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第二、史前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采集和渔猎)

第三、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人工取火;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第四、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西方:上帝造人说;中国:女娲抟土造人说

2、19世纪中叶,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3、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因素有:

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直立行走。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5、旧石器时代L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目前认为最早在非洲。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长江流域)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第一: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第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到一万八千年

B.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为人;

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C.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

E.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7、教材第6页图1-----5“古人类分布图”:

第一、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何特点?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第二、通过古人类生活区域的特点,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第三、中国的人类文化遗址长江流域:元谋人

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史前时代巨大进步的表现:人工取火;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实现;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4、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A.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B.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

D.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5、新石器时代的主要人类文化遗址:●半坡遗址(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

●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

区别:

第一、生活时间不同。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年;

第二、生活区域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第三、建筑形式不同。半坡建筑:半地穴式;河姆渡建筑:杆栏式建筑。(分析原因)

第四、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遗址:主要种植粟、小麦。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第五、驯养的动物不同。半坡遗址:驯养猪;

河姆渡遗址:驯养牛。

第六、陶器不同。半坡遗址: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黑陶。(黑陶钵)

精神家园:

P14”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反映出人们的狩猎生活。审美观念。山顶洞人的项链。宗教意识。在尸体周围撒上象征生命的红色粉末。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科学知识的萌芽。(半坡的小口尖底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西亚《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希腊的《荷马史诗》。记录了特洛伊战争和木马计的故事。

3、华夏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距今四、五千年

4、黄帝和炎帝的主要贡献: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古代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它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历史事实,对于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炎帝和黄帝为何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出现在尧舜禹时期。

8、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9、自我测评18页第二题。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城市的形成。

2.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比较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3、四大文明古国均产生在大河流域。

原因:

大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温暖,适合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境内有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初步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被称为“新月沃地”。境内主要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文明产生。

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

希伯来人分列为以色列和犹太人,后来统称为犹太人。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境内有印度河和恒河。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产生。后遭受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但随后不久又陷入分裂。

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境内有黄河和长江两条主要河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中国文明产生,也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

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距今5000年左右:在黄河流域的遗址中发现铜器,表明开始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在长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石犁,说明农业已经进入犁耕时代。

教材P28:自我测评。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早期城市:两河流域:乌尔城印度:摩亨佐?达罗城中国:二里头城(位于河南,是迄今我国可以确认的最早的都城) 埃及:孟斐斯城

3.早期城市遗址中大都具有的景观是:城墙、宫殿、公共设施、街市、作坊、神庙早期城市中心的大多建筑是:宗庙和宫殿。

4.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又是宗教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5.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宣扬“王权神授”,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借此加强权力。

6.禹加强权力的措施:

各部落首领向其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启加强权力的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启时,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7.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

第二等级:刹地利,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8.《汉谟拉比法典》评价: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第三课告别野蛮

1.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产生

埃及: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中国: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种文字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第二.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仓颉造字

3.建筑工艺的主要成就:

埃及:金字塔(国王胡夫的陵墓是最大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司母戊大方鼎(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科学技术成就

●埃及:太阳历

注意:“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源于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几何学。

●两河流域: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计时法(六十进位制),古巴比伦的几何学。

●印度: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因为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埃及的医学技术,(木乃伊);

5.宗教

●埃及:多神教国家,主要信奉阿盟神。宗教在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

●印度佛教的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佛”是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宣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播的路线: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西汉末年(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中国,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自我测评:P43。

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古埃及的太阳历;

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西亚的60进位法。(计时法)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希腊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是因为产生于爱琴海域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地理环境经济特点政治特点文化差异原因

雅典沿海城邦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实行民主制度文化繁荣,哲学、文学、历史学都很有成就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内陆城邦以农业为主实行专制统治实行严格军事教育制度,尚武,热衷于扩张战争。

3、雅典民主制: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评价:伯利克里的说法部分正确。雅典民主制实际上具有两重性:①进步性(从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和享有更多的权利;②局限性(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种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4、罗马帝国的形成: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战士善于作战、战术高超是其战无不胜的重要保证。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是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2世纪形成地跨区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5、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哲学、近代科学、法学、建筑学的源头)

