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医病症

常见中医病症
常见中医病症

常见中医病症

病因;感受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邪犯卫表。

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治法;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

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治法;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花、连翘、黑山枝、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暑湿伤表证;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

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治法;益气解表。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治法:滋阴解表:加减玉竹汤。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肺失宣泄,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

1,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

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

2,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枝,知母,桑柏皮,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泄白散: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枝,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肺阴亏虚证: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柏皮,地骨皮。

以伏痰为主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病。

1,发作期。

冷哮证;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甘草。

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麻黄,黄芩,桑柏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羔汤或厚朴麻黄汤:麻黄,石羔,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虚哮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

2,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键运无权。治法:键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无权。治法: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1,实喘:

风寒壅肺证:治法: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

表寒肺热证: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黄,黄芩,桑柏皮,石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聚湿生痰。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肺气郁痹证:肝郁降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2,虚喘::

肺气虚耗证:治法: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

肾虚不纳证:治法: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

正虚喘脱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龙骨,蛎。

传染性慢性虚弱疾病。

肺阴亏损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治法:滋阴润肺。月华丸: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百部,。

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芄鳖甲散: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芨,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

气阴耗伤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治法: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

阴阳虚损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治法: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

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治法:镇静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苓,人参,茯神,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脉。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汤合参附汤: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水饮凌心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泽泻,朱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汤: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清胆汤:黄连,山枝,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壳,远志,菖薄,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阴滞。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涤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

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当归四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枳壳,厚朴,大枣。

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枝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痰火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天,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心脾两虚证:脾虚血少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心肾不交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心胆气虚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突然意识丧失。强直抽搐。两目上视,

口中怪叫。

风痰闭阻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菖蒲,琥珀,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

痰火扰神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治法:清热泻火,化夏,胆南星,木香,枳实,茯苓,橘红,人参,菖蒲,麝香,当归。

瘀阻脑络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地龙,僵蚕,全蝎。心脾两虚证: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治法:补益心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熟地,酸枣仁,远志,五味子。

心肾亏虚证: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生牡坜,鳖甲。

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高良姜,吴于,香附,陈皮,木香,。

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肝气犯胃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黄连,枝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瘀血停胃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参,檀香,砂仁。

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失于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健中汤: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1,实证

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姜。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痰饮内阻证:痰饮内阻,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桔梗。

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2,虚证

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司。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胃阴不足证: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治法:泄热通俯,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

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

建中汤:桂枝,干姜,附子,芍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饴糖,大枣。

急性阑尾炎,克罗恩病,回肠末端憩室炎

瘀滞期(初期)饮食不节,糟粕积滞,积结肠道,气血瘀滞成痈。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紫花地丁,青皮,枳实,厚朴,丹参,赤芍。

湿热证(酿脓期)湿热内结,蕴酿成脓。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柴胡,大黄,黄芩,枝子,半夏,赤芍,枳壳,白芍,川楝子,丹参,甘草,延胡索,败酱草,蒲公英。

热毒证(溃脓期),瘀结化热,热毒炽盛,渐入血分。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当归,黄芪,山甲,皂刺,川芎,大黄,丹皮,桃仁。

大便粪质稀溏。

1,暴泻,

寒湿内盛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治法: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藿香,苍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湿热伤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治法: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木香,甘草,车前草,苦参。

食滞肠胃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治法:消食导滞。保和丸: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

2,久泄

脾胃虚弱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肾阳虚衰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附子,炮姜。

肝气乘脾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治法: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白芍,白术,陈皮,防风。

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

湿热痢,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黄芩,英名,大黄,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肉桂。

疫毒痢,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金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

寒湿痢,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

阴虚痢,阴虚湿热,肠络受损。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

虚寒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肉桂,粳米,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

休息痢,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

实秘,

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密,芍药。

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治法:顺气导滞。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苁蓉,乌药。

虚秘,

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治法: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麻仁,白密,陈皮。

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治法:养血润燥。润肠丸: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治法:滋阴通便。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油当归,石斛,沙参。

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治法:温阳通便。济川煎:肉苁蓉,牛膝,附子,火麻仁,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肝络失和。

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法: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枝,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瘀血阻络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治法: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方活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

肝络失养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治法:养阴柔肝。一贯煎: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目黄,身黄,小便黄。

1,阳黄。

热重于湿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蒿,枝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湿重于热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

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枝,白芍,甘草。

疫毒炽盛证:(急黄),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犀角,黄连,枝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

茵陈,士茯芩。

阴黄,

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

脾虚湿滞证: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生姜,白术,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茵陈,茯苓。2,消退后调治,

湿热留恋证:湿热留恋,余邪未清。治法: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汤:茵陈,黄芩,黄柏,茯苓,泽泻,车前草,苍术,苏梗,陈皮。

肝脾不调证:肝脾不调,疏运失职。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山楂,麦芽。

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积块留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遥散合鳖甲煎剂:柴胡,枳壳,香附,当归,赤芍,丹参,桃仁,文术。

