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被企业用做区分工具差不多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此变化要紧发生在19世纪后期。由于持续演化,品牌差不多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广告和导购、心理效用、资产、获利、竞争、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品牌运营差不多代替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成为当今国际大企业成长的要紧方式。中国商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突显现象确实是由资本、市场、品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向品牌集中。可见,“品牌治理”差不多成为公司进展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网络经济的进展,专门是双向互动和共同进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又具有了构建关系、价值范畴和生态系统的新功能。然而,传统品牌理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进展,差不多严峻束缚了企业品牌治理的视角,当务之急是更新和进展品牌理论。

一、品牌咨询题的复杂性及其生态特点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品牌治理的层次差不多与往常大不一样,其视野差不多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的疆域,其中至少有四股力量成为这场剧变的催化剂,即科技进步、全球化、自由化和民营化(Philip Kotler,2002)。这些催化剂的改变造就了“新经济”、“今日(新旧混合)经济”和“旧经济”的分界、区别以及行事方式的全然性差异,奠定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兴起的基础和前提,即“技术和最终使用者是固定的、既有的”,“治理的范畴由法律和政治界定”,“治理领域只限于内部”等假设已成为一种限制和治理政策失误的最大根源(Peter F.Druek,1999)。今日经济,以协同进化为主导,其范畴和格局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内业务单元之间,而且更着眼于企业群、营销网、供应链、经济链和组织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系统,甚至与竞争对手之间。能够讲,商业社会差不多进入了一个以共同进化为明显特点的商业生态系统时代(James P.Moore,1996),生态协同与进化差不多成为高层次、猛烈竞争的基础、前提和常态。

从生态的观点来看,品牌塑造环境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一样生态系统最差不多的特点,即品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品牌研究实

际上确实是对物理量(如物流、能流等)、生物量(如品牌个体、种群、群落等)和关系量(如信息、位势等)的研究。目前,企业品牌咨询题的生态特性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类是“流”的咨询题或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咨询题。品牌是通过连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所有权流、促销流等来坚持其新陈代谢的。产生这类咨询题的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第二类是“网”的咨询题或生态系统的成员构成和关系结构咨询题。品牌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治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错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它们的形成可能是自发或自觉的、无序或有序的。例如,其中有些格局从品牌个体、微观、局部和一时的眼光来看可能是合理的,但从品牌群(David A.Aaker,1998)的宏观、整体和进展的视角来看却是不合理的,从而导致一系列诸如亚品牌、托权品牌、品牌结构、资源利用方式、治理体制和模式,以及品牌建设中的价值比例失调等咨询题。究其缘故,根源就在于系统关系的网式而不是链式调控(Tom Duncan,1998)。

第三类是“序”的咨询题或生态系统的功能咨询题。一个和谐的品牌生态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品牌生态系统的发生与进展,以及自调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品牌生态系统的连续与稳固,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治理、领导操纵行为。当今企业的“品牌短命症”确实是品牌决策和治理部门妄图用机械操纵论代替生态操纵论,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的结果。

二、品牌生态学理论背景及学科逻辑

1.品牌生态学提出的理论背景品牌理论研究与进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其历程概要如下:1870年往常,为品牌观念时代。1870~1900年,要紧是个体生产者拥有消费品品牌。1915~1928年,要紧在广告方面突出了品牌的宣传,有了新的治理方式,即品牌由职能部门治理。193 0—1945年,显现了品牌经理,产生了品牌治理系统(Neil McElroy,1931)。

