜。一个顺口溜便道尽桂东人的勤劳善良,风趣幽默。

任何语言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桂东话也不例外。桂东话虽然难懂,但其中的许多读音和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不知这是不是相互影响的结果,甚至有些桂东土话里的词语都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比如“无名肿毒”。下面就简单地为大家举几个两种语言读音相同的字词:“报告”、“饭”、“宝气”、“田”、“天气”、“心情”、“雨”、“逢墟”。生长在同一片华夏大地,虽然活得各有各的精彩,但我们的本质、源流还是一样的。语言的相通仍然提醒着我们:我们的根是一样的。

上文已经提过桂东话是十分有趣的,在这里,不妨让大家学习桂东话的几个简单发音:俺宁(我们);摁宁(你们);四饭(吃饭);

叫(哭);巴巴(爸爸);饿唐(学校);需(书);啦贼啦(男孩子);摸贼啦(女孩子)。

语言的奥秘在于你不断学习和积累,要学好用好它,同时更应该了解一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底蕴。仅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如何绘制方言地图

如何绘制方言地图 摘要 关键词 一、回顾过往——方言地图绘制的历史 (回顾,背景、历史、发展) 方言地图是方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方言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方言地图,顾名思义就是用地图的形式标示方言分布和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情况。 方言地理学(也称语言地理学),是通过方言调查和方言地图绘制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词法和语法等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方言地图的绘制也就随着方言地理学的兴起而应运而生。 方言地图是语言学中直观而又独特的研究方法之一,给语言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方言地图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描写、展示和保存大面积地区、众多方言现象的面貌和分布状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1、外语方言地图 方言地理学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自此以后,许多国家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调查、编写、出版了本国方言地图集。比如: 在德国,1876年,文克尔(Georg Wenker)开始

调查德国方言,1881年编制《德国语言地图》1册,发表德国北部和中部的6幅方言地图。1926年芮德(F.Wrede)编辑出版《德国语言地图集》6册。 在法国,1902-1914年和1920年,吉叶龙(Jules Giliron)编制出版由艾德蒙(Edmond Edmont)调查的《法国语言地图集》,包括650个地点,2000个词语。 在意大利,1928年雅博尔格(K.Jaberg)、裘德(J.Jud)编制出版的《意大利瑞士语言地图集》。 在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语言地图集,比如,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编制出版了《北美方言地图》。 在日本,1905年国语调查委员会发表《音韵分布图》29幅,1906年发表《口语法分布图》37幅。1930年,柳田国男发表著名的《蜗牛考》。1966-1974年,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制出版《日本言语地图》6卷(1981-1985年重印),包括2400个地点,300幅地图。1989-1999年,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制出版《方言文法全国地图》4卷(第5、6卷尚未出版),包括807个地点,267个项目,发音人均为1926年以前出生的男性老年人。 2.汉语方言地图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总体上可以分为湘语区、赣语区、西南官话区三种。其中,湘语是湖南省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如图所示,将湖南大致分为东、中、西、南4个部分,则中部属于湘语区,东部属于赣语区,西部、南部属于西南官话区。 湘语区内部,可以进一步分为新湘语区、老湘语区两部分。新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东部,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西部,以娄底话为代表。 湘语的具体分布: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老湘语娄底话),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的一个语支,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湘语主要分布于湖南中部,处在赣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中。东北及东线主要为赣语:宜浏片,吉茶片,耒资片,西北、西、南分别是西南官话的常鹤片(也称为湘北片),以吉首怀化为中心的湘西片,以及以蓝山,嘉禾为中心的湘南片,这一片与广西北部的桂林连成一体。 现代湘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中部地区,主要的湘语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岳阳,衡阳,娄底,邵阳等。2008年统计约为3600万人口,占汉族人口的5%左右。湘语也由于历史或移民的原因,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以及贵州局部地区亦有分布。湘语主要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但其它各片皆有特色。 湘语分区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过渡方言的处理。按照历史上形成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老湘语、新湘语两部分;老湘语以娄底话为代表,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根据各地湘语的湘语和特征,分为三片“长益片、娄邵片、吉溆片”,这是也最有代表性的湘语分区之一。鲍厚星教授与陈晖教授在《湖南省的汉语方言》对于湘语的分区进行的调整,将长益片、娄邵片和吉溆片细分增加至5片,衡州片从长益片中析出,吉溆片改名为辰溆片,并将湘南土话和原属于娄邵片的祁阳,祁阳归为永全片。 按五分的划分方式,湘语区可以大致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全片。其中,以长益片、娄邵片的分布最广。 主要的湘语城市有: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2011-03-29 14:51:44) 转载▼ 一、湘北方言: 1、常德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流行于流传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属于与现代普通话十分接近的北方方言区。细分起来,又可分为:常德话、津市话(澧州话)、 张家界话、湘西话等。常德话影响较广,波及益阳的沅江和南县、岳阳的华容,但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常德方言与湖北荆州的南部县市(监利、公安、洪湖等地)方言为一个支脉,同属江汉平原音。常德方言的特点在于平实委婉,有亲和力。 2、岳阳方言(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岳阳主城区和临湘路北、云溪区以及华容县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等多重特征;岳阳县和临湘路南为第二区,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为赣语区,保留了很强的古语特点;汨罗、湘阴则是典型的新湘语区,与益阳、长沙话相似。岳阳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五里不同音,其中东部地区,与鄂东南山区方