1,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治法: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风热头痛: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羔。

风湿头痛: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治法: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蒿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川芎。

2,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治法: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枝,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

血虚头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川芎,菊花,蔓荆子,五味子,远志,枣仁。痰浊头痛: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

肾虚头痛: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

瘀血头痛: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当归,白芷,细辛。

肝阳上亢证:肝阳风火,上扰清窍。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汤:天麻,石决明,钩藤,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山枝,菊花,白芍。

气血亏虚证: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党参,白术,黄芩,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茯苓,炒扁豆,远志,枣仁。

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

归饮:熟地,山萸肉,山药,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杜仲,枸杞子,莬丝子,牛膝。

痰湿中阻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陈皮,白术,苡仁,茯苓,天麻。

瘀血阻窍证: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当归,地龙,全蝎。

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不和。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

气郁化火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枝逍遥散: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枝子。

痰气郁结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心神失养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花。

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苓,木香,神曲。心肾阴虚证:阴精亏虚,阴不涵阳。治法: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

1,阳水

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羔,桑柏皮,黄芩。

湿毒浸淫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五味消毒饮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杏仁,桑柏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猪苓,泽泻。

湿热壅盛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治法:分利湿热。疏凿饮子: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2,阴水

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肾阳衰微证:脾肾阳虚民,水寒风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附子,肉桂,巴戟天,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瘀水互结证: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法: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瞿麦,萹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苇,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地,木通,生甘草,山枝,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气淋: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苇,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心。

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治法: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党参,黄芪,怀山药,莲子心,。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莬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不通。

膀胱湿热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黄柏,山枝,大黄,滑石,瞿麦,茯苓,泽泻,车前子。

肺热壅盛证: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治法:清泄肺热,通调水道。清肺饮:黄芩,桑柏皮,鱼腥草,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

肝郁气滞证: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治法:疏利气机,通调小便。沉香散:沉香,橘皮,柴胡,青皮,乌药,当归,王不留行,郁金,石苇,车前子,冬葵了,茯苓。

浊瘀阻塞证:瘀血败精,阻塞尿道,水道不通。治法:行瘀散结,通调水道。代抵当丸:当归尾,山甲片,桃仁,莪术,大黄,芒硝,郁金,肉桂,桂枝。

脾气不升证: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桂枝,肉桂,升麻,柴胡,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肾阳衰惫证: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附子,肉桂,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车前子,茯苓,泽泻。

风寒湿痹。

(1)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2)痛痹:寒邪兼夹风湿,留置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散寒通络,祛

风除湿。乌头汤: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蜂蜜,黄芪。

(3)着痹: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

风湿热痹,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生石羔,知母,黄柏,连翘,桂枝,防已,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砂。

痰瘀痹阻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

肝肾两虚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鹿茸,莬丝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天麻,木瓜。

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邪壅经络证:风寒湿邪侵于肌表,壅滞经络。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蒿本,川芎,蔓荆子,葛根,白芍,。甘草。

肝经热盛证: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和。治法: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水牛角,钩藤,桑叶,菊花,川贝母,竹茹,茯神,白芍,生地,甘草。

阳明热盛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治法:清泄胃热,增夜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生石羔,知母,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

心营热盛证:热入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治法:清心透苂、营开窍止痉。清营汤:水牛角,莲子心,淡竹叶,连翘,玄参,生地,麦冬。

痰浊阻滞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半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姜汁,竹沥,枳实,茯苓,白术,全蝎,地龙,蜈蚣。

阴血亏虚证:失血或伤津,阴血亏耗,筋脉失养。治法: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生地黄,白芍,麦冬,阿胶,五味子,当归,麻子仁,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鸡子黄。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或伴肌肉萎缩。

肺热津伤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阿胶,胡麻仁,生石羔,霜桑叶,苦杏仁,炙枇杷叶。

湿热浸淫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清热利湿,通利经脉。治法:加味二妙散:苍术,黄柏,萆薢,防已,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

脾胃虚弱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当归。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升麻,柴胡,神曲。

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虎骨,牛膝,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锁阳,当归,白芍,陈皮,干姜。脉络瘀阻证:气虚血瘀,阻滞经脉,筋脉失养。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补

阳还五汤合圣愈汤: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

寒湿腰痛: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湿热腰痛: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苍术,黄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

瘀血腰痛: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蜇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肾虚腰痛:

(1,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熟地黄,枸杞,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

(2,肾阳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

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廋,尿有甜味。

1,上消,

肺热津伤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苋芩,知母。

2,中消,

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治法:清胃泄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生石羔,知母,黄连,枝子,玄参,生地,麦冬,川牛膝。

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3,下消,

肾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治法: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阴阳两虚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萸肉,枸杞,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

1,鼻衄,

热邪犯肺证: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

胃热炽盛证:胃火上炎,迫血妄行。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石羔。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节。

肝火上炎证: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枝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

气血亏虚证: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治法:补气摄血。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仙鹤草,茜草。