1950—1960年,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实施品牌治理系统,专门是消费品企业,重塑品牌忠诚,品牌治理和品牌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出来,有学者开始对品牌治理理论进行研究(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 y J.levy,1955)。1960~1980年,品牌经理制在全球盛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显现品牌整合,品牌资产理论盛行(David A.Aaker,199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战略和治理成为公司战略和治理的重要新领域,围绕如何做好品牌治理,显现了许多的专著和可操作方法。例如,奥美提出了“品牌总管”(brand stewardship),并在90年代末进一步提出了“360品牌”理论模式;萨奇提出了“全球品牌策略”(the global branding);电通提出了“品牌传播”(brand communication);达波思提出了“品牌轮”(brand wheel);智威汤逊提出了“整合品牌建设”(total branding);戴维森(1 997)提出了“品牌冰山”理论和思想;Tom Duncan(1998)提出用“价值范畴”代替“价值链”的品牌关系研究新模式。David A.Aaker(1998)明确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系统的“品牌群”概念,首次将生态学的种群概念引入到品牌理论的研究中,并指出这是一个认识品牌的全新角度,又在20 00年进一步提出了“品牌领导”的新治理模式;Agnieszka Winkler(1999)提出了品牌生态环境的新概念,并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充满活力并持续变化的有机组织的论断。从上述品牌理论研究和进展历程看,品牌与生态的结合将成为品牌理论进展的新趋向,生态学将成为解决品牌复杂性咨询题的桥梁,成为品牌理论创新与进展的新视角。

为此,我们基于驱动品牌生态学科形成的五种互动力量,顺应国内外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前沿趋势,提出基于生态学和品牌学的交叉学科——品牌生态学,这合乎学科形成史的概念逻辑(如图1所示)。从理论上讲,品牌生态学是网络经济时代各种具体品牌思想、方法及先进品牌治理技术的集成、综合和创新。品牌生态学将成为解决企业品牌复杂性咨询题的一门指导性科学。

2.品牌生态学研究的学科逻辑为了理清品牌生态的思维逻辑,我们借鉴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层次和思维架构,结合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整理出一幅能直观反映以后品牌生态学研究结构和层次的逻辑

图(如图2所示)。该图展现:从小的商标或新兴注册公司开始直到品牌圈,复杂程度逐级增加。当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时,生命品牌组织便会显现前一级不曾具有的新的性质和特点。品牌治理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正是体现在平稳各个层次的进展中。图2所示的品牌学层次、品牌系统与生命品牌界的组建水平体现了“品牌生态学”以后进展的学科逻辑,它是各种背景下品牌理论体系建设的差不多框架。这些选择构成了包含三大层次(微观、中观、宏观,即单个企业、扩展企业、企业生态系统)和七个次级层次(品牌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的连续体。因此,品牌治理范式的变革和重的研究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复杂性。然而,品牌生态学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它正是要通过品牌生态学进展的跨学科研究,使人们能够在更加开阔、更为复杂的生态背景下,研究品牌的昨天(品牌史学)、今天(品牌进展现状)和改日(品牌进展趋势)。

品牌生态学的任务:第一是从社会角度动身,以系统网络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各种品牌与品牌之间以及品牌与品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品牌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品牌的作用机理和规律。其次是按层次分析方法,把品牌生态粗分为宏观品牌生态和微观品牌生态;细分为品牌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和品牌生态系统等。在品牌生态的不同层次中,有一系列品牌生态的原理和规律,专门是品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展,以及关于品牌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需要重点加以探讨。

3.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任何学科的研究方法,按其运用的普遍性程度能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哲学的方法论、一样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同样,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哲学的”、“一样的”和“具体的”三个层次:

(1)品牌生态学的哲学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坚持以历史的观点分析品牌生态学;2)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品牌生态学;3)坚持用进展的观点对待品牌生态学。(2)品牌生态学的一样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系统研究法;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3)多维综合研究法。(3)作为跨过品牌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品牌生态学必须借鉴这两个学

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如生态学的、哲学的、营销学的、治理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经济学的、物理学的、组织科学的、符号学的、生理学的、信息学的、数学生态学的等研究方法),并有所进展。从具体方法论的角度,它强调整体论,并采纳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多参数相互关系的复杂性,有时需要借助数学生态模型。概括地讲,确实是要把握事物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结构,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摸索。此外,对品牌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还要采纳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

4.品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品牌生态学尽管属于现代品牌仿生学的次级学科,然而它与品牌生理学的区别在于:品牌生理学要紧研究品牌个体水平以上的品牌生命科学体系。品牌生态学自产生之日起,便并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咨询题:(1)品牌个体生态学。(2)品牌种群和群落生态学。

