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镍金刚石分类及应用

镀镍金刚石分类及应用
镀镍金刚石分类及应用

4、镀镍金刚石特性:

1、提高磨料与磨具结合剂之间的结合力,减少金刚石颗粒从基体上脱落;

2、减缓热冲击使金刚石免受瞬时高温冲击而碳化;

3、隔离保护作用:在高温烧结和高温磨削时,镀层对金刚石起隔离保护作用,防止金刚石碳化,氧化等;

4、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

5、镀镍金刚石应用领域

1、主要用于树脂结合剂干、湿磨制品,有效提高把持力,具有良好的散热特点,防止在高速切削中碳化。

2、镀镍金刚石由于其性能的稳定,逐渐应用于各大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厂家,近几年来,金刚石线锯的蓬勃发展也对金刚石原料提出了要求,逐步向着镀覆镍金属方面发展,30%增重的形貌规则的金刚石镀镍产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化工导论69道简答题作业答案,可能有一两题的答案不怎么对

课程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完成问答题,二是完成一份文献和网络检索总结小论文。 问答题部分: 1. 解释中文“化工”的含义,它包括哪些内容在现代汉语中,化学工业、化学工程 和化学工艺的总称或其单一部分都可称为化工,这是中国人创造的词。 化工在汉语中常常是多义的,化工可以分别指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也可指其综合。 2. 解释中文“化工”的含义。说明“工程”与“工艺”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化工在汉语中常常是多义的,化工可以分别指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也可指其综合。 (2)应该说明的是化学工程为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学科提供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 3. 化学工业按原料、产品吨位、和化学特性各如何分类 (1)按原料分: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学工业、生物化学工业、农林化学工业 (2)按产品吨位分:大吨位产品和精细化学品 (3)按化学特性分: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 4. 简述化工的特点是什么 (1)品种多(2)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 (4)化工生产过程条件变化大 (5)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6)实验与计算并重 (7)使用外语多 5. 指出按现行学科的分类,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下分哪些二级学科它们的 关系如何在我国当前的学科划分中,以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概括化工学科,并又分为以下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为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学科提供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 6. 简述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各自的学科定义与研究内容 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律,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化学镀镍镀层性能

化学镀镍:镀层性能 发布日期:2013-04-10 浏览次数:14 核心提示:化学镀层,特别是化学镀镍层有着广泛的工业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镀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直接决定它们的这些性能及其他重要特性。 1结构 化学镀层,特别是化学镀镍层有着广泛的工业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镀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直接决定它们的这些性能及其他重要特性。这些性能同样取决于槽液组成和沉积参数(如,温度和搅拌),化学镀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能够在任意形状的物体上沉积均匀的镀层。 化学镀镍层依据所使用的还原剂分为两类:一类是Ni—P合金;另一类是N —B合金。 镀态化学镀层是一种亚稳态过饱和合金[13],在酸性镀槽中用次磷酸盐作还原剂沉积的化学镀层结构为非晶态或液体状[13],在330℃左右热处理发现(文献[3,13],见“基本原理”第16章)产生半结晶,面心立方(fcc)镍分布在金属互化物(如,Ni3P和Ni3B)中。沉积过程中不会形成金属互化物,因此镀态化学镀镍层中,P原子不规则地夹杂在Ni原子之间,正如上面所讨论(如图18—3所示),Ni-P镀层中的P含量取决于镀槽的pH值。通常,槽液pH值越高,镀层的含P量越低,镍的结晶态越高,也就是说,P含量越低,组成膜层的单元镍晶粒的平均尺寸越大。因此,可以认为,P在晶体形成中起抑制剂的作用。可以通过下面简单形式进行解释:当P原子夹杂到Ni原子之间时,P原子的存在,减少了Ni原子之间接触形成延展镍晶体的可能性。沉积过程中伴随H2的逸出,接近生长膜处的pH值将升高,而随后的搅拌使pH值回到原来的较低值,这种周期变化使得P含量随膜层厚度变化,20世纪50年代[14]某些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另外,P含量还决定材料密度,图18—4表明,在P含量为0时,镀层的密度接近其金属块的密度[15]。

CVD钻石19化学气相沉淀法(也称CVD法)合成钻石概述

CVD钻石 化学气相沉淀法(也称CVD法)合成钻石概述 化学气相沉淀法,简称CVD法,可以用于人工合成钻石。最近,由于技术的突破,可以生产出大颗粒的钻石,国检中心在近期日常委托检验中,陆续发现了两批次CVD合成钻石,证明CVD合成钻石已经进入国内市场,引起了大家的关切。笔者从宝石人工合成的角度,介绍一下化学气相沉淀法(也称CVD法)合成钻石。 一、化学气相沉淀法(也称CVD法)合成钻石的历史和现状 但当时CVD法生长钻石的速度很慢,以至很少有人相信其速度能提升到可供商业性生长。 从1956年开始俄罗斯科学家通过研究,显著提高了CVD合成钻石的速度,当时是在非钻石的基片上生长钻石薄膜。 20世纪80年代初,这项合成技术在日本取得重大突破。钻石的生长速度已超过每小时1微米(0.001mm)。这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将这项技术用于多种工业目的的兴趣。 图1 无色-褐色CVD合成钻石 一颗由美国CVD钻石公司(CVD钻石中国公司www.cvd.hk,https://www.360docs.net/doc/d515030804.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d515030804.html,)

