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叶斯公式的课堂教学体会

关于贝叶斯公式的课堂教学体会
关于贝叶斯公式的课堂教学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1280756.html,

关于贝叶斯公式的课堂教学体会

作者:李益清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9期

贝叶斯公式的经验之谈

贝叶斯公式的经验之谈 一、综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由因求果的问题,也会遇到许多由果溯因的问题。比如某种传染疾病已经出现.寻找传染源;机械发生了故障,寻找故障源就是典型的南果溯因问题等。在一定条件下,这类由果溯因问题可通过贝叶斯公式来求解。以下从几个的例子来说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文【1】主要应用贝叶斯公式的简单情形,从“疾病诊断”,“说谎了吗”,“企业资质评判”,“诉讼”四个方面讨论其具体应用。文【2】用市场预测的实例,介绍了贝叶斯公式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贝叶斯市场预测能对信息的价值是否需要采集新的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文【3】、文【4】介绍贝叶斯过滤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原理,讨论了邮件过滤模块,通过分析研究该模块中垃圾邮件关键词的统计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邮件过滤算法,并对该算法的合理性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可以根据垃圾邮件内容的特征,建立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出一封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垃圾邮件。文【5】基于贝叶斯公式中概率统计的重要性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概述了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思想及其与其他统计学派的争论,并对作为贝叶斯统计基石的贝叶斯公式进行了归纳。 二.内容 1.疾病诊断. 资料显示, 某项艾滋病血液检测的灵敏度( 即真有病的人检查为阳性) 为95%, 而对没有得病的人,种检测的准确率( 即没有病的人检查为阴性) 为99%. 美国是一个艾滋病比较流行的国家, 估计大约有千分之一的人患有这种病. 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减缓艾滋病的传播, 几年前有人建议对申请新婚登记的新婚夫妇进行这种血液检查. 该计划提出后, 征询专家意见, 遭到专家的强烈反对, 计划

浅谈贝叶斯方法

浅谈贝叶斯方法 随着MCMC(马尔可夫链蒙特卡尔理论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的深入研究,贝叶斯(T.Bayes(1702~1761))统计已成为当今国际统计科学研究的热点。翻阅近几年国内外统计学方面的杂志,特别是美国统计学会的JAS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英国皇家学会的统计杂志JRSS(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等,几乎每期都有“贝叶斯统计”的论文。贝叶斯统计的应用范围很广,如计算机科学中的“统计模式识别”、勘探专家所采用的概率推理、计量经济中的贝叶斯推断、经济理论中的贝叶斯模型等。托马斯·贝叶斯在18世纪上半叶群雄争霸的欧洲学术界可谓是个重要人物,他首先将归纳推理法应用于概率论,并创立了贝叶斯统计理论,对于统计决策函数、统计推理、统计估算等作出了贡献。贝叶斯所采用的许多概率术语被沿用至今。他的两篇遗作于逝世前4个月,寄给好友普莱斯(R.Price,1723~1791)分别于1764年、1765年刊于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正是在第一篇题为“机会学说中的一个问题的解”(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的论文中,贝叶斯创立了逆概率思想。统计学家巴纳德赞誉其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论文之一”。 一、第一部分中给出了7个定义。 定义1 给定事件组,若其中一个事件发生,而其他事件不发生,则称这些事件互不相容。 定义2若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且每次试验必有一个发生,则称这些事件相互对立。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单位代码:005 分类号:o1 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行一舟 学生学号:0703044138 指导教师:程值军 毕业时间:二0一一年六月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摘要:对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探讨了寻找完备事件组的两个常用方法,和一些实际的应用.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公式,它提供了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使一个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化繁就简.而贝叶斯公式则是在乘法公式和全概率公式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个著名的公式. 关键词: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完备事件组

The 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and Bayes Formula Abstract:To the 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and bayes formula for complete,discusses th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events,and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of calculation,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complex events of the way the full probability of a complex events,full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problem change numerous will Jane.And the bayes formula is in full probability formula multiplication formula and the basis of a famous formula obtained. Key words:Full probability formula;Bayes formula;Complete event group;

浅谈风险决策中的贝叶斯方法.

