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__试题

马列文论__试题
马列文论__试题

◆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创作论和批评论的的四封书信:

◆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

◆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致敏娜·考茨基》

《致玛·哈克奈斯》

1.回到马克思,文艺意义上的回到。

2.《评普鲁士最新的书报检查令》(风格就是人的理解)

3.康德美的理想(论述)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材料因与形式因

黑格尔:内容即“具有形式于自身内”、“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马克思: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恩格斯: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

◆19世界中叶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

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

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形式

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反对忽略内容二单纯追求形式

“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但是,不管职业诗人将会对这种疏忽感到多大的震惊,而总的说来,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优点,因为我们的专事模仿的诗人除了形式上的光泽,就再没有别的什么了。”(马克思)

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仅同一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而且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可以表现相同的内容。

二、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于做祭品内容的艺术形式,既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也

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不适合于内容的低劣的形式,则会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

形式与内容的融合

◆马克思评论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时指出这部小说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和谐。

◆恩格斯对“青年德意志”诗人卡尔·倍克的诗作的评价:

“一首诗可能以诗句的流畅和响亮见称,具有美丽的外在形式,可是不能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这位诗人“完全陷到自由主义的‘青年的意志’派关于犹太人的空谈中去了,诗在这里销声匿迹。”

4.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宋代润笔)

“艺术产生”概念的想法

亚里士多德:一切技术都和生成有关,而创新就用思辨某种可能生成的东西怎样生成,它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这些食物的开始之点式在创制者中,而不是在被创制物

种。

生产与消费

①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②生产与消费的“互动”

③从生产环节来说,生产生产着消费:⑴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3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⑶生产创造出消费动力。“艺术的对象创造出懂得艺

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钢琴演奏者生产音乐,

满足我们的音乐感,不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生产音

乐感吗?

④从消费环节来说,消费消费着生产:⑴产品在消费中得到最后的完成

⑵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和目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

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巴黎对通俗喜剧和小说的极大爱好促使从事这些

创作劳动组织出现。

5.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马歇雷队艺术“创造”论的批判

哪些认为作家或者艺术家是创造者的主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主张。在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人以一种外在自身的律令超越了自身的功能,获得了所谓的权力。个体通过自我本质之源的界定,魔法般地变出了。

任何创作,本质上都只能是一种生产,然而“形形色色的创造”理论都忽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它们对生产不做任何解释。而认为创造要不是一种永不衰落的力量…要么创造是因觑见了突现的神灵。然而出现的一种突发文思,顿悟真义,犹如神助的神秘状态。这两种情况的任何可能的解释实际都已变得不可能。前者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后者对所发生的显得吱吱唔唔。所有认为认识创造者的观点都将导致这样一个真知的泯灭,即“创造过程”准确地说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劳动。

6.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

“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

艺术生产论,仅指艺术家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而艺术生产论则可以说既包含了艺术生产的主体和客体,又包含了艺术生产的目的、手段、产品、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消费,更为重

要的是艺术生产所表达的过程,即生动的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普通联系和不断发展着的。

艺术生产概念的确立,不但指明中间环节,而且突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生产”的特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揭示了艺术的整个活动过程的生产——加工(即创造)的特性。

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

艺术生产论提出的结果是,它使文学艺术从神圣的形而上的王国回到了劳动创造美的现实世界。

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艺术理论脱离艺术实践的大毛病,克服了主要从静止的观点,主要从创作成果(作品)去看问题的缺点,而是更把艺术当做一个感性生活过程来考察。

7.意识形态

a)何谓“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

德语的Idelogio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化的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使用

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指述性的即不带任何价值评价的色彩

一是否定性的即带有价值评价的色彩

8.伊格尔顿的文学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形式的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形式的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两层含义:它首先标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特性,恰恰在于文学的审美形式;其次,文学常常能把真实的关系重新编码,转换为审美想象关系的暗码。

伊格尔顿:“文学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言论阐释了六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和文本。文学阐释的目标就是去发现文本结构中诸范畴的复杂关系。简言之,即是解释出文学文本和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关系。

9.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批判

a)文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把意识形态视作“错误意识”,“因为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把人类史归结为一种歪曲的理解,就是归结为一种完全的抽象”。就是说意识形

