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网考题库(1)

中(A)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1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D)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A)A.剩余价值率

19.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B.劳动对象

20.剩余价值率是指(A)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1.生产资料是指(A)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2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2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24.可变资本是(C)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A)A.简单协作

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C)C.劳动生产率不变

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B)B.工作日长度不变

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D)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B)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2.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C)C.超额剩余价值

33.工资实质是(D)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内容(CD)C.对小商品生产者土地的剥夺D.货币财富的积累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CE)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E.资本原始积累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CE)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C)A.劳动者是自由人C.劳动者一无所有5.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6.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ABDE)A.机器设备B.原材料D.厂房E.运输车辆

7.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BCDE)B.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C.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E.雇佣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8.剩余价值率是(ACE)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E.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

9.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ACD)A.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

10.相对剩余价值是(CDE)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E.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CDE)C.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E.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是(ADE)A.简单协作D.工场手工业E.机器大工业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

2.资本原始积累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和资本原始积累。(√)4.资本原始积累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6.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并非意味着一无所有。(√)*

7.劳动者一无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

*8.劳动力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12.资本总公式是G-W-G′。(√)

13.并非所有货币都是资本。(√)

14.货币天生就是资本。(×)

15.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6.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7.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是由马克思首先划分的。(√)

18.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剩余价值生产。(×)

20.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方面。(√)

21.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22.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4.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也可以表示为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之比。(√)*

2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创造的统一。(×)

26.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率乘以预付资本总量。(×)

27.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8.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29.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30.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率乘以预付可变资本总量。(√)

3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33.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4.相对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3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是通过单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这一机制实现的。(√)

36.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结果都是相对剩余价值。(×)

37.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结果都不是相对剩余价值,而是超额剩余价值。(√)

38.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39.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绝对延长工作日。(×)*

40.绝对剩余价值是指由资本家绝对占有的剩余价值。(×)

4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2.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

4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4.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是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必要前提。(√)4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46.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4章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C )C.商品资本

2.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D )D.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B )B.生产资本

4.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的阶段是( B )B.购买阶段*

5.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 C )C.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

6.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D )D.出售阶段

7.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C )C.生产阶段

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B )B.P???Wˊ-Gˊ-W???P

9.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B )B.购买阶段

1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C )C.Wˊ-Gˊ-W???P???W’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D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2.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C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1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D)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5.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A )A.G—W???P???Wˊ-Gˊ

1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ˊ-Gˊ

17.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B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18.流动资本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B )B.机器设备

19.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A )A.劳动资料

2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C )C.生产资本

21.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D )D.机器、厂房、设备

22.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A )A.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4.把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29.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30.中产阶级的兴起,是现代科学迅速进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必然结果。(√)3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3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在不断改善,它的调整和处理基本上被纳入规范化、法制

化的轨道。(√)

3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使然。(√)

34.列宁认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过程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35.在所有制关系上,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国有经济的形式。(×)

36.福利国家是麻痹工人阶级斗争的鸦片。(×)

37.在经济运行机制上,资本主义国家扮演"守夜人"的角色,运用"无形的手"来宏观调控国民经济。(×)

38.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的形式,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效补充。(√)

39.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不再起决定性作用。(×)4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一个资本的占有形式和组织形式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资本关系的社会化过程。(√)

4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再分配政策同样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42.在经济运行机制上,资本主义国家承担起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管理职能,运用"有形的手"来宏观调控国民经济。(√)

43.社会发展和制度演进的方向是社会各阶层作用力的合力。(√)

44.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并非一定要通过暴力革命。(√)

45.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母体中产生。(×)

第8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A)A.按劳分配

2.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的唯一差别是(C)C.分配原则3.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不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D)D.过渡时期

4.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B)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

5.五年计划变成五年规划,是因为规划比计划更具有(B)B.灵活性

6.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C)的社会主义改造。C.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7.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C)C.2016年

8.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零时,多劳应该(D)D.多罚

9.按劳分配是(A)A.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

10.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不包括(D)D.劳动者各尽所能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BC)A.按劳分配B.生产资料公有制C.计划经济

2.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CDE)的社会主义改造。C.农业D.手工业E.资本主义工商业

3.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食品等消费品出现短缺的原因包括(ABCE)A.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C.企业面临软预算约束E.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部门发展缓慢

4.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要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B.劳动者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C.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折算简单易行D.生产资料的数量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各尽所能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2.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就是看它是否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3.应该用社会主义的实践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

4.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经济的。(√)

5.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设计的"三位一体"公式。(√)

6.生产资料公有制、市场经济和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设计的"三位一体"公式。(×)

