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和微观金融统计分析区别

宏观和微观金融统计分析区别
宏观和微观金融统计分析区别

金融统计分析

宏观金融统计分析与微观金融统计分析的区别:

1.金融统计分析的对象不同

(1)宏观金融统计分析的对象:

a.货币

b.信贷与债务

c.利率

d.汇率

e.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

f.资金流量

g.部门金融状况

h.金融稳定与危机预警

(2)微观金融统计分析的对象:

a.金融市场

b.金融市场价格

c.金融资产与工具的投资价值

d.金融投资组合

e.公司财务数据

2.基本概念不同

(1)货币统计

(2)金融投资统计

3.金融统计分析的任务不同

(1)宏观金融政策决策中的基本任务

货币金融运行状况的统计描述、货币政策效果分析评估、金融发展状况、资金在宏观经济各部门的配置、金融稳定与宏观金融风险的评估

(2)微观金融政策决策中的基本任务

金融投资中对不确定性的分析、金融风险度量与分析、金融投资定价模型检验与分析、金融投资组合规划、公司财务统计分析

4.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描述性分析方法

(2)回归分析方法

(3)方差分析方法

(4)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

(5)判别与聚类分析方法

高考作文之—宏观把握,微观操作

高考作文之————宏观把握,微观操作 高考临近之时,对于高考作文,考生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了,只能像踢足球一样把“临门一脚”踢好:宏观把握,微观操作,超常临场发挥,保证不严重失分,尽可能多得分。 一、宏观把握 近几年高考所考的材料作文主要包括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有引导语)和新材料作文(一般在材料和要求之间没有引导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从2015年开始出现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无须提炼升华、引申拓展。如果引申拓展言其他,就常常会导致严重失分——不及格。而新材料作文是2015年以前常写的材料作文,它的一般写法是:提炼升华,由特殊性上升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材料入手,还要跳出材料,做适当的引申拓展,即说要从材料的“内容”入手,并根据材料的“含意”来立意行文——这是写作的重点。如果还是就材料谈材料,没有写出作文的普遍意义,就是写得再好,也难以突破45分,一般都在42分以下。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三道作文题考查的上述两种材料作文题型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全國卷只有2016年这一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卷有两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全国卷有三年考了新材料作文,因此,可以预测,今年高考全国卷考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参加全国卷高考的考生是最多的,而从深圳等地每年举行的模拟考试来看,考生考新材料作文的平均得分远远低于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平均得分,因此,考生在高考前努力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法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引——析——联——结”的结构模式展开行文,是新材料作文最简单最稳妥的写法,务必熟练掌握。 1. 引: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引论,略写) 引述或概述材料不可面面俱到、太过详尽,而要简明扼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为提出中心论点铺垫服务,即引述材料和提出中心论点要准确有效地对接起来。引出的中心论点要简洁明确,体现文章的总观点,不可拖泥带水、旗帜不明。 2. 析:分析材料,论证中心论点。(本论,次详写或次略写) 即通过分析上文引述的材料来论证中心论点。这是用作文题材料本身来证明中心论点。 3. 联:联系社会生活,论证中心论点。(本论,详写) (1)这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写得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至少要有两个论证层次,最佳三个论证层次。因此,首先要想好从哪些角度或层面去论证。(2)跳出作文题材料,联系古今中外(尤其是“今”)的社会生活作适当的延伸拓展,以便充分、透彻地论证中心论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联系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一定是与材料非常相似或相反的现象或内容:联系相似的,是用来作类比论证或比喻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普遍性,告诉读者确实应该这样或不该这样;联系相反的,是用来作正反对比论证,以突出材料所述的正确或错误,告诉读者要不要像材料所述的那样去做。 4. 结: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结论,略写)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测试题

