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分类方法

氟斑牙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分类方法
氟斑牙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分类方法

氟斑牙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分类方法

倪娜1,张海涛2,胥晓丽1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可用来反映个体和/或群体氟中毒程度,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评估环境氟水平,制定机体摄氟标准等[1]。氟斑牙在地方性氟中毒中应用广泛,但由于不同研究者选用的氟斑牙分类方法不同,使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结果比较受到限制。本文仅就氟斑牙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分类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1. 氟斑牙的流行病学意义

提及氟斑牙的流行病学意义,首先要了解一下氟斑牙的涵义及其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这决定着氟斑牙在地方性氟中毒中的应用范畴。综合一些地方性氟中毒专著和口腔医学专著,氟斑牙是指发育形成和矿化过程中的牙齿因氟摄入过量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牙齿发育障碍,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的损害,但主要累及恒牙牙釉质,使釉面呈白垩样条纹或斑块、黄棕色着色、出现凹坑。氟斑牙发病有明显的年龄特征,7岁前是28颗恒牙(通常不计第3磨牙)的矿化期,7岁前居住在高氟区的儿童均可受到氟的影响发生氟斑牙,即使迁入非氟病区萌出的恒牙仍可患氟斑牙;非氟斑牙患者7岁后迁入高氟区则不会再发生氟斑牙[2,3,4]。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项指征,但不是必需伴随地方性氟中毒存在的。氟斑牙反映的只是牙釉质形成期间遭受的氟损害,并不能说明目前该个体是否患有氟骨症及体内的氟蓄积状态;无氟斑牙体征者,牙齿发育完成后再迁入氟中毒病区仍可能患氟骨症[5]。

无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病区控制、监测及防治效果观察,都是要明确病区的环境氟暴露水平、是否有氟中毒发生及氟中毒严重程度,制定并调整氟中毒防治策略,最终控制氟中毒的发生、发展。分析氟斑牙发病的年龄特征,病区当地出生成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既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该病区氟暴露的历史情况,又可以说明氟骨症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且与氟骨症患病程度的一致性在饮水型和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已被证实[6、7,8,9,10],因此,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GB17018-1997)、病区控制(GB17017-1997)、监测及防治效果观察等工作中均是重要指标之一,流行病学意义重大。但要更好的应用氟斑牙这一指标,则需要从氟中毒的不同类型、氟中毒病区改水与否、改炉改灶与否、统计学意义等多方面考虑,如: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和当地居民群体总摄氟量及氟骨症的患病情况不平衡[6],在病区划分、病区控制、监测及防治效果观察时,则应主要依据氟暴露水平及氟骨症患病情况,氟斑牙只能作为参考指标;近年调查表明,饮水型病区改水后,居民并没有全部饮用防氟井水(存在饮用高氟水、饮用低氟水、交替饮用高氟水和低氟水等多种现象),这将导致改水后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不能正确反映出病区氟暴露及氟中毒患病情况,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病区居民认识到防氟井水与氟中毒的关系,并主动配合改水、饮用防氟井水,氟暴露水平有可比性,氟斑牙才能反映出病区的真实情况;此外,病区8~12岁儿童数量较少(多不足10人),小样本量时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所反映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137000);2.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作者简介:倪娜(1981-),女,吉林省白城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口腔教学及临床工作。

E-mail:zhanghaitao7521@https://www.360docs.net/doc/d41463242.html,。

2. 氟斑牙分类方法

氟斑牙分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氟斑牙在地方性氟中毒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有一个科学、可行、规范的氟斑牙分类方法十分重要。

