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科学教育培训资料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培训资料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培训资料

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

一、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教育目标是依据科学教育的原理,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原理作基础,按照社会需求,学生的认知态度,配合自然科学完整的概念来制定的。

(1)近四十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随着对科学教育认识的变化,科学教育目标也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l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

(2)我国科学教育目标。

我国的科学教育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体现在小学自然,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之中。由于分科教学,所以没有总的科学教育的目标,但在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可以归纳为:①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②培养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③了解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④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大纲中提到培养社会问题的关心和责任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生物大纲中提到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和审美观。二、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应以问题探索为中心。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等五个方面。

(1)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对外部世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的或规律性的反映。

它不同于普通的经验知识和常识。普通的经验知识和常识只是一些直观的判断,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方面和外部联系。科学知识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实践中获得的,是用一系列概念和命题表达的,是经过实践检验或逻辑证明的系统知识,是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的概念和命题体系,这个体系的有效性是由意义网络和逻辑网络维系的。

(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

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科学方法有四个基本要素:研究对象、物质手

段、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

(3)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

准则,就是科学精神。概括起来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公正、合作、奉献八个方面。

(4)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就是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际问题。

(5)科学价值。“价值”是指人们思考、选择、评价和实行的各种信念、目的、行为和

态度等等。科学价值是指对科学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信念和做法。

第二章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创造力和左右脑开发的关系

创造性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像思维协同进行的,也就是说,创造性工作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通过脑功能的研究,我们得知,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像思维功能。负责操作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当然同时也是创造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从创造过程来看,按华莱士的观点,创造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闪光阶段和验证阶段。左脑是解决准备和验证这两个阶段问题的,右脑是解决中间这两个阶段——酝酿和闪光阶段问题的。创造性的突破来自直觉,这主要是靠右脑,但未进行被语言和逻辑加以描述的检验之前,也就是如果没有左脑的活动参与,直觉则是无价值的。

因此,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左右脑的共同发展,只有两者协调互补,高度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创造力。

二、STS教育

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是近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在STS教育的实践中,“科学”、“技术”“社会”三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1)科学(Science),由分科到综合,分科、综合并进,自然科学处在向高、精、

尖全面迅猛发展的态势中。科学不只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作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学已经积累并逐步普及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

STS教育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现代科学观同传统教学区别也许只是一字之差:变“学”科学为“做”科学。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直接面对认识客体的自然界。

(2)技术(Technology),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

物。理科教育中的实验工具、器材等是现代技术的雏形。

当今,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已经组成动态系统,成为第一生产力。技术在科学与社会之间起桥梁作用,并把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技术作为学校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每一门学科,并把这些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育是科学技术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那么,教育必须把技术同科学并列为重要的认识对象。

(3)社会(Society):传统理科教育不涉及社会。充其量只是提到自然物的这样或

那样的社会效益罢了。理科教育限于探索自然界,根本不触及社会界。因为自然科学阐述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必然严格剔除个人和社会的偏见。

但是,自然界和社会界毕竟不能绝对分开,彼此之间有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另一方面,大工业对自然资料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使自然科学家猛醒:自然界离不开社会。这是科学文化史的大飞跃。STS教育正是在这个大飞跃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

1.1.万有引力定律、光合作用、遗传变异规律、天体演化等,这些均可列为客观事物的(B)A.事实B.规律C.现象D.原理

1.2.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志是(C)A.由定性研究变为定量研究B.由定量研究变为定性研究C.科学成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D知识持久、连续和稳定地保存下来1.3.科学活动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A.探索解释考验B.探索观察考验C.观察实验探索D.探索解释实验

1.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A.科学是直接生产力B.科学是间接生产力C.科

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D.科学是一种知识成果

1.5.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应该是(C)A.一劳永逸的B.特别强调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性C.适时适宜变化的D.凝固不变的

1.6.1969年,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的是(C)A.杜威B.布鲁纳C.罗杰斯D.斯金纳

1.7.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C)A.培养未来的科学家B.了解前沿性科学技术和知识C.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D.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1.8.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C)A.培养未来的科学家B.了解前沿性科学技术和知识C.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D.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1.9.科学教育的第一个特性应为(A)A.客观性B.理智性C.实践性D.进取性

1.10.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A)A.统一性B.发散性C.创造性D.现实性

1.11.热烈地追求和探索知识与真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B)A.客观性B.理智性C.实践性D.准确性

