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

细菌耐药机制:

1.产生药物灭活酶: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活性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水解酶:主要是β内酰胺酶,包括广谱酶、超广谱酶、金属酶、AmpC酶。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药物不易进入细菌体内。修饰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来降低药物和细胞靶位的亲和力,引起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如细菌可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S)的结构,降低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合力,减少细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从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由于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致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而发挥抗菌作用。细菌可改变细胞壁的孔蛋白通道,使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

4.细菌将抗菌药物泵出细菌细胞外(外排泵):细菌还可合成新的蛋白插入细胞膜即产生新的膜转运系统,对抗菌药物产生外排作用,近年来发现了许多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与其多重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系统或外排泵,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淋球菌等,促使抗菌药物快速从菌体排出,从而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总之,细菌耐药性机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中,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引起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多重耐药菌往往综合上述几种耐药机制,使之对许多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

一、β-内酰胺酶检测

使用范围:葡萄球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它莫拉菌。

方法: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Nitrocefin):制配纸片→灭菌水湿润→涂测试菌(G+菌可直接挑待测菌;G-菌提取细菌裂

解液)于纸片上,10min观察纸片颜色,显红色为阳性(葡

萄球菌应放置1h内观察)。

临床意义:若β-内酰胺酶阳性,则提示:

流感、淋病、卡它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

葡萄、肠球对青霉素、氨基、羧基、脲基青霉素耐药

对产该酶的菌株禁止应用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含酶抑制剂药物或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或氟

喹诺酮类,根据情况可选用糖肽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二、ESBLS检测

使用范围:大肠、肺克、产酸克雷伯、无菌体液中的奇异变形

方法:(1)纸片扩散初筛:头孢他啶(30μg/片)抑菌圈≤22mm

头孢噻肟(30μg/片)抑菌圈≤27mm

头孢曲松(30μg/片)抑菌圈≤25mm

氨曲南(30μg/片)抑菌圈≤27mm (2)双纸片协同确认试验:

头孢他啶(30μg/片)与头孢他啶(30μg)/克位维酸(10μg)

头孢噻肟(30μg/片)与头孢噻肟(30μg)/克拉维酸(10μg)

任意一组两纸片抑菌圈相比≥5mm即为ESBLS。

临床意义:阳性者对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单环β-内酰胺类均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不同程度耐药。应首选碳

青霉烯类,如泰能、美平;以及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三、Ampc酶检测

使用范围:G-细菌(pea、产气、阴沟)

方法:双纸片测定:按常规药敏纸片扩散法在M-H琼脂平板上贴IMP(10μg/片)和CAZ(30μg/片)药敏纸片,相距10CM,

35℃孵育18-24h。CAZ近IMP侧抑菌圈半径出现扁平区为

阳性。

临床意义:常规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含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抗生素合剂往往对该类细菌无效。首选第

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对其敏感的

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

四、碳青霉烯酶(能被EDTA、巯基丙酸抑制)检测

使用范围:G-细菌

方法:表型筛查试验:纸片扩散法:

美罗培南(10ug)或亚胺培南(10ug):抑菌圈直径≤22mm

肉汤稀释法或Etest法:美罗培南或亚胺南:MIC≥2ug/ml。

表型确证试验:

1.头孢他啶+2-巯基丙酸法(CAZ+NCA)

(1)将待测菌株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操作均匀涂布于M-H平板上。(2)在M-H平板上分别贴两片头孢他啶(30ug/片)纸片,纸片中心相距2.5cm,将其中一片头孢他啶纸片上加3ul 2-巯基丙酸,35℃

孵育18-24h。

(3)结果观察:若加有2-巯基乙酸的头孢他啶纸片抑菌圈大于单个头孢他啶的抑菌圈(≧4mm),则为阳性,即产金属β-内酰胺

酶。

2.亚胺培南+EDTA法(IMP+EDTA)