生产的高温高压(HPHT)处理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钻石,重0.226克拉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CVD法合成钻石的研究,并迅速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提供了许多CVD合成多晶质钻石工业产品。 这项技术也在珠宝业得到应用,用于某些天然宝石也包括钻石的优化处理。 尽管当时CVD合成钻石的生长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有可能生长出用于某些工业目的和宝石镀膜的较薄的钻石层,但要生产可供切磨刻面的首饰用材料,因需要厚度较大的单晶体钻石,仍无法实现。一颗0.5克拉圆钻的深度在3mm以上,若以每小时0.001mm速度计算,所需的钻坯至少要生长18周。可见,低速度依然是妨碍CVD法合成厚单晶钻石的主要因素。 进入20世纪90年代,CVD合成单晶体钻石的研发取得显著进展。 进入本世纪,首饰用CVD合成单晶体钻石的研发有了突破性进展: 多年从事CVD合成单晶钻石的研发。2003年秋开始了首饰用CVD合成单晶钻石的商业性生产,主要是Ⅱa型褐色到近无色的钻石单晶体,重量达1ct或更大些。同时,开始实验性生产Ⅱa型无色钻石和Ⅱb型蓝色钻石。阿波罗钻石公司预计其成品刻面钻石在2005年的总产量为5000 - 10000ct,大多数是0.25到0.33ct的,但也可生产1 ct的(图1,图2)。 CVD钻石的设备及合成工艺由于技术方法的改进,他们已能高速度(每小时生长100微米)生长出5到10ct的单晶体,这个速度差不多5倍于用高压高温方法和其他CVD方法商业性生产的钻石。他们还预言能够实现英寸级(约300ct)无色单晶体钻石的生长。 由此可见,首饰用CVD合成钻石的前景是十分喜人的,它对于钻石业的影响也是不可

镀镍优点

山东振挺精工活塞表面处理介绍 表面镀镍处理 使活塞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提高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化学镀镍的性能优点与广泛应用 2009-9-18 9:19:00 发布者:顺德金章电镀厂 化学镀镍是当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新型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和 传统电镀可比有如下的优点: 1、化学镀镍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好的环保性,它能确保整个生产环节不便用,不产生 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 2、化学镀镍层结合力强,白滑性好,摩擦系数小,层有优良的钎焊性(焊接结合力 强)可焊接 3、化学镀镍层均匀致密。 4、孔隙率低,耐腐蚀性强,化学镀镍的镀层是非晶态镀层,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5、化学镀镍镀层硬度较高,镀后镀层可进行热处理来提高其硬度达到900HV0.025. 以上。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的优缺点 1 电镀镍 电镀镍是将零件浸入镍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镍板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就会沉积出金属镍镀层。

电镀镍的优点是镀层结晶细致,平滑光亮,内应力较小,与陶瓷金属化层结合力强。 电镀镍的缺点是: ①受金属化瓷件表面的清洁和镀液纯净程度的影响大,造成电镀后金属化瓷件的缺陷较多,例如 起皮,起泡,麻点,黑点等; ②极易受电镀挂具和在镀缸中位置不同的影响,造成均镀能力差,此外金属化瓷件之间的相互遮 挡也会造成瓷件表面有阴阳面的现象; ③对于形状复杂或有细小的深孔或盲孔的瓷件不能获得较好的电镀表面; ④需要用镍丝捆绑金属化瓷件,对于形状复杂、尺寸较小、数量多的生产情况下,需耗费大量的 人力。 2 化学镀镍 化学镀镍是一种不加外在电流的情况下,利用还原剂在活化零件表面上自催化还原沉积得到镍层,当镍层沉积到活化的零件表面后由于镍具有自催化能力,所以该过程将自动进行下去。一般化学镀镍得到的为合金镀层,常见的是Ni-P合金和Ni-B合金。 化学镀镍的优点是不需要电流电源设备,厚度均匀致密,针孔少,均镀性好,仿真能力强,能在复杂零件表面沉积,深镀能力强,抗蚀性能好,镀镍的速度快,镀层厚度可达10~50,um,镀层在烧氢后无起皮、镍泡等缺陷。 化学镀镍的缺点是 ①镀层为非晶态的层状结构,虽然进行热处理后,镀层结晶化,其层状结构逐渐消失,但是对陶 瓷一金属封接件的抗拉强度有所降低; ②镀液的成本高,寿命短,耗能大; ③镀液对杂质敏感,需经常处理,因而使工艺的可操作性变的相对复杂。 化学镀镍的优点和如何进行化学镀镍: 化学镀镍与电镀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①不需要外加直流电源设备。 ②镀层致密,孔隙少。 ③不存在电力线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对几何形状复杂的镀件,也能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 ④可在金属、非金属、半导体等各种不同基材上镀覆。 化学镀与电镀相比,所用的溶液稳定性较差,且溶液的维护、调整和再生都比较麻烦,材料成本费较高。 化学镀工艺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采用的还原剂种类不同,使化学镀所得的镀层性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选定镀液配方时,要慎重考虑镀液的经济性及所得镀层的特性。 目前,化学镀镍、铜、银、金、钴、钯、铂、锡以及化学镀合金和化学复合镀层,在工业生产中已被采用。 如何进行化学镀镍 化学镀镍是化学镀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所用还原剂有次磷酸盐、肼、硼氢化钠和二甲基胺硼烷等。目前国内生产上大多采用次磷酸钠作还原剂,硼氢化钠和二甲基胺硼烷因价格较贵,只有少量使用。

