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主要途径与启示

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主要途径与启示
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主要途径与启示

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主要途径与启示

0引言。

日本曾经历数次化学灾难。仅1998年期间,日本就发生30余起蓄意投毒事件。而最为着名的,真正引起日本政府重视的却是1994年松本沙林事件和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事件,这两次事件堪称日本核生化防护战略转变的分水岭,自此核生化防护被日本高层摆到特殊地位看待。1998年以后,日本为了应对日趋增长的中毒事例,在全境73个应急中心发放了分析仪。2000年,召开了G8冲绳峰会,会议提出发放洗消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此次会议成为日本进行化学恐怖准备的一个范例,也标志着日本政府开始考虑构建核生化响应机制,将核生化灾害救援能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军事战略调整的框架之下。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日本在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以期得到一些对加强我军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有益启示。

1、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指导思想。

随着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内部和外部安全环境的重新认识,日本也越发重视其核生化防护战略的调整。首先,日本强调核生化防护战略的调整应该与国际接轨,不断推进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形势下的防化兵转型,强调提升其防化兵应对多种威胁,执行反恐、灾害救援、维和等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其次,日本注重核生化防护建设的整体设计和顶层谋划,增加经费投入的力度,并将增加的经费重点用于新型装备的研制与引进;再次,日本侧重从应对核生化恐怖活动及特殊灾害需求出发,重点发展“核生化侦察车”及“生物侦察车”等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集成的远距离探测装备,该装备具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此外,在核生化恐怖事件和特殊灾害等危险性极高的今天,防化部队的仟务与冷战时期相比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2000年制定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

02001-2005年度)具体规划了自卫队化学部队的建设方向。根据任务的变化和现有化生防护装备的不足,化学兵也调整了装备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生化和放射性物质的侦察与检测手段,特别是远距离检测设备,建立生化和辐射动态监测信息网络。防护器材则以现有为主进行信息化改造,重点提高机动能力和信息化交换能力,以适应快速实施核生化防护的要求。

2、日本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主要途径。

在军事战略不断调整和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日本在核生化领域的战略调整也一直在同步进行。日本开始强调防化兵要应对多重威胁,具备处置各种事态的能力,其在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2.1增加防护预算,提升核生化防护的地位。

日本认为,核为首的生化武器扩散的危险性正在增大,核生化武器的防御迫在眉睫。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后,日本内阁迅速召开会议,通过高达679亿日元的增补预算,主要用于增加警察本部的多种反恐装备和充实犯罪侦察手段。为对付沙林,专门配备了防护、侦测装备,在鉴定和识别手段方面,还配备了质谱仪等。为此,日本增加了核生化防护经费,2000年日本防卫厅申请核生化防护装备经费预算比1999年增加了5倍。2005年日本防卫厅提交的“2006年度业务计划和预算要求”,在“应对敌国游击队和特种部队攻击”一项中,有关核生化武器防御的预算比上年度增加了39亿日元;在“应对大规模特殊灾害”的计划中,陆上自卫队的化学防护车和洗消车的装备等都被列入其中,用于应对核生化武器恐怖活动及特殊灾害。日本政府“2006年度防卫相关预算”案中,作为重点项目被列出的是预算额为103亿日元的对核生化武器

的防御,其预算额比200s年度增加了27亿日元。总之,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大核生化经费投入,核生化防护已成为其国土防御的重点之一。

2.2扩充兵力,强化核生化整体防护能力。

1957年日本《国防基本方针》明确规定“灾害救助”为自卫队五大任务之一,将灾害救援工作纳入日常军事训练计划中,这是世界第一次将“救灾”列为国家军队的主要任务。

根据平时准备情况,自卫队能够在2h内出动紧急应急部队,包括陆上自卫队4 000名,车辆410辆、直升机30架;海上港口停泊正常状况军舰;航空自卫队则在全国s个地区部署机动卫生班,以紧急应对各种灾害救援的需要(图1)。据有关人士透露,自卫队在福岛地震发生后l5min内就紧急出动了。

从2001-2006年度的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可明显看出,迈入21世纪以来,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提高应对核生化攻击所需能力。其中重要战略调整就是扩充防务兵力。日本防卫厅在2001年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里决定强化对核生化武器的打击能力,将陆上自卫队6个师团的化学防卫小队改编为化学防护队加以强化。