态不真实,它常常遮蔽或扭曲现实,把自己的思想普遍化,编造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谎言,达成维护其统治的目的。

马克思接着又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拜物教”的概念,进一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掩藏着的……

如何理解阿多诺的“有些艺术作品是完全属于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内容能够存在于作品中”。

10.文学审美之维与反叛姿态

文学的审美之维与反叛姿态

◆如果文学可以称之为伟大的艺术,那么审美是它最基本的特征。

◆文学的审美维度创造了“反抗的主体”:

任何对既定的秩序可能产生颠覆功能的事物都包含着反抗的意味。文学“向既定现实决定何谓‘真实’的垄断权提出了挑战,它是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虚构世界来提出挑战的”(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总之,审美中的各种想象性活动室对于人类异化的一种解放形式。首先,文学的反叛性源于它同现实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浪漫的赞美,还是按照现实主义成规进行“真实”的描摹,或者对于现实标示出现代主义的绝望——虚构的文学世界反而使现实的经验世界显示出它的“虚假性”,从而号召与激发人们行动起来,创造一个“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世界。尽管文学话语不是已然的现实,但它却以应然的价值方式指出现实的阴影与缺陷。所以,文学话题既纳入现实,同时又在价值尺度上背离现实。

11.分析文学艺术掌握的特征

“艺术掌握”概念的提出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二、艺术掌握的特征

■形象性

◆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

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形象化”

■情感性

◆“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

(恩格斯)

◆“愤怒出诗人,在描写这些弊病或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

时候,愤怒是使得其所的。可是愤怒在每一个这样的场合下能证明的东西是多么少。”(恩格斯)

■个体性

◆“情感大致相同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

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溺于幻想的青年人看作同一个人的诗人本身的讽刺。在海涅那里,市民的幻想被故意捧到高空,是为了再故意把它们抛到现实的地面,而在倍克那里,诗人自己同这种幻想一起翱翔,自然,当他跃落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同样是要受伤的…”(恩格斯)

■审美性

◆审美性

◆“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

自己或它的动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还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马克思)

◆“艺术对象创造出艺术和审美能力的大众。”(马克思)

12.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

其基本含义是形象化、审美化

一要从社会生活出发,生动而真实地、正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要要使情节不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四要要使作家的倾向性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以及艺术形象性三者有效结合。

13.席勒式

“席勒式”

主要指席勒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概念化,即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也就是,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土壤,并把人物当做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一个创作倾向。

◆歌德“席勒对哲学的倾向损害了他的诗,因为这种倾向使他把理念看得高于一切自然,

甚至消失了自然。”

◆“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式才可取…”

◆“从前我在波萨和卡洛斯的人物身上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现实,如今在华

伦斯身上,我试着单纯用真实来弥补贫乏的理想(也就是热情)。”

◆“遵循纯粹现实主义的途径来创造出一个戏剧性强烈的,包括真正生活原则的性格。”

◆“正是现在,当我的全部活动集中在创作上的时候,我每天都感到,一般抽象性的概念

对于诗人的创作没有什么帮助。”

14.文艺的真实性以及其原则,关于文艺的倾向性以及其原则,真实

性与倾向性的统一(231.247页)

一、什么是文艺的真实性

◆所谓文艺的真实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真是描写”、“真实地再现”、“真实地叙述”等等。

二、文艺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忠实于现实,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解释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的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缩揭示的还要多。”

第二,真实地描写现实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家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要使自己所塑造的各种性格的人物

及其矛盾冲突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第三,真实性还要求艺术描写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莎士比亚化”

◆“席勒式”

二、文艺的真实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但真实性并不等同于毫无选择地反映和描写。文艺的真实性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同时又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选择、改造和提炼,它是真实生活的升华。

三、关于文艺的倾向性问题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指的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理想追求等在作品中的体现。

恩格斯说:“我决不是责备您没有写出一部直截了当的社会主义的小说,一部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倾向性小说’,来鼓吹作家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

艺术的倾向性

◆恩格斯并不一概反对具有强烈倾向的文艺作品,但是也不赞成把强烈倾向作为衡量文艺

作品优劣的普遍标准。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

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具有倾向的作家。”

◆倾向性的表现应当寓于艺术形象的描绘之中。

◆“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

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恩格斯认为,在当前条件下,一部作品只要真实地描写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现

