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检查表

药剂科检查表
药剂科检查表

1

2

药剂科质量检查表

检查标准检查要点检查方法检查情况 一、临床药事管药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教育、培 训。 1 .现场查药学技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每月一次) 理工作制度2 .药剂科每月抽查处方情况,处方点评记录与不合格处方记录,报医务科 二、药品储存管每月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与储备进行1次检查1、药品质量问题报告与处理记录 理2 .查看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储备情况的检查记录(每月一次) 三、开展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 1 检查药历,每人月三份,查房记录、用药咨询记录 为中心、合理用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2 .查对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发 药为核心的临床生药害事件是否组织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总结, 药学工作,药师3 .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记录 在指导合理用药4 .查看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 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作用(12 分) 四、处方调剂管对病人咨询的问题能及时解答的咨询记录1 . 抽查处方审核药师签名与职称核对, 符合率达 100% 理( 14 分)发药差错登记记录2 .现场查看病人的药品是否有用法用量,询问病人是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否知道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知晓率达100% 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4 .查看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5 .现场查看用药咨询记录,

提出整改方案, 7 .查看发药差错年度评价分析总结,年差错率≤ 0.01%

五、特殊药品(麻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1 . 查看记录,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 醉药品、精神药帐物是否相符,环节管理是否符合规定2 .现场查看特殊药品“五专”管理执行情况 品、医用毒性药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3 .抽查 2个品种,核对其帐物是否相符 品、放射性药品、4 .抽查 1 个品种 1 个批次的药品,追踪其各环节 的管 易制毒化学品)理情况,是否实行批号追踪管理,了解各环节管理是 管理(5 分)否符合规定 5 .现场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 六、抗菌药物使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记录2 .抗菌药物分析报告,是否将报告上报医务科。 用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上报医务科3 . 查看每月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统计指标,是否 (18 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将结果上报医务科。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报告5 .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有临床未申请而发放的 有抗菌药物采购目录、目录外购用程序情况发生 6 .查看每月对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是否将分析评价结果上报医务 科 7 .是否有目录外抗菌药物采购并且目录外抗菌药物 采购记录是否有审批手续 七、药品效期、查有无近效期药品警示、不合格药品处理否符合要求1 . 现场随机抽查两种药品,了解药品名称、效期,是 淘汰、变质的管否有缺陷 理制度,并能得2 . 现场是否在明显位置公布近效期药品,要求至少三 到切实的执行。个月内的

住院病人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调查表

住院病人治疗性 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监测 科室:监测人监测日期年月日科主任签字 住院病人数使用抗菌药物人数抗菌药物使用率 %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人数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人数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 % 其中: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人数送检人数送检率 %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人数送检人数送检率 %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细菌培养送检率监测表 住院号姓名诊断是否 送检 送检 日期 标本 名称 细菌名 称 药物分级使用主要抗菌药物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1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细菌培养送检率监测表 住院号姓名诊断是否 送检 送检 日期 标本 名称 细菌名 称 药物分级使用主要抗菌药物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2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细菌培养送检率监测表 住院号姓名诊断是否 送检 送检 日期 标本 名称 细菌名 称 药物分级使用主要抗菌药物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3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细菌培养送检率监测表 住院号姓名诊断是否 送检 送检 日期 标本 名称 细菌名 称 药物分级使用主要抗菌药物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限制级 特殊使用级 4

药学部质量检查表(2012)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1、质量检查包含本科室所有业务部门。 2、各个项目的检查情况分为三种结果: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和不符合要求。 3、检查结论的评定如下: 4、由于硬件、人员等原因暂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可不参加检查,但必须有近期工 作计划。 5、对连续3次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部门,给予一定处罚。 6、质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

西药采购质量检查表(9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西药房质量检查表(18项) 2012 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药房质量检查表(16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中药房质量检查表(18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药库房质量检查表(15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②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③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岗位SOP,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④药学部(科)主任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⑤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①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②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③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④调剂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⑤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⑥做好周密安排,保障药房24小时服务;⑦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标准调配操作规程,并悬挂于工作室醒目位置。 检查标准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1.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 3.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工作职责4.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5.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工作职责

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领导下,科主任全面负责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药剂科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药剂科设置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 二、药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组由药学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品采购供应组组长担任,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下设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组长由药品采购供应组组长担任,其监控人员见附件1和附件2。 三、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负责全科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负责全院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工作。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组长每季度组织质量管理组成员,按照药事管理检查追踪方法学对各部门进行追踪检查,检查记录完整。 五、根据最新国家医药学法规和医院药事管理规定,药剂科及时培训科室员工。培训记录完整。 六、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加强在库药品养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药库、药房建立在库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台帐,管理组成员每月对在库药品质量,包括药品外观质量、药品效期、温湿度、包装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上报。养护记录完整。

