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低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低于130mmol/L

低钠血症病因

钠的入量不足: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限盐

钠丢失过多:腹泻或胃肠引流等引起钠的丢失过多,或脱水时低张液输入过多a急性肾衰的多尿期;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渗透性利尿;c.反复使用利尿剂;d.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患Addison病时,尿中排钠增多

ADH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促尿钠排泄激素分泌过多?)

假阳性:严重高脂血症:正常血浆含水量仅占93%,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浆含水量相对减少,同等血浆测出的Na浓度相对下降,此时血渗仍正常,血浆色呈乳白色可以作为佐证。

异常高蛋白血症(如异常球蛋白血症),也可使血浆中含水部份比例减少,上述两种情况的血浆内含水部分血Na及血渗均正常。

血中积聚过多具有渗透活性的渗质也可出现低钠血症,此时因为渗透梯度差使细胞内水份被透出到细胞外液,使血浆被稀释,常见原因为血糖过高,使用渗透性脱水剂,例如甘露醇等。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全身无力、腿肌痉挛,四肢肌张力降低,起立可发生昏倒,脉细弱,血压降低,拒乳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新生儿)

面色发灰或阵发性青紫

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最后因周围循环衰竭死亡

低钠血症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轻症生理盐水15~30ml/kg静滴

●血钠低于120mmol/L,可给予3%氯化钠溶液6ml/kg,于1小时内输完,若用后3~4小时症状无明显的改善,可再用1次

(130-N)×1.2 ×体重(kg)=所需3%氯化钠溶液毫升(ml)

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剩余一半根据病情调整。

血钠低于110-115mmol/L:分2步:

1、6h内事血钠升高10mmol/L,或接近120-125mmol/L,(渗透压约250mOsm/kg.H2O).

2、随后的24-48或更长时间,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第一天升高值不超过12mmol/L。

伴水肿型低钠血症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过水的负平衡而使血Na+浓度上升。严重情况可使用袢利尿剂如速尿(每升尿中含40~100mmolNacl以及5~30mmolKCl),再合并高渗盐水注射。

严重心衰引起者可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后者可通过解除周围血管阻力,使组织灌注改善;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对抗ADH作用等等,使血Na+得以上升。

次2种情况伴肾功能不全、对利尿剂无良好反应,可行血液净化。

注意事项:在纠正低钠血症过快,可引起脑尤其是脑桥的脱髓鞘病变,系细胞外液渗透压快速升高引起神经元髓磷脂脱落,症状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数天出现,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发音困难、严重时死亡,如能存活,恢复需数周且不完全。低钠伴水肿:限水,严重的速尿加高渗盐,心衰时加用卡托普利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高于150mmol/L

高钠血症的病因

●不伴脱水:钠入量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伴脱水:腹泻水相对钠丢失多;高热;尿崩,反复使用利尿剂

●ICU常见原因:①治疗并存脑损伤患者时, 由于考虑脑水肿加重, 输液量受到人为限制, 有效血容量往往相对不足; ②颅脑损伤和脑卒中患者由于脑水肿降颅压的需要, 大量使用襻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 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高钠血症; ③头部创伤、神经外科手术、缺血性脑病等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受损, 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在我们的报告中有2 例) , 而补液量此时常常会相对不足, 也是高钠血症发生的原因; ④一些原因不明的高钠血症也主要发生在合并脑损伤的患者, 特别是病情十分危重、接近于脑死亡的患者,病因不清。⑤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致渗透性利尿,⑤高热或呼吸机湿化器温度过低致不显性失水增多。

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烦燥、厌食、呕吐、口干发渴、皮下水肿,严重时可发生体腔积液

●不伴脱水的高钠血症则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烦燥、肌张力增加,重症可出现肌肉震颤、颈强直、腱反射亢进、角弓反张、惊厥、嗜睡或昏迷

高钠血症的治疗

单纯失水型:危重病儿高热昏迷或失水过多,血钠>150mmol/L,血渗透压>290mmol/L,烦渴但无少尿与休克征即属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轻者可饮水治疗,严重者静滴5%葡萄糖液;若伴有血糖增高时,可输2.5%葡萄糖溶液,复查血渗透压。