金融统计分析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政策银行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交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3.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金融机构部门 D.住户部门 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帐户。 A.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B.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如下表,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3,0.4,则该股 C.6.1 D.9.2 6. 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面值,则()。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7. 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总风险的变化分别是()。 A.不变,降低 B.降低,降低 C.增高,增高 D.降低,增高 8.某种债券A,面值为1000元,期限是2年。单利每年付一次,年利率是10%,投资者认为未来两年的折算率为r=8%,则该种债券的投资价值是()。 A.923.4 B.1000.0 C.1035.7 D.1010.3 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货膨胀率 B.利率 C.国际收支差额 D.物价水平 1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法国法郎。 A.10.5939 B.10.7834 C.3.9576 D.3.3538 11.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国际收支平衡表 B.结售汇统计 C.出口统计 D.进口统计 1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5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3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清楚 13.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金融本科金融统计分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金融统计分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金融统计分析】形考作业一: 一、单选题 1、A 2、B 3、B 4、B 5、A 6、D 7、B 8、C 9、A 10、C 二、多选题 1、ABCDE 2、CDE 3、BCE 4、BCE 5、ABD 6、BD 7、BCDE 8 、AE 9、AB 10、BC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之中产生的货币的运动形式。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出发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这就是货币流通。 2、信用 信用是商品买卖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这种借贷行为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货币或商品的让渡形式,即债权人用这种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按约定日期偿还借款或贷款,并支付利息。 3、金融 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称。 4、金融机构部门 主要是指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和辅助性金融活动的机构单位 5、存款货币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类似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以可转帐支票存款或其他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对其他部门发生负债。存款货币银行可创造派生存款货币。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由五类金融机构单位组成: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以及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6、M 0. M是流通中的货币,它来源于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M0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现金=发行0货币-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7、M 1M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又称狭义货币。其中,流通中的现金即M0;活期1存款指可用于转帐支付的存款。 8、M 2M是由货币M和准货币组成,又称广义货币。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12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M。19、准货币 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是广义货币M2的重要组成部分。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M。110、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衰减作用。使用的计算公式是:m=M/M,其中M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B2B四、简答题 1、简述金融制度的基本内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学习乃至科学研究中要求学习者思想上需要建立的一个强大武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科特点决定的对学习基本的要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学习者思想观念上的一种更深入的要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对学习者进入更高级层次,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素养要求。 首先谈谈对“证据推理”的理解。“证据”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获取证据、筛选证据的能力。先说证据的来源,学生获取证据来源可以是课本、课外书籍、网络资料、实验数据等等形式。获取证据后,还要具有要筛选证据的能力。尽量选择比较权威的证据,证据如果有冲突需要进一步分析比对择取其中较可靠的数据。有些证据是正面证明的,同时注意也有些数据是证伪的,找寻逆向证伪的证据也是一个好的思路。有了证据还要建立观点与证据之间的逻辑关联以进行推理。一种方法是证据正向支持观点,此时最好多方证据从不同角度佐证观点。另一种方法是逆向驳斥观点,这种证伪的方法往往很具杀伤力,但基于化学的学科特点证伪并非意味着观点完全错误。例如,我们说浓度越大反应越快这一观点。并不能因为某些极个别的反应完全推翻这一结论,这一点是化学科比较独特的一个特点。很多观点或结论往往不能放之四海皆准。只要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能解释说明绝大部分现象就不错了。通过正向、逆向多方证据的反复推理论证我们即可了解一