科技信息2008年第33期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所谓决策, 就是决策者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因此,决策者应学会合理的决策分析,避免产生重大损失。由于决策环境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和统计信息的不充分,决策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风险。可利用的信息是减少风险的有力手段。一般而言,信息越充分,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小,风险也越小。 贝叶斯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模型信息(假设的数学模型)、数据信息(抽样信息)和先验信息(经验资料),将先验分布和抽样分布整合成后验分布,以后验分布为决策的出发点。如果有新的信息(数据),则更新后验分布,实现递归决策方案。本研究通过实例,详细讨论了风险决策中如何利用贝叶斯公式有效整合相关信息,选择最优策略,并就最优决策进行解释。 1. 贝叶斯决策模型 每个风险决策问题都包括三个要素:自然状态(各种自然状态形成状态集)、决策者采取的行动(构成行动集)、决策者采取某个行动的后果(用收益或损失函数描述)。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险情景空间。 在通常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自然界(或社会)会积累很多的经验和资料,这些先验信息虽不足以确定自然界(或社会)会出现什么状态,但在很多场合可以在状态集上给出一个先验分布。从中得知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估计。这种先验信息在做决策时可以使用,即依据先验概率分布及期望值准则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由于先验概率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完全反映客观规律,为了更好地进行决策,就必须进一步补充新信息,取得新数据,从而修正先验概率,得到后验概率。后验概率是根据概率论中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所以称这种决策为贝叶斯决策模型。 2. 实例

贝叶斯公式应用案例

贝叶斯公式应用案例 贝叶斯公式的定义是: 若事件B1 ,B2 , …,Bn 是样本空间Ψ的一个划分, P(B i)>0 (i =1 ,2 , …, n ),A 是任一事件且P(A)>0 , 则有 P(B|A)= P(B j )P(A| B j ) / P(A) (j =1 ,2 , …, n ) 其中, P(A)可由全概率公式得到.即 n P(A)=∑P(B i)P(A|B i) i =1 在我们平时工作中,对于贝叶斯公式的实际运用在零件质量检测中有所体现。 假设某零件的次品率为0.1%,而现有的检测手段灵敏度为95%(即发现零件确实为次品的概率为95%),将好零件误判为次品零件的概率为1%。此时假如对零件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检测结果显示该零件为次品。对我们来说,我们所要求的实际有用的检测结果,应当是仪器在检测次品后显示该零件为次品的几率。 现在让我们用贝叶斯公式分析一下该情况。 假设,A=【检查为次品】,B=【零件为次品】,即我们需要求得的概率为P(B|A) 则实际次品的概率P(B)=0.1%, 已知零件为次品的前提下显示该零件为次品的概率P(A|B)= 95%, P(B)=1-0.001=0.999 所以,P(A)=0.001X0.95+0.999X0.01=0.01094 P(B|A)=P(B)P(A|B)/P(A)=0.1%*95%/0.01094=0.0868 即仪器实际辨别出该次品并且实际显示该零件为次品的概率仅为8.68%。 这个数字看来非常荒谬且不切合实际,因为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现有对于次品零件的检测手段极其不靠谱,误判的概率极大。 仔细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际零件的次品率很低,即实际送来的零件中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也就是说,1000个零件中,只有1个零件是次品,但是在检测中我们可以看到,仪器显示这1000个零件中存在着10.94个次品(1000*0.01094),结果相差了10倍。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当一个零件被检测出是次品后,必须要通过再一次的复检,才能大概率确定该零件为次品。 假设,两次检测的准确率相同,令 A=【零件为次品】B=【第一次检测为次品】C=【第二次检测为次品】 则为了确定零件为次品,我们所需要的是P(A|BC)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4第一章节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四)”是人教版数学4,第一章1、3节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五)的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记忆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 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模型、直尺、多媒体。 自主性学习法;反馈练习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 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一.问题引入: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 具体的问题。 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 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 sin(+2kπ) = sinα,cos(+2kπ) = cosα,ta n(+2k π) = tanα (k∈Z) 。 (公式一) 通过复习 知识引人 新课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目 标 引 把学习目标板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对目标进行解读。

