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总说明

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总说明
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6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7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3个为凹形,最小半径45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设计依据

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2、路基横断面

(1)路基标准横断面

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整体式路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其中:行车道7.50m ×2,硬路肩2.50m(含右侧路缘带0.5m)×2,土路肩(混凝土硬化)0.75m×2,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0.5m×2。

分离式路基宽度: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2.25m。其中右侧硬路肩2.50m,行车道3.75m ×2,左侧硬路肩0.75m,土路肩0.75m×2。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

(3)路基超高及加宽

本项目路段主线超高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分离式路基设计基准线为左侧路基边缘。为使得行车轨迹从整体式到分离式(或从分离式到整体式)的路基上保持连续性,分离式路基超高旋转轴设定为距左侧边缘1.0米处。

(4)碎落台和护坡道

挖方路段边沟外侧设2.0m宽碎落台,并设置回填种植土槽种植攀岩植物;填方路段设2.0m 宽护坡道,护坡道设向外倾2%横坡。

(5)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植树防眩、种草绿化。中央分隔带每隔2.0~2.5km左右设一处开口。

(6)公路用地范围

路堤坡脚或排水沟外缘2.0m、路堑边坡坡顶或截水沟外缘2.0m、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边缘外侧2.0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3、路基设计

(1)、填方路基

①一般填方路基设计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确定。一般路基边坡坡率如下:

路基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8.0m时,边坡按1:1.5设计;当边坡高度大于8.0m时,大于8.0m 的部分,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分别采用1:1.75的坡率或采用路肩墙、护脚的形式收缩坡脚。

②半填半挖路基设计

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纵向、横向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 80 cm后回填土方,路基纵向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为10 m。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2.0m。同时为保证路基稳定,在纵向填挖交界处设置了10米的过渡段,土质过渡段要求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填筑,石质路段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必要时设置横向渗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相联接。

③陡坡路堤设计

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2m,阶面设向内倾斜 4%的横坡,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地形和填土高度,因地制宜设置了路肩挡土墙等支挡防护工程。

(2)、挖方路基

①一般路堑设计

挖方路基的边坡设计是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路堑边坡高度、岩层产状与路线的关系,土石方填挖平衡和该地区其它已建公路挖方边坡坡率及形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挖方路基边坡按以下原则设计:

A.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10m(土质为8m,石质为10m),对于

局部岩石边坡,采用一坡到顶;

B.每两级边坡间设2m宽平台,平台内侧设30×30cm的截水沟,外侧设回填种植土槽,进行绿化。

C.边坡坡率:

土质及全风化岩石地段的路堑边坡为1:0.75~1:l;

强风化至弱风化的硬质岩石,弱风化至微风化软质岩石,路堑边坡坡率为1:0.5~1:0.75;

对花岗岩、片岩及变粒岩等硬质岩石边坡,边坡上没有对路堑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结构面时,坡率采用1:0.3。

4、路基防护设计

根据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等特点,认真贯彻“争取将柞小高速公路建设成环保型、生态型的样板工程”的精神,对路基防护采取了以生态防护为主的边坡防护形式。

(1)、路堤边坡防护

①三维网护坡:当边坡高度小于5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垫湿式喷播植草防护。三维网植草是以高强度、长寿命、无污染的树脂三维网,经坡面平整、挂网固定、覆土盖网,采用常规的湿式喷播草籽,最终养护成型的生物防护技术。湿式喷播技术(也称液压喷播技术)是采用专门的喷播设备施工,施工时将植物种子、土壤稳定剂、肥料、覆盖料、添加剂和水等材料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到喷播机内,充分搅拌后,用喷枪将混合物均匀喷射到坡面,淋水养护。草种应选用适用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

三维植被网材料技术要求:厚度≥14mm,抗拉强度≥3KN/m,层数≥2层。

②拱形骨架植草防护: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5m时,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防护,拱圈内采用客土喷播植草。客土喷播是使用专门的设备,将植物种子、保水材料、稳定材料、疏松材料及适合植物生长的富含有机质的客土和缓释长效、速效肥料按配比充分混合,再通过压缩空气,将材料喷射到骨架内形成一定的厚度,淋水养护成坪。草种应选用适用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