镀镍

镀镍 一:什么是镀镍?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金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 电镀镍是在由镍盐(称主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镀件,通以直流电,在阴极(镀件)上沉积上一层均匀、致密的镍镀层。从加有光亮剂的镀液中获得的是亮镍,而在没有加入光亮剂的电解液中获得的是暗镍。 化学镀镍是在加有金属盐和还原剂等的溶液中,通过自催化反应在材料表面上获得镀镍 层的方法。 二:镀镍的特点、性质、用途 (一)电镀镍的特点、性能、用途: 1 电镀镍层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很高,由于金属镍具有很强的钝化能力,在表面能迅速生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能抵抗大气、碱和某些酸的腐蚀。 2 电镀镍结晶极其细小,并且具有优良的抛光性能。经抛光的镍镀层可得到镜面般的光泽外表,同时在大气中可长期保持其光泽。所以,电镀层常用于装饰。 3 镍镀层的硬度比较高,可以提高制品表面的耐磨性,在印刷工业中常用镀媒层来提高铅表面的硬度。由于金属镍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有些化工设备也常用较厚的镇镀层,以防止被介质腐蚀。镀镍层还广泛的应用在功能性方面,如修复被磨损、被腐蚀的零件,采用刷镀技术进行局部电镀。采用电铸工艺,用来制造印刷行业的电铸版、唱片模以及其它模具。厚的镀镍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作为耐磨镀层。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了复合电镀,可沉积出夹有耐磨微粒的复合镍镀层,其硬度和耐磨性比镀镍层更高。若以石墨或氟化石墨作为分散微粒,则获得的镍-石墨或镍-氟化石墨复合镀层就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可用作为润滑镀层。黑镍镀层作为光学仪器的镀覆或装饰镀覆层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 镀镍的应用面很广,可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在钢铁、锌压铸件、铝合金及铜合金表面上,保护基体材料不受腐蚀或起光亮装饰作用;也常作为其他镀层的中间镀层,在其上再镀一薄层铬,或镀一层仿金层,其抗蚀性更好,外观更美。在功能性应用方面,在特殊行业的零件上镀镍约1~3mm厚,可达到修复目的。特别是近年来在连续铸造结晶器、电子元件表面的模具、合金的压铸模具、形状复杂的宇航发动机部件和微型电子元件的制造等方应用越来越广泛。 5 在电镀中,由于电镀镍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其加工量仅次于电镀锌而居第二位,其消耗量占到镍总产量的10%左右。 (二)化学镀镍的特点、性能、用途: 1 厚度均匀性厚度均匀和均镀能力好是化学镀镍的一大特点,也是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化学镀镍避免了电镀层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匀而带来的厚度不均匀。化学镀时,只要零件表面和镀液接触,镀液中消耗的成份能及时得到补充,镀件部位的镀层厚度都基本相同,即使凹槽、缝隙、盲孔也是如此。 2. 镀件不会渗氢,没有氢脆,化学镀镍后不需要除氢。 3. 很多材料和零部件的功能如耐蚀、抗高温氧化性等比电镀镍好。 4. 可沉积在各种材料的表面上,例如:钢镍基合金、锌基合金、铝合金、玻璃、陶瓷、塑料、半导体等材料的表面上,从而为提高这些材料的性能创造了条件。 5. 不需要一般电镀所需的直流电机或控制设备。 6 热处理温度低,只要在400℃以下经不同保温时间后,可得到不同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因此,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表面要求耐磨和耐蚀的零部件的功能性镀层等 三:镀镍溶液的类型 镀镍液的类型主要有硫酸盐型、氯化物型、氨基磺酸盐型、柠檬酸盐型、氟硼酸盐型等。其中以硫酸盐型(低氯化物)即称之谓Watts(瓦特)镀镍液在工业上的应用最为普遍。几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

第1节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 1.1.1材料科学的内涵 材料科学就是从事对材料本质的发现、分析认识、设计及控制等方面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揭示材料的行为,给予材料结构的统一描绘或建立模型,以及解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科学的内涵可以认为是由五大要素组成,他们之间的关联可以用一个多面体来描述(图1-1)。其中使用效能是材料性能在工作状态(受力、气氛、温度)下的表现,材料性能可以视为材料的固有性能,而使用效能则随工作环境不同而异,但它与材料的固有性能密切相关。理论及材料与工艺设计位于多面体的中心,它直接和其它5个要素相连,表明它在材料科学中的特殊地位。 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结构与性能。为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控制性 能和结构,人们常常需要了解各种过程的现象,如屈服过程、断裂 过程、导电过程、磁化过程、相变过程等。材料中各种结构的形成 都涉及能量的变化,因此外界条件的改变也将会引起结构的改变, 从而导致性能的改变。因此可以说,过程是理解性能和结构的重要 环节,结构是深入理解性能的核心,外界条件控制着结构的形成和 过程的进行。 材料的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材料的结构反映了材料 的组成基元及其排列和运动的方式。材料的组成基元一般为原子、 离子和分子等,材料的排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组元间结合类型的 影响,如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等。组元在结构中不是 静止不动的,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如电子的运动、原子的热运动等。 描述材料的结构可以有不同层次,包括原子结构、原子的排列、相 结构、显微结构、结构缺陷等,每个层次的结构特征都以不同的方 式决定着材料的性能。 物质结构是理解和控制性能的中心环节。组成材料的原子结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运动情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电子结构会影响原子的键合,使材料表现出金属、无机非金属或高分子的固有属性。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某些高分子材料在空间均具有规则的原子排列,或者说具有晶体的格子构造。晶体结构会影响到材料的诸多物理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等。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组成,但二者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强度、硬度及其它物理性能差别明显。当材料处于非晶态时,与晶体材料相比,性能差别也很大,如玻璃态的聚乙烯是透明的,而晶态的聚乙烯是半透明的。又如某些非晶态金属比晶态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蚀性能。此外,在晶体材料中存在的某些排列的不完整性,即存在结构缺陷,也对材料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研究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时,除考虑其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则性,还需要考虑其尺寸的效应。从聚集的角度看,三维方向尺寸都很大的材料称为块体材料,在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尺寸变小的材料叫做低维材料。低维材料可能具有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如零维的纳米粒子(尺寸小于100nm)具有很强的表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等,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和吸光的黑体。以纳米微粒组成的陶瓷具有很高的韧性和超塑性。纳米金属铝的硬度为普通铝的8倍。具有高强度特征的一维材料的有机纤维、光导纤维,作为二维材料的金刚石薄膜、超导薄膜等都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 1.1.2 材料科学的确立与作用 (1)材料科学的提出 “材料科学”的明确提出要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末。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0千克,11月3日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重500千克。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的“探测者1号”人造卫星仅8千克,重量比前苏联的卫星轻得多。对此美国有关部门联合向总统提出报告,认为在科技竞争中美国之所以落后于苏联,关键在先进材料的研究方面。1958年3月18日总统通过科学顾问委员会发布“全国材料规划”,决定12所大学成立材料研究实验室,随后又扩大到17所。从那时起出现了包括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2)材料科学的形成 材料科学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如下五个方面的基础发展: 各类材料大规模的应用发展是材料科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19世纪电动机的发明,使材料在新品种开发和规模生产等方面发生了飞跃,如1856年和1864年先后发明了转炉和平炉炼钢,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铁路交通的发展。随之不同类型的特殊钢种也相继出现,如1887年高锰钢、1903年硅钢及1910年镍铬不锈钢等,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得到大量应用,随后铝、镁、钛和稀有金属相继问世。20世纪初,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如1909年的酚醛树脂(胶木),1925年的聚苯乙烯,1931年的聚氯乙烯以及1941年的尼龙等,发展十分迅速,如今世界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论体积产量已超过了钢。无机非金属材料门类较多,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一些传统材料资源丰富,性能价格比在所有材料中最有竞争能力。20世纪中后期,通过合成原料和特殊制备方法,制造出一系列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如电子陶瓷、铁氧体、光学玻璃、透明陶瓷、敏感及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等。先进结构

