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会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会议时间: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已经不多!”,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 de 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首先,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

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本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面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1、居家环保新招百日征集

通过新京报日常版面//京探网/地球周刊博客等各种互动渠道,向市民征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节能窍门和技术,在这100天内,每天在网上公布/选择部分在固定版面(例如:社区)专门栏目刊登。

2、“我对哥本哈根有话说”征集

通过新京报及其网络,向、全国乃至国外的读者,征集他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期待。每周固定时间选择刊登。可在专题页面上开设 Q&A以及Quiz版块,深化网民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汇总网友最关心的问题,让前方采访记者提出(如果能派出记者的话)。

3、国际媒体每日动态扫描.

每天紧盯全球各大的“气候变化”专页,看它们做什么,关注什么。此外,可以上传原创的专家解读稿。这些动作都是为届时的哥本哈根前方采访以及后方编辑储备知识。

4、11月8日连续推4期地球周刊系列封面故事

此部分内容主要以生动可读的通讯报道形式实现,11月起连续推出四期,是系列报道的重点和亮点之一。报道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深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太平洋小国的困境及其自救努力。报道通过编译、采访政府官员、当地民众或华人华商,以及环保组织实现。

二是重点报道各大非政府环保组织(比如绿色和平、动物保护基金等)以及知名的民间人物的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和成果。气候变化涉及全人类的切身利益,遏制全球变暖不仅应是政治精英们的主要政治议程,更应该是各国公民自觉的行为,而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及相关NGO、民间人物的行动,正是这一公民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他们的报道,也符合本部门为公民社会鼓与呼的一贯报道立场。采访内容可以涉及这些环保组织和NGO、民间人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工作模式、资金来源、重点案例、主X诉求、与政府及污染企业的博弈、如何宣传减排理念、组织更多自觉公民等等,报道务必实现极强的故事性。

三是新能源故事目标:报道最具代表性的国内外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民间创意和官方措施。风能、水能、牛粪发电、核能、零碳排放建筑设计......

会议动态报道:11月末——12月会议期间

根据实际新闻情况,在要闻版面或区域版面中实现,会议前主要报道最新的气候变化数据、气候政治三大阵营:伞形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最新立场、动态。

会议期间,报道按照重点新闻模式正常操作。(为保证会议前动态报道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安排专门记者监控相关、相关新闻,并与相关编辑一起每日报题。)

关注报道:此部分报道应为本次专题报道重点,也是体现本部门理念、区别于其他媒体报道的关键。报道在关注版面中实现、用至少2栏的规模,争取每日均有见报。计划报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高官访谈。

○选取三大阵营重要国家(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提前准备和联系,争取专访各自国家环保部门负责人或负责人发言人,访谈问题主要涉及该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情况,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此次气候会议上的立场等。

○选取最近十几年来深受海平面上升之害的典型太平洋小国,争取联系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可以尝试采访其政府首脑,这些国家可谓全球变暖的最早一批牺牲者,对于气候变化,它们最有发言权,

也体会最为深刻。

第二部分:话题版:

12月1日至5日连续推出5个关注话题版,对峰会进行预热。初步设想话题如下:

“大管家——潘基文的气候政治”:综述潘基文在协调三大集团进行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而揭示联合国和国际机构在减排方面的作用和局限。

“小人物——环保人士谈哥本哈根峰会”:从环保组织的角度出访,探讨场外因素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和幕后利益。

“碳交易——环保能够鱼与熊掌兼得”:国际社会较为成熟的绿色交易机制,曾令中国部分企业名利双收。从具体案例出发,探讨这个机制是减排机制下的有效国际合作,还是借名圈钱的利益游戏。

“哥本哈根——碳中性之都的美丽试验”:介绍会议主办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同时提引读者对哥本哈根的关注。“再回首——京都议定书鉴定录”:峰会前一天推出此专题,意在通过对签订京都议定书后各国在减排方面的表现,为峰会预热。