领 活动导学二.尝试推导 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 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 问题: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π与角的终边关 于y轴对称,有 sin(π ) = sin , cos(π ) = cos ,(公式二) tan(π ) = tan 。 因为与角终边关于y轴 对称是角π-,,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 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 到了角π与角的三角函 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 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 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的路线图: 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 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 三.自主探究 问题: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 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有: sin() = sin , cos() = cos ,(公式三) tan() = tan 。 角π + 与角终边关于 原点O对称,有: sin(π + ) = sin , cos(π + ) = cos ,(公式四) tan(π + ) = tan 。 上面的公式一~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结论:α π α π α± - ∈ ? +, , ) ( 2Z k k的三角函数值,等 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 符号. 学生阅读、 观察、思 考、讨论交 流。 提问式回 答,教师再 补充完整。 学生观察 图形,思考 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 以 问 题 式 给 出, 把 课 堂 较 给 学 生,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自 主 性。 培 养 学 生 的 空 间 想 象 能 力

贝叶斯公式浅析

说起贝叶斯公式,学过概率论的人肯定学过(如果没学过,那就去了解下"条件概率”),一个条件概率的转换公式,如下: P(A|E)=[ P(E|A)P(A)] / P(E),稍微变形下就是最简单的等式了P(A|E)P(E)= [P(E|A)P(A) 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为什么能引起科学上的革命? 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公式,但是却被证明是人类唯一能够运用自如的东西。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家早在2004年就证明,Bayesian统计法是儿童运用的唯一思考方法,其他方法他们似乎完全不会。 废话不多说,举个例子来说明就很明白了:假设在住所门口看到自己“女朋友or男朋友”(没有的自己找去,这里不负责介绍,还假设她or他在外地)你会产生三种假设(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A1=男朋友or女朋友没告诉你就跑来你的城市 A2=自己看模糊了 A3=那个人跟自己男朋友or女朋友确实长得很像 那么这三种假想哪个更有可能? 更准确地说就是,在“事实”(看到了男朋友or女朋友的情况)那种假设更有可能呢?解释成数学语言就是 P(A1|E), P(A2|E), P(A3|E)。哪个更大些? 于是脑子就开始启动贝叶斯程序, 计算比较这三个的概率到底哪个更大: 因为P(E)对于三个式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贝叶斯公式可以看成P(A|E)正相关于P(E|A)P(A),先看看P(A)是什么? P(h)在这个公式里描述的是你对某个假想h的可信程度。(不用考虑当前的事实是什么) P( A1)=男朋友or女朋友没告诉你就跑来你的城市,可能性比较低 P( A2)=自己看模糊了,可能性比较高 P( A3)=那个人跟自己男朋友or女朋友确实长得很像,可能性比较高 P(E|A)表示的就是假想产生对应的这个事实的可能性多大 P(E| A1)=男朋友or女朋友想给你惊喜,来找你的,当然很高的概率出现在你住所门

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推导过程

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推导过程 (1)条件概率公式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B)>0,则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为: P(A|B)=P(AB)/P(B) (2)乘法公式 1.由条件概率公式得: P(AB)=P(A|B)P(B)=P(B|A)P(A) 上式即为乘法公式; 2.乘法公式的推广:对于任何正整数n≥ (1)条件概率公式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B)>0,则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为: P(A|B)=P(AB)/P(B) (2)乘法公式 1.由条件概率公式得: P(AB)=P(A|B)P(B)=P(B|A)P(A) 上式即为乘法公式; 2.乘法公式的推广:对于任何正整数n≥2,当P(A1A2...A n-1) > 0 时,有: P(A1A2...A n-1A n)=P(A1)P(A2|A1)P(A3|A1A2)...P(A n|A1A2...A n-1) (3)全概率公式 1. 如果事件组B1,B2,.... 满足 ,B2....两两互斥,即 B i∩ B j= ,i≠j , i,j=1,2,....,且P(B i)>0,i=1,2,....; ∪B2∪....=Ω ,则称事件组 B1,B2,...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划分 设B1,B2,...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划分,A为任一事件,则: 上式即为全概率公式(formula of total probability) 2.全概率公式的意义在于,当直接计算P(A)较为困难,而P(B i),P(A|B i) (i=1,2,...)的计算较为简单时,可以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P(A)。思想就是,将事件A分解成几个小事件,通过求小事件的概率,然后相加从而求得事件A的概率,而将事件A进行分割的时候,不是直接对A进行分割,而是先找到样本空间Ω的一个个划分B1,B2,...B n,这样事件A就被事件