个观点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适用范围。 接下来谈谈模型认知问题。模型含义是模式、样式的意思。分为实物模型和思想模型等类型。实物模型在化学上主要是用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为此类微观的化学知识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其抽象的特点,借助于实物模型(3d计算机模型也可归入此类,实际上实物模型的虚拟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相关知识。所以在此类教学中利用好实物模型,或教师制作精良的计算机3d模型、动画就非常有价值。思想模型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概念原理模型、数学模型、复合模型等类型。模型认知对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是建立学科理论框架的重要工作。教学中应该下大力气解决一些最基本的模型的认知与建立。模型认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步:①模型初步认识,解决模型是什么的问题;②模型建立的证据,解决模型为什么的问题;③模型的运用,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模型有啥用的问题;④模型的评价与重构,模型在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适用的情况(尤其是化学学科),通过模型评价找出模型适用条件重构模型的内涵外延,甚至发展处高级的新模型。模型认知教学对于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的学科理论至关重要。所以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解决。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速动资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 ) A.流动性B.收益性C.稳定性D.安全性 2.商业银行中被视为二级准备的资产是( C ) A.现金B.存放同业款项C.证券资产D.放款资产 3.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银行收益状况恶化?( B ) A.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上涨B.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下跌C.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下跌D.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上涨4.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A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C.金融债券的比重变大D.企业存款所占的比重变大 5.ROA是指( B ) A.股本收益率B.资产收益率 C.净利息收益率D.银行营业收益率 6.某商业银行资本5000万元,资产为10亿元,资产收益率为1%,则该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财务杠杆比率分别为( C ) A.20 %,20 B.20 %,200 C.5 %,20 D.200 %,200 7.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3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2.5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盈利会(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清楚 8.不良资产比例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哪种风险增加了?( C ) A.市场风险B.流动性风险C.信贷风险D.偿还风险 9.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则下述哪种变化会增加银行的收益?( A ) 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波动变大D.利率波动变小10.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A ) A.100 B.50 C.20 D.10 11.在银行破产概率早期预警指标体系中,存款增长率上升,银行的风险将会( D )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清楚 12.银行平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质量评定时采用的办法是( D ) A.对全部贷款分析 B.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C.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D.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13.《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与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率最低限额分别是( B ) A.5 %,10 % B.4 %,8 % C.5 %,8 % D.4 %,10 % 14.在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中,压力测试法主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适用?( D ) A.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B.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比较平稳的时期 C.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D.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宏观把握 微观掌握

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摘要介绍了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宏观微观化学复习课 化学课的复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尽量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就是说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和它所体现的学科能力,以及它在整个学习内容中的位置和作用与整个内容的架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大局,把握知识的脉络。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大,学生往往会遇到2个主要问题:一是记不住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二是即使记住了大量的事实与公式,也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一听可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没有建立知识网络,不能灵活存取大脑中的知识。所以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先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以求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避免知识在大脑中杂乱无章地堆放。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 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试题(doc 7页)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一) 一、单选题 1、下列中哪一个不属于金融制度。() A、机构部门分类 B、汇率制度 C、支付清算制度 D、金融监管制度 2、下列哪一个是商业银行。( )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邮政储蓄机构 3、《中国统计年鉴》自()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 A、1980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9年 4、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政府 B、金融机构 C、非金融企业 D、国外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C、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D、经营存款贷款业务 9、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准货币不包括()。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活期存款 D、信托存款和委托存款 二、多选题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金融制度 B、金融机构 C、金融工具 D、金融市场 E、金融调控机制 2、政策银行包括()。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进出口银行 3、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商品市场 B、短期资金市场统计 C、长期资金市场统计 D、科技市场 E、外汇市场统计 4、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 A、保险公司 B、财务公司 C、信用合作社 D、信托投资公司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A、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 B、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机构的负债) C、中央银行自有的信贷资金 D、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E、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 6、M1由()组成。 A、储蓄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 C、

金融统计分析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金融统计分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选择题 1,息差的计算公式是(C) A,利息收入/赢利性资产-利息支出/付息性负债B,非利息收入/总资产-非利息支出/总负债 C,利息收入/总资产-利息支出/总负债D,非利息收入/赢利性资产-非利息支出/付息性负债 2,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3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2.5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赢利会(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清楚 3,不良资产比例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A)增加了。 A,时常风险B,流动性风险C,信贷风险D,偿付风险 4,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则下述哪种变化会增加银行的收益:(C) 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波动变大D,利率波动变小 5,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贷款的风险权数为(A) A,100 B,50 C,20 D,10 6,银行平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质量评定时,采用的办法是(D) A,对全部贷款分析B,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B,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A,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7,1968年,联合国正式把资金流量帐户纳入(C)中。 A,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体系B,国际收支表C,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D,银行统计