1.12.下列关于理智性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A.理智性属于人类高级形式的情感B.由于理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理性思维,所以理性教育要脱离情感教育C.理智性都和社会的一定原则与标准,一定的社会需求相联系D.理智性的目标指向周围社会的现实

1.13.近代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是(D)A.问卷调查B.个别访问C.直接观察D.科学实验

1.14.现代科学发展的精密度要求极其严格,不允许有丝毫差错。这表明科学教育具有(C)A.实践性B.理智性C.准确性D.进取性

1.15.科学教育的中心是(C)A.以学生准确牢记科学知识为中心B.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运用一定的公式、原理解答教科书及各种习题集中的问题为中心C.以使学生亲自走进客观世界,搜集、找寻并解决问题为中心D.以使学生了解并懂得世界万物“是什么”和“什么样”为中心

1.16.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可以最恰当地说明科学知识具有哪一功能(D)A.提高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实践水平B.有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C.促进学生智力发展D.帮助人们掌握知识、

1.17.在科学活动及科学研究过程中,制约并改变着人们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的要素是

指(B)A.研究对象B.物质手段C.思维的形式和方法D。理论工具

1.18.可以为一切认识活动提供最根本的指导方法的是(B)A.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B.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C.数学方法D.科学实验法

1.19.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法是(A)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访谈法

1.20.要观察学生科学周的活动,和学生在一起参加爱鸟日活动。参加者和学生一起挂鸟笼、贴宣传画、交谈。在活动中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这种观察法是(B)A.间接观察法B.参与性观察法C.非参与性观察法D.自我观察法

1.21.不凭借任何“工具”,用自己的自然器官进行观察,称为(A)A.直接观察B.间接观察C.参与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

1.22.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的对象所具有的状态资料的方法称为(A)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数学方法

1.23.通过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而达到观察目的的方法,称为(C)A.直接观察B.间接观察C.参与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

1.24.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称为(B)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数学方法

1.25。不仅要弄清事实真相,还要弄清事实与环境、一事实与它事实的相互关系,这种搜集科研资料的方法,称为(D)A.观察调查B.分类调查C.经验调查D.科学调查1.26.实验标志着科学家的技术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发明实验法的是(D)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爱因斯坦D.伽利略

1.27.实验法源于(A)A.物理学B.化学C.生物学D.地质学

1.28.科学精神的基础是(B)A.奉献B.求实C.协作D.创新

1.29.凭借自己的智能去发现、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它。这种科学精神称为(B)A.进取B.创新C.求实D.奉献

1.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主要是在谈及(B)A.科学精神B.科学态度C.科学价值D.科学知识

1.31.对科学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信念和做法称为(C)A.科学精神B.科学态度C.科学价值D.科学方法

1.32.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__的知识。(B)A.文化B.思维C.物质D.事实1.33.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共同组成了科学的(A)A.社会结

构B.硬件C.软件D.劳动对象

1.34.科学工作者设计假设、利用证据,通过调查、实验、思维加工获取科学知识,这是科学活动过程中的——阶段。(A)A.探索B.解释C.考验D.思考

2.1.大脑表面展平面积约为(A)A.2250平方厘米B.2350平方厘米C.2300平方厘米D.2400平方厘米

2.2.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的重量分别约为(B)A.1200~1350克1100~1300克B.1300~1450克1200~1300克C.1400~1550克1300~1400克D.1500~1650克1400~1500克9.22.用简明的文字表明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及其价值和意义,这是科学论文——部分的功能。(A)A.摘要B.引言C.题目D.论证

9.23.在科学论文的论证部分,循着一个逻辑线索,一步步展开、一层层深入来完成论点的建立,这种写法称为(A)A。直线推论式B.并列分论式C.立论式D.混合式

1.1.科学的内涵主要包含(ABCDE)A.知识体系B.创造活动C.社会结构D.社会生产力E.文化形态

1.2.下列各项中属于科学知识的是(BDE)A.加热后,水变热B.生物的分子论C.地球变暖D.氧化一还原反应E.天体运动

1.3.相对论的创立没有摒弃牛顿定律,这说明科学具有(ABC)A.持久性B.连续性C.稳定性D.不可变性E.绝对性

1.4.科学作为创造知识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有(BCD)A.怀疑B.考验C.探索D.解释E.推理