实关系,本身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倾向,而无需作者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当前条件下,小说主要是面向资产阶级圈子里的读者,那还不直接属于我们的人的

那个圈子里的读者,因此,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末,及时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它画的是一群向厂主交亚麻布的西里西亚织工,画面异常有力地把冷酷的富有和绝望的贫困做了鲜明的对比。”

15.什么是文艺的典型性,如何塑造艺术的典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

什么是文艺的典型性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

◆只有把人物“做什么”与“怎么做”统一起来,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表现

出人物的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恩格斯认为文艺创作应该做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这里所说的“典型”,指的就是典型性、代表性。这是所说的“单个人”,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性格鲜明的人物。

典型性问题: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一方面,文艺典型的创造,应该从“这一个”的形态出发,而不应该从“这一个”的

抽象“共性”出发。

◆黑格尔:“艺术所应该做的事不是把它的内容刨平磨光,成为一种平滑的概念化的东西;

而是把它的内容加以独特化,成为一种有生命的个性的东西。”

◆个性并不是局限于人物的性格的某种特征,艺术形象的个性是指“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

生气的总和”。现实主义的个性描写,应当力图再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另一方面,文艺典型所概括的“共性”,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是“类”的完满无遗的体

现。

◆另:在典型塑造中,作家不可能不对人物作一定程度的理想化,理想化和典型化,并不

是根本对立的。对现实主义的艺术来说,典型化是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理想化仅仅是必要的补充,而且不能离开典型性原则。

人物与环境的统一: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

◆即“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如果我要提出什么批评的话,那就是,您的小说也许还不够现实主义。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

型了。

所谓典型环境,实际上是指充分体现了社会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生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的。

巴尔扎克:《高老头》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典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典型细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16.美学观点,美学观点的批评原则,历史观点,历史观点的批评原

则,没有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结合

一、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指衡量作家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

美学观点的批评原则

一、作品要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济金根》:“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剧本从头到尾的戏剧性”

莎士比亚:“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二、作品要塑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关系中的个人”

个人“是处于既有的历史条件下和关系范围之内的自己,而不是玄想家们所理解‘纯粹的’个人”

皮普勒太太:“巴黎看门女人的典型”

阿瑟·格兰特:“一个杰作”

◆此外,美学观点还包括结构、比例、语言、韵律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我向一个裁缝定做的是巴黎式燕尾服,而他却送来一件罗马式的长袍,因为他认

为这种长袍更符合美的永恒规律,那该怎么办啊!”

◆“要精心把诗印好,诗节之间应有适当的间隔,总之,不要吝啬版面。如果间隔太小,

挤在一起,诗就要受很大影响。”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

总而言之,“美学观点”就是指文艺批评必须着眼于大同世界的审美关系。批评家要充分主义艺术的审美特性,理解文艺创作、作品构成以及文艺鉴赏的各种规律:对作家、作品及其他文艺现象作出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具体分析,把艺术审美价值作为衡量批评对象价值的一个尺度或批评

三、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

恩格斯:“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忠实历史。”列宁:“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必须重新研究……

“历史的观点”,是指文艺批评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文艺所反映或体现的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关系。批评家要把作家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作历史的、阶级的具体分析,把它们反映历史真实的程度、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以及具有的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批评对象价值的一个尺度或标准。

历史观点的批评原则

一、评价作家和作品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历史除了主要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还要“深入研究人们的自身的生理特性”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等,“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二、评价作品时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葛朗台→米歇尔·克雷斯→祖沁根

三、评价作品时要看其是否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

对拉萨尔的《济金根》的批评

对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的批评

四、关于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的结合

◆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各有所长,各有侧重。美学批评侧重于艺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历

史批评侧重的是艺术内容的历史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评判。

◆两者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截然分开。离开历史批评的美学批评,就无法判断、传达

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的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是否成功;离开美学批评的历史批评,更无法判断理应由艺术方式传达的历史内容是否被艺术地表现出来。

17.请结合具体作品,对阿多诺“有些艺术作品是完全属于意识形态

的,而真理性内容依然能够存在与作品中”的理解。

18.马克思在1859年《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倡莎士比亚化,反对席勒

式,恩格斯也有相似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席勒式”,并不意味这对席勒创作的全面否定,而只是限于对他