镀镍

化学镀镍技术条件 1. 镀镍层厚度: 0.050mm±0.005,材料:化学镀镍区域材料为低合金钢。 2. 工艺流程: (1)应力消除(如有必要) (2)除油 (3)掩蔽(见图纸要求) (4)吹砂处理 (建议做,对最终的镀层质量影响较大) (6)电解净化(如有必要) (7)表面活化 (8)镀镍(供应商应该提供镀镍工艺,以及槽液成分,并获得批准)(9)除氢:要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并将氢排空,应在喷镀后四小时内按照下列条件进行:钢:180-200°C,2小时,空冷(10)热处理 (如有必要) 若在喷镀后四小时内实施了热处理,则不要求进行脱氢 10.1 时效处理(硬度最大化) 钢: 390-410°C,4小时,空冷10.2 扩散(与基材冶金结合) 钢:温度高于550°C,保温时间大于2小时,真空处理,空气冷却如果为调质钢,扩散温度应至少为30°C,低于钢的回火温度。 备注:如果厂家化学镀镍后的镀层性能满足性能测试实验(见3条),化学镀镍的工序和槽液允许按厂家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红色字体部分不强制做。 3.首件质检(FPQ) 3.1 目视检查在100%的镀层表面上进行。喷镀表面应光滑、连续、均匀,无结疤、砂眼、剥落部位和任何其它不利于其使用的缺陷。斑点类的缺陷在最差部位被镀面积 5个/dm2内,可以接受。允许使用食道镜检查内腔。

预先存在的基材不规则造成的镀镍缺陷不能成为镀镍不合格的缘由。 3.2气孔检验 对于目视检查出的缺陷影响部位,使用下列方法进行气孔检验: 钢铁锈法(ASTM B 733 §9.6.1)铝合金茜素(ASTM B 733 § 9.6.4)不允许存在贯穿镀层的气孔。 3.3 表面光洁度 镀层表面光洁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 3.4 厚度 镀层厚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供应商应对工件及试样的厚度进行测量和确认,并将方法提交给公司待批准。如果使用磁法涡流,则应在脱氢前测量。由于该方法会受到镀层中磷含量的影响,因此还有必要预先设定试样上的测量装置,试样上的镀层厚度使用破坏性方法确定(即按照要求进行显微检查)。 3.5 附着力测试 镀层附着力须通过弯曲试验(ASTM B 571)确定;将钢瓶(钢瓶直径为样本厚度的4倍)上的镀镍样本弯曲180度后,镀层不得出现脱皮,也不得出现脱落。镀层允许出现与弯曲轴平行的裂缝。 3.6 化学分析 允许使用以下技术,对镀层进行化学分析,并提交化学分析报告:能量色散谱法(EDS)或波长色散谱法(WDS)(用于显微样本,至少读取3次,光栅覆盖80%镀层厚度);-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如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则须提交公司批准。 3.7 显微检查 经过最终热处理(如有要求)之后,显微试样须取自对于镀层质量较为重 要的工件位置和样品。镀层厚度须符合工件图或规范。 如采用了喷砂处理,则界面污染程度须小于10%。 如采用了时效热处理,则微观硬度须大于850HV0.5。 如采用了扩散热处理,则扩散区域在镀层与基材接触面处须可见。 3.8 腐蚀测试 仅在抗腐蚀镀层经最终热处理后按规范ASTM B 117进行该测试。 在盐雾中的暴露时间超过100小时后,基材上的镀层样本不得有损坏。 3.9 氧化测试