哲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建筑

希腊文化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是欧洲戏剧故乡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雅典卫城

罗马文化①法学:a、产生: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b、对后世影响: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建筑:a、代表: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b、类型: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道路工程建筑;

c、特点: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

d、对后世影响: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的建筑沿袭和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传统。

6、①罗马竞技场:完全采用拱券式结构,是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代表作。②罗马万神殿:主体为圆形穹顶,石制柱廊为古希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古罗马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

相似之处:现代体育场和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大厦则分别继承发扬了上述两种建筑艺术的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7、[自我测评]1.A。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举例说明。在古典文化中,哲学、科学、文学、戏剧、历史、法律、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举例请参考上面内容“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1、人们把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至16 世纪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

2、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00 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曙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这样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分封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843 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三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于9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1 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4、11 世纪,城市重新兴起,巴黎和伦敦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城市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叫行会。

5、610 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建立伊斯兰教,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经典为《古兰经》。622 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军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8 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从8 世纪开始,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6、中世纪时阿拉伯学者有哪些重要文化成就?这些文化有何特点?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现:①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重放古代文化异彩。②创立了完整代数学。③吸收印度十个数

字的计数法,传播到欧洲。④整理出世界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⑤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

特点:①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域广阔,其文化是世界各族智慧的结晶。②注意把学习、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

作用: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沟通和加强作用,把印度、中国等文化传到西方,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天文、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7、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三大宗教的创立: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人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

1世纪犹太人创立基督教耶稣

7世纪阿拉伯人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2、宗教文化景观: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文化景观,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

3、世界三大宗教及建筑: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建筑叫寺庙(类似皇宫建筑表现地位),基督教建筑叫教堂(高耸入云显示上帝的威严),伊斯兰教建筑叫清真寺(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一、西周:

1、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二、东周:

1、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周平王建立东周,都城洛邑,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和战国(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2、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共同有的是:齐倒是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并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先称霸。

3、战国七雄是指:秦、楚、燕、齐、赵、魏、韩七国。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得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进行变法,主要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废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4、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同时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代表人主张或观点格言

儒家孔子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具有辩证思想,

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权力

(最受封建统治者重视)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孙膑<<孙膑兵法>>事备而后动

三、秦朝:

1、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采用圆形方孔钱。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演变为隶书。

④思想上: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

⑤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⑥军事上: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北拒匈奴;开凿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南统越族。

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巩固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残杀了一批儒生。

2、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四、西汉:

1、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之乱,后被平定。

3、汉武帝的主要政绩:

⑴政治上:①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但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箝制了人们的思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③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以加强皇帝的权威。

⑵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亲治黄河,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⑶民族关系上:①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②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取得决定性胜利,使北部边郡安定。③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疆域大大扩展了。

⑷文化上: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大大推行儒学教育。

4、西域: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公元前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了一条长安向西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同时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五、东汉:公元9 年西汉灭亡。公元25 年西汉的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减轻赋役负担,作用清廉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六、三国:赤壁之战奠定了在国鼎立的基础。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称皇帝,国号魏,

东汉结束。221 年齐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七、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5 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统一用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东汉末年以后少数民族内迁,同汉族杂居,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好。

八、隋唐:

1、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民族纷争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隋朝:创立科学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凿京杭大运河。

2、618 年李渊反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①政治上: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扩大科举选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隋朝创立了科举考试的制度)

②经济上:减免租赋和力役,重视农业生产。

③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的融合。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重视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4、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由盛转衰。

5、盛世景象:

农业:唐朝出现了的生产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技巧高超,丝织品轻盈而精薄;瓷器业发达,有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还有世界艺术珍品唐三彩。

商业和城市:当时长安城内商人云集,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人口百万。

社会生活:与少数民族和外国进行频繁交流,吃胡饼、穿胡服胡帽胡靴。妇女生活比较开放可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6 文化:

史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世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学: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佛学: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唐太宗时派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他把自己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唐玄宗时鉴真五次率众去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教,不有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

道教产生天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经典为《道德经》。唐朝推崇道教,唐玄宗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

艺术:东晋人王羲之的法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书圣”。东晋人顾恺之的人物画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人颜真卿创立了“颜体”(《多宝塔碑》,唐朝人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有《历代帝王图》,唐代的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像很有名。

7、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长安往西,经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罗马的交通大道叫丝绸之路。

作用:1)贸易之路----通过这条道路除了丝绸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传到西方,西方人把毛皮、

香料、药材、珠宝等传入中国。

2)文化交流之路----唐代流行的马球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教在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3)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8、京杭大运河:隋统一后隋炀帝派人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看图上位置)

大运河开凿的功:①大运河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②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大运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④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成为中国古南北水上重要通道,至今依然起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大运河开凿的过: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的徭役和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建成之后有造龙舟沿运河下江南更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比较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这两大交通要道

时间目的沟通区域作用

丝绸之路

大运河

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

九、五代、十国、北宋:

1、大唐帝国瓦解后,黄河流域想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代十国”。

2、960 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这时的中国仍外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004 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结果辽宋议和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1115 年女真族建立的金灭辽,后灭北宋。

十、南宋:

1、1127 年北宋皇族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

2、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河流域的转移。

农业:占城稻源于越南,宋代占城稻在中国的种植扩大。

手工业:宋代陶瓷制造业发达,重要的有定窑、钧窑、还有北宋兴起的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如孩儿枕)。

城市:唐代城市坊(居民区)、市(商业区)分离,北宋城市坊、市界限消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了纯纸币的流通。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南宋临安划分为若干消防区。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在宋代城市中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瓦子”,在瓦子中固定的演出场所叫“勾栏”。在勾栏里最吸引观众的节目是杂剧,杂剧源于宋金时代,成熟于元代。元宵节起源于汉代。

3、宋代国策:崇文?武。影响: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发展,各地开始普遍设立学校。宋代的文人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宋词是宋代出现的新式诗歌体裁。宋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主,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是文人们最爱描绘的景物。《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汴梁的城市风貌。

十一、元朝:

1、铁木真统一蒙古,1296 年铁木真被推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 3 世纪中叶,蒙古军队接连灭亡了西夏和金。1271 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 年元灭南宋,中国再度统一。

2、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其中马致远的散曲最为人熟知。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最为著名。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火药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隋唐时期人们在印章的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活字-木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将指南针又叫罗盘针。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技术。元代妇女黄道婆到海南跟黎族人学会了棉纺技术,发展了松江棉纺织业,宋元时期棉布取代了丝绸和麻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加强了西藏发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元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国古代的许多科技文化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13 世纪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并写下了《马可● 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

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同时还成为多种宗教汇合的地方,有泉州伊斯兰教清净寺和泉州摩尼教遗址。泉州被西方人称着为Zitun 港。热闹繁华的泉州是元代对外开放交流的一个缩影。

陶瓷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上航路中国的陶瓷销往各国,元代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取代铜器、玻璃等,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宋元时期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春节起源于西周,到汉武帝时春节开始定型,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的1 月1 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包饺子等。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维吾尔族的尔邦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等。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礼记。礼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选贤与能“实际上指的古老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 ) ①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②复原其外貌特征 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④推测其生活的年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 A.B. C.D.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6.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该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7.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 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 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 8.《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 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9.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10.下列叙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1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 13.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结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能否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群居,会使用火。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直立行走. 3、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捕鱼,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产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的生活: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栽培水稻使用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 3、半坡人的生活:

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活动的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会并,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民主传位的方式叫“禅让制”。 标准:德才兼备 2、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精神: 创新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 史前时期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 1、①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②什么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分) 2、①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生活地点在哪里?距今多少年?(3分) ②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1分) 3、①北京人距今多少年?(1分) ②有什么外貌特征?(1分) ③北京人掌握了哪些生产生活技能?(4分) ④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①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生活在什么流域?(2分) ②他们各自居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2分) ③他们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2分) ④他们使用什么样的陶器?(2分) ⑤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分) 5、①海内外华人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2分) ②海内外华人祭拜炎帝和黄帝有什么作用?(1分)