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应对各种事态的专业能力,日本陆上自卫队9个师团均编制核生化救灾专业部队。2005年日本开始新建“中央快速反应集团”,该部队是由原化学兵学校的第101化学防护队转隶而成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配有洗消车和个人防护器材等,曾参加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和东海村核反应堆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该集团下设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可针对遭受核、生物和化学战机攻击时对所属部队实施洗消及战场救护等任务,而海军和空军也设有独立的化学防护部队。这是日本政府直接掌握的专业三防部队,也是日本三防总预备队,其主要任务是反恐、维和、抢险救灾及应付紧急突发事件等,并为该部队补充了目前缺少的对付生物武器的能力,以强化其对付核生化武器的整体机能。中央快速反应集团编制员额目前维持在4 000-v5 000人。

日本防卫省希望化学防护队能在核反应堆发生爆炸时发挥作用。因此,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曾参加福岛核电站救援,承担辐射监测、洗消和救援任务,也参加过东京地铁沙林毒剂事件、东海村铀加工厂核燃料循环事故的救援。此外,该防护队还曾在日本国内及国外参加受核生化武器污染区域的侦察与洗消行动。

另一方面,在“应对大规模特殊灾害”的计划中,包括了运输直升机的装备及生活支援,与此同时,陆上自卫队的防化部队的充实、化学防护车和洗消车的装备等都被列入其中,这都是应对

核生化武器恐怖活动及特殊灾害的。

2.3注重国家层面的核生化应急救援体系顶层设计。

美国“911”事件和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发生后,日本防卫厅就专门建立了“应对化生武器联络会议”

制度,并根据防卫厅与公安委员会2000年底达成的治安出动协定,进一步明确了自卫队协助警察和消防机关开展救援工作的责任。此后,根据自卫队不断扩展的对外使命,防卫厅又向自卫队化学兵赋予了为海外活动部队提供核生化防护的责任。

2000年,东京警视厅和大阪警察本部都成立了反核生化恐怖分队,并配备了反核生化恐怖专用车辆和生物战剂探测器材等先进装备和器材。日本警察厅已经决定还要在7个地区成立反核生化恐怖分队,配合其他地区的机动警力,进一步加强反核生化恐怖的能力。

2009年4月,日本内阁成立了应对核生化威胁的高级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提升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反核生化恐怖的能力。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事件,充分做到预有准备,日本政府正在并仍将不断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并积极与各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交流情报信息,组织联合反恐演习等。

2.4重视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自研装备的发展。

日本防化兵根据任务的变化和现有化生防护装备的不足,调整了核生化防护装备的发展重点,突出发展化、生、核及放射性物质的侦察与检测手段,特别是远距离检测装备,建立化生和核辐射动态监测信息网络。

防护装备则以现有装备为主进行信息化改造,重点提高机动能力和信息化交换能力,以适应快速实施核生化防护的要求。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故,从此次核事故应急救援中使用的主要自研装备器材就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侧重点。

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日本出动4辆化学防护车,用于对污染区污染状况测定、土壤样品收集、清除废物瓦砾和进行搜索活动等。该车安装有侦检毒剂的GSM-4,AP2C及测定放射线的地区污染剂量计等装备。

防护车采用高压防护,能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器净化,操作人员可在车里不穿防护服进行作业。动用了包括Packbot, Monirobo, Quince等一系列技术先进的自研机器人。Packbot机器人能够远程遥控操作,主要用于检测和实时传送辐射水平、温度、爆炸气体浓度及

有毒化学物质等信息;Monirobo机器人主要用于高辐射地区作业,是口本核安全技术中心设计生产的。有红色版、黄色版两种型号,红色版机器人用于辐射探测、三维摄像、温度湿度传感等;黄色版机器人主要用于收集粉尘样品和检测可燃气体。Quince机器人是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项目的一部分,在国际救援体系学会的支持下由日本多名科研人员共同研制成功。该型机器人装有红外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能通过探测人体温和呼出二氧化碳来发现被困人员,绘制所在环境的三维地图。另外,在救援行动中日本自卫队还使用了一种特殊防护服。该防护服由日本制造,穿戴后对人体容易受到射线影响的部位如甲状腺、内脏、骨髓等具有防护作用。此外,还使用了一系列防爆类和防核泄漏类器材。

