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中的指示系统——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景观中的指示系统——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景观中的指示系统——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每个楼盘小区、商业用地、学校、公园的规划完成后,我们经常会把目光集中在一些具体的公共设施单体设计上,我们把这个设计称为城市家具设计,这些家具具体表现为:园区指示系统、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等。本文着重以园区指示系统为例来来介绍城市家具设计的几个着眼点。关键字:指示系统;公共设施;景观每个楼盘小区、商业用地、学校、公园的规划完成后,我们经常会把目光集中在一些具体的公共设施单体设计上,我们把这个设计称为城市家具设计,这些家具具体表现为:园区指示系统、公共座椅、垃圾箱、路灯、公共厕所、候车厅等。本文着重以园区指示系统为例来来介绍城市家具设计的几个着眼点。(1)与VI的统一性。每一个规划的甲方不论是楼盘小区、商业用地、学校、公园还是开发区科技园,都有自己的企业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一个完整的指示系统是VI的一部分,尽管指示系统有区别性,但在表现形式上各层次之间应具有广泛的统一性,具体表现为企业理念与视觉传达的协调性;载体之间应用材料与造型的统一性;载体颜色与企业VI的一致性;产品尺度上的呼应性。(2)与CI的其他部分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彼此藕合,可从不同侧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文化、组织、管理、服务、科学、理念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等深层次的要素。(3)与景观设计的风格统一性。指示系统的设计要考虑景观设计的风格理念,分析设计中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对指示系统的影响,在统一的设计风格中寻求变化。注重指示系统的功能性为主,过分的突出的单独载体会破坏景观的全局效果。(4)不同企业指示系统的差异性。表现为不同企业的指示系统设计应有自己的特色,与其它企业相比,表现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既表现为内容上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形式上的特殊性,千篇一律的指示体统是不能唤起人们对这个企业的记忆和关注的。所以在指示系统载体产品的具体外形设计上要体现不同企业的文化个性,通过这种差异性产生独具魅力企业形象。(5)可操作性。指示系统是实实在在可以具体操作,能付诸实施的战略与战术,而不是空洞、抽象的哲理。具体表现为产品安装的可操作性;力学结构的合理性;材料工艺的可实现性;成本核算的实际性。(6)对气候与人文环境的分析,例如北方常年下雪,要考虑一年中有很长时间的灰白背景。南方要注意照明系统的防雨;人文方面要考虑使用人群的文化修养,例如在大学、科技园可以比公路两旁的设施少考虑防破坏等等。(7)交通布点的分析。载体的设计离不开系统的布点分析,分析图包括总平面图的功能分区分析、车行交通分析、人行交通分析、综合布点分析。(8)符合人机工程。具体尺寸符合园区内行人使用、查找、观看的舒适与方便。(9)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图案样式采用国际通行的标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汉语和拼写规范、符合英语习惯书写规范的中英双语文字标识。

关于公园基础设施的调研报告

关于江滨公园公共设施的调研报告 园林管理处绿化工程科 摘要:公园公共设施是景观设施和风景建筑的一部分,公园公共设施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达到使用功能、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方面的种种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对我市江滨公园和北山公园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调查报告。 关键词:公园公共设施;座椅;垃圾桶;健身娱乐设施; 调研地点:1、江滨公园。 公园公共设施的设置,既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也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体验到公共环境当中的公共艺术魅力。一般公园所包含的公共设施:1、座椅。2、垃圾桶。3、信息指示牌。4、消防设施。5、照明设施。6、公共厕所。7、健身娱乐设施。8、无障碍设施。9、公共观赏设施。10、遮阳挡雨设施。 绿化工程科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科室,结合绿化工程科的工作内容,我们主要对江滨公园和北山公园的公共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询问了一些市民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现将资料汇总如下。 一、座椅。 江滨公园的座椅形式有种,且以木质座椅为主,其它如石质条凳、固定在花坛上的座椅、为保护树木设置在树

木周围的座椅,座椅的放置对秘密性的考虑欠周到,一般都放置在园林两侧或广场周围,虽然便利,却缺乏独处的空间。木质座椅质感好,触感舒适,基本不受气温的影响,但是木质座椅耐久性较差,当表层因老化而脱离后,遇到雨雪天气会蓄水而潮湿。又因为后期管理不到位,下雨后需要晴好长时间才能坐人。相比较来说石质座椅不仅干得快又便于清洁。从其分布和数量上看,。由于公园环境的特殊性,有些市民更愿意在公园里打牌,周末休闲带些零食,或都在公园里读书看报,因此,不少市民反映应该在公园里增加可供休闲的桌子。其实这也是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中的潜在功能的发挥和利用。 二、垃圾桶。 整洁的环境中,垃圾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健身娱乐设施。 四、遮阳挡雨设施。 五、公共厕所。 六、信息指示牌。 七、消防设施。 八、照明设施。 九、无障碍设施。 十、公共观赏设施。