参考答案 1、①证据:化石; ②依据:考古发现。 2、①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170万年; ②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①约70万-20万年; ②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③制作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④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4、①半坡人:黄河流域;河姆渡人:长江流域; ②半坡人:半地穴式;河姆渡人:干栏式; ③半坡人:粟;河姆渡人:水稻; ④半坡人:彩陶、乐器(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人:陶器、玉器(猪纹陶钵); ⑤共同点:懂得了更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5、①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②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含答案(3) 一、选择题 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 ①制造石器 ②会建造房层 ③会使用火 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 6.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7.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

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9.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 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0.下面是中国某地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复原图。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还有粟的遗存和人工取火的痕迹。该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11.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12.《礼记。礼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选贤与能“实际上指的古老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类形成的具体过程,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扑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危害,人们排斥了血缘群体内部的通婚,进行族外通婚形成了氏族。母系氏族的特征是,实行群婚,世系按母系计算,有管理机构。 3、分析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4、综合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原理。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和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产生了贵族、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差别,产生了暴力机关。 5、阅读下列材料:“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1页。 回答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从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2)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从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类型及国家的职能分析。 6、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000,可到了距今1000O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现在,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因此,人口数的增长也比过去更迅速。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回答问题:结合该段文字分析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新石器时代初期人工裁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家畜饲养业和农业便发明出来。人类从此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从游荡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其历史意义可与近代机器革命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被称作“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周启迪《世界上古史》,第18页回答问题:(1)新石器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段?约11000年前 (2)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有哪些方面? 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生产者: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3)生活资料方面:较多依靠、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4)在农业生产基础上,人们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等现象的观察,积累经验,产生初步的人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新的高度;5)为以后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条件: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人口较大增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 类的活动》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今年4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水稻论坛在三亚开幕,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水稻的未来发展道路,享水稻发展成果。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元谋人遗址【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遗址,知道最早栽培水稻的远古人类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最早栽培水稻的远古人类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多达180多件,有的甚至一件都没有。这种现象说明() A.当时的生产力水品极端低下 B.一切财产都是公有的 C.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现象 D.人们以猎狩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汶口遗址。 【解答】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多达180多件,有的甚至一件都没有。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3.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直立行走B.制作工具C.学会用火D.懂得审美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进化。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被称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的技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火的使用的意义。 4.我国属于农耕文明,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 A.珠江B.淮河C.昌化江D.万泉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5.下列哪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分析】本题以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点。 【解答】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所以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第课 时间:班级: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佚名 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学研究表明,中国史前及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格局,是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进入地史的新生代后,全球发生了剧烈的造山运动。第三纪是造山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由于欧洲的阿尔卑斯、亚洲的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的造山运动,使得海洋范围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最终形成了现今地球的海陆轮廓。 对中国现今地形影响最大的是喜马拉雅运动。依据板块运动理论,喜马拉雅运造山动是由于第三纪印度、阿拉伯等小板块碰撞亚洲大陆而发生的。喜马拉雅地区,在始新世时还是海洋环境,中新世时强烈的造山运动使这一地区上升为陆地,上新世晚期青藏高原已抬升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更新世早期平均海拔为2000米,更新世中期高原面在3000米左右,更新世晚期广大原面已达4500~ 5000 米的高度。喜马拉雅运动导致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 首先,喜马拉雅运动,不仅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而且引起了中国大陆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形成了西高东低呈巨大的三级阶梯形下降的自然地貌基本格局,即由珠穆朗玛峰等一系列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组成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度一般为4000~ 5000 米;自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地势急剧下降而形成第二级阶梯,包括新疆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高度多在1000~ 2000 米之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到滇东高原一线以东,地势再次下降形成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地区,高度也降到1000米以下到数十米。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古地貌,引起了西风激流的动力作用,改变了中国各地气候要素的组成。在强大的西风激流吹扬下,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被抬升到3000米以上的高空,随风向东南方向飘移。之后,由于东南季风的干扰和秦岭、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的阻隔和截留,风速变慢,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中国第四纪黄土研究表明,黄土是从距今约250 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开始堆积的。但当时,由于青藏高原上升的还不很高,西风激流的作用尚不很强,最早形成的午城黄土的沉积的速率、厚度和广度均较小。中更新世时,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风力作用和沉积速率加强,在黄河中游,特别是泾、洛河流域形成了厚达数十米的离石黄土。更新世晚期,由青藏高原进一步上升到现代的高度,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最终基本形成,气候进一步变得干凉,风力作用和马兰黄土的堆积速度明显加快,最终在中国北方形成了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堆积,并在黄河中游一带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 再次,喜马拉雅运动还引起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阴山、燕山、秦岭、南岭等山系的强烈上升,大大改变了中国各地气候要素的组成,最终形成了三大自然区域:即东部季风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青藏高原以东)、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和青藏高寒区。此外,境内的一些东西走向山脉,阻当了西北寒流的南下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北上,对于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再分配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自北而南-形成了温度、降水量、植被有所差异的几个气候区。北部天山-祁连山-阴山-燕山一带是划分暖温带和温带的分界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比较粗糙,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为旧石器,这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 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我国境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其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可能属于男性青年。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兽骨、炭屑及烧骨等。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省蓝田县,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距今约有60万—100万年。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头盖骨骨壁极厚,脑容量很小。此外,还发现有一些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猿人: 1927年发现于房山县店的龙骨山洞穴里,距今约有20万—70万年,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牙齿等,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在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洞穴中还有用火的痕迹,这证明了人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血缘婚、血缘家庭: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由这样的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称