1.5.科学的社会结构包括(ABC)A.科学研究体系B.科学后勤部门C.科学管理机构D.科学的软件和硬件E.科学劳动对象

1.6.科学活动是人和物等要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它包括的要素有(ABCDE)A.科学劳动者B.科学劳动软件C.科学劳动硬件D.科学劳动对象E.科学管理

1.7.下列属于科学劳动的软件的是(ABE)

A.科技信息B.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思维方法C.感觉器官D.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E.各种实验资料

1.8.科学研究体系在横的方面应包括(BCD)A.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组织B.探索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研究C.科研成果试验推广的开发研究D.解决科学技术应用问题

的研究E.各种科学管理机构

1.9.作为文化形态的现代科学技术,其内容包括(ABCDE)A.各门技术科学知识B.科学精神C.科学道德D.价值观念E.行为准则

1.10.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工作者认为,科学教育目标包括(BCDE)A.培养未来的科学家B.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C.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D.懂得用科学来解决问题E.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

1.11.我国《现代科技》小学实验教材培养目标包括(ABCDE)A.树立科技意识、建立对社会的责任心B.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C.启发心智并发展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D.了解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E.促进学生独立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规律是源自于理论的概括C.科学的概念、规律都来自客观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E.科学教育的理智性与实践性是紧密联系的

1.13.科学的进取性在今天有特殊的重要性,原因在于(ABCDE)A.自然界运动的永无休止性B.认识手段的不断改进C.人类内部的激烈竞争D.认识的局限性E.20世纪科学的本性

1.14.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ABCDE)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科学精神D.科学态度E.科学价值

1.15.摩擦取火、昼夜交替等属于(BC)A.科学知识B.经验知识C.生活常识D.系统知识E.概念和命题体系

1.16.“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这句话寓旨(BDE)A.人比蜜蜂聪明B.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C.蜜蜂通过劳动建构的房子还是不如最差的建筑师D.人在活动中已能认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E.人能通过实践,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

1.17.科学在促进人的科学过程中,具有的功能是(ABCD)A.提高学生客观世界的认识{B.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C.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D.能使学生具有预见性E.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18.下列各项中符合皮亚杰的观点的有(ABE)A.儿童思维要按特点划分为几个阶段B.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C.教师传授事实类型的知识,学生按知识呈现的方式吸收D.学生如同一个仓库,优秀教师要擅于快速、有效地把这个仓库充满E.学生要在自觉获取知识的同时,建立自己的智力结构

1.19.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中,通常要遵循的发展过程为(ACDE)A.事实性一定律性一原理性B.原理性一事实性一定律性C.知识外壳一知识幔层一知识内核D.“是什么”一“什么样”一“为什么”E.现象一规律一原理、理论

1.20.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ABCE)A.研究对象B.物质手段C.思维的形式和方法D.知识体系E.理论工具

1.21.逻辑辩证法的特点包括(BE)A.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运演B.一定要把思维形式和内容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考察才可以进行C.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所以对概念的认识只能在既定范围内加以静态地理解才能准确把握D.对事物的认识应用永恒的标准去对待E.对概念的理解应是灵活的、可变的

1.2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ABCDE)A.观察法B.数学方法C.系统论方法D.特殊研究方法E.信息论方法

1.23.观察者与学生一起参加“保护地球”的活动,观察者和学生共同讨论、参观。这种观察法属于(ACE)A.直接观察法B.间接观察法C.参与性观察法D.非参与性观察法E.客观对象观察法

1.24.属于客观对象观察法的有(ABCD)A.直接观察法B.间接观察法C.参与性观察法D.非参与性观察法E.自我观察法

1.25.科学调查的特点是(ABE)A.社会化B.科学化C.直观化D.具体化E.现代化1.26.“科学共同体”的含义是(ACE)A.科学家的集体B.观点一致C.有共同的信念D.研究的对象相同E.相互协作

1.27.下列说法属于科学态度的论述的有(ABCDE)A.根据新的证明,能迅速愉快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意见B.不偏见、不固执,对问题抱有怀疑C.做事细密、精确D.实事求是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8.中国科协把科学精神归纳为(ABDE)A.求实B.创新C.进取D.协作E.献身1.29.科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A.客观性B.理智性C.实践性D.准确性E.进取性