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目录 ?(一)易用性原则 ?(二)安全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审美性原则 ?(五)独特性原则 ?(六)公平性原则 ?(七)合理性原则 ?(八)环保性原则 (一)易用性原则 “一个商品售货员将饼干扔在你的脚下,而你不得不弯下腰将摔碎的商品捡起——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你十之八九会非常生气并将你的愤怒表达出来,但自动售货机这样做的时候,…..。”很明显,很多具有明确产品属性的公共设施设计缺乏“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的能力。”我们有时不得不在自动取款机前等待前面的老人一遍有一遍的重复错误操作,而无法施以援手。这就是公共设施缺乏易用性所造成的困扰。易用性(Usability)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是否好用或有多么好用”。它是就有明确使用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垃圾桶开口的设计就既要考虑到防水功能,又不能因此使垃圾投掷产生困难,或是人们在使用自动取款机时,如何可以不再使用容易忘记的密码确认方式,如何可以在操作完成后记得取回银行卡。这些都是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易用性原则。 (二)安全性原则 笔者曾在公共设施设计专题课程中向学生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儿童在广场中玩耍时不慎被某些公共设施所伤害(如公共座椅的金属扶手、公共电话亭侧面挡板边沿),那么,这种意外伤害的责任较多的应归咎于设计者,还是使用者(这里特指儿童)呢?”多数学生认为责任应是儿童的玩耍调皮或父母缺少看护造成,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是设计师的设计疏漏所引起的,笔者赞同少数学生的观点。作为设置与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参与者与使用者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行为,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嬉闹,这是不能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以儿童身高作为一个尺度,低于此高度的公共设施均应考虑到其材料、结构、工艺及形态的安全性,在设计伊始便尽量避免对使用者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公共休息区内,或在公共座椅的周围应设置垃圾桶,而垃圾桶的数量应于公共座椅的数量向匹配,太多会造成浪费,而太少则会诱使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可见,公共座椅与垃圾桶之间存在着某种匹配关系。再如健身设施周围相对集中的公共照明设施,便起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景观基础设施公园初探_以城市雨洪公园为例_翟俊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andscape Infrastructural Park with the Urban Stormwater Park as an Example 景观基础设施公园初探——以城市雨洪公园为例 文章编号:1673-9493(2015)05-0110-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下城市快速化发展和极端气候频发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中,有许多是由于我们不合理的设计所造成的,这其中不合理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中国是联合国确认的全球13个缺水国家之一,有超过6成的城市缺水。然而在城市面临缺水困境的同时,我们又在想尽办法将宝贵的雨水迅速排走。这样做的后果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二次污染,而且目前集中式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在遭遇暴雨时经常会由于负担过重,而直接引发城市洪涝灾害。所有这些都对传统单一功能、集中式、工程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园绿地,无论是市区的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街头绿地还是郊外的专题专类公园、主题公园,功能同样也相对单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赏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这种单一功能的公园建设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公园对城市整体服务效益的发挥。 解决城市问题有效的方法是多目标的综合途径。单一目的、单一功能的解决单一问题的方法,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1]。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城市现有雨洪管理基础设施的能力需要得到提升,但不应该单纯修建更多更大的下水管道和防洪大堤,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建造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更具弹性和更高效的雨洪管理基础设施,这方面城市公园可以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因为在城市用地紧张和环境变化下进行公园设计,公园不应该仅仅是公园,公园在提供优美景色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 1 雨洪公园的缘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城市通过对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重新审视后发现,基础设施是一种能够对城市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却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除了市政功能以外它们还应该像传统的公园和广场一样具有公共空间的特征。将景观的观赏、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与基础设 翟俊 Zhai Jun 摘要:从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出发,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城市公园(雨洪公园)为例,将城市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园相结合,进行协同整合和统筹建设。通过在公园层面上实现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功能与景观和生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二者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和组合的统一体。并以此提出一个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新型城市公园形式——景观基础设施公园。总结了这种以最少的用地来满足最大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市公园的特点,为当今乃至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with rain and fl ood management oriented urban park (stormwater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to combine the city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with the park through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By interweaving each other in space and combination, we can unity of two to achiev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function with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n the level of park form. Based this assump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ore fl exible and adaptive model of new city park form -- Landscape Infrastructural Park. This article then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park which can meet the largest servic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cosystem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lan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new type 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nd even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海绵城市;景观基础设施;雨洪调蓄;协同整合; 跨学科;弹性 Keywords:Sponge City;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ransdisciplinary; Resilience 作者: 翟俊,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d39635604.html,