第三部分:会议动态报道:追踪会议进程,各国表态、领导人讲话

栏目:1今日金句——当天典型表态摘录

2今日瞬间――当天精彩图片

3今日话题——挑选当天议程重点,进行编辑

/记者/专家点评、观点交锋

会场外报道:栏目“漫步哥本哈根”——特派记者采写

1丹麦人和政府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细节

2会议期间,环保组织组织的抗议或者集会

3会议期间,世界各国的动态

版面;每天日常版1-2个版

第四部分:总结报道:会议结束当天的专题报道

1、本次大会成就

依据大会的预设4个目标逐个分析:发达国家减排指标确定

发展中国家减排措施制定

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方法

未来气候变化协议的讨论框架制定

2、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发展历程

内容: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会议等等,各时期进展和重大事件

3、前景、分析、专家点评

地球周刊——哥本哈根“减排”战(12月6日出刊)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标志 概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目录[隐藏]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编辑本段] 简介 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编辑本段] 会议概况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文稿 /2010.05 ◎潘家华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激烈交锋,会议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笔者作为与会者,试图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争议的焦点所在,并对一些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经过两年的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签署,1994年生效。由于框架公约只是框架性质的,没有任何具体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减排责任,需要继续谈判以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因而,在1995年召开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形成柏林授权,要求三年以后在京都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定量减排目标,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附件I 国家即发达国家2008-2012年在总体上年均排放降低5%。1997年12月达成京都议定书,规定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6%,俄罗斯维持1990年水平不变,冰岛、澳大利亚等国还允许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在总体上减排5.2%。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一些发达国家允许森林碳汇、从其他国家购买减排额度,使得京都议定书总体减排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三年谈判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经过八年讨价还价到2005年才生效。眼看议定书目标年到期,2012年以后怎么 办?2007年,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会议上,经过艰苦谈判达成巴厘路线图,也叫巴厘授权,要求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定。这便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来历和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是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为了能够年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协定,各缔约方已自2009年3月起,在曼谷、波恩、巴塞罗那等地分别举行5次工作层面的谈判。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4个缔约方、观察员国,937个联合国相关机构、专门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1069个媒体单位,超过4万人与会。有119个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与会,而且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参与谈判,史无前例。 二、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成果 哥本哈根想达到什么预期成果呢?根据巴厘授权,需要完成“双轨”谈判:其中的一“轨”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另一“轨”是气候公约下长远目标的谈判。为什么实行双轨呢?美国不属于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但仍属气候公约的缔约方,可以参加公约活动,但只能作为观察员参加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会议。由于在发达国家第一排放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美国的参与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搞双轨制,启动公约 [经济] 9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按照气候谈判的计划,巴黎气候大会是继2009年后又一重要时 间节点,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 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巴黎大会也是 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 与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上而下“摊牌式”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 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 全球排放量的90%。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骤然减小。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中国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气候变化签署了多项双边声明,提前 化解了此前纠缠谈判进展的诸多分歧。中美之间还总结了2009年哥 本哈根大会上公开争论影响谈判气氛的教训,通过双边对话增加理解,避免在谈判场合相互指责。再者,气候科学认知更深入。联合 国在2013—2014年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对全球变 暖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性由上次报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 以上)调高至“极高”(概率在95%以上)。最后,主办国和国际社会 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训,对谈判的期望值更趋理性务实。 来自195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将出席此次大会,各方的代表团人数总计将达到1万人。全球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也将参加巴黎气 候大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人数将达1.4万人。 大会注册记者数量已超过3000人。 预计巴黎气候大会举办期间,巴黎的公交和地铁客流量每天将增加7万人次。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 球首脑会议,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木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会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o会议时间: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己经不多!”,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 de 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首先, 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

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木的共识。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木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而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木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一一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哥本哈根背后的经济现象

学校: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牟晓琳 学号:12号

【摘要】气候变化是一个事关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大全球热点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了遏制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势头,中国和其他各国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行动。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科学经济和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全球问题,该问题关系到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协调,关系到国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面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大环境的一种趋势,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入口,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以及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层分析我国面对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低碳经济经济转型 【正文】一.背景分析 ㈠.温室效应的严峻挑战 工业化在带来财富的同时,其产生的副产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气温不断上升,造成灾难性影响。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从“幽灵般的威胁“,变为人类面临的现实严重的威胁与挑战。①为此世界各国积极做出回应,并于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