2,齿衄,

胃火炽盛证: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

阴虚火旺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草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茜草根,侧柏叶,阿胶。

3,咳血,

燥热伤肺证: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桑叶,枝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白茅根,茜草,藕节,侧柏叶

肝火犯肺证: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青黛,黄芩,桑柏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

阴虚肺热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

4,吐血,

胃热壅盛证:胃热内郁,热伤胃络。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芩,黄连天,大黄,丹皮,枝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

肝火犯胃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黄芩,枝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白茅桶,藕节,旱莲草,茜草。

气虚血溢证: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治法: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芩,木香,阿胶,仙鹤草,炮姜炭,白及民,乌贼骨。

5,便血,

肠道湿热证: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槐角,枝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

气虚不摄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治法:益气摄血。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槐花,地榆,仙鹤草。

脾胃虚寒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灶心土地,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

6,尿血,

下焦湿热证:热伤阴络,血渗膀胱。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枝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

肾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

脾不统血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

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

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汤: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

7,紫斑,

血热妄行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枝子,大黄。阴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草散: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

气不摄血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治法:补气摄血。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棕榈炭,地榆,蒲黄,茜草根,紫草。

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

1,气虚,

肺气虚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治法:补益肺气。补肺汤: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

心气虚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治法:益气养心。七福饮:人参,白术民,炙甘草,熟地,当归,酸枣仁,远志。

脾气虚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治法: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

肾气虚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治法: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

2,血虚,

心血虚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治法:养血宁心。养心汤: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

肝血虚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治法:补血养肝。四物汤: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黄芪,党参,白术。

3,阴虚,

肺阴虚证:肺阴亏虚,肺失清润。治法: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桑叶,甘草,。

心阴虚证:心阴亏耗,心失濡养。治法: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

脾胃阴虚证:脾胃阴伤,失于濡养。治法:养阴和胃。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白芍,乌梅,甘草,谷芽,鸡内金,玫瑰花。

肝阴虚证:阴虚阳亢,上扰清空。治法:滋养肝阴。补肝汤: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木瓜,甘草,山茱萸,首乌。

肾阴虚证:肾精不足,失于濡养。治法:滋补肾阴。左归丸: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莬丝子,牛膝,山茱萸,鹿角胶。

4,阳虚,

心阳虚证:心阳不振,心气亏虚,运血无力。治法:益气温阳。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

脾阳虚证:中阳亏虚,温煦乏力,运化失常。治法: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党

参,白术,甘草,附子,干姜。

肾阳虚证: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固摄无权。治法:温补肾阳。右归丸:附子,肉桂,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枸杞,当归。

气,血,阴,阳,失衡。

阴虚发热证:阴虚阳盛,虚火内炽。治法:滋阴清热。清骨散: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鳖甲。

血虚发热证:血虚失养,阴不配阳。治法:益气养血。归脾汤: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

气虚发热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阳虚发热证:肾阳亏虚,火不归原。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附子,桂枝,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气郁发热证:气郁日久,化火生热。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枝逍遥散:丹皮,枝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痰湿郁热证:痰湿内蕴,壅遏化热。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半夏,厚朴,枳实,陈皮,茯苓,通草,竹叶,黄连。

血瘀发热证:血行瘀滞,瘀热内生。治法: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

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

1,脑癌,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痰瘀阻窍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治法: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石菖蒲,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白芥子,胆南星。

风毒上扰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扰清窍。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枝,黄芩,黄连,黄柏,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阴虚风动证:肝肾阴亏,虚内内动。治法:滋阴潜阳熄风。大定风珠:阿胶,熟地,白芍,龟板,鳖甲,牡蛎,钩藤,僵蚕。

3,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痰阻肺络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当归,熟地,柴胡,枳壳,甘草。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陈皮,法半夏,茯苓,瓜蒌,薤白,紫菀,款冬花。

阴虚毒热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气阴两虚证:气虚阴伤,肺痿失用。治法: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熟地,玄参,当归,芍药,百合,甘草,桔梗。

4,胃癌,血行不畅,胃络瘀阻。

瘀血停胃证:胃痛日久,瘀血壅塞胃脘。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生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郁金,枳壳,黄芪,当归,砂仁。

5,大肠癌,

湿热郁毒证:肠腑湿热,灼血为瘀,热盛酿毒。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

角丸:槐角,地榆,侧柏叶,黄芩,,黄柏,荆芥,防风,枳壳,当归,黄连。瘀毒内阻证:瘀血内结,瘀滞化热,热毒内生。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索,丹皮,赤芍,当归,川芎,香附,乌药,枳壳,黄连,黄柏,败酱草,甘草。

脾肾双亏证:脾肾气虚,气损及阳。治法:温阳益精。大补元煎:人参,山药,黄芪,熟地,杜仲,枸杞子,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

