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喷塑工艺规范

静电喷塑工艺规范
静电喷塑工艺规范

静电喷塑工艺规范

编号: 版本号:V1.0 拟制:审核: 批准: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外壳和零部件的喷塑加工。

二、工艺流程

1前处理

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

主要工艺步骤如下:

1.1除油

1.1.1去除黑色金属工件在生产过程中表面的油污用槽浸法

碱液清洗配方:氢氧化钠4%、磷酸钠4%、磷酸三钠4%、OP-10乳化液0.3%、温度90~95℃处理时间5~8分钟。处理后检查方法:水洗后用刷帚刷目测油污是否去净.。

1.1.2去除有色金属工件表面的油污用槽浸法

采用KL-13型除油除锈添加剂处理(该添加剂为白色粉末)使用浓度:兑水比例2%温度大于5℃(如加温处理速度加快)时间5~10分钟槽液PH值:7。

1.1.3塑料制品的表面除油用槽浸法

选用KL-16型脱腊除油粉使用浓度:兑水比例5%温度40~65℃时间5~10分钟。

除油后必须水洗,清除表面洗剂并确认油污去尽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1.2除锈

采用酸性除锈去除钢铁表面的锈垢用槽浸法。酸洗除锈液配方:浓度31%的工业盐酸、缓蚀剂3%温度:常温。处理时间3~8分钟处理后检查方法:水洗后目测是否有锈垢存在。确认表面锈垢除尽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1.3磷化

用锌系磷化液使钢铁表面磷化用槽浸法。WF磷化剂分为:A剂——配槽剂B剂——补加剂C剂——促进剂。

槽液配制:槽内加水3/4体积按每25~30公斤/吨的量加入A剂然后再添加用热水溶解的氢氧化钠(按每0.7公斤/吨的用量)最后加水至工作液面确认酸度。在即将开始磷化时按每0.5~0.7公斤/吨的量加入C剂搅拌均匀待用。

使用工艺参数:总酸度18~35点游离酸度0.5~1.5点促进剂2~3点温度35~45℃浸磷时间5~10分钟检查方法:水洗、干燥后目测磷化膜应呈瓦灰色、结晶细致、无斑点、以及未磷化到的部位无氧化物等固体沉积物残留于表面磷化后水洗应彻底清洗后应迅速干燥。

磷化液管理:磷化液连续使用后总酸度上升可用水稀释总酸度下降时按每1.6公斤/吨补加B剂可上升1点。游离酸度上升时按每0.4公斤/吨加入氢氧化钠可降游离酸度1点游离酸度下降可按每6公斤/吨加入B剂游离酸度可上升1点。槽液温度过低或C剂添加过多或B剂补加不足游离酸度可能降到0.4点以下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按每0.9公斤/吨添加B剂游离酸度上升0.1点当C剂添加过多产生彩色膜时可搅动或加热让其加快自然挥发。

1.4钝化

钝化可以封闭磷化层的孔隙,使磷化层中裸露的钢铁钝化,以抑制残余磷化加速剂的腐蚀作用,进一步增加防护能力。钝化时一般用重铬酸钾溶液(2~4克/升,有时也加入1~2克磷酸),在80-90摄氏度浸啧2-3分钟取出,水洗即可。

工件经前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尘,而且原来银白色有光泽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均匀而粗糙的不容易生锈的灰色磷化膜,既能防锈又能增加喷塑层的附着力。

2静电喷涂

目的: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的表面上,特殊工件(包含容易产生静电屏蔽的位置)应该采用高性能的静电喷塑机来完成喷涂。

喷涂前,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调配好塑粉颜色。

2.1喷涂作业

工艺步骤: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工件的表面均匀的喷上一层粉末涂料;落下的粉末通过回收系统回收,过筛后可以再用。此过程中,喷涂原料及塑粉通过静电喷塑机对工件的喷涂,在工件需喷塑面形成均匀涂料层(高温固化后成品厚度在

0.1~0.14mm之间)。

2.2高温固化

目的:将工件表面的粉末涂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使之熔化、流平、固化,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工件表面效果。

工艺步骤:将喷涂好的工件推入固化炉,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一般180℃~190℃之间),并保温相应的时间(一般15min~30min之间);开炉取出冷却即得到成品。

2.3喷涂厚度检测

用测厚仪测量涂覆层厚度应在《静电喷塑设计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三、附加说明

本工艺规范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教材

设备装置设备离子风机/扇 离子平衡测试 衰减时间:2 S 离子平衡:±50 V 每月QC 风量 最大风量管控(特殊要求的 站别,适合风量管控) 注:只管控,不记录 每日巡检确认QC 使用距离 除静电风机固定在对象物品 30cm 距离以内处(某些场 所、条件下,要基于实际的 作业环境、装置差异等调整、 确定适当的使用距离) 注:只管控,不记录 每日巡检确认QC 使用角度 根据对象品与固定点的位置 关系选定最佳吹风角度(为 了避免角度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被有意或无意的改变,要 明确的标识角度)注:只管 控,不记录 每日巡检确认QC 设备接地设备接地阻抗106Ω~109Ω每半年QC 5.2 测试仪器 表2 仪器用途表 No 仪器名称用途 1 离子平衡测定器测量离子风机/扇静电消除结果 2 阻抗计测量机台接地阻抗 3 人体ESD装备综合测试仪测试每日进入洁净室人员穿着防静电服装后的状态 6.人体ESD装备综合测试仪使用方法 6.1人体ESD装备综合测试仪操作说明: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编号DSM-MF-XXXX

