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球

软式排球
软式排球

软式排球教案

软式排球教学设计

软式排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自主、激情、愉快”为主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讲授法教学,同时运用了启发与尝试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理解新知识和体现自我等方法来增进知识增长技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思维素质、运动技术素质都得到提高。本课教学注重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师生互动,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了个性和智力,培养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2理论依据:软式排球的特点与功能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颇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难易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区别对待。力求保持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采用合作教学策略是因为在群体合作中,个体间必须相互理解、相互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支持群体活动的目标、动机、以形成统一意志,获取最大的成效。,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软式排球以其轻柔适手的质地和娱乐健身的游戏功能深受小学的喜爱。垫球是排球技术中比较简单易学的一种击球动作,在排球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身心发育特点及接受能力,初学者易于学会垫球动作方法,但垫球是一项防守型技术,在接发球、接扣球时,都是在对方击球后采取的被动性技术,因此,要提高垫球质量,减少垫球失误,必须经过反复的磨练。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迅速地进入新的学习角色,根据学生的运动生理特点,把学习分为课前导入、激发兴趣、学习技能、发展体能和调整放松等过程。教学方法在原有的讲解示范、练习比赛法等形式上又

排球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突破对方防守或抑制对方进攻,灵活地运用合理的攻防战术,按照一定的形式,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集体配合行动。 2、自由防守队员——指不经裁判允许、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可以替换后排任何一名队员完成防守任务,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进出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队员。 3、排球教学方法——指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排球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 4、排球技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 5、排球运动——指参与者以身体的任何部位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网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性的比赛,也可不设球网相互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项目。 6、战术指导思想——指一个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指导战术行动的主导思想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7、位置交换——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弥补阵容配备上的某些缺陷,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交换场上队员的位置用以组织战术的方法。 8、立体进攻——指前排队员运用各种快变战术组织进攻,同时也掩护后排队员从进攻线后跳起进攻,形成横向、纵深、全方位的进攻,这种打法称为立体进攻。 9、阵容配备——指参赛队根据比赛的任务、本队战术组织的特点及队员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充分的调配力量,科学的组合人员的筹划过程。 10、快攻——指各种平快扣球及以平快扣球掩护同伴进攻或自我掩护进攻所组成的各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的总称。 11、排球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比赛的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用的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 12、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利用手臂从球的下部向上击球的技术动作。 13、准备姿势——准备姿势是排球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有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对各项技术动作起串连的作用。 14、发球——是排球运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是比赛的开始,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15、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队员支配自己行动并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运动。 16、个人战术——是指在集体战术配合的基础之上,队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战术的需要,巧妙的运用个人技术的变化,以达到有效的进攻和防守的目的。 17、进攻性击球——除发球与拦网外,所有直接向对方击球都是进攻性击球。 18、强攻——是凭队员的身材高度优势,利用扣球的力量和技巧,一个人强攻来突破对方防御的战术变化。 19、持球犯规——是指身体任何部位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球。 20、“四二”阵容配备——是有四名进攻队员(两名主攻、两名副攻)和两名二传队员组成,他们分别站在对角的位置,这样每个轮次前后排都能保持一名二传和两名攻手。 二、填空题: 1、排球运动始于1895 年,创始人是美国的威廉.摩根。排球运动1905 年传入我国。 2、五人接发球阵型可分为“一三二”站位、“一二一二”站位、“一字形”站位、“假插上”站位、