言相仿,同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湘赣方言区)等地方言十分接近。岳阳方言的特点在于字字铿锵,升调较多。 3、张家界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张家界与常德同属于西南官话区。流行张家界话的地区包括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石门西部和西南部,临澧西部)。张家界话儿化音较重,接近于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方言,整体上,官话区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 4、益阳方言(湘语-新湘语):益阳话属于湘方言-长益片-益沅小片区,与长沙话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独特的特征。益阳话可以定义为:周边地区与益阳可通话,同时又具备古浊声母边音化的湘语。典型的益阳方言区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阳市区。新湘语内部差异较小,益阳话与其他新湘语地区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二、湘中方言: 1、长沙方言(湘语-新湘语):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长沙话一般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县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至于宁乡县和浏阳市的方言则与市区差异较大,其中浏阳东部的方言还属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不能与长沙方言互通。长沙话的特点在于抑扬顿挫,语速较快。 2、湘潭方言(湘语-新湘语-老湘语):与长沙方言接近,

湖南方言新词语初析

2008年2月 湘南学院学报 Feb.,2008 第29卷第1期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Vol.29No.1 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言岚(197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方言研究所副教授,武汉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 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 湖南方言新词语初析 言 岚 (湖南工业大学方言研究所,湖南株洲 412007) 摘 要:方言新词语是在一段时间内一定地域、群体的人们创造并喜闻乐用的词语。它主要来源于时尚新词语、方言词以及字母词等,常运用比喻、借代、词义的转移、扩大等方式构成,在使用上具有流传性、阶层性、时间性的特点。湖南方言新词语反映了湖南人趋时求新、趋异求奇、趋众求同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湖南方言;新词语;来源;构成特点;使用特点;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8)01-0084-04 语言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的变化首先突出地表现在词汇的变化上。词汇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变化最快、最为敏感的要 素。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家们统计,当代汉语新词语每年以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由于科技、媒体及经济等的发达,新词语越来越渗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里,成为人们语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在某一方言中出现的新词语既具有共同语新词语的共性,又由于特定地域文化的熏陶而显现出个性,由此我们可以体察某一方言区的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本文拟从新词语的来源、构词特点、使用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简要分析湖南方言中出现的新词语。 一、湖南方言新词语的来源 (一)来自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时尚新词语近年来,受到湖南电视广播传煤飞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有湖南方言特色的时尚词语在三湘大地非常流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频繁出现。由于其是混合在普通话中使用的,往往在语音上做了适应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适当调整,又为了一般读者能看懂,本文均不采用国际音标,而是折合成普通话语音或用汉语拼音注音。例如: 策(c ):等我哪天休息再跟你策。意指/调侃地说0、/神吹海聊0。源于湖南经视一档收视率很高的 脱口秀节目5越策越开心6。 哈蜊油:你怕是个哈蜊油,这么好的条件都不答应。原指像软体动物蛤蜊的油,现指人憨厚、傻气、弱智。源于湖南卫视5幸运三七二十一6栏目中相声演员奇志、大兵表演双簧时塑造的角色名。 那确实:)))他穿黄色不好看。)))那确实!源于湖南经视5越策越开心6栏目主持人的口头禅。 拽味:这槟榔真的是拽味。意为不同寻常的味道。源于刊登在湖南各媒体上的一则槟榔广告。 踩一脚:司机,等下在五一路踩一脚。意为/车子停一下0。源于湖南卫视5幸运三七二十一6栏目中演员奇志、大兵所说相声。 (二)来自省外的方言词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湖南与其他各省的交流不断增强,很多原属于其他方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湖南方言中,为湖南人所使用,有的甚至取代了湖南方言中与之相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买单:香港、广州人在吃完饭后,会高呼一声:/买单0,指结帐付款。湖南方言则多呼/算帐0、/收钱0,但是现在湖南人一般都称/买单0。/买单0大有击败/算帐0、/收钱0之势。 爆棚:香港方言借进棚者多而至于爆的形象,比喻人多或形容事物的程度达到极点。如今在湖南也被广泛应用。