8,依据法人单位在经济交易中的特征,国内常住法人单位可进一步划分为(B) A,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B,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 C,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国外C,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9,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用于评价货币市场效率竞争力的指标是(C) A,资本成本的大小B,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C,股票市场活力D,银行部门效率 10,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中,用以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指标是(B) A,对金融交易的信任B,金融机构透明度C,利差D,银行部门资产占GDP 的比重 一、多选题 1,下面哪种变化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ABCDE) A,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市场利率上升B,利率敏感系数大于1,市场利率上升C,有效持有期缺口为,市场利率上升 D,有效持有期缺口为负,市场利率上升 2,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的四大风险有(ABC) A,环境风险B,倒闭风险C,管理风险D,交付风险E,财务风险 3,环境风险分析法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有(ABCDE) A,汇率和利率波动B,同业竞争C,宏观经济条件D,资本充足率E,商业周期 4,银行的流动性需要在内容上主要包括(BCE) A,存款户的体提现需求B,资本金需求C,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D,法定需求E,投资资金需求 5,金流量核算的基础数据与以下哪些统计体系有密切的关系(ABCDE)

金融统计分析

张艳婷 20143191 金融学院金融3班晚上班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一共有16 家,本文根据同花顺软件公布的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选取其中能够反映银行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的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为股票投资者分析银行发展前景和股票升值空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因子分析法

一、前言 当股票交易市场日渐成熟,交易模式得到监管并且愈发完善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理财者投资于股票交易市场。由于股市行情存在大量风险,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往往会通过搜集各种市场信息,以增加投资判断的准确性。但是,股票交易市场的行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受到来自各种不同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某支股票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引发的动力制约条件都相当复杂,有的甚至会产生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面对股票投资选择时,不仅仅是要规避风险获得投资收益,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构建出一套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的股票投资价值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数的几个因子即可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反映原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通过提取关键因子,可以有效地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因此本文将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不同商业银行股票进行分类,找出制约其增盈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商业银行提高其股票投资价值的路径,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对上市银行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本文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资本构成五大角度出发,结合银行业自身的特点,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概括上市银行的财务特征。 1.行业分析及样本建立 本文以中国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 16 家上市银行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各项财务指标是根据同花顺 iFind 公布的 2014 年一至三季度财务报告整理而得。 2.业绩指标的选择

宏观把握,微观落实,磨练细节,追求卓越(高三)

