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主观题训练

辩证唯物论主观题训练
辩证唯物论主观题训练

辩证唯物论主观题训练

1、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2012年6月15日,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将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2015年前形成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标准。

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八部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哲学依据。(10分)

1.【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食品安全标准的完善能够更有力的保障食品安全。(5分)

2、(2011·湛江质检)2010年我国切实履行国际责任,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国国务委员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时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世界各国必须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12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各国必须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展开国际合作,才能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2)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存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要解决就必须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克服以往错误思想的指导才能取得成功。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中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所导致的,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低碳经济是人们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神舟九号飞船有两大任务引人注目。首先是搭载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这可以积累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使女航天员的地面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是执行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和手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三名航天员还将进行大量科学实验,获取在地球重力状态下无法得到的数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神舟九号飞船搭载女航天员,可以使我们直接获取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实验数据。(3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太空奥秘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和手动交会对接成为,验证了我们的交会对接技

术是正确的,可靠的。(3分)

④实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获取的女航天员飞行实验数据,可以指导女航天员的地面训练。(3分)

2、我国的改革开放3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在一次次与时俱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探寻出了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华大地30年的辉煌巨变:从计划到市场,让中国人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身份到契约,让每个公民找到自由与尊严;从人治到法治,让法律保障我们的公平正义;从权力到权利,让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管理权。3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9.8%的增长率高速递增,现已位列世界第三位,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改革开放还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还需要继续闯大关。

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4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当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需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3分)

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会议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会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1)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1)【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重视正确思想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说明了上述观点。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是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2)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2)【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上述道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指导作用,体现了上述道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当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说明了上述道理。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 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这一观点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 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2.12联系观点主观题训练答案

联系观点主观题训练 1.(1)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3分)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分)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2)结合材料,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几条建议 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从整体出发制订规划和措施。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地区各行业要按照统一部署循序开展工作。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各地区都要依靠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和整合,最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树立全国一盘棋,将各地区、各行业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但最多不得超过9分。) 2.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③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3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三鹿奶粉引发奶产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以及消费者,食品业的连锁反应,说明联系是普遍的,是客观的。(2分) ②联系是多样的。我们要重视间接的、长远的本质的联系,要重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企业的发展要重视长远的本质的联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我国政府在处理三鹿事件时更加重视了事件间的中间环节。(4分)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有大局观念,并要搞好局部。(4分)三鹿奶业是奶产业的一部分,奶产业是食品业的一部分,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奶产业的倒退,继而引发人民的消费怀疑等,都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2分) 4.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 答案:(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关键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沈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塌陷"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5.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答案:山东省在区域规划布局中,从山东的整体发展着眼,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具体表现在:(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山东省统筹安排,把全省的区域布局规划为“一群一圈一带”,形成山东发展的整体格局;“一群”、“一圈”、“一带”也突出了自身的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山东确定了“一群”、“一圈”、“一带”的中心城市,突出发展特色,相互之间互为依托,遵循了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一群一圈一带”形成有序、合理的结构,使山东发展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有利于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之二:发展观点 1.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9分) ①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每一次都有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分) ②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每一次的成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分) 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3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提供 前提和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 的质变。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3.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企业的变化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6分)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2)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造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体现了这一点。(3)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企业通过内部结构调整,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咼考哲学主观题训练 1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一一“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与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12分) ①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就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简体字与繁体字各有存在的理由,繁体字体现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简体字书写方便,符合社会生活需要。③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简体宇与繁体字相互包容,共同发展。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用简识繁”的主张体现了简体字与繁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存在,与谐共生。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与发展。“用简识繁”倡导共同存在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繁荣。(每点3分) 2、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 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但就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善;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与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12分) ①全面把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既要瞧到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也要瞧到还存在的问题,做到实事求就是。(4分)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我 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活动的积极性。(4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分)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与物 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就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就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10分)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主观题专题训练(珍藏版1)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主观题专题练习 1、材料:创立于1998年11月的腾讯公司,曾经举步维艰。马化腾带领他的团队四处寻求出路。“高交会”及时为企业发展解困,为“小企鹅”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公司紧盯市场,通过革新技术,让QQ登陆手机等无线即时通讯设备,拓展QQ的生存空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公司市值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形成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腾讯公司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 1、①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腾讯公司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为“小企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腾讯公司从创立到抓住“高交会”的机遇,促进自身成长壮大,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 2.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写给上海长宁中学学生杨阳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干一番事业,要成才,需千锤百炼。在攀登科学高峰崎岖的山路上,在生活的激流中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 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物的辉煌。要做到“有志者,事竟成”,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2)“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 3.材料一:几年前,中国铁路还以100公里左右的时速“匍匐前进”,现在中国高铁最高运营试验时速达到486.1公里,堪称“陆地飞行”!从零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四年实现了“梦幻跨越”。 材料二: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说:“我们在武广高铁上反复试验改进了多次,现在可以自豪地说,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中国的机车装备制造业就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 (1)结合材料一,用发展的实质来分析中国铁路的“梦幻跨越”。 (2)结合材料二,从事物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中国高铁成功的历程。 3.(1)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中国铁路由几年前的“匍匐前进”,到现在中国高铁的“陆地飞行”,这种“梦幻跨越”体现了我国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是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2)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②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的各种困难。 ③我国高铁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了多次,最终达到了领先于日本和欧洲10年的成效。 4、某厂是一个国有企业,同众多的国有企业一样,一方面有质量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社会负担,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新班子上任后,他们进行一系列改革。一是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的结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跟踪一代。二是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建立销售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精简管理人员,扩大营销队伍,他们还借鉴了外地模拟市场核算经验,使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厂利税连续多年以50%以上的速度发展。在此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0、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①该观点是错误。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条件性和具体性。 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体制改革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文化产业改革同时也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反对错误的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11、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但甬温线特大事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我们追求先进需要过程,把过程放缓更适合中国实际。 请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我国对高铁建设的认识过程。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由追求速度到安全,速度平衡反映了认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又说明认识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 (2)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在研发运营的实践中提高对高铁的认识,这必然会推动我国高铁的发展。 1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先由科学家讨论,到上升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取得广泛共识,这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任答3点,每点4分,共12分) 13、材料: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对过去的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哲学认识论 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得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得蜜蜂高明得地方,就是她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得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得就是 A.实践就是客观得物质性活动 B.实践就是有意识、有目得得能动性得活动 C.实践就是在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进行得社会活动 D.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得历史过程 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主要就是因为 A.实践就是社会性、历史性得活动 B.实践就是客观物质性得活动 C.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与发展动力 D.实践就是联系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得桥梁 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得就是( )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 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与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与谬误就是相互对立得,又就是相互统一得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就是有条件得、具体得④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5、下列对于认识与真理得说法,错误得就是( ) ①认识就是一个过程,而真理就是不变得②真理得内容就是客观得,而认识得内容就是主观得 ③两者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④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真理就是理性认识 ⑤真理就是认识,认识不一定就是真理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就是人类迄今发现得最年轻得黑洞。“年轻”就是说它形成时得状态被观察到得时间就是在30年前。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就是个黑洞,新近得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就是黑洞。这蕴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得标准就是行动而不就是言语。这说明(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8、下列属于实践范畴得就是 ①到目前,人们还暂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②阅读人生,心境无边③“瓦良格”号海试返航 ④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得日全食⑤桐乡菊农冒雨采菊 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⑤ 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得就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得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 B、书本与实践都就是认识得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得实验结果称得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60纳秒。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得“光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得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说明 A、认识世界得目得就是改造世界 B、运动就是无条件得 C、认识就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得统一 D、意识对客观对象得反映具有主观性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前言生活与哲学 三、简答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积极作用? (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会更加自觉,取得更大成效。 (2)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回答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四、分析说明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请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马哲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说明:一方面,马哲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马哲内容来源于时代,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当然,马哲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哲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马哲总是倾听实践的呼声,紧紧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把握社会的脉搏,探求历史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三、简答题 21、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请回答: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提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1)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2、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指出: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家宝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请简要回答:温总理的讲话体现出唯物论的哪些知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发展观) 1.材料: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2分) 【答案要点】①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 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4分) ②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 ③材料中“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年至2015 “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请把题中答案改成先写原理+后写材料分析的格式。 2.(2010高考·广东卷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