2.1.下面是一张关于斯佩里在脑一意识研究方面的评述,其中正确的选项有(ABCD)A.反对还原论B.主张精神一元论C.没有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原则D.驳斥了行为主义的假说E.阻碍了脑一行为科学的研究

2.2.下列各项中,归属于脑逻辑思维的范畴的是(ABD)A.语言B.计算C.认识形体D.判断E.欣赏音乐

9.17.发明活动的特点有(BDE)A.兴趣性B.群众性C.实用性D.开放性E.创造性9.18.小学科技制作活动的层次包括(ABE)A.照图施工式科技制作B.有所创造式科技制作C.创造型科技制作D.机械型科技制作E.有所改革式科技制作

1.1.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客观事实)和(规律)两方面内容。

1.2.现代观点认为科学是一种(不断前进)和(自我矫正)的探究过程。

1.3.科学研究体系在横向方面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在纵向方面包括各类(科研组织)和(管理机构)。

1.4.科学知识经过(技术)的中介手段,与物质生产部门相对合,就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1.5.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好比是向量的(方向),自然科学好比是向量模的(增长或减少)。

1.6.世界各国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比起以往的主要变化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

1.7.从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目标看,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培养(科学家),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

1.8.我国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强调(知识)与(行为)相互依赖关系,促使科学教育与(技术教学)一相结合。

1.9.科学的准确性是通过(现场观察)、(实验)、(测定)等来判定的。

1.10.科学教育是理性教育,要求学生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都要经过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

1.11.科学知识是用一系列(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系统知识。

1.12.科学知识是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的概念和命题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有效性是由(意义)网络和(逻辑)网络维系的。

9.12.写论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之初选定的研究课题,往往就是小论文的(题目);调查、观测、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等,往往就是论文的(论据);研究中所发现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往往就是小论文的(主论(或结论))。

9.13.对青少年科学探索活动进行辅导,要求辅导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科学观),广博的常识,高超的(辅导艺术)。

1.1.科学

1.2.科学劳动软件和硬件

1.3.劳动对象

1.4.科学管理

1.5.科学教育

1.6.理性认识

1.7.理论工具

1.8.物质手段

1.9.思维加工的形式和方法

1.10.观察法

1.11.自我观察法1.l2.调查法

1.13.调查方法的系统化

1.14.实验法

1.15.科学精神

2.1.哑脑

2.2.比较

2.3.分析

2.4.概括

2.5.抽象

2.6.艺术美

2.7.社会美

2.8.神经科学

2.9.会合论

2.l0.外源知识

2.11.逻辑一数学知

2.12.决策

2.13.“相互作用论”

2.14.STS教育

3.1.科学素质

3.2.人文教育

3.3.自然(课程)

3.4.STS课程

3.5.综合理科

4.1.教学方法

4.2.发现法

4.3.“布局”

4.4.角色扮演

5.1.教育评价

5.2.科学教育评价

5.3.宏观评价

5.4.微观评价

5.5.常模参照评价

5.6.目标参照评价

5.7.内部评价

5.8.外部评价

5.9.定量评价

6.1.科技融合

6.2.科技突破

7.1.中心法则

7.2.生态学

7.3.地球系统观

7.4.环境

7.5.持续发展

7.6.信息科学

7.7.集成电路

7.8.计算机软件

8.1.参与意识

8.2.创造

8.3.创造性原则

8.4.科学月活动

8.5.青少年科技活

动方法

8.6.自学法

8.7.实验法

8.8.研究法

8.9.教练法

8.10.制作法

8.11.讨论法

8.l2.评议法

8.13.创作法

8.14.小学科技活动

9.1.科技活动方案.

9.2.观察实验活动

9.3.青少年科学探

索活动

9.4.科学论文

9.5.科学理论

9.6.青少年发明创

造活动

1.1.科学涵盖静态的“科学知识”和动态的“科学过程”。科学知识乃是科学过程的结果,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须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1.2.科学劳动软件是指科学研究中.

