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今注》之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经方组成]方歌: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两(炮,去皮,破八片)

[调剂用法] 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经书指证]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前人治验]

柯琴: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本治阴虚。此阴阳俱虚,故加附子,皆治里不治表之义。

周禹载:汗多为阳虚,而阴则素弱补阴当用芍药,回阳当用附子,势不得不芍、附兼资。

方函口诀:凡下部之冷,冷于腰以下者,宜苓姜术甘汤,冷于脚者,宜此方。汤本求真:本方可治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所以此方也可以用在腰椎上,要注意,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白朮,在腿部要用重芍药和炙甘草,此方不是用在痛风,是用在脚冰冷的,血液循环不是很好,妇人病,平常女孩脚冰冷的很多,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就是标准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重用芍药不但止她的腹痛,还让她血从脚底下热起来,加了附子更好。

[常用药量]

芍药四钱炙甘草二钱制附子一钱半

煎分两次服。(如用以治骨节疼痛,附子可加至三钱)

[适应证候]

1)腹痛腿脚拘挛痛,骨节疼痛,足冷,恶寒,脉沉微者。

2)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

经方今注:本方以芍、草舒挛缓急,加附子以温经回阳,此温阳敛阴之方,临床使用以汗出恶寒,挛急疼痛,脉象微数为目标。附子除能鼓舞心阳、促进血行外,殆亦具有止痛作用。但止痛须用较大的剂量方效。此方用在临床,只要见畏寒,手足不温,脉微细,便可投之以治。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之人,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正常情形下用

白芍两钱,炙甘草两钱,炮附子四钱。临床在用来治疗静脉瘤的时候,芍药用一两,炙甘草也是一两,如果静脉瘤有改善,但还不够快的时候,继续加大白芍的量,但炙甘草保持二两就好,如果脚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如此同时可以预防心脏病;如果是单纯的脚没有力,原来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好了。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这恶寒的现象,和麻黄汤的现象不一样,麻黄汤是摸病人的身体很烫,病人感觉冷,脉浮。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这个恶寒是摸病人身体感受到的冷,病人怕冷是由于人在很虚的时候,血不足的时候会怕冷,比如膝盖寒痛的问题,就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有人亦称「去杖汤」。

本方不仅治发汗后之恶寒,且治芍药甘草汤证而属于阴位者。又以「附子」代「草乌头」,善治虫积痛。此方有活用于治疝或痛风、鹤膝风等,有所谓以绵包足之冷者,皆有效。腰部和脚的不一样,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带脉腰酸,下针下「临泣」,处方用「茯苓白朮甘草生姜」,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中焦的湿堵在腰间,就用利水方,如果腰好了膝盖脚踝还有痛,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若(冷)痛单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