的创作的薄弱方面和严重缺陷作些批判。

◆在历史上,席勒的功绩和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莎士

比亚化”和“席勒式”是有其特定的语境和针对性的。

19.根据恩格斯“青年德意志派”派的历史,谈谈对艺术倾向性的认识。

马列文论选读知识点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劳动创造了美”。 2.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 3.美感的本质。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别开来:一种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2)把艺术视为一种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艺术规律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世界文学”。 3.“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

4.悲剧和喜剧理论。 5.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 6.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1.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2.强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一、列宁文论思想 1.党的出版物的原则. 2.两种文化论. 3.反映论美学. 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 1劳动说。2.艺术形象的特质。3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 1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结合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高尔基文论思想 1.劳动在文艺创造起源上的意义2.艺术形象思维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文学艺术创作具体问题的阐释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一、毛泽东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周恩来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 . . .. . 学习参考 .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____________ 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17.经典作家认为,在从不自觉的艺术向自觉的艺术发展过程中,____________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经典作家通常的风格。 19. 追求文学语言的_________与_________,并按照这一标准对许多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反对“人物都讲同样的话”,,是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20. 艺术生产具有_______生产力,又具有_______生产力,是这两种生产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写作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 )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2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 )中所提出的观点。 24、( )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25、悲剧之父( )和喜剧之父( )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 )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 27、把( )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28、“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 )。 29、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 。 3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 》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3、典型 4、悲剧 5、典型化 6、莎士比亚化 7、《普罗米修斯》 8、希腊神话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10、文学理论 11、文学消费 三、简答题 1、从思维层面看,艺术精神的掌握世界有哪些特征?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选择题部分 1-5 B D B A D 6-10 A A B C A 11-15 C A A C B 16-20 C A A A B 名词解释 21题:247页22题:24页23题:161页第四段判断题 24 对25 错,214页26 对 简答题 27题:158页28题:384页 29题:201页30题:323页 31题:385页32题:194页 33题:28页 2014年10月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B B B D 6-10: D A C B D 11-15: C B D A B 16-20: C B B B A 多项选择题 21、BE 22、AC 23、ABDE 24、ABCE 25、ABE 名词解释 26、P24 27、P338 28、P197 29、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32 对33 错P360 简单题 34、P384 35、P23 36、P217 37、P312 38 、P388 39、P231

选择题 1-5 : D B B B A 6-10 : B A C B D 11-15: C B D A A 16-20: C B B D A 多项选择题 21、AD 22、AB 23、AD 24、ABCE 25、BE 名词解释 26、P24 27、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32 错33 错P360 简答题 34、P384 35、P23 36、P217 37、P312 论述题 38、P385 39、P231 2013年10月答案 单向选择题 1-5 : C D A C D 6-10 : C A B D B 11-15: B D C C D 16-20: B C B C B 多项选择题略 名词解释题 26、P24 27、P197 28、P195 29、P338 30、P413 判断分析题 31、错P214 32、对33、错P427 简答题 34、P23 35、P165 36、P360 37、P389 论述题 38、P159 39、无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2015年1月答案 选择题部分 1-5 B D B A D 6-10 A A B C A 11-15 C A A C B 16-20 C A A A B 名词解释 、 21题: 247页 22题: 24页 23题: 161页第四段判断题 24 对 25 错, 214页 26 对 简答题 27题:158页 28题:384页 29题:201页 30题:323页 31题:385页 32题:194页 ; 33题:28页 2014年10月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B B B D 6-10: D A C B D 11-15: C B D A B 16-20: C B B B A & 多项选择题 21、 BE 22、 AC 23、 ABDE 24、 ABCE 25、 A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 P197 29、 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对 33 错 P360 简单题