景观绿化,小型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基础设施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和施工段划分 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三、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四、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五、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六、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岗位职责、分工 七、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八、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九、冬雨季施工、已有设备和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和施工段划分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 2、本工程的标底提示及工程量清单说明。 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及相应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4、现场实际调查资料。 二、工程概述 招标单位: 工程名称: 招标围:施工总承包,具体以本项目施工图图纸容及最终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为准。 建设地点: 工程规模:本项目拟在???进行景观绿化并建设小型临时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基础建设,面积3600平方米。 质量等级:合格。 计划工期:自接到招标人开工令之日起90个日历日竣工。 三、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根据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组织施工,将严格按设计、规要求施工。开工前公司技术科要在熟悉设计文件并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及设计单位取得联系。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及核实的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运输、水电的供应,并设定必要的安全标志。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配置以最大限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确保安全质量,确保工期。达到“四高”: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用检测控制工序,让工序控制过程,让过程控制整体;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建成本工程。坚持“四先”: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配置来满足设计、规、业主的要求;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结合本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职工的认识,不单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1、质量目标:合格。 我单位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模式组织施工,成立技术过硬的项目经理部,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及对甲方的承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工期目标:在90日历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90日历天。我公司根据工作容及工期要求等因素,将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为先深后浅,先主后辅,同时结合工程现状实行平面分段、立体交叉、多专业平行同步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以便于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3、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严格控制工伤事故。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出“安全高于一切,质量同于生命,预防胜于补救,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求,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达到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目的:将工伤事故率控制在0.2%以下,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确保不发生死亡、倒塌、中毒事故,确保无重大管线损坏事故。 4、文明施工:达到企业文明样板工地标准。 我公司如果中标,计划将本工程打造成企业文明样板工地,施工全过程做到文明施工,确保施工现场整洁、美观。

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

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 目前,各国学者对公共设施所界定的含义差别很大。克莱尔(RobKrier)认为:"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的要点,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设施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如图十六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蚀刻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景象)。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有的公共设施仅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有的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权的崇拜,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里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开始逐渐认识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公共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我国的公共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古代的神庙、集市,封建社会的城市、庙宇、码头等公共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设施的建设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通过兴建广场、步行街、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景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景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蔡笑昂1柴荣2 1浙江联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2浙江联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为人与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迁徙通道及净水源在内的自然活动场所,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价值,可以成为保证社会、经济、环境间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本文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组成出发,分析了其建设规划中的原则及具体方法,并就其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关键词:景观设计绿色基础设计规划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green infrastructure as a has the natural areas and internal linkage of open space network,human and wildlife habitats for migration channels and clean water,natural,activity place,has the important natural ecological value,can become guarantee the society,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etween benign circulation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ramework.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w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the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metho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landscape design green foundation design planning ecological system 1景观绿色基础设施概述 1.1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生态的稳定程度是由种群活动的自由度决定的,而被城市建设隔绝了的斑块型绿地,严重限制了生物种群间以及种群内部个体的接触和交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种群的生存和进化都受到了抑制,孤岛效应的产生直接影响着种群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的稳定平衡。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从景观环境及其设施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为人与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迁徙通道及净水源在内的自然活动场所,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价值,可以成为保证社会、经济、环境间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服务项目,绿色基础设施能够将自然元素融入社区,促进野生生物的繁育,在增加生态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同时,减少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 1.2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 绿色基础设施包含了各种自然资源、再生性生态元素及风景要素,是一个由水道、湿地、森林与其他自然区域,绿道、公园与其他保护区域,以及农场、牧场、荒野、循环土地等维持原生物种、自然生态过程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开敞空间所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以公园体系和循环土地为例,公园体系包括自然区域、公共公园与运动场等,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对生态资源进行了保护,而对垃圾处理场及矿地等区域进行重新修复与改良,形成的循环土地也对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构成元素中绿色基础设施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网络中心,这里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着起源地或目的地。而连接这些中心的廊道则起到了保障生物迁徙顺利进行与风景连接等重要功能,其形状、大小与分布均取决于被保护