LO:低于设定值,PASS:设定值范围内,HI:高于设定值,有报警功能,参数表如下: 指示灯电阻值 LO R<750KΩ PASS 750KΩ≦R≦100MΩ HI R>100MΩ 6.2人体综合测试仪测试方法 静电环的佩戴方式:必须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松弛,不得隔衣物,必须将金属片戴在手腕上侧,如下图所示 人员穿着无尘服装完毕后,在进工程作业前在人体静电综合测试仪上进行人体ESD状态测试,测量方法如下所示 a.双脚站在测试仪金属板上,双脚完全接触金属板,静电环连接在仪器上; b.用手腕处的皮肤按压静电测试仪器的检测按钮,三个指示灯都亮绿灯即合格(OK),有一个指示灯亮红灯则为不合格(NG),并且蜂鸣器会长鸣。如下图: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编号DSM-MF-XXXX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LHJ-WI-QC-00 版本A0 生效日期2013.07.01 受控标识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序号版本修改内容修订人生效日期备注编制审核批准

生效日期2012.5.21 文件名称静电防护管理规范本页码第1 页共3页1.目的 明确防静电材料的验收标准及在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操作规范,有效的控制静电的产生和泄放,降低静电隐患,确保产品质量,保证生产中的工序质量符合规定要求,防止出现批量性或倾向性不合格产品。 2.适用范围 所有静电防护要求的区域、设备、人员、物料、产品等。 3.术语 3.1静电 electrostatic 静电就是物体所带相对静止不动电荷。 3.2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引起的物体间的静电电荷转移。 3.3静电放电保护材料 ESD protected materials 具有下列特征的材料:防止产生摩擦起电;免受静电场的影响;防止与带电人体、物体接触而产生直接放电。 3.4接地 grounding 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物体上。 4.职责 4.1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工作区域、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的执行。 4.2采购部门应按照要求,采购有防静电标识或防静电特性的物品。 4.3品质部负责防静电产品的来料检测及制定公司的防静电措施要求和标准及监督执行状 况。 4.4设备部负责静电防护设备,设施的安装,保养,维修等。 4.5生产部负责按要求实施防静电用具的检测和静电线、接地线、静电垫等防静电设施测 试和记录以及所有相关记录的保存。 5.静电防护措施 5.1建立防静电接地系统 5.1.1人体静电防护接地系统: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防静

喷塑工艺

喷塑工艺流程 表面处理: 1、热浸锌:起到电化学保护作用,由内至外防止钢铁基材的生锈. 2、富锌磷化:增强涂膜与基材的附着力。 3、有机锌环氧粉末涂层:优异的防腐性能及抗撞性能。 4、纯聚酯彩色粉末涂层:抗紫外线的稳定性,长久的抗脏性能及表面自洁性能。 工艺流程: 5、合理优质的工艺安排 上料—高频焊接成型定径—涡流探伤—矫直—水压检测—金加工—热镀锌—表面精整—脱脂—一次清洗—二次清洗—表调—富锌磷化—清洗—纯水清洗—干燥—有机锌环氧粉末涂层—固话—聚酯彩色涂层—固化

表面处理(塑粉+静电喷涂) 6、塑粉是喷塑工艺的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塑料粉末经过高温加热之后通过压缩空气给的风喷到材质表面。 塑粉与油漆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喷塑的效果好,成本低,颜色正,美观。油漆贵,效果一般,聚酯油漆或者氟碳油漆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而门窗一般用于腐蚀性比较低的环境下,塑料的密封性就足够了。 7、静电喷涂是利用高压静电电场使带负电的涂料微粒沿着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运动,并将涂料微粒吸附 在工件表面的一种喷涂方法。静电喷涂设备由喷枪、喷杯以及静电喷涂高压电源等组成(1)、一次涂装可以得到较厚的涂层,例如涂覆100~300μm的涂层,用一般普通的溶剂涂料,约需涂覆4~6次,而用粉末涂料则一次就可以达到该厚度。涂层的耐腐性能很好。 (2)、粉末涂料不含溶剂,无三废公害,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 (3)、采用粉末静电喷涂等新工艺,效率高,适用于自动流水线涂装,粉末利用率高,可回收使用。 (4)、除热固性的环氧、聚酯、丙烯酸外,尚有大量的热塑性耐脂可作为粉末涂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氟化聚醚、尼龙、聚碳酸脂以及各类含氟树脂等。

喷塑工艺

一、喷塑工艺 1.准备工作 1.1零部件 零件表面应进行吹灰处理,不需喷塑的部位要遮盖处理。 1.2设备 a.静电发生器:通电检查静电发生器电源是否正常,电压输出是否正常。 b.粉桶:粉末是否处于悬浮状态。 c.喷枪、粉管、粉泵:是否清理干净,不允许有残留粉末。 d.空气压缩机:通电检查压缩机工作是否正常,空气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e.压缩空气冷冻干燥机及气路油水分离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排油、排水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f.试喷:检查上粉是否正常,电压、气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2.工艺过程 2.1参数检查 静电电压:30-70KV 空气压力:0.6-0.8MPa 供粉量:150-250g/min(可调节) 2.2调试喷枪:打开静电发生器,出粉由进气调节。气压从零开始,逐渐调大,观察出粉量是否均匀。 喷涂:喷枪与零部件距离10-20cm。喷焊道及不易上粉的部位时喷枪距零部件可以近一点。喷涂时,喷枪对零部件表面作水平或垂直方向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隐蔽部位或焊道处喷粉厚度应稍厚一些。 2.3烘道:烘道应定期清理,温度均匀。按照塑粉固化要求,将温度调整到180℃-230℃,零部件在烘道内的流转速度按塑粉固化时间调整。 3.检验标准 3.1涂层厚度:60-100um,厚度均匀。 3.2涂层硬度:2H 3.3涂层强度: a、固定被试零部件,使其被冲击时无晃动现象。 b、将冲击器垂直竖立于被测件的被测部位,以头部镶有Φ12mm钢球、外径为Φ17mm全重为100g的重外向锤,在内径为Φ19的冲击器内按1m高度自由垂直落下,对被测件的涂层进行落体冲击。 c.将冲击器移开,冲击部位的涂层应无剥落和裂纹。在同一被测件上相距不小于100mm位置外,重复进行3次冲击试验,若有一件不合格,即判定该件不合格。 3.4附着力:

防静电地板施工规范

一、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技术1.引言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技术,是属于机房安全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静电,是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静电不仅会对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而且还会导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坏。此外,还会影响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正常的工作和身心健康。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诸如气象预测预报、航空管理、铁路运输、邮电业务、微波通信、证券营运、财政金融、人造卫星、导弹发射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热这些领域都是与国名经济息息相关的,一旦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特别是件大的故障会给国名经济带拉额巨大的损失,造成的政治影响更不容忽视。2.机房的静电及其防护静电引起的问题不仅硬件人员很难查出,有时还会是软件人员误认为是软件故障,从而造成工作混乱。此外,静电通过人体对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放电时(即所谓的打火)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给人以触电的感觉,造成操作系统作维护人员的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如何防止静电的危害,不仅涉及计算机的设计,而且与计算机房的结构和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建设和管理计算机房时,分析静电对计算机的影响,研究其故障特性,找出产生静电的根源,制定减少以至消除静电的措施,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3.静电对计算机的影响静电对计算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静电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上。可以说半导体器件对静电的敏感,也就是计算机对静电的敏感。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组成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半导体器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半导体

器件的高密度、高增益,又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度、高密度、大容量和小型化。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半导体器件本身对静电的反应越来越敏感。静电对电子计算机的影响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元件损害,一种是引起计算机误动作或运算错误。元件损害主要是只用于计算机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对双极性电路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早期的MOS电路,当静电带电体(通常静电电压很高)初级到M OS电路管腿时,静电带电体对其放电,使MOS电路击穿. 近年来,由于MOS电路的密度高、速度快、价格低,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大多数MOS电路都具有端接保护电路,提高了抗静电的保护能力。尽管如此,再使用时,特别是在维修和更换时,同样要注意静电的影星,过高的静电电压依然会使MOS电路击穿。静电引起的误动作或运算错误,是由静电带电休触及电子计算机时,对计算机放电,有可能使计算机逻辑元件输入错误信号,引起计算机出错。严重者还会是送入计算机的计算程序紊乱。此外静电对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也有明显的影响。带阴极射线管的显示设备,当受到静电干扰时,会引起图像紊乱,模糊不请。静电还将造成Modem、网卡、Fax等工作失常,打印机的走线不顺等故障。4.计算机静电故障的特点1.计算机因静电引起的故障特点a.静电故障出现的季节,主要是冬春干燥期,就是说静电随湿度而改变。b.静电引起的故障偶发性多,重复性不强,一般是随机性的故障,因此,难于找出其诱发的原因。c.静电与计算机房采用的地板。使用的家具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有关。d.静电致电子计算机出现错误动作时,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一、【目的】 完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烙铁管理及环境要求,降低因静电、漏电造成的产品及物料不良损耗确保产品品质。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从来料、仓储及生产过程的静电防护控制。 三、【权责】 技术工程部:负责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防静电、烙铁设施的具体规划、申购、管理、维护。 生产部:负责对静电防护设备的日常维护、执行防静电操作管理。 质量部: 监督核查其它部门执行产品防静电、防漏电操作,并负责日常静电的点检。 质量部文控: 负责相关文件的存档、发行和回收。 四、【引用标准】 T10694-1996 五、【内容】 名称解释 静电放电(ESD):处于不同电位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直接接触或者电场感应导致的电荷传输。 静电敏感器件(ESDS):在常规处理、测试或运输中可能会受到静电场或者静电放电损害的分立器件、集成电路或组件。 防护范围 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工具、人员、工作台面、包装材料、存放环境、作业过程,均要采取静电防护措施,纳入管理。 静电发生源 人:人是最大的静电发生源。作业过程中的任何操作都可能使人的皮肤、头发、衣服等带上静电。 环境:地板、工作台面、仪器设备等都是静电发生源。 材料:生产中的一些原材料、生产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也可能是静电发生源。 防护的内容 防静电工作环境管理要求。 防静电工作防护区应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志; 防静电在静电工作区内尽量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荷的电荷源; 防静电工作区域环境要求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生产车间45%~70%;每个车间配备温、湿度计,并每天记录,出现不符时采取拖地等措施使之达到要求。 静电保护接地要求 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防静电总干线使用Ф2mm的黄绿线;次地线选择使用Ф的绿线; 次地线与主地线应焊接连接,与次地线连接的其余的接点应以焊接或锷鱼夹连接或端子; 防静电手腕、防静电胶皮、工作时不带电的治具接地线接到防静电地线,工作时带电的设备、治具防静电地线接到设备地线。 人员防静电要求 与静电防护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作业人员、检验人员、其它相关人员上岗前要培训; 进入防静电防护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穿着有效防静电工作服、鞋(不准加绝缘性鞋垫)、帽,并在入口处触摸静电桩以泄放人体积累静电,确保符合要求; 所有人员在拿放产品时必须配戴有绳防静电手腕操作,且保证有效接地,在远距离转移基板时必须将基板放置在防静电托盘或周转箱内后再移动。 生产设备防静电要求 防静电工作区内的各种设备、工具、工装、仪器都应接地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工作区域地板和工作台(流水线、测试台、修理台、老化台等)均应用防静电胶皮铺垫,并保证一个接地口,确保日常使用中均有效接地; 具有自行传送带的流水线线体应接地,传送带也应有防静电功效,并保证有效接地; 防静电工作台面上测试仪器,稳压电源,电动工具(电批、电烙铁等),测试用设备、工装夹具的外壳均应实施硬接地(所接地线为设备地线; 生产上需求的物料台、零件盒、周转箱、周转车,均应选用ESD材料。