输液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全量可在2—3天内输完,缺水量=体重×(1-140/实测血钠值)。

脱水严重并有休克,不管血钠浓度是什么,应首先给予等张液扩充血容量,一旦组织灌注充足,应用1/2~1/3张的含钠液体,有尿后改用1/4张液继续补充

高钠血症时,当补低渗液过快,血清钠浓度迅速下降,水分进入细胞内,可造成脑水肿,或永久性神经损害,故使血钠浓度降至正常一般不少于48小时,血钠下降速度不可超过1mmol/L.h或10~15mmol/L.d。

脑外伤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其理论基础是: 自由水丢失致高渗性脱水, 血循环量减少致尿钠分泌减少,血钠进一步增高, 因此补充血容量可以增加尿钠分泌。方法: 所有晶体液更换成与患者血清等渗的含钠溶液, 输液量为保持8 小时正平衡300~500 m l,如尿量大于500 m l?h , 加用精氨酸加压素0.02 U /h,每小时增加0.005 U , 直到尿渗透压超过血渗透压,保持输液量8 小时正平衡300~500 m l 为止。

低钾血症诊断标准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mL,

低钾危象:血清钾低于2.5mmol/mL

低钾血症的病因

●钾摄入不足

●钾丢失过多

●医源性因素造成钾在体内分布异常:碱中毒;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在应用胰岛素后

●特殊疾病: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性和继发怀醛固酮增多,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巴特尔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

白血病患有白血病如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原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病人常出现肾脏排钾增多,导致严重而顽固的低血钾,其机制不清楚,但低血钾常随白血病的缓解而好转。

糖尿病未经治疗或控制不善的糖尿病,由于渗透性利尿使到达肾远端的钠增加,而促进钾排泄,伴随糖尿时间的延续病人体内钾储存量可大量减少,但低血钾程度通常较轻或不明显,这是由于高渗状态及胰岛素缺乏时使K+进入细胞内受阻之故,补充胰岛素后则可迅速出现严重低钾血症,故应及时补钾,尤其是合并有酮症酸中毒时。

钡中毒

粗制生棉油(棉酚(gossypol))中毒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轻度低血钾(血清钾3~3.5 mmol/L)时,多无症状,随着血钾进一步下降。可出现全身乏力、便秘等非特异性症状;当血钾小于2.5mmol/L时可出现肌肉坏死、心律失常等;血钾小于2.0 mmol/L时可出现上行性肌肉麻痹,最终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症状的出现与血清钾下降的速度有关。在无基础性心脏病者,即使血钾小于3.0 mmol/L时,心脏传导功能也极少受影响。但在患有心肌缺血、心功能衰竭或左室肥厚者,即使轻至中度的低血钾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低钾血症可增加地高辛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在未限制食盐摄入情况下还可增加血管收缩压和舒张压。

●神经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缺钾时远段肾小管

●循环系统:可导致心肌应激性增强,出现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减弱,而血压下降,心音低钝。

●中枢神经系统

●心电图:可见T波低宽、出现U波,T波与U波融合

低钾血症的治疗

●轻症:口服每日用10%氯化钾液1.5~2.0ml/kg,分3次加入葡萄糖或果汁类口服

●重症或不能口服者:见尿补钾

补钾量:10%氯化钾1~2ml/kg,分批输入稀释成0.15~0.3%浓度,计算量:

(5-k)×体重(kg)×0.3 ×0.75=所需10%氯化钾液毫升数

输入速度:婴幼儿2~5ml/kg.h

年长儿5~10ml/kg.h

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的高浓度(1208mmol/L 即9%)氯化钾溶液经中心静脉以20mmol/h(1.5g/h)速度输注是安全的,而且疼痛是最轻。将10%氯化钾溶液45ml 加0.9%氯化钠溶液5ml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用微量泵以5ml/h的速度输注(相当于1208mmol/L 的氯化钾溶液以6mmol/h的速度泵入中心静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浓度0.4%,速度5ml/h,4小时,复查后进一步处理。