湖南安江方言集锦

湖南安江方言集锦 代试都来港几句安港哇 (大家都来说几句安江话) 满满——“叔父”(满娘--叔父的老婆) 舅佬倌——妻子的兄弟 姆妈——“母亲” 伢老子——父亲 nga几嘎——男孩子 妹几嘎——女孩子 卵杂戈——小孩子 钹钹客--中年妇女 手板——手掌 散饭——一种糯米油炸食物 灯盏粑——一种粘米油炸食物,类似用米做的馅饼 米吊腐——一种把米做到像豆腐一样的形状,膏状固体,可生吃. 打牙祭——旧指商店作坊每月初一、十五为员工改善生活, 打盆伙——邀请多人好友聚餐 挂青——清明扫墓,又称“上坟” 窨子屋——四周围以高墙的砖木结楼房

报你——告诉你 恰噶——吃了 紧倒——总是,如“紧倒港” 绊倒——跌倒 发梦忡——梦呓 戏毛伙——开玩笑 坨落嘎——又称“丢失”掉下 调把——开玩笑 窝号——这样 扯谈——①闲聊;②开玩笑。又称“扯卵谈” 弄送——唆使、捉弄,如“你莫~ ~人 抛皮——指人轻浮、不稳重,也称“抛”。 背时——倒霉。 打驼骡--打累子 冰浸果——冰冷。 滚赖果--很烫 焦湿果——湿 光生——漂亮。 撇脱——与已无关,如“你把这事讲得咯子~”惯侍——娇惯。 么咯——什么,又称“么咯子”,如“其在做~”。哦自——怎么,如“他~~来”

果自--这样,如“果自港”帮摁——硬 调胃口——设置悬念 燕子――燕几 麻雀——麻吊几 豆子——吊几 一哈几——一下子 妹子――妹几嘎 口水——巧许 奶子——耐戈戈 港掰哇——扯谈 闷几——蚊子 心番——讨厌 亚由——也有 晓条——后头 打钹——接吻 一点点--滴滴几 败耐——脏 俩死了——累 刮风——动轰 毛——不.如“毛清楚、毛晓得”港——说