5种ESD防护方法

5种ESD防护方法 静电放电(ESD)理论研究的已经相当成熟,为了模拟分析静电事件,前人设计了很多静电放电模型。常见的静电模型有:人体模型(HBM),带电器件模型,场感应模型,场增强模型,机器模型和电容耦合模型等。芯片级一般用HBM做测试,而电子产品则用IEC 6 1000-4-2的放电模型做测试。为对 ESD 的测试进行统一规范,在工业标准方面,欧共体的 IEC 61000-4-2 已建立起严格的瞬变冲击抑制标准;电子产品必须符合这一标准之后方能销往欧共体的各个成员国。 因此,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把 IEC 61000-4-2看作是 ESD 测试的事实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7626.2-1998)等同于I EC 6 1000-4-2。大多是实验室用的静电发生器就是按 IEC 6 1000-4-2的标准,分为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静电发生器的模型如图 1。放电头按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分尖头和圆头两种。

IEC 61000-4-2的 静电放电的波形如图2,可以看到静电放电主要电流是一个上升沿在1nS左右的一个上升沿,要消除这个上升沿要求ESD保护器件响应时间要小于这个时间。静电放电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几十MHz到500MHz,很多时候我们能从频谱上考虑,如滤波器滤除相应频带的能量来实现静电防护。 IEC 61000-4-2规定了几个试验等级,目前手机CTA测试执行得是3级,即接触放电6KV,空气放电8KV。很多手机厂家内部执行更高的静电防护等级。

当集成电路( IC )经受静电放电( ESD)时,放电回路的电阻通常都很小,无法限制放电电流。例如将带静电的电缆插到电路接口上时,放电回路的电阻几乎为零,造成高达数十安培的瞬间放电尖峰电流,流入相应的 IC 管脚。瞬间大电流会严重损伤 IC ,局部发热的热量甚至会融化硅片管芯。ESD 对 IC的损伤还包括内部金属连接被烧断,钝化层受到破坏,晶体管单元被烧坏。 ESD 还会引起 IC 的死锁( LATCHUP)。这种效应和 CMOS 器件内部的类似可控硅的结构单元被激活有关。高电压可激活这些结构,形成大电流信道,一般是从 VCC 到地。串行接口器件的死锁电流可高达 1A 。死锁电流会一直保持,直到器件被断电。不过到那时, IC 通常早已因过热而烧毁了。 电路级ESD防护方法 1、并联放电器件 常用的放电器件有TVS,齐纳二极管,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等。如图

喷塑工艺流程

静电喷涂工艺 工艺名称工艺流程目的任务及详细步骤相关设备相关材料 Ⅰ.预处理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 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 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 主要工艺步骤:除油、除锈、磷化、钝化。 工件经预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尘, 而且原来银白色有光泽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均 匀而粗糙的不容易生锈的灰色磷化膜,既能 防锈又能增加喷塑层的附着力。 前处理槽(混凝土 做槽,数量等同于 前处理工序数) 硫酸、盐酸、纯 碱(Na2CO3),酸 性除油剂,磷化 液,钝化液。 Ⅱ.静电喷涂目的: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的表面 上,特殊工件(包含容易产生静电屏蔽的位 置)应该采用高性能的静电喷塑机来完成喷 涂。 工艺步骤: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工件的表 面均匀的喷上一层粉末涂料;落下的粉末通 过回收系统回收,过筛后可以再用。 1.静电喷塑机(静 电粉末喷涂机)1 台或多台 2.具有粉末回收 功能的喷房(单工 位或双工位) 3.空气压缩机和压 缩空气净化器(油 水过滤器) 粉末涂料(喷涂 原料,俗称“塑 粉”,有高光、 亮光、半亚光、 亚光、砂纹、锤 纹、裂纹等不同 效果不同颜色)。 Ⅲ.高温固化目的:将工件表面的粉末涂料加热到规定的 温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使之熔化、流平、 固化,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工件表面效果。 工艺步骤:将喷涂好的工件推入固化炉, 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一般185度),并保温 相应的时间(15分钟);开炉取出冷却即得 到成品。 提示: 固化炉(需要自动 控制的参数:温度、 保温时间,加热方 式可以采用电加 热、燃油加热、燃 气加热、燃煤加热 等方式)。 能够控制温度和 保温时间在合理 范围的高温固化 炉(或称烘箱、 烤箱)。