2.1氟斑牙分类方法研究的历史

要把氟斑牙作为一项流行病学指标应用于地方性氟中毒,必须对氟斑牙作出明确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和流行强度分级等。1933年,Dean提出了正常、可疑、轻微、轻度、中度、较重和重度7级氟斑牙分类法,即Dean氏法,1935年、1939年和1942年又作过3次修订,最终将氟斑牙分为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6级[3、11]。Dean氏法简洁、方便、容易掌握,且重复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很多学者认为Dean氏法不能表达氟斑牙全部病变程度,1978年,Thylstrup和Fejeskov在Dean氏法基础上,取消了可疑,细化了白垩病变和缺损病变,提出了TF法,将氟斑牙分为10级(TF0~TF9)[3、4],此法可较全面地反映出氟斑牙的病理改变过程,诊断氟斑牙具有清晰、准确和敏感的优点,对于个体诊断较为实用;1984年,Horowitz又在Dean氏法基础上,取消可疑,扩大重度缺损病变的范围,提出了牙面分度法,将氟斑牙分为8级(0~7级)[12],此法对每个牙的牙面进行诊断定级,较适于进行美学观察和评价。TF法、牙面分度法与Dean氏法相比,前两者病变分级更清晰,个体诊断更明确,但是分级过细、难于掌握,不适用于普查及大规模抽样调查。此外,1953年,D.A.Smith等提出过氟斑牙3型分类法[13];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还提出过氟斑牙4级分类法,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学者1957年根据氟对牙釉质作用的时期和形成的损害,将氟斑牙(符号为M)分为白垩、着色、缺损3型,各型再分为轻、中、重3度(轻中重度各以符号M右下方尾标数字代表)[11]。1981年我国卫生部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姜元川教授修订过的3型9度法收录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试行)”中。但此法项目繁多,不易掌握,各省在具体工作中又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广州自来水加氟造成的氟斑牙流行中,不同观点的两派为了辩论就曾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方法。2001年发布的《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WS/T208-2001)由于分类复杂(根据病理改变将氟斑牙分为8度)且与历史资料中氟斑牙诊断标准无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

2.2 常用氟斑牙分类方法的不足

尽管氟斑牙分类方法众多,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主要是Dean氏法。

Dean氏法是WHO推荐的氟斑牙分类方法,我国卫生部地病司于1991年将修订后的Dean 氏法定为全国统一的氟斑牙分类方法,并收录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中。Dean氏法是根据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及缺损情况,对受累的牙面积估计制定的,有研究表明,在磨片中观察氟斑牙的纵、横剖面,均可看到釉质中不透明层的厚度随氟斑牙的严重程度而加宽,两者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所以Dean氏法用不透明层的厚度反映氟斑牙在临床上的分级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可疑级难于掌握,不同检查人员,往往得到不同的诊断结果,即使是同一医生对不同孩子的诊断结果也很难确保一致,应明确界定在哪些牙上有多少斑点及斑点在多大以内时为可疑。另有学者观察到,可疑级氟斑牙有薄的不透明层,在临床上应是氟斑牙的早期表现[4],如果不计入氟斑牙患病率的计算,那么应有相应的校正系数来纠正患病率的偏差,或者将有薄的不透明层的可疑级氟斑牙归入极轻,重新界定极轻、轻度、中度、重度各级变化,同时重新调整氟斑牙指数及其相应的流行强度也许更切合实际;(2)着色的界定不够明确,如:关于极轻的描述,1933年定为“无棕色染色”,而在1935和1939年为“很少观察到棕染”和“棕染很淡”,在1942年的标准中,“棕染”仅出现在中度和重度分类中[3、11]。着色是一种继发改变,但与牙釉质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应明确在哪一级中开始出现着色表现,有着色表现的每一级中着色出现在哪些牙上及其与白垩、缺损的比例关系等;(3)遗漏信息,如轻度的规定为“白垩色不透明区不

超过患牙牙面的1/2”,而中度为“所有牙釉质均受影响”,那么,白垩超过患牙牙面1/2而又未累及整个牙面的情况如何划分应加以完善说明;(4)针对Dean 氏法以上的不足,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原Dean 氏法做了许多不同的修改,以致于在不同著作中

出现了许多版本的“Dean 氏法”,且这些修改后的“Dean 氏法”尚存一些缺陷:○

1《实用口腔医学》[14],轻度描述为“釉质白色不透明区不超过牙面50.00%”,中度却不再提及白垩

改变,不够全面;○

2《氟与口腔医学》[4],中度未提及缺损,重度描述为“分散的或融合成片的坑凹状缺损”,那么,微小的窝状缺损应如何划分?○31991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

极轻描述为“白垩改变尚轻”、轻度为“极明显的白垩改变”,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很