1、3、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五、六)解读

1 1、3、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五、六) 讲义编写者:数学教师孟凡洲 前面我们学习了诱导公式一、二、三、四,本节课来学习诱导公式五、六.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公式五、六; 2、熟记公式一到六,并能熟练应用.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教材26—27页内容,回答问题 <1>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的角有何数量关系. 结论:如图所示,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P 1的坐标为(x,y ),由于角π/2-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 于直线y=x 对称,角π/2-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2与 点P 1关于直线y=x 对称,因此点P 2的坐标是(y,x ). <2>理解并写出诱导公式五. 结论:根据问题<1>,我们有:sin α=y ,cos α=x ,tan α=y/x ;sin(π/2-α)=x,cos(π/2-α)=y ,tan(π/2-α)=x/y.从而得到诱导公式五:cos(π/2-α)= sin α,sin(π/2-α)= cos α,tan(π/2-α)=cot α. <3>请你利用π/2+α=π-(π/2-α),由公式四及公式五写出诱导公式六. 结论:sin(π/2+α)=cos α,cos(π/2+α)=-sin α,tan(π/2+α)=-cot α. 公式一—六可以用一下十个字来概括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综合练习与思考探索】 练习一:教材例3、例4; 练习二:教材4、5、6、7. 四、【作业】 1、必做题:习题1.3B 组2; 2、选做题:总结本节公式并形成文字到作业本上. 五、【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公式五、六,要求学生能掌握并理解. 六、【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浅谈贝叶斯公式及其应用.

浅谈贝叶斯公式及其应用 摘要 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中很重要的公式,在概率论的计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贝叶斯公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探讨贝叶斯公式在医学、市场预测、信号估计、概率推理以及工厂产品检查等方面的一些实例,阐述了贝叶斯公式在医学、市场、信号估计、推理以及产品检查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贝叶斯公式进行了推广,举例说明了推广后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所适用的概型比原来的公式更广。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贝叶斯公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贝叶斯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贝叶斯公式应用概率推广

第一章引言 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中重要的公式,主要用于计算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它实质上是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贝叶斯公式出现于17世纪,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深入到科学与社会的许多个方面。它是在观察到事件B已发生的条件下,寻找导致B发生的每个原因的概率.贝叶斯公式在实际中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某结果(事件B)发生的最可能原因。 目前,社会在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决策者必须综合考察已往的信息及现状从而作出综合判断,决策概率分析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其中贝叶斯公式主要用于处理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工具。 贝叶斯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医学、市场预测、信号估计、概率推理以及产品检查等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贝叶斯公式的概念,再用贝叶斯公式来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将贝叶斯公式推广,举例说明推广后的贝叶斯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所适用的概型。

第二章 叶斯公式的定义及其应用 2.1贝叶斯公式的定义 给出了事件B 随着两两互斥的事件12,,...,n A A A 中某一个出现而出现的概率。如果反 过来知道事件B 已出现,但不知道它由于12,,...,n A A A 中那一个事件出现而与之同时出现, 这样,便产生了在事件B 已经出现出现的条件下,求事件(1,2,...)i A i n =出现的条件概率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有如下公式: 2.1.1定义 设12,...,n B B B 为Ω 的一个分割,即12,...,n B B B 互不相容,且 1n i i B ==Ω,如果 P( A ) > 0 ,()0i P B = (1,2,...,)i n = ,则1()(/) (/),1,2,...,()(/)i i i n j j j P B P A B P B A i n P B P A B ===∑。 证明 由条件概率的定义(所谓条件概率,它是指在某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求另一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B ) ()(/)() i i P AB P B A P A = 对上式的分子用乘法公式、分母用全概率公式, ()()(/)i i i P AB P B P A B = 1()()(/)n i i j P A P B P A B ==∑ 1()(/) (/),1,2,...,()(/)i i i n j j j P B P A B P B A i n P B P A B ===∑ 结论的证。