软式排球单元教学计划.doc

软式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教师:魏桂芬年级:七年级学生人数:40人 一、指导思想 排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排球章节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本单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创新精神及意识为目标。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排球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提高排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由于学生对硬排球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而软式排球球体柔软、手感好、击球时无疼痛感,所以本单元借学习软式排球,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软式排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轻、柔、软及易学、易掌握的特点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因其球体柔软、手感好、击球时无疼痛感,被球击中也无大碍,安全性高,消除了学生初学排球时的心理障碍;同时相对于排球来说,软式排球好控制、学得快,竞赛和游戏形式多种多样,趣味性较高,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表现而且思维活跃,动作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较好,直观接受能力较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都是针对本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根据软式排球学习的规律进行编排和设计。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排球运动,激发活动兴趣; 2.学习并掌握排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安全地进行活动; 3.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各项技术的练习,增进学生健康; 4.在排球活动中体验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内容分析 软式排球1995年进入我国,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将软式排球正式列入了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学生接触软式排球的机率可能不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本单元软式排球技术教学是以学生基础为零作为起点展开教学的。 1.从准备姿势与移动步法开始,然后正面的双手垫球、传球技术,掌握下手发球技术及正面屈体扣球技术,以及一些游戏和竞赛方法。 2.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在学生的互相交流展示中到达教学目的。 六、技术分析 软式排球的传、垫、发、扣球等技术的要求与硬式排球相比稍有不同。 1.垫球软式排球在长距离飞行后会突然下沉,因此判断落点时距离要适当向前;垫球双臂不能缓冲,而是要往前“送”,来球力量越大手臂上抬力量也应相应加大,以增加反弹力。 2.传球软式排球的传球对初学者来讲难度不大,双手成半球形,手指、手腕适度紧张,用伸肘动作及指、腕力量轻“点”(不需要指、腕缓冲)即可将球传出。 3.下手发球因球体较软,挥臂速度要稍快一些,触球时,手腕应保持适度紧张,以增加击球力量。 4.正面屈体扣球因球体软且轻,手臂成鞭打动作时肌肉要紧张以便击准击球点。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基础+排球专项)

C 1、最适宜的锻炼频度是每周进行()次。 A、1—2 B、2—3 C、3—4 D、4—5 A2、身高胸围和体重指数标准:()为健壮。 A、0-10 B、10-20 C、21-25 D、26-35 A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 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 C、完美人格个性 D、排除烦恼 A4、短跑速度取决于()和保持()的能力。 A、步频步幅、步频步幅 B、平时练习、下肢力量 C、步频步幅、下肢力量 D、平时练习、步频步幅 C5、构成人体健美的外在表现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6、人体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程中,新陈代谢的()。

A、同化作用占优势 B、异化作用占优势 C、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下降 D、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平衡 A7、人体运动的杠杆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8、获得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 A、充足的睡眠 B、适当的营养 C、乐观的的情绪 D、体育锻炼 D9、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方面所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 A、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B、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C、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D、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A10、重复训练的强度可达极限强度的()%,使其达到锻炼负荷的有效价值范围。 A、90-100 B、80-90 C、85-95 D、70-90 C11、人体发育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是()。 A、10—12 B、14—16 C、11—14

A12、有造血及储备钙磷等元素的机能的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13、面部擦伤后不宜使用的消毒药水是()。 A、红药水 B、酒精 C、碘酒 D、紫药水 B14、延迟性肌肉酸病的处理方法为()。 A、冷敷 B、热敷 C、加压包扎 D、脚抬高 A15、提高耐力素质的主要原则是使肌体的负担()原来能负担的耐力水平。 A、超过 B、低于 C、等于 D、都不是 A16、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育可由()组成。 A、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B、学校体育、健身运动和娱乐体育 C、学校体育、健身运动和娱乐体育 D、学校体育、娱乐体育和群众体育 C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年正试颁布实施。

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作者: ————————————————————————————————日期:

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第一部分比赛 第一章器材与设备 1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及无障碍空间 1. 1面积 A制:比赛场区为长16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图1)。 B制: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有7米高的无障碍空间。 1. 2比赛场地的地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划一,不得有任何可能造成伤害队员的隐患,不提在粗糙、湿或滑的地面上进行比赛。 1. 3场地上的画线 1.3.1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 1.3. 2所有的界线宽5厘米。颜色必须区别于场地地面。 1.3.3界线 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 1.3.4中线 中线在网下接两条边线的中点。中线的中心线将比赛场区分为长8米、宽9米(A制或长9米、宽9米(B制)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1.3.5进攻线 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标出了前场区。 在每条进攻线边线两侧画五段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1.4区和区域