静电喷涂工艺流程

末静电喷涂技术的工艺流程(粉末静电喷涂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为): 工件前处理→喷粉→固化→检查→成品 1.1 前处理 工件经过前处理除掉冷轧钢板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后才能喷涂粉末,同时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锌系磷化膜以增强喷粉后的附着力。前处理后的工件必须完全烘干水分并且充分冷却到35℃以下才能保证喷粉后工件的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 1.2 喷粉 1.2.1 粉末静电喷涂的基本原理 工件通过输送链进入喷粉房的喷枪位置准备喷涂作业。静电发生器通过喷枪枪口的电极针向工件方向的空间释放高压静电(负极),该高压静电使从.喷枪口喷出的粉末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电极周围空气电离(带负电荷)。工件经过挂具通过输送链接地(接地极),这样就在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电场占粉末在电场力和压缩空气压力的双重推动下到达工件表面,依靠静电吸引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 1.2.2 粉末静电喷涂的基本原料 用室内型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固化剂、颜料、填料、各种助剂(例如流平剂、防潮剂、边角改性剂等).粉末加热固化后在工件表面形成所需涂层。辅助材料是压缩空气,要求清洁干燥、无油无水[含水量小于 1.3g/m3、含油量小于1.0×10-5%(质量分数)] 1.2.3 粉末静电喷涂的施工工艺 ●静电高压60-90kV。电压过高容易造成粉末反弹和边缘麻点;电压过低上粉率低。 ●静电电流10~20μA。电流过高容易产生放电击穿粉末涂层;电流过低上粉率低 ●流速压力0.30-0.55MPa.流速压力越.高则粉末的沉积速度越快,有利于快速获得预定厚度的涂层,但过高就会增加粉末用量和喷枪的磨损速度。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一、【目的】 1.1 完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烙铁管理及环境要求,降低因静电、漏电造成的产品及物 料不良损耗确保产品品质。 二、【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从来料、仓储及生产过程的静电防护控制。 三、【权责】 3.1 技术工程部:负责制定静电防护管理规范,防静电、烙铁设施的具体规划、申购、管理、维护。 3.2 生产部:负责对静电防护设备的日常维护、执行防静电操作管理。 3.3质量部: 监督核查其它部门执行产品防静电、防漏电操作,并负责日常静电的点检。 3.4 质量部文控: 负责相关文件的存档、发行和回收。 四、【引用标准】 4.1SJ/T10694-1996 五、【内容】 5.1 名称解释 5.1.1 静电放电(ESD):处于不同电位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直接接触或者电场感应导致的电荷传输。 5.1.2 静电敏感器件(ESDS):在常规处理、测试或运输中可能会受到静电场或者静电放电损害的分立器件、 集成电路或组件。 5.2 防护范围 5.2.1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工具、人员、工作台面、包装材料、存放环境、作业过程,均要采取 静电防护措施,纳入管理。 5.3 静电发生源 5.3.1 人:人是最大的静电发生源。作业过程中的任何操作都可能使人的皮肤、头发、衣服等带上静电。 5.3.2 环境:地板、工作台面、仪器设备等都是静电发生源。 5.3.3 材料:生产中的一些原材料、生产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也可能是静电发生源。 5.4防护的内容 5.4.1 防静电工作环境管理要求。 5.4.1.1 防静电工作防护区应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志; 5.4.1.2 防静电在静电工作区内尽量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荷的电荷源; 5.4.1.3 防静电工作区域环境要求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生产车间45%~70%;每个车间配备温、 湿度计,并每天记录,出现不符时采取拖地等措施使之达到要求。 5.4.2 静电保护接地要求 4.4.2.1 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防静电总干线使用Ф2mm的黄绿线;次地线选择使 用Ф0.75mm的绿线; 4.4.2.2 次地线与主地线应焊接连接,与次地线连接的其余的接点应以焊接或锷鱼夹连接或端子; 4.4.2.3 防静电手腕、防静电胶皮、工作时不带电的治具接地线接到防静电地线,工作时带电的设备、 治具防静电地线接到设备地线。 5.4.3 人员防静电要求 5.4.3.1 与静电防护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作业人员、检验人员、其它相关人员上岗前要培训; 5.4.3.2 进入防静电防护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穿着有效防静电工作服、鞋(不准加绝缘性鞋垫)、帽, 并在入口处触摸静电桩以泄放人体积累静电,确保符合要求; 5.4.3.3 所有人员在拿放产品时必须配戴有绳防静电手腕操作,且保证有效接地,在远距离转移基板 时必须将基板放置在防静电托盘或周转箱内后再移动。 5.4.4 生产设备防静电要求 5.4.4.1 防静电工作区内的各种设备、工具、工装、仪器都应接地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5.4.4.2 工作区域地板和工作台(流水线、测试台、修理台、老化台等)均应用防静电胶皮铺垫,并 保证一个接地口,确保日常使用中均有效接地;

静电放电防护设计规范与指南

第一章概述 (2) 1.1静电和静电放电 (2) 1.2 静电放电的特点 (2) 1.3静电放电的类型 (2) 第二章静电放电模型 (3) 2.1人体带电模型 (3) 2.2 场增强模型(人体-金属模型) (3) 2.3 带电器件模型 (4) 第三章静电放电的危害 (5) 3.1 ESD造成元器件失效 (5) 3.2 ESD引起信息出错,导致设备故障 (5) 3.3 高压静电吸附尘埃微粒 (5) 第四章ESD防护设计指南 (5) 4.1 设备的ESD防护设计要求 (6) 4.2 PCB的ESD防护设计要求 (6) 4.3 通讯端口的ESD防护设计要求 (10) 第五章典型案例 (13) 5.1 某宽带园区接入产品防静电设计 (13) 5.2 某小容量带宽接入产品的防静电设计 (14) 5.3 某产品与结构工艺有关的防静电案例 (15) 5.4 ESD试验使某单板程序“跑飞” (15) 5.5 试验使单板复位 (17)

第一章概述 1.1静电和静电放电 静电式物体表面的静止电荷。物体在接触、摩擦、分离、感应、电解等过程中,发生电子或离子的转移,整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就形成了静电。带有静电的物体称为带电体。当带电体表面附近的静电场梯度大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介质将会发生电离,从而导致带电体的点和部分的电荷部分或全部中和。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静电放电(ESD)。静电放电可以出现在两个物体之间,也可由物体表面静电荷直接向空气放电。 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以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在干燥的季节,人们在黑暗中托化纤衣服时,常常会听到“啪啪”的声音,同时还会看到火花,这就是人体的静电放电现象。在工业生产中,人是主要的静电干扰源之一。 1.2 静电放电的特点 1、静电放电时高电位,强电场,瞬时大电流的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静电放电过程往往会产生瞬时脉冲大电流,尤其是带电导体或手持小金属物体的带电人体对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时,产生的瞬时电流的强度可达到几十安培甚至上百安培。 2、静电放电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形成电磁脉冲 在静电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上升时间极快、持续时间极短的初始大电流脉冲,并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形成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它的电磁能量往往会引发起电子系统中敏感部件的损坏、翻转,使某些装置中的电火工品误爆,造成事故。 1.3静电放电的类型 静电放电类型主要有下面三种: 1、电晕放电