七、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对本部门不合格药品的审核、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并有详细记录。 八、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对本部门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有调查、处理及报告记录。 九、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或多个)临床科室,建立药学与临床用药相关事宜的沟通与联系,为临床解决与药学有关的问题,每月一次,有详细的工作记录,交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副组长,经副组长综合整理后交科主任。对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由负责此科室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人员立即处理,不得延误。不能解决的问题向部门组长汇报。需要科室协调的,由组长向科主任汇报。 十、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每月对自己所负责联系科室存储的备用药品和急救药品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检查记录和分析报告、整改建议交副组长,副组长整理后交科主任。 十一、对临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在科室报告的第一时间到达所联系的科室,协助医护人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表及时交药剂科。每月最后一天将临床科室主任填写的《医院药品可疑不良反应/事件零报告表》交药剂科。 十二、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做好本部门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种记录的午终归档工作,记录保存3年。

抗生素调查表

抗生素调查表

————————————————————————————————作者:————————————————————————————————日期:

问卷编号:_________临床抗生素使用KAP调查问卷(医生) 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一线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有关的情 况,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不会对你个人造成任何负面影 一、基本情况: 科室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从医年限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最高学历___________ 二、问卷内容 1、您是否知道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手册? A 是 B 否(跳至问题3) 2、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您是否经常查阅这本使用手册? A 是 B 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是否知道其它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参考资料? A 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否 4.下列哪些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包括()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抗生素预防用药()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糖尿病患者需禁用的抗菌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加替沙星 C.青霉素 D.头孢哌酮。 8.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9. 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 11.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克林霉素 B 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D左氧氟沙星 12.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3. 患者,男,6岁,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小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 肺炎”,青霉素皮试阳性,宜选用:() A.氯霉素 B.四环素 C.头孢唑啉 D.红霉素 14. 男性,30岁,高烧,胸痛,咳铁锈色痰,右肺下叶突变,青霉素皮试敏可 疑,宜选用:() A.林可霉素 B.红霉素静脉点滴 C.青霉素静脉点滴 D.青霉素V口服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表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医疗机构名称: 开放床位数:张统计时间:年月填表日期: 填表人:填表人联系电话:

说 明: 1.该调查表所统计的抗菌药物指标不包括抗结核、抗病毒、抗寄生虫、植物类药、局部用药(皮肤科外用制剂、滴眼液、滴耳液等) 2.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已使用抗菌药物总金额/同期已使用药品总金额(含中药)×100%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4.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就诊人数×100%) 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6.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就诊人数×100%)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 8.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 x100% 9.DDD值: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某一药品DDD数=使用该药品的总量(g)/该药DDD 值 10.注射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DDD数之和。 11.口服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口服剂DDD数之和。 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表(2015)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表 科室_______________病历号:_________________ 经管医师和上级医师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 ____ 1 基本情况性别:男/女年龄_ _ 体重__ 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2 诊断1、 2、 3、4、 5、 6、 3 过敏史有(抗菌药品通用名:)无 4 用药目的 治疗(感染诊断)△预防 通用名用量(次数/日)途径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 △ △ △ △ △ △ △ 备注(如 分析等) 累计使用抗菌药种 _____ 天 6 用药前后实验 室检查 体温:℃( / ),℃( / );白血球:( / ),( / ) ALT: ( / ),( / ) AST: ( / ),( / ) BUN: ( / ),( / ) Cr: ( / ),( / ) 病原学检测:做( / ),标本:,( 检出:菌/未检出 );未做 药敏试验:做( / ), (相符/不相符);未做 7 治疗结果治愈好转无效继发(医院)感染有/ 无

