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线形的设计

浅谈道路线形的设计
浅谈道路线形的设计

浅谈道路线形的设计

摘要:道路线形的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要注意曲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道路线形的设计中,有很多种组合方式,而好的线形设计,应起到保证线形连续、行驶安全、美观、与环境适应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关键词:道路线形、线形设计、道路设计、线形

Abstract: the design of road alignment should not onl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curve interaction between. In the design of road alignment, have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 method, and good alignment design, should have to ensure that the linear continuous, driving safety, beautiful, and environment to adapt to the important role. Below we on these aspects in detail.

Keywords: road alignment, alignment design, road design, line

1道路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1道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道路不是白纸上画出来的!道路是在已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建设的人工构造物!

掌握的原则:

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取直”,不刻意“求曲”。采用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地形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地形、自然风景,尽量少破坏、少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建筑物等,保护环境。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在起伏的山岭和丘陵地区,线形以曲线为主。在戈壁、草原、沼泽等开阔地区,以直线为主。

1.2.道路线形应保持均衡、连贯

设计的线形应保证车辆在其上能以均匀速度行驶,各要素应保持连续、均衡,避免突变。

①不要在长直线尽头设置小半径曲线,不要从大半径曲线直接连到小半径曲线。特别是长下坡路段,更要避免这种情况

原因:会造成线形剧变,易发生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浅谈高速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与行车安全

浅谈高速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与行车安全 提要: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合理选择不但有利于行车安全,也有利于路基工程稳定和环境景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环保优先”的原则,更新设计理念,搞好山区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使公路路基与地形地貌相吻合,避免高填深挖工程,为行车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以人为本;行车安全 1、引言 公路路基工程的环境景观是否优美,与路线线形有密切的关系,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也与路线线形密切相关。 路线线形指标及其组合运用得当,使驾驶员的透视视觉真切,不出现扭曲,视线连续圆滑,走向明确,安全舒适;路线线形指标及其组合选择合理,使公路路基与地形地貌密切吻合,避免高填深挖工程,既有利于路基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又有利于环境和路域景观。 在此,笔者仅对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_L”、“环保优先”的原则,搞好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确保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确保路基工程景观优美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2、合理选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确保行车安全,使公路路基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回旋线两种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 线、圆曲线、回旋线三种.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景观等环境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相互配合。 做好山区高速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的合理选用和组合,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性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配合得当,才能确保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使公路路基与地形地貌相吻合,避免高填深挖现象,既有利于行车安全、又有利于路基工程的稳定和安全,还有利于环境和路域景观。

2.1直线 选用直线线形时,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地物,并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状态等合理布设。路线线形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形势相吻合,过长的直线将会硬切山梁,横过山谷,应尽量避免长直线线形。直线最大长度(以m计)一般按不大于设计速度 的20倍(设计速度V以km/h计)控制,当地形条件需要设置大于20 V长直线时,应做好路域视觉范围内的景观设计,避免单调感。为避免断背曲线,同向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当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合并为单曲线或设计成卵型;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当地形条件限制时可设计成S型。驾驶员操作所需要的长度按设计速度的3s行程;平曲线超高过度所需要的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视觉条件需要的回旋线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笔者认为,回旋线长度原则上应当选取上述3个条件中最长的,使其既满足安全条件,又满足舒适条件;当受地形条件或线形组合限制时,必须满足驾驶员操作所需要的长度及超高过度所需要的长度(选二者中最大值)。 笔者认为这个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的规定偏高,假如V=100 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700 m,要使平曲线长度达到850 m,其最小转角需要570;又假如V = 80 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00 m,要使平曲线长度达到700 m,其最小转角需要约800。按这样大的最小转角规定出的路线线形不会太优美。因此,这条规定值得研究和探讨。 笔者认为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应以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超高过度所需要的长度的3倍较为恰当。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定线的感受,地形地质较困难路段,可能要用到一般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如果