纸片协同法(1)将待测菌株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操作均匀涂布于M-H平板上。(2)在M-H平板上贴一片亚胺培南(10ug/片) 纸片,在距亚胺培南纸片中心1.5cm处贴无菌空白纸片一片,将0.5M EDTA 10ul 均匀浸注于空白纸片上,35℃孵育18-24h。(3)结果观察:若两片纸片抑菌圈有协同作用,则为阳性,即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纸片扩散法:亚胺培南(10ug)/亚胺培南(10ug)+ EDTA(500mM 10ul)复合纸片结果判读: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抑菌环直径增大≥5mm 即为阳性。

3.改良Hodge试验MHT(主要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生KPC酶)

(1)ATCC25922配成0.5麦氏浊度,1:10稀释。

(2)用棉签满涂布于MH平板上,就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一样,在中心加一张厄他培南或美洛培南(最好)纸片。

(3)取待测菌从纸片边缘向外划(用1μl接种环)。阳性对照菌株:肺克ATCC BAA-1705;阴性对照菌株:肺克ATCC BAA-1706。

(4)35℃培养过夜后,观察结果。

(5)大肠沿着菌株划线的生长表明碳青霉烯水解酶的产生。

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的表型试验,在检测KPC方面有>90%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其他碳青霉烯酶时敏感性/特异性不定(如:低水平的金属酶)。但此法为一种表型试验,不能将碳青霉烯酶分型。

临床意义:慎用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可联合用药(含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

五、D-Test试验

适用范围:葡萄球菌属

方法:(1)将待检菌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操作均匀涂布于M-H 平板上。

(2)在M-H平上板贴一片红霉素 (15ug/片) 纸片,在距

纸片边缘1.5cm处贴克林霉素 (2ug/片) 纸片。

(3)35℃孵育18-24h,如克林霉素出现扁平或凹陷的抑

菌环为阳性。

临床意义:若阳性则临床用克林霉素治疗无效。

六、MRS检测

适用范围:葡萄球菌属

方法: MRSA:头孢西丁(30ug/片)≤21mm(mecA基因介导)MRCNS:头孢西丁(30ug/片)≤24mm

临床意义:MRS(包括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无论其体外试验的结果敏感与否,应报告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包括头孢菌素和亚胺配南,因为大多数MRS感染者

临床上对上述抗生素没有反应。MRS通常对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多重耐药。治疗可用糖肽

类(VA)、恶唑烷类(利奈唑安)、达托霉素、替加环素、

Ceftaroline,Ceftobiprole(2种新型抗MRSA、PRP头孢类

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七、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

适用范围:肺炎链球菌(PRP耐药机制是肺炎球菌的PBP发生了改变,使其与青霉素的亲合力减低,研究证实细菌是通过遗传转

化、吸收并整合来自细胞外的多聚脱氧核苷酸,使得PBP

基因中获得异种DNA片段,多达4种PBP发生改变)

方法:过筛试验: 苯唑青霉素西林纸片≤19mm

确定试验: 测定青霉素的MIC值:非脑膜炎:≤2ug/ml

为S,4ug/ml为I,≥8ug/ml为R;脑膜炎:≤0.06ug/ml

为S,≥0.12ug/ml为R。

临床意义:首选含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用万古霉素。八、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

适用范围:肠球菌(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生素表现为固有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较差,对头孢菌素类耐

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

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后者与青霉素的亲和力减低,

从而导致耐药。少数情况下,细菌产生大量青霉素酶而引

起耐药,但通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不易获阳性结果,因此

其确切发生率可能被低估。

方法:庆大120 R 即≤6

临床意义:阳性: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e.g., AMP、PEN和VAN)

无协同作用。

阴性: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e.g., AMP、PEN和VAN)

有协同作用。

九、VRE

适用范围:肠球菌(VRE分四种表型,VanA、VanB、VanC 和VanD。VanA 型为高水平耐万古霉素,VanB型为低至高水平,VanC型天

然低水平。临床上暴发的VRE大多属于VanA型,主要见于屎

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具

有VanB型的肠球菌,常见于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替考拉

宁敏感。VanC型多见于鸡肠球菌。VanD型多见于屎肠球菌)。方法:万古霉素MIC≥32ug/ml

临床意义:对VRE所致的感染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一般性感染: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