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前场区被认为是向边线外无限延长的,直至无障碍区的边沿。 1.4.2发球区 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端线后(不包括端线)。端线后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短线宽度包括在发球区之内。 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1.4.3换人区 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的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1.5温度 温度必须适合于室内外比赛。 1. 6照明度 照明度在离比赛场区地面1米高处测量应为800-1200勒克斯。 2球网和网柱 2. 1球网高度 2.1.1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2.35米、女子2.20米。青少年组球网高度可适当降低。 2.1.2球网的高度应用量尺从场地中间丈量,球网两端(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2厘米。 2.2构造 球网为黑色,宽1米、长9.50-10米,网眼直径10厘米。 球网外沿的全长缝有7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带子的两端留有小孔,用绳索穿过小孔系在网柱上使网上沿拉紧。 用一根柔韧的钢丝穿过帆布带,拉紧网上沿固定在网柱上。 球网钙没用绳索穿起并拉紧,因定在网柱上 2.3标志带 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了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铁一部分。

软式排球教学的研究探讨

软式排球教学的研究探讨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需要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充分重视各种运动教学的开展。软式排球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选修项目,文章主要针对软式排球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软式排球;体育运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17-07-08 一、软式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没有重视体育课程的积极开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偏重于专业课程教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体育教育投入资金少,运动场所以及运动器材少,校园运动氛围不足。②体育课程开设时间短,仅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再加上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限制,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③体育教师少,导致教师往往要教大量的学生,使得教师没有精力研究教学改革以及开展课外活动。总而言之,体育仍不受高校重视[1]。 (2)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我国体育教学体系初步形

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传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动作和技巧。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竞技类体育项目,导致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运动意识薄弱,缺乏对运动锻炼的兴趣与爱好,使高校体育流于形式。并且现代大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时,往往无法提起兴趣,故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反而会影响学生对软式排球教学的积极性。 (3)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高校体育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只注重考试成绩,没有重视大学生在软式排球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往往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参与课程的次数,导致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能力弱,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软式排球运动能力,也就很难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2]。 二、提高软式排球教学效率的对策 (1)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增加排球?买数量,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排球训练的机会,同时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排球,避免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明确软式排球教学的目标和方法,通过优化安排课程、选择教材、创新教学模式等形成系统的软式排球教学框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拥有正

足球基本技术讲解及重难点与纠错

足球基本技术讲解及重难点与纠错 熟悉球性的基本练习 一、颠球 颠球是培养球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可以使球员了解球性,与足球培养感情。颠球和踢毽子较为相似,就是用身体的合理部位触球,使球弹高,再接住,再弹高的过程。注意:最好先做热身运动,使身体活动开,再做颠球练习;把握触球的位置和力度,尽量使足球的运动范围在自身的掌控之内;颠球时,击球的最佳部位是球的底部中央,球弹起的高度最好不超过膝盖。

(一)动作要领: 1.双脚脚背正面颠球:屈膝,提高小腿,亮出脚掌,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击球时踝关节固定,击球底部中央。两脚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连续击球。击球时用力均匀,使球始终控制在身体周围(图-1) 2.双脚内侧、外侧颠球:抬脚屈膝,用脚的内侧或外侧向上摆动,击球的下部,两脚内侧或外侧交替击球。(图-2) 3.大腿颠球:抬腿屈膝,用大腿的中前部位向上击球的下部,两腿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做支撑,用另一侧的大腿连续击球。(图-3) 4.头部颠球:两脚开立,膝盖微屈,用前额部位连续顶球的下部。顶球时,两眼注视球,两臂自然张开,以维持身体平衡。(图-4) (二)重难点: 重点:脚法的正确及动作的熟练,尽量使两脚都能颠球。难点:动作协调、自然。 (三)教法:

1、初学时,可先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主要让同学掌握一脚支撑,一脚颠球的动作,体会用小腿摆动发力击球。(最好每人一球,可用篮球、排球、软式排球等代替) 2、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目的在于增加颠球的机会,减少拾球次数,提高练习的趣味。当一脚基本掌握上述颠球方法后,可用另一只脚也练习,逐步过渡到两脚交替颠球,两脚都会颠球。 3、初学时,由于动作掌握较慢,学生会感到乏味,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激发练习的积极性。如:颠网兜里的球,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颠得多;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先达到;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用时少;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 4、当同学对颠带绳的球有了初步体验后,可做自己用手将球抛起的颠球练习。由一抛一颠,过渡到抛球一次,连续颠球几次。通过自抛自颠,提高控球能力。 5、当同学初步掌握自抛自颠的动作后,可练习两脚轮流颠球或多人接力颠球,以及用大腿和头等部位颠球,借以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球感,和控球能力,培养足球意识和兴趣。 (四)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目与答案(基础+排球专项)