公共设施设计

第二章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概念与分类 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内外辅助设施,公共设施设计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为一体的,它由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并遵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构成的要求而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城市公共设施就是城市的附属品,它的存在说到底是以城市的存在为依托的。但是公共设施“作为优化社会群体的人们生活方式的理想工具和环境的现代城市,负载着人们社会的、文化的生产生活的重要职能。作为工具,它为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场所、空间设施、资源、信息传载、物资交流等物质条件与生活便利” 对于公共设施的概念,各国学者所界定的含义表面差别很大实际意义却不尽相同。克莱尔(Rob Krier)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设施,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自然景观,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等都在公共设施的范围内。通过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的要点,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公共设施设计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的探求对象为:空间、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而又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存在决定了城市空间的性质及空间中人的活动方式。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已是城市公共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公共设施在显示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体现着市民的生活品质,

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设计 《浅谈长沙王陵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二、公共设施设计方法及原理 三、公共设施设计发展趋势 四、公共设施设计案例调查与分析 王陵公园——考查与分析 ——后期改造

一.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一)公共设施的含义: 公共设施是指城市、社区等公共空间的基本服务性功能设备,是现代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与环境设计于一体的新型的环境设计产品,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二)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 公共设施是给予公众提供生活、交流、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具有美化环境和改善环境作用,是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基本“标尺”,是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用标志之一。 (三)公共设施的发展概况: 工业革命以前,公共设施品种少,功能单纯。随着城市及工业技术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品种逐渐丰富起来,功能服务也开始从单一化向多功能化发展。二十世纪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公共设施更具有了智能化的服务功能,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服务成本,并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方便和舒适。 (四)公共设施设计的范畴: 包括政治(如检阅台及检阅广场)、经济(如交易市场)、文化(如剧院)及公众日常活动等方面的公共配套需求设备都属于公共设施设计的范畴。(五)公共设施的基本要求与特点: 公众化、安全性、美化性、坚固性、耐候性、实用性、舒适性和醒目化。(六)公共设施的艺术化与景观化: 公共环境空间中设施除了应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外,还扮演着美化环境的重要角色,因此将公共设施艺术化与景观化是对公共设施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要求。 (七)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公众不仅可以使用设施的功能来满足其需求,还能参与设施所能赋予的某种特殊的活动,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即所谓“人机互动”。 (八)公共设施所属系统分类: 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警示、路障、公交站台、停车场、车站、收费站、加 油站、自行车停放点、警亭、人行护栏等。 公共卫生系统:垃圾桶、垃圾房、垃圾处理站、公厕、洗手饮水池、痰 盂等。 公共照明系统:公路照明灯、泛光灯、嵌地灯、射灯、庭院灯等。 公共信息系统:电话亭、邮筒、电子信息屏、导示牌、广告牌、告示牌等。 公共休息系统:休息亭、休闲廊架、休息桌椅。 公共活动系统:健身设施、跑道、游泳池、露天舞场、球场、儿童游乐 设施。

通用技术-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原则;2.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情感目标:1.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2.渗透人性化设计理念; 教学重难点: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的难点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 我市希望小学要建一间简易教室,如果你就是一位系统设计师,你将怎样做?(阅读课本P95-P98)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交流: 1.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如果建一间教室要考虑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最重要和紧迫的,哪些是属于改善和优化的环节? 2.教室平面设计的分析。教室的面积怎样预估? 怎样确定? 3.教室的保温设计。平房耗散热量的规律是什么?保温隔热的方法有哪些?从保温的角度对室体有哪些设计要求?从保温的角度对门窗有哪些设计要求? 4.如果在东北建教室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感悟提升】 在教室平面设计中 1.教室平面图的形状为什么采用长方形? 2.教室为什么选取坐北朝南的朝向? 3.为什么设计的窗户南面的宽、北面的窄? 4.门为什么安装在教室的一头? 5.教室平面图的长与宽应怎样确定?根据是什么? 6.如果考虑学生实际人数可能超出了原先估计的最大人数这一因素,你认为应怎样改动设计图纸?改动过程应该如何进行? 7.在教室保温设计中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如果有,可在教材图3-15中作出标记。 8.除了保温之外,对于教室的其他性能,如采光、通风安全等,你还有哪