怀化方言分布

怀化方言分布 怀化,多声部的语音交响曲 说起方言的混乱,恐怕无地区能和湖南打比,而湖南语音最为混杂的地区,则一定是湘西南,处于几大方言的偏远交界处,又兼之受到少数民族和移民的影响,岛状、半岛状、链状、带状等极其罕见的方言分布区,在湘西南屡见不鲜,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怀化,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火车“拖”来的城市,它的方言,完全就等同于这个城市的发展史。 先民逐水而居,迁徙也一般溯江而上,繁忙的水道带来了各地的商旅,沿着水道强势方言会形成比较纵深的侵蚀,而人烟稀少的绵延山脉,则像长城一样,阻隔了语音的交流。湘西山多水多,也复杂了西南官话与湘语区的互相侵蚀,呈现出了极其不规则的锯齿状,例如,从北往南,依次是西南官话常鹤片区(常德一带)、成渝片区(龙山、永顺、大庸一带)、湘语吉淑片区(吉首一带)、西南官话黔北片区(凤凰一带)湘语辰溆片(辰溪、泸溪、溆浦一带)、西南官话黔北片区(新晃、芷江、怀化,洪江、安江一带)、西南官话岑江片区(靖县、通道一带),其中又分布有三个比较大的方言岛,分别为湘西土话区(又叫乡话,无法归类,但带有大量汉语词汇,通行于沅陵、辰溪、泸溪、溆浦交界地带)、麻阳话区(无法归类,受赣语影响较大,带有西南官话和苗语词汇以及少量湘语词汇)、会同话区(发音短促、粗直,无法归类,大致算湘语的一种,但更古老,保留有大量上古汉语语音语调)。怀化所在的黔北方言半岛被这几个方言孤岛所包围,向东突出深入到雪峰山,与另一片方言区——赣语洞绥片区(远离赣语大本营,也是个方言孤岛区,鼻音重,语调高,通行于洞口、绥宁、隆回等地)接壤,湘西南受赣语的影响是很大的,江西移民于湖南始于五代,到宋、元时期移民逐渐增多,形成潮流,到明代而大盛,及清初,向边远山区推进,盛势才渐衰,尤其是怀化,本地人90%的祖籍在江西中部的吉安市,比起同一方言区的新晃、芷江、安江而言,语言的赣化色彩最为严重,显得比较“浑浊”。“赣语为骨,官话为肉”,怀化话的语音语调虽然已被西南官话裹得很紧,但底层常用词汇却是属于江西的,例如“的”发音成“给”,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已基本上排除了与同一语区的成都人贵阳人等通话的可能,倒是能和属于赣语系的洞口话做基本的交流,例如“昨夜”,洞口话为“蚕呀噶”,怀化话为“策牙噶”。都是去声丰富(有阴去,阳去),都有大量的阴平(普通话的一声)发音成去声(普通话的四声)。 然而!怀化话却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体方言。城区人口虽然只有47万,但是使用的方言种类却相当繁多,并且都有较强的生命力,没有一种所谓主体方言,出现这种多方言、多口音并用的情况,是因为这个城市极其年轻,又恰好处于各方言区的交界处,无强势方言,同时又由于移民来源地多样的结果。 1972年和1978年,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相继通车,在榆树湾镇北交汇,这座百来户人口的小镇凭借着交通的优势迅速成为了湘西一带的货品与人员的集散地。1975年,黔阳地区驻地由黔阳县安江镇迁往怀化县榆树湾镇,榆树湾镇改名为怀化镇,1979年,怀化镇与盈口公社脱离怀化县,成立怀化市,1981年,黔阳地区改名为怀化地区;1983年,怀化县被撤销并入怀化市。到1997年,成立怀化地级市,这座城市的年龄到现在也只有屈屈三十来年。 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变迁引发了大批的移民潮。为了铁路大动脉的修筑与运营,大批铁路职工从长沙、衡阳等地迁居于此。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大批低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厂矿人员从黔阳安江移民怀化。90年代的经济发展又引来了大批来自邵东的生意人。最终形成了如今怀化城内丰富多彩的多方言并用形态。 怀化话,占城区总人口的40%多。主要分布于城西、城中心,郊区,以及原榆树湾镇的

中国方言分布

中国方言分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本词条主要介绍的是汉语的方言,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综述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晋语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地区,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以及毗邻山西省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 西北方言分布在甘肃、陕西大部(陕西南部地区除外)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分布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 简介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5%。 客家方言分布区域 ⑴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 中国方言分布图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客家方言也算庞大,世界总人口超7000万人 ⑵广东的客家方言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其中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有: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乳源。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龙岗、东莞等广东的其它地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话分布。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⑶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⑷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均讲客家方言。 ⑸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 ⑹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方言分布全区90个市县中的79个市县,占所有市县的 87.78%。就乡镇而言,全区1364个乡镇中,583个乡镇有客家话,占所有乡镇的4 2.74%。广西客家方言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在陆川、博白、浦北南部与合浦东部;其次是防城、钦城与灵山相连的一片地区;以贵县为中心,沿铁路东南至玉林北部、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 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湖南方言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1、 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

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湖南方言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1、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湖南方言-历史渊源湘语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资流域

国内方言现状

国内汉语方言现状 (可加入一些方言段子或者方言歌曲作为引入,具体看整体风格) 在国内,方言通俗上讲就是各种地方话的统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多数人对方言并不陌生。 严格意义上讲,方言的语言学含义就是一种语言的各种地域变体,并且因为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方言被认为是当地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可以非常敏锐地反映特定的地域文化,并将特定的地域历史进行记录;也能传达出生活在某一方言区的人们的观念心态,成为当地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 式,拉进人与人的距离;方言 词汇也是当地变化最频繁、最 迅速、最活跃的词汇,或多或 少能反映出当地的一些文化层 面上的变化。 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伴随着历史的时间轴与空间轴的三维推进,中国的社会在不同程度的分化和统一中发展,语言文化也随着社会文化乃至国家文化进行着演化发展,于是,汉语在如此的推进过程出现了多种分化,即方言。同时,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时间维度融入中原地区,因而造就了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现状。通过第一部分我们对于方言时间轴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归纳方言的特点,我们认为汉语方言主要划分