难把握;综上所述,氟斑牙流行病学意义不容忽视,应充分考虑病区类型、病区现状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确保其在地方性氟中毒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众多的氟斑牙分类方法以及学者们对Dean 氏法的不断修订,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氟斑牙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人们需要一个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氟斑牙分类方法开展相关工作。而数十年来Dean 氏法的普遍应用以及学者们对其做的多次修订,充分说明了Dean 氏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针对氟斑牙现状,Dean 氏法中可疑级存在的问题、着色等临床表现界定不明确的问题、遗漏信息的问题,结合氟斑牙的流行病学意义、患者的自身评价(美观、心理影响、咀嚼等),将Dean 氏法规范化、统一化为新的氟斑牙分类方法切实可行。为了使调查数据有可比性、科学准确地掌握氟斑牙流行现状,在今后工作中,国家统一氟斑牙分类标准未出台前,相同研究目的时,应使用同一分类方法,使用不同著作中的“Dean 氏法”时,应明确标明出处,国家统一标准出台后,则应使用统一标准。

○4《地方性氟中毒》[15],极轻度(白垩病变最多不超过牙面1/4)和轻度(白垩色

不透明区至少累及患牙牙面的一半)之间出现空挡。与原Dean 氏法相比较,修改后的“Dean 氏法”内容各异,仍称之为“Dean 氏法”是否合理值得商榷;众多版本的“Dean 氏法”致

使研究者们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使用的都是“Dean 氏法”[16,17],但分类尺度并不完全相同,

结果无从进行横向比较;且这些修改后的“Dean 氏法”仍不完善,或有信息遗漏,或因“尚轻”、“极显著”等模糊词语难以客观判断。在实际工作中若要应用Dean 氏法,应以1942年Dean 修改的分类法为准,或综合Dean 氏法本身存在的不足及众多修改后“Dean 氏法”存在的问题修订出新的分类方法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钟长恩,李衬新,于晶晶,等.氟斑牙分类及其统计指标的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3):186~188.

[2]刘昌汉,主编.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

[3]沈彦民,主编.氟防龋的公共卫生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1.

[4]郭媛珠,主编.氟与口腔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7~122.

[5]李广生,主编.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5.

[6]苏来曼.胡西塔尔,吾斯曼.尕依提,艾斯卡尔,等.修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指标和标准的建议[J].地方病通报,2003,18(1):65~66.

[7]吴德良,蒲朝文,程云联,等.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指标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18(2):120~122.

[8]孙玉富,于光前,赵新华.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指标的选择[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18(2):157~158.

[9]黄长青,许宏伟,唐红艳,等.改水4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5):557~560.

[10]刘晓莉,李跃,李平安,等.陕西省某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改灶防氟效果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973~975.

[11]朱育惠,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地方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9.

[12]Horowitz HS,Stanley B,Heifetz SB,et al.A new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fluorosis-the Tooth surface Index of fluorosis[J].JADA,1984,109:37~41.

[13]卞金友,主编.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

[14]郑麟蕃,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3.

[15]吴锦权,主编.地方性氟中毒[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70.

[16]黄仁建,陈新,李凤华,等.湖南中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的氟化物来源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966~969.

[17]云中杰,边建朝,陈培忠,等.山东省黄河流域内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6):468~471.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 一、地方病的概述 (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 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 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 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

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 (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已查明与10余种元素有关,如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和硼等,均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其它还有地方性砷中毒、钼中毒、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虽然病因未彻底明确,但是发病也与地球化学性因素具有某些确定的关系。

儿童氟斑牙的防治

儿童氟斑牙的防治 儿童氟斑牙,是由于小孩在7岁以下时生活在高氟区,或是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引起的。儿童氟斑牙是氟中毒的一种症状,具有不可逆性。患有氟斑牙的儿童即使以后迁居非高氟区,由于牙齿的钙化障碍已经形成,恒牙萌出后仍可出现氟斑牙表现。由此可见,儿童氟斑牙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氟斑牙的预防 氟斑牙最根本的预防办法是改良水源,降低饮水中氟的含量。除饮水之外,大气中环境氟化物的污染及含氟量过高的食品等也应加以治理。氟斑牙是慢性地方性氟中毒最敏感而突出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白垩、着色、缺损。氟斑牙的棕黄色着色和不规则的釉质缺损,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对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另外,儿童氟斑牙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改水改灶。改良水质可以采用改换水源和降低饮水含氟量的方法。改换水源是废弃原来含氟高的水源,寻找含氟量低的水源。降低饮水含氟量就是采用某些化学药品,或物理学方法,使水源中氟浓度降低。为防止煤烟熏炕食物所致的氟中毒,应改变食物的干燥方法,同时搞好炉灶改良,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2、防止工业污染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的氟化物,必须加以无害化处理。 3、6岁以下儿童不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儿童氟斑牙的治疗方法