③为确保桥头路堤及锥坡的稳定性,桥台四角路堤5米范围的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④挡土墙防护:对于沿线的陡坡路堤,为保证路堤的稳定,收缩坡脚,或为避免与其它建筑物干扰,尽可能少占农田,根据边坡高度、地形地质条件分别设置了仰斜式路肩墙的形式。

护肩及非浸水挡土墙墙体均采用M10号浆砌块片石砌筑,并采用M10号水泥砂浆勾缝。挡土墙基础埋置在天然地面以下不小于1米的持力层中,对于岩石地基,其埋置深度不小于0.5米。

(2)、路堑边坡防护

根据挖方边坡的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及挖方边坡坡率和高度,分别采用了以下的边坡防护形式。

①路堑墙:当路堑边坡土质较松散,开挖后易造成边坡不稳定时,在坡脚设置路堑墙进行防护。

②拱形骨架植草护坡:当挖方路段的地层岩性为风化破碎较为严重的岩石以及土质边坡时,为防止边坡冲刷并阻止边坡进一步风化剥落,对挖方边坡坡率缓于1:0.75的挖方坡面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骨架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并采用25号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镶边,镶边石高出骨架面10cm,以汇导水流,使坡面水在边坡上顺镶边石形成的凹槽集中排除。人字形骨架内采用客土喷播植草绿化,以美化路容。

③护面墙:适用于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风化破碎较严重的石质边坡,且边坡坡率为1:

0.5和1:0.75时的边坡防护,当防护长度小于等于10米时,采用实体浆砌片石防护;当防护长度大于10米时,采用了窗孔式护面墙,窗孔式内放置土袋植草绿化。

④三维网植草防护:当挖方边坡为土质边坡且边坡坡率缓于或等于1:1.0时,采用三维植被网防护。维网植草是以高强度、长寿命、无污染的树脂三维网,经坡面平整、挂网固定、覆土盖网,采用常规的湿式喷播草籽,最终养护成型的生物防护技术。湿式喷播技术(也称液压喷播技术)是采用专门的喷播设备施工,施工时将植物种子、土壤稳定剂、肥料、覆盖料、添加剂和水等材料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到喷播机内,充分搅拌后,用喷枪将混合物均匀喷射到坡面,淋水养护。草种应选用适用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

三维植被网材料技术要求:厚度≥14mm,抗拉强度≥3KN/m,层数≥2层。

5、路基路面排水

排水设计原则

鉴于路线所经区域土地资源珍贵、排灌体系较为完善,在路基综合排水系统的设计上,从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以及线外涵洞、急流槽等连通排水沟,避免污水直接排入农田而造成对当地水利资源的污染和危害。通过设置各种桥涵等构造物,确保沿线的排水、灌溉体系的正常运作。设计的总体原则为:(1)、公路修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全线填方路基均考虑了排水沟设计,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洪沟渠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3)、路基排水沟与沿线通道、灌渠交叉产生干扰时,采取改移沟渠、设置线外涵洞等工程措施,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体系,同时避免路面污水直接排入农田。

(4)、为使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路侧排水沟、边沟等均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全铺砌防护。并在边沟上加盖钢筋混凝土盖板,以保证行车安全,并可美化路容。

6、取土、弃土设计及水土保持原则

本项目路线填挖比较频繁,土石方工程量较大,一般尽量保持填挖方平衡,局部困难路段采取了合理的弃方。为减少弃土和取土对环境和耕地的破坏,本次设计全线所用路基填料以纵向调用为主,减少借方,合理设置取土场和弃土场。对不能利用的废方本着少占良田,尽量减少破坏植被,诱发新的地质病害,不影响路基稳定,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设置弃土场。这些弃土场设置结合沿河居民点的防洪要求寻找较平坦、不易受洪水冲刷的洼地。

为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在本项目的取、弃土场的选择及设计中,严格执行了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通知精神,所设取土场采取集中开采,实施复耕还田;弃土场采取集中堆弃,周围设置护坡防护,并作好排水设施,弃渣完成后要对渣场进行绿化,绿化树种尽量采用当地适生树种,渣场的截排水沟要及时疏导防止堵塞,最终达到不占或少占耕地;并考虑弃土场与拆迁安置工作相结合,使项目周边自然环境的扰动减小到最低的目的。

7、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

⑴主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路缘带路面结构如下:

沥青混凝土面层:4cm AC-13沥青混凝土抗滑层

5cm 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7cm 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 7cm ATPB-25粗粒式沥青碎石基层

沥青表处下封层

34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8cm4%水泥稳定碎石(填方、土质挖方、半填半挖)

⑵互通立交匝道收费站收费广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面层:26cm水泥混凝土面板26cm

沥青表处下封层

基层:20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

⑶附属部位路面结构

为方便施工,硬路肩、中央分隔带开口及分离式路基开口均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及厚度。

土路肩顶部采用10号现浇16cm 厚10号混凝土进行加固,混凝土顶面采用2cm M10水泥砂浆抹面。

设计方法

路面为沥青混凝土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模式,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表设计弯沉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以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容许弯拉应力进行验算。

四、桥梁、涵洞

(1)采用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公路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3)桥梁宽度:2×净10.75m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按g=0.1设防

(5)设计洪水频率:大桥、中桥、小桥及涵洞均为1/100。

(2)设计要点

神仙河大桥

1、桥位概况:

桥址位于神仙河上,桥梁中心桩号为K1+240。

2、桥型方案:

神仙河大桥全长252.00m。桥梁平面在K1+210之前位于直线上,在K1+210之后位于 R=410m、Ls=1504m的缓和曲线上。纵断在K1+202之前面位R=4500m的凹型竖曲线上,变坡点桩号、高程分别为K1+130、247.93m,在K1+202之后位于i=1.1%的纵坡上。

上部结构为:3x40+3x4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桩基础,U 型桥台、扩大基础。

(二)涵洞部分

上部构造

(a)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上部盖板与台墙顶紧,下部利用铺砌作为两涵台之间的支持,形成四铰框架体系。

(b)盖板分为中板和端板。中板设计为正板,和不同斜度的端板组合可构成正交和不同斜度的斜交涵洞。

(c)端板可按图示尺寸预制,当其重量较大不易吊装时,可改为现浇。

(d)盖板厚度应按覆土高度选用。两端洞口处必须设置端盖板,帽石和端盖板分别浇筑。

(e)预制板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容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另外在堆放时,必须在块件端横梁或栓钉孔附近用两点搁置,不得上下倒置。

下部构造

(a)上、下部的连接,当无背墙时,采用栓钉连接,钉孔位置应上、下部一并考虑;当有背墙时,应用10号砂浆紧密填塞盖板和背墙之间的缝隙,使盖板与背墙顶紧。

(b)涵底铺砌采用40厘米厚的7.5号砂浆砌筑片石,要求砂浆饱满密实,使其起到支撑梁的作用。

(c)涵洞基础埋置深度根据地质岩性确定,详见设计图纸。

五、交叉工程

全线共设置互通立交1座,为单喇叭全互通形式,主要是解决该处集镇上下高速车辆转换问题。

六、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项目以“安全、高速、舒适、经济、美观”为原则。依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全线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安全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防落物网、里程碑、百米牌和公路界碑等。

七、设计预算

本项目总体设计预算为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路线全长为2720.231m,路基宽度为26m,行车道宽度为4×3.75m,其中规划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技术等级与技术标准论证、道路方案设计、指定路段技术设计等。 选线与定线是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在地形图上确定三条备选路线,通过三个方案主要指标进行比选,确定最优方案。平面设计按照书中要求选定路线的各种技术指标,计算平曲线参数,确定线形。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纵坡在满足书中和规范上各规定的情况下,尽量使填挖趋于平衡,利于排水和行车舒适,计算竖曲线要素。横断面设计中考虑排水和行车安全稳定等因素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路基设计主要进行确定压实标准、路基高度、边坡形状、坡度、路基排水等设计。公路边坡防护采用合理设计坡比,设置浆砌片石护面墙、喷浆护坡、挡土墙等进行加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较好。公路沿线设置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如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将地表径流引入自然溪沟或通过涵洞排出。路面采用沥青路面设计,三层体系。 本设计使用了纬地道路设计软件出图,效率高,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沥青路面;路线;横断面;纵断面;挡土墙。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our-lane two-way , design traffic speed of 100 km, the road length 2720.231m, sub grade width of 26m, the carriageway width of 4 × 3.75m, among them plan to design service life as 20 years in distant view. Design the content and include the industrial grade of the road and proof, road conceptual design, appointing the technical design of highway section and special topic to be designed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Route selection and alignment determ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ad traffic levels, the topographic map to determine the three alternative routes, through thre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program than the election, determine the best option.Graphic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lected book line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calculate flat curve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linear; Profile Design major consideration longitudinal and specification to meet the provisions of the book where, as far as possible so that tends to balance cut and fill, drainage and road comfort conducive to calculate vertical curve elements.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the drainage and road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to account such factors determine the form of road cross-section. Foundation primarily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compaction standards, embankment height, slope shape, slope,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Highway Slope Protection reasonable than the slope design, made of mortar and stones set retaining wall, spray Pitching and reinforce retaining walls, Control soil erosion better. The road has along the route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drainage system, like side ditches, drains, ditches closed, and so on,to the introduction of surface runoff or through natural Gully discharge culvert. Pavement used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the three-tier system. This design used Hint road design software to leave the chart, high efficiency, avoiding the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Keywords:Asphalt Pavement; Line; Cross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Retaining walls.