各种有关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它是科学劳动者认识自然的主观手段。硬件是指各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d44762205.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VIP专享】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自考资料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小白兔” 【活动目的】 让小班幼儿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习惯、用途。 【活动准备】 兔子一只,兔笼一只,布一块,桌子一块,兔子挂图一幅,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兔子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起始部分 1.师:Stand up,plebse,Good morning,children. 幼儿:Good morning。Miss Yan. 师:今天在教室里的不只是Miss Yan,还有很多的客人老师。请小朋友转过身去,向 客人老师说声:Good morning,Sitdown,please。 2.师:除了这些客人老师,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要请一个 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把它请出来。 (请一名幼儿上前将笼子上的布揭开) 幼儿:小白兔。 师:对,这位小客人的名字叫小白兔。what’s the“小白兔”in English? (教兔子的英文单词“rabbit”) 【评析】组织教学部分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尝试情境,同时体现了英语实验班特色。 二、基本部分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小白兔,摸摸小白兔? 【评析】设疑,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 好的,老师抱给小朋友们看看,看看小白兔是长得什么样的? (教师抱小白兔环教室一圈:鼓励幼儿动手摸摸)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在尝试过程中产生了对小白兔由陌生到喜爱进而渴望了 解的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们都看过,摸过小白兔了,你们可以跟边上的小朋友讲讲,小白兔长得什 么样,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把小白兔放在桌上) 2.请幼儿上来指着小白兔说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尝试结果,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并教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重点突出: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 【评析】这里体现了有指导地尝试。 4.再一次请幼儿上来复述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评析】帮助幼儿强化正确概念。 5.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小白兔,其实兔子还有别的颜色。(出示挂图)还有小灰兔和小黑兔,这种毛很长很长的兔子,又叫长毛兔。 【评析】体现了知识的延伸。 6.师:这些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最爱吃什么呢?我这里准备了很多食物。有鱼、有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请小朋友来喂喂小白兔,看看它到底爱吃什么。 (先给小白兔吃鱼、肉骨头、米粒,再给它吃萝卜、青菜和草)

全国自考00408《小学科学教育》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704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个开放的系统、一种文化的过程,科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关于自然世界的 A.经验 B.知识 C.本质 D.方法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条件是 A.提出问题 B.课堂讨论 C.教师引导 D.问题导向 3.对光学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光走直线,并爵发现了反射定律的是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欧几里得 D.阿那克西米尼 4.用实验对小孔成像进行了周密研究,并指出小孔成像规律的是我国古代的实验物理学家赵友钦所著的 A.《草象新书》 B.《正蒙》 C.《周髀算经》 D.《物种起源》 5.最早使科学教育系统化的小学科学课程是 A.实物教学”模式B“自然学习”模式c”进步主义”模式 D.“要素主义”模式6.1 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份报告是 A.《学会生存》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课程与发展》 D.《文化知识》 7.“倾向于排除道德或价值思考,是一种固执的程式化、技术化的思维方式”指的是 A.技术理性 B.经济理性 C.科学理性 D.现代理性 8.将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分为自然现象和生活需要两个类别的是 A.《钦定小学堂章程》 B.《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C.《小学课程标准》(自然) D.《小学高年级自然课程标准》 9.从课程理念层面看,我国在1960_____1977年闷确立的小学科学课程的主旨理念是

2010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料

谈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引子 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钱学森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二、教什么

三、怎么教 1、教是为了不教 2、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问题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包括多种能力和素质,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能力、记录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本次讲座主要就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录能力进行学习。 第一个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曾经对自己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鲁迅曾经教导青年文学爱好者“如果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 观察对于小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观察兴趣 1、为了提高观察兴趣,可以了解中外科学家以及学生身边有关观察的一些故事。 2、提出观察的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易到难。 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1、细心 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

7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1)

2011年7月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2011年7月(全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所依据的标准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问题 C.研究过程 D.研究方法 2.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要有明确的语义规定,使其能够进行测量,这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 A.操作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解释性原则 D.检验性原则 3.教师为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而选择的研究课题属于() A.一级课题 B.二级课题

C.三级课题 D.理论性课题 4.以人的意向为对象的研究,譬如研究家长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预测法 5.对小学生一节课里课堂违纪行为次数的观察属于() A.日常观察 B.无结构观察 C.时间取样观察 D.活动取样观察 6.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具有系统地记忆观察资料功能的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7.以下属于问卷调查法缺点的是() A.标准化程度低 B.难以发挥调查者的主动性