刘涛--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教学设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通过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分析教学内容 1.“划分”定义 2.全概率公式 3.贝叶斯公式 教学重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的适用范围、基本步骤。教学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板书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1.引导课题…………3分钟 2.学生活动…………5分钟 3. 探索分析,引出“划分”定义和全概率公式 …………22分钟 4.贝叶斯公式及其应用…………18分钟 5.课堂小结…………2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PPT演示与板书演练书写相结合。教学进程 教学意图教学内容教学理念

引出课题(3分钟)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知道,在购买体育彩票的时候, 不论先买还是后买,中奖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大家有 没有考虑过,这里的原因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 兴趣,让学生 体会数学来 源于生活。 学生活动(5分钟)问题细化,让学生们具体考虑:在n张体育彩票中有一 张奖卷,第二个人摸到奖卷和第一个人摸到奖卷的概率 分别是多少 学生会讨论第二个人摸到奖卷的前提条件,教师给予引 导,为给出“划分”的定义做准备。 从日常生活 的经验和常 识入手,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划分”定义和全概率公 式 (22分钟)1.“划分”定义(完备事件组) 设S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1,2,n B B B L为E 的一组事件,若 (i),,,1,2, i j B B i j i j n φ=≠=L (ii) 1 n i i B S = ?= 则称1,2,n B B B L为样本空间S的一个划分。 若1,2,n B B B L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那 么,对每次试验,事件1,2,n B B B L中必有一个且仅有 一个发生。 在新的结论下,划分(完备事件组)可以不这 样要求,只要满足如下即可: (1) 1 n i i B A = =U (2)B发生当且仅当B与1,2,...n A A A之一同时 发生,此处并不要求 1 n i i A S = = U 事实上,只要 1 n i i B A = ?U即可。 教师给予引 导,回归到刚 提出的问题 上,对日常生 活中买体育 彩票这个事 件的样本空 间进行划分。 为给出全概 率公式做准 备。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 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贝叶斯定理及应用

贝叶斯定理及应用 中央民族大学 孙媛

一贝叶斯定理 一、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Bayes‘ theorem)由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 ·Thomas Bayes 在176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个定理。用来描述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这个定理 关系,比如P(A|B) 和P(B|A)。

一、贝叶斯定理 一贝叶斯定理 所谓的贝叶斯定理源于他生前为解决一个“逆概”问题写的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是在他死后才由他的一位朋友发表出来的。 在贝叶斯写这篇文章之前,人们已经能够计算“正向概率”,如假设袋子里面有N 个白球,M 个黑球,你伸手进去摸一如“假设袋子里面有N个白球M个黑球你伸手进去摸一把,摸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大”。而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反过来:“如果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袋子里面黑白球的比例,而是闭着眼睛摸出一个(或好几个)球,观察这些取出来的球的颜色之后,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对袋子里面的黑白球的比例作出什么样的推测。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逆向概率问题。 样的推测”。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逆向概率问题。

一、贝叶斯定理 一贝叶斯定理 ←实际上就是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 p y, ←所谓"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就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B)来表示。 的先验概率之所以称为先验是因为它不考虑任何←P(A)是A的先验概率,之所以称为先验是因为它不考虑任何B 的因素。 ←P(A|B)是在B发生时A发生的条件概率,称作A的后验概率。←P(B)是B的先验概率。 ←P(B|A)是在A发生时B发生的条件概率,称作B的后验概率。

