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4月7日,汕头东厦中学许琪老师在汕头“一模”分析会上,执教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设置及常见题型

2、分析学生实用文阅读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3、结合文本掌握答题要领,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重点】

掌握答题要领,重点突破,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

实用文文本包括传记、新闻(包括访谈)、报告、科普四类。赋分15分,题目三道,考查的能力方面分别是: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注意要点――选材以新闻(含访谈)、传记为重点

1、常见题型:

(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例题: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3)评价的主要观点

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6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1题)

(4)探究本中的疑点和难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的深层意蕴

例题:《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2、答题注意要点:

(1)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

①内向型:

a《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2)

b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0题)

c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②外联型:

a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1)

b对此,你如何评论;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内外结合型:

a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

例,谈谈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0题)

b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

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1题)

此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

①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0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

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

三、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及纠正

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

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0题)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学生答案分析:此类答案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中的内容,真实可信。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③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

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青山不老》(惠州市XX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试题18题)

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

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

题型归纳:①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

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③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等;

④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解题是时应注意一般具体相结合。

举例说明: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19题)

答案要点: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XX年11月6日

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⑶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

⑷本文用“1991年”XX年“XX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2、未能整合、大段摘抄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的题型上。

示例: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5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光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19题)

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

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乐天知命”。

学生答案分析: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

参考答案: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

解题方法:①整体阅读,通盘把握;

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

③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3、片面理解,草率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的题型上。

示例1:“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0题)

学生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到此语句在结构中在作用,没有注意到在内容层面上在作用。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除了要注意到关键语句在层次结构中起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语句在内容上的深层意蕴,答题时不应草率完成,要学会联系背景,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剥开修辞的外衣,找寻蕴藏在当中的抽象道理和深层的含义。

参考答案:从结构角度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重大的一个转折点。

示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XX年本文又被

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

——《擦鞋者说》(汕头市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卷21题)

思考点:什么是新闻价值——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思考的方向:

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

事件中的人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

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参考答案:⑴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⑵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⑶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四:小结

1、

审清题干

2、

会用技巧

3、

规范答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_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理解和论证分析 一、考点、考情分析 2017 年、2018 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第2 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 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 2017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真题展示(文本略) 2015年课标一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2015年课标二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014年课标一卷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训练 东坡中学杨惠 【设计意图】 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13页目标5)。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15页目标8)。 今年中考,将增加此类阅读题的考察。因此,无论从应考的角度还是实用的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很重要。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重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熟练把握几种重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漫画《啃老》,请同学说说此漫画的含义与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阅读练习,把握答题思路与方法 材料一:【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5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或刻画上自己的名字等,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城市快报》)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高三 2013-03-21 09:36 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考点阐释 1、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所以阅读此类文本要主要把把握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论点、论证、论据和文章的结构。 2、本考点为必考内容,分值一般为9分,考查题型分为两种,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湖南卷2012年高考二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 3、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4、考纲说明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安排 4 教时 三。教学方法例题引路、探究规律、练习巩固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理解(客观题型为主) 教学目的:正确理解重耍概念的含义;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设误类型并迅速正确答题。

教学过程: 一。真题体验 见“听课手册”第96页。 二、探究规律 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实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拢点设置在以下九大对应关系上。 1. 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试题】 (四川卷第5题)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剖析: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08山东卷8题)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明确:原文是“普遍”,选项是“全部”。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 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 2. 已然与未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选文: 《窃读记》、《忆读书》、《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读书使人优美》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 2、找出文中细节描写,说说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推荐: 1、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2、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3、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采用扫读或跳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1-2题 标题中的“窃”字怎么解释?作者是怎么窃读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作者对书的什么感情? 窃: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第二种) 本文讲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故事。“我”无力购买又渴望读书,就去书店装作买书的人偷偷看书。当书店的环境已经不适宜“我”再站下去时,就走入另外的书店,直到把书读完。 作者酷爱读书。 二、合作探究 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第1题 1、文中哪些细节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书的这种浓厚感情?画出3到5句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例如:“”,我读出了(感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 例: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读出了作者进入书店的艰辛。为了能读书不顾形象。表现了作者渴望读书的急切心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征 一、观点鲜明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结构清晰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 3、命题范围及考点 (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2)阅读文本的篇幅:1000字左右的文本。 (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