为“血缘家庭”。这是人类婚姻状态的一大进步。 寺遗址:新时代时期晚期的文化类型,前1900年。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襄汾县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涵以龙山文化寺类型为主。发现了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穴窑等遗迹;出土了器、石器、漆木器等文物。寺遗址对研究我国新时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的起源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基本消失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山顶洞人仍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已学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班辈婚:又称“血缘群婚”。此种婚姻属于同一集团部的同辈男女互为共父共妻,异辈之间绝对禁止通婚。班辈婚严格禁止长辈与晚辈、祖先与子、父母与子女通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为后来母系氏族的族外群婚奠定了基础。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而且越来越磨制精细。考古学上称此种石器为新石器,称使用新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裴岗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省新县裴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7000—9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裴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裴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释题: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 文明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掌握人种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人类的进化: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

史前时期:北京人

史前时期:北京人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 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 ..的一项是(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1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组合列举 16.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分) (1)会不会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中国史-史前时代-考研

一、名词解释 1、【旧石器时代】* 14兰大 考古学根据生产关系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使用石器从事生产劳动。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至10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万~5万年;晚期大约距今4万~5万年至1万年。 2、【元谋人】2005年中山、05华中 于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其化石只有两颗牙齿,是一位青年男性的左右内侧门齿。根据古地磁方法的测定,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3、【蓝田人】 距今约80万~6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其化石包括下颌骨、头盖骨各一具以及若干门齿,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类个体。在元谋人、蓝田人的遗址,都发现了同时期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 4、【北京人】*2018、2004年中山大学 是迄今国内所发现的材料最丰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经过自20C20年代以来的长期发掘,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出土了大量猿人骨骼化石。身体部位比较全,分属于40多个人类个体。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较为分散,约在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总体来看,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大约相对于现代人的80%,平均身高较矮,但四肢尤其是上肢已与现代人相当接近。 5、【早期智人】 旧石器中期的人类在体质上已脱离了猿人阶段,但仍与现代人有一定区别,人类学家称之为早期智人,或称古人。目前国内发现的古人化石主要有马坝人(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长阳人(发现于湖北省长阳县)、丁村人(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许家窑人(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等,其遗址年代约在距今20到10万年之间。古人的石器打制技术更加进步,类型也更为丰富。 6、【晚期智人】 大约自距今5万年前起,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人类学家称此时的人为晚期智人,或称新人。新人的物质文化已进入旧石器晚期。国内已发现的新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峙峪人(发现于山西朔县峙峪村)、柳江人(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山顶洞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具代表性。 7、【山顶洞人】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 山顶洞人是在北京猿人故居——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当中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还出现了用于装饰的钻孔石珠,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8、【班辈婚】 在旧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都处于原始群阶段。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群体内部过着群婚、乱婚的生活,一个原始群就是一个血缘大家族。其中只有母子关系是明确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内容标准(2011版)】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湖南考试标准(2019版)】 了解: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与发现的意义。 一、选择题 1.(2019?常德)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B.北京C.浙江D.陕西 2.(2019?云南)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2019?益阳)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2019?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 6.(2018?北京)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7.(2018?绥化)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8.(2018?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9.(2018?东营)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0.