1、磨除法:适用于着色浅的牙齿,用牙科砂轮或磨石磨去少量着色的釉质。 2、5~8%稀盐酸脱色法:先用棉球擦于牙面,再用棉球保护牙龈。然后用棉棒或小棉球蘸5~8%稀盐酸涂擦牙面10分钟,每周一次。轻者3~5次,重者7~8次可完全脱色。 蘸稀盐酸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涂擦,脱色效果会更好些。第一次脱色时可磨脱结合,即先用砂轮磨去一薄层(1~2层报纸厚)着色牙面(只磨一次),再进行稀盐酸脱色可缩短疗程。脱色时不要蘸稀盐酸过多,以免流到牙龈上,腐蚀牙龈。已有釉质缺损者只能用光敏、贴面、塑料甲冠或烤瓷冠修复。 3、使用儿童专用的牙齿美白牙膏刷牙,如奥乐V儿童护牙剂。可重塑牙釉质,通过修复牙釉质受损部位来美白牙齿。 4、轻或有着色无缺损的可以采用漂白脱色法脱色。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氟斑牙的基本防治知识,希望天下的儿童都有一副健康洁白的牙齿。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 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 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

氟牙症

疾病概述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mottled enamel),此症具有地区性,为慢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氟牙症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告。我国氟牙症流行区很多,东北、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贵州、福建等地都有慢性氟中毒区。氟中毒病关系人民健康,严重者同时患氟骨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因病理 【病因学】 1931年Churchill首先肯定水中氟含量过高是本症的病因。同年smith用氟化物作大鼠实验,证明氟含量过高可产生此症。一般认为水中含氟量以1ppm (1mg/L)为宜,该浓度能有效防龋,又不致发生氟牙症。但个体因素及其它生活条件,对氟的感受性也有一定差异。饮用水是摄入氟的一个最大来源,水氟摄入是按:①人的年龄;②气候条件;以及③饮食习惯而综合决定的。水氟的最适浓度主要又取决于当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美国为0.7~1.2ppm;广州约为 0.7ppm。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温相差甚大,因此不能只有一个适宜浓度。故我国现行水质标准氟浓度为0.5~1ppm应是适宜的。 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取决于食物中无机氟化物的溶解度,以及钙的含量。如果加入钙的化合物,则氟的吸收就显著减少。动物实验证实:充分的维生素A、D和适量的钙、磷,可减轻氟对机体的损害。这说明含氟量过高,并不是造成氟牙症的唯一原因,因为水中含氟量稍高的地区,也不是人人皆罹患此症。 另外,能否发生氟牙症还取决于过多氟进入人体的进机。氟主要损害釉质发育期牙胚的造釉细胞,因此,过多的氟只有在牙齿发育矿化期进入机体,才能发生氟牙症。若在6、7岁之前,长期居住在饮水中氟含量高的流行区,即使日后迁往他处,也不能避免以后萌出的恒牙受累;反之,如7岁后才迁入高氟区者,则不出现氟牙症。 【发病机理】 碱性磷酸酶可以水解多种磷酸脂,在骨、牙代谢中提供充分无机磷,作为骨盐形成的原料。当氟浓度增高时,可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而造成釉质发育不良、矿化不全和骨质变脆等骨骼疾患。结果是柱间质矿化不良和釉柱的过度矿化。这种情况在表层的釉质更显著;表层釉质含氟量是深层釉质的10倍左右。所以氟牙症表层釉质呈多孔性,易于吸附外来色素,如锰、铁化合物而产生氟斑。重型氟牙症的微孔量可高达10%~25%,位于釉柱间,并沿横纹分布。如果这种多孔性所占的体积大,釉质表面就会塌陷,形成窝状釉质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公卫)氟斑牙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上)