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一年以后,2012年5月,日本防卫省在陆上自卫队防化学校还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了其自研的新型核生化侦察车。该侦察车是陆上自卫队化学防护车和生物侦察车的换代产品,其最大特点是将最新的核生化检测功能集成在一辆车上,可在核生化恐怖袭击现场收集污染物数据,并与指挥系统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快速传递侦检结果,信息化集成能力强。

这种侦察车可用于核电站事故或核生化恐怖袭击应急救援中。

2.5加强训练,重视演习,强化应对和反击能力。

日本一直强调对付核生化武器的教育训练,安排赴美军化学兵学校和感染症研究所进行随队研究,并在美陆军进行防化生训练。派遣人员到国外参加实地训练,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2005年更进一步提出培养生物武器侦察车教练骨干,获取生物武器侦察教育训练所用的教材,加大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日本还适时进行核生化演习,努力提高核生化战备。日本近年的防务重点除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之外,就是强化自卫队对付所谓“多种事态”的态势(其中包括防止及应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袭击等各种灾害)。

2012年11月日本防卫省在总结了福岛核事故救援经验教训的“最终报告”中强调为开展日美间的大批伤病员处置研究,除向美国国家灾害医疗系统(NDMS派员参加训练外,还应当通过参加核能安全技术中心、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的辐射相关的讲座来培养自卫队的专家队伍。

2.6军地共建核生化灾难响应系统。

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促使日本的核生化灾难响应系统实现了一个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划分。

医学处理。

群体洗消系统。

个人防护装备。

侦检与分析。

信息系统与协调。

教育与训练。

事件发生前,日本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核生化灾难响应系统,在沙林事件后,日本引进了事故中心区、事故沾染区和安全区域等概念。日本作战部在全国130家医院建立了大型洗消设备,消防局开始安装伤员现场洗消设施,并在日本医院普遍发放个人防护装备,达到每家医院4套装备的规模。消防局和警署和日本自卫队更是获得了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给警署和消防局发放了分析设备(GC/MS , HPLC ,ICPM.此外,8个主要城市还在当地警署成立了反核生化目标部

队,均配有现场分析仪器。日本自卫队也配有现场分析设备,2000年,日本政府还为73个应急中心发放了分析仪器。另外,在日本政府的敦促下,还建立了非政府组织的毒理专家库,成为交换中毒信息的威望甚高的渠道。日本政府还创立了化学灾害管理模型,这样日本毒物信息中心可借助此模型协调化学灾害与化学恐怖活动的信息。2001年以来,日本毒物信息中心为应急医师成立了化学灾害管理研究会,为技术人员成立了信息分析研究会。日本毒理会也为技术人员组织了分析研究会,并在毒理学术会议上演示了洗消程序。日本急性药理学会创立了核生化恐怖主义管理研究会。2007年,创立了日本灾害医疗援助队的反核生化训练课程。总之,日本吸取了两次沙林事件以及福岛核泄漏事故的经验教训,一直在不断完善本国的核生化灾害应对准备能力。

3、启示建议。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核生化应急救援的能力建设。文章通过介绍日本在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些重要举措,以期提炼一些值得我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做法,概括如下:

一是要注重国家层面的核生化应急救援体系顶层设计,提升核生化防护的整体能力;一是要提高核生化灾害应急救援装备技术的自研能力,增强救援物资储备;三是要完善应对核生化威胁的法规建设和

相关部「]的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强核生化防护训练及演习,强化应对和反击核生化灾害能力;五是要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发展军地共建核生化灾难响应系统;六是要巩固公共安全保卫措施,防范恐怖袭击,有效管控化生战剂源头;七是要加强核生化信息能力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情报支持。

参考文献:

[1]夏治强,赵钦,王珊珊,等。国外核化生防护战略与防化装备发展[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2010: 35-40.

[2]夏治强,朱晓行,王珊珊等。日本军事战略与化学兵建设[[J].防化研究,2008(2):33-38.

[3]宋剑波,李慕仓。日本自卫队防化兵编制现状及特点[[J].国外防化科技动态,2012(7):17-25.

[4]方厚华。日本化学防护队处置废旧化学武器的作业和救护支援[[J].国外防化科技动态,2006(1):19-23.

[5]周畅,冯长启。日本核应急法律法规体系[[J].核化生简报,2011(2):1-8.