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伴随着国家将语言统一性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一国家大环境,说方言兼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口在不断增加,一些使用人数少、呈零散分布的方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在多种语言并存的当下,中国语言统一性与分歧性的融合并存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结国内汉语方言的统一性与分歧性,得出以下几个现状特点:1.方言地理学与方言地图。 方言地理学在中国的渗入,为我们研究方言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及方言地理学,就要从汉语方言的格局说起。我国的汉语方言的格局,是以南北方作为分界,临海与内陆作为区分的语言地理特征格局,主要是越往南方(东南方)方言的形式就越发的复杂与多样,也就与中原地区的官话差距越来越大,相反,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方言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小,与中原地区的官话接近程度较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不懂很多南方的方言,却对北方的方言并不陌生的原因。我国的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与历史上的多次移民的变化有关。比如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自北而南的移民是汉民族移民的大趋势,而中原地区向北方、西北、东北成规模的移民则是很晚近的事情,还有诸多小的移民也对于方言的流通与交流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因此,无论是历史学分析,还是现在的生活体现,移民始终是方言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呈现出南方(东南方)的方言种类繁多却也晦

中国语言分布

中国汉族语言分布2011-10-23 08:28:11

官话 官话,是中国历代各官方所订定之主要通用语言,包含现代标准汉语(即台湾的国语、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新马地区的现代标准汉语)和其他官话方言(包括异变后已自成一格的新马汉语官话方言:新马华语)。尽管理论上说,华夏汉民族的官话子分支,如唐朝官话、宋朝官话、明朝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据考证是与闽南语、粤语、客语、晋语等同级的所谓“汉语”方言区,但实际上,人们(包括汉语方言学界学者)往往直接把官话和“汉语”各方言区等并列表示,而不考虑其中的“级别”差异。 北京语官话是目前诸方言中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南方的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和江苏中北部作为母语使用。 现今中国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为主代表、西安话、成都话和扬州话和为副代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北方东北部和西部,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分别通行于中国南方以吴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方言区之广大地区的东部和西南部。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是通行于东北三省的一种官话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05年7月,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应为9772万人。

冀鲁官话 冀鲁官话分布于天津、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县,山西广灵县。

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辽宁辽东半岛和山东胶东半岛,共44个县市,此外在辽宁其它地区及黑龙江有方言岛,分登连、青州和盖桓三片。 北京官话,元清中国官场主流的标准语。北京官话在清代中后期逐渐取代明代的南京官话成为中国的标准语,现在称为“国语”或“普通话”。另北京官话亦指官话方言之一种,共分四片: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北疆片)。

湖南汉语方言研究

湖南方言研究 摘要: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的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而通行在这个区域的词汇则最能直接体现这个地域的文化。湖南地区文化体现的载体是湖南多种多样的方言,更准确的讲最直接的体现是这些方言里面独特的词汇语言。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湖南方言的词汇特点及其文化影响。 关键字:方言、词汇、文化 湖南位于华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除此之外,他的机械工业、旅游业、农业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湖南的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希望家乡的经济能够保持这种与时俱进的势头,更上一层楼。然而历史的沿革赋予我的家乡湖南的不仅仅是这些,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发展的无疑是湖南的地区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湖南是我的家乡,当别人问我是那个地方的人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大声回答:我是湖南人。这种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一直都在我心中。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的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而通行在这个区域的词汇则最能直接体现这个地域的文化。湖南的历史文化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作为这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之一,湖南的方言永远是扮演着主角的角色,而湖南的方言词汇则以其传统性,多样性,形象性等丰富而动感的特点传神的表现出湖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

20世纪湘方言概述

【数据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2000年 【文献号】133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001 【原刊页号】47~54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07 【标题】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 【英文标题】On the Research of Hu'nan Dialects in the 20th CenturyBao Houxing,Chen Lizhong and Peng Zerun 【标题注释】本文曾在1999年11月5至8日于桂林举行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届学术讨论会上宣读,此次发表时作了修改。 【作者】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 【作者简介】鲍厚星,生于1937年,湖北黄陂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东安土话研究》、《长沙方言词典》(合著)等著作,并发表过若干重要论文。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81 陈立中、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81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的湖南方言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世纪初期到四十年代,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大约十年时间,是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第三阶段从八十年代初期到本世纪末期,是方言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 【英文摘要】The research of Hu'nan dialects in the 20th century may beseparat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first period is from the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o the 1940s, which is thetransforming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to the modern one;the second period,with a span of about ten years,starts fromthe mid-1950s,which is the time of general fieldworks onphonetics;the third period i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to the end of this century,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dialectural research in all aspects. 【关键词】湖南方言研究/转变时期/普查时期/全面发展时期 the research of Hu' nan dialects/transforming period/theperiod of general fieldworks/the development period in allaspects. 【正文】 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 1.1 开始用现代手段调查研究湖南方言早期研究方言的学者一般是利用传统 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文字学的知识来研究寻求古今语言文字嬗变的轨迹。杨树达从1925年开始陆续发表考证长沙方言的文章,后来形成《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共考证长沙方言词244条,考证的本字多数被后人采纳,影响深远。1934年到1935年《海王》期刊分42期连载了异人撰写的《楚语研究》,对湘方言的许多词语进行解释和考证,内容相当丰富。 1935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赵元任、丁声树、吴宗济、董同和、杨时