最新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练习题

1.设某工厂有两个车间生产同型号家用电器,第一车间的次品率为0.15,第二车间的次品率为0.12,两个车间的成品都混合堆放在一个仓库,假设第1,2车间生产的成品比例为2:3,今有一客户从成品仓库中随机提一台产品,求该产品合格的概率。 解:设B={从仓库中随机提出的一台是合格品} A i ={提出的一台是第i 车间生产的},i=1,2 则有分解B=A 1B ∪A 2B 由题意P(A1)=2/5,P(A2)=3/5,P(B|A1)=0.85,P(B|A2)=0.88 由全概率公式P(B)= P(A 1) P(B|A 1)+ P(A 2) P(B|A 2)=0.4*0.85+0.6*0.88=0.868. 2. 盒中有a 个红球,b 个黑球,今随机地从中取出一个,观察其颜色后放回,并加上同色球c 个,再从盒中第二次抽取一球,求第二次抽出的是黑球的概率。 解:设A={第一次抽出的是黑球},B={第二次抽出的是黑球},则B AB AB =+, 由全概率公式()()()()()P B P A P B A P A P B A =+, 由题意(),(|),(),(|)b b c a b P A P B A P A P B A a b a b c a b a b c +====++++++ 所以()()()()()()b b c ab b P B a b a b c a b a b c a b +=+=+++++++ 3. 设某公路上经过的货车与客车的数量之比为2:1,货车中途停车修理的概率为0.02,客车为0.01,今有一辆汽车中途停车修理,求该汽车是货车的概率。 解:设B={中途停车修理},A1={经过的是货车},A2={经过的是客车},则B=A 1B ∪A 2B ,由贝叶斯公式有 111112220.02()()3()0.80.21()()()()0.020.0133P A P B A P A B P A P B A P A P B A ?===+?+? 4.已知甲袋中有6只红球,4只白球;乙袋中有8只红球,6只白球。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随机取一只袋,再从该袋中随机取一球,该球是红球; (2) 合并两只袋,从中随机取一球,该球是红球。 解 (1) 记=B {该球是红球},=1A {取自甲袋},=2A {取自乙袋},已知10/6)|(1=A B P ,14/8)|(2=A B P ,所以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教案 耿 丽 静 教学目标: 1. 了解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诱导公式的过程。 2. 掌握并会运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式。 3. 通过诱导公式的应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诱导公式(幻灯片展示)及公式的作用、记忆方法。 二、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 问题展示: 题型一、求值 例1、(1)=-?-)3 19sin()617cos(ππ (2)=+++5 4cos 53cos 52cos 5cos ππππ 学生口答,并解释方法。 教师点评:(1)中角可以化为特殊角,(2)中角不可以化为非特殊角,要考虑消元求值。 例2、(1)已知51)25sin(-=-πα,求)sin()2 tan()2cos()sin(απαπαπαπ--?--?-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教师总结并给出规范解答。 解:由条件得51cos =α,所以5 62sin ±=α )sin()2 tan() 2cos()sin(απαπαπαπ--?--?- αααπααsin )2cos()2sin(cos sin ?--?=

αα αααsin sin cos cos sin ??= αsin = 5 62±= (2)已知21)3sin(=-απ,求)3 2sin()6cos(απαπ+?+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两位学生的作法,让学生对比点评找错误。 学生作法1: 解:由条件21)3sin( =-απ得36ππα-= 所以6πα= , 所以)32sin()6cos( απαπ+?+=51cos sin 364ππ?= 学生点评: 角α求解不全面。由条件2 1)3sin(=-απ 得 236k π π απ-=+或5236 k π παπ-=+ 所以26k π απ=-或22 k π απ=--,再代入求值。 学生作法2:利用已知角与待求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解: )3 2sin()6cos(απαπ +?+ ?? ????--???????--=)3(sin )3(2cos αππαππ )3sin()3sin( απαπ-?-= 41= 学生点评:两种方法的优劣,教师指出一般用第二种方法。 总结:三角函数式求值方法: 给角求值问题:一般是化任意角为特殊角, 或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或化分子分母使之进行约分求值。