肝肾阴虚证:肝肾阴伤,阴虚火旺。治法:滋阴养肝。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

6,肾癌,膀胱癌,

湿热蕴毒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瞿麦,萹蓄,车前子,泽泻,芒硝,连翘,龙胆草,枝子,黄芩,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瘀血内阻证:瘀血蓄结,壅阻气机。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香附,木横征暴,枳壳。

脾肾两虚证:脾肾气虚,气损及阳。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人参,山药,黄芪,熟地,杜仲,枸杞子,山茱萸,海藻,昆布。

阴虚内热证:肝肾阴亏,虚火内生。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延胡索,郁金。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1,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治法: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风阳上亢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枝,牛膝。阴虚风动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白芍,天冬,玄参,枸杞,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2,中脏腑,

(1),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陈胆星,黄芩,全瓜蒌,赤芍,丹皮,牛膝。

痰火瘀闭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羚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菖蒲,郁金。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痰浊瘀闭证:痰浊偏盛,上育秧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菖蒲,胆星,天麻,钩藤,僵蚕。

(2)脱证。(阴竭阳亡)。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3,恢复期,

风痰瘀阻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菖蒲,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

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治法: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阴痉痿软不举。

命门火衰证: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宗筋失养。治法:温肾壮阳,赞育丸:巴戟天,肉桂,仙灵脾,韭菜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当归。

心脾亏虚证:心脾两虚,气血乏源,宗筋失养。治法:补益心脾。归脾汤: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枣仁,远志,仙灵脾,补骨脂,九香虫,阳起石,木香,香附。

肝郁不舒证: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宗筋所聚无能。治法:疏肝解郁。逍遥散: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当归,白芍,生地黄,枸杞,白术,茯苓,甘草。惊恐伤肾证:惊恐伤肾,肾精破散,心气逆乱,气血不达宗筋。治法: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人参,莬丝子,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龙齿,石菖蒲,柴胡,香附,郁金。

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治法: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龙胆草,丹皮,山枝,黄芩,木通,车前子,泽泻,土茯苓,柴胡,香附,当归,生地黄,牛膝。

中医儿科。

一新生儿病1,胎怯,西医称为低出生儿,常见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肾精薄弱,用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用保元汤。病位在肾脾。病因是先天禀赋不住足。

2,胎黄,病因是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病位,肝,胆,涉及脾,胃。病机,邪袭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日久气滞血瘀

湿热郁蒸。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胎黄动风,羚羊钩藤汤

胎黄虚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3,硬肿症,病因,先天不足,元阳不振。、护理不当,感受寒冷。病位;皮肤肌肉。脾肾。病机;阳虚寒凝,气血运行不畅。

寒凝血涩。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参附汤。

4,赤游丹;病因;感受风毒或胎热内蕴。病位;肌表,重者毒传心肝。病机;邪毒入侵经脉,附气血流行,发于肌表,游走全身。

毒在肌肤,犀角地黄饮。

毒传心肝,清瘟败毒饮。

5,脐部疾患

脐湿;病因,护理不当,洗浴不慎。病机,脐湿不干,湿浊外渗。用龙骨散。

脐疮;脐部不洁,感染邪毒,湿浊浸脐。病机;邪毒损害肌肉,湿浊腐而生疮。用犀角消毒饮

脐血;病因;结扎过松,胎热内盛,禀赋不足,病机;胎血妄行,气虚不能摄血。胎热用茜根散、气不摄血用归脾汤。

脐突;病因;先天不足,啼哭过多,病机;腹压增高,小肠脂膜突出脐中。外治用压脐法

二肺系病症

1,感冒;西医称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外感六淫,风邪为主,病位;肺卫。病机;肺失宣泄,卫表失和。

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银翘散。

暑邪感冒;新加香薷饮。

时行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感冒夹痰;二陈汤加苏子方。;

感冒夹滞;保和丸。

感冒夹惊;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

2,乳蛾;西医称扁桃体炎。病因;外感风热,以热为主。病位;肺、胃。病机;邪热循经上攻咽喉。

风热搏结;银翘马勃散。

热毒炽盛;牛蒡甘桔汤。

肺胃阴虚;养阴清肺汤。

3,咳嗽,病因;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病位;肺,脾。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风寒咳嗽;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桑菊饮。

痰热咳嗽;消金化痰汤。

痰湿咳嗽;三拗汤合二陈汤。

气虚咳嗽;六君子汤。

阴虚咳嗽;沙参麦冬汤。

4,肺炎喘咳;病因;外因是感受外邪,内因是形体末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病位;

肺,累及心、肝、脾。病机;肺气郁闭。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毒热闭肺;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5,哮喘;病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内因为肺、脾、肾不足。痰饮留伏。病位;肺、脾。肾。病什么内有雍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

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上盛用苏子降气汤,下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汤。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

6,反复是呼吸道感染;病因;正气不足,屡感外邪,病位;脾肾、肺卫。病机;正虚。

营卫失和,邪毒留恋;黄芪桂枝五物汤。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玉屏风散。

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补肾地黄丸

三脾系病证

1,鹅口疮;病因;胎热内蕴,秽毒内侵,胎禀不足,肾阴亏损。病位;心、脾、肾。病机;心脾积热,上熏口舌,肾阴亏损,虚火上浮。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知柏地黄丸。