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1分)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1分)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2分)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1分)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分)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1分)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2分) 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2分)。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2分) 3.材料二: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峰会指出,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还要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市场体系、科技要素等方面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发展的实质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12分) 2)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是立足实践, 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这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按客观 规律办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握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4分)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4分 三.巩固提高,要求严格按照格式、语言表达规范 1.2009年4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对提振市场信心和扩大内需发挥了积

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导语】学习政治哲学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所以我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掌握好相应的答题模板。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模板一 1.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知识进行论述时?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材料中……(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材料中…… 2.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或“追求真理”进行论述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材料中……(2)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材料中……(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中…… 3.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进行论述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材料中……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中……(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

导作用。材料中…… 4.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进行论述时? (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2)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5.在《生活与》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进行论述时?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2)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目标,又要搞好局部。(3)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材料中。。。。。(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材料中……(6)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7)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8)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材料中。。。。(10)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其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

2015届哲学主观题训练---矛盾观3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矛盾观(三) 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试点推广类型的材料(一)典型例题 【例题1--2013安徽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例题1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的试验田,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近年来,从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到征收房改税,再到热议的“2017全国高考改革”,无一不是从上海先开始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上海改革试验的成果为什么可以推广运用。(10分) 【例题2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海通过试点探索营改增、房改税,和“高考改革”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方法,再指导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促进我国各项改革的发展。 (二)总结规律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1)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 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 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分) 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 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2分) 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高二哲学期末复习主观题训练

高二哲学期末复习主观题训练 第一单元 整个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产物。 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4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有什么分歧?(6) 2、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8分) 第二单元 1、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 型病例。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温家宝在北京儿童医院考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时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甲流防治工作,要科学看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前防控的重点在学校、社区以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力宣传防控知识;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工作指引,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毕业生优先接种甲流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供应量,逐步扩大接种人群。

(1)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的认识所体现的认识论的依据。(12分) (2)在防控甲流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7分) (3)结合材料,说说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依据。(9分) 2、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顶着一顶非常沉重的“大帽子”,“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12月8日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连用了六个“请”,诚挚地希望与会代表尽快达成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