泌尿系感染:呋喃妥因+米诺环素;利奈唑胺

九、VISA:万古霉素MIC 4-8ug/ml

VRSA:万古霉素MIC≥16ug/ml

H-VISA/VRSA: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 NCCLS 标准,通过测量纸片 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 E 试验的抑菌圈直径、 MIC 值和 IC 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 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 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 MIC ),而不使用 测定 MIC 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 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B 兰 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 扩大现 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 (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 Microscan 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 MIC 值。 2.B -内酰胺酶检测: 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 ( iodometric test )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 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B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B -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耐药; 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 (包括氨基、 羧基和脲基青霉素) 耐 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 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B -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 blaTEM 、blaSHV 、blaOXA 基因,肠球菌与万古 霉素耐药有关的 vanA 、 vanB 、 vanC 、 vanD 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 PCR 扩增、PCR-RFLP 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 、自动 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0伽,或其MIC > 4u g/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7 mm,或MIC > 0.5u 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对MRS 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所有的B -内酰胺类药物和B -内酰胺/B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 的 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 mm 或MIC > 0.06 u g/ml 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临床治疗显示 PRSP 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 /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 洛培南等的 MIC 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 肠球菌对30 g 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W 14 mm 或MIC > 32 u g/ml 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但对青霉素敏感的 VRE 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 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 +庆大霉素。 (4)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超广谱B -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内酰胺酶(ESBLs )革 /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 Vitek-2 、BD-Pheonix 、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2016,Vol.13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143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400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705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758株(占32.2%),表皮葡萄球菌88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205株(占41.4%)、尿标本372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MRS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的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或MIC〉0.06цg/ml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临床治疗显示 PRSP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洛培南等的MIC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肠球菌对30ц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或MIC≥32цg/ml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青霉素敏感的VRE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庆大霉素。 (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 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 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 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 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 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 《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 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 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科

2016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报告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汉川市人民医院 2016 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统计分析
随着我院就诊病人不断的增加,疾病谱不断的扩大,细菌耐药现象逐渐加重,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检验科 2015 年至 2016 年度,在院领导的重视下, 为满足医院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科室更是大力加强业务能力提升,着重加强微生 物室新技术的引入,新设备的投入,持续派出科室骨干人员参与微生物学习班、 上级医院进修等一系列业务提升方式,我科目前微生物的业务范围,检验水平都 得到极大提高。根据医院统计数据,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大幅提高,送检标本合格 率也不断提升。检验科在 2016 年上半年,微生物及药敏实验送检率、阳性标本 检出率均大幅提升。
对比 2015 年,在致病菌检出数量及检出率的不断持续提升的趋势下,我院 主要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大幅增 加,其中以重症医学科尤为严重,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占全院检出已超过 70%, 在三级医院占院感前三位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分离率上半年 也在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及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
检验科对 2016 年上半年(1-6 月)细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 比 2015 年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出此报告,希望能对提高临床初期经验用药的成 功率有所帮助,同时,对全院全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提供一份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依据,并针对目前的耐药现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 菌的产生和流行传播,有效帮助耐药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
监测时间: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 监测范围:所有来我院就诊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剔 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 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判断标准: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的执行标准,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 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标准文件 M02-A12,M07-A10 和 M11-A8 [2016 年 1 月更新版本]
word 版 整理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一.细菌分布 1.2008年中国耐药细菌检测(CHINET)发布细菌分布: 表1革兰氏阴性菌分布 细分离百分菌株 667826.52大肠埃希氏 4130铜绿假单胞16.4 3765 14.95 克雷伯氏菌属 3625 14.39 不动杆菌属 1464 肠杆菌属 5.81 1310 5.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51 3.38 流感嗜血杆菌 672 变形菌属 2.67 25184 68.5 革兰氏阴性菌总数 表2革兰氏阳性菌分布 菌株数分离百分比细菌3553 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3207 肠球菌属 29.2