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反思 许钦彪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31页关于必修4《三角函数》的内容与要求是: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根据这个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4》(2007年2月版)第12页给出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为(本文称为定义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 那么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αsin ,即y =αsin ,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αcos ,即x =αcos , 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αtan ,即x y =αtan 。 而把原教材中的三角函数定义,在第13页用注释给出(本文称为定义2): 一般地,设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y x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 ,则x r r x r y ===αααt an ,cos ,si n 。并要学生证明。 在实际教学中,定义1的优点是简洁明了,缺点是缺乏一般性,在实际解题中不能直接应用。而定义2不但简洁明了,而且在一般性问题中都可以直接应用。例如教材第12页的例题: 例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0--P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教材中是先求出50==OP r ,再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转化成单位圆与终边的交点坐标来得到解。由于涉及到相似比以及符号,结果把这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搞得复杂化。而且这种相似比及符号问题没有一般性。如果α在其它象限,其比值符号仍是一个困难。在讲解和学习时,学生普遍反映思维别扭、理解不清、难以接受。 如果利用定义2,其解法就自然、清楚而且不受象限及符号的影响。 解:∵)4,3(0--P 在α的终边上,5,4,3=-=-=∴r y x 。 据定义2,得3 4tan ,53cos ,54sin ==-==-==x y r x r y ααα。 同样,第15页的练习2,第20页的习题1.2的2以及须由定义解答的问题都是利用定义2容易解答,这是因为很少有问题会在已知中给出终边上的点刚好是单位圆上的条件,所以用定义1解答必须涉及相似比以及符号问题等困难,这是没有必要的。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在教学时,把定义2作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而把定义1作为简化定义。这一节的主要教学步骤可设计为: 1、 定义引入: ①学生复习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的正弦αααtan ,cos ,sin 正切余弦。 提出问题:现在角α是任意角,这种定义应扩展。 ②将角α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先以简单的情况为例研究。

贝叶斯公式的经验之谈

贝叶斯公式的经验之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贝叶斯公式的经验之谈 一、综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由因求果的问题,也会遇到许多由果溯因的问题。比如某种传染疾病已经出现.寻找传染源;机械发生了故障,寻找故障源就是典型的南果溯因问题等。在一定条件下,这类由果溯因问题可通过贝叶斯公式来求解。以下从几个的例子来说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文【1】主要应用贝叶斯公式的简单情形,从“疾病诊断”,“说谎了吗”,“企业资质评判”,“诉讼”四个方面讨论其具体应用。文【2】用市场预测的实例,介绍了贝叶斯公式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贝叶斯市场预测能对信息的价值是否需要采集新的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文【3】、文【4】介绍贝叶斯过滤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原理,讨论了邮件过滤模块,通过分析研究该模块中垃圾邮件关键词的统计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邮件过滤算法,并对该算法的合理性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可以根据垃圾邮件内容的特征,建立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出一封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垃圾邮件。文【5】基于贝叶斯公式中概率统计的重要性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概述了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思想及其与其他统计学派的争论,并对作为贝叶斯统计基石的贝叶斯公式进行了归纳。 二.内容 1.疾病诊断. 资料显示, 某项艾滋病血液检测的灵敏度( 即真有病的人检查为阳性) 为95%, 而对没有得病的人,种检测的准确率( 即没有病的人检查为阴性) 为99%. 美国是一个艾滋病比较流行的国家, 估计大约有千分之一的人患有这种病. 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减缓艾滋病的传播, 几年前有人建议对申请新婚登记的新婚夫妇进行这种血液检查. 该计划提出后, 征询专家意见, 遭到专家的强烈反对, 计划没有被通过.