7.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市场经济作为计划经济的替代物,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8.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计划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替代物,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9.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10.苏联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并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11.苏联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并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市场经济体制。(×)

12.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根据马克思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规定,要完全实现按劳分配,必须以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

14.食品等消费品短缺是计划经济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长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1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要完全实现按劳分配,生产资料的数量至少要保证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零。(×)

16.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按劳分配要以简单劳动作为基本计量单位。(√)

17.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按劳分配要以复杂劳动作为基本计量单位。(×)

1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要完全实现按劳分配,生产资料的数量至少要保证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零。(√)

19.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第9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B)B.发展生产力

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标准是(D)D.阻碍还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3.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C)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C.2016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D)D.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D)D.重要组成部分

7.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对剥削的(A)A.否认

8.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A)A.初次分配

9.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依据是(A)A.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所做的贡献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BCDE)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实现共同富裕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能够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

2.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伪命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过渡时期"的回归。(×)

4.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6.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2016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是按照某种既定理论刻画出来的。(√)8.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商榷结果,到2020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9.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性也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12.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13.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14.股份制在我国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6.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

第10章混合经济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混合所有制结构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系是(B)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2.混合经济并非指(B)B.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混合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共同特征是(A)A.公私并存的产权结构4.政府失灵并非指(A)A.政府倒闭、关门或下台

5.市场失灵指的是(C)C.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6.私人产权与公有产权是(B)B.优势互补的

7.趋同论是指(C)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完全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二、多项选择题

1.混合经济是指(ACD)A.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B.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混合C.按劳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混合

2.混合经济是多种(ABE)混合而成的经济。A.所有制成分B.资源配置方式E.分配方式

3.西方混合经济共有的特征包括(BC)B.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并存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两种手段并用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相同点表现在(ABCD)A.社会组织结构特征相似B.产权结构特征相似C.资源配置方法相似D.国家与市场和企业的分工原则相似

5.造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差异的原因有(CDE)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D.各国社会与政治结构E.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2.从一般意义上说,混合经济就是实行多元所有制和按各种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由政府调

控的市场经济体制。(√)

3.混合经济就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

4.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成分、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多种分配方式混合而成的经济。(√)5.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混合经济"实质上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6.在所有制关系上,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的形式,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效补充。(√)

7.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国有经济就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8.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9.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由单纯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10.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11.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

12.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13.公私并存的产权结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混合经济的共同特征。(√)14.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与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公私经济成分何者占主体。(×)15.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也就是混合经济。(√)

16.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两种手段并用是两种混合经济的共同特征。(√)

17.现代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并存。(√)

18.西方学者提出趋同论旨在把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

19.政府失灵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现象。(×)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会出现市场失灵。(√)

2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2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才有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

23.在力图弥补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本身的局限性会导致政府失灵。(√)24.无论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都说明市场和政府本身不是万能的,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二者应该是互补的。(√)

25.公私产权各有利弊,发展的趋势是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23.商业利润来源于(B)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4.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是(D )D.伴随着资本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实现

25.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是从(D)D.全社会创造的M中

26.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是从(D)D.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

27.借贷资本完整的运动形式是(D ) D.G—G—W…P…W’—G’—G’

28.借贷利息在量上(C)C.小于平均利润

29.商业信用是(A) A.职能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30.商业利润是(D)D.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之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31.纯粹流通费用是(C) C.同商品价值形态变化有关的费用

32.生产性流通费用是(A) A.同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

33.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来自于(C)C.M

34.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是(C) C.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35.银行信用是(C) C.借贷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

36.银行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是指银行利润与(C)C.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37.股票价格(B) B.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38.租金是(A)A.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39.土地的等级差别是(B ) 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40.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D) D.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41.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A) A.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42.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C) C.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4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C) C.劣等条件的土地所决定

44.农产品的销售是按照(A)A.个别生产价格

50.同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的因素是(ABCDE) A.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B.信用制度的发展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企业规模的扩大 E.技术进步

51.股份公司的产生(BE) B.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E.是资本公有化的形式

52.股票价格(BE )B.与股息额成正比 E.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53.创业利润是(ABCDE) A.创办股份公司所获得的利润 B.股票价格总额高于投资总额的差额 C.股份公司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 D.股份公司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E.是创办股份公司的目的之一

54.虚拟资本(ACE) A.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 C.虚拟资本总额一般大于实际资本总额 E.虚拟资本数量变化与实际资本数量变化无关

55.资本主义地租是(ACE) A.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C.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E.体现着契约式的经济关系