(整理)道路线形设计第1

道路线形设计第1-4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A)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 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 (D)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你选择的答案: B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关于汽车燃料消耗量,不正确的是() (A) 燃料消耗量与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无关 (B) 燃料消耗量与路线海拔高度有关 (C) 燃料消耗量与汽车行驶季节有关 (D) 燃料消耗量与驾驶员的技术有关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关于附着系数φ ,正确的是() (A) φ与车速无关 (B) 车速越高,φ越高 (C) 车速越高,φ越低 (D) φ与荷载无关 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 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 R+L=A (B) R-L=A (C) R?L=A2 (D) R2/L=A 你选择的答案: D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5.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A) 0.3% (B) 0.5% (C) 0.7% (D) 0.9% 你选择的答案: B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6. 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 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 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 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 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错车视距 (D) 会车视距 你选择的答案: D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道路路线设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四章城市道路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的内容 平曲线形设计2 3 行车视距 4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任务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1)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和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 2)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等要求。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原则 平面设计的原则: 1)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2)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原则; 3)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科学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加宽等,合理行车视距并辅以适当的保护措施原则; 4)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交停靠站位置等; 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要求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适应汽车行驶轨迹; 汽车行驶轨迹特征——“三个连续”: ◆行车迹线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或间断; ◆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即在迹线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轨迹线上任何一点 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 2)合理确定平曲线形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

浅谈道路线性与环境

浅谈道路线性与环境 【摘要】本文结合道路选线周围的环境景观,论述了道路线性选线原则以及线性与道路环境及风景的协调,阐述了道路平纵横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就道路周边景观的保护和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确定出安全性高、舒适性好、与环境地形协调的理想线形。 【关键词】道路线性与环境;道路美学;行车安全;平纵横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道路线性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公路是附着于大地表面、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构造物,属非自然环境。公路景观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等存在显著的不同,为满足车辆通行功能,在具有自身形态性能、组织结构的同时,又包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也就是说,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公路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因此,路内景观(公路线形、构筑物等)和路外景观(公路所处自然及人工环境,如山岳、河流、村庄等)应相协调,不仅能保证行车安全,而且能让司机在行车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并使旅客在游览旅行时能够投身于自然,欣赏沿途风景。公路景观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等存在显著不同,它在具有自身形态性能、组织结构的同时,还应包含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等特性。本文提出一些如何将道路线性设计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好的建议。 1道路环保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在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出现环境问题的根源与改善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以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编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议书,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环境保护条款必须写入合同书;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和监理必须落实环境保护设施,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运营期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环保措施:1.1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生态环保 (1)避开雨季进行土方开挖回填施工.雨季来临前务必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及时处理完毕。 (2)采取平行作业进行施工取土,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对破坏的绿化景观进行再造。 (3)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及时修筑排水沟及截水沟,做好排水设施,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等危害。 2)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位于住宅集中区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时段内禁止施工,如有特殊情况,上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方可施工。 (2)周边有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造成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设备维护工作应结合企业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同时,企业还应发动群众开展专群结合的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自检、互检,开展设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Ch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3-1 平面线形概述 §3-2 直线 §3-3 圆曲线 §3-4 缓和曲线(3h) §3-5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6 行车视距 §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平面线型的基本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要素计算;行车视距的种类及保证;平面设计的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型的组合设计。 本章重点:缓和曲线设计与计算、平面设计注意事项,难点:缓和曲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三要素, 了解汽车行驶轨迹对道路线形的要求。 重点:平面线形的概念。 难点:平面线形三要素。 1 平面线形的概念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反映道路的走向。 2 平面线形三要素 2.1 汽车行驶轨迹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抡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 1) 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 2) 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 3) 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2)曲率是连续的; 3)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符合第(1)条规律 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符合第(1)、(2)条规律 整条高次抛物线可能符合全部规律,但计算困难,测设麻烦。 2.2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的三要素。

§3-2 直线 基本要求:了解直线的使用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直线的设计标准及计算。重点:直线的设计标准。 难点:路线方位角、转角的计算。 1 直线的特点 1.1 以最短的矩离连接两目的地; 1.2 线形简单,容易测绘; 1.3 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 1.4 山区、丘陵区难与地形与周围环境协调。 2 设计标准 2.1直线最大长度 1)限制理由 2)直线最大长度:20V。 2.2直线最小长度L min 1)同向曲线间的L min:6V。 其中直线很短时,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L min:2V。 考虑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的操作方便。 3 直线的运用 3.1适用条件 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原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耕区等; 3)长大桥梁、高架桥、隧道等路段; 4)平面交叉口附近,为争取较好的行车和通视条件;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2注意问题 1)不宜过长; 2)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 3)长直线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平曲线; 4)不宜过短。 4 直线的表达式(★补充) 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X1,Y1)(X2,Y2)则直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Y1 X-X1 Y2-Y1 X2-X1 两点间的直线长度:L=[(X1-X2)2+(Y1-Y2)2 ]1/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道路工程-咨询师-关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 1.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关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级道路路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B.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C.所有道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均需在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 D.平面线形分为基本型、S型、C型(卵形)等型式 2.当立交匝道入口和出口(先入后出)间净距小于()时,应设置辅助车道连接入口和出口。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800米 3.设计过程中需更改或突破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时,应()。 A.设计人可自行处理 B.征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C.征得业主单位同意