C1、最适宜的锻炼频度是每周进行()次。 A、1—2 B、2—3 C、3—4 D、4—5 A2、身高胸围和体重指数标准:()为健壮。 A、0-10 B、10-20 C、21-25 D、26-35 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 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 C、完美人格个性 D、排除烦恼 A4、短跑速度取决于()和保持()的能力。 A、步频步幅、步频步幅 B、平时练习、下肢力量 C、步频步幅、下肢力量 D、平时练习、步频步幅 C5、构成人体健美的外在表现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6、人体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程中,新陈代谢的()。

A、同化作用占优势 B、异化作用占优势 C、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下降 D、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平衡 A7、人体运动的杠杆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8、获得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 A、充足的睡眠 B、适当的营养 C、乐观的的情绪 D、体育锻炼 D9、体育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 会公德方面所起的教育作用,是要教育人们()。 A、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B、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家 C、与社会保持一致性 D、树立个人奋斗目标 A10、重复训练的强度可达极限强度的()%,使其达到锻炼负荷的有效价值范围。 A、90-100 B、80-90 C、85-95 D、70-90 C11、人体发育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是()。 A、10—12 B、14—16 C、11—14

A12、有造血及储备钙磷等元素的机能的是()。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D13、面部擦伤后不宜使用的消毒药水是()。 A、红药水 B、酒精 C、碘酒 D、紫药水 B14、延迟性肌肉酸病的处理方法为()。 A、冷敷 B、热敷 C、加压包扎 D、脚抬高 A15、提高耐力素质的主要原则是使肌体的负担()原来能负担的耐力水平。 A、超过 B、低于 C、等于 D、都不是 A16、根据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育可由()组成。 A、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B、学校体育、健身运动和娱乐体育 C、学校体育、健身运动和娱乐体育 D、学校体育、娱乐体育和群众体育 C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年正试颁布实施。

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1.前言 随着硬式排球运动的竞技性不 断增强,硬式排球已经脱离了大众对健身娱乐的需求,排球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1988年,日本人发明了软式排球运动,该球体质地柔软,颜色多样,练习起来不容易受伤,受到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妇女的欢迎和喜爱。 2.软式排球运动的起源及在中国 的开展 软式排球运动于1994年传入我 国,经过北京体育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比赛实验后,比赛效果良好。1996年原国家体育委员会排球处拟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此项运动,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在中小学之间举办过多次比赛。2001年国家教育部将软式排球列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软式排球运动, 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学生体

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 打下坚实基础。 3.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 硬式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已近百 年,在沿海地区的开展比较普及,80 年代中国女排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 军,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排球热, 参与者众多,随着硬式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身材、身体素质 的要求更高更强,中国女排的一蹶不振、男排 的低谷徘徊,硬式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已现 颓势,排球人口急剧下降。 硬式排球体积相对较小,重量较重,速 度快,力量大,初学者非常容易挫伤手指、手 腕,从而造成心理恐惧的阴影,不利于排球运 动的开展。 沙滩排球的出现曾经给人们以希望,但是 其发展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内陆地区受场 地条件的限制较大,而且在北方严寒的秋冬季 节更是无法进行,目前沙滩排球在我国中小学 的开展还不现实。 软式排球在我国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关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体育教师用书电子版 第九章 排球