233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2 870 7.9 肺炎链球菌743 溶血链球菌 6.7 30.5 11032 革兰氏阳性菌总数 表3细菌来源比例 细菌来源痰液尿液血液伤口渗液无菌体液 比例 49 19.8 11.1 6.5 4.1 细菌来源分布表明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按细菌菌株数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排列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链球菌、变形杆菌。 2.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结果全国细菌分布:1 表4革兰氏阴性分布 细菌株比% 2820987大肠埃希氏18.313720铜绿假单胞 14.1肺炎克雷伯氏10533 10.27613鲍曼不动杆 5.64157阴沟肠杆菌4.2 314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9 流感嗜血杆菌 2171 1.8 1362 奇异变形杆菌 69.2 74859 革兰氏阴性菌总数 表5革兰氏阳性菌分布 比例% 菌株数细菌 31.3 10409 金黄色葡萄球菌 24.3 8094 肠球菌属18 5981 表皮葡萄球菌 9.3 链球菌属 3082 7.3 2417 溶血葡萄球菌 2.7 肺炎链球菌 907 30.8 33278 革兰氏阳性菌总数 按细菌菌株数将革兰细菌来源分布表明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排列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炎克雷伯氏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革兰年度报告之华北地区细菌分布:Mohnarin2006-2007.3株,28763总分离 2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_检验科工作经验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一) 1. 葡萄球菌 1.1 对β-内酰胺类药物 1.1.1 耐药机制 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机制。①产生添加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②大量产生灭活药物的β-内酰胺酶;③内源性的PBP被修饰(modified intrinsic PBPs,MOD-SA)降低了与药物的亲和力。PBP2a由mecA基因编码,这个基因可能源自枯草杆菌,它所编码的PBP2a不但不与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而且能替代几种PBPs的功能,在细胞壁的合成中发挥转肽酶作用。带有mecA基因的菌株可以是同质性的,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均表现耐药;也可以是异质性的,在体外试验中仅1/104-108个菌表现耐药。大量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是由于酶打开药物中的β-内酰胺环,使药物失去了与靶位(PBP)结合的能力,也称做药物被灭活。MOD-SA型耐药是由于葡萄球菌原有的PBP1、2、4被修饰后降低了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 表13-1 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葡萄球菌的苯唑西林表型分类 苯唑西林mecA基因机制borderlinea耐药抑制剂作用β-内酰胺类交叉耐药其它药物交叉耐药 R(同质性) + PBP2a - - + + R(异质性) + PBP2a ±- + + S - 产生β-内酰胺酶增加+ + - - R/S - PBP1、2、4被修饰+ - - - a:borderline耐药表型:稀释法中,苯唑西林MIC在2-8ug/ml之间,无明确终点;扩散法抑菌圈直径10-13mm,边缘不整齐。 b:表示可以有例外情况 1.1.2 实验室检测 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酸法、碘法和头孢噻吩(nitrocefin)法3种方法任一种均可。 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NCCLS推荐用琼脂筛选法。我们的具体方法是配制含40g/L NaCl 的MH琼脂(加水量为应加量的9/10),高压灭菌后分装试管每管9ml,加盖无菌橡皮胶塞后4℃保存。配制60μg/ml苯唑西林贮存液过滤除菌后分装,每管1ml,-20℃保存(冰箱结冰室-18℃左右亦可)半年内有效。临床用前将MH琼脂隔水煮沸溶化,冷至50℃以下,先将苯唑西林贮存液加入70mm直径的平皿,再倒入MH琼脂轻晃摇匀。将待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调至0.5麦氏单位,点种琼脂后30℃~35℃(不可超过35℃)孵育24小时,有任何生长现象即为耐药。本法目前只适用金黄色葡萄球菌。 纸片扩散法检测苯唑西林的耐药性,方法同常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处为:MH琼脂中NaCl浓度为40g/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判断标准≥13mm为敏感,11~13mm为中介,≤10mm为耐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8mm为敏感,≤17mm为耐药,注意要将平皿对着光线检查抑菌圈内是否有菌落生长。稀释法也是在MH中加入40g/L NaC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2μg/ml为敏感,≥4μg/ml为耐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IC ≤0.25μg/ml为敏感,≥0.5μg/ml为耐药。