34、 P384 35、 P23 36、 P217 @ 37、 P312 38 、 P388 39、 P231 2014年1月答案 选择题 1-5 : D B B B A 6-10 : B A C B D 11-15: C B D A A \ 16-20: C B B D A 多项选择题 21、 AD 22、 AB 23、 AD 24、 ABCE 25、 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错 33 错 P360 简答题 < 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论述题 38、 P385 39、 P231 2013年10月答案 单向选择题 1-5 : C D A C D 6-10 : C A B D B . 11-15: B D C C D 16-20: B C B C B 多项选择题略 名词解释题 26、 P24 27、 P197 28、 P195 29、 P338 30、 P413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教学文案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 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 ?劳动创造了美?。2. 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 3. 美感的本质。4.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 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别开来:一种 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 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 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1 )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2 )把艺术视为一种 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三、艺术规律 1. ?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 规律?。2. ?世界文学?。3. ?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4悲剧和喜剧理论。 5. 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 6. 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1. 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2. 强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一、列宁文论思想 1. 党的出版物的原则.2. 两种文化论.3. 反映论美学. 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 1 .劳动说。 2 .艺术形象的特质。 3 .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 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 1 .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 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 化的结合 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高尔基文论思想 1 .劳动在文艺创造起源上的意义 2 .艺术形象思维 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4 .文学艺术创作具体问题的阐释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一、毛泽东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周恩来 1.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2. 《关于文化艺术 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 3.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4. 《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 三、邓小平 1.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2.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3. 《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征: 1 、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2 、都以马克思的某种 论述、观点、立场、方法作为出发点。 3 、都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全面发展 人和解放人的学说。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一)卢卡奇一、总体性理论 1. 异化 2. 总体性 3. 阶级意识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资料 围绕【《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系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整理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建议:论述试题,可尝试记主干,然后根据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联系电话:15087电话004348、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一、单选(四号字体)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 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 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 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 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 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 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 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 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 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 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 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 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 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 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 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

《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练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现实主义思潮最早出现于。 A.英国B.德国C.法国D.意大利 2、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和最大代表是。 A.莱辛B.奥古斯丁C.约翰生D.左拉 3、狄德罗的中心美学概念是著名的“”。 A.美在和谐B.美在有用C.美在关系D.美在摹仿 4、“理念论”是美学思想的基础。 A.贺拉斯B.普洛丁C.苏格拉底D.柏拉图 5、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及社会一般发展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平衡的D.不平衡的 6、“浪漫主义”术语在文艺批评中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7、黑格尔从出发,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 A.主观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8、在西方美学史上,是最早一位明确提出以政治标准来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人。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贺拉斯 9、恩格斯认为人类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是:。 A.综合—分化B.分化—综合 C.综合—分化—综合D.分化—综合—分化 10、18世纪欧洲文化思想主潮是。 A.现实主义运动B.浪漫主义运动 C.启蒙主义运动D.古典主义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欧洲美学中,现实主义概念的表述形态有()。

A.柏拉图的“迷狂说”B.文艺复兴的“镜子说” C.19世纪的“再现说”D.德谟克利特的“灵感说” E.古希腊的“摹仿说” 2、康德的著名三大批判指的是()。 A.《判断力批判》B.《实践理性批判》 C.《理念感性批判》D.《纯粹理性批判》 E.《实践感性批判》 3、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美所包含的两大基本要素指的是()。A.根源于客体B.根源于主体 C.根源于实践D.感性 E.理性 4、影响风格的主体性因素主要包括()。 A.生理因素B.教育因素 C.品性因素D.心智因素 E.人格及审美修养因素 5、在人类掌握世界方式系统中,理论掌握的特点有()。 A.超越性B.客观性C.主体性D.实践性E.抽象性 三、填空题 1、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深刻地影响了运动以及整个近现代西方美学。 2、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批评的标准是和。 3、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学派发现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律。 5、第一个给“美学”命名,被称为“”。 6、按照马克思的思想,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和。 7、《自然辨证法》的作者是。 8、《理想国》的作者是。 9、《修辞学》的作者是。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法律(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112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242民法学7统考300243民事诉讼法学5统考400245刑法学7统考500260刑事诉讼法学4统考600261行政法学5统考705679宪法学4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244经济法概论6校考1000247国际法6校考1104729大学语文4校考1205677法理学7校考1300223中国法制史5校考合计66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50114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506写作(一)7统考300529文学概论(一)7统考4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统考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统考6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统考700535现代汉语7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校考10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校考1100536古代汉语8校考1200031心理学4校考13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5校考合计73学分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202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2+ 2 用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能够免考本科目统考 2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5 统考 3 00266 社会心理学 4 统考 4 00272 社会工会概论 5 统考 5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6 统考 6 00274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6 统考 7 03508 劳动与就业 6 统考 8 03578 人口与环境 6 校考 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校考 10 04729 大学语文 4 校考 1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校考 12 00012 英语(一) 4 校考 13 00034 社会学概论 6 校考 14 00182 公共关系学 4 校考 15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4 校考 合计不低于70学分