氟斑牙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上)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牙齿损伤的表现称为氟斑牙,其牙釉质可出现白垩、着色或缺损改变,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危害健康。骨骼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称为氟骨症,腰腿及全身关节可出现麻木、疼痛等,重者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终至瘫痪。本文主要介绍氟斑牙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 一、氟斑牙的临床表现 氟斑牙是在牙发育形成期间,由于机体摄氟过多导致牙釉质矿化不全而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改变,临床上肉眼可见牙釉质表面失去正常光泽,出现白垩、着色、缺损样改变,也称氟牙症。牙齿是机体对氟化物最为敏感的器官。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重病区出生成长的儿童几乎都可患氟斑牙。机体外露的这一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与外环境的关系,现已证实氟斑牙的流行强度和牙釉质的病损程度与机体摄氟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人们对氟斑牙这一信息极为关注。利用这一信息来反映个体和(或)群体的氟中毒程度,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环境的氟水平,制订机体的摄氟标准、食物氟标准、饮水氟标准及某些含氟污染物排放氟标准等等。 氟斑牙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白垩样变牙齿表面部分或全部釉面失去光泽,出现不透明的白垩样或粗糙似粉笔样的条纹、斑点、斑块,或整个牙面呈白色粉笔样改变。 2.釉质着色牙表面出现点、片状浅黄褐色、黄褐色、深褐色病变,重者呈黑褐色,着色不能被刮除。 3.釉质缺损牙釉质破坏、脱落,牙面出现点状甚至地图样凹坑,缺损呈浅蜂窝状,深度仅限于釉质层,严重者釉质大片缺失。 氟斑牙一旦形成永不消褪,最早出现于切齿,犬齿也易发生,严重时其他牙齿也可受累,时间长了牙齿由于磨损而变短,并易脱落。 二、氟斑牙的分类方法及诊断标准 国内外对于氟斑牙的诊断标准分类方法是相当繁多的,如有三型法、三型九度法、Dean 氏法、TF法、Horowitz氏法、陈氏分类法等。Dean氏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五级分类法,1991年,我国卫生部地病司将经过修订的Dean氏法定为全国统一的分类方法。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新的氟斑牙诊断标准。 (一)氟斑牙诊断要求 1.检查时,需光线充足,清洁牙的唇颊面,使牙面保持洁净、干燥。 2.检查每个牙唇颊面牙釉质损害状况后,选择2颗病损最重的牙,依其釉面损害程度逐个进行氟斑牙分度诊断,若被选的2颗牙受损程度不同,则以受损程度较轻的氟斑牙诊断,代表受检者的氟斑牙诊断分度。 3.乳牙、恒牙氟斑牙应分开记录,乳牙、恒牙同时存在时只查恒牙氟斑牙。 4.检查部位为牙的唇颊面。 有明确的牙发育期间摄氟过量病史,结合临床检查,按照氟牙症诊断要求,凡具有上述临床表现中任意一项者,可确诊为氟斑牙。 (二)分度标准《氟斑牙诊断》(WS/T2O8—2011)标准中将氟斑牙分为可疑、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五级。 1.正常釉质呈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单个牙齿变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doc

单个牙齿变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单个牙齿变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单个牙齿变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拥有一口洁白的牙齿是我们所期望的,而生活中许多人被牙齿发黑所困扰着。牙齿变黑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单个牙齿变黑的原因 1、药物引起牙齿内部变黑 最常见为四环素类的抗生素所引起的牙齿变色。这类药物会在牙齿发育钙化过程中影响牙齿组织而造成永久的变色。从母体内的胎儿到8岁的学童都会受到此药物的影响。轻者牙齿部分变黄变灰,重者牙齿整颗变黑色,其变色的程度视服用此药物量的多少、以及服用期间的长短而不同。另外,常被用来治疗严重青春痘的的半合成四环素,在青少年或成年人牙齿生成发育已完成后,也会造成变色,不可不小心。其它如氟化物等物质的摄食过量也会造成牙齿变色。 2、年龄老化引起牙齿变黑 年龄老化也会造成牙齿变黑。牙齿珐琅质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渐渐失去透明性,相对地内层黄色象牙质增厚,使牙齿越来越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希望牙齿美白、青春永驻。