D.征得规划审批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4.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所需提供的设计图纸是()。 A.规划方案 B.设计方案 C.初步设计 D.施工图 2.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关于交叉口定义,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信号控制交叉口是指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B.让行标志交叉口是指主、次道路相交,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 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 C.枢纽立交是指位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高速公路、 重要主干道相交的重要交通立交节点,能适应相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连续行驶、转向车流略减速的交通需求。无平面交叉 D.一般立交是指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相交, 主、次干道车辆从快、高速路集散的互通式立交。存在平面交叉 3.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Y.对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 摘要:从公路线形与景观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线形自身以及线形与环境的协调,阐述了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公路线形与地形和环境景观的融合,使公路更具有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就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提高公路使用质量。 关键词:公路线形;平纵组合;环境景观;协调 0 引言 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一条完善的公路,不仅要保证人们交通安全、方便、快速,而且要在交通过程中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设计,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发展迅猛,用约三十四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道路交通网骨架基本形成,解决了交通的“温饱”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到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的阶段。在前一阶段,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道路建设以速度和数量为主导,而道路的景观建设问题很少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视觉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道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道路景观设计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效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道路景观系统。 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认知往往就是路边的绿化,事实上绿化只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包含了道路自身结构物设计,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中的地理、艺术、当代科技、心理、风俗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 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公路各种景观的设置,应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佳,所以景观设计需进行综合考虑。 公路的进出口具有控制公路交通流量的功能,其既是该地区的大门,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处有必要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在收费站的设计中,收费天棚的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有艺术性与象征性,应具有民族特色,令公路的使用者喜闻乐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1.前言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是根据城市的情况规划确定的路线大致走向与位置,在满足车辆行驶与人们出行的技术条件前提下,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现状地物,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方向;挑选合适恰当的平曲线半径,解决转折点处的曲线衔接;要保证必须的行车视距,使路线既要符合科学技术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和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即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的话,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司机行驶感到麻烦,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导致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道路设计规范只能对某些施工硬性的技术指标作出指示,如:对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都分别做出了相关规定,而对这些指标之间的组合之下形成的新问题以及特殊性考虑甚少,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那么,设计出的道路就不会是一条优秀的城市道路。因为优秀的城市线形道路,是车辆安全、迅速、舒适的行驶的首要条件。 2.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设计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上述发生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以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要受到地形、地貌、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影响。因此,在布线时应尽量让所选路线与地形地势相互协调融洽。使它既要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条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和影响。 (3)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之间的协调性。它们间的组合合理性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方便、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3.1 平面线形 (1)小偏角 小偏角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当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将被看成比实际长度短,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从而造成行车事故,并且偏角越小越明显。事实上,在道路线形中采用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小偏角可以解决许多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的存在这。而要取消一个小偏角的话就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时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量或拆迁,增加费用。所以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的存在对行车安全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类设计行驶速度比较高的道路来说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考虑。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资料讲解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 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 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什么是爬坡车道? 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 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 Ⅱ导入新课 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 一、视觉分析 (一)视觉分析的意义 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 (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当车速再增加,驾驶者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三)视觉评价方法 所谓线形状况是指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在汽车快速行驶中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设计者通过公路透视图评价线形组合是否顺势流畅,对易产生判断失误和茫然的地方,必须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改。 二、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一)组合原则 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组合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感,研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1.前言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是根据城市的情况规划确定的路线大致走向与位置,在满足车辆行驶与人们出行的技术条件前提下,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现状地物,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方向;挑选合适恰当的平曲线半径,解决转折点处的曲线衔接;要保证必须的行车视距,使路线既要符合科学技术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和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即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的话,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司机行驶感到麻烦,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导致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道路设计规范只能对某些施工硬性的技术指标作出指示,如:对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都分别做出了相关规定,而对这些指标之间的组合之下形成的新问题以及特殊性考虑甚少,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那么,设计出的道路就不会是一条优秀的城市道路。因为优秀的城市线形道路,是车辆安全、迅速、舒适的行驶的首要条件。 2.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设计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上述发生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以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要受到地形、地貌、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影响。因此,在布线时应尽量让所选路线与地形地势相互协调融洽。使它既要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条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和影响。 (3)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之间的协调性。它们间的组合合理性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方便、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平面线形 (1)小偏角 小偏角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当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将被看成比实际长度短,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从而造成行车事故,并且偏角越小越明显。事实上,在道路线形中采用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小偏角可以解决许多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的存在这。而要取消一个小偏角的话就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时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量或拆迁,增加费用。所以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的存在对行车安全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类设计行驶速度比较高的道路来说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考虑。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选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A.1% B.3% C.5% D.7%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 A.20秒 B.41秒 C.15秒 D.38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浅谈公路线形设计