考博复习题(马克思主义文论)

考博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题(论述题) 1、试以“我对马克思的文艺社会学思想的认识”为题评述该思想。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该题要求学生阐述马克思文艺社会学的两个主要理论观点:意识形态论和艺术生产论的内容,并要求意识形态论要联系马克思的社会结构学说来说明,艺术生产论要联系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来说明。最后是对马克思文艺社会学的评价。 2、试评述马克思对文艺独特性的认识。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对文艺独特性认识观点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对文艺独特性的认识主要反映在他1857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在这篇文章中,他是从两方面来谈文艺的这种独特性的:第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第二,艺术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该题要求学生清晰阐述这两方面的观点。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其做总的综合性评价。 3、试评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论。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论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该题要求学生阐述马克思现实主义几个主要理论观点:真实性与倾向性问题、典型问题、典型环境问题等内容,并要求能够对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论做总的综合性评价。 4、试评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点。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文艺社会学中的意识形态观点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该题要求学生阐述马克思意识形态论时要联系马克思的社会结构学说来说明,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意识形态的观点,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要看到成绩,也要注意到缺陷。 5、试论述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不平衡原理问题。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不平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该题要求学生首先阐述“不平衡”的表现,需要举例以文艺史上的具体事例说明几种不平衡类型,其次要求分析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原因。 6、试评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生产论。 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生产观点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我国传统马列文论中,人们对艺术“反映”这个概念比较重视,作过许多讨论,对“艺术生产”这个概念却不太重视,研究很少。新时期以来,这个现象得到改变。“艺术生产”这个概念比“艺术反映”这个概念更受到重视。该题要求学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生产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在与反映论的比较中得以揭示生产论的看法,本题还要求学生要求能够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生产论做总的综合性评价。 7、试论述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不平衡原理问题。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不平衡原理首先表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并不表现在二者的同步发展中,亦即物质生产方式由低级而高级的进步,并不能导敢艺术生产也同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有没有一个历时性的进步过程?不容质疑,艺术与物质生产亠样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继承性的演变轨迹,任何亠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是在旧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问题在于从价值论角度看,在延续过程中的诸艺术形式之间有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文学史和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经济繁荣时期往往并不是艺术繁荣时期,相反,倒是在许多经济萧条的时候,艺术反而蓬勃发展。如何理解这种不平衡现象呢?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艺术发展与社会一般发展之间虽然不存在比例关系,但后者对前者的制约、决定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古希腊史诗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原因正在于它赖以产生的土壤——社会条件已经永远得成为过去了。这恰恰证明了物质生产对文艺的决定作用。二,文艺这种意识形态漂浮在上层建筑的顶端,与经济基础之间要受到“中介因素”的影响。三,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绝不是物质生产这一个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

马列文论复习资料

本校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思考练习题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1、“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2、“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3、(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 性冲突” 4、“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了现实主义的东西” 5、“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而且应当是如此” 。 6、“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7、“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8“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 9、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10、“每一个民族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11、“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12、“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1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14、“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15、“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16、“外国的许多东西都要去学,而且要学好,大家也可以见见世

面” 17、“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 18、“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活人” 19、“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0、“双百”方针 21、“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22、“审美反映” 23、“文化工业” 2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 25、“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6、“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27、“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学的观点的内涵。 2、简述历史的观点的内涵。 3、简述马克思对文艺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认识。 4、希腊神话为什么会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5、简述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6、简述“席勒式”的内涵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7、简述“莎士比亚化”的内涵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8、简述现实主义人物创造的原则。 9、简述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未来理想艺术的内涵。