湖南方言和普通话

“岳阳是位于湘鄂交界处的一座中等城市,语言特点既有湘方言口音,又带有鄂语音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地方的人说什么话。岳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因而岳阳方言并非单一方言。岳阳话:十里不同音对岳阳方言颇有研究的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方平权教授在其《岳阳方言研究》一书中说:“根据辖区内方言的内部差异,可以将其分成四区。岳阳城区和临湘路北、华容县这些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的特征。今岳阳县和临湘南部(大体以京广铁路为界)为第二区,这一区从交通地理的角度看,属于新墙河流域,其南部与湘语形成交流,东北部则受到鄂东赣语的影响,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属湘语还是赣语难以定论。第三区包括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这一区属汨罗江流域,为大面积山区,由于其东南北三面为赣区环绕,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由此可知,岳阳方言主要由西南官话、湘语系、鄂语系、赣语系组成。但受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影响,在某一地域内,又会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方言。正所谓“十里不同天”一样,十里之内的方言又在语音或称谓方面有所不同,有的甚至隔条田埂便语音不同。老岳阳话原是城陵矶话 以岳阳城区为例,今天老城区的语音就与过去不同。过去,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城区人与湖北人依靠水运交往较多,受鄂语的影响也多,语音特征就多鄂语特色。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岳阳成为地级行政区,公路铁路交通更加便利,与省会长沙的交流进一步增多,受湘语的影响也就增多。因此,城区的语音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过去城区的语音与城陵矶的基本相近,现在却有了一定的差异,就是随着与长沙以南人口交流增多而引起的变化。老城区市民讲的是正宗的岳阳话,即俗称的“巴陵话或巴陵腔”,其语音特点与声调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六个声调。其中首尾两个字发音较高,且单元音韵母多重叠;城郊菜农讲的方言,语音介于城区人与东乡人之间;城陵矶人讲的方言,因其靠近湖北,市民多为湖北人,故其发音多带湖北腔,声调及语音与城区基本一致;铁路工人讲的是另一种话语,其语言特点受行业影响,以普通话为主,但因受所在地域影响,这种普通话又有所变调,形成岳阳地区铁路工人所特有的话语,岳阳人称之为“塑料普通话”;东乡农民进城后,仍保持其浓郁的乡土方言,且乡俗俚语较多,一听就知道是岳阳东乡人;其他外地移民讲的则是其原籍方言,如平江人、华容人、临湘人、湘阴人、长沙人、邵阳人等,讲的都是其地方方言,有的人虽来岳阳几十年,但却仍“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他们的下一辈,倒是满口的岳阳方言。岳阳话丝毫也不幽默,倒是比较直截了当,不藏不掖。只是一些话语或字词受方言影响,在字典中是查找不到的,只能用同音字词或谐音来代替。岳阳是个名符其实的水城,也许见惯了洞庭湖的波浪,岳阳人有些话后面总爱带个“啵”字,如说“买东西啵!”“吃饭啵!”“玩去啵!”等等,这个“啵”字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吗”字。形容人吃饭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城陵矶人则说是“乌龙搅尾吸(吃)得一干二净”。这句话源于传说,七里山有条乌龙用尾巴将洞庭湖的水搅得一干二净,这本是当年城陵矶渔民的说法,后来当地人也常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饭量大的人。如“吃饭”、“喝茶”、“抽烟”,岳阳乃至湖南各地都喜欢说“呷”,如“呷饭吧?”“呷茶吧?”“呷烟吧?”而这种“呷”,原本是动物吃食时发出的音响,后专用作动物吃食时的动词。但湖南人却将这个“呷”字用在了人身上,显然也是受了鸭子这种近水动物的影响。形容说话粗门大嗓,快嘴利齿,不讲时间地点,不注意场所人物,不问别人能否接受,一鼓脑儿地狠锤猛砸,容不得别人插嘴的人,岳阳人形容他们说话为“一砣砣的掉”。这个“掉”字本应读第四声,因普通话中找不出与其谐音的字,故只能用“掉”字代替。“掉”本是扔掉的意思,在这里又和“钉”字意相同音相近,是指刻薄的、损人的话,形容一股脑儿地“扔”、“钉”或“砸”在别人身上。这种“一砣砣的掉”也有两种意思:一是有些人历来心直口快,平时说话就快嘴快舌,但绝无伤害别人的意思;二是有些人对某人有意见或成见,说话时故意带有情绪地伤人损人。如夸某人有本事,了不起,或出类拔萃。岳阳人则喜欢说“好敖呵!”“好狠呵!”。往往在敖、狠的前面,还喜欢加上个副词,如好、最等。受方言影响,还有一些习吓得团“、”冻得团团抻“,岳阳话则说成是”吓得发抖“、”冻得发抖“惯用语,如普通话