3、其他因素引起牙齿变黑 3.1、就是由于牙齿内的牙菌斑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楚,促使牙齿上生长出牙结石。 3.2、就是因为长期的服食咖啡、红酒、香烟等有色物质,常饮食中的茶垢、烟渍以及饮用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吸附,让牙齿被染色。 3.3、如果饮用水中含氟过多、就是因为长期的服食咖啡、红酒、香烟等有色物质,常饮食中的茶垢、烟渍以及饮用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吸附,让牙齿被染色,也可能导致氟斑牙,牙面呈白粉笔色、棕褐色斑块,如果牙神经坏死与细菌分解产物结合也可使牙齿变黑。 3.4、蛀牙。蛀牙会使牙齿变灰、变黑。大家都知道蛀坏掉的牙齿会变黑。此外,老旧的补牙材料或不当的根管治疗也会使牙齿变色。 单个牙齿变黑的治疗方法 1.首先了解黑牙产生的原因,到医院咨询时,医生会先给你作个口腔检查。 2.牙齿健康状况不良好导致的牙齿发黑:龋齿、蛀牙等,这时需要作补牙治疗。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氟化物的危害有哪些-

氟化物的危害有哪些? 氟化物指含负价氟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具有无色、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的特征。单独的氟元素是一种生命元素,但如果过量的话就可能会造成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那么,氟化物究竟是什么?氟化物的危害有哪些? 氟化物与其他卤素类似,氟生成单负阴离子(氟离子F?)。氟可与除He、Ne和Ar外的所有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从致命毒素沙林到药品依法韦仑,从难熔的氟化钙到反应性很强的四氟化硫都属于氟化物的范畴。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713,易溶于水。氟化氢的水溶液称氢氟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氟化氢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约大20倍,空气中氟化物含量超过1mg/m3时,就会对人的眼睛、皮肤和呼吸器官产生直接危害;对植物的影响比二氧化硫大10一100倍,当大气中氟化物含量达45—90mg/m3时,植物的叶组织就会坏死,牲畜饮用含氟高的水和饲料,会引起慢性中毒。据报道,氟化氢质量浓度为0.03一0.06mg/m3时,发现儿童氟斑牙、尿氟量较

对照区高1—2倍;在2mg/m3,甚至质量浓度在1mg/m3时,也可引起慢性氟中毒;长期饮用含氟超过1.5mg/L的水,可产生氟骨症。一般认为饮用水中含氟量以0.5—1mg/L为宜。氟化物对人体危害,主要使骨骼受害,表现肢体活动障碍,重者骨质疏散或变形,易于自发性骨折。其次是牙齿脆弱,出现斑点、损害皮肤,出现疼痛、湿疹及各种皮炎。氟化氢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引起鼻炎、气管炎,使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事实上,氟化物是一种毒药。这也是含氟牙膏会出现这种令人恐惧标识的原因所在。氟化物是一种比砷毒性小的物质,但毕竟存在危险。但由于氟化物被认为有益牙齿健康,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商迅速占据了有利地位。他们游说当局将这种毒药列为有助于治疗牙科疾病的药物类别。后来,美国铝业公司的研究人员还建议将氟化物添加到供水系统中帮助减少蛀牙。不幸的是,该公司赢了。直到如今,仍然有无数的美国家庭遭受着氟化水的危害。 氟化物的危害有哪些?从上文可以看出氟化物会使人体的骨骼受害,骨质疏松、牙齿脆弱、引发湿疹、鼻炎、气管炎等疾病,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购买牙膏要过滤掉含氟的牙膏,远离氟化物,健康、快乐生活!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冷光牙齿美白操作流程