56.地租和租金的区别在于(ACDE) A.租金当中包括地租 C.租金当中包括固定资本折旧费和利息 D.租金当中有时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E.租金当中有时包括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57.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AB)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58.级差地租是(ABC) A. 与土地的肥沃程度相联系地租 B.与土地地理位置相联系地租 C.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9.级差地租(ABD ) A.与土地的等级差别相联系的地租 B.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0.绝对地租(CE ) C.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E.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

三、辨析题 1. 生产费用实际上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对包括物化和或活劳动

2. 生产价格就是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对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3. 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生产成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对

4. 剩余价值与利润在量上是相等的,所反映的关系也是相同的、错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样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可变资本来讲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来说的。

5. 商品的售价只要低于价值就意味着亏本。错价值=c+v+m只要售价比c+m大就可以了。

6.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既存在量的差别,也存在质的不同。对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利润率=利润/预付总资本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工人的被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资本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7. 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均呈反方向变动。错对于部门是正确的,个别企业如果改进生产效率,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有机构成增加,利润率增加。

8.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与年利润率就越高。对

9. 部门内部的竞争产生了平均利润。错是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的竞争产生平均价值。

10. 部门内部竞争的手段和途径是资本自由转移。错

11.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对

12. 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中,部门之间竞争的途径主要是改进技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错主要还是资本的转移

13. 平均利润率就是各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各部门资本总量的比率。对

14. 平均利润就是按照社会生产部门分配的利润。对(也不是很完整应该是社会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但是不同的生产部门应该有不同的剩余价值)

1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对

16.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创造的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不相等,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错生产价格是建立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的

17. G—W—G’是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所以它也是商品资本的循环运动形式。错商品循环的运动形式是G-W---------W’-G’

18. 商业资本的职能也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错

19. 商业利润来源于商品的进销差价。错是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人的。

20. 纯粹流通费用是从它增加了的商品价值的实现中得到补偿的。错是从社会剩余价值中扣除。P226

21.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从社会剩余价值的扣除中得到补偿的。错

22. 商业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是商业店员工资,所以商业店员也参与了剥削。错商店职员的工资是由自己劳动创造的,还为商业部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23. 借贷资本是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并为职能资本服务的。对

24.借贷资本是一种表现为商品的资本。对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25.商业信用就是商业资本家向消费者赊销商品时所提供的信用。错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

26. 利息率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率。错利息率知识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

27. 银行利润率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错是自有资本,没有利润。

28.股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错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

29.创业利润是股票价格总额高于其投资总额的差额。对

30.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在量上不同,质上相同。错质和量都有区别虚拟资本没有价值且其价值总高于实际价值

31.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工业品一样,也是由中等条件的土地决定的。错是由劣等土地决定的

32.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是土地的等级差别。错是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土地和机器不一样土地是天然的资本家一旦占有就不可能轻易放弃

33.对同水平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就是级差地租Ⅱ。错不完整是追加于同一块土地或改变其地理位置

3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社会生产各部门都是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的。错是长期形成的平均价格,会波动

35.当代,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等于或高于工业,故绝对地租已不存在。错

36.土地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土地开发靠的是人的劳动。错土地本身没有价值是资本化的地租。

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 A.跨国集团( ) B.自由贸易区( ) C.关税同盟( )

D.经济联盟( )

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 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 ) 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 ) 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 )

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水平低下( ) 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 ) C.经济依赖性严重( ) D.政治上非独立性( )

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资源的依赖( ) B.资本的依赖( )

C.市场的依赖( )

D.技术的依赖( )

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A.贸易领域( ) B.国际金融领域( ) C.经济援助领域( ) D.国际合作领域( )

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 A.市场不平等( )

B.商品交换不平等( )

C.贸易条件不平等( )

D.技术转让不平等( )

1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 A.生产资本输出( ) B.商业资本输出( ) C.借贷资本输出( ) D. 技术资本输出( )

1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 ) B.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 C.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 ) D.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被全球化( )

三、分析判断

1、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是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没有消极作用。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单一的全资公司。

5、资本输出只存在一种流向,即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商品资本国家化。

1.A

2.C

3.B

4.B

5.C

6.ABC

7.ABD

8.AB

9.ABC 10.BCD 11.ABD 12.ABC 13.ABD 14.ABC 15.BCD 16.AC 17.ABD

2017年秋政治经济学作业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26 道试题,共52 分。) V 1. 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 有形磨损 B. 无形磨损 C. 精神磨损 D. 自然磨损 满分:2 分 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 G—W…P…W‘—G’ B. W…P…W‘—G’。G—W C. P…W‘G’。G—W…P D. G‘—W…P…W’ 满分:2 分 3.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满分:2 分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满分:2 分 5.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满分:2 分 6.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满分:2 分 7. 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满分:2 分 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 Ⅰ(v+m)=Ⅱc B. Ⅱ(c+v=m)=Ⅰ(v+m)+Ⅱ(v+m)? C. Ⅰ(c+v+m)=Ⅰc+Ⅱc? D. Ⅰ(v+△v+m/x)=Ⅱ(c+△c) 满分:2 分 9. 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流通手段