公共设施设计说明 文字稿

苏州城市标识设计说明: 苏州就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旅游城市,更就是人间天堂。 有人来到苏州,主要欣赏的就就是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就是古典园林。所以在苏州城市标识的设计上,采用亭子的基本形态,亭顶用一个“人”字来表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亭身用一个打开的“扇子”来表现,用以体现苏州给人带来的舒适,静谧的感觉。扇面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八边形”门与方形景窗,以及园林中的窗饰纹样来表现,更加直观的给人一种“苏州印象”的感觉。色彩运用上,用苏州印象色:黑与白来表现,体现出苏州古城特有的城市意蕴,同时在视觉给人一种恬淡素雅,小家碧玉的苏式印象感。 公共设施设计说明: 公交站台就是道路系统中的节点设施,设计的此公交站台既要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又要有其自身的艺术性,成为街道上的景观亮点。 构件设计上采用玻璃顶板与漏空的侧板,可减少街道景观的障目感与繁杂感,方便候车的人对外观望。玻璃顶盖向后方有2%的倾斜角,利于雨水与一些落果物的排除。 前后通透的空间设计,使公交站台的小环境与周围大环境融为一体,既可保障候车人的视线通畅,又可美化整体城市环境。 外观形态设计上,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窗饰的经典纹样来表现侧板,既能保证视线的通透感,又能体现苏州文化底蕴,再加上材料的使用上,用一些高分子纤维玻璃与金属钢材,更赋于苏州城一种时代感。 另外,结合一些攀爬类植物,即能在夏天遮阳,舒适凉爽,冬日给人充足光照,而且没话了城市环境。就是的整体的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生态,环保。 休息座椅设计说明: 此休息座椅的设计就是一种放置式的公共座椅,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的窗饰的经典纹样为基本元素,加以艺术的沉淀,呈现出一种简洁大方而又美观的形态。 色彩设计上采用代表苏州的经典色彩(经典黑与经典白),就是座椅既能突出自身的色彩感觉,又能融入到整个苏州的城市色彩中。 材料设计上采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此材料耐久性强,且质地柔软,废人一种亲与力,也更能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公用电话亭设计说明: 公用电话亭就是城市的聆听者,标志着一个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效率,通过固话的交流,沟通,就是整个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在构建设计上,吧亭基抬高十公分,在雨雪天可以起到防雨水的作用,亭顶的设计采用玻璃材质,可满足白天的采光要求,再抬高十公分,使亭中的通风更加流畅,向后倾斜2%的角度,利于排水与杂物。 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方形,简单,大方,墙面的处理,采用苏州古典园林的窗饰纹样为基本元素,使电话亭的设计更具有地方特色。(门前的斜坡设计更能体现无障碍设计)。 色彩设计上,采用苏州的经典代表色,灰白黑,一方面就是整个物体的色彩能自然融入整个大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就是来此的游客更能加深对苏州的印象。 垃圾箱设计说明: 城市的环境卫生,关系到环境的质量与人的健康。城市垃圾箱的配置,反映城市生活品质,也就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此垃圾箱的设计采用固定箱式的形式,外观形态的设计上采用简洁大方的方形,使整体上

完整版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 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4A级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承办单位:**县旅游局 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主管单位:**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介绍:**县旅游局是**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县**国家4A级景区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承担景区、景点的发展规划工作,实施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宣传促销、环境保护、绿化等职能。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 3、《**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 4、《**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6)

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风景、旅游及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8、项目业主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1.项目建设是**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根据《**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6),2014-2019年是**县旅游重点开发阶段,目标是把**县建成为**市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县市,成为赣、粤、闽、湘边界地区生态养生第一县。重点做好旅游景区和服务设施建设,即建好南北视觉走廊,突出营造竹乡氛围,重点打造**景区、横水镇、七星湖景区三个王牌景区,形成山、水、镇的最佳组合,形成比较完整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特别是**景区,要打造成为修身养性宝地,健体强身乐土,近期要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完善现有景区的更新改造,增建景区公路、旅游步行道,完善水、电供应等配套基础设施。2017年4月25日,**县**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市三个4A景区之一后,景区的吸引力大幅度提高,赴**的旅游者大增,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完善**县**国家4A级景区基础设施,既是**县旅游业规划的需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县旅游业急需完成的工作。