长沙经典三字方言

长沙经典三字方言 “浩多钱“(好多钱)” “哦该咯”,(想怎样) “有点包拜”(有点宝,蠢), “哦是搞哒”(怎样做) “嬲你妈妈别”(F**K), “莫撮我”(别骗我) 八咪子【BaMiZi】装傻,装宝。[例]少跟我装八咪子喃,我一清二楚! 跘式样【BanShiYang】出丑,没风度。[例]今天身上没带好多钱克,跘哒式样。 扳坨子【BanDuoZi】猜单双的赌博。[例]扳坨子输赢就蛮大喃,一下子站得门口就克嘎几千。 帮老倌【BangLaoGuan】帮工,打工仔。[例]该回请的帮老倌连不蛮嬲腮,不晓得做事,又懒。[近]提草鞋的 白师傅【BeShiFu】什么都不懂的人。[例]你看他啰,什么都不会,整个一za白师傅。 笸箩货【BoLoHuo】低劣的,档次低的伪劣产品。[例]今天在下河街买哒咯些家伙,尽是些笸箩货。 不嬲腮【BuNianSai】不象话。[例]他是那号稀下的角色,不嬲腮. 不秀气【BuXiuQi】不少。[例]我还以为可以便宜蛮多啊,冒晓得也不秀气哦。[例]岳麓山的门票12块哒呢,不秀气啵。 不装象【BuZaiXiang】小孩子不听话,顽皮。[例]你看你装象不啰,搞喃一地的饭! 踩一脚【CaiYiJiou】停车(源于坐中巴),等一等。[例]踩哒啰,我走咯里下车。 炒地皮【ChaoDiBi】一种很流行的扑克玩法,类似双升级。[例]炒地皮比打哈还韵味些咧。

[同]挖地皮。 骢上岭【CongShangLing】推动,扶助,壮威。[例]咯只路我只有骢上岭的,放势去搞啰。[近]撑篷 戳巴子【CuoBaZi】骗子,欺骗。[例]他是杂戳巴子,你也信戳丹![近]戳宝,戳贵,戳贵贵。 打板子【DaBanZi】谈判时要求降低价格。[例]1000块钱啊?那肯定要打点板子唦。 打抱秋【DaBaoQiu】游泳、浮水。[例]你学乌龟打抱秋——现壳(阔)哦! 打出子【DaQuZi】送礼。[例]一声舅外公,害得我又打嘎一石出子。唉,人情一把锯咧! 带笼子【DaiLongZi】设圈套,托。[例]我就讲:你们两个瞎哒眼咧!带老子的笼子吧,跟老子到派出所克啰! 唐四郎【DangSiLang】丧事。[例]X大爹昨日夜黑子“唐”嘎哒,我要去(Ke)帮白喜事忙。 提篮子【DiaLanZi】中介,空手套白狼。[例]那几年真的是全民皆商,连退休老娭毑都到处去提篮子。 电脑鬼【DianNaoGui】神经兮兮的;书呆子;偏执。[例]那za电脑鬼,不蛮清白咧;[近]电打鬼。 调口味【DiaoKouWei】逗把;调情。[例]我作古正经的呢,莫调口味喃;[例]正事就不做,只晓得跟细妹子调口味! 对亲家【DuiQingGa】吵架后相互不理对方,特别是小孩子之间。[例]他们两个才对的“亲 家”咧,细伢子一样的。 剁一刀【DuoYiDao】宰人。[例]咯如今那,越是熟人就越好剁咧……。 嗯男家【EnNanGa】老人家。[例]哎呀,某某娭毑,嗯男家咯响熬实啵? 画胡子【FaFuzi】虚假的,出事;情人;伴大款者。[例]那杂路画嘎哒,冇路哒;[例]那杂堂客们是杂画胡子。 贵大爷【GuiDaiYe】有点不蛮清白的人。[例]你戳我的贵贵哦,绊哒脑壳吧?[近]戳贵,戳贵贵。