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②特别是近年来逐步走向成熟的工业微波能产业的发展,给低碳经济提供和借鉴了一条发展之路,微波能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特点,备受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无论在其影响,波及范围还是其解决途径上都具有全球性。不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身处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从南极洲到北冰洋,无不处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与谈判,表面上看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科学问题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国家利益问题。“③ ㈡.威胁无处不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加剧,它的出现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全球气温升高将会引起两极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威胁着沿海低地国家的生存安全。目前,据科学家推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到1.65米,如果这种预测变成现实,那么非洲尼罗河三角洲将全部被湮灭,进而会使10亿人处于危难之中。全球气候将会对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大量的耗费化石燃料,致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此时,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全世界任重而道远。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及中国未来的节能减排 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美中关系这样重要。”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首次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的电话交谈中如是说。而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希拉里时说,21世纪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溢于言表。围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形式、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近一年来美国的智囊们没少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奥巴马当选后,中美关系更成为热门话题,而且被放置在了全球的大平台上。这其中,“中美共管世界”的典型美式思维提法,所谓“中美国”这样标新立异的概念,颇能吸引人的眼球。 在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中美联合声明中,中美双方表示将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功而努力,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碳减排责任原则,并表示要在清洁能源上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技术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中美在碳减排上的策略性合作给予世界一丝振奋,中美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同时两国国民亦是对全球变暖持最怀疑态度的人群,但是中国、美国和欧洲(日本)却是当今“碳减排”三种不同路线的代表性国家,中国是“技术替代”的代表,中国人要求在碳减排、经济发展和化石能源比重降低(非碳能源的崛起)三者间寻找均衡路线,而美国则希望用“碳排放税”来指导市场运作,日欧则是强硬的“强硬减排目标”的代表,他们渲染一种异常苛刻的指标,例如欧盟提出“2050年减排50%的目标(包括发展中国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而发达国家(主要指32个工业国)在2050年前将减少废气排放80%目标”。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的肇始并非起源于发展中国家,而恰恰是那些衣冠楚楚的自己。但就像那些洗白了自己身份的黑帮一样,无论现在的做法多么守法,其历史的原罪是无法抹去的。发达国家不为自己近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所释放 的二氧化碳负责,那么一切号称为气候变暖而做的努力都是空谈。 哥本哈根会议在18日落下帷幕了。从12月7日到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 气候变化谈判的目的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气候问题本应是超越主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必须是全球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绿色意识、绿色政治。但它必须由一个个主权国家做出妥协甚至牺牲,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个体利益,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更是一个呈现政治大国气度与远见的最佳窗口。 大会过程中各国以及各联盟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交锋。由于非洲国家谴责发达国家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并举行抗议活动,大会谈判进程被迫暂时停止。之后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表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判的可能性。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及其他部分发达国家已成功中断了《京都议定书》的讨论。

哥本哈根会议中各国的态度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 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演讲稿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我先来介绍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这次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各国对这次大会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让我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中国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下面是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3日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英国:2009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28日发表《西班牙港气候变化共识:英联邦气候变化宣言》,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2日却再度否决了澳工党政府提出的气候变迁法案,这使得澳总理陆克文将空手赴会。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摘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 关键字: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国际气候制度全球合作 正文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也给国际政治提出了新的课题,它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形成挑战。 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此作出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1全球气候变化 1.1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发言稿 中英

Today world leaders, including Wen Jiabao, the Chinese premier, will gather in Copenhagen. Deal or no deal, they know that there must be a global effort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China is upbeat about the prospect. 今天,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不论能否达成协议,他们认识到全球应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方对会议前景表示乐观。 In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Billion Trees campaign, the Chinese people planted 2.6 billion trees, two per person and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fashionable for young couples to plant trees to celebrate their weddings. 在联合国环境署倡议的“全球10亿棵树”活动中,中国人种了26亿棵树,也就是人均2棵,居全球首位。新婚夫妇种树留念成为时尚。 What is more, in the stimulus package of more than £400 billion to tackle the financial crisis, about 15 per cent is, or will, be invested in projects related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新增4000多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投资达15%。 China recently announced compulsory and verifiable targets for 2020 based on 2005 levels: bringing down CO2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by 40 to 45 per cent;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to 15 per cent; and expanding forest coverage by 40?million hectares, which is more than 1.5 times the size of Britain. 中方最近宣布了2020年行动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1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这个面积相当于英国领土的1.5倍。这些指标是约束性、可核查的。 But fulfilling these targets will cost an additional £39 per household annually for the next 10 years, and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China remains a developing country. Its per capita GDP has just passed $3,000 (£1,830) – Britain reached this level as early as 1913. China has 150 million people living on less than $1 (61p) a day. For them, the most basic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such as water and electricity, are beyond reach.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10年,中国每户家庭每年要多支出64美元。别忘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英国在1913年的水平。中国尚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我们熟视无睹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比如说清洁水、电对这些人而言都是不可及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讲话