补钾有四不宜:不宜过早;不宜过快;不宜过浓;不宜过短(一般要4~6天)

镁的补充:在低钾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适当考虑补镁。低血镁可降低细胞内钾浓度,促进肾脏排钾。前者是由于细胞膜Na+-K+-ATP酶受损引起,后者机制尚不清楚,在应用一些药物(如两性霉素B)或某些疾病中,低血镁常与低血钾共存。在低血镁存在时,尤其是血清镁浓度小于0.5 mmol/L时,纠正低血钾比较困难。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诊断标准:血清钾高于:5.5mmol/L

高钾血症的原因

●输入钾过多或输入钾速度过快

●严重外伤、烧伤或重度溶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和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心肌和骨骼肌神经的毒性反应

●心电图:T波高尖,P-R间期延长,P波低平,QRS波群增宽,S-T段压低,房室传导阻滞,最终出现室颤和心脏停博

高钾血症的治疗

●方案1:10%葡萄糖酸钙液0.5~1ml/kg加等量葡萄糖溶液静注

●方案2:用50%葡萄糖液2ml/kg加正规胰岛素0.25U/kg静注

●方案3:用5%碳酸氢钠液3~5ml/kg静注

●方案4:舒喘灵0.5mg或肾上腺素0.3~0.5mg加入葡萄糖内静滴

●方案5:血液及腹膜透析

低钙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钙低于1.75mmol/L

低钙血症的病因

●钙摄入不足

●钙丢失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

●钙离子化减少(碱血症时使游离钙变为结合钙)

●钙在体内分布异常(危重症时)

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

低钙血症的治疗

●轻症:口服钙片:0.8~1.0g分三次口服;5%~10%氯化钙液10ml口服,每日3~4次

●重症:10%葡萄糖酸钙1-2ml/kg,用等量的10%葡萄糖稀释缓慢静注

●年长儿可用10%的氯化钙液10ml加入输液中静滴

症状缓解后,血钙恢复正常可改用口服

高钙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钙高于2.8mmol/L

高钙血症的病因

●短时间内钙的入量过多

●维生素D中毒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PTH分泌增加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骨髓瘤

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反应迟钝、烦燥、低热、厌食、呕吐、多尿、口渴及不同程度的脱水征,血压升高、皮肤呈棕色严重的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高钙血症的治疗

●用生理盐水纠正脱水,严重病例可与3%的氯化钠溶液交替使用,必要时配合使用速尿●25%硫酸镁0.2~0.4ml/kg,加葡萄糖稀释成2.5%的浓度0.5~1ml/min速度静滴,每日1~2次

●若高钙是由于维生素D中毒或骨髓瘤引起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米

低镁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镁低于0.75mmol/L

低镁血症的病因

●吐泻

●使用一些药物:速尿、利尿酸钠、庆大酶素、两性霉素等

●洋地黄中毒时,特别联合使用利尿剂之后

●乙醇可抑制肾小管对酶的重吸收

●大剂量注射葡萄糖酸钙和胰岛素后

●血钙增高可抑制PTH的分泌而影响肠道镁的吸收和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

低镁血症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的兴奋增高

低镁血症的治疗

●轻症:10%硫酸镁3~5ml/kg(新生儿1~2ml/kg)口服,每日2~3次

●重症:25%硫酸镁液0.2~0.4ml/kg加入10%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液中稀释成2.5%浓度,以1ml/min速度静滴,每日2~3次。

●疗程:3~6天

●症状缓解后,将浓度改为1%,以1ml/min速度静滴,每日1~2次,也可改为口服10%硫酸镁1~3ml/kg,每日2~3次

高镁血症

●诊断标准:血清镁高于1.25mmol/L

高镁血症的病因

●短时间内镁的摄入过多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排镁障碍

高镁血症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或麻痹、腱反射消失或减弱‘阻滞呼吸肌运动终板,使呼吸抑制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肌麻痹