【CN109762915A】一种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9759.4 (22)申请日 2019.02.18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学研究院 地址 100850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72)发明人 刘鹏 李倩 姜永强 律清宇  江华 郑玉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51)Int.Cl. C12Q 1/689(2018.01) C12Q 1/14(2006.01) C12Q 1/10(2006.01) C12Q 1/04(2006.01) C12N 15/1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及其专用试 剂盒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 法及其专用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序 列表中序列1-296所示的296条单链DNA。本发明 提供的细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测细菌的基因组DNA,利用成套单链 DNA对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扩增产物; (2)基于Ampliseq技术利用所述扩增产物构建测 序文库;(3)对所述测序文库进行测序,得到测序 结果,并将所述测序结果与耐药基因序列进行比 对,确定待测细菌是否携带耐药基因。本发明的 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可高通量、快速、准确的同时 检测待测样本的多个耐药基因,具有良好应用前 景。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4页序列表61页CN 109762915 A 2019.05.17 C N 109762915 A

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 当前医院内外的新的耐药菌在不断出现,常导致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昂贵抗生素及其它药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药株还随着国际贸易及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个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不断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耐药性经常以多重耐药为特点,有时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药。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作为临床医生非常有必要知道一些有关耐药菌的当前状况和治疗时的注意点。 当前主要的耐药问题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一、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S)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特点是它们都具有一外来基因mecA,它负责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占优势时,由于β-内酰胺类对它的亲和力低,使得MR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单环内酰胺类都耐药。而且对其它类抗生素也降低了敏感性,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对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果它们确切是该患者感染中的病原菌,医生应该相信理论和前人的经验:即MRS对所有头孢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等临床治疗效果均不好,而不考虑这些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是否敏感。这是因为已知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绝大多数病例对β-内酰胺类药治疗反应很差,而且尚缺乏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来证实这些药物的临床效力。 治疗MRS的有效抗生素不多,有万古霉素、链阳霉素、四环素类、SMZ/TMP、克林霉素,也可试用氟喹诺酮类和阿米卡星,但后两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未推荐。严重感染应联合用药,利福平是可以联合应用的药物之一。 但必须记住医院内的葡萄球菌,不论是否为MRS株,95%以上都产青霉素酶(TEM型)。

最新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 因检测

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一.细菌分布 1.2008年中国耐药细菌检测(CHINET)发布细菌分布: 细菌来源分布表明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按细菌菌株数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排列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链球菌、变形杆菌。

2.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结果全国细菌分布:

细菌来源分布表明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按细菌菌株数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排列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链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 3.2006-2007Mohnarin年度报告之华北地区细菌分布:总分离28763株,革兰 氏阳性菌9628株,占33%;革兰氏阴性菌19135株,占67%。 细菌来源分布表明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细菌分布排列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菌、黏质沙雷菌、肺炎链球菌。和全国相比较有部分区别。 4.个人总结的北方地区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如下:(细菌分布数据来源)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主要细菌分布前11位依次是: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主要细菌分布前10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5.16%),金黄色葡萄球菌 (10.97%),肺炎克雷伯氏菌(9.37%),大肠埃希氏菌(9.21%),鲍曼不动杆菌(7.71%),肺炎链球菌(4.41%),阴沟肠杆菌(3.52%),屎肠球菌(2.34%),嗜麦芽假单胞菌(2.25%),粪肠球菌(1.92%),表皮葡萄球菌(0.87%)。 细菌分布总结:个人总结的数据和官方总结的细菌分布顺序上有点出 入,在比例上也有部分出入,原因主要是本人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下呼吸 道感染的,菌株来源主要是呼吸内科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患病者。二.主要细菌耐药性:

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 国 细 菌 耐 药 监 测 网 2017 年 12 月 26 日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 1 412 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 院共 1 401 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 379 所,三级医院 1 022 所;经 过数据审核, 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 1 307 所, 其中二级医院 336 所, 占 25.7 %, 三级医院 971 所,占 74.3%。 本报告来自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 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 2 894 517 株,其中 革兰阳性菌占 29.7%(859 388/2 894 517) ,革兰阴性菌占 70.3%(2 035 129/2 894 517) 。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73 872 株(占革兰阳 性菌 31.9%) 、 表皮葡萄球菌 96 922 株 (占革兰阳性菌 11.3%) 、 肺炎链球菌 84 37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8%) 、粪肠球菌 81 403 株(占革兰阳性菌 9.5%)和屎肠球 菌 79 44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2%) 。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 597 909 株(占革兰阴性菌 29.4%) 、 肺炎克雷伯菌 411 487 株 (占革兰阴性菌 20.2%) 、 铜绿假单胞菌 253 083 株(占革兰阴性菌 12.4%) 、鲍曼不动杆菌 207 046 株(占革兰阴性菌 10.2%)和 阴沟肠杆菌 83 335 株(占革兰阴性菌 4.1%) 。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 201 531 株,占 41.5%) 、尿标本(540 051 株,占 18.7%)和血标本(274 599 株,占 9.5%) 。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 CLSI 2016 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 32.2%,较 2016 年下降 2.2%;MRSA 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西藏自治区最高, 为 52.0%, 山西省最低,为 16.6%(图 1) 。
2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 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新的耐药机制和耐药菌株不断被发现,如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以及β内酰胺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等。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开展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了解细菌耐药谱,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对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耐药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新药的抗菌特性研究。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一)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测试药物种类的选择,应依据各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临床医师、药剂人员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等相互协商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选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一组或一群代表性及预示性,如具有共同的耐药机制,或对某类菌株具有特定的意义等。 2.有助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流行病学的调查。 3.应充分考虑分离菌株的来源部位,如从脑脊液分离的菌株,应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等。 4.根据细菌种类或来源,通常选择6~16种不同抗菌药物。 (二)选择方案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可以参照美国CLSI推荐的各菌种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选用方案。 1.肠杆菌科细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奠西林/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中任一种;头孢唑林或头孢噻吩、头孢呋辛或头孢孟多、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中任选二种;头孢吡肟或头孢匹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培氟沙星任选1~2种;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呋喃妥因、氯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奈替米星、四环素、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 (3)从肠道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细菌常规只应试验和报告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离自肠道以外的沙门菌属菌株应试验和报告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与报告,包括氯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 (4)分离自脑脊液的肠杆菌科细菌,只需报告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的药敏结果。 (5)采用合适的方法如双纸片法等检测ESBLs;对产ES-BLs细菌,不管实际药敏检测结果如何,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的试验结果报告耐药。 2.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或美洛西林中的一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羧苄西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氯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 (3)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可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其他非发酵菌应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本报告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9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5284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1043535/3528471),革兰阴性菌占70.4%(2484936/3528471)。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337039株(占革兰阳性菌32.3%); 肺炎链球菌113136株(占革兰阳性菌10.8%); 屎肠球菌105437株(占革兰阳性菌10.1%); 表皮葡萄球菌103173株(占革兰阳性菌9.9%); 粪肠球菌98418株(占革兰阳性菌9.4%)。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大肠埃希菌707968株(占革兰阴性菌28.5%); 肺炎克雷伯菌503230株(占革兰阴性菌20.3%); 铜绿假单胞菌299318株(占革兰阴性菌12.0%); 鲍曼不动杆菌239890株(占革兰阴性菌9.7%); 流感嗜血杆菌129086株(占革兰阴性菌5.2%)。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462853株,占41.5%)、尿标本(673824株,占19.1%)和血标本(320002株,占9.1%)。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8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2%,较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MRSA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江苏省最高,为45.5%,山西省最低,为16.5%(图1)。 图1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全国平均检出率为75.4%,较2018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MRCNS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差别,其中陕西省最高,为80%,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58.7%(图2),总体耐药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图2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 定义 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AST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AST:(1)手工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 2.稀释法(MIC) 3. E test(MIC) (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Phoenix (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 (一)常规药敏试验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 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β-内酰胺酶阳性,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上传数据标准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 数据上报标准(试用)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收集所有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系统具备完善的数据筛选和容错处理功能。 一、科室代码设置 监测网成员单位首次登录时须先在本院科室维护栏内登记注册医院临床科室并将其映射至系统所要求的标准科室分类上,科室代码为上报数据中DEPARTMENT字段中保存的代码,也可以设置成系统内置的标准科室代码,此代码可为数字代码、英文代码或中文名,最多允许15个字符(不区分中英文),设置后可随时增加和修改。上传的数据文件格式为Whonet 5.6的通用文件格式,后缀必需为“.dbf”(系统未来可能会支持Excel表格与Csv平面文本文件)。 二、数据文件各字段要求 1、来源ORIGIN 非必填字段,最长1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h”,若不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若填写值不为“h”,系统将自动替换成“h”。 2、国家COUNTRY_A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CHN”,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 3、医院INSTITUT 非必填字段,为卫生部统一分配的标准代码,标准6字符,前两位