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投标文件施组设计文字说明

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投标文件施组设计文 字说明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附篇施工组织设计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表2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表3 工程管理曲线 表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表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表6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表7 施工总体计划表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一总说明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 四施工准备与临时工程 五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 场的方法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七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九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十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十一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总说明 (一)编制依据 1. 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支线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图纸及补遗书。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交公路发[2003]94号)及部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 3.现场踏勘及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 4.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人员及机械设备情况。 5.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 (二)编制原则 1.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3.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4.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5. 实行成本核算,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赤峰至撒力巴段公路,是内蒙古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支线赤峰至通辽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公路网主骨架,是东北、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东部地区进京的便捷通道。 路线起点位于杨家营子西南与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交叉处,终点与同期规划建设的撒力巴至下洼段高速公路起点顺接。沿线的中间控制点主要有哈达和硕、六大份、西水地、红庙子、东南营子、陈家营子、水泉沟、元茂隆、下坎西、太平地、当铺地南、八台营子北、二道湾子、北撒力巴。路线全长。连接线长 km。沿线所经的主要河流有阴河、昭苏河、英金河、老哈河、蚌河、因饮马河。沿线所经的主要城镇有红庙子、太平地、四道湾子镇、撒力巴镇。第8合同段桩号为K38+000-K43+400,全长 km。 (二)项目环境 1、地形与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类型相对简单,包括剥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两大地貌。

高速公路设计

高速公路设计 一设计说明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公路建设程序和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线、路基路面结构及有关设施设计、计算的能力;选择桥涵标准图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公路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二)设计任务 1路基路面设计 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路基、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设计与方案比选)。 2桥涵初步设计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的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 (三)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KN/m。 (四)设计概况 1.在纵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平纵组合平衡和填挖平衡的原则,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综合考虑,全线共设4个竖曲线,最大纵坡1.41%,最小纵坡-0.35%。 2.路基宽度28m,路面宽8.25m,路肩宽4.25m,路拱横坡2%,,硬路肩横坡2%,土路肩横坡3%,挖方边坡视地质情况设置为1:0.5~1:1,填方边坡≤8米,设为1:1.5,填方边坡>8米变坡,采用1:1.75。 3.路基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边沟的高度和宽度等于0.6米,水沟的宽度和高度宜大于或等于0.6米。 4.路面结构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路面结构选用沥 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基层采用20 cm水泥石灰稳定矿渣,25 cm石灰

土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 5.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设圆管涵3座,箱型通道1座,跨线桥1座。 二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选线 本设计路段设计资料已提供平面线形资料,故不需要再进行选线设计。 2技术指标 查相关资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用地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真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路线 ①车道宽度 设计车速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 ②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侧路缘带和中央 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中间带宽度表 ③路肩宽度: 表2.2 路肩宽度表