C.效率低 D.匿名性不强 8.发送问卷的回收率应不低于() A.30% B.50% C.70% D.90% 9.以下属于访谈调查法优点的是() A.效率高 B.标准化程度高 C.调查过程灵活、深入 D.调查过程不易产生偏差 10.以下属于主观反应测量法的是() A.标准化选择法 B.问题解答法 C.推理测验法 D.投射法 11.教育实验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条件,会使实验情景远离真实的教育情境,从而导致() A.外在效度降低 B.外在效度提高 C.内在效度提高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小学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对感性材料加以改造以达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性问题是通过() A.创造B.实践 C.观察D.思维 2.可以使贸易双方资金积压减到最少程度,同时大大加快资金周转的现代通信技术是() A.数据变换B.电子支付 C.可视图文系统D.邮政快递 3.等级分制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容要求更广泛,这就要求调整()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D.教学评价 4.二战以来,科技发展的第三个10年的标志是() A.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C.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D.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 5.“培养好奇心、进取心、关心”是下列创造探讨式科学教学哪个阶段的目标?() A.把握问题阶段B.推论阶段 C.设计验证阶段D.解释阶段 6.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 A.方法化特征B.整体化特征 C.社会化特征D.定量化特征 7.现代科学教育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科学实践教育B.科学思维教育 C.科学观察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8.预计未来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A.10%B.20% C.30%D.40% 9.近年来在各国广为推行的STS课程70年代首先出现在() 1

A.英国B.美国 C.法国D.中国 10.现代信息技术中,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是() A.电子B.分子 C.电缆D.光纤 l1.台湾师大欧阳钟仁教授强调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探讨方式必须先研究() A.课题选择B.提问方式 C.教学策略D.内在动机 12.科学教育的中心应该是问题的() A.发现B.研究 C.解决D.探索 13.泰勒创造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途径是() A.情境B.结果 C.问题D.过程 14.青少年学习自然科学,认识自然界,毫无疑义,是掌握() A.认识系列B.事实系列 C.技能系列D.科学概念系列 15.计算机内部由集成电路组成的存储器简称() A.硬件B.软件 C.E-mail D.微处理器 16.运用教育测量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表现用数据描述的是()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 17.皮亚杰认为,知识在本源上() A.从客体发生B.从主体发生 C.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发生D.既不从客体发生也不从主体发生 18.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和() A.功能材料B.复合材料 C.硬性材料D.柔性材料 19.角色扮演的演出环境不需要专门的() A.背景B.服装 C.道具D.舞台 20.观察人员不凭借任何工具,而是用自己的自然器官进行观察,身临其境,这种观察法是() 2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东门小学邓爱群 通过一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更注重于动手实验。为此,培训方更是贴心的给我们安排了常见的实验展示,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互相交流,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明确实验中容易发生的一些误区,如何预防,如何做好这些常规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学的主动,而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上好科学课不是件容易之事儿,教师应有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接触的也多。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提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尖锐。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是凡人,但碍于情面却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懂不会。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其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并真诚坦白平等地与孩子们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某研究者试图进行一项"恐吓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这项研宂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主要原则? A.伦理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检验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2、被誉为"教育测量之父",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梅伊曼 C.桑代克 D.麦柯尔 3、将适合城市小学的某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农村

小学的研究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直觉观察水平 B.探索原因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在文献检索中,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年鉴属于 A.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根据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特征,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C.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D.非实验室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6、某校共有教职工500名,其中青年教师250人,中年教师150人,老年教师100人。 某研究者从这三类人群中分别抽取50、30、20人构成100人的样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