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1.解题指导 纵观近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仔细分析还是能够从中悟出有关的“规律”和“方法”的。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 ☆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阅读备考中要解决的问题(“五缺”) ①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②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③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④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⑤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陈老师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高考试卷中选做题,其中实用类阅读主要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几种实用类文体。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题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分值,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一般一点2分,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题目的分值,是答题要点的重要提示。 一、访谈类文本阅读 阅读访谈文本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主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探究访谈的价值。 (一)、阅读访谈文本的方法 1、首先要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和关键内容,明白它写什么人,叙述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也就是必须知道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很多

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在文章不起眼的地方,如果走马观花,自作聪明就会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疏漏。 2、将访问者和访问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掌握主要有哪些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 3、精度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通过阅读被访者的回答,归纳出其主要观点、立场、态度;并以此了解被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某个问题的建议主张。 (二)、访谈的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我们在阅读时主要关注提问者的艺术技巧。 针对提问者的技巧,一般有单刀直入式和旁敲侧击式两大类,可细分为: 1、趣闻: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想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7、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究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一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觉得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另一方面是针对回答者的技巧,一般有引用、比喻、打比方、反问、反复等修辞技巧,还有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委婉含蓄呈现观点,层层推进揭示本质,顾左右而言他巧避锋芒等。 在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巧用俗语民谚,有的引述诗文,有的生动形象等。 (三)、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类型。 2、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3、引导、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4、培养分析归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文本,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2、像刚才这样的文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一些有图又有文字的的文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非连续性文本”。(板书“非连续性文本”)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我们平常学习的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

白,都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很强的。 3、那这样的一些文本我们应该怎么来阅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方法?(补充课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二)合作探究,寻找阅读方法。 1选择旅游地点,探讨图表类阅读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想假期的时候像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去重庆旅行,于是经过商量,让小伙伴做了一份攻略。下面是老师的朋友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结合资料给老师推荐一到两个必去打卡的景点吧。(出示表格“游客对景区满意情况统计表”)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相机揭示并板书:图表类: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4)、教师小结:在阅读图表类的文本时,不管是条状的、柱状的、饼状的、线状的,还是表格类,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横坐标、竖坐标了解主题,有图例的分析一下图例,关键是要比较数据,尤其要抓住极大的数和极小的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选择乘车线路,探讨图文类阅读方法 (1)确定好游玩地点,接下来再请大家替老师选择一条合适的出行路线吧。按照老师平时的出行习惯呢,喜欢简单快捷一点的,一步到位最好,所以高铁是首选。资中到重庆的高铁在重庆北站南广场站出站,我还想去的那天到美食天堂、打卡圣地“洪崖洞”(“小什字”附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_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教案

第一节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 微点1 读懂全文 微点秒杀联系所学,消除误区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

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编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看标题信息 没有标题,但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2.抓记叙要素 三则材料,材料一是报告,较完整;材料二是图表,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任教学科:语文 任教年级:六(8)班 任教老师:穆应波 考情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是仁怀市近两年小考考查的热点,所选题材广泛,但主要涉及社会热点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其文本呈现的形式除了文字外,还有图表、漫画等。其考查的难度不算大,但学生得分不尽人意。 教学目标: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通过练习,知道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思路和方法。 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备考自信心。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观看图片,说出样式,导出所学内容。 2.板书。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说明、表、符号、单、图画等信息为单位,一种或几种信息组合而成,直观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形式,阅读时以非线性阅读方法,需要组合多重信息,