高速公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高速公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1.概述 国道××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至××段,起自××市××区××镇,与××绕城高速公路相接于与××镇郑家庄东南的八角互通立交,经蓬莱市、龙口市,终止于招远市张星镇的槐树庄附近的黄招公路西,全线共跨越4个市区、13个乡镇,线长77.500公里。该段是山东省“三纵、三横、一环”公路网主框架规划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成,对“一环”公路整体规模效益的尽早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本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0+000-K9+727全长9.727KM,计算行车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8.0m,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 0级,抗震烈度为VII度。合同价格为RMB198908728元。 2.地形、地质、气候状况 本工程地貌为低山丘陵区,路线所经区域地形起伏变化大,沟谷发育,冲积平原区内地形平缓,河流较为发育。 沿线地层岩主要为岩浆岩、变质岩及小范围的沉积岩,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在河流冲积平原内第四系覆盖层稍厚,以低液限粘土及砂土为主。 路线所经地区属东部湿润季冻区,山东丘陵副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常有倒春寒等冻害,蒸发量大。夏季湿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气爽,偶有秋旱或秋涝。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无严寒。因受海洋调节,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雨量较多等气候特点。该

地区年平均气温l2.8℃,极端最低气温-21.3℃(龙口市),极端最高气温38.4℃(蓬莱市);年平均降水量606.2mm,年最大降水量1213. 4mm(蓬莱市),年最小降水量353.2mm(××市),年平均风速4. 2m/s(蓬莱市),年最大风速40m/s(蓬莱市),主导风向为SS W、SW;多年平均无霜期213.9天,最大冻深46cm. 3.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 沿线砂石料、石灰、水泥较丰富,路线附近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料厂或生产厂家。路面抗滑表层所用玄武岩有石料厂,距本项目80公里左右;沥青由业主采购供应。 沿线河流水质污染少,腐蚀性低,一般可作为工程用水使用。 路基填筑以纵向利用土石方为主,其余借方可从指定的料场挖用。 沿线道路纵横,路况一般。 4.供电与通讯条件 沿线电网以农用电网为主,本工程用电采用电力网与自发电相结合供应。沿线区、市、乡、镇一般均有国内直拨通讯电话。 5.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路基填土672.68Km3,路基填石859.10Km3,金矿采空区处理19032.8m3. (2)。路面垫层:138.428K㎡;底基层:257.423K㎡;基层48 9.68K㎡;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6.898K㎡;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61.96 8K㎡;改性沥青混合料261.968㎡;水泥混凝土路面板14.24K㎡.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1、勘测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测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2、为了保证勘测质量,做好审查工作,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测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本办法。 3、本办法指出的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测内容,不能替代勘测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本勘测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测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初设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设计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设计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勘测验收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测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测机构、勘测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测工作量、可研批复及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总体设计思路、路线方案、各专业工程方案拟定及设计原则、有关附件、问题与建议等内容。设计单位测设部门的自检报告应作为勘测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审阅勘测报告、听取勘测设计单位汇报,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分组查阅勘测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可以提出专项验收申请,验收单位也可以要求组织专项验收。 8、未进行初测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初测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全面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勘测组织安排 1、勘测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充足,各专业外业投入人月数足够,满足设计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的工作量。 2、各专业完成的外业测量或调查工作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资料收集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3、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方案.doc

高速公路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附件一 . 服务区设计已知相关数据 1.服务区的设计交通量( Q10)为 20000 辆 /d 2.调查得到各车型比例: 小客车:大客车:货车 =3.0 : 2.0 :5.0 3. 小客车的停车车位面积 2 2 3×8=24m,大车停车车位面积 4×10=40m 4. 不同车种的停留率、高峰率、平均停车时间见表1 不同车种的运行参数表 1 车种停留率高峰率停车时间 (min) 周转率小客车0.175 0.10 25 2.4 大客车0.25 0.25 20 3.0 货车0.125 0.075 30 2.0 5.假日服务系数参考表 2: 假日服务系数表 2 年平均日交通量 Q(双向,辆 /d )服务系数 0~25000 1.40 25000~ 50000 1.65-Q ×10-5 大于 50000 1.15 6.餐厅的规模计算参数见表 3: 餐厅的规模表 3 项目载客人数周转率餐厅使用备注 车型率 小客车 3.3 2.4 0.5 用餐人数 = 停车 大客车46 3 0.08 车位×载客人数 ×周转率×餐厅 货车 2.1 2 0.5 使用率 附件二.课程设计装订顺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老师评语及成绩 3.课程设计任务书 4.正文 5.参考文献