喷塑的工艺流程

喷塑是将塑料粉末喷涂在零件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喷塑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静电粉末喷涂涂装,其处理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金属表面处理的装饰技术。该技术与普通喷漆表面处理相比,优点体现在工艺先进、节能高效、安全可靠、色泽艳丽等方面。因此,常常被应用于轻工、家用装修领域。 下面笔者跟大家讲一下喷塑的工艺流程 1、前处理: 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 主要工艺步骤: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工件经前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尘,而且原来银白色有光泽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均匀而粗糙的不容易生锈的灰色磷化膜,既能防锈又能增加喷塑层的附着力。 2、静电喷涂 目的: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的表面上,特殊工件(包含容易产生静电屏蔽的位置)应该采用高性能的静电喷塑机来完成喷涂。 工艺步骤: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工件的表面均匀的喷上一层粉末涂料;

落下的粉末通过回收系统回收,过筛后可以再用。 3、高温固化 目的:将工件表面的粉末涂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使之熔化、流平、固化,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工件表面效果。 工艺步骤:将喷涂好的工件推入固化炉,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一般185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15分钟);开炉取出冷却即得到成品。一般工件不同,加温温度与保温时间也不同。 提示:加热及控制系统(包括电加热、燃油、燃气、燃煤等各种加热方式)+ 保温箱体=固化炉。 4、出炉冷却 出炉冷却是将喷塑过程的结果进行冷却,使之回归到正常温度的一个过程。 5、装饰处理 目的:使经过静电喷涂后的工件达到某一种特殊的外观效果如:各种木纹、花纹、增光等。 工艺步骤:罩光;转印等处理工艺。 杭州富阳迅达喷塑厂位于杭州富阳市鹿山街道,是一家具有多年表面处理,

静电喷塑

静电喷塑 用静电粉末喷涂设备(静电喷塑机)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粉末涂料的不同种类效果)的最终涂层;喷涂效果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优于喷漆工艺,成本也在同效果的喷漆之下。 目录 .1基本信息 .2工艺流程 .?前处理 .?静电喷涂 .?高温固化 .?装饰处理 .3优点 .4加工能力 .5注意事项 .6加工方法 基本信息 编辑 词目:静电喷塑 发音:jìng diàn pēn sù 静电喷塑工艺原理: 工艺流程 编辑

一般金属材料的静电喷塑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前处理 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 主要工艺步骤: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工件经前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尘,而且原来银白色有光泽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均匀而粗糙的不容易生锈的灰色磷化膜,既能防锈又能增加喷塑层的附着力。 相关设备:前处理槽(混凝土做槽,数量等同于前处理工序数); 相关材料(化学药品):硫酸、盐酸、纯碱(Na2CO3),酸性除油剂,磷化液,钝化液静电喷涂 目的: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的表面上,特殊工件(包含容易产生静电屏蔽的位置)应该采用高性能的静电喷塑机来完成喷涂。 工艺步骤: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工件的表面均匀的喷上一层粉末涂料; 落下的粉末通过回收系统回收,过筛后可以再用。 相关设备: 静电喷塑机

粉末涂料(喷涂原料,俗称“塑粉”,有高光、亮光、半亚光、亚光、砂纹、锤纹、裂纹等不同效果不同颜色)。 高温固化 目的:将工件表面的粉末涂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使之熔化、流平、固化,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工件表面效果。 工艺步骤:将喷涂好的工件推入固化炉,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一般185度),并保温相应的时间(15分钟);开炉取出冷却即得到成品。 提示:加热及控制系统(包括电加热、燃油、燃气、燃煤等各种加热方式)+ 保温箱体=固化炉。 相关设备:固化炉。(需要自动控制的参数:温度、保温时间,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电加热、燃油加热、燃气加热、燃煤加热等方式,可以根据您所在地区的能源情况灵活选择)。 相关材料:能够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在合理范围的高温固化炉(或称烘箱、烤箱)。 装饰处理 目的:使经过静电喷涂后的工件达到某一种特殊的外观效果如:各种木纹、花纹、增光等。 工艺步骤:罩光;转印等处理工艺 优点 编辑 静电喷塑工艺与传统的喷漆工艺相比较,具有的显著优势,不需稀料,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涂层外观质量优异,附着力及机械强度强;喷涂施工固化时间短;涂层耐腐耐磨能力高出很多;不需底漆;施工简便,对工人技术要求低;成本低于喷漆工艺; 有些施工场合已经明确提出必须使用静电喷塑工艺处理;静电喷粉喷涂过程中不会出现喷漆工艺中常见的流淌现象。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编号:SY-AQ-012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喷塑工艺流程说明