[6]冯长启,王永红。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应急的启示与思考[[J].核化生简报,2011(2):9-17.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docx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全市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20xx〕71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xx〕123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20xx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市级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县(市、区)、镇(街道)两级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协同有序、运作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完善队伍的学习、培训、演练、管理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建设原则 (一)整合资源,分级负责 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队伍资源,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要结合实际,针对常发的、影响大的灾种确定队伍的建设,先急后缓。应急队伍的规模要与当地实际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等相适应。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镇(街道)、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提高应急队伍建设的社会化程度。 三、适用范围和队伍分类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使用、保障适用本意见。公安消防、特警,武警和军队等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意见所称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公安消防、特警,武警和军队等力量组成的综合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村(居)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利用各种力量组成,负责处置本地区、本单位突发事件的各类专职或兼职应急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分为: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示范文本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加快建立我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 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重特大 事故的能力,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省安全生 产实际情况,特制订我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 案。 一、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国家将“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列为公共服务重点工程,并着力建设国家、省、 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 业应急救援体系。我省人口密度高、企业数量多、经济总 量大,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省安全生产应急

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指挥;技术装备落后,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应急运行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加快建立我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尤其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尽快建成若干个区域性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与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社会救援队伍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协同参战的应急救援体系,将为我省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总体目标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协调系统。在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和补助,依托企业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稿

xxx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 1.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应该以“一案三制”(完备的应急预案、高效的运作机制、健全的应急体质、成熟的社会法制)为核心,平战结合,依托信息平台,帮助监狱管理者做好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 2.监狱突发事件有哪些? 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13分类、近50种类。 监狱突发事件包括:

3.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xxx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上没找到,客户应该有) 二、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 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显示终端大屏幕PDA 手机 电话传真互联网应急 网站 指挥大厅:指挥调度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场所,指挥大厅主 要包括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效果图如下: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

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图像视频接入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库、突发事件库、地理信息库、监管信息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 应急应用系统:依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指导意见》。xxx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应该包括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风险隐患管理、预测预警、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应急评估、应急模拟演练等功能。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应急救援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应急救援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当前,部分地区对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仍然不够重视,人员编制不落实,业务能力不强;部分应急联动机制还只停留在书面或演练层面,未在救援行动中发挥应有作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还有薄弱环节,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和评审、备案工作水平仍有待提高;重点监管领域的应急队伍人员配备、专业训练和装备建设水平还不高,实战经验较少;应急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应急管理基础还薄弱,群众和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不强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五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加强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一是加快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域执法检查的力度,对不按规定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的企业要进行处罚;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任务执行力,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三是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预案编制水平,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重点推进无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组织开展考评性预案演练,突出演练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发挥各级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共同应对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二)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县市区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和重点行业专业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尽快形成较为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发展救援装备;三是规范事故救援现场管理,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加强科学施救,提高事故救援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注重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是整合完善安全生产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组织开发隐患排查治理、现场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察、网上办事大厅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指导,加快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步伐,促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的提高。

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5月23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安监局和中央企业,深入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专题行活动。应急救援,一直被称作是企业整个安全防控的“保险丝”和“放空阀”。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尤其是危化品的应急救援是个什么水平?近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海军接受了记者采访。 全国专职应急救援队伍7.2万余人 记者:请您介绍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王海军:自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43亿多元,地方政府和依托企业投入近30亿元,建设完成了61支约1.24万人的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水上搜救、旅游、电力、海上溢油和铁路隧道施工等行业领域也建立了救援队伍。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也强化了省级地方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专职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安全生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7.2万余人,形成了以国家队为核心、行业队为骨干、企(事)业

队为基础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功能综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涵盖我们国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主要危险化学品和矿山集中区域都有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专职队。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以来,指导协调全国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共参与11.2万起事故救援,抢救遇险人员28.6万人,抢救生还人员2.36万人。仅2016年,全国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共参与预防性安全检查101.8万人次,查出事故隐患70.9万项,整改率96.87%。 危化品应急救援面临三大挑战 记者: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发展迅速,给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 王海军:为适应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迅速发展的这种态势,近年来,我们重点支持了22支中央企业危险化学品和油气田开采救援队伍,配备了专业救援车辆、消防枪炮、个体防护装备、侦检设备、通信指挥设备、培训演练系统等各类装备共计1438台(套),初步形成了我国应对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的中坚力量。 但总体来看,危险化学品救援力量布局不够完善、总体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整体效能未能有效发挥,特别是应对巨灾大难的综合救援能力和经验不足,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方案