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经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科《课标目标与教材解析》教师培训材料 【一】、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2020年4月全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 004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A. 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2.对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其()。 A. 学术价值 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 D.理论价值 3.从两个班各随机抽取 5 名学生进行语文测验,测验成绩分别是, A 班: 86、 59、79、 94、80;B 班: 83、 60、 78、80、 90。要想说明他们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应采用()。 A.t 检验 B. 平均数单总体Z 检验 C.平均数双总体 Z 检验 D.四格表χ2检验 4.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履盖评价目标,它满足的是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 A. 一致性要求 B.可测性要求 C.有效性要求 D.操作性要求 5.在教育经验总结中,容易被忽视的经验是()。 A. 成功经验 B. 失败经验 C.值得推广的经验 D. 典型经验 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较宽泛的研究范围,这说明它具有()。 A. 单一性 B. 整体性 C.学科性 D. 综合性 7.用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属于()。 A. 基础研究 B.实验研究 C.应用研究 D.理论研究 8.若教育实验的因变量为思维的敏捷性,那么其检测的最适宜指标是()。 A. 难度 B.强度 C.深度 D.反应速度 9.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主要在于()。 A. 了解对象的行为表现 B.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C.确定因果关系 D.区分无关变量的影响 10.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单位是()。 A. 教育命题 B.教育事实 C.教育判断 D.教育概念 11.事件取样观察法的观察重点是 () 。 A. 一定时间内事件是否发生 B. 事件发生、发展的线索 C.观察对象的全面行为表现 D.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1.科学 1.2.技术 1.3.好奇心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5.教育观念 2.1.科学经验 2.2.初级科学概念 2.3.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 3.1.直接指导 3.2.间接指导 3.3.内部因素 3.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 3.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 3.6.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活动相结合 的原则 4.1.科学性和启蒙性 4.2.广泛性和代表性 4.3.地方性和季节性 4.4.时代性和民族性 4.5.生态学 4.6.STS教育 5.1.活动 5.2.学前儿童科学活动 5.3.正规性科学活动 5.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5.5.偶发性科学活动 5.6.间接指导 5.7.活动课题的设计 5.8.活动目标 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6.2.观察 6.3.分类 6.4.测量 6.5.观察记录 6.6.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 6.7.比较观察 6.8.科学实验 6.9.教师演示实验 6.10.儿童操作实验6.11.科学游戏 6.12.情景游戏 6.13.电化教育 7.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7.2.物质材料 7.3.心理环境 7.4.自然角 7.5.科学桌、科学角 7.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7.7.人力资源 7.8.材料资源 7.9.自然资源 7.10.组织资源 7.11.信息资源 8.1.教育评价 8.2.科学方法 8.3.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8.4.诊断作用 8.5.课程评价 8.6.诊断性评价 8.7.形成性评价 8.8.终结性评价 8.9.评价目标与评价所依据的目标 8.10.评价指标体系 8.11.观察分析法 8.12.行为检核法 8.13.情境观察法 8.14.事件详录 8.15.问卷调查法 8.16.访谈法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即科学知识 和科学探索过程,它是关于自然、 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是通过总 结社会经验得来,并且在社会实践 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一种正确的、 系统化的知识,同时也是人们用科 学的方法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 程。 1.2.技术:从狭义上讲,技术泛指根 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 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地讲,除操作技能外,技术还 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 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 度、方法。 1.3.好奇心: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 激所表现的积极反应倾向。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在 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问接 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 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 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 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1.科学和技术的职能是什么? 1.2.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 么? 1.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5.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及要素之 问的关系是什么? 1.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 发展趋势。 2.1.简述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的三方面依据。 2.2.简述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对社会需要的体现。 2.3.正确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应 注意哪几点?基于这些,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目标应树立哪些观点? 2.4.简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当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对自然科学 的学科特点的体现。 2.5.简述科学方法和技能对于学前儿 童学科学的重要性。 2.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目 标的具体要求。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方法手段及评价间的关系是什么? 2.8.简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 的科学经验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让儿童获取 科学经验应当注意什么。 2.9.简述初级科学概念对儿童的意 义。 2.10.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科学 概念时,作为教师应当注意些什么? 2.11.科学经验对儿童学科学有什么 意义? 2.12.科学经验与初级科学概念有什 么关系? 2.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 方面的内容。 3.1.影响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教师培训材料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冯小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

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

浙江1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 )。 A.鉴定评价、改进评价、区别评价 B.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环境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D.课程评价、儿童发展评价、环境评价 2.在创设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环境时,心理环境的创设是( )。 A.不能忽视的 B.没有必要 C.说不清楚的 D.大班需要,小班不需要 3.幼儿科学教育环境设计时的“自然要求”是指( )。 A.把幼儿园建在山区或农村 B.充分地利用自然物,体现自然环境特点 C.科学教育所需材料由幼儿自己提供 D.由家长负责创设 4.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一般有教师演示实验及( )。 A.儿童操作实验 B.家长操作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野外实验 5.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是( )。 A.不合适的 B.合适的 C.说不清楚的 D.完全错误的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法一般可分为个别物体和现象观察、比较观察以及( )。 A.实验观察 B.长期系统观察 C.分类观察 D.测量观察 7.教师让儿童到室外休息、自由活动,结果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围在一起捉小虫子,这时教师的态度是( )。 A.深入了解,积极鼓励与引导 B.干预、制止,甚至是训斥 C.不予理睬 D.以后不再安排儿童到室外休息与自由活动 8.教师对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应以( )。 A.间接指导为主 B.直接指导为主 C.野外指导为主 D.指导幼儿家长为主 9.儿童运用自身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这是指( )。 1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67116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