8 用药合理性单位 评价( 合理○ ;不合 理◇ ) ○◇适应证(如选合理,请继续填写下列各项) ○◇药物选择○◇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溶媒 ○◇用药途径○◇治疗用药疗程○◇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品种多/有拮抗/无指征/增加毒性/理论上无协同/重复/其它__________) 13 评价说明 填表说明: 1.诊断:填写本次住院的最后诊断(与细菌感染有关的诊断以及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应重点填写)。 2.过敏史:既往(本次住院前)对某一抗菌药曾发生过过敏反应,请在“有”上“√”,并写出药品通用名;如无抗菌药过敏史,请在“无”上“√”。 3.用药目的:指本次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目的,在“治疗”或“预防”项上选一项划“√”,治疗用药者写明细菌性感染诊断。 4.用药情况:填写所用药物的通用名称,以及用量 (单剂量,以“g”为单位)、次数/日(每日用药次数)、途径(给药的途径,如静滴、肌内、口服、滴眼等)、总用量(单剂量×每日用药次数×用药天数)、用药起止时间(开始用药时间与停药时间均应填写月、日、时、分)。注射用药请同时写清溶媒名称及用量(ml)。 5.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指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的一些检查项目。(/)填写检查日期,如:12月2日(12/2);每一项填两个,前面填用药前检查,后面填用药后检查。*用药后体温应填基本正常较平稳后的那一天的体温。 病原学检测:指做细菌检测的情况。标本:填写血、尿、粪便、痰、胸腹水、脑脊液、组织液、胆汁、咽/耳拭子、分泌物等等病人用于检测细菌的标本。捡出菌指查到或培养出某种细菌,请在捡出上“√”,并写出该细菌的名称;未查到细菌,在未捡出上“√”。 药敏试验:(相符/不相符)指经验用药品与药敏试验中的敏感药物,请在(相符/不相符)上选一项“√”。仅预防用药而无治疗用药者,可不填写病原学检测与药敏试验。 6.用药合理性评价:根据前几项填写的病人情况,参考合理性评价标准,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评价,然后在相应项○/◇上“√”,各项目上○/◇只能选一个。若联合用药选择不合理◇,则需在括弧内的相应项目上“√”。若“适应证”评价选择不合理(◇√),则其它各项均不评价;若“适应证”评价选择合理(○√),则其它各项均要逐一评价。 7.其他说明:患者住院期间若前后分住两个科室以上,或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做两个以上手术时,应分别填写2张以上表格,并分别进行合理性评价。

2014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表

2014年四川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医疗机构名称: 开放床位数:张 统计时间: 2014 年月填表日期: 填表人:填表人联系电话:

说 明: 1.该调查表所统计的抗菌药物指标不包括抗结核、抗病毒、抗寄生虫、植物类药、局部用药(皮肤科外用制剂、滴眼液、滴耳液等) 2.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已使用抗菌药物总金额/同期已使用药品总金额(含中药)×100%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4.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就诊人数×100%) 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6.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就诊人数×100%)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 8.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 x100% 9.DDD值: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某一药品DDD数=使用该药品的总量(g)/该药DDD 值 10.注射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DDD数之和。 11.口服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口服剂DDD数之和。 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完整word版)药剂科质量检查表

九〇三医院环节质量检查表药剂科 检查标准检查要点检查方法检查情况 一、临床药事管药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教育、培 训。 1 . 现场查药学技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每月一次) 理工作制度2 . 药剂科每月抽查处方情况,处方点评记录与不合格处方记录,报医务科 二、药品储存管每月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与储备进行1次检查1、药品质量问题报告与处理记录 理2 . 查看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储备情况的检查记录(每月一次) 三、开展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 1 检查药历,每人月三份,查房记录、用药咨询记录 为中心、合理用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2 . 查对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发 药为核心的临床生药害事件是否组织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总结, 药学工作,药师3 . 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记录 在指导合理用药4 . 查看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 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作用(12 分) 四、处方调剂管对病人咨询的问题能及时解答的咨询记录1 . 抽查处方审核药师签名与职称核 对,符合率达 100% 理( 14 分)发药差错登记记录2 . 现场查看病人的药品是否有用法用量,询问病人是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否知道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知晓率达100% 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4 . 查看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5 . 现场查看用药咨询记录,

6 . 查看发药差错登记本,对发药差错进行及时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7 . 查看发药差错年度评价分析总结,年差错率≤ 0.01%