综合应急救援队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综合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组建“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具体组建方案如下: 一、组建原则 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原则上以县公安消防大队为主,在县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消防大队指挥迅速、装备齐全、系统完善的优势,依托现有资源,用好存量、建好增量。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范、突出重点,挖掘潜力、提高效率,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和初期处置能力,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队伍组成 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以公安消防为主干力量,从安监局、卫生局、建设局、环保局、交通局、民政局、水利局、气象局、国土局、工商局、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为兼职队员,组成不少于3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综合应急救援队队长由消防大队大队长担任,办公地点设在县公安消防大队,实行24小时战备值班制度,负责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员进行日常管理、训练、执勤、作

战等工作。 三、工作职责 1、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在县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履行消防工作职责;主要承担自然灾害、道路交通、群众遇险、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2、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在县政府应急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组织开展技能、体能、安保训练和防化、抢险、救助的模拟演练;组织制订相关救援预案; 3、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在县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授权下,实施应急救援现场指挥,调动各专业救援队伍及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县政府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情况。 四、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运行机制 应急准备 广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人员、车辆等器材装备按消防大队执勤出警模式,24小时值勤战备,随时做好接警出动的准备。 应急救援机制启动原则 1、当辖区内发生事故灾害时应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教育儿童发展保育本社日本网络化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发展 摘要:《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一、网络化的日本社区儿童教育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儿童,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并已构成一个全社会对儿童施以教育的网络化整体。具体体现在: (一)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横向合作。各个地区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公司、老年人之家、各种社会教育设施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儿童接触社区的各类居民,让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让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设施的联系中加强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各种园外活动,而且这种联系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传统也颇有益处。 (二)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纵向合作。除了让学前儿童去小学校参加生活科的授业以及参加一些文体生活外,当前日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儿童人小学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通过孩子之间、教员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三)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教育委员会携手,构成一个综合的行政推动的整体。社区儿童教育不再只是特定社区内的教育事业,并不局限于文部行政系统的范围,而是全社会的共同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7122688.html,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李平安喆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 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①人民协会在政府强有力控制下,统筹兼顾下设各个组织机构,共同发挥监督政府行政运行、建言献策、执行政策法令、发展社区福利、健全民主法治等作用。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所开创的“公屋”体制,包括自1960年开始实施的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和于1964年进一步采取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政府设立专门的建屋发展局,发挥政府的强制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保障与供

最新整理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docx

最新整理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以火灾、爆炸、毒害、垮塌和交通事故等为特征的各种灾害事故也不断增多,应急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各种灾害事故的处置难度也不断增大,给救援应急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减灾防灾和灾害事故救援应急工作,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抗御各种灾害事故的能力。社会和群众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抗御灾害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已日益成为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这是形式发展的需要。 一、各种灾害事故突显,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消防部队积极参与应急救援 自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伊始,一直与火灾、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水灾、旱灾、风灾、瘟疫等灾害事故作斗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塌方、航空、轨道、船舶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核泄漏、矿山井下等灾害事故和恐怖事件呈逐年上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各种灾害事故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发期,而且这些事故往往具有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危害范围广,处置难度大,危险性大等特点,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受灾范围大、人员多,损失大。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灾害事故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如20xx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特大“井喷”,虽然地处农村,却造成了243人死亡的罕见事故。如20xx年重庆市仅安全生产方面,共发生各类死亡事故达2562起,死亡3055人。其中道路事故1791起,死亡2113人;煤矿事故342起,死亡419人;金属与非金属矿事故110起,死亡127人;工商贸企业事故243起,死人279人;火灾事故51起,死亡63人;水上交通事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却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整备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使社会(社区)教育不仅适应,并促进了国家振兴,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处终身教育思潮的广泛流传,日本社会(社区)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综观日本的社会(社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发现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中国与日本虽然基本国情不同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中国传人而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借鉴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对我国社区教育有很多启示。 一、建立社区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展开 日本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的思想和《教育基本法》(1947年)的原则,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社会教育法》(t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博物馆法》(1951年)等—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 日本《社会教育法》第3条对其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作出如下的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依据本法及其他法令的规定,通过设置和运营奖励社会教育所必须的设施,举办集会、制作与颁发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努力创造环境,以便全体国民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切场所,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该条表明,为创造一个全体国民可以自主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环境,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日本有关社会(社区)教育的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使社会(社区)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日本有关社会教育的新的法令法规不断对《社会教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讲解学习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 危化行业作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行业,由于分布范围广、涉及危险因素多、生产运输环节复杂等原因,其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危险,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加强和提升危化行业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危化行业应急救援体系,打造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疏通应急救援脉络迫在眉睫。为加强全区危化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我中心对全区危化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全区危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现状 1.全区危化企业总体情况。全区共有危险化学品企业1150家(其中生产企业219家、使用企业28家、经营企业903家),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136个(其中1级重大危险源13个,2级重大危险源28个,3级重大危险源44个,4级重大危险源51个),各地分布情况如下: 表1 各地重大危险源分级情况 2.全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2007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挥全区事故救援指挥、指导、协调作用,目前在编13人。5个地级市中银川市、石嘴山、吴忠市、中卫市已设立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共有管理人员18人,固原市和22个县(区)还没有设置专职应急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县安监局承担。 3.应急队伍数量和分布情况。我区除38个公安消防队伍外,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应急救援队伍7支、队员348名,具体分布如图1:图1各地企业骨干应急队伍分布情况