浅谈公路线形设计 发表时间:2015-03-13T11:40:59.49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胡凯尚瑞 [导读] 公路线形包括公路平面线形和公路纵断面线形。 胡凯尚瑞 榆林市公路勘察设计院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公路线形设计是城市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线形作为城市公路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好坏、里程长短、投资多少、效益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城市公路运行安全。?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平面线形; 一、公路线形设计定义? 公路线形包括公路平面线形和公路纵断面线形。公路平面线形是公路线路在平面上的投影;公路纵断面线形是公路线路空间位置在立面上的投影。根据公路线路所处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设计符合各种行车条件的公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工作,即为公路线形设计。公路线形对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和好适性的影响极大。因此,公路工程技术对公路线形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指标。 二、公路线形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1、考虑沿途的土地利用类型。当进行城镇地区干线公路的线形设计时,特别要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文化区和日常生活区。当干线公路割断沿途居民的居民区时,必然要给居民造成生活上和习惯上的不便,还影响到安全,有时不能发挥干线公路本身的性能。? 2、要考虑与既有城市公路网的关系,选定不形成多路交叉和变形交叉的线形。不得不采用这种线形时,也必须对交叉城市公路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3、从保证安全和提高通行能力的角度出发,应避免采用在立体交叉的端部或道口、城市高速道路的驶出驶入匝道的近处,设置平面交叉的线形。? 4、当设计城市公路时,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和顺适,必须尽量使各种线形要素达到均衡,设计车速便是使各项线形要素能达到均衡的一个指标。? 三、公路路线设计系统分析? 通过分析路线设计流程,可将其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两个阶段。从前期的对路网交通评价、需求分析到路廊设计,这属于路线宏观设计阶段。而之后的平纵横线形要素设计,则属于路线微观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设计的。? 四、公路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一)关于最大圆曲线半径的取值? 现代高速公路设计基本上是以蓝线为主的线形设计,这是因为蓝线线形不仅美观圆顺 . 而且蓝线比直线更易适应地形。一般来说圆蓝线半径越大越好,但当半径大到让司机感到与直线没有区别时,不仅达不到上述优点,而且容易引起司机疲劳,并造成司机急于驶出该路段而超速,诱发交通事故。特别是在较长的平原区路段,能够提供给司机的视觉信息本身较少,车速越高司机视角越小,若在这样的路段采用超大半径圆蓝线,极易造成驾驶员判断错误,引起驾驶失误。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最大圆曲线半径的取值。? (二)关于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的取值? 当一条高速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 V 确定以后,圆蓝线半径 R 的取值与(i+μ)成反比。而(i+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车辆在蓝线上行使的安全舒适度。若 R 值增大,相应的(i+)就该相应减小。(i+μ)值越小,汽车行驶越安全,旅客感觉越舒适。当 R值逐渐增大时,汽车行驶离心力作用的影响将逐渐很小,当 R 值增大到可允许设置路拱形式的反超高时,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 . 应将横向摩阻系数控制到最小。现行《标准》中规定,当值取 0.035,i取 -0.015时,计算得出的 R 值可做为不设超高的圆蓝线半径。实际上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由于路面较宽,路基占地范围较大,为及时排除路表水,路拱横坡一般取值为 2%,有时甚至更大,因此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应相应增大。显然加大圆曲线半径对于平纵设计组合及适应汽车动力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对于平原区路线设计值得注意,当然半径的加大还应该通过通车实践的检验。? (三)关于缓和曲线的合理运用? 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缓和蓝线运用的合理不仅可使线形平顺圆滑、连续均匀。而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地形、减小工程规模,节约投资。特别是在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缓和蓝线对避免短直线的出现及平面线形指标的突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蓝线要素。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缓和蓝线满足超高设置或是加宽缓和段设置的要求,而容易忽略对缓和蓝线长度的要求。实际上,对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尤其是大型车辆,随着车速的增加,空气阻力及其它动力作用会影响车辆在蓝线上行驶的轨迹。? (四)避免不利的曲线组合? 通常我们认为长直线接急弯小半径蓝线或是几个大半径蓝线中夹小半径蓝线,以及两同向蓝线间夹短直线即所谓的“断背蓝线”均是不利的线形组合。但是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我们为顺应地形 . 避免环境破坏 . 或是在平原微丘区为让开矿区和避免较大拆迁时,往往在技术指标及工程造价的比选中左右为难。本人认为以牺牲部分工程量换取车辆行驶的安全 . 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另外,在“卵型”蓝线中,大小半径比例过大时,缓和蓝线将会掩盖小半径弯道的真相,从而引发车辆减速不及时而冲出路外的交通事故。因此,缓和蓝线长度不要小于两圆蓝线对应设计车速之间要求的减速长度。? 五、公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平面线形? (1)小偏角? 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道路出现小偏角时, 平曲线的长度将被看成比实际的短, 驾驶员容易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造成行车事故, 偏角愈小愈明显。实际上, 采用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最常采用的方法, 因为小偏角可以解决定线中遇到的困难。 (2)超高?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