一、初中排球教材概述 (一) 排球运动的概念 初中的排球教材既可以进行比赛,也可以作为游戏进行娱乐、锻炼,使参加者达到健身和健心的目的。排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是一项集体性运动,排球场地中间以球网为界,每队6人分前后两排按规则规定站位,运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进行进攻和防守,是非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二)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排球是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发明的一种游戏。当时的排球是用篮球的球胆做成的,球胆从网球网上拍来拍去,不使球落地。由于排球是隔网进行的游戏,因而适合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参加。1905年,排球运动传入中国,最先开展这项运动的是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在校学生,并举行过校际比赛。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 排球运动的教学功能 初中学生学习排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具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发展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排球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 2.学习和掌握排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战术,安全地进行排球运动。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4.在排球活动中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具有进取精神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排球基本知识。 2.正面下手发球。 3.正面双手垫球。 4.正面双手传球。 5.原地正面屈体扣球。

软式排球的基本方法

软式排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软式排球消除初学者怕戳伤手的恐惧感 (一)软式排球的特性 免充气软式排球具有轻、柔、软的特点,重量比硬排轻、手感柔软、练习中不会出现手臂红肿痛的感觉,消除了初学者怕戳伤手的恐惧感。主要特性有: 1.重量轻、质地软、气压小、反弹力低。 2.球速慢、难度小、趣味性高、娱乐性强。 3.老少皆宜,适用对象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4.不容易受伤、安全、健身价值高。 5.不怕扎、不怕挤压、耐磨、耐打,性能良好。 6.比赛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 7.技术动作要求不高,易于普及开展。 8.色彩鲜亮、美观、价格便宜(与正规排球相比)。 (二)软式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1.发球 软式排球比赛中规定只允许下手发球,即发球时击球点不能与肩平等或超过肩关节的高度,下手发球主要有正面下手球和侧面下手发球两种。以正面下手发球为例:左手持球于腹前,将球轻轻抛起在体前右侧,高约20厘米,在抛球的同时右臂伸直以肩为轴向后摆动,借右腿蹬地力量,身体重心随着右手向前摆击球而移至前脚上,用掌根或手的虎口部位击球后下部。因软式排球较软,挥臂速度应快些。 2.垫球 正面双手垫球是软排的常用技术之一,即双手在腹前垫击来球的

一种垫球方法。软式排球比硬排飞行速度慢,而且球在长距离飞行后会出现突然下沉,所以垫球判断时,应比硬排的落点距离适当向前,垫球时身体重心前移,双臂尽量正对来球方向,击球的用力方法和大小应根据来球的力量、弧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软式排球的球体软,垫击球时手臂上抬力量稍大,以增加反弹力。 软式排球比赛中,单手垫球运用次数多。单手垫球动作快,垫击范围大,当来球较远,来不及或不便用双手垫球时,均可采用。单手垫球可采用各种步法接近球,可采用手的虎口、半握拳、掌根、手臂及前臂内侧等部位去击球。 3.挡球 挡球主要有双手挡球和单手挡球两种。在软式排球比赛中来球较高,不便垫击时,可采用此方法。挡球时手臂屈肘上举,手腕后仰,用手掌外侧或掌根挡击球的后下部,击球瞬间手腕要紧张,用力适度,如球较高时,还可以跳起挡球。 4.传球 软式排球的传球对初学者来讲难度不大,只要将两手自然张开成半球形置于额前,当手触球时手指手腕保持适度紧张,不要手指手腕的缓冲即可将球软柔地传出。另外,还可以适当用单手传球,单手传球时肘部弯曲上举,手腕后仰,掌心向上,五指适当蜷拢,形成一个小的半球形手型,用伸付动作及手指手腕力量一“点”即可,单手传球时手指手腕的紧张程度应大一些。 5.扣球

足球基本技术讲解及重难点与纠错(大全)

足球基本技术讲解及重难点与纠错(大全) 【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熟悉球性的基本练习 一、颠球 颠球是培养球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可以使球员了解球性,与足球培养感情。颠球和踢毽子较为相似,就是用身体的合理部位触球,使球弹高,再接住,再弹高的过程。 注意:最好先做热身运动,使身体活动开,再做颠球练习;把握触球的位置和力度,尽量使足球的运动范围在自身的掌控之内;颠球时,击球的最佳部位是球的底部中央,球弹起的高度最好不超过膝盖。 (一)动作要领: 1.双脚脚背正面颠球:屈膝,提高小腿,亮出脚掌,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击球时踝关节固定,击球底部中央。两脚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连续击球。击球时用力均匀,使球始终控制在身体周围(图-1)