企业兼并的质疑 1、 The world is going through the biggest wave of mergers and a cquisition s ever witnessed. The process sweeps from hyperactive America to Europe and reaches the emerging countries with unsurpassed might. Many in these countries are looking at this process and worrying: "Won't the wave of business concentration turn into an uncontrollable anti-competitive force?"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并购浪潮。这个浪潮从异常活跃的美国席卷到欧洲,并以不可比 拟的威力影响到正在崛起的国家0.3。这些国家的许多人面对这个浪潮开始忧虑:“企业合并的浪潮会不 会变成一股不可控制的反竞争的力量?” 2、There's no question that the big are getting bigger and more powerful.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20%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1982. Today the figure is more than 25% and growing rapidly. International affiliate s account for a fast-growing segment of production in economies that open up and welcome foreign investment. In Argentina, for instance, after the reforms of the early 1990s, multinationals went from 43% to almost 70%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200 largest firms. This phenomenon has created serious concerns over the role of smaller economic firms, of national businessmen and over the ultimate stability of the world economy. 无疑,大企业正在变得更大、更强。跨国公司在1982年只占有国际贸易不到20%的份额。而现在, 这个数字上升到25%强,并且还在迅速上升。在那些对外开放并鼓励外资的国家的经济中国际分公司在国民生产中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部门。比如,在阿根廷,经过90年代初的改革之后,跨国公司在200家大型企业的工业生产中从43%增加到几乎70%。这个现象造成了人们对小型企业和民族资本的作用以及世 界经济的最终稳定的严重忧虑。 3、I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s behind the massive M&A wave are the same that underlie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fall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sts, lower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 and enlarged markets that require enlarged operations capable of meeting customers' demands. All these are beneficial, not detrimental, to consumers. As productivity grows, the world's wealth increases. 我认为,推动这股巨大的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的力量,也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力量,包括日趋下降的运 输与通讯费用,较低的贸易与投资壁垒,以及市场的扩大和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扩大生产。所有这些 对消费者来说都有益而无害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的财富也在增长。 4、Examples of benefits or costs of the current concentration wave are scanty. Yet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the merger of a few oil firms today could re-create the same threats to competition that were feared nearly a century ago in the US, when the Standard Oil trust was broken up. The mergers of telecom companies, such as World Com, hardly seem to bring higher prices for consumers or a reduction in the pace of technical progress. On the contrary, the price of communications is coming down fast. In cars, too, concentration is increasing — witness Daimler and Chrysler, Renault and Nissan — but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consumers are being hurt.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J OURNAL OF NAN JI NG UN I VERS I TY (Phil osophy,Hum a niti es a nd Soci a l Scie nces) 5,2010 气候变化与法律规制 从哥本哈根会议透视全球气候变化 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问题 吴卫星 (南京大学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210093) 摘要:被世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反映了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之间存在 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两者不同的价值追求。未来的气候保护和气候谈判应当凝聚共识,立足于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 作,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避免#比低?这一恶性竞争,通过#政治敛合? 和#经济敛合?,将气候变化融入政治、经济各种决策的主流之中。 关键词: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权;国际合作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FX051) 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哥本哈根会议的任务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2008%2012年)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因而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然而,由于存在激烈的冲突,会议仅仅达成了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令许多环保人士大为失望。#没有公平,没有雄心勃勃,更没提法律约束力,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失职。?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库米 奈都(Ku m iN aidoo)表示,#今天,他们在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事实面前统统失败?。&本文将结合哥本哈根会议,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法律规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就未来的气候谈判进行展望。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之重心:共同责任还是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 mm 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 b ility)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基础和核心,因为量化的减排指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转移均与该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年12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注重减排目标的合理性并确保 &参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h ttp://bai ke.soso.co m/v6983044.h t m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协议(英文版)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协议(英文版) The Heads of State, Heads of Government, Ministers, and other heads of delegation present at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2009 in Copenhagen, In pursuit of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 Convention as stated in its Article 2, Being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and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Noting the results of work done by the two Ad hoc Working Groups, Endorsing decision x/CP.15 on 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and decision x/CMP.5 that requests 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Further Commitments of Annex I Parti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continue its work, Have agreed on this Copenhagen Accord which is operational immediately. 1. We underline that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of our time. We emphasize our strong political will to urgently combat climate chan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pective capabilitie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 Convention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t a level that would prevent dangerous anthropogenic interference with the climate system, we shall, recognizing the scientific view that the increase in global temperature should be below 2 degrees Celsius, on the basis of equity and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hance our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We recognize the criti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response measures on countrie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ts adverse effects and stress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daptation programmer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support. 2. We agree that deep cuts in global emissions are required according to science, and as documented by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with a view to reduce global emissions so as to hold the increase in global temperature below 2 degrees Celsius, and take action to meet this objective consistent with science and on the basis of equity. We should cooperate in achieving the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

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 一.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二.各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的立场 1. 中国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2.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3.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二0二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在一九九0年至二0二0年期间,俄罗斯将保证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减少逾三百亿吨。 4.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5. 印度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6. 英国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7.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 三.三类参加国家的义务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