电镀层的硬度-镍

电镀镍的硬度 ·电镀镍磷硼合金:热处理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 将镀有镍磷和镍磷硼的低碳钢样品放人充满氩气的马弗炉中,在400℃热处理30min。再用200℃×2h的热处理消除镀在冷轧非取向钢上的镍磷硼合金镀层的内应力。热处理对镀层硬度的影响见表1。表1热处理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镀层... ·印制电路板化学镀镍的主要功能 。(5)化学镀镍层的热处理通常化学镀镍层经热处理后,不但镀层硬度得到提高,而且镀层孔隙率也有显著降低。硬度化学镀镍层的硬度对于线焊接性、触摸焊盘接触性、印制电路板插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学镀镍层的硬度比电镀镍的硬度要高2~3倍... ·电镀镍磷合金镀层性能:镀层硬度 ??? ①硬度高这是镍磷合金的特点,只要镀层中含磷大于5%时,镀层硬度一般为600~800(Hv)。经过400℃热处理lh后,硬度可达l000(Hv),难能可贵的是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相当高的硬度,这点比铬镀层优越,可适合代替硬铬层如汽缸... ·电镀镍的应用 简介:电镀镍是什么呢?它的主要应用是什么呢?以下就是答案: 电镀镍主要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镍镀层对铁基体而言,属于阴极性镀层。其孔隙率高,因此要用镀铜层作底层或采用多层镍电镀。从普通镀镍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镍镀层不光亮,但容易抛光。使用某些... ·超声波对镍镀层硬度的影响 ,镀层呈现压应力状态。镍镀层晶粒细化、加工硬化和存在压应力是超声波电镀镍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关键词:超声波;电镀;镍镀层;硬度中图分类号:TQ153.12文献标识码:A引言超声波可改善电镀工艺条件,且能够增加镍镀层的硬度、耐磨性等。理想的... ·谁知道电镀镍的用途? 电镀镍的英文名称或翻译是: nickel plating CAS号: 分子式: 概述说明、性质、作用及用途:主要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镍镀层对铁基体而言,属于阴极性镀层。其孔隙率高,因此要用镀铜层作底层或采用多层镍电镀。从普通镀镍...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的区别 化学镀与电镀从原理上的区别就是电镀需要外加的电流和阳极,而化学镀是依靠在金属表面所发生的自催化反应。化学镀镍层是极为均匀的,只要镀液能浸泡得到,溶质交换充分,镀层就会非常均匀,几乎可以达到仿形的效果。电镀无法对一些形状复杂的工件... ·印制电路板化学镀镍的主要功能 热处理通常化学镀镍层经热处理后,不但镀层硬度得到提高,而且镀层孔隙率也有显着降低。硬度化学镀镍层的硬度对于线焊接性、触摸焊盘接触性、印制电路板插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学镀镍层的硬度比电镀镍的硬度要高2~3倍,经过适当热处理后,其硬度...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的镀层分析比较

工程训练B比较全的答案

制造技术工程实训 实习报告 参考答案 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一)工程材料 1、工程材料按其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前者通常以力学性能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后者是以特殊物理化学性能为主的功能材料。工程上通常按化学分类法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可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组成合金的结构形式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三种。刚和铁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铁和碳,统称为铁碳合金,其中碳含量大于2.11%为铁,小于2.11%为钢。 3、碳素钢是指碳含量小于2.11%和含有少量硅、锰、硫、磷等杂质元素所组成的铁碳合金,简称碳钢;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其它金属(如硅、锰、铬、镍等)元素的铁碳合金;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碳素钢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广发应用与机械制造中;合金钢按加入合金元素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能(高耐磨性、耐蚀性、耐低温、高磁性等),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特殊性能钢;铸铁按其碳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灰口铸铁和百口铸铁。

4、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工业橡胶、工业陶瓷等。 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耐磨减模型好、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成型性等优点,此外还有强度硬度较低、耐热性差、易老化和儒变等缺点;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较好的疲劳强度、耐蚀、耐热、耐磨、减震的特点; 工业陶瓷:高硬度、高耐磨、高弹性模量、高抗压强度、高熔点、耐高温、耐腐蚀、脆性大等特点; 合成橡胶:耐热、耐磨、耐老化;耐寒;耐臭氧 (二)材料处理技术 1、热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或内部组织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工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目的。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回火、淬火、调质。 2、说明一下热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 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回火:消除工件淬火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变形与开裂,调节性能获得工艺所求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稳定组织与尺

简述人造金刚石

人造金刚石制造方法综述 人造金刚石取得成功的方法有许多种,兹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分类列举如下: 静压触媒法是国内外工业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人造金刚石的绝大部分(约90%)都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爆炸法在某些国家被应用于金刚石微粉的生产,产量占1%左右。CVD薄膜生长法近年来开始了工业应用。其它一些方法,目前都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静压法,又称静态超高压高温合成法。静压触媒法是指在金刚石热力学稳定的条件下,在恒定的超高压高温和触媒参与的条件下合成金刚石的方法。就是以石墨为原料,以过渡金属或合金作触媒,用液压机产生恒定高压,以直流或交流电通过石墨产生持续高温,使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转化条件一般为5~7GPa,l300~1700℃。这个方法就是传统的高压高温合成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它还在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内外都在致力于高压设备和加热方法的改进以及碳素原料和合金触媒的研究。 静压触媒法合成金刚石的工艺程序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原材料准备(石墨、触媒、叶蜡石的选择、加工与组装) 高压高温合成(p、T、t参数,控制方法与设备) 提纯分选与检验(原理、方法、标准、仪器) 静压触媒法制造金刚石的原理与工艺,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静压直接转变法,是指没有触媒参与下的静压法。由于不用触媒,因而需要更高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对压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它不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原因。