目录 引言 (1)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 (3) (1)概述 (3) (2)我国服务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3) (3)服务区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4) 二、服务区的规划 (4) (1)服务区总体规划 (4) 1)服务区的分类 4 2)服务区的选址 5 3)服务区的规模 5 (2)内部设施规划 (6) 1)停车场的位置 6 2)餐厅位置 6 3)加油站布置7 4)公厕的位置7 5)汽车维修站7 (3)其他规划 (7) 三、服务区规模的计算 (8) (1)停车车位数量的计算 (8) (2)餐厅的设计规模 (8) (3)公共厕所的面积 (9) (4)小卖部的面积 (10) (5)旅社规模计算 (10) (6)加油站,修理间面积 (10) (7)其它 (10) (8)合计 (10) 四、服务区设施布局 (12) (1)服务区设施布局原则 (12) (2)服务区常见的布局形式 (12)

高速公路设计相关规范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3.1.2-1豪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注是左用想糸件下?处大阪务交通本通行危力之比.墓本行能力是刃级槪务水平上丰部的量大小 时交fitto 表3.1.6各地区的设计小时交通鼻系K (%) 表3 2 M 高速公路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①车道宽度和路侧宽度对设计速度的影响如表3?2.1?2。 表3.2.1-2车道宽度和路钊宽度对设计速度的修正

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与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超过了34000公里,已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辅助设施,伴随高速公路的建设的迅猛发展而诞生,为过往车辆、旅客提供停车,加油,修理,购物,餐饮,休息等服务,并成为人们现代旅途中的新驿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中,解决流线和功能关系是指导设计流程的根本。伴随着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及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追求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生活化的环境特色,特色化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键字: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 1.绪论

1.1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意义 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停车区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方便、快捷的重要配套设施,其投资虽小,但其发挥的意义重大。其功能为一方面缓和驾驶员生理上的过度疲劳、旅客安全舒适,另一方面完善汽车在机械上的运行状态,保证运输的安全、迅速、便捷和经济。 1.2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目的 高速公路是供机动车辆高速行驶的完全封闭、立交、完全控制出入的专用道路。为确保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舒适,消除驾乘人员在长途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就餐的场所,为车辆提供加油维护和修理等服务,就必须在高速公路沿线按适当间距设置服务设施。这种服务设施在我国目前统称为高速公路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总体布局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为人服务的设施,包括公共休息厅、公共厕所、餐饮部、购物部、商务中心(含电话、传真、问讯等服务)以及室外休息场地、绿化、水池等观赏设施;②为车服务的设施,包括出入车道、停车场、加油站和修理站等;③其他附属设施,包括管理用房、职工生活用房、配电房、空调机房、水泵房,以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 1.3 高速公路服务区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的高速公路发展较早,20世纪30年代,高速公路就开始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的规划建设也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完善。美国的高速公路网一般都设置有服务区,典型的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加油站,很大的停车场、小型汽车维修站,洗手间等,满足人、车的基本休息、保养,大的服务区则还可以看到麦当劳的快餐店。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对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提出了一般的技术标准与规划、设计的方法。德国的高速公路系统虽然修建的时间很早,但拥有良好的附属设置。服务区和紧急停车区众多,虽然有些服务区仅仅是一个卫生间,但是数量之多还是非常惊人。因此如果司机需要停车休息或对车辆进行检修时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安全停车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停车是绝对严格禁止的。国外停车区的设置间距一般在10km左右一处,也就是说一般行车10min左右就有一处停车区,这样的设置可方便需要停车的过往驾驶员随时