17年春《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资本集中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满分:2 分 2. 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A. 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B. 投入建筑业的资本 C. 投入农业的资本 D. 投入金融保险业的资本 满分:2 分 3.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满分:2 分 4.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A. 第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I部类可以没有 B. 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

C. 第I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部类可以没有 D. 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 满分:2 分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 以市场分配为主体 D. 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满分:2 分 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 货币的积累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财产所有权 D. 贷放 满分:2 分 7. 货币的本质是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满分:2 分 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满分:2 分 9.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阶段 D. 高涨阶段 满分:2 分 10.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满分:2 分 11. 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 A. 信用中介 B. 万能的垄断者 C. 支付中介 D. 普通的中介人 12.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 作业题一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生产力 B. 剩余价值 C. 生产关系 D. 经济规律 2.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活资料 D.科学技术 3. 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 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B. 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C.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D. 从生成、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来研究 4. 生产关系要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 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C.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6. 经济规律的类型不包括() A. 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C.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7. 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 它们都有价值 B. 它们都有效用 C. 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D.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8.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 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 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9. 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 抽象劳动 B. 交换价值 C. 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 1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11.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流通手段 1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C.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13. 一定时期内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 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B.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 与待实现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1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的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15. 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技术()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16. 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A. m’=v/m B. m’=m/v C. m’=m/c D. m’=m/(c+v)

东师《政治经济学》19春在线作业2.doc

(单选题)1: 资本技术构成是指()。 A: 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C: 生产中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 各企业中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量的比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的劳动 B: 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 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商业利润来源于()。 A: 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 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 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所有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按劳分配规律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 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 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 都具有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 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 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B: 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 A: 预付的不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B: 预付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C: 耗费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D: 耗费的可变资本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生产力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关于金银成为货币的问题,正确的说法是()。A: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也是金银 B: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C: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有()。 A: 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养育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D: 历史和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 劳动时间 B: 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C: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 商品的销售时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 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正确答案: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5.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6.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 7.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①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③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⑤运动是无止境的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东师20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业1答案_79224

(单选题)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B: 社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 C: 上层建筑及其运动规律 D: 科学技术及其运动规律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4: 垄断利润包括以下部分( ) A: 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额外利润 B: 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获得的一般超额利润 C: 平均利润 D: 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E: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5: 生产性流通费用( ) A: 是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 会全部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 C: 会部分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 D: 通过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补偿 E: 从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而到得补偿 正确答案: A,B,D (多选题)6: 在实行市场经济时应明确 A: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B: 计划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C: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可以搞市场经济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完全对立的 正确答案: A,B,C,D

政治经济学(专题)作业集答案(必做)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答案 必做题 第一章 1.请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系统而科学地对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它的实现形式是采用公司制。 3.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①小农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股份制经济 4.请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谈谈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量的比例决定的,而且要看公有制经济自身的活力与导向作用,看公有制经济的成长性与对社会的贡献率。 所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看它对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只要它对混合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对混合所有制能起到引导、控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削弱,反而应看作是有所增强了。 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 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存在的条件,既要看它的决定因素,看生产力水平或生产力状况,还要用社会实践来检验。所以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是有决定因素与检验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这一理论也需要加以完善。对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还应该用社会实践来检验,应该将决定标准与检验标准统一起来。 第二章 1.试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发展的结果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 习惯,命令,计划,经济 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供求关系 价格杠杆 竞争机制。 在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了市场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线作业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1题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第2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导因素。生产力,其主要便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出发点。 第3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第4题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 )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第5题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商品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想要交换首先需要商品有价值。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抽象的、无形的,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这个载体就是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6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第7题 商品的二重性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第8题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时()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5.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6.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7.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①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③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⑤运动是无止境的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①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②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③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④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⑤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①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②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③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④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⑤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①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增加劳动强度 9. 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①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②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③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④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政冶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经济规律 教学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1.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是指经济部门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可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的。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是另外的含义。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的经济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在希腊文中,经济学就是由“oukoc”(家庭)和“nomoc”(规划、管理)两个词组成的。嗣后,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写了一本《政治学》,其中有经济部分。该书第一篇讨论的是治家问题。他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的。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欧洲封建社会的全部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虽然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但它们只是在一门统一的、尚未分开的科学范围内形成经济理论的某些要素。因此,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谁?是法国重商主义学者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一词,不是指与经济相区别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一类的含义,而是“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意思。因此,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它突破了家庭管理或庄园经济的范围,将研究的内容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即国民经济中。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题)必做作业——读书报告(自己)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 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你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变更——《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中国经济发展模 式转型:理论与政策》之我见 本人通过学习中心发放的教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结