4.重点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全区企业现有各类救援车辆110辆,7支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车辆42辆,具体情况如图2: 图2 全区企业骨干队伍特殊救援车辆基本情况 二、危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安排,以实施企业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措施抓落实,依托企业组建了7支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企业骨干队伍,督导企业对33支专兼职应急队伍人员和装备给予加强,对34个工业园区、38支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消防中队)、33支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36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39家大型吊装企业、68家沿黄企业一一建档,初步建成集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医疗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资源调运队伍“四位一体”的救援体系,较好地指导和规范了企业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但纵观全区整体来看,我区危化应急救援能力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1.危化应急救援基础力量仍然薄弱。宁夏全区共有34个工业园区,园区内主要以危化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仍没有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企业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投入不足,应急救援队伍面临人员少、装备差、演练频次少的窘境;企业间应急救援的队伍建设缺少交流、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区域性救援网络亟待形成;缺少专业危化救援人才,救援队伍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在救援时往往缺少科学指导,贻误战机,甚至出现次生事故。 2.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应急救援的法律规定、行业规范、管理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96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关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 考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属于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在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建设中,促进安全生产的全面进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安全生产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安全设施与装备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企业

日本社区教育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色和启示 摘要:日本的社会教育有一系列的法律, 有完备的社区教育设施,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其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借鉴日本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 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日本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借鉴 日本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教育制度也不同,但日本和我国一样,也习惯于把教育分为三大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是,日本的社会教育含义与我国的社会教育含义稍有不同,它具有区域性和公共性两大特性,与我国所指的社区教育这一术语非常接近。日本的社区教育属于以地域为中心而展开的社会教育范畴。 一、日本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 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从“教化”走向民主。二战前,日本的社会教育纯属对公民的教化,灌输忠于天皇,一切为了天皇的军国主义思想。二战后,从建立民主的和平的文化国家这一目标出发,政府根椐《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制定了关于社会教育的三个法案,即《社会教育法》(1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及《博物馆法》(1951年)、统称“社会教育三法”,使明治以来的社会教育首次获得了法律依据,确认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处于并列的地位。日本把社会教育视为国民的权利,社会教育行政的职能也从战前的统治监督作用转变到社会教育的扶植、指导的作用上来。此外,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社会教育设施和组织机构,如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会馆,以及市民学校、农民大学校等。 二十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下,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它对振兴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日本社会教育的现状 二战后,日本社会教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了解其优势和缺陷,有利于我国的社区教育更好地发展。 1、日本社会教育的活动内容 战后日本指导理念的先进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比如,民主主义的社会教育制度,“作为国民权利”的社会教育理念,学习者的“自我教育”理论,“主体形成”的社会教育学说,等等。但是与此相对的是,体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却有范围狭窄和内容贫乏的缺陷。特别是对生活在社区内的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失业人员的再就职训练、弱势人群的生存技能培训等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活动内容,均几乎与社会教育隔绝,这一背离世界潮流的做法亦引起人们的议论。 2、日本社会教育的对象和组织形式 《社会教育法》规定,日本社会教育的对象是面对地区内全体成员,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人生发展各个时期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这其中既包括针对年轻夫妇进行的家庭教育和育儿教育;还包括为充实社区内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而进行的青少年教育;更有为社区范围内所有成年人提供的适合其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成人教育;为社区内所有家庭主妇提供家政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妇女教育;以及为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所提供的各种社交活动与继续学习机会的老人教育等。 日本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有(1)讲座、讲演、座谈、展示等;(2)函授及利用视听教育;(3)学校开放;(4)利用社会教育设施等。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是日本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学习的要求。在这里人们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和兴趣,通过不同形式,达到文化修养、职业培