2.双脚内侧、外侧颠球:抬脚屈膝,用脚的内侧或外侧向上摆动,击球的下部,两脚内侧或外侧交替击球。(图-2) 3.大腿颠球:抬腿屈膝,用大腿的中前部位向上击球的下部,两腿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做支撑,用另一侧的大腿连续击球。(图-3)

4.头部颠球:两脚开立,膝盖微屈,用前额部位连续顶球的下部。顶球时,两眼注视球,两臂自然张开,以维持身体平衡。(图-4) (二)重难点: 重点:脚法的正确及动作的熟练,尽量使两脚都能颠球。 难点:动作协调、自然。 (三)教法: 1、初学时,可先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主要让同学掌握一脚支撑,一脚颠球的动作,体会用小腿摆动发力击球。(最好每人一球,可用 篮球、排球、软式排球等代替) 2、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目的在于增加颠球的机会,减少拾球次数,提高练习的趣味。当一脚基本掌握上述颠球方法后, 可用另一只脚也练习,逐步过渡到两脚交替颠球,两脚都会颠球。 3、初学时,由于动作掌握较慢,学生会感到乏味,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激发练习的积极性。如:颠网兜里的球,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颠得多;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先达到;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用时少;两人 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 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 4、当同学对颠带绳的球有了初步体验后,可做自己用手将球抛起的颠球练习。由一抛一颠,过渡到抛球一次,连续颠球几次。通过自抛自颠,提高控球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排球基本技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排球基本技术》精品教案本节内容中选择了排球运动项目中的准备姿势与移动、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四种基本技术作为教学内容,采用技术教学结合游戏形式传授排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排球运动技术有所了解并基本掌握,能较熟练地完成连续自垫球、对墙传球和较好地掌握正面下手发球的技术动作。同时利用排球运动的特点,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和空间感知能力,并在初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练活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 1、教材内容的价值 排球运动项目中的传球、垫球、发球基本技术,是组成战术不可缺少的元素。七年级学生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术,能为技术动作的综合运用以及进一步灵活应用各种技术动作完成小战术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各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掌握能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有效的发球是进攻的开始;正确的传球能为有效地进攻提供条件;而正确的垫球又是为有效的传球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传、垫球又具有直接进攻和调节防守与进攻的作用,有效的战术配合离不开正确的传、垫球技术。利用排球运动项目具有的全面性、技巧性、对抗性和集体性的特点,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发展体能;在学练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合作意识以及勇于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2、教材设计思路 七年级排球基本技术教材主要以初步掌握基本技术中的一个无球技术动作(准备姿势与移动)和三个击球技术动作(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为主要技术传授。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排球运动的有关基础知识与技术。传、垫球技术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发球技术是进攻的第一关,以掌握好正面传、垫、发球技术为主线,为灵活地运用基本技术进行战术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展体能,培养团队意识和不怕苦的优良品质,为更好地完成排球运动项目的