进行分析理解,做出评价。常见的类型有:图类(地图、导游图、统计图等)、表类(统计表、时刻表)、文字说明类(说明书、广告词等)、单类(车票、购物小票、报价单等)等等。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分为哪三种样式? ①文本类(文字片段) ②图表类(图画、图形、表格等) ③图文类(前二者的结合)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 (一)筛选辨析文本信息。关注题干、关注关键词、关注逻辑 (二)整合信息归纳要点。原文摘抄或归纳,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 (三)分析品味文本语言。结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 (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结合材料 五、不同类型方法讲解 1.非连续性文本之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答题思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 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 读”部分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 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 考情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是广州市近两年中考考查的热点,文本长度约 1500 字,所选题材广泛, 但主要涉及社会热点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其文本呈现的形式除了文字外,还有图表、漫画等。其考查的难度不算大,但学生得分不尽人意。 教学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考题型。 2.通过练习,知道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思路和方法。 3.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备考自信心。 课时: 4 课时 学习过程: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说明、表、符号、单、图画等信息为单位,一种或几种信息组合 而成,直观呈现信息内容的文本形式,阅读时以非线性阅读方法,需要组合多重信 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评价。常见的类型有:图类(地图、导游图、统计图等)、表类(统计表、时刻表)、文字说明类(说明书、广告词等)、单类(车票、购物小票、报价单等)等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不附文字说明的图片、娱乐意义为主的卡通画和漫画不包括在此类文本中。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 (一)筛选辨析文本信息。关注题干、关注关键词、关注逻辑 (二)整合信息归纳要点。原文摘抄或归纳,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 (三)分析品味文本语言。结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 (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结合材料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文本大多由材料组成,除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教案 教学设想: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行搜集到一两篇新闻(提示学生可以在报纸、杂志、电视或者网络的媒体上面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来总结回顾其基本特征。 2、提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题《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其中消息、新闻点评将会在语言运用中考查,其它形式将会在2007年考纲增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考试大纲》,实现在做题之前“胸中有考纲”的目标。 《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的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考纲明确新闻类文本阅读得要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讨文本(通讯) 今天我们都会死去 每当我思绪万千,想起这场龙卷风给我们城市及其居民带来的灾难时,我就会从现在起哭上一百年。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体会到:现在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我的存在,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我的生命,我的孩子的生命,我的妻子的生命。 我们今天都会死去,就像许多悲惨的生命一样。但是,我们活下来了,我们会重返家园并且继续活下去,包括我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和你们的城市。

多文本阅读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多文本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语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时:第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永嘉句表达情总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4)能复述叙事情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够用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共有四篇课文,其有有三篇精读课文。本组课讲述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首要的难题在于识字量有限,阅读中会遇到较多的生字,影响阅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阅读之前先解决生字,初读课文,为多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同桌互读,全班交流等形式,读懂文本大意,体 会各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和阐明的道理。 2、通过多文本阅读对比,体会各文本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能从多文本的总结中概述出自己从是明白的道理和所受的启 发。 4、通过本课的多文本阅读,体验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建 立多文本阅读的意识。 学习过程 学习环 节 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ppt课件出示主题文本。同桌互 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 交流文本大意 能正确表达文本大意。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用自己喜欢方式读第10、11 课,和同桌说说文本大意,尝试 总结自己明白的道理。全班交流 (完成目标一、三) 能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文 本;能初步总结文本大意, 并阐明自己明白的道理。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 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 正答率。 【教学过程】 一、解读考纲: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 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真题演练 (2012年高考北京卷)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

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一、 《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 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 一个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 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 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内经》就是这样指导古人探究人体生命活 动规律的。 二、 《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 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型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 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三、 《内经》说:“夫候之所拍选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内经》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处,共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况而来。“道”源于“候”,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 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 可以通过观察活活体表现在外的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内经》现有几十种文字的翻译本,已流传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B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现象,取决于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 C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生必衰。D自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及类型。 2、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3、引导、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4、培养分析归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阅读几种常见的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文本,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2、像刚才这样的文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一些有图又有文字的的文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非连续性文

本”。(板书“非连续性文本”)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我们平常学习的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白,都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很强的。 3、那这样的一些文本我们应该怎么来阅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方法?(补充课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二)合作探究,寻找阅读方法。 1选择旅游地点,探讨图表类阅读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想假期的时候像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去重庆旅行,于是经过商量,让小伙伴做了一份攻略。下面是老师的朋友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结合资料给老师推荐一到两个必去打卡的景点吧。(出示表格“游客对景区满意情况统计表”)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相机揭示并板书:图表类:读标题,知主题;析图例,明内容;比数据,得结论) (4)、教师小结:在阅读图表类的文本时,不管是条状的、柱状的、饼状的、线状的,还是表格类,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横坐标、竖坐标了解主题,有图例的分析一下图例,关键是要比较数据,尤其要抓住极大的数和极小的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 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 (1)读,把握全文内容 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寻,寻找筛选目标 首先从题干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这是做题的前提。有的题干中的筛选标准暗藏陷阱。其次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 (3)辨,辨析整合材料 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 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