上海市境内方言分布地图

上海市境内方言分布地图 上海市全境的本地语言,属于: 语系:汉藏语系-语族:汉语族语言:吴语语片:太湖片语小片:苏沪嘉小片 计有七种主要方言: 1:上海市区方言 2:浦东方言 3:松江方言 4:嘉定方言 5:崇明方言

6:金山方言 7:吴江方言 1:上海市区方言 上海市区方言传统范围如下: 中心城区9区 闵行区江川街道 吴泾镇金山区石化街道 宝山区大华街道,吴淞街道 浦东新区沿中心城区地带 语言层次结构如下: 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市区方言 目前状况: 略懂人口:6000万(苏沪嘉人口,杭绍甬大部,无锡常州大部,江北地区沿江大部) 听懂人口:3000万(苏沪嘉人口,杭绍甬部分,无锡常州部分,江北地区沿江部分) 目前使用人口:900万(沪籍14岁以上大部分人口,沪籍14岁以下极小部分人口,各地上海知青,港澳及海外沪人,极少外来人口) 熟练使用人口:375万(沪籍30岁以上大部分人口,港澳及海外沪人)

上海方言精通人士或语言专家:小于1万 目前方言态势: 语言呈急速退化中,14岁以下沪籍儿童几乎都不会说上海话上海市境内各方言使用人口统计简表(万人) 注:吴江方言仅统计在上海境内的人口 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别于乡下话的正宗上海话,在上海的使用情 上海总人口接近2000万其中上海户籍人口1379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上海,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外地人的数据由来 在上海户籍人口中,有1074万是市区户口。按理说,这些人口都应该说上海市区方言事实上也有870万人口平常在说上海市区方言。占人口总数的80%左右。但是能够熟练使用上海话交流的,现在只有375万,只有总人口的三成半。 对于0~14岁儿童的统计,更是惊人,上海话退化的现象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

湖南方言笑话 长沙方言笑话集锦

湖南方言笑话长沙方言笑话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湖南方言笑话长沙方言笑话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老娭毑卖葵花子 一个老娭毑在五一路边上炒葵花子,边炒边卖。 一天,就在她的摊子边上有人在吵架,围哒好多人看,有个莽哥路过,看不到,就问咯杂老娭毑:“娭毑哎,咯边是么子事啰”? 老娭毑:“长沙市咧”! 那杂莽哥马上港:“不是的咧,我是问咯边是么子路咧”。 老娭毑:“五一路唦”! 莽哥急噶哒:“你喃搞错哒,我是问咯里在吵么子咧”! 老娭毑:“炒葵花子咧”。 笑倒。 2.栏里有草 过去没有冰箱,剩饭就装在饭篮子里头。 有天临时来了客人,娭毑怕新鲜饭不够,就告诉客人:“冒事啰,放心呷,少哒篮里还有炒”。结果被客人听成了“栏里还有草”。 3.清吧 偶尔看经视的综艺节目,有次的“oldman秀”好出味的。

主持人刘澳出了一个题目:“清吧”,让老嗲嗲老娭毑猜是么子意思。 第一个老娭毑抢哒,答的时候想了半天,却说“不晓得”;第二个是个嗲嗲,说“那是跳舞的地方”。最后一个老嗲嗲蛮有把握:“清吧?清吧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亲爸”! 4.打湿一杂脚 7月份,刚刚从学校分来了一个外地细妹子,大家在一起开玩笑,让她拜老李为师傅。她欣然应允。 大家就故意撮她,说拜师是咯样就不行喃,要打湿杂吧子脚才可以喃。小妹妹好天真的样子:“真的呀,还要是这样吗?等等”,说完她噔噔噔出去了。 大家想这下可以撮她买点东西呷哒,正在说笑间,只见她拎着凉鞋走了进来,一双玉足真的到自来水龙头下给打个透湿! 5.彩油 乡下的舅娭毑做寿,当时没空回去,托人带了个大蛋糕给她。 过了两天有空了,再下乡去看她。 吃饭了,老人家端上一个她亲自炒的小白菜。想起是乡里的新鲜菜,味道应该好。一尝,味道有点怪,腻腻的,还有点甜。就问舅娭毑,她老人家就港:咯是用你们早两天送来的油炒的呢。 么子油罗? 彩油喃。[范文无忧免费毕业论文大全_] 彩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