冷光牙齿美白知情同意书 一、术前沟通 牙齿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1、外源性染色:常见的有因刷牙晚或长期口腔护理不到位引起的牙齿深层色素沉着、烟渍、茶渍、咖啡渍等 治疗方案:一般性黄牙一般一次三十分钟美白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有个别有点不太满意(因使用者对冷光或美白剂不敏感而吸收相对差),三周后再做一次就会很好。个别结石或色素沾染严重的建议先洁牙抛光后美白更好。 如果患者牙齿钙化不均匀,应提前给客户沟通:告知美白后会出现不均匀可能暂时会更明显,但三天左右会比美白之前亮度更好一点;原因:A、牙齿表面色素去掉后观察更明显;B、因钙化不均匀,牙质相对疏松的地方相对吸收更多一点,不过一般情况下三天到一周时间就会吸收更均匀,比美白前牙齿亮度会更好。 如果牙齿有缺损、隐裂、平时敏感、切端磨损严重、牙根暴露、洁牙次数较多等。要提前给患者沟通:美白后有可能出现不适感甚至少数酸痛症状,告知患者不要过分担忧,这属于一过性刺激症状,一般几个小时最多24个小时内症状就会自行缓解。对有些症状明显的个别患者可以脱敏处理 2、内源性性染色:是在七岁左右乳牙换恒牙阶段吸收了某种物质沉积而形成的色素牙。最常见的有四环素牙、氟斑牙。 四环素牙齿:是因为在七岁左右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和钙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色素牙齿,主要特点:全口着色,全层着色,颜色发青、发灰和黄色居多,其他颜色先对少一点,个别有颜色分层现象。 治疗方案:四环素牙一般建议做一个疗程(一疗程三次),间隔三周做一次,每次美白时间相对其他牙齿长一点(因钙化程度高吸收率相对低),每次做后都有明显的效果,四环素牙做后整体看上去很漂亮但不能达到正常牙的完美,因四环素是全层着色,冷光牙齿的治疗深度是牙釉质全层和牙本质的1/2深度,所以做后四环素牙齿还会有发青发灰原有的底色。 氟斑牙:是因为在七岁左右饮用水中含氟量过高导致恒牙在生长过程中局部沉积而形成的一种色素牙。主要特点:黄色的斑块或黄色点状和线形(点状线形一般伴随有缺损),一般着色在上牙,切牙居多;氟斑牙一般伴随有钙化程度低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缺损。 治疗方案:轻度氟斑牙治疗一次到两次,间隔三周时间,一般情况氟斑一次就可以几乎去掉50-90%,个别因吸收不太好三周后再做一次就可,一般可做到正常交往距离几乎看不到。中、重度氟斑牙一般伴随有釉质发育不全需要做一个疗程(一疗程三次每次间隔三周),根据牙质情况适当缩短单次操作时间,(比如钙化程度低或有明显缺损的牙齿每次美白时间两个十分钟就可以,这样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舒适度会更高)。另外局部颜色不均匀牙齿选择多次治疗方案,比如常见的氟斑牙上下颜色色差比较大,就可以第一次美白先做上牙,下牙做时先做遮挡,第二次时再做全口美白,最后的效果上下牙色差就会很小。 二、术后注意事项 1、美白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食用:红酒,可乐,咖啡和茶,酱油,辣油以及过冷或过热的刺激性食物;避免使用有色牙膏及有色漱口水;避免抽烟,建议客人多食用白色或无色食物。针对严重染色牙或内源性变色牙齿,如:四环素牙、氟斑牙,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建议您做一个疗程(1-3次)。更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 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由于地氟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病区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严重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印度、中国、朝鲜、前苏联、保加利亚、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水氟含量高达30mg/L,是西半球水氟含量最高的,其次澳大利亚南部水氟也高达20mg/L,并且发现有绵羊氟中毒。全球大约有地氟病人7000多万。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病情及其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与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类型复杂,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地方性氟中毒,60年代开展了局部地区的调查,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进行病情普查。截至2004年,全国统计有病区县130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45%,受威胁的病区村人口1.16亿,有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8万(其中残废性氟骨症病人有20多万人)。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以氟斑牙为线索进行了饮水含氟量测定和系统的定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省属于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高氟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井水,部分为深层地下井水,少数为温泉水。根据水源性质和地理分布特点,我省高氟地区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盆地浅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的胶莱盆地,是全省最为严重的病区,最高含氟量为20mg/L; ②平原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北山前倾斜平原和鲁西南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区,病区范围较大,中毒情况严重,最高含氟量为16.4mg/L;③平原深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最高含氟量为6.2mg/L;④山区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鲁东丘陵的山间平原或谷地,病区散在,最高含氟量为4.5mg/L; ⑤温泉型: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含氟量在2.9~14.8mg/L。2000~2002年全省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地氟病病区涉及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病区村总人口979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西藏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2T14:21:38.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尼玛仓决格桑宗吉马仁力嘎松龚弘强郭敏[导读] 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 西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西藏拉萨 850030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市五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所有的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检测,随机抽取8-12岁儿童572名检查氟斑牙(用Dean氏法)患病情况。结果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mg/L。8-12岁人群中氟斑牙检出率在47.8%~81.9%之间;氟斑牙指数在0.65~1.34之间;氟斑牙检出率为68.7%,氟斑牙指数为1.08,属于中度流行。