浅谈机器学习中的贝叶斯算法

浅谈机器学习中的贝叶斯分类器 王贤举 摘 要: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中非常活跃且范围甚广的一个领域。而机器学习所关注的是:计算机程序如何随着经验积累自动提高性能,让机器完成某些任务,从而使其在某些方面为人类服务。贝叶斯分类器作为机器学习中的一种,在有些方面有着其优越的一面,本文通过对机器学习中贝叶斯分类器的解析,指出了贝叶斯分类器在机器学习中的适用方面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机器学习 贝叶斯算法 适用 1. 引言 机器学习是计算机问世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所谓机器学习是指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门学科,研究计算机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识别现有知识,不断改善性能,实现自我完善的方法,从而使计算机能更大性能的为人类服务。 机器学习所适用的范围广阔,在医疗、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分类是机器学习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针对不同的分类技术,分类方法有很多,如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神经网络分类等。贝叶斯分类器作为机器学习分类中的一种,近年来在许多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本文对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提出一些针对不同应用对象挑选贝叶斯分类器的方法。 2. 贝叶斯公式与贝叶斯分类器: 2.1 贝叶斯公式: 在概率论方面的贝叶斯公式是在乘法公式和全概率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它是指设n B B B ,...,,21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分割,即n B B B ,...,,21互不相容,且 n i i B 1=Ω=,如果0)(>A P ,0)(>i B P ,n i ,...,2,1=,则 ∑== n j j j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n i ,...,2,1= 这就是贝叶斯公式,)|(A B p i 称为后验概率,)|(i B A P 为先验概率,一般是已知先验概率来求后验概率,贝叶斯定理提供了“预测”的实用模型,即已知某事实,预测另一个事实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教学案例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秦承林 一、设计思想: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基本的初等 函数,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角函数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其本质就是对三角函数性质的普遍运用。 求解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图像等有关性质问题的前提是将目标进行化简、变形,而诱导公式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刚刚学习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同一个角的三种三角函数之间的求解,而对形如“απ±k 2”、“απ±”、“απ±2 ”等此类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是如何转化为锐角α是摆在学生面前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某些特殊的三角函数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学生已具备了向新知识领域发展的能力,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必有发展新的认知结构的欲望,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于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 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化简及简单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透过诱导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 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四、教学难点: 诱导公式的应用——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 课件等。

贝叶斯公式的应用教学教材

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1综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由因求果的问题,也会遇到许多由果溯因的问题。比如某种传染疾病已经出现.寻找传染源;机械发生了故障,寻找故障源就是典型的南果溯因问题等。在一定条件下,这类由果溯因问题可通过贝叶斯公式来求解。以下的例子来说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贝叶斯公式的定义 给出了事件B 随着两两互斥的事件12,,...,n A A A 中某一个出现而出现的概率。如果反过来知道事件B 已出现,但不知道它由于12,,...,n A A A 中那一个事件出现而与之同时出现,这样,便产生了在事件B 已经出现出现的条件下,求事件(1,2,...)i A i n =出现的条件概率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有如下公式: 2定义 设12,...,n B B B 为Ω 的一个分割,即12,...,n B B B 互不相容,且1n i i B ==ΩU ,如果 P( A ) > 0 ,()0i P B = (1,2,...,)i n = ,则1()(/) (/),1,2,...,()(/)i i i n j j j P B P A B P B A i n P B P A B ===∑。 贝叶斯公式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国外的旧车市场很多。出国留学或访问的人有时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辆相当不错的车,开上几年也没问题。但运气不好时,开不了几天就这儿坏那儿坏的,修车的钱是买车钱的好几倍,经常出毛病带来的烦恼就更别提了。 为了帮助买旧车的人了解各种旧车的质量和性能,国外出版一种专门介绍各品牌旧车以及各年代不同车型各主要部件质量数据的旧车杂志。比如有个买主想买某种型号的旧车,他从旧车杂志上可发现这种旧车平均有30%的传动装置有质量问题。除了从旧车杂志上寻找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外,在旧车市场上买旧车时还需要有懂车的内行来帮忙。比如可以找会修车的朋友帮助开一开,检查各主要部件的质量。因为旧车杂志上给出的是某种车辆质量的平均信息,就要买的某一辆来讲可能是好的传动装置,也可能会有问题。比较常见的方法是花一点钱请个汽车修理工帮助开几圈,请他帮助判断一下传动装置和其他部件的质量。当然,尽管汽车修理工很有经验,也难免有判断不准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