(3)品牌系统生态学。其内容包括品牌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品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品牌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品牌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品牌生态系统与非品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4)研究品牌圈内各种品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品牌生态学。(5)研究人和组织活动主导作用的,人和组织与品牌圈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跨学科的品牌生态学。(6)与此同时,还派生出若干个关联的应用学科,如品牌生态工程学、品牌生态系统治理学、品牌复原生态学等等。其中,品牌生态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品牌生态预警、品牌生态评判、品牌生态规划、品牌生态建设和品牌生态治理等,它要紧是按照品牌生态学的理论对品牌进行生态预警、生态评判、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

5.品牌生态学研究的差不多原则(1)互动性原则。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互动联系,其中任一成分的变动,都将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动,自然生态系统是如此,品牌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品牌生态系统内各有关利益者团体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双向互动联系和重叠交叉现象(Tom Duncan,1998),这使品牌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因此,研究品牌生态学系统时不应孤立地只研究顾客、职员、股东或竞争对手,在规划品牌生态系统时更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有关利益者团体。

(2)共同进化原则。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茨森(Gregory Bateson)指出,系统内(公司、团体和家庭)的行为差不多上共同进化的。按照贝茨森的观点,共同进化是一个比竞争或合作更为重要的概念,在商业界也是如此。世界上少数最有效率的公司(如英特尔、惠普、壳牌、沃尔玛特等公司),通过学习来领导经济共同体进化,进展了新的商业优势。因此,不仅要对品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进行研究,而且应重点开展对品牌“共同体进化”机制、模式等的研究。

(3)生态流原则。生命的各种表现差不多上和能量流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分不开的,没有这些生态流就不可能有生命活动,也不可能有生态系统。在品牌生态系统中,除了物流外,还有各种重要的能量,能量流淌(如资金流、所有权流、知识流)更为复杂,但差不多原则是共同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都相伴着品牌信息传递,或者讲是以品牌信息为引导的。

(4)生态位原则。广义的生态位(niche)是指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刻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每种品牌及品牌群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空间和资源,为了获得这些资源和空间,都有扩张的倾向,扩大它们的市场生态分布范畴。但资源和空间两者差不多上有限的,因此必定引起有同样需要的品牌及其群体间的竞争。由于竞争的阻碍,品牌当前占据的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总是小于它在没有竞争条件下可

能达到的生态位,即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资源和空间尽管是有限的,但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又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竞争和选择,品牌及其群体间产生生态位的隔离,使得生态位不重叠或少重叠,从而达到一定范畴内的许多品牌的共存。用生态位、生态图(ecograph)代替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图,能够关心企业更有效地习惯市场生态的变化,因为生态图除了有传统市场分析的份额表达意义外,还能够对市场生态中的要紧成员之间的生物链进行图示。

(5)限制因子原则。这是生态学中一条重要原则,它是指生物的生存和繁育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者超过耐性范畴两端的状况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它包括两种含义:1)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它们需要的综合环境因子中那个数量最小的因子操纵。这确实是J.

Liebig的最小因子定律。2)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受它们对环境因子的耐性限度(不足或过多)操纵,即V.E.Shelford的耐性定律。在品牌生态系统进展中,也有某些因子起着限制作用。在应用限制因子原则的同时,还要树立因子补偿作用的概念,即因子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因子的利用率,从而在一定范畴内起到补偿作用。

(6)生态演替原则。生态系统的进展或演替,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品牌生态系统也不例外。演替的含义是:1)演替是一个有序过程,它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进展,因而是能够预见的;2)变化虽由外部因素引起,但演替受系统内部生命系统操纵;3)它以稳固的生态系统的进展为顶点。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表现为由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整个取代顺序,通常被称为演替系列,而过渡性群落则被称为演替时期群落,最后稳固的对外部干扰具有最大爱护力的群落被称为顶极群落。关于品牌生态系统而言,惯例也是变动进展的,也能够划分出若干时期或进展期。初期形成的品牌生态系统在规模和结构上较为狭小和简单,一步步进展,直到其生产量与市场容量、品牌群落的市场环境资源相习惯,使共同体主体变得稳固,并导致共同体内部争权夺利,最后是系统的自我更新或灭亡。