国外社区管理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国外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办法,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一.国外先进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 欧美国家在社区管理上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一般是分离的,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的结合较紧密这种关系上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1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社区中心存在于社区中,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区中心,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社区中心的组织结构原则的确定也有统一的标准社区中心的管理层由一名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一名出纳员、一名秘书和一名执行主任构成。社区中心的经费来源于捐献政府资助以及其它方面,中心的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地方开展活动,设备设施能满足不同需要,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提供服务。 1.2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的特点。 社区自治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因此,美国社区自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美国。 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占成年人口总数的,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2.1日本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日本社区管理内容,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等同于我国街道办事处地域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地域中心负责收集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地域中心的经费是政府拨款,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2.2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生态;措施;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前言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构建具有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水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要求和特点,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需要遵一定的原则,通过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识别河道主要天然资产、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有限次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资产保护和河道改善措施和策略,并对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可以度量的目标,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和设计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和评估方案,进行修复工程的组织工作,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施工任务,落实资金来源,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完成后,评估确定其达到了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求后,即完成整个生态河道治理的工程。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最新版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业主单位:武警**消防支队 四、业主单位概况 **公安消防支队位于都匀市观澜轩路,成立于1982年,为正团职单位。支队现有人员431人,支队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四个部门,12个县(市)公安消防大队。2011年部队执行新编制后,又增设了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大队,并随着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拟增设都匀经济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含消防站)。主要担负**范围内的火灾扑救、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支队成立以来,先后成功扑救了1996年的都匀市民贸公司大楼“7.26”火灾、2000年的都匀市“6.8”特大洪灾,2008年初的抗凝冻灾害, 2010年的都匀市匀中大厦“3.12”等火灾事故, 2010年四氯化钛罐车泄漏等灾害事故,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编制依据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总投资 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145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2530万元,占总投资的86.4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70万元,占总投资的8.76%;预备费用7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3%。 2、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4500万元。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州级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本报告提出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 (1)项目建设投资的48.62%,总投资扣除征地费用外的50% (705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解决; (2)项目建设投资的52.38%(7450万元)由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筹措。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之要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5435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之要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之要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3万人以上,据估算,每年工矿企业事故损失都在4000亿元以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其中应急救援不力是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正在初建和完备阶段,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没有明确的负责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管理机构。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仅仅依靠某一部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往往十分有限,而临时组织应急救援

州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

完善我州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贵州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结合我州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平急结合、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充分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强化管理、培训和演练,重点突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快速反应和早期处置能力,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 三、目标任务 到20 年底,我州、县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基层单位建立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形成统一组织、平急结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满足我州辖区应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和需要,组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依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单位组建传染病、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各类烈性传染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队:依托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州妇保院、州紧急救援中心及各县市人民医院组建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队伍,开展伤病员现场急救、转运、诊断、治疗等医疗救援工作; 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队:依托卫生监督所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开展卫生执法监督和稽查等工作。 州卫生局成立应急救援指挥组织,下设综合协调、疫情监测、物资保障、卫生监督、对外宣传组,对应急救援队伍实施统一指挥。 (二)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组建由数十名各科系专家组成的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专家库,开展专家咨询、会商和研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活动,为应急救援决策实时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将卫生应急救援装备经费列入预算,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计划,配备统一的装备和药品器材,储备相应的物资和经费,确保应急救援所需。今年装备州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20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州紧急救援中心各配备一定数量的卫生救援队伍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到2015年,州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基本达到卫生部卫生应急装备参考目录要求。 (四)加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卫生部《地市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卫办应急发【2010】59号文件精神,在州卫生局或州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会商系统,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估、信息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