某高速公路总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粤境) 怀集至三水段第5合同段 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本合同段为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怀集至三水段第五合同段,施工围:K13+822.34~K19+622.53路段。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公司立即成立项目管理班子,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编制依据: 1、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怀集至三水段第5标段(K13+822.34~K19+622.53)《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至第五册。 2、市广贺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补遗书及工程量清单。 3、交通部现行的有关规、规程、规定、标准和交通部有关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本合同段为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怀集至三水段,工程起点在市三水区接广三高速公路,经市的四会、广宁、怀集,往西直通贺州市,路线贯穿省西部腹地市。本项目采用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汽车荷载等级为I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 g,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为1/100,特大桥为1/300。本项目路基宽度为33.5 m,其中行车道为6×3.75 m,中间带3.5 m(含2×0.75m路缘带),硬路肩为2×3.0 m(含0.5m 路缘带),土路肩宽度为2×0.75m。路拱坡度: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采用2%,土路肩采用4%。 第二节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情况 本合同段起点K13+822.34(北江大桥终点),终点为K19+622.53(蕉园分离贺州桥头),路线长度5.794km。有大旺互通式立交1座、主线桥梁6座、主线涵洞6道、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0001)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 戴时云朱琛黎章成 (北京市公路局公路设计研究院) 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路线北南走向,经过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县,起点为北京市南三环玉泉营立交,终点为京冀界固安大桥。全长42~149公里,其中我院承担 K18+000~K42+149.74段设计。 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促进北京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辐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彻底解决沿线交通拥堵状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 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立交及结构选型合理,既适用又经济。 3、利用钢渣做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4、辅路外移,保留绿化带,美化环境。 一、设计依据 1、根据交通部关于《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审核意见》。

(新)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9-2003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二、仪器设备 1.单卧式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电子秤精度1g 5.电子秤精度10g 其他:铁盘、铁铲、水桶、烧杯、坍落度筒、捣棒、钢尺、镘刀等。 三.原材料情况 四、计算配合比

1.设计使用部位及要求 1)配合比使用部位:桥涵工程(承台、系梁、搭板、护栏、座板等)、隧道工程(电缆井盖、盖板、挡水块、超前支护等)。 2)设计强度等级:C30 3)坍落度:140-180mm 2、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标准差取σ=5.0MPa,计算配制强度(f cu,0): 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 3.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计算水灰比 粗集料采用(5-25)mm碎石,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无水泥28天抗压强度统计取:f ce =γc f ce,g=1.16×42.5=49.3 MPa。胶凝材料28天抗压强度取:f b=γfγs f ce =1.00×49.3=49.3MPa W/C=(αa* f b)/(f cu,0+αa*αb*f b) =(0.53×49.3)/(38.2+0.53×0.20×49.3)= 0.60 根据施工水平、当地原材料情况、混凝土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W/C取:0.49。 2)、确定每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材料用量 a.根据确定的坍落度及当地原材料特性和施工水平单位用水量为m wo=238kg,马贝SX-C16减水率为29%,混凝土用水量 m wo=m wo(1-β)=238×0.71=169 kg/m3,;根据外加剂掺量0.9%,按现场实际情况取180kg/m3。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高速公路设计

摘要: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本文介绍了该高速公路的设计依据、标准、规模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高速公路 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路线北南走向,经过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县,起点为北京市南三环玉泉营立交,终点为京冀界固安大桥。全长42~149公里,其中我院承担K18+000~K42+149.74段设计。 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 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促进北京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辐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彻底解决沿线交通拥堵状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 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立交及结构选型合理,既适用又经济。 3、利用钢渣做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4、辅路外移,保留绿化带,美化环境。 一、设计依据 1、根据交通部关于《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审核意见》。 2、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 3、北京市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京开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的意见》、《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二、项目简介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 设计规 JTJ×××-××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是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8)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 编写组于1999年5月提交了规编写大纲和工作大纲,1999年7月交通部公路司在主持召开了大纲审查会。根据会议纪要求和与会专家的意见,编写组于1999年9月完成规编写大纲,报部审查后据此开展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起草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国外的标准规和设计资料, 走访了国设计、科研, 建设单位和大专院校, 调查了解了十几个省区近20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征求了有关单位专家同行的意见。2000年上半年,编写组组织力量调查了、、、、、、等省区重点高连公路典型收费站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在分析总结国现阶段收费站及广场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0年6月完成了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围征求意见。至2000年9月底,共计收到十几个单位的回函意见80余条。2000年8月中旬在召开了本规的专家征求意见会(请见征求意见回函处理表)。依据专家和回函意见,编写组进一步调研和搜集了大量资料,调整和充实了相关章节的容形成规送审稿,现特报部审查。 本规名称在申报及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件上都暂定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但实际上一但谈论收费广场, 就必然涉及到收费站房、收费天棚、收费岛及站房区的布置、管线埋设、照明等。因此遵照大纲审查会专家的建议,将规命名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 并将上述容全都列入标准围, 从而使收费区域的设计和征地融为一体, 做到统一规划, 避免交叉和遗漏, 同时有利于设计和建设单位使用。 由于本规系初次制订,定有许多不当和遗漏之处,请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和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利修订时参考。