(7)生态平稳原则。在一个相对稳固的生态系统中,系统的组成成分和比量相对稳固,能量、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稳,如此的生态系统具有抗击胁迫保持平稳状态的倾向,生态学上称之为稳态机制。而当外力增强时,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剂,能够在新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平稳,如此就可能显现一系列“稳态台阶”。现在,尽管系统还能实现操纵,但已不能回到原先的同一水平。在这种情形下,甚至轻微的变化就能产生深远的阻碍。生态系统的稳固机制是有限度的,超过那个极限,正反馈不受操纵,终将导致系统的毁灭,品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受这一原则的支配。

产业生态学

1.控制环境污染和办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1)污染物处于自由排放阶段,(2)工业污染末端治理阶段(3)清洁生产 2.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字眼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京城里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 3.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结构为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改善评价 4.产业向导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指定的政策或规则 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负责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5.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实际上是一种环境保护原则,他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体生命周 期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承担责任。 6.企业三重底线: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生态责任。 7.产业生态学的特点: (1)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和解决问题 (2)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3)以产品和服务为研究核心 (4)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5)产业生态学关注科技动态 (6)可操作性强 (7)前瞻性 (8)富有挑战性 8.产业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有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通过企业间物质 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态产业系统。 9.生态产业链:指产业集群中处于上下游层次的企业,由于投入产出关系所形成的类似 于实物量的产业链,可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联合的协作链。 10.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相同点 (1)两个系统中都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两系统内各要素都存在共生关系 (3)两种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崩溃都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 11.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之间不同点 (1)参加的主体不同 (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产业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复杂性 (3)物流能流方式不同 (4)分解者作用不同 (5)自然生态系统只受生态学规律的约束,而产业生态系统还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12.现代产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级生态系统向二级生态系统过渡的模式的主要表 现? (1)产业系统利用物质与能量的有限性 (2)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简单网络化 (3)产业系统中的废物很少回收再利用 13.理想产业系统四个组成部分: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消费者。 14.产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内在机制是市场价 值规律,而平衡的实现要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制和能力。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绪论1 1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2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3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4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5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6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 绪论二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C、人群生态 D、文化生态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生态系统 B、自然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学名词解释 2.(Allen’s rule)艾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 边短的趋向。 3.(Bergman’s rule)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 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4.(Cope’s rule)科普氏规律: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5.(Dehnel phenomenon)戴耐尔现象: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6.(eutrophication)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范围的大小,成 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te),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 7.(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律: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 深。 8.(Jordan’s rule)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9.(Liebing rule)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机体的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 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Wilson’s rule)威尔逊规律: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11.Hamilton 规则():个体由于利他行为而牺牲的直接适合度必须小于利他行为获得的间接适合度。 12.Linderman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各营养层之间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的规律。 13.r-K对策(r、K strategists):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的选择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的增强的选择位 K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策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对策者。 14.斑块(eutrophication):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空间实体,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5.边际值原理(marginal value theorem):不是这在一个斑块的最佳停留时间为不是这在离开这一板块时 的能量获取率(即这一斑块的边际值)。 16.变化(动态或波动)(dynamics, fluctuation):通常指无规则的或无平衡密度的变化,主要说非密度因 子的影响。 17.表面积规律(surface rule):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 18.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包括生理行为形态等方面, 时间尺度相对较短,变化的特征是可逆转的。19进化适应(evolutionary adaptation):指的是多个世代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长,有些特征是不可逆的没,是可遗传的。 19.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及 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20.尺度(eutrophication):通常是指研究一定对象或现象所采用空间分辨率或时间间隔,同时又可指某一 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范围和时间上的发生频率。 21.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 22.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PS):又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 的生产,就是异样生物的生产。 23.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是指在生物曾经占领过或原来曾有群落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又叫次级 演替。 24.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必须依附与邻近群落,不能对立存在的生物集合体,如阴生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25.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s):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处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在一个年龄的 存活率Lx为纵坐标,由此所画出的曲线表示种群的存活率Lx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6.存在度(presence):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出现的概率。 27.搭载效应(hitchhiking effect):指一个等位技艺频率的改变不是因为它本身受选择影响,而是因为已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理论与原则 案例分析: 背景、问题、规划、反馈、评价 研究途径: 普通生态、场地生态、景观生态及时空尺度 参考书目: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 纲要 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 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 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 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景观(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景观的演绎: 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 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 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景观: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景观系统研究中,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 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不同尺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关系 1.2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生态学途径 景观规划的生态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直觉与本能 景观规划设计——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 题,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 景观规划的过程途径—— 麦克哈格(McHarg, 1969)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即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 塞东(Sedon, 1986),提出了“景观规划必须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 生态规划:揭示生物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划,寻求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最适宜的途径与方式,降低规划对生态规律的干扰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生态设计:通过视觉想象力的扩展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对最适宜的材料、区位、生态过程、地方性以及景观设计形态的表达。 生态规划设计:是以自然与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he total human ecosystem)——生态圈景观, 可划分为建设景观与开放景观,其景观特征、过程及生 态系统运行规律具有明显差异。 建设景观:乡村与半城市化生态系统景观、城市与工业技术生态系 统景观。 开放景观:自然与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农业与半农业的 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不同尺度的整体系统对应相应尺度的景观环境,而整体系统特征及发展过程是景观环境系统的重要特征。 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系统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阈限特征。 在景观综合体中,人的行为既是形成人工景观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强烈冲击并改变景观的扰动因素。 人与环境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为着眼点,其核心是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重点是对物种与生态系统、 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三个核心进行规划设计。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产业生态学每章节知识点2012323