马列文论名词解释

马列文论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人的本质? 1、人区别与动物的根本性特征,人的各种现象属性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2、人的本质与人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说人的当下存在状态的理论认识。一般说来,人的本质抽象程度较高,人性则较为具体,人的本质侧重社会性方面,人性则注意社会性与生动性的融合。 3、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化,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和完善的。 二、什么是对象化? 1、主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智慧等属于人的丰富的本质力量物态化为一定的客体形式。 2、在本质上,这一客体形式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辨证统一,一方面,作为一个具体的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又一方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有社会性。 3、在现象上,它具体表现为劳动产品、艺术作品、自然现象、社会事物等多样存在形态。 4、对象化与美学有密切联系,美的对象化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一是服从于真,而扬弃了真,植根于善,而超越了善;二是肯定性,从本质上不被扭曲为异化的形式。 三、什么是异化? 1、指人在其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出与自己的本质相敌对的异己力量,还有转移、疏远、分裂、隔膜等含义。 2、人的异化主要是人的劳动实践的异化。具体表现为劳动过程的非人化或劳动产品的私有化。一方面,越来越细微的社会分工,不但没有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占有劳动者人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反而丧失了它;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劳动产品不是劳动者人的本质力量的生动确证,而是一种异己的存在。反过来,统治、摧残劳动者人的肉体和灵魂。 四、什么是自然人化? 1、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加工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2、作为结果包括两方面内容,从主体方面看,它是指人自身各种自然属性的人化,从客体方面看,指自然现象或事物的人化。 3、按照人化的性质,自然人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性的人化,一种是物质性的人化。前者在客体对象上没有留下物质性的人工痕迹,人们只是从精神上把握它们,后者则在客体对象上留下人工开发明显痕迹。两者有机联系,物质性人化不可能没有主观精神的参与,精神性人化不可能不产生物质结果。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自然的人化。 五、什么是实践? 1、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实践的问题。 2、在马克思那里,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 3、实践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活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切理论知识的产生和真理的检验都需要通过实践,实践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 4、实践隐含了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解放。 1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5年1月答案 选择题部分 1-5 B D B A D 6-10 A A B C A 11-15 C A A C B 16-20 C A A A B 名词解释 21题: 247页 22题: 24页 23题: 161页第四段判断题 24 对 25 错, 214页 26 对 简答题 27题:158页 28题:384页 29题:201页 30题:323页 31题:385页 32题:194页 33题:28页 2014年10月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B B B D 6-10: D A C B D 11-15: C B D A B 16-20: C B B B A 多项选择题 21、 BE 22、 AC 23、 ABDE 24、 ABCE 25、 A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 P197 29、 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对 33 错 P360 简单题 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38 、 P388 39、 P231

选择题 1-5 : D B B B A 6-10 : B A C B D 11-15: C B D A A 16-20: C B B D A 多项选择题 21、 AD 22、 AB 23、 AD 24、 ABCE 25、 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错 33 错 P360 简答题 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论述题 38、 P385 39、 P231 2013年10月答案 单向选择题 1-5 : C D A C D 6-10 : C A B D B 11-15: B D C C D 16-20: B C B C B 多项选择题略 名词解释题 26、 P24 27、 P197 28、 P195 29、 P338 30、 P413判断分析题 31、错 P214 32、对 33、错 P427 简答题 34、 P23 35、 P165 36、 P360 37、 P389 论述题 38、 P159 39、无

马列文论名词解释

马列文论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人的本质, 1、人区别与动物的根本性特征,人的各种现象属性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2、人的本质与人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说人的当下存在状态的理论认识。一般说来,人的本质抽象程度较高,人性则较为具体,人的本质侧重社会性方面,人性则注意社会性与生动性的融合。 3、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化,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和完善的。 二、什么是对象化, 1、主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智慧等属于人的丰富的本质力量物态化为一定的客体形式。 2、在本质上,这一客体形式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辨证统一,一方面,作为一个具体的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又一方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有社会性。 3、在现象上,它具体表现为劳动产品、艺术作品、自然现象、社会事物等多样存在形态。 4、对象化与美学有密切联系,美的对象化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一是服从于真,而扬弃了真,植根于善,而超越了善;二是肯定性,从本质上不被扭曲为异化的形式。 三、什么是异化, 1、指人在其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出与自己的本质相敌对的异己力量,还有转移、疏远、分裂、隔膜等含义。