结论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有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调查发现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相对较高,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除芒康县外各监测点饮用水水氟含量未超标,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监测;西藏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因长期接触环境中高氟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轻者可引起氟斑牙,重者可导致氟骨症,是一种必须长期有效预防控制的地方性疾病【1】。为了解昌都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人群氟中毒病情现状,为指导改水降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对昌都市5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36个村进行了水氟监测,同时对其中4个县21个村(中心小学)的572名8—12周岁儿童进行了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选择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所有病区村数为基数,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与指标 1.2.1 饮水氟检测:在每个调查点随机采集居民饮用水样品进行水氟检测,水样的数量根据水源情况确定。 1.2.2 氟斑牙检查:在每个调查点,对所有在校的8~l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 1.2.3 判定标准和检验方法:水氟测定采用PI5100-F安莱立思氟离子计。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病区判定及划分标准按国标(GB 17018—1997)进行。 2 结果 2.1 饮水氟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五个县所有病区村,对象为全部的饮用水,包括河水、自来水、井水和泉水等进行检测,共检测水样120份,水氟含量范围在0.02-3.1 mg/L 之间,超过国家饮用水氟含量卫生标准的(1.0~1.2mg/L)的主要集中在芒康县。详见表1。 3 讨论: 饮水氟是反映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源和环境氟的唯一客观指标,一些资料报道病情与饮水含氟量呈直线相关【1】。西藏饮水型氟中毒的历史病区分布在3个地(市)7个县,本次调查昌都市五个病区县的所有病区村,检测水样120份,除芒康县曲孜卡乡、木许乡、如美镇超标外,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2】。这主要归功于历年来国家在此实施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卫生部门深入的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居民不再饮用高氟水,尤其是高氟的温泉水,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旅游资源在不断的开发利用【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8.7%,指数1.08。芒康县儿童氟斑牙指数1.12,氟斑牙流行情况与生活饮用水浓度成正相关关系,采取的防治措施是否有效是地氟病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7】,通过病情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氟斑牙是氟中毒较早的体征和反应病情的重要指标〔4-5〕。 在调查中发现水源水氟含量低,但氟斑牙病人检出率高。如左贡县水氟均达到国家标准,但当地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81.9%。初步分析西藏是饮砖茶型的人群分布多的病区,茶氟含量高,可能是氟斑牙的流行强度高的原因,说明病区群众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比较严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改水降氟使氟斑牙的检出率降低至控制水平,严重程度也降低。因此,有效的改水降氟使病情得到控制。在今后的地氟病防治工作中,首先应继续推广集中联片改水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改水井的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先重后轻”的改水原则进行改水.最大限度发挥改水降氟效果[6]。此外,因疏于管理,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导致供水系统不能正常供水;工程受季节限制,时有无法正常供水情况发生,个别已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饮水现状仍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防止高氟水再次侵害当地居民。建议对改水井要定时监测,加强管理措施,观察病情和水氟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改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国家改水降氟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应健全基层防治队伍,保证防治队伍的稳定,而且要提高基层防治队伍的素质.加强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再次要加强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总之,只有领导重视、加大投入、群众参与、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才能搞好降氟改水工作。从根本上防治地氟病,使更多的病区群众早日摆脱饮水型氟中毒的危害。

地氟病防治知识1

地氟病防治知识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1、什么是地氟病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 2、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可出现白垩、着色或缺损,残留终身,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骨症表现为腰腿及全身关节可出现麻木、疼痛等,甚至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终至瘫痪。 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3、地方性氟中毒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曲靖市属于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区主要分布在富源县、宣威市、罗平县、会泽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燃烧高氟煤取暖、做饭或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粮食和蔬菜氟污染,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4、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 (1)改良炉灶、增设烟囱,切断、减少和消除燃煤氟对室内空气与食物的污染; (2)改良食物的干燥方法,避免将食物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 (3)改善住宅条件,居室应与厨房分隔开; (4)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吃“扬尘辣椒”和“烤焦辣椒”,加强营养; (5)使用清洁能源,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电饭锅、电炒锅、电暖器。 5、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6、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 / 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