●降低心肌的应激性

高镁血症的治疗

●10%的葡萄糖钙1ml/kg

●重症50%葡萄糖溶液2ml/kg加胰岛素0.25U/kg静注

●速尿

休克

休克定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及全身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分类: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血液动力学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分布)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休克)、心源性休克、梗塞性休克(气胸、心包填塞、肺栓塞)

分期:代偿期、失代偿期、难治期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标准(代偿期):6条中的3条

1、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障碍

2、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发绀,皮肤花纹,四肢凉。如面红肢暖皮肤干燥为暖休克

3、心率脉搏:外周动脉搏动弱,心率、脉搏增快

4、CRT>3秒

5、尿量<1ml/kg.h

6、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期表现加重伴有血压下降为失代偿期,婴儿<70mmhg 1~10岁<70mmhg+2y 10岁以上,90mmhg

感染性休克治疗:

快速积极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1、保证气道通畅,建立血管通路,给予氧疗,

2、扩容稳定循环,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在正常范围,改善内脏缺氧,防止MODS,降低病死率

3、合理抗生素治疗,重拳出击,尽早使用

4、水电解质平衡等,

扩容

1、20ml/kg NS或2:1液,不少于5-15min内快速静脉推注

2、再评估:若休克仍未纠正,再给予20ml/kg生理盐水或硷性液快速静脉推注

3、第一个小时内给予40~60ml/kg/h一般很安全,能监测CVP(6-12cmH2O)是最好,临床上肝脏短时间进行性增大,肺水肿的表现,心率增快等均可帮助我们衡量适当复苏的指标。

继续补液

扩容后的6~8小时内,输入1/2~2/3张溶液30~50ml/kg,一般为5-10ml/kg/h

给予适量胶体液:低右、血浆等

维持补液

休克纠正后24小时内,输入1/3~1/4张液体2-4ml/kg/h,注意维护电解质平衡

纠酸

血管活性药

经扩容后血压仍低,低动力型休克,升压药,低血压儿童液体复苏时首选多巴胺,对多巴胺效果欠佳者可选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仅用于心功能不全者,多巴胺:

小剂量[2-5μg/(kg.min)]---增加肾和内脏的灌注,无正性肌力作用,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中剂量[5-10μg/(kg.min)]---正性肌力作用

大剂量[10-20μg/(kg.min)]---增加α受体效应,明显缩血管,减低心肌收缩效应

多巴酚丁胺:

增加心肌收缩力、多用于治疗休克伴明显心功能不全时、剂量多2-10μg/(kg.min) ,持续IV

抗胆碱能药物:首选654-2,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外周阻力,使回心血量、心率和心排出量增加,改善微循环。

剂量0.3-0.5mg/kg,重者可用0.5-2mg/kg,每10-15min静脉推注一次,待面色发红,肢体转暖,血压回升,尿量增加,即减量并逐渐延长给药时间。

东莨菪碱:0.01-0.1μg/kg.

去甲肾上腺素0.02-0.2ug/kg.min、主要兴奋a-受体、有强缩血管作用、升压效果好。

肾上腺素:

0.05-0.2ug/kg.min,小剂量:兴奋B-受体,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作用

0.5-2ug/kg.min,大剂量:兴奋a-受体,有正性肌力和升压作用

酚妥拉明:

a-受体阻滞剂,能扩张血管降低肺血管及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顽固性心力衰竭,肺水肿,ARDS等,2-10ug/kg.min,用前补充血容量。

多巴酚丁胺:一般8-10 ug/kg.min,与多巴胺使用时减半。

感染性休克时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受损,补液速度可适当减慢,优先选用多巴酚酊胺,无反应,补液后可考虑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和米力农,速效洋地黄如毒毛花甙K 或西地兰。

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

儿茶酚胺抵抗和可疑存在或证明存在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患儿可应用氢化可的松,目前推荐使用小剂量替代疗法,儿童:甲强:1-2mg/kg/day,氢考:3-5mg/day

纳洛酮0.13-0.45mg/h 持续静脉注射

花生四烯酸抑制剂、钙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免疫治疗、活化蛋白C

休克的临床监测:

一般监测

尿量、呼吸、神志、瞳孔、心率、水肿、脉搏、血压。尿量正常为1~2ml/kgh

神智,清醒、对声音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

脉搏,中央和远端脉搏的触摸;收缩压、脉压差

皮肤,颜色粉红、苍白、紫绀、皮肤花纹,体温、肛指温差;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在温暖环境下CRT为<2秒

特殊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CVP、肺动脉楔压(PAWP)、CO

血氧饱和度监测胃肠粘膜下pH值、血气分析血乳酸测定血糖血小板监测等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因为急性心脏排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多见于心脏源性和肺源性疾病。临床上除休克的表现外还有如心律失常、心音低钝、心音遥远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最常见心泵和心节律问题,任何原因休克的晚期表现。可帮助判断的有以下几点:1、常有心脏病史。2、多无脱水体征。3、但因循环灌注差,脉搏明显减弱。4、胸片心影增大,常有肺水肿。5、心输出量下降。6、中心静脉压多>12-18mmHg。7、EKG多有改变。

治疗上针对原发疾病积极处理,如治疗心律失常、解除心包堵塞、溶栓治疗等;休克治疗的输液量及速度应该控制,不用莨菪类药物。

液体平衡

危重病人液体治疗过程中,输入的液体部分隔离在病人体内,成为“无功能的细胞外液”,表现为入量大于各种途径排出液体量的总和,即液体的正平衡。重症创伤、烧伤、脓毒症和外科手术(尤其是大手术),均可导致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ystemic capillary leak syn—drome,SCLS)。此时,除了局部的水肿和渗出以外,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和血浆蛋白质渗漏至组织间隙,结果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液体复苏必然导致液体正平衡、全身水肿加重和体重增加。毛细血管渗漏是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成功复苏包括组织恢复灌注、血管恢复张力、从外周循环和第三间隙回收液体到体循环,大量液体通过增加尿量来排泄。休克恢复期出现大量排尿和液体负平衡是血流动力学紊乱已经纠正、心肾功能恢复的一个信号。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题库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和高热)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6~8 、20%~30% ) 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 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它的预防是:输液前(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输液过程中()。它的处理是立即置患者()并保持()。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E A. 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 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 消毒吸入的氧气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B频繁早搏 C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D血压升高 E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直立位B垂头仰卧位 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C A上腔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肺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个案护理 ——应用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 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E-mail: 实习单位: 导师:

内容 1、前言 (3) 2、病例 (3) 3、发病及其处理 (5) 4、从头到脚的评估方式 (6) 5、本个案应用从头到脚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7) 6、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诊断出其问题 (7) 7、建立护理计划(目标、措施、评价) (9) 8、评价在ICU中实施从头到脚评估法的优缺点 (11) 9、总结 (12) 10、参考资料 (13) 11、附录 附录一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 (14) 附录二肺癌 (19) 附录三重症肺炎 (24) 一、前言 19世纪中叶,意识到评估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美国Engel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评估的内容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评估,即健康评估。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既是执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又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评估阶段为实施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有标准、完整的评估来推进人类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从头到脚评估法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常用的一种标准评估方法,指护士纵向从病人头部开始向脚部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评估,确保一名护士,能全面有逻辑的彻底的评估患者,以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的有效实践对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感染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和慢性病恶化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据报道美国(包括成人和小儿)住院病人中休克发生率为2%,病死率为20%~50%,在以下的个案护理中,我将应用头到脚评估法对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将对病人疾病及此评估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评估病人的刺激及行为,应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选择和实施护理措施、评价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在最后,将对选择此评估法的积极面及消极面进行讨论。 二、病例摘要 1、病史 患者罗XX,男,64岁 9月16 日因“肺癌化疗后6天,伴腹泻、血小板低下3天”于入住我院呼吸科,入院诊断:①左肺非小细胞癌非特殊型;②急性胃肠炎;③血小板低下;④心律失常;⑤脑梗塞;⑥前列腺增生

病例讨论-过敏性休克导致心肌缺血

病例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周金锋

病例简介 ?患者,男,52岁,76kg,身高177cm,术前诊断“上颌骨骨样骨瘤”。拟全身麻醉下行上颌骨肿瘤切除术。 ?既往史:患者自诉偶有劳累时发作性胸闷,发作不规律,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病程超过一年,具体不详,未进一步诊治,近3月内未再发; ?心功能I级,日常活动未受限;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肝病等病史; ?心电图、胸片、心超、肺功能等辅助检查及血常规、凝血谱、血生化、两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麻醉术前评估ASAI-II级。

? ?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术中监测? ?有无特殊注意事项?