静压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固相转化,二是熔融冷暖。 (1) 固相转化 固相转化,要求提供12GPa以上的压力、2000℃以上的温度,保持时间很短(千分之几秒),只能生长细微的多晶体。 (2) 熔融冷凝 此法比固相转化要求更高的压力和温度。日本有人曾经在20GP,和4000℃条件下,使金刚石熔融,然后逐渐冷凝成为块状大单晶。这是液相金刚石向固相金刚石的转变。也可以通过石墨→熔融→重结晶的过程生成金刚石。石墨在高压高温下熔融,晶格解体,然后冷凝,在重结晶过程中建立起金刚石键,成为金刚石晶体。这种方法的困难在于要有耐高温容器。 动压法主要是爆炸法,爆炸法压力温度条件与不用触媒的静压法相似(压力一般在20GPa以上),但产生高压高温的方法不同,不是用压机,而是用炸药。利用TNT(三硝基甲苯)和RDX(黑索金)等烈性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强冲击波作用于石墨,在几微秒的瞬间可得到几十GPa和几千度高温,使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产品一般为5~20nm的细小多晶体。结晶缺陷严重,脆弱,可作为研磨膏或者制造聚晶的原料。纳米金刚石的用途有待研究开发。 爆炸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贵重设备,单次产量高,每次使用15kg炸药(TNT 40%+RDX60%)可生产约120克拉的金刚石微粉,缺点是温度压力不好控制,尤其无法分别控制温度和压力并且样品回收提纯手续繁多。 爆炸法常用的一种装置是单飞片装置,图1-1为其剖面简图。平面波发生器使顶端的点爆源变成面爆源,产生平面激波,引爆主炸药包,驱动飞片以每秒几千米的速度撞击石墨,使之转变成金刚石,所得产品占石墨的3%~5%。 假若碳源不用石墨而改用球墨铸铁或者普通生铁,铁就能起触媒作用,促使其中的碳变成金刚石。 如果用含有石墨小包裹体的触媒金属块作原料,由于金属比石墨难以压缩,压缩波通过时,没有象石墨那样热起来,造成了石墨包裹体的猝灭。这种猝灭作用使得在冲击压缩过程中形成的金刚石在随后的卸压膨胀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产量大大提高。 日本人漱同信雄采用无定形碳素和改进过的单飞片装置(飞片速度为 3.6

镀镍工艺详细介绍

镀镍工艺解析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工业上常用的镀镍工艺是:1)暗镍。除个别用作功能性镀层外,主要是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的打底镀层,以取代氰化物镀铜工艺,增加镀层的结合力。 2)半亮镍。在暗镍镀液中加入少量不含硫的具有良好整平能力的添加剂,就可获得半光亮的整平能力极佳的镀镍层。它常用作三层镍工艺的中间镀层。由于镀层中不含硫,它的电极、电位与亮镍镀层(含硫)之间有l20mv以上的电位差。从而提高了抗蚀性。 3)光亮镍。在暗镍镀液中加入某些光亮剂可获得全光亮类似镜面光亮的镍层。它常用在半光亮镀镍层之上增加其装饰性能和抗蚀性。光亮剂中因含有硫的有机物,故在镀层中有硫原子夹杂其中,使其与底层半亮镍层有一定电位差。 4)高硫镍。在半亮镍与光亮镍之间,镀上一层硫含量为0.12%。0.25%的镍层,称为高硫镍。这种镀层的化学活性很高,主要用在钢、锌合金基体的防护装饰性镀层的中间镀层,由于半亮镍、高硫镍及光亮镍三层镍之间因硫含量不同而造成两层之间的电位差达到100.140mY,使纵向腐蚀变成横向腐蚀,达.到延缓基体金属腐蚀的目的。 由上述四种镀镍工艺可以组成双层镍工艺或三层镍工艺,这种多层镍工艺的防护性能优于铜

镍铬组合镀层工艺,近年来比较流行。 5)珍珠镍(又称缎面镍)。它是一种外观似缎面状的镀镍层,在阳光下不会产生眩目的反光,人眼注视时不会感觉眩晕、疲劳。这类镀层广泛用在汽车制造、手术器械、机床、仪器仪表等行业。 6)黑镍。这是一种具有良好消光性能的镍镀层。镀层中大约含镍40%.60%,其余为锌、硫及有机物。这种镀层硬度比镀锌黑钝化硬,耐磨性能好。多用于光学仪器及摄像设备的制造。也用于太阳集热器的制造。 7)高应力镍。在特定的镀镍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能镀出应力较大的镀镍层,由于应力较大,这种镀层表面会产生许多微裂纹。在这种镍层表面再镀上一层普通铬镀层,就形成了微裂纹铬,当裂纹密度达到300。1500条,cm时,就会有很强的抗蚀性能。 8)柠檬酸盐镀镍。这种镀液是在中性pH值条件下工作的,主要用在锌铝压 铸件、铝件的电镀打底镀层。以保证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力。 9)氨基磺酸盐镀镍。从这种镀液中可获得低应力镍层。主要用在电铸镍或印刷线路板镀金前的镍镀层。但这种镀液成本较高。 除了上述九种镀镍工艺外,还有氯化物镀镍、氟硼酸盐镀镍、焦磷酸盐镀镍等,这些镀镍工艺应用较少。