浅谈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

浅谈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 摘要:互通式立交在公路设计中成为主要的节点之一,合理地互通立交选型将有利于发挥缓解交通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主要介绍了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和总体布置,为同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互通设计 1.引言 随着路网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立交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对于链接道路、缓解交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应当结合公路路线布置以及立交位置等而综合合理地选取互通式立交的类型等。 2.互通式立交设计 进行互通立交设计前应当调查收集测区路网布局、路网规划、综合运输体系等资料,收集路网相关路段施工图设计文件。调查收集立交区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开发、地方规划(或城镇规划)与要求等资料。收集本路主线与匝道远期交通量预测资料,进一步调查核实工可报告中的转弯、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调查立交主要交通源发生地。立交布设前应详细调查收集立交区域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拆迁等资料,重要地物应做相应的控制测量。互通式立交的间距及互通式立交同相邻的其他设施(服务区、停车区、隧道)的间距应满足规

范的要求,受条件限制又有设置必要时,应通过论证,在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或交通安全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上确定。应根据远景交通量预测资料,计算匝道及收费站通行能力。根据初步设计评审及批复意见、各向交通流大小,在对立交范围内的重要地物进行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包括被交路控测资料),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合理布设互通式立交。布线时既要考虑平面线形中的主要检验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又要在满足匝道纵面线形要求的基础上控制好匝道规模。环形匝道视远景交通量大小可采用卵形、也可采用半径不小于55米的单圆曲线;出口环形匝道平曲线一般应做够60米,场地狭窄时也应做够50米;入口环形匝道平曲线半径一般应做够50米,特殊困难路段允许按40米设计。 匝道与主线及匝道与匝道在分、汇流处应满足车道数平衡的要求。合流处的反向曲线应以“ S形进行衔接、而同向曲线则以卵形线衔接;主线为平曲线的减速车道可酌情调整流出角。施设阶段立交线形设计中的主要检验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如下:主线平、纵面线形;加减速车道长度及流出、流入角度;匝道最小圆曲线半径、A 值;圆曲线、缓和曲线(卵形线)最小长度;收费站平、纵指标要求;匝道最大纵坡;匝道与主线交叉的净高要求等(尤其是分流处的技术指标;平纵线曲率半径>250米、回旋线参数A值>70,竖曲线按 50km/h标准选定其半径、T值)。 进行立交设计时,互通式立交的位置、接线关系等,应征询收集

道路线形设计

浅谈道路线形的设计 摘要:道路线形的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要注意曲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道路线形的设计中,有很多种组合方式,而好的线形设计,应起到保证线形连续、行驶安全、美观、与环境适应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关键词:道路线形、线形设计、道路设计、线形 abstract: the design of road alignment should not onl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curve interaction between. in the design of road alignment, have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 method, and good alignment design, should have to ensure that the linear continuous, driving safety, beautiful, and environment to adapt to the important role. below we on these aspects in detail. keywords: road alignment, alignment design, road design, line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道路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1道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道路不是白纸上画出来的!道路是在已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建设的人工构造物! 掌握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