小儿病症

1,常证。

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脉浮紧。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羔,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桔梗,前胡。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麻黄,杏仁,前胡,生石羔,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苏子。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枝子,生石羔,知母,生甘草。

阴虚肺热证: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柏皮,炙冬花,扁豆,甘草。

肺脾气虚证: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咳嗽无力,神疲乏力。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了汤: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五味子,百部,橘红。2,变证。

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甘草。

邪陷厥阴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羊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羚羊角粉,钩藤,茯神,白芍,生地黄,甘草,黄连,黄芩,枝子,郁金。

1,常证,

湿热泻:治法:清肠解毒,化湿止泻。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地锦草,豆卷,甘草。

风寒泻:治法:疏内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

伤食泻: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脾虚泻: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澄澈清冷,面色硄白。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汤:党参,白术,甘草,干姜,吴于,附子,补骨脂,肉豆寇。

2,变证

气阴两伤证: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皮肤干燥。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子,山药。

阴竭阳脱证: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脉细欲绝。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附子,龙骨,牡蛎。

(水痘___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发热,皮肤粘腊分批

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

邪伤肺卫证:发热轻微,疱浆清亮。治法:疏风清热,利落湿解毒。银翘散:金色彩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桔梗,车前子,六一散。

邪炽气营证:壮热不退,疹色紫暗,疱浆浑浊。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升麻,黄连,黄芩,生石羔,牡丹皮,生地黄,紫草,枝子,碧玉散。

3岁以下。

1,常证,

邪犯少阳证:轻微发热,腮部漫肿疼痛,全身症状不重。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桔梗,金银花,连翘,板兰根,夏枯草,赤芍,僵蚕。

热毒壅盛证:腮肿疼痛,坚硬拒按,高热头痛,烦躁口渴。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柴胡,黄芩,黄连,连翘,板兰根,升麻,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陈皮,僵蚕。

2,变证,

邪陷心肝证:高热,腮肿,头痛项强,反复抽搐。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散:枝子,黄连,连翘,生甘草,水牛角,生地黄,生石羔,牡丹皮,赤芍,竹叶,玄参,芦根,钩藤,僵天蚕。

毒窜睾腹证:腮肿消退,睾丸肿胀疼痛,痛时拒按,少腹疼痛。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枝子,黄芩,黄连,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延胡索,桃仁。

妇科病症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崩漏的治疗为塞流,澄源,

复旧。

脾气虚:脾虚中气虚弱,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气虚火不足,则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海螵蛸,茜草根,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蕉,棕榈炭,五倍子。

肾虚证,

肾气虚证::青春期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不固,腰脊酸软,血色淡红或淡暗。治法:补益肾气,固冲止血。苁蓉莬丝子汤:熟地,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桑寄生,莬丝子,艾叶,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证: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肢冷畏寒,眼眶暗,舌淡暗。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莬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一、咳嗽 1.忌烟、酒及一切辛辣刺激品; 2.忌肥甘油腻、粘滞、海腥等食物,如肥肉、油煎炙炒等; 3.忌食物过咸。 二、哮喘 1.忌烟、酒等辛辣刺激物; 2.忌海腥、油腻食物,如虾(尤其是油爆虾、醉虾)、螃蟹、桂鱼、黄鱼、带鱼、鲥鱼、肥肉、鸡蛋等; 3.忌食雪里蕻、芥菜、黄瓜、米糟、酒酿等发物,调味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中; 4.忌食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土豆、汽水等,产气易致腹胀,上顶及胸腔,加重喘促; 5.寒喘忌食生冷瓜果。 三、失音 1.忌烟、酒熏蒸; 2.忌辛辣、油炙、肥甘厚腻之品。 四、头痛 1.忌烟、酒、茶等刺激物; 2.忌肥甘厚腻; 3.忌公鸡、螃蟹、虾、鹅肉、羊肉、狗肉等食物。 五、发热 1.忌油腻、煎炸食物及生冷、硬固、不易消化食物; 2.忌食物过量; 3.忌烟、酒及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六、胸痛 1.忌肥腻类食物,如肥肉、海鲜等;