公共设施设备维护方案设计

公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措施 ?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 ?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目标 ?确保公共设备在使用中完好状态,满足服务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使用功能得正常发挥。 ?公用设备、设施日常维修、保养的管理 ?工程部作为公共设备设施的专业部门,根据公司设备管理指导书和行业规范规定要求对设备设施实行管理。设备的管理主要为以下内容: ?设备的日常运行和使用 ?公共设备的运行管理由服务使用部门负责,如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负责。期于基础功能性系统均由工程部负责其日常运行管理。运行 管理为严格执行相应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设备的维护保养 ?根据公司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巡检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据此设备设施的日常巡视保养由使用部门或责任 部门负责,而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则均由工程部负责。设备的维护 保养根据《设备保养计划》制定的《保养任务书》和《维保记录表》 开展工作。 ?设备故障的修理 ?设备常见简单维修,要求当日修复,较复杂或政府部门规定需专职维修的可外发维修,但须在规定期内完成。 ?设备的大修改造 ?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 ?公共设备设施保养范围: ?供配电系统

?给排水系统 ?公共设施系统 ?日常维修小修费用从管理费支付。大修费用由工程部制订维修计划和维修预算,经业主审阅批准后从管理费中开支或由集团公司和项目公司支付。 ?公共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供配电系统

给排水系统 ? 房屋本体的维修管理 ? 目的 建筑物维修管理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为了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和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防止和消除房屋及其附属设备发生损坏;保障房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改善条件。 ? 建筑物维修管理的范围与类型 ? 管理范围

俞孔坚: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文化篇】俞孔坚: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 态基础设施 俞孔坚:景观作为新城市形态和生活的生态基础设施 Landscape a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for an Alternative Urbanity 作者:俞孔坚发表:《南方建筑》2011,3(总第143期)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03(2011) 03-0010-01DOI:10.3969/j.issn.1000-0232.2011.03.010 千百年来,“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自然进程和形态的控制:通过技术进步成功地开发自然资源和转化自然形态被视为高度“文明”的;而顺应自然力量和利用自然过程则被看作是“原始的”。到目前为止,城市是人类所建造的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人工系统,并且多数人都认为它们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从城市的原始状态到现在的“现代化”形式,自然过程和形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控和依赖于人工设施了。人们开始用雨水在街道上排泄的速度、房间里(抑或是露天场地里)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以及用来装饰而非生产的林园树木和灌木的种植情况等等来衡量城市生活的质量。今天,“恒温很湿”和“智能化”也俨然成为开发上推销住房的广告语,日益远离自然过程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追求城市文明的趋势——过去如此,今天任然如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脱离了我们作为农民和牧民的根本:土地。文明的标准建立在设计密集的灰色基础设施之上:为运送产品和服务的车辆而设计的纵横交错的运输系统;

为排放雨水而安装在地下的庞大的管道系统;为解决废水而建造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为传送发动所有机器和设备所必需的能量而架起的输电线…… 建立在这种灰色基础设施之上的是那些楼顶畸形和怪异的华而不实的建筑物,它们大多偏离了自然准则,因而依赖于非自然的人工系统和能量来维持。 这种城市形态和城市“文明生活”方式是西方城市在发展初期所创造的,今天它不幸地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所继承和发扬。在这样的城市里,景观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人造的花园和公园,这里的草坪和鲜花是用自来水浇灌着的,而雨水却白白地从地下管道排走。景观就像人造城市的其他部分一样,成为消耗能源和服务的黑洞,而非提供能源、生产和其他众多生态服务的系统。城市周边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大都被忽视了,它的自然过程被割裂和污染,它的自然形态被无情地破碎化。景观完全失去了原有为城市社区提供自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反之,如果我们利用自然过程,收获其提供的免费服务,而不是去剥夺它的能力,那么另外一种城市形态,乃至另外一种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将赫然在目:人们会在街道旁或者公园里种植蔬菜和粮食;洪水也会为城市所利用而非被拒于高墙之外;废物和废水会被自然过程吸收和净化;鸟类和其他本地物种会和人类共同栖居在我们的后院;人们将会欣赏真实的自然之美,而非驯化的或是高强度人工维护下的自然。这种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有许多名字:农业城市主义(agricultural urbanism)、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水城市主义(water urbanism)、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可持续城市主义(sustainable urbanism)、绿色城市主义(green urbanism),当然还有生态城市主义(ecological urbanism)。这些城市实践的关键是:利用生态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来提供城市和居民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过分依赖于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gray infrastructure)。 回顾一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工业时代之前,传统的城市设计把景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