喷塑工艺 1.准备工作 1.1零部件 零件表面应进行吹灰处理,不需喷塑的部位要遮盖处理。 1.2设备 a.静电发生器:通电检查静电发生器电源是否正常,电压输出是否正常。 b.粉桶:粉末是否处于悬浮状态。 c.喷枪、粉管、粉泵:是否清理干净,不允许有残留粉末。 d.空气压缩机:通电检查压缩机工作是否正常,空气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e.压缩空气冷冻干燥机及气路油水分离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排油、排水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f.试喷:检查上粉是否正常,电压、气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2.工艺过程 2.1参数检查 静电电压:30-70KV 空气压力:0.6-0.8MPa 供粉量:150-250g/min(可调节) 2.2调试喷枪:打开静电发生器,出粉由进气调节。气压从零开始,逐渐调大,观察出粉量是否均匀。 喷涂:喷枪与零部件距离10-20cm。喷焊道及不易上粉的部位时喷枪距零部件可以近一点。喷涂时,喷枪对零部件表面作水平或垂直方向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隐蔽部位或焊道处喷粉厚度应稍厚一些。 2.3烘道:烘道应定期清理,温度均匀。按照塑粉固化要求,将温度调整到180℃-230℃,零部件在烘道内的流转速度按塑粉固化时间调整。 3.检查 3.1涂层厚度:60-100um,厚度均匀。 3.2涂层硬度:2H 3.3涂层强度: a、固定被试零部件,使其被冲击时无晃动现象。 b、将冲击器垂直竖立于被测件的被测部位,以头部镶有Φ12mm钢球、外径为Φ17mm全重为100g 的重外向锤,在内径为Φ19的冲击器内按1m高度自由垂直落下,对被测件的涂层进行落体冲击。 c.将冲击器移开,冲击部位的涂层应无剥落和裂纹。在同一被测件上相距不小于100mm位置外,重复进行3次冲击试验,若有一件不合格,即判定该件不合格。 3.4附着力: a.在被测件的涂层表面用钢针划4-6条彼此平行的,间距为1mm的平行线,深达基体金属。 b.再刻划间距为1mm的4-6条与此垂直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按同一方向进行。 c.在直线交叉处,涂层应不起皮、不脱落。 d.有争议时,应采用放大倍数不小于2倍的放大镜进行复查与判定。 喷塑工艺流程 静电喷塑工艺原理:用静电喷粉设备(静电喷塑机)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粉末涂料的不同种类效果)的最终涂层;喷涂效果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优于喷漆工艺,成本也在同效果的喷漆之下。工艺名称、工艺流程/目的/任务与详细步骤、相关设备、相关材料、我们提供的设备材料和服务。 1、前处理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主要工艺步骤: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工件经前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静电防护管理规范 一、前言 静电的产生无处不在。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是物体之间包括人与物之间的接触分离和摩擦。高绝缘的物质环境使静电无法释放而不断积聚。到了一定条件,就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在电子制造业中静电放电和静电感应往往会损坏某些敏感的电子器件、产品及设备,或因软击穿导致其潜在失效。为了减少静电危害,降低器件损耗率,提升产品可靠性,需要制定并实施本规范。 二、名词解释 静电:相对于参照物静止不动或移动缓慢的电荷。 静电敏感器件(SSD):指容易因静电放电和感应而损坏的电子元器件,如高输入阻抗低耐压的大规 模集成电路(IC芯片)、场效应管、膜电阻器,其中CMOS器件最为敏感。 静电敏感板卡:使用了静电敏感器件的板卡称为静电敏感板卡。 防静电垫:由防静电材料做的垫子,如混有碳黑的橡胶或塑料垫。 硬接地:物体直接或通过一个低阻抗与大地连接。 软接地:物体通过一个高阻抗接地,使得触电时电流小于人身安全电流。其对地电阻一般在7.5×105 ~1×109Ω。 三、防护范围 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工具、人员、工作台面、包装材料、存放环境、作业过程,均要采取静电防护措施,纳入管理。 生产设备:插件线、焊接线、贴片机、插件机、波峰焊机、ICT测试仪等。 生产工具:烙铁、吸锡器、料盒、料架、周转车等。 四、静电防护措施 (一)建立防静电接地系统 1.人体静电防护接地系统:人体是不可忽视的静电源。为避免操作者在拿放元器件或板卡组件时,人体静电损伤元器件,生产作业、仓管、检验、包装等相关人员必须采取软接地静电防护,如佩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手腕带,穿戴防静电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袜或脚束带进行作业。 2.操作装置静电防护接地系统 a.工作台面接地系统 采用防静电接地工作台面、工作椅(软接地):铺防静电材料台面垫、地垫;接地电阻;桌垫上要有操作人员腕带接头两个。如图一 b.设备接地系统(硬接地):从生产现场各条生产线、波峰焊机等设备拉出地线,连接室外大地电极组,实现低阻抗接地。 c.器具接地系统(软接地) 各种器具、工具工作表面由防静电材料制造,电烙铁、吸锡器等要接地。使用防静电周转车、 小车、料车、元件盒、周转箱、包装袋。 周转车铺防静电垫,每部车拖一条金属链到地面,以泄放产生的静电荷。 普通的塑料制品因其高绝缘性,易产生强静电,故包装、存储SSD和印制板不能使用普通的塑 料包装袋,要使用防静电塑料包装袋(要求其表面电阻率< 108Ω·cm,体积电阻率<109Ω·cm,静电半衰期<1s);元件盒不能用普通塑料盒,要用混有碳黑的塑料盒。 (二)改善环境条件 1.气候干燥时适当加湿(加湿器、拖地、洒水),保持相对湿度(RH)在 30~75%范围。 2.控制车间尘埃,保持无尘埃洁净生产环境。 (三)规范化操作 操作人员防静电操作准则 1.每次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之前,人体应短暂接地(例如用手摸一下接地的金属导体)以泄漏身上的静电荷;用设备仪表检测检修静电敏感产品之前,设备的接头(探头)应被短暂接地。