七、黄疸 1.忌酒; 2.忌油腻、辛辣、海鲜不易消化食物,如鱼、虾、肥肉、煎蛋、葱、蒜及生冷瓜果。 八、腹胀 1.忌过咸食物,如咸鱼、腐乳、咸肉等; 2.忌油腻荤腥、油炸坚硬食物,如肥猪肉、羊肉、狗肉等,但动物内脏可吃,如猪肝、猪肺、猪肾、猪心及瘦肉等,但忌多吃; 3.忌海鲜、发物、寒凉生冷食物以及含水量多的食物,如海鱼、蟹、虾、公鸡、菠萝、醋等; 4.忌食过饱。 九、水肿 1.忌过咸食物,限制水分摄入; 2.忌烟、酒及醋等刺激性食物,忌葱、蒜、姜等辛辣食物; 3.忌油腻、海腥、生冷水果,如虾、蟹、海鱼、南瓜、雪里蕻等。 十、牙龈出血 1.忌食油煎炙炒、辛辣刺激、生硬的食品,以免动火出血,如大椒、生姜、洋葱、韭菜、胡椒之类以及酸醋腌过的食物; 2.忌烟、酒,以免助长火热之势,生热动火,加重出血; 3.忌食海腥等发物,以免动血,加重病情,如虾、蟹、海鱼等。 十一、鼻出血 1.忌食辛辣刺激动火食品,如辣椒、生姜、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煎炒炸、海鲜等发物。 十二、便血 1.大量出血时禁食。小量出血时亦忌食鸡汤、肉汤、甜羹; 2.忌烟、酒、葱、蒜、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3.忌油煎、炙炒食物。

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图解)

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 状(图解)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上常讲这样一句,通则不痛,通则不痛! 下面介绍一下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

一、手厥阴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二、手少阳三焦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三、手太阴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四、手阳明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五、足太阴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六、足阳明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七、手少阴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八、手太阳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九、足太阳膀胱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十、足少阴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十一、足少阳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十二、足厥阴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 十三、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十四、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项) 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 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 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

老年人常见症状的中医保健知识

老年人常见症状的中医保健知识 一、腰腿痛 (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部疼痛,或以腰酸腿软为特点,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喜揉喜按,体倦乏力。 (二)保健要点 1.体穴疗法: 常用穴位:委中、犊鼻 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犊鼻穴位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正坐屈膝位,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可以用拇指点按双侧委中,点按的力量要适中。如此反复5~10次。10天1个疗程。患者也可自行按压。 2.体育康复法: 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开弓似射雕”。 太极拳、五禽戏均可使腰腿的筋骨得到缓和而充分的活动。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太极拳,如体力条件较好可练四十八式太极拳、五禽戏。 3.药物外敷法: 可用伸筋草、川断煎汤,取汁用毛巾在腰部湿敷,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如有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劳动后加重者,可用肉桂、生姜炒至热后以绢包裹熨痛处,冷后再炒热敷。 4.饮食疗法: 芝麻核桃粥:核桃仁(碾碎)、芝麻少许、大米100克,将核桃、芝麻、大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 枸杞羊肾粥:羊肾一个,枸杞子、大米,将羊肾、枸杞子、大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 以上两粥均具有补肾的作用。 5.足浴疗法: 药物:补骨脂、威灵仙,如有遇寒后腰痛加重,可加肉桂、川椒。 操作方法:将所有药物加水煎取3000ml,取药液置入药桶内,药液平面没膝,水温以40℃为宜,每次30~45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日1~2次。 疗程:30天为一疗程。 注意: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有出血风险、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者不宜足浴,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 二、失眠 (一)临床表现: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数日彻夜不睡。 (二)保健要点

中医护理常规

一、胃疡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出血性质、量、颜色、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内科疾病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③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②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②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①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②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③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④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感冒 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3、哮病: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足三里、血海、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 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中医常见病症(40项)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

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三、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四、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 各论 一、内科症状 一全身症状 1畏恶风寒 [概念] 畏恶风寒即指怕冷的感觉,此症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皆较常见。历代文献有"恶寒"、"恶风"、"畏寒"之称。有认为"恶风"与"恶寒"不同,"恶寒"者不受风吹即有怕冷之感,虽居于密室之中,甚至覆被向火,仍全身觉冷;恶风者乃遇风吹始觉怕冷。但临床所见,一般恶寒者皆恶风,恶风者也多兼有恶寒。恶寒、恶风、畏寒表现相似,故本篇用畏恶风寒概括之,并统称为恶寒。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恶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中少阴恶寒:恶寒无热,身倦肢冷,精神萎靡,呕吐,下利清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阳虚阴盛恶寒:恶寒肢冷,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淡不渴,尿清便溏,面白舌淡,脉沉迟无力。 阳盛格阴恶寒:恶肢冷,烦渴喜冷饮,胸中烦热,腹部扪之灼热,咽干口臭,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沉伏。 痰饮内停恶寒:恶寒,肢体沉重,胸腹满闷,纳呆,口渴不欲饮,苔腻脉滑。 疮疡恶寒:恶寒,甚则寒战,发热,疮疡局部肿痛发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或洪数。 寒疟恶寒:恶寒不发热,或热少寒多,休作有时,神疲肢倦,胸胁痞满,舌苔白腻,脉象弦迟。 鉴别分析 风寒束表恶寒与寒中少阴恶寒:前者恶寒系风寒之邪外束,卫阳郁闭所致。正邪交争则发热,卫阳不能舒展故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表证。治疗以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为原则,方选麻黄汤等加减。后者恶寒系素体心肾阳虚,寒邪乘虚直中少阴所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正不胜邪,故见无热恶寒、身倦肢冷、脉微细等症。治疗宜扶阳抑阴,方选四逆汤为代表方。纵观二证虽均由外寒所引起,但风寒束表恶寒其寒邪在表,恶寒必伴有发热,且有头身重痛等一系列表寒证;寒中少阴恶寒其寒邪深达于里,但恶寒而无发热,且有下利清榖等阴寒内盛之症,两者不难区别。 阳盛格阴恶寒与阳虚阴盛恶寒:两证虽均有恶寒肢冷的症状,但病因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中医常见病症