新人教版五至六年级体育下册《软式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公开课教案_14

软式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 一、软式排球运动的技术概述 1、软式排球技术概念: 软式排球由柔软的橡胶制成,球的重量在210克左右,周长66厘米,在玩耍时,可采用排球技术和多样化击球动作,它由“软排游戏”和“软排竞赛”两大类组成。 2、软式排球技术的特点: ◆因其球体柔软、重量轻、气压小,所以不会挫伤手指,有安全感; ◆击出的球飞行速度较皮制排球慢,因此不易落地,玩起来趣味性强; ◆软式排球规则以及场地都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软式排球技术的分类 软式排球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用方法等,可分成六大类。 二、准备姿势与移动 软式排球准备姿势的特点是:由于软式排球,球速较慢,所以运动中的准备姿势一般采用重心比6人制排球稍高的稍蹲准备姿势,身体重心稍靠前,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准备姿势根据身体重心的高低可分为:稍蹲准备姿势、半蹲准备姿势两种。稍蹲准备姿势一般用于来球速度较慢、弧度较高的传球、垫球或击球前的助跑。半蹲准备姿势主要运用于防守和拦网。 准备姿势与移动作用: 准备姿势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预先准备阶段。有准备’则可应付各种复杂情况,掌握主动权。准备姿势合理,思想准备充分,不仅对移动和完成技术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排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移动主要是调整人与球的距离,以便保持接球的正确位置。移动在排球比赛中是极其重要的,起动的及时与否,步法的熟练程度与准确性都直接影响着接球的好坏,防守的成败和战术组成的质量。特别是为了缩短攻、防的转化过程,适应快速战术的需要,移动就更有其决定性的意义。 准备姿势与移动分类: 准备姿势根据身体重心的高低可分为:稍蹲准备姿势、半蹲准备姿势 (一)准备姿势动作方法 1、稍蹲淮备姿势技术动作方法:两脚前后或平行开立,两脚间距比肩稍宽,脚尖朝前或适当内收,两膝微内扣,身体重心稍低、靠前,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屈曲,两臂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双手置于腹前,注视来球,两脚微动,全身处于待发状态 2、半蹲准备姿势技术动作方法:两脚前后或平行开立,比肩稍宽,脚尖朝前或适当内收,两膝关节屈曲程度大,两肩的投影线超过膝部,膝部的投影线落在脚尖前,脚跟稍提起,上体前倾,重心靠前,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屈曲,两臂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双手置于腹前,注视来球,两脚微动,全身处于待发状态准备姿势重点难点: (1)脚跟稍提起,两脚尖稍内收,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屈曲,便于向各个方向进行快速有力的蹬地。 (2)身体微前倾,重心靠前,便于向前或斜前方蹬地,接起较低的来球。两臂屈曲,手置于腹前,利于伸臂接各种弧度和不同方向的来球以及移动时的摆臂。

软式排球教案

1. 体育课堂常规 2. 排球运动导论 课的任务:(1)了解什么是排球运动及发展概况。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 (3)明确学习的要求。 (一)开始部分介绍本学期排球课的大体安排,提出几项有关的要求: 1)认真上好每次课,做好课后笔记。 2)按时出勤、遵守纪律、端正态度、团结互助。 3)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4)克服只重视技术的偏向。 5)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多发问,多讨论,对所学的内容达到:即能在动作上会做, 又能理论上会讲,即能知道如何做,又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6)见习生的基本要求。 (二)基本部分:讲故事(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1895年,一个名叫摩根的体育干事,根据人们不喜欢激烈的篮球运动,需要更柔和的球类运动的需求,把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在体育馆内挂起网球网,用篮球胆在球网上空来回戏打,排球运动由此应运而生。而后这一运动以准确、细腻的技巧性,快速、激烈的对抗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然而随着排球运动技巧性的日益凸显,熟练、准确、细腻在促进竞技排球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阻碍着排球运动的普及和作为健身手段在大众中的运用。因初试身手就挫伤手指而产生恐惧感的情况,以及捡球的时间远比打球时间多得多,都不断地激起人们渴望找回昔日嬉戏篮球胆的热闹情景。这种强烈的渴望感成了当今娱乐排球再度兴起的推动力。 软式排球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日本,开始只是作为家庭体育活动和中老年健身、娱乐,随后进入日本中小学体育课堂。软式排球虽然历史并不长,但以其独特的“软”性,有效地填补了硬式排球适应开展范围的“真空”。大而轻的球体,鲜艳的各种颜色,柔软的质地,使参与者拥有极佳的感官效果;减慢的飞行速度,简易的击球动作,多样的击球手法,不断曾多的来回球次数,不仅消除了初学者对硬式排球的伤手指、疼手臂的恐惧感,大大增强了其参与信心,而且体现了集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为一体的显著特点。 我国推广与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概况 1988年日本排球协会制订了软式排球竞赛规则,以此软式排球运动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1995年由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将软式排球引入我国,同年 5 月,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软排比赛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软式排球比赛。1996年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中国的软式排球竞赛规则。在几年后全国很多地方软式排球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举办了软式排球的培训活动。2001年11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把软式排球列入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式教学内容,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软式排球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深入开展,软式排球进入学校教学后意味着我国参加软式排球人口达到2亿多,成为软式排球运动世界大国。 观看教学录象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按要求上好体育课,学到对自己终生受用的东西。