无机合成

第二章 试述气体的来源和净化步骤。如何除去气体中的水分。(P11---P12) 答: ⑴来源:工业制备和实验室制备 ⑵净化步骤:a除去液雾和固体颗粒。b 干燥。c 除氧。d 除氮 ⑶一是让气体通过低温冷阱,是气体中的水分冷却下来,已达到除水的目的 二是让气体通过干燥剂,将水分除去。 干燥气体的干燥剂有几种类型?选择干燥剂应该考虑哪些因素?P12 答: 种类:一类是可同气体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干燥剂 一类是可吸附气体中水分的干燥剂 因素:a干燥剂的吸附量,干燥剂的吸附量越大越好 b吸附速率,吸附速率愈快愈好。 c残留水的蒸气压,吸附平衡后残留水的蒸气压愈小愈好 d干燥剂的再生,干燥剂越易再生成本越低 如何进行无水无氧实验操作?P16 答 1 无水无氧操作室2保护气体及其净化3 试剂的储存和转移4 反应、过滤和离心分离及升华提纯5 样品的保存和转移 溶剂有哪些类型?质子溶剂有哪些特点?质子惰性溶剂分为几类?举例说明P18 和P34 答: 溶剂类型:质子溶剂,质子惰性溶剂,固态高温溶剂 质子溶剂的特点:都能自电离,这些溶剂主要是些酸碱 质子惰性溶剂分类:

a惰性溶剂,基本不容计划不自电离。如四氯化碳,环己烷等 b偶极质子惰性溶剂,即极性高但电离程度不大的溶剂。乙腈,二甲基亚砜等 c两性溶剂,三氟化溴 d无机分子溶剂,二氧化硫,四氧化二氮 使用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依据哪些原则?P35--P40 答: 因素:①反应物的性质②生成物的性质③溶剂的性质 原则:a反应物充分溶解b反应物不与溶剂作用c使副反应最少d易于使产物分离 什么叫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P40/P41 答: 拉平效应:但一种酸溶于任一溶剂时,酸中的质子完全转移给溶剂分子,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平。当不同的酸在同一溶剂中被拉平时,它仍在该溶剂中所表现的酸性强度时相同的。即原有的酸性差别因溶剂无法区分而被拉平,这种效应被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作用为区分效应。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为区分溶剂。 第三章 化学气相沉积法有哪些反应类型?该法对反应体系有什么要求?在热解反应中用金属烷基化物和金属烷基氧化物作为源物质时,得到的沉积层分别为什么物质?如何解释?P47--- 答: 1、反应类型:热分解反应;化学合成反应;化学输运反应。 2、要求: ①反应物在气温下最好是气态,或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就有相当的蒸气压,且容易获得高纯产品。 ②能够形成所需要的材料沉积层,反应副产物均易挥发

镀镍技术条件

化学镀镍技术条件 1. 镀镍层厚度:0.050mm±0.005,材料:化学镀镍区域材料为低合金钢。 2. 工艺流程: (1)应力消除(如有必要) (2)除油 (3)掩蔽(见图纸要求) (4)吹砂处理(建议做,对最终的镀层质量影响较大) (6)电解净化(如有必要) (7)表面活化 (8)镀镍(供应商应该提供镀镍工艺,以及槽液成分,并获得批准) (9)除氢:要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并将氢排空,应在喷镀后四小时内按照下 列条件进行:钢:180-200°C,2小时,空冷 (10)热处理(如有必要) 若在喷镀后四小时内实施了热处理,则不要求进行脱氢 10.1 时效处理(硬度最大化) 钢:390-410°C,4小时,空冷 10.2 扩散(与基材冶金结合) 钢:温度高于550°C,保温时间大于2小时,真空处理,空气冷却 如果为调质钢,扩散温度应至少为30°C,低于钢的回火温度。 备注:如果厂家化学镀镍后的镀层性能满足性能测试实验(见3条),化学 镀镍的工序和槽液允许按厂家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红色字体部分不强制做。 3.首件质检(FPQ) 3.1 目视检查 在100%的镀层表面上进行。 喷镀表面应光滑、连续、均匀,无结疤、砂眼、剥落部位和任何其它不利于其使用的缺陷。斑点类的缺陷在最差部位被镀面积5个/dm2内,可以接受。允许使用食道镜检查内腔。 预先存在的基材不规则造成的镀镍缺陷不能成为镀镍不合格的缘由。 3.2气孔检验 对于目视检查出的缺陷影响部位,使用下列方法进行气孔检验:

钢铁锈法(ASTM B 733 § 9.6.1) 铝合金茜素(ASTM B 733 § 9.6.4) 不允许存在贯穿镀层的气孔。 3.3 表面光洁度 镀层表面光洁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 3.4 厚度 镀层厚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 供应商应对工件及试样的厚度进行测量和确认,并将方法提交给公司待批准。如果使用磁法涡流,则应在脱氢前测量。由于该方法会受到镀层中磷含量的影响,因此还有必要预先设定试样上的测量装置,试样上的镀层厚度使用破坏性方法确定(即按照要求进行显微检查)。 3.5 附着力测试 镀层附着力须通过弯曲试验(ASTM B 571)确定;将钢瓶(钢瓶直径为样本厚度的4倍)上的镀镍样本弯曲180度后,镀层不得出现脱皮,也不得出现脱落。 镀层允许出现与弯曲轴平行的裂缝。 3.6 化学分析 允许使用以下技术,对镀层进行化学分析,并提交化学分析报告: - 能量色散谱法(EDS)或波长色散谱法(WDS)(用于显微样本,至少读取3次,光栅覆盖80%镀层厚度); -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如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则须提交公司批准。 3.7 显微检查 经过最终热处理(如有要求)之后,显微试样须取自对于镀层质量较为重要的工件位置和样品。 镀层厚度须符合工件图或规范。 如采用了喷砂处理,则界面污染程度须小于10%。 如采用了时效热处理,则微观硬度须大于850HV0.5。如采用了扩散热处理,则扩散区域在镀层与基材接触面处须可见。 3.8 腐蚀测试 仅在抗腐蚀镀层经最终热处理后按规范ASTM B 117进行该测试。 在盐雾中的暴露时间超过100小时后,基材上的镀层样本不得有损坏。