中医常见病症 1.感冒 / 上呼吸道感染 【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内侵。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咳嗽 / 急(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 + 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桑甘沙天麦扁玉 3.哮病 / 支气管哮喘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痰。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宣肺清热,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 + 石膏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6)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7)肺肾气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4.喘证 / 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外邪或它脏侵袭,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 华盖散=陈麻人荆防白借书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化痰热,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皮二母亲射前龙(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 +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乌郎只是木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6)肺气亏耗: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生脉散(党国五芪虫)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人参+蛤蚧) 5.肺痨 / 肺结核 【病机】从“痨虫”侵犯的病变而言,则主要在肺。肺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二冬二百沙玉及(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步)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术芪,归芍山药远志随,枣仁杞子紫河车,龟鹿茯苓大熟地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常见病症-中药配方

中医 【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5 g、 川射干10 g、 紫苏子10 g、 细辛3 g、 陈皮6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法半夏10 g、 五味子6 g 【中】风寒感冒 柴胡6 g、 葛根15 g、 荆芥10 g、 白芷6 g、 川芎6 g、 防风10 g、 羌活10 g、 生姜6 g 【中】风热感冒 桑叶10 g、 菊花10 g、 荆芥10 g、 桔梗10 g、 甘草3 g、 炒牛蒡子10 g、 连翘10 g、 大青叶15 g、 前胡10 g 【中】慢性扁桃腺炎 桔梗10 g、 甘草6 g、 玄参20 g、 枇杷叶9 g、 金银花20 g、

【中】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0 g、 麸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法半夏10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紫苏子10 g、 黄芩10 g、 桔梗10 g、 枳壳10 g 【中】暑热 荷叶10 g、 建曲10 g、 青蒿10 g、 茵陈15 g、 滑石10 g、 甘草3 g 【中】厌食 建曲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苍术10 g、 山楂10 g、 炒鸡内金3 g、 炒麦芽15 g、 砂仁6 g、 甘草3 g 【中】尿频 黄芪10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升麻6 g、 柴胡6 g、 益智仁1 g、 肉桂3 g、

【中】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6 g、 白芍10 g、 枳壳10 g、 桔梗10 g、 蒲公英10 g、 夏枯草10 g、 厚朴6 g、 代赭石15 g、 海螵蛸20 g、 煅瓦楞子15 g、 甘草3 g 【中】小儿痴呆 紫河车3 g、 人参(直条)5 g、 山药10 g、 枸杞子10 g、 益智仁10 g、 石菖蒲6 g 【中】遗尿 山茱萸10 g、 盐菟丝子10 g、 山药10 g、 益智仁10 g、 金樱子10 g 【中】慢性胃炎 醋延胡索10 g、 白芍10 g、 炒川楝子10 g、 海螵蛸10 g、 蒲公英10 g、 沉香3 g、 乌药10 g、 甘草3 g 【中】疳积 木香6 g、 砂仁6 g、 人参(直条)5 g、

中医对各种常见病症的论述(下)

中医对各种常见病症的论述(下) 26、心绞痛、心肌梗塞 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欧美饮食,以鱼类和新鲜蔬菜为中心。养成多运动和使血液变清爽的饮食习惯,预防动脉硬化,防患于未然。 如果冠状动脉因为硬化或其他原因变狭窄,不能向心肌输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人在做激烈运动或者吃得太多时,就会出现胸痛。因为心脏会痛得像被人揪住一样,所以被称作心绞痛。心绞痛,最长不超过15分钟,如果疼痛超过这 个时间,就有心肌梗塞的可能。应该立刻去医院,接受诊治。要预防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每天应该尽量多走路。注意避免摄取过多的肉、鸡蛋、牛奶、黄油等食物,要以新鲜蔬菜、鱼贝类为中心。 27、感冒 感冒初期出现的发热和咽喉炎症是体内燃烧废物的 一种状态。饮用能够温暖身体、促进发汗的饮料,可以排泄体内废物,防止病原菌的侵入。 中医治感冒的处方由草根、麻黄、生姜、桂枝等可以温暖身体的成分组成,发汗解表。热的鸡蛋酒、生姜汤、红葡萄酒等民间疗法也可以温暖身体,祛除“寒气”。如没有以 上药食,可以盖着被子发汗。在感冒刚开始时,推荐泡浴、