?入室后常规监护,II导联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min;血压149/91mmHg,血氧饱和度98%。 ?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抗生素静滴后,予以乳酸林格氏液静滴维持。 ?麻醉诱导:丙泊酚(静安)120mg(约1.5mg/Kg)、舒芬太尼40ug、顺式阿曲库铵15mg(约0.2mg/Kg)缓慢静注,4min后气管插管控制通气。 ?插管后VT500ml,f 12bpm,气道压力33-35cmH2O,PetCO247mmHg,听诊双肺上叶哮鸣音,以右上肺为著,未闻及湿罗音。液体通畅,但输液肢体略肿胀,SPO2最低降至65%。心率102次/min,测血压为76/36mmHg。

? ?怎么了?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药物?

?5min内心率渐升高至152次/min,袖带血压测不出; ?立即纯氧通气,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气管内喷雾3次,去甲肾上腺素5ug iv,胺碘酮150mg (稀释至20ml,40ml/h)快速泵注;?同时再次确定导管无扭曲或阻塞,位置无误,但听诊发现双肺底有明显湿罗音; ?约10min后心率降至121次/min,血压 77/35mmHg。测体温36.8℃; ?快速建立有创压力监测,测ABP约75-80/35-40mmHg,CVP 11mmHg。

药物过敏性休克测试题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题 单选题(共25题)姓名分数 1、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2、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3、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4、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5、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6、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7、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阳性体征() A硬结小于0.5cm,红晕小于2cm B硬结大于0.5cm,红晕小于4cm C硬结小于1cm,红晕小于4cm D硬结小于1cm,红晕大于2cm E硬结大于1.5cm,红晕大于4cm 8、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心功能衰竭 B肺间质水肿 C DIC D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9、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10、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A全身总血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D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在静脉内的血量 11、休克病人神志变化可反映() A血容量的变化 B心排血量的变化 C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 D脑部灌流的变化 E肾部灌流的变化 12、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 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在皮试后数秒钟闪电式产生 B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C 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 D 过敏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E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14、对于青霉素结果阳性者,以下哪种做法不妥() A 禁用青霉素 B 告知病人及家属今后禁用青霉素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休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概述】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以致细胞代谢障碍、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临床表现】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 1. 休克早期:是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 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2. 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3. 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

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评估要点】 1.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2. 生命体征:血压与脉压、体温脉搏、呼吸型态,意识状态。 3. 尿量、尿比重,皮肤粘膜颜色及温度。 4.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量。 5. 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诊断】 1. 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 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 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抵抗力下降,侵入性治疗有关。 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1. 执行危重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Word版)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全球每年脓毒症患病人数超过1900万,其中有600万患者死亡,病死率超过1/4,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00万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实践及证据不断增加,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定义及诊断标准,新定义的出现及临床证据的积累都会对临床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急诊与危重症医学工作者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以下简称为“本指南”)。 1检索策略(略) 2推荐等级(略) 3投票过程(略) 4定义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 本指南虽然更新了脓毒症的定义,但是在制定时选用的临床证据还是沿用了之前定义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5诊断标准 对于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当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较基线(t)上升≥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见表6。由于SOFA 评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临床上也可以使用床旁快速SOFA (quick SOFA)标准识别重症患者,见表7,如果符合qSOFA标准中的至少2项时,应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为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在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P)≥65mmHg(1mmHg=0.133 kPa)以及血乳酸浓度>2mmol/L。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流程见图1。

休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精选.)