(2018?烟台)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考古学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代的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在编写成报告和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于研究的资料。不是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成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初期。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和称“历史考古学”,其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至18世纪末或19世纪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和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或称“历史考古学”,只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欧美的近代史,也不属于真正的考古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研究史前时代的人来历史完全靠实物资料,在此考古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运河、墓葬等工人建筑和设施。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绵制品等器类。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它必须是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如果是自然物,则必须与人类活动有关,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农作物、家畜和渔猎、采集的动植物遗存,有的与人类活动有关,有的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所以都应该归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和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因为事前人类的骨骸,不但反映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同时也反映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遗迹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遗存,其中跟人类居住有关的遗迹有洞穴、聚落、贝丘和城堡等,与生产有关的遗迹有矿坑、作坊和窖藏等。墓葬一般也归属于遗迹。石灰岩山区的洞穴常被石器时代的人们作为住所,这种遗迹称为洞穴遗址。“贝丘”俗称“贝丘遗址”,大多分布在沿海及河、湖的沿岸,在贝丘的堆积中常有石器、陶器文化遗存。城堡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其规模较小;到文明时代作为设防的城市才普遍出现。城堡及城市内的建筑遗存,既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古建筑学研究的对象。窖藏是古代人们有意识埋藏物品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文化遗物,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遗物,除上述各种器物外,还有艺术品(雕塑品、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和各种装饰品、货币、铭刻和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 A.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B.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 C.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 D.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 3.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 ①制造石器 ②会建造房层 ③会使用火 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 A.B.

C.D.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7.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8.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 A.水稻、干栏式房屋B.粟、半地穴式房屋 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D.粟、干栏式房屋 9.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 A.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B.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 C.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 D.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 10.以下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史前时期的人类

史前时期的人类 【内容标准】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积累本课基本史实,采用讨论教学方法,了解人类起源于进化论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看待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起源的共性。 【教学要点】 (1)重点: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请看两段视频:《女娲造人》的神话动画短片和《人类起源》的视频介绍片。对于人类是如何起源的,自古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究竟哪一种才是真实的呢?学习本课后,你将会得到答案。 【新课探究】 一、人类的起源 1、非洲南方古猿(约 300 多万年前)——可能是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学生阅读课文,简介南方古猿的特点,并讨论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设想早期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教师强调: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讨论:三大人种形成的原因?

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当然人种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世界上的人种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教师强调: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主要是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与体质、智力无关。 三、氏族社会 学生阅读材料: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时实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贪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 【板书设计】 氏族社会简表 【引深探究】问题:发挥想象,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场景画一幅想像图。要求:自设图名,所画内容与图名匹配,与实际相符,可以是合作画,教师从网上下载早期人类生活想像图与学生图进行对比。 【总结巩固】学习本课,主要从原始人类的出现、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氏族社会三个方面去把握。原始人类的出现重点掌握原始人类出现的时间、地点、早期人类的代表和早期人类生活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