产业生态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1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制定的政 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责任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2污染控制方法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自由排放,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和产业生态四个阶段。 3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成型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4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调控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实践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各个层面。 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产业生态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5 产业生态学产生背景:由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产业生态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产业系统代谢过程模拟与改进,例如产业代谢分析、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等; (3)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 );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面向环境的设计; (5)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政策,例如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 (6)产业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具体分为在企业、园区以及国家/ 全球等各个层面的应用。 7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是: (1)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 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章 1垂直关系是产业生态链的主要结构,根据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2资源代谢分析包括元素流分析,分子流分析和物质流分析。 3 Allenby 提出理想产业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四类基本组成部分。 4 组织代谢分析是针对单个产业组织开展的分析。 5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6产业生态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再生产者和外部环境。7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是指可被其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7一个完整和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 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但是生物进化论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物分布多样化的生物地理学概念。二者不但是相关的,而且有综合发展为一条景观生态学理论原则的趋势。 地理空间分异实质是一个表述分异运动的概念。首先是圈层分异;其次是海陆分异;再次是大陆与大洋的地域分异等。地理学通常把地理分异分为地带性、地区性、区域性、地方性、局部性、微域性等若干级别。生物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分异性的结果,因此,空间分异性生物多样化是同一运动的不同理论表述。 景观具有空间分异性和生物多样性效应,由此派生出具体的景观生态系统原理,如景观结构功能的相关性,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多样性等。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0J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组合优势。本学科面向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废弃资源高效分离利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采用化工、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原理,开展固体废弃物中杂质高效分离新技术研究,探索膜分离技术、新型吸附和结晶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在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为实现资源的高值化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清洁生产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运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不仅使废物产生最小化,而且实现废物综合可持

生态产业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

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一专多能的产业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和调控者。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生产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1生态工业 中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与利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基本理论核心思想。

一、景观生态学当前研究热点 答:从“21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各国学者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提出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 而从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年会看,景观生态学热点话题除了,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外,新的研究热点方向还包括: 首先,经济观念与生态学研究的融合,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要素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自然生态价值的经济学量化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研究上,以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剖析景观格局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加深对景观异质性作用的了解。例如,景观格局与过程对鸟类繁殖、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 在景观变化分析方面,重要成果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的模拟模型,可选择性未来景观分析模型等,对由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过去、未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对多方位,参数的分析。

在景观生态过程研究方面,主要有流域尺度上的生态过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下林地演替过程的研究;河谷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等。另外生态恢复方面研究,体现人们在物质需要满足后,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过渡时期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耗散系统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实践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周围的物质不断的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其远离热力平衡态,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来源于外界环境连续不断的负熵流使生态系统稳定;森林景观系统通过植物和其他生理过程使系统通过耗散结构保持稳定。 等级系统理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上都是有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实践意义:特定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研究,还需要在起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去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实践意义: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