2、人的异化主要是人的劳动实践的异化。具体表现为劳动过程的非人化或劳动产品的私有化。一方面,越来越细微的社会分工,不但没有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占有劳动者人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反而丧失了它;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劳动产品不是劳动者人的本质力量的生动确证,而是一种异己的存在。反过来,统治、摧残劳动者人的肉体和灵魂。 四、什么是自然人化, 1、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加工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2、作为结果包括两方面内容,从主体方面看,它是指人自身各种自然属性的人化,从客体方面看,指自然现象或事物的人化。 3、按照人化的性质,自然人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性的人化,一种是物质性的人化。前者在客体对象上没有留下物质性的人工痕迹,人们只是从精神上把握它们,后者则在客体对象上留下人工开发明显痕迹。两者有机联系,物质性人化不可能没有主观精神的参与,精神性人化不可能不产生物质结果。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自然的人化。 五、什么是实践, 1、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实践的问题。 2、在马克思那里,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 3、实践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人类活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切理论知识的产生和真理的检验都需要通过实践,实践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 4、实践隐含了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解放。 1

《马列文论》试卷1

马克思主义文论试卷1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请指出下列观点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哪些文章中(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5“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二、名词解释(12分) 1“莎士比亚化” 2“席勒式” 3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 三、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 1.“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来对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在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塑造,而人则值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只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P10 2.“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P165 3.“据我看来,现实主义是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P242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马克恩主义文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时期; 第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时期; 第三,从20世纪十月革命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批判与反思时期; 第四,从1968年以后开始的开放性发展时期。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 1. (1844年手稿》美学的中心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想。 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物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 这是从劳动对象和结果一—即产品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对象的关系。” 劳动者创造产品但并不拥有;产品是支配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2)自我异化/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 劳动的本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存行为中,表现在生存活动中。 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工人的劳动是被雇佣于别人的劳动,是已经售出的劳动,因此完全是外在的东西,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3)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类本质异化人的普遍性就是自由。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类本质的特点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4)人同人相异化“商品拜物教”:人明明是物的创造者,现在却倒过来被巨大的物的权力所支配。劳动产品对工人是异己的,活动也是异己的,它属于资本家。 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另一个与劳动过程毫不相干的人(即资本家),以及与这一劳动性质相对应的劳动关系(不劳动,但是占有)。 3.“对象化”原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体现的基本哲学原则: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4.本质力量对象化。 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②内在尺度即反应了对象的内部规律,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劳动的需要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③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对象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1.两个核心思想。(P3) 其一是关于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即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形式,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等等。(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P3) 其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对人们身处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建立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论,指明资本主义主要的阶级、阶级关系,工人阶级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以及从现实社会发展到了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可能性。(恩格斯指出:,在现代社会,“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根本解决这个矛盾:“无产阶

云南自考马列文论历年选择试题

自考《马列文艺论著选读》历年试题笔记资料 围绕【《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系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整理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一、单选(四号字体) 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 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 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 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 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 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 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 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 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 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 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 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 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 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 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 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 26、<<神圣家族>>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7、<<神圣家族>>发表于(1845年2月) 28、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是下列那一位作家的著作(欧仁.苏) 29、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主人公是(鲁道夫) 30、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开始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之后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 31、自考《文艺心理学》、《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马列文论》《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等资料上网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自

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马列文论复习与考试 一、填空题 1、中国美学四大派: 主观派——高尔泰、吕荧 客观派——蔡仪 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 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实践派)——李泽厚 2、《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四种异化形式: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 3、3M指的是——马克思、毛泽东与马尔库塞。 4、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祖先”的是:卢卡奇。 5、中国实践美学诞生的标志是:1956年李泽厚的《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思想》问世。 6、实践美学的三大体系——美、美感和艺术。其中,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7、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蔡元培。 9、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鲍姆嘉登的《美学》(1750年出版),他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10、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1、席勒提出的“三种冲动”——形式冲动(理性冲动)、感性冲动和游戏冲动。 12、弗洛伊德提出的三种原则——本我(libido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道德原则) 13、《红与黑》体现的是本我与自我的冲突;《麦克白》体现的是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14、在《性史》一书中,福柯把快感分成两种,它们是:灵魂快感和身体快感。 15、生命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潘知常 16、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杨春时 17、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里达 18、阿多诺关于文化研究的著名论著是《论音乐的拜物教性质和听力的退化》(1938年);本雅明关于文化研究的著名论著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 19、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和斯图亚特·霍尔。 20、《否定辩证法》的作者是:阿多诺 21、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 22、《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文学艺术应该为工人、农民、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服务。 23、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24、《单向度的人》一书的作者是:马尔库塞 25、《审美之维》一书的作者是:马尔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