宏观把握,微观深入 磨练细节,追求卓越 ——谈主观题的应考策略 一、新课标卷主观题的主要特点 二、图文转换,强化过程,提炼方法 【案例分析】42.(16分)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中山脉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说出这两个流域的名称及其在图中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一)我们学过的面状地理事物 (二)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思路方法 (三)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思路方法 (四)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变化的思路方法 【试题精练】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 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 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试题精练】44.(15分)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试题精练】3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资料一:亚洲某区域图(图11)。 资料二: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010年接待 外国游客1570-1580万人次,带来收入5800-6000 亿泰铢。2011年持续4个多月的水灾给泰国南部 地区的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到泰国南部观光 旅游的游客将减少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损失 约为200多亿泰铢。 (1)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3分) 【试题精练】44.(12分)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3分) 【试题拓展】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 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 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电大本科金融《金融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金融统计分析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 )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 B.股票 C.信贷 D.金融商品 2.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们属于 ( ) A.非货币金融机构 B.存款货币银行 C.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D.非金融机构 3.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 A.现金、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债券、股权 B.现金、活期存款、债券、储蓄存款、股权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D.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股权、债券 5.通常,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 A.看涨 B.走低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某产业处于成长期,则其市场表现(价格)的特征是( )。 A.大幅度波动 B.快速上扬,中短期波动 C适度成长 D.低价 7.A股票的p系数为1.2,B股票的p系数为0.9,则( )。 A.A股票的风险大于B股 B.A股票的风险小于B股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 D.A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大于B股 8.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关于股票组合的总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风险在变大 B.总风险不变 C.总风险在全面降低,当N大于30时,总风险略微大于市场风险 D.总风险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9.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则( )。 A.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B.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D.不一定 10.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买人价 D.卖出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汇率风险只在固定汇率下存在 B.汇率风险只在浮动汇率存在 C.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存在 D.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不存在 12. 2000年1月1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 6360-1. 6370美元,某客户卖出100000美元,可得到( )英镑。 A.61124. 70 B.163600 C.163700 D.61087. 36 13.同时也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 A.购买力平价模型 B.利率平价模型 C.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D.国际收支理论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1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1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题 1.下列中,()不属于金融制度。 A 机构部门分类 B 汇率制度 C 支付清算制度 D 金融监管制度 2.下列中,()是商业银行。 A 中国进出口银行 B 中国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 D 邮政储蓄机构 3.《中国统计年鉴》自()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 A 1980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9年 4.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A 政府 B 金融机构 C 非金融企业 D 国外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 6.我国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B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7.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础数据是以()数据为主。 A 流量 B 存量 C 时点 D 时期 8.存款货币银行最明显的特征是() A 办理转账结算 B 能够赢利 C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D 经营存款货款业务9.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0.准货币不包括() A 定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信托存款和委托存款 二、多选题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 金融制度 B 金融机构 C 金融工具 D 金融市场 E 金融调控机制 2.政策银行包括() A 交通银行 B 中信实业银行 C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 国家开发银行 E 中国进出口银行 3.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 商品市场 B 短期奖金市场统计 C 长期资金市场统计 D 科技市场 E 外汇市场统计 4.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 A 保险公司 B 财务公司 C 信用合作社 D 信托投资公司 E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化学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在一定条件下

化学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解释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与规律;能运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念综合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物质在一定条件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理解证据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可能带来的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尊重证据和事实,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能认识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

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 今天我们究竟如何才能高效高质的备好一节课呢?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们是否可以更清晰我们的备课思路,那就是宏观把握微观深入。 一、宏观把握 什么是宏观把握?如何做到宏观把握呢? 宏观把握,就是站在学科的本质,模块的要求,明确通过本学科将来培养学生什么是他们将来能用得上的知识方法,即明确本学科最大的big idea,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划分,形成模块,进而得到中位的big idea。 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学科本质的把握。 那么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呢?数学在中学阶段的的作用是什么呢? 1、在新课标中明确说明数学的本质是: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数学的教育功能是: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3、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文字分析,可以看出数学作用学习其它学科和将来开展研究的工具性和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特价值,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在数学过程中不断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在教学设计如何显性呈现这一过程,成为备课的中心工作。 二、微观深入 什么是微观深入?如何做到微观深入? 微观深入,就是从事实出发,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找寻具体事实的共同点,总结出事实背后的思想方法,从而找到事实与思想方法方法的结合点。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

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 透彻分析教材是有效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下面作者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为例谈淡如何实行教材分析. 一、宏观把握教材 分析教材首先应明确教材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其次,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研究教材正文、例题、习题等具体内容,而且还应将局部的数学内容与整体的数学内容相联系,将一节的数学内容与一章的数学内容、一个学习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学段的数学内容甚至整个中学学段的数学内容相联系,要整体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 明确教材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仔细领会刻画目标要求的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灵活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的真正涵义,使之具体化,切实把握教材重要知识点在《课标》中的要求水准.例如,《课标》对“变量”“函数”的具体要求是:“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解析此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要求,即:(1)通过简单实例,说出变量、常量的意义;(2)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识别变量与常量;(3)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函数,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有函数关系;(4)能举出可用函数表示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在本学段学习结束时在认知等水平上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不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更不是学生学习的最高标准. 2.了解教材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教材内容放在整个数学学科的大框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它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本节内容中的函数概念,它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引入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实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很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函数已成为整个数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修改版——基于测评模拟的高考真题结构化分析维度