合老师悉心提供的教学课件,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与政策》进行认真学习,由于兴趣所致,研读之中收获颇丰,以下仅为个人读书报告的一点拙见。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鼻祖,有了初期正确理论作为前进方向的指引,后期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锦上添花。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现实的,他们坚持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发展力发展的结果。这一结论也在后来斯大林、毛泽东时期得到了验证,乃至于在以邓小平为主的第二代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曾高瞻远瞩的提到,中国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所谓海纳百川允许其他经济共同发展,并坚持主导经济不变的融会贯通的发展方式体现在此。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伟大创举。十五大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十六大肯定和完善了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整体脉路的掌握和支持。事实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不排斥的关系,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提出各种所有制形式应该均衡发展。它在重申和坚定以往我国经济发展正确发展的经济政策外,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内涵、布局、任务等做了详实的介绍和阐述。改革开放是我们打开国

川大政治经济学考核作业1三套

川大政治经济学考核作 业 1 三套 [ 四川大学] 《政治经济学(1)2033 》考核作业1-1 第1 题, 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水平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劳动对象的状况 第2 题,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第3 题,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第4 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 A、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B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D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第5 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了(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方式 第6 题, 从劳动过程来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 ) 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产品 D劳动对象 第7 题,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为人们可以( )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第8 题,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第9 题,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 )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产资料 第10 题,10." 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指的是( )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⒈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①分配关系②消费关系③生产关系④交换关系 ⒉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③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④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⒊社会生产方式是()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④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⒋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①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③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⒌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①价值规律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③剩余价值规律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⒍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 ①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④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⑤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劳动资料的革新 ③自然资源的开发④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⑤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③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④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⑤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①认识它②利用它③限制它④发现它⑤创造它 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③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④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⑤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关系②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

2017年秋政治经济学作业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 26 道试题,共 52 分。) V 1. 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 有形磨损 B. 无形磨损 C. 精神磨损 D. 自然磨损 满分:2 分 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 G—W…P…W‘—G’ B. W…P…W‘—G’。G—W C. P…W‘G’。G—W…P D. G‘—W…P…W’ 满分:2 分 3.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满分:2 分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满分:2 分 5.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满分:2 分 6.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满分:2 分 7.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满分:2 分 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 Ⅰ(v+m)=Ⅱc B. Ⅱ(c+v=m)=Ⅰ(v+m)+Ⅱ(v+m)? C. Ⅰ(c+v+m)=Ⅰc+Ⅱc? D. Ⅰ(v+△v+m/x)=Ⅱ(c+△c) 满分:2 分 9. 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流通手段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作业试题及答案1

政治经济学作业1 (导言及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P3;6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P3 3.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P13;15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16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P17 6.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P22 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总额、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P24 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P25;26 9.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3)产品的社会化。P28 10.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P33 二、名词解释 1.生产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P3 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量的属性。P13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P17 4.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叫通货紧缩。P25 5.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P29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2.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在这四个环节中(A)。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3.商品是( C)。 A.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用来缴纳租税的劳动产品 C.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D.不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4.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C)。 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5.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C )。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的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7.如果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A)。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作业 一、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关系 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性质、对象、结构与水平、具体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二、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 4.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 5.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三、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途径。 答:(1)资本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一W—G’。这一公式既适应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而称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等价交换。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无论是G一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会变化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但是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从哪里产生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价值增殖产生的途径:①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中一方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②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

要而不是用来交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增殖产生的条件:①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这个价值规律的要求又必须满足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②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及价值增殖的能力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 ③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a.它的价值由下列主要因素决定: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所需要的费用。除此之外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创造新的商品、新的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消费过程就是为资本家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于其它商品使用价值的最本质的特点是资本家通过购买、消费劳动力商品而得到价值增殖的秘密。剩余价值正是在劳动力卖和买(流通领域)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交换的规律没有被破坏劳动力是按等价交换的原则买卖的。通过劳动力的买卖为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创造了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离开流通进人生产领域)中产生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才使得货币转化为了资本。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 (1)资本的总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一W —G’。这一公式既适应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而,称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等价交换。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无论是G一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会变化,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但是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殖从哪里产生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价值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