慢跑等方法。 28、胃炎、胃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的疾病是很典型的寒性人疾病。戴腹带,贴敷暖宝宝,泡澡等可以温暖腹部。多吃具有抗溃疡作用的卷心菜也很有效。 触摸患有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胸口,通常都偏凉。这就说明其内部的胃和十二指肠都是凉的,说明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血行不畅。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必须用腹带温暖腹部。在注意避免低温烫伤的前提下贴88一次性暖宝宝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腹肌运动,泡澡等,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腹部血液流通顺畅。 29、哮喘 中医认为是由“水毒”引起的疾病。提高体温,使支气管扩张,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就可治愈哮喘。 哮喘在西医中是一种过敏疾病。鼻炎、哮喘、特异反应性皮炎等过敏疾病的症状是流泪、流鼻涕、痰、湿疹等,都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症状,所以中医认为它是由水毒(水过剩)引起的疾病。因为水分过多,体内就会变冷,所以支气管也会收缩,空气就不能充分出入,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因此,对付哮喘,可以提高体温,让支气管扩张,以及让身体发汗、多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pdf

《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中风病的护理常规 3、痿症病的护理常规 4、头痛病的护理常规 5、痫证病的护理常规 6、颤证病的护理常规 7、面瘫病的护理常规 8、眩晕病的护理常规 9、神昏护理常规 10、褥疮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安全。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床。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 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3、即刻测量入院时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询问有无过敏史,记录在三测单 上,并通知医师。 4、一般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1次,若体温37.5℃(含37.5℃)以上者,改为 每日4次,体温39℃(含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病危、病重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及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并记录在三测单上。 5、专业护士根据首诊记录,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 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凡做各种辅助检查,一般病人由护工护送,病危、病重病人由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到相关 科室检查。 10、重危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 头交接班。 11、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 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2、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 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3、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4、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 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32种常见慢病42种特殊疾病、25种大病

吉林省健康扶贫32种常见慢病、 42种特殊疾病、25种大病名称及报销政策 42种特病:(报销政策:德惠市人民医院门诊享受90%报销) 1、恶性肿瘤放化疗; 2、白血病;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4、血友病; 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脑瘫; 7、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 8、血管支架植入术后; 9、心脏换瓣膜术后;10、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1、胃息肉内镜治疗; 12、痔疮门诊手术治疗;13、肾、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14、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药物治疗);15、乳腺癌(内分泌治疗);16、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17、病毒性肝炎;18、肝豆状核变性;19、肝硬化;20、肺结核(免费项目除外);21、外阴白斑;22、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23、肾病综合症;24、血吸虫病;25、克山病;26、囊虫病;27、大骨节病;28、再生障碍性贫血;29、布鲁氏菌病;30、手足口病;31、帕金森式病;32、癫痫;33、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34、重性精神病;35、强直性脊柱炎;36、银屑病;37、大肠(直肠)息肉内镜治疗;38、重症肌无力;39、白癜风;40、系统性红斑狼疮;41、艾滋病;42、儿童苯丙酮尿症。 25种大病:(白内障去红星医院免费救治、心脏病去吉林省心脏病医院免费救治,限扶贫人员且真实患有疾病) 1、儿童先心病; 2、儿童白血病; 3、胃癌; 4、食道癌; 5、结肠癌; 6、直肠癌; 7、终末期肾病;8、肺癌;9、肝癌;10、乳腺癌;11、宫颈癌;12、急性心肌梗死;13、白内障;14、尘肺;15、神经母细胞瘤;16、儿童淋巴瘤;17、骨肉瘤;18、血友病;19、地中海贫血;20、唇腭裂;21、尿道下裂;22、耐多药结核病(新增);23、脑卒中(新增);2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新增);25、艾滋病机会感染(新增)。 32种慢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建立慢病手册,门诊开药享受80%报销,慢病复印件交给患者家中存放) 1、慢性支气管炎; 2、肺纤维化; 3、慢性阻塞性肺病; 4、哮喘;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高血压(2,3期); 7、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8、风湿性心脏病; 9、心力衰竭(心功能2,3级);10、心内膜炎;11、慢性心包炎;12、心律失常(限房颤);13、慢性胃炎;14、胃溃疡;15、慢性肠炎;16、溃疡性结肠炎;17、慢性胆囊炎;18、慢性胰腺炎;19、脑动脉供血不足;20、慢性腹泻;21、慢性鼻(咽)炎;22、慢性鼻窦炎;23、糖尿病(饮食控制无效);24、痛风;25、脑出血(恢复期);26、脑梗塞(恢复期);27、高脂血症;28、子宫内膜异位症; 29、中耳炎;30、慢性肾炎;31、脊柱退行性病变;32、恶性肿瘤镇痛治疗。 健康扶贫政策:服务111,看病120 服务111:一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一户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贫困患者一人一策, 看病120:定点医院(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住院报销90%,自付不超过10%;卫生院慢病门诊报销80%,自付不超过20%;贫困患者住院0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