最新学校体育学必备知识点

2016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体育核心考点-学校体育学必备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必备知识点 第一章: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 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 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 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 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3、课余体育训练 4、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 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 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小学体育知识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复习题 1、站立式起跑的三个阶段是:各就位、预备、跑。 2、跑步前可以做原地摆臂、正压腿、侧压腿和原地高抬腿跑等准备活动。 3、游戏奔跑中相遇时从右侧通过,这样可以预防发生碰撞事故。 4、除了可以在田径场跑道上练习长跑外,学校里的自然场所也是我们练习长跑的好地方。穿越小树林的时候,不要碰伤小树苗和花木;绕过单、双杠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撞到器械。攀爬器械时手要抓紧、脚要踏稳,动作不要太快。跑台阶时,脚步的幅度要小,动作频率可稍快些。 5、在跑步时应注意呼吸节奏,一般是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法。 6、练习跳高的动作有:原地起跳,越过折叠垫;原地起跳,摸高;原地起跳,登高;原地起跳,脚触悬挂物;原地起跳,蹬高。 7、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助跑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线是直线,步点可以在起跳点开始反向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点在横杆的外侧30厘米处。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然后,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点就是起跳点,然后跳几次,如果起跳点太靠近,则将起跳点向后移动相应距离。如果起跳点太远,则将起跳点向前移动相应距离。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 8、跳跳,玩纸飞机、纸火箭可以提高我们的投掷、跳远、跑步等能力。 9、投掷有正面或侧面两种,投掷时,动作一定要连贯,不能停顿,练习前要做好手臂、腰、髋等部位的准备活动!可以做肩绕环、互压肩、上下振臂、转髋等活动。 10、武术操各节的名称分别是第一节手型变换;第二节击掌俯腰;第三节摆掌勾手;第四节分掌正踢;第五节仆步亮掌;第六节推掌冲拳。 11、我们可以用绳子做上肢运动、下蹲运动、踢腿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体前屈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等。 12、中国被称为“乒乓球之国”。所以说我国的国球是乒乓球。它握拍的方式有直拍和横拍两种。在练习时我们可以持拍左右移动、原地颠球、走动中颠球、对墙颠球以及和小伙伴在台上对颠等。推挡球的正确方法是球未达最高点时,小臂和手腕同时向前推压,球拍稍向前倾,推击球中上部。可以对墙推挡,也可以和同伴在球桌上练习推挡,推挡动作大致可分为:反手挡、快推、加力推、正手推挡等。乒乓球比赛采用11分制,每人连发两球,然后换发球。 13、现在的篮球比赛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圈高3.05米,比赛分两队。每队上场五人。比赛时投进一球得2分,罚进一球得1分,在6.25米以外远距离投进一球得3分。比赛结束以得分多的队为胜方。篮球比赛无平局,如双方战平,则要举行加时赛。 14、小学三、四年级体育的测试项目有1身高标准体重(必测)2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选测一项)3、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选测一项)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精简版)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水平三的学生要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排球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排球的多种垫球动作。排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 是一项集体性运动,是非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因此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参加。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 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 的基本技术, 是接发球和防守动作中最常用的动作技术。小学生学习排球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 协调等身体素质,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 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 发展人际 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设计思路: 根据水平三学生的身心特点, 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活动性内容为主线, 以合作探索性学习为主 要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努 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舞台。 四、教学阶段水平三(六年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垫球时击球做到: 一插二夹三提难点:垫球到 位, 动作自然协调 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正面双手垫球的方法。 2、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 发展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3、能知道游戏的名称和方法, 并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 4、学生在练习中能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练习积极认真,严格遵守纪律, 提高学 生的合作意识, 并学会尊重他人。学习内容:1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2、游 戏: 两头蛇器材准备: 排球个、绳子24 根、音响篇三:小学排球教学计划 一、软式排球的特性免充气软式排球具有轻、柔、软的特点,重量比硬排 轻、手感柔软、练习中不会出现手臂红肿痛的感觉,消除了初学者怕戳伤手 的恐惧感。主要特性有: 1、重量轻、质地软、气压小、反弹力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