为国家标准省级代码(如北京为11,云南为53等),后4位为各省编码(从0001开始),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能为(530001),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自动补充已注册的医院标准代码,若填写则必须与本院的代码一致,否则系统会自动替换为正确代码,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4、实验室LABORATORY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系统不再将此作为医院标识,无具体格式要求,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5、病历号PATIENT_ID 必填字段,要求至少填写总数据量的90%(住院病人要求全部填写,其余10%对应门诊无病历号的数据),最长16字符。 6、姓氏LAST_NAME和名字FIRST_NAME 以上两项只需有一项且必需有其中一项正确填写,最长12各个字符(即6个中文字符),此两项任意一项须100%填写。 7、性别SEX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最长1个字,WHONET要求只能填写“f”或者“m”,系统提供了相关的容错处理机制,允许填写“男”和“女”,系统会自动将“男”替换成“m”,将“女”替换成“f”。 8、年龄字段AGE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 (1)不带任何后缀的1~3位整数或者2位数字+"y"后缀,代表年龄是按岁计算。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

实验七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液体稀释法两种药敏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上述两种药敏试验方法的应用。 3.了解几种细菌耐药表型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试剂与器材】 1.培养基: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或M-H液体培养基(pH7.2~7.4)。对于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则需在M-H培养基中加入其它营养成分。 2.抗菌药物纸片:直径为6.0~6.35mm的滤纸片上,含有一定量的某种抗菌药物。市场有售,但生产厂家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不同种类的待测菌药敏试验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选择见表7-1。 3.待测细菌接种普通营养琼脂经35℃16~18h的纯培养物。 4. 0.5%麦氏比浊管配制方法如下: 0.048mol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 0.18mol H2SO4 (1%, V/V) 99.5ml 将二液置冰水浴中冷却后混合,置螺口试管中,放室温暗处保存。用前混匀。有效期为6个月。 5.其它: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酒精灯、镊子、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等。 【实验内容】 一、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 1.原理 将含有定量的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纸片上的药物随即溶于琼脂中,并沿纸片周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形成逐渐减少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一定浓度的药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从而形成了透明的抑菌环,抑菌环的大小则反映了待测菌对该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K-B法是由Kirby - Bauer 建立,美国NCCLS推荐,目前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准纸片扩散法(定性法)。 2.方法 (1)培养基的准备:将无菌M-H琼脂加热融化,趁热倾注入无菌的直径90mm平皿中。琼脂厚为4mm(约23~25ml培养基),琼脂凝固后塑料包装放4℃保存,在5日内用完,使用前应在37℃培养箱放置30min使表面干燥。 (2)试验菌液准备:将待测细菌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35℃培养16~18h,然后从平板上挑取数个菌落,于2~3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与0.5麦氏比浊管比浊,调整浊度与标准比浊管相同,其细菌浓度相当于108 CFU/ml。 (3)细菌接种:用无菌棉拭蘸取已调试的菌液,在管壁上稍加挤压之后,手持棉拭于M-H琼脂表面均匀划线接种,共划3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角,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盖上平板,室温下置3~5min待琼脂表面的水分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