2004年4月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2004年4月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05-5-9 1:57: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2.对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其( )。 A.学术价值 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 D.理论价值 3.从两个班各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语文测验,测验成绩分别是,A班:86、59、79、94、80;B班:83、60、78、80、90。要想说明他们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应采用( )。 A.t检验 B.平均数单总体Z检验 C.平均数双总体Z检验 D.四格表χ2检验 4.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履盖评价目标,它满足的是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 )。 A.一致性要求 B.可测性要求 C.有效性要求 D.操作性要求 5.在教育经验总结中,容易被忽视的经验是( )。 A.成功经验 B.失败经验 C.值得推广的经验 D.典型经验 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较宽泛的研究范围,这说明它具有( )。 A.单一性 B.整体性 C.学科性 D.综合性 7.用教育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属于( )。 A.基础研究 B.实验研究 C.应用研究 D.理论研究

8.若教育实验的因变量为思维的敏捷性,那么其检测的最适宜指标是( )。 A.难度 B.强度 C.深度 D.反应速度 9.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主要在于( )。 A.了解对象的行为表现 B.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C.确定因果关系 D.区分无关变量的影响 10.教育理论最基本的单位是( )。 A.教育命题 B.教育事实 C.教育判断 D.教育概念 11.事件取样观察法的观察重点是( )。 A.一定时间内事件是否发生 B.事件发生、发展的线索 C.观察对象的全面行为表现 D.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 12.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相比较,最突出的区别是( )。 A.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B.是否使用仪器设备 C.是否在学校内进行 D.是否在上课时进行 13.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或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按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叫( )。 A.维度抽样 B.定额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14.x变量与y变量的相关系统 =-0.85。这说明,随着x变量的增大,y变量( )。 A.有明显的减小趋势 B.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C.保持不变 D.很难确定变化趋势 15.在“A-B-X”内容分析模式中,“A”与“B”表述的是( )。 A.不同的情境 B.不同的时间 C.不同的内容变量 D.不同的资料来源 16.在教育实验中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条件,会使实验情景远离真实的教育情境,从而导致( )。 A.牺牲内在效度来提高外在效度 B.牺牲外在效度来提高内在效度 C.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提高 D.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降低

全国自考00408《小学科学教育》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o 1.与科学知识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的是 A.科学实验 B.科学设备 C.科学方法 D.科学理论 2.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A.创造和生产 B.实践和规律 C.客观事实和规律 D.客观事实和认识 3.科学教育的中心应该是问题的 A.发现 B.研究 C.解决 D.探索 4.人的认知结构的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 A.意志结构 B.价值规范结构 C.道德结构 D.观念结构 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特别强调和重视 A.选择作用 B.决定作用 C.建构作用 D.中介作用 6.在科学教育中除了要进行精神、法律等广泛的社会教育,还要着重进行 A.思维教育 B.道德教育 C.技术教育 D.人文教育 7.综合理科的具体教学内容的两个维度:范围和强度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孔德 C.加涅 D.布鲁姆 8.STS教育中,组织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是 A.从知识出发 B.从规律出发 C.从概念出发 D.从问题出发 9.自然课知识部分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 A.记忆、认识、实践 B.认知、熟悉、应用 C. 观察、理解、归纳 D.了解、知道、理解 10.提倡发现学习成为逻辑必然是因为布鲁纳要求传授给学生初步的态度和 A.启发的方法 B.观察的方法 C.实验的方法 D.游戏的方法 11.新时期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A.考勤制度 B.教育评价制度 C.奖惩制度 D.管理制度 12.评价目标要体现方向性和客观性,是因为评价具有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改进功能 D.鉴定功能 13.在期末或期中考试中进行的覆盖面较大的评价是 A.宏观评价 B.微观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外部评价 14.二战以来,科技发展的第三个l0年的标志是 A. 原子熊的释放与利用 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C.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 D.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 15.认识过程得以进展,最关键的是提出可以检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