刀具习题及答案

刀具习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试题(1)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刀具材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非金属材料有、等。 2.刀具的几何角度中,常用的角度有、、、、 和六个。 3.切削用量要素包括、、三个。 4.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的不同,所以切削类型有、、和四种。 5.刀具的磨损有正常磨损的非正常磨损两种。其中正常磨损有、和 三种。 6.工具钢刀具切削温度超过时,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硬度明显下降,失去切削能力而使刀具磨损称为。 7.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附近,宜取和。 8.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性能,必须具有、、和。 9.防止积削瘤形成,切削速度可采用或。 10.写出下列材料的常用牌号: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 钢、;高速工具钢、。 二、判断题:(在题末括号内作记号:“√”表示对,“×”表示错)(每题1分,共20分)

√1.钨钴类硬质合金(YG )因其韧性、磨削性能和导热性好,主要用于加工脆性 材料,有色金属及非金属。 √2.刀具寿命的长短、切削效率的高低与刀具材料切削性能的优劣有关。 √3.安装在刀架上的外圆车刀切削刃高于工件中心时,使切削时的前角增大,后 角减小。 ×4.刀具磨钝标准VB 表中,高速钢刀具的VB 值均大于硬质合金刀具的VB 值,所 以高速钢刀具是耐磨损的。 √5.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和刀具结构是研究金属切削刀具的三项基本内容。 √6.由于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较低,冲击韧度差,所取前角应小于高速钢刀具的 合理前角。 √7.切屑形成过程是金属切削层在刀具作用力的挤压下,沿着与待加工面近似成 45°夹角滑移的过程。 ×8.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9.切屑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塑性和韧性提高,脆性降低,使断屑形成了内在的有 利条件。 √10.一般在切削脆性金属材料和切削厚度较小的塑性金属材料时,所发生的磨损 往往在刀具的主后刀面上。 √11.刀具主切削刃上磨出分屑槽目的是改善切削条件,提高刀具寿命,可以增加 切削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12.进给力f F 是纵向进给方向的力,又称轴向力。 √13.刀具的磨钝出现在切削过程中,是刀具在高温高压下与工件及切屑产生强烈 摩擦,失去正常切削能力的现象。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首先,组成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工艺过程由毛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3-1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什么?试述前角、切削速度改变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利用刀具从工件上切下多余的金属层,形成切屑和已加工表面的过程。 前角直接影响剪切角?。前角 γ增大,剪切角?也增大,变形 减小;前角还通过摩擦角β影响剪切角; 切削速度的影响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层金属变形不充分,第I变形区后移,剪切角?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在积屑瘤的增长阶段,随切削速度的提高,积屑瘤增大,刀具实际前角 γ增大, 切削变形减小。而在积屑瘤减小阶段,随切削速度的提高,积屑瘤高度减小,实际前角 γ变小,切削变形又增大。 3-3什么是切削层?切削层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 切削加工时,刀具的切削刃从加工表面的一个位置移动到相邻的加工表面的另一个位置,两表面之间由刀具切削刃切下的一层金属层称为切削层。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垂直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厚度;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平行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宽度;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切削层横截面面积,称为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3-4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在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因为,背吃刀量增大后,切削宽度也增大,切屑与刀具接触面积以相同比例增大,散热 条件显著改善;进给量增大,切削厚度增大,但切削宽度不变,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长度增加,散热条件有所改善;切削速度提高,消耗的功增加,产生的热量增多,而切削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切削是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3-5 刀具磨钝标准与刀具耐用度之间有何关系?确定刀具耐用度有哪几种方法?要提高刀具耐用度,前角和主偏角应如何变化? 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磨钝标准为止的总切削工作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 确定刀具耐用度,可以用刀具寿命、达到磨钝标准前的切削路程或加工的零件数表示等方法。

《金属切削原理》作业(一)答案

《金属切削原理》作业(一)答案 《金属切削原理》作业(一) 一、填空题: .刀具材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非金属材料有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 金属及非金属。(√) .刀具寿命的长短、切削效率的高低与刀具材料切削性能的优劣有关。(√) .安装在刀架上的外圆车刀切削刃高于工件中心时,使切削时的前角增大,后角减小。(√) .刀具磨钝标准表中,高速钢刀具的值均大于硬质合金刀具的值,所以高速钢刀具是耐 磨损的。(×) .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材料和刀具结构是研究金属切削刀具的三项基本内容。(√)

.由于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较低,冲击韧度差,所取前角应小于高速钢刀具的合理前角。(√) .切屑形成过程是金属切削层在刀具作用力的挤压下,沿着与待加工面近似成°夹角滑移的过程。(√) .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切屑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塑性和韧性提高,脆性降低,使断屑形成了内在的有利条件。(×) (√) .当粗加工、强力切削或承冲击载荷时,要使刀具寿命延长,必须减少刀具摩擦,所以后角应取大些。(×)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 .在中等背吃刀量时,容易形成“”形切屑的车刀卷屑槽宜采用。 、外斜式、平行式、内斜式)

.刀具产生积屑瘤的切削速度大致是在范围内。 、低速、中速、高速 .切削过程中,车刀主偏角κ增大,切削力。 、增大、不变、减小 .前刀面上(刀屑间)的磨擦是() 、外磨擦、内磨擦、内磨擦与外磨擦兼有之 .车削时切削热主要是通过和进行传导的。 、切屑、工件、刀具、周围介质 .刀具磨钝标准通常都按后刀面的磨损值制订值的。 、月牙洼深度、后刀面、月牙洼深度 .刀具磨损过程的三个阶段中,作为切削加工应用的是阶段。 、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 .车削时为降低表面精糙度,可采用()的方法进行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