基于测评模拟的高考真题结构化分析维度(化学) (一)基础维度 1.题型: 选择题 综合实验题: (1)探究实验型 是对不确定问题,通过猜想或假设、实验探索、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物质制备型 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综合考查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仪器和装置的组装和使用、条件控制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和实施、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定量分析型 利用专用仪器和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来认识客观世界,分析研究对象所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性质间的数量关系,并用“数量”或“模型”描述研究结果。从定量实验中得到有效 数据是对化学原理和理论最充分的印证和说明,这些是定性实验无法做到的。减少误差是定量测定实验设计及操作的根本原则, (4)检验及验证实验 检验是基于物质性质应用的一种基本实验技能和定性分析方法,其核心是特征反应,且遵循“现象明显、排除干扰”的原则进行。检验的对象包括元素,阴、阳离子,气体,官能团等,考查时往往融合在物质性质验证实验、探究实验等较复杂情境中,体现创新性和综合性。 工业流程题: 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将化学工艺流程进行简化,并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是大纲卷无机框图题的创新。工艺流程试题结构包括原料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及条件控制、分离操作方法、原料循环利用等部分,能有效考查接受信息和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化学工艺流程题,内容丰富而真实,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2017年考试大纲删除与必考题化学工艺流程题型有重叠的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表象上考试范围有所缩小,更加精炼,但对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决不会降低,这样,在工艺流程题型中可能要体现的更加突出一些。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以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物质转化为背景材料,融合热化学、电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常辅以图像或表格形式呈现信息,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焓变、化学能与电能

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详解

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 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从对疾病观察研究的差异、到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区别、再到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哲学文化)的不同,二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但是中医系统下的哲学思维在研究疾病对象时所思考的并不只是从人的角度,还联系到整个宇宙,关注的是人与整个宇宙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我们从这样的“天人合一”、“天人互感”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宏观性的特征,进而从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角度来看又具有生态性的特征。相对于中医,西医则更倾向于将人体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再进行分析研究,甚至将器官组织层层抽离、细化到微观的细胞分子的层面上来,这和中医的“整体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再从西医的理论基础来看,主要是由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等构建起来,并且这些学科都是从更小更细微的角度来对人体和疾病进行精准的描述和研究,对比中医的“宏观性”的特点西医则更倾向于“微观性”,并且从基础学科的研究角度来看也更偏向于“生物性”。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都是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观”,《易》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但是相比与这一“仰”一“俯”,在这里我们需要从更立体更全面的角度来“观”,依据中西医对人体和宇宙的物质性、对不同状态下能量表现特点以及对时间空间定义的不同描述,下面我

们将从物质维、能量维和时空维这三点来进行我们所谓的“观”。 1.物质维 首先从“物质维”的角度来思考。中医无论在辨证论治,还是组方遣药,都是从宏观上来把握,其研究对象是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动态变化的,就如《周易》的“易”的含义一样,中医中很多哲学理念就源自于《周易》,所以和《周易》一样,是在宏观上把人设定在宇宙(自然)这个条件下去观察思考的,人是和宇宙融为一体的,形成一个“生态圈”;并且人也遵循着宇宙的规律,自身也可以形成一种“生态圈”,有循环节律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中医用药于人体是起“调节”阴阳,纠正偏盛偏衰,其主要目的在于“调节”,;而西医的本质就在于“对抗”疾病,研究对象是疾病(病源),把人当作疾病的载体,不论是模型还是实验,都是将人体看做可拆分的机器去观察思考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抗”,这种“对抗”的思维模式就是比较微观的模式,在西医的分析还原思维驱使下,看到的人就是一个“生物体”,一个个组织器官或者细胞,治疗就是找到病源病因,然后像对待敌人一样要消灭殆尽,而这样往往也会损伤到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就像现代的癌症治疗一样。 再比如曼陀罗花在中西方的应用发展,对比一下就能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