静电喷塑工艺过程

静电喷塑工艺

喷涂前处理工艺及控制 (时间:2004-5-9 16:36:00 共有 86人次浏览) 4.11.1 引言 涂装目的是利用涂层的屏蔽作用使基体与环境隔离,防止外界腐蚀性介质接触漆膜下面的金属基体。但金属底材在加工、运输和贮存的过程中,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油污、锈蚀、氧化皮、污垢等污染物,这些物质如不去除,将会影响底材的涂装和涂层的寿命。如底材除油不清,会使磷化上膜不全、粉层附着不好,表面容易产生缩孔,使水、氧气和离子会穿透涂层进入金属表面,造成底材腐蚀。底材除锈不清,残存在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会蔓延扩展,疏松的氧化物会使涂层脱落而降低附着力和耐蚀性。底材磷化不好,磷化膜的微孔结构和耐蚀性受损,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降低。同样,后清洗不干净,基材表面残留有酸、碱会使涂膜起泡,与金属的界面被破坏,加速金属在涂层下的腐蚀。因此,搞好涂装前处理是确保涂层耐蚀性的关键。据有关专家验证,各种因素对涂层寿命的影响是:表面处理占49.5%,其它因素占有26.5%,其余才是涂料本身的性能和质量。由此可见,涂装前处理十分重要,必须充分重视。 文中是结合该公司以处理冷轧板0.5/Q235型韩国普项钢板、使用沈阳帕卡前处理药液为例,来阐述前处理工艺及控制。 4.11.2 前处理工艺流程 当无锈蚀工件时,其流程I 如下:

预除油→除油→热水洗→冷水洗→冷水洗→预表调→表调→磷化→冷水洗→纯水洗(1)→纯水洗(2)。 当有锈蚀工件时,其流程Ⅱ如下: 预除油→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表调→磷化→冷水洗→纯水洗(1)→纯水洗(2)。 4.11.3 钢板表面前处理 根据该公司生产周期短特点,一般实行工艺流程I。下面结合前处理线设备特点来进行阐述。 4.11.3.1 金属表面的除油 喷涂前的金属表面,由于经过冲压、油封等工序,形成一层或薄或厚的油污,油污将使金属与涂层隔离,极大的影响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的色度,若涂层和金属表面不能牢固地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起泡、开裂、脱落。因此,必须在喷涂前先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 4.11.3.1.1 除油的基本原理 按钢板上油污的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皂化类和非皂化类。凡由动植物油制备的不溶于水而密度较轻的油腻物质称为油脂。其主要成份是脂肪(甘油三酸酯)占95%以上,这类油脂与碱作用分解成能溶于水的脂肪酸盐(肥皂)和甘油,属于皂化类。矿物油是烃类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不溶于水即为非皂化类。 除油方法可分为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超声波除油、机械除油等,我公司根据设备和工件特点采用化学除油,一是皂化作用,利用除油液中的碱与动植物(油污)作用发生分解,生成极易溶于水的甘油和硬脂酸钠。二是表面活性物质对皂化、非皂化性的油脂的乳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所谓乳化作用是除油液中的碱仅能使金属表面的非皂化类油膜产生破裂或聚成油滴,并不能彻底清除,利用乳化剂(即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可防止油污互聚,使它成为极小的油珠悬浮于碱性溶液中,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 4.11.3.1.2 工艺参数与控制 在除油液配方确定的情况下,合适的温度控制、有效成份的浓度以及除油液的喷淋压力是工艺控制的主要因素。以沈阳帕卡前处理药液为例,其工艺参数为:温度:45~65℃;喷淋压力:0.04~0.08MPa;游离碱度:8~14点。 ⑴温度控制:一般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会降低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并在某一温度使溶液变浊,即浊点。浊点前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显著不同。温度低于浊点起泡力大,达到浊点起泡力急剧下降(见图4-11-1),温度超过浊点则出现破乳,此时表面活性剂与水不相溶,失去乳化作用。为此,除油槽液温度可控制在邻近浊点甚至高于浊点,即工作液喷淋到冷工件时,工件表面的除油液实际温度会降到浊点以下,此时表面活性剂具有最高的渗透力,除油效果最佳,另外可抑制泡沫的形成。 ⑵浓度控制,有效成份的浓度是通过测定工作液的游离碱度来进行控制的。根据游离碱度要按时补充除油粉。随着除油液工作时间的延长,各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会损失或失效,而碱度并不降低,须定期更换除油工作液,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一、职责划分 1、电气车间负责接地系统、接地引下线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含电缆保护管的接地)的排查整改,负责接地测试工作。 2、生产装置负责固定设备、储罐、管道系统、铁路栈台(含汽车栈台)及罐车、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化纤设备、人体静电接地等方面的排查整改工作。 3、各单位机动设备科负责本单位接地排查整改工作的实施,指导并督促本单位按照公司规定及时、正确地完成接地排查工作。 二、适用范围 公司在运设备及新建、改建项目的设备 三、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 (一)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1、下列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需做保护接地: (1)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电气设备、控制设备、携带及移动式用电器的底座和外壳; (2)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配电屏和控制屏的框架、动力配电箱(含动力插座)和照明配电箱等; (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4)户内外配电装置的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钢筋混凝土杆; (5)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电缆支架等; (6)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 (7)敷线钢索,吊车轨道。 2、电气保护接地线的技术规格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采用BVR-500型绝缘软铜导线(黄绿相间标识色),导线截面见表一。 表一接地线的截面积 3、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连接方法

采用镀锌螺栓加放松垫片(即弹簧垫)与被接地设备设施连接,导线两端应压接接线端子(即线鼻子)。 (二)非电气设备防静电接地及防静电跨接线 1、管道静电接地材料的选用和安装方法见表二及图一、图 二、图三 表二静电接地材料选择表 Ⅰ型适用于DN≤80的工艺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