高速公路图纸设计指导原则(一级)

高速公路 设 计 指 导 原 则 高速公路桥梁组

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 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2、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1/100。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 4、桥面宽度: 四车道(主线):整体式断面24.5m,分离式断面12.0m。 四车道(丙村连接线):整体式断面21.5m。 5、本项目桥梁按上下行分离设置。整体式路基外侧设0.5m砼防撞栏,内侧设0.39m 砼防撞栏,桥面预留0.11m放置盖板,中间间隔0.72m;分离式两侧各设0.5m砼防撞栏。桥梁标准横断面见下图: 图1-1 整体式路基段标准横断面 图1-2 分离式路基段标准横断面 6、整体式路基段标准横断面内侧防撞栏形式采用SA级F型防撞栏(高100cm),外侧采用加强型SS级防撞栏(高110cm);分离式路基段桥梁两侧防撞栏形式均采用加强

型防撞栏。外侧防撞栏均采用外包式。 7、考虑远景可能实施维修罩面和部分特种超高车辆的通行安全,同时考虑施工净空的要求,建议上跨高速公路及主干道的桥梁净空高度尽可能提高到5.5m。 二、设计深度 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线外桥)设计内容包括: (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 (2)全桥工程数量表 (3)桥型布置图(绘出结构分联示意图) (4)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梁无此图) (5)箱梁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钢筋布置图等(非预制结构绘制,预制结构统一绘制通用图) (6)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 (7)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预应力盖梁需给出预应力束布置图等。 (8)桥台锥坡布置图 (9)墩台基础坐标示意图 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 (2)施工工序图 3、更详细细节参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中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规定。 三、桥面铺装 1、T梁、空心板、小箱梁等预制结构统一采用15cm防水混凝土。 2、连续箱梁等现浇结构采用10cm防水混凝土。

高速路穿越专项设计说明

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高压燃气管道涉路工程专项设计方案 西宁中油城市燃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设计依据 (1) 三、涉路段燃气管道工艺设计 (2) 四、穿越段施工要求 (5) 五、跨越段施工要求 (8) 六、工程施工及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8)

附图: 附图一:燃气管道穿越宁大高速公路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燃气管道顶管法穿越宁大高速公路断面布置图 附图三: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宁大高速公路断面布置图 附图四:燃气管道穿越丹拉高速公路祁家城立交桥平面布置图附图五:燃气管道顶管法穿越祁家城立交桥断面图 附图六:兰西高速公路改移段燃气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图七:燃气管道套管做法图 附图八:燃气管道外保温防护做法图

一、工程概述 由于西宁市天然气用户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供气管网在冬季采暖高峰期已超负荷运行,市区局部街区出现供气压力不足现象,无法满足“十二五”期间的正常供气;西宁市机械装备园区、青海教育园区、北川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对北川地区的天然气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配合以上园区及周边的天然气工程建设,提高西宁市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筹划建设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本工程主要内容为一条30Km的高压输气管道和3座燃气调压站,其中高压燃气管道走向为:高压燃气管道自城东门站引出——途径贵南路、八一路、互助路——穿越平西高速、兰青铁路——沿北山消防通道——穿越大寺沟至本工程五一路调压站——沿北山消防通道——燃气管道穿越电沟渠——横穿朝阳水电厂——沿电沟渠至穿越祁家城立交桥——沿电沟渠至兰新铁路施工便道——穿越宁大高速公路、北川河、宁大公路——沿宁馨路北侧至设计终点装备制造园区门站。工程中燃气管道穿跨越高速公路的共计三处:1、北山段韵家口泵站处跨越兰西高速公路一次,跨越处管道里程为K6+323.43至K6+378.43,跨越长度为50m。 2、丹拉高速公路祁家城立交桥处穿越路基一次,管道里程为K19+226.05至K19+280.05,穿越长度为57m。 3、双庙村处穿越宁大高速公路一次,管道里程为K25+193.07至K25+248.07,穿越长度为62m。 二、设计依据 1.《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川东燃气工程设计研究院)2011年8月 2.《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3.《西宁市东线环城高压管网红线图》 4.《安评报告》 5.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资料 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7.《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8.《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5-2007) 9.《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60-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