九〇三医院环节质量检查表药剂科 五、特殊药品(麻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1 . 查看记录,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 醉药品、精神药帐物是否相符,环节管理是否符合规定2 . 现场查看特殊药品“五专”管理执行情况 品、医用毒性药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3 . 抽查 2 个品种,核对其帐物是否相符 品、放射性药品、4 . 抽查 1 个品种 1 个批次的药品,追踪其各环节 的管 易制毒化学品)理情况,是否实行批号追踪管理,了解各环节管理是 管理(5 分)否符合规定 5 . 现场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 六、抗菌药物使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记录2 . 抗菌药物分析报告,是否将报告上报医务科。 用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上报医务科3 . 查看每月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统计指标,是否 (18 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将结果上报医务科。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报告5 . 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有临床未申请而发放的 有抗菌药物采购目录、目录外购用程序情况发生 6 . 查看每月对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是否将分析评价结果上报医务 科 7 . 是否有目录外抗菌药物采购并且目录外抗菌药物 采购记录是否有审批手续 七、药品效期、查有无近效期药品警示、不合格药品处理否符合要求1 . 现场随机抽查两种药品,了解药品名称、效期,是 淘汰、变质的管否有缺陷 理制度,并能得2 . 现场是否在明显位置公布近效期药品,要求至少三 到切实的执行。个月内的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人民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病人所属科室:病历号:序号: 1 基本情况性别男/女年龄1体重 Kg 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2 诊断1、2、3、4、 5、 6、 3 过敏史无有(抗菌药品通用名:) 4 实 验 室 检 查 用药 前 体温(t):℃(MM/DD)白细胞计数(WBC):(MM/DD)中性粒细胞(NEUT%):(MM/DD) 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 (MM/DD) 用药 后 体温(t):℃(MM/DD)白细胞计数(WBC):(MM/DD)中性粒细胞(NEUT%):(MM/DD) 谷丙转氨酶(ALT): (MM/DD)肌酐(Cr): (MM/DD) 临床 微生 物检 查 病原学检测:1.未做 2.做标本: (未检出/检出- 菌) 药敏试验:1.未做 2.做:(相符/不相符) 5 影像学诊断2 1.X线 CT 磁共振 2.部位: 3.结论: 6 用药目的 预防(△)治疗( ) 非手术临床症状 与感染有关的主要症状: 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Ⅰ/Ⅱ/Ⅲ手术时间:术前初次预 防用药时间:1.>2h;2.切皮前0.5-2h ;3.<0.5hr;4.术前 未用术后用;5.未夹脐带后用药;6.夹住脐带后用药;7.眼科 滴眼<24hr;8. 眼科滴眼>24hr; 术中给药情况:1.已追加;2.未追加 7 用药情况 (注射用 药请同时 写清溶剂 名称及用 量) (治疗在 上划 预防在△ 上划 ) 药品通用名 单次 剂量 给药 频次途径总用量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 溶剂 8 治疗结果治愈好转无效有/ 无继发(医院)感染有/无使用抗真菌药4 9 用药合理性 评价5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有/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记录 □药物选择□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 □溶剂□用药途径□用药疗程 □更换药品□联合用药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有/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记录 □药物选择□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 □溶剂□用药途径□用药疗程□更 换药品□联合用药 围手术期用药时间:□术前□术中□术后 10 备注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

【免费下载】抗菌药物检查表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2014年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评分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得分制,总分100分) 医院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人:总分 重点检 查项目 检查内容具体情况得分 1.1.1设立抗菌药物 管理工作组,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顺利开展。(2分)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师、药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体系,有具体落实办法。(2分) 1.1.2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3分)所有临床科室均已签署责任状。(2011年~2014年)(1分) 对各临床科室责任状完成情况有考核、有评估、有干预措施,有持续改进措施。(2分) (请提供2011年~2014年6月的药品总收入和抗菌药物购入总金额及所占比例) 对医师或药师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调剂资格。(2分) 处方权和调剂资格授予有正式文件。(2分) (一)医 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30分)1.1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基 本情况(15 分) 1.1.3严格医师抗菌 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 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 理。(6分) 抽取1名临床医师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合格。(2分)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通 过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多 项 方 式 , 为 解 决 高 中 语 文 电 气 课 件 中 管 壁 薄 、 接 口 不 严 等 问 题 , 合 理 利 用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线 缆 敷 设 原 则 : 在 分 线 盒 处 , 当 不 同 电 压 回 路 交 叉 时 , 应 采 用 金 属 隔 板 进 行 隔 开 处 理 ; 同 一 线 槽 内 , 强 电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统 启 动 方 案 ; 对 整 套 启 动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调 试 工 作 并 且 进 行 过 关 运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指 导 。 对 于 调 试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问 题 , 作 为 调 试 人 员 , 需 要 在 事 前 掌 握 图 纸 资 料 、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免 不 必 要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突 然 停 机 。 因 此 , 电 力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要 求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做 到 准 确 灵 活 。 对 于 差 动 保 护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技 术 是 指 发 电 机 一 变 压 器 组 在 发 生 内 部 故 障 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