休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①有发生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快超过100次/min,细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 ⑤收缩压小于10.64kPa(80mmHg);⑥脉压小于2.66kPa(20mmHg); 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二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心原性休克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发现和血心肌酶的检查结果,确诊急性心肌梗塞一般并无问题。在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原性休克时需与下列情况鉴别:①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鉴别要点参见"心肌梗塞")。 ②急性心包填塞。为心包腔内短期内出现大量炎症渗液、脓液或血液,压迫心脏所致。患者有心包感染、心肌梗塞、心脏外伤或手术操作创伤等情况。此时脉搏细弱或有奇脉,心界增大但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颈静脉充盈。X线示心影增大面搏动微弱,心电图示低电压或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X线CT或MRI显示心包腔内液体可以确诊。③主动脉夹层分离(参见"心肌梗塞")。 ④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颤动,阵发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尤其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别。⑤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创伤、乳头肌功

能不全等所致。此时有急性左心衰竭,有关瓣膜区有返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急性血容量降低所致的休克要鉴别下列情况:①由出血。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出血,最后排出体外诊断不难。脾破裂、肝破裂、宫外孕破裂、主动脉瘤破裂、肿瘤破裂等,出血在腹腔或胸腔,不易被发现。此时除休克的临床表现外患者明显贫血,有胸、腹痛和胸、腹腔积血液的体征,胸、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有助于诊断。②外科创伤。有创伤和外科手术史诊断一般不难。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参见"糖尿病")。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参见"胰腺炎")。 (三)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各种严重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休克,常见的为:①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儿童,休克可能出现在肠道症状之前,需肛门拭子取粪便检查和培养以确诊。②肺炎双球菌性肺炎。也可能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前即发生休克。需根据胸部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来确诊。③流行性出血热。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疾病。④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以儿童多见,严重休克是本病特征之一。⑤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年轻妇女月经期使用阴道塞,导致葡萄球菌繁殖、毒素吸收;亦见于儿童皮肤和软组织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咽痛、肌痛、猩红热样皮疹、水样腹泻和休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0.05ml); 6个月~6岁,120ug(0.12ml); 6~12岁,250ug(0.25ml)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 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三基培药物过敏性休克测试题

三基培训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50题) 1、氨基糖甙类药物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的是( B ) A 庆大霉素 B 链霉素 C 新霉素 D 卡那霉素 E 妥布霉素 2、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静脉注射( E ) A 西地兰 B 氢化可的松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10%葡萄糖酸钙 3、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E )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腺体分泌增加 C毛细血管扩张 D血管通透性增加 E以上全是 4、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E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5、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C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6、下列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B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C 分2次,剂量一样,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D 分4次,剂量由小到大,平均每隔20分钟次 E 分4次,剂量由大到小,平均每隔20分钟一次 7、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8、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B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9、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的阳性体征( D ) A硬结小于0.5cm,红晕小于2cm B硬结大于0.5cm,红晕小于4cm C硬结小于1cm,红晕小于4cm D硬结小于1cm,红晕大于2cm E硬结大于1.5cm,红晕大于4cm 10、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C )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给热水袋保暖 D 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 11、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E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 (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发热或低体温 (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 (5)病原体检查阳性 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 (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 【观察要点】 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 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 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一、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一)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 (二)呼吸系统表现由于喉头、气管、支气管水肿及痉挛或肺水肿,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出现气急、胸闷、憋气、喘鸣、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三)神经系统表现由于脑缺氧、脑水肿,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抽风、大小便失禁。 (四)消化系统表现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水肿,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五)皮肤粘膜表现由于血浆渗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征兆,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二、体检神志清楚或昏迷,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可有风团、充血性班丘疹、眼结膜充血,脉细弱、血压低、四肢厥冷出汗,呼吸困难、两肺痰鸣音或湿罗音,心音低钝,腹部可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反应性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尿常规可有蛋白出现。 三、血清钠、钾、氯、碳酸氢盐有失衡的改变。 四、血清IgE增高。 五、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六、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 七、胸部X线片,有时出现休克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首先要肯定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起。 (一)病史中有注射或应用某种药物或食物后立即发生的全身反应。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 (二)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二、鉴别诊断需和其他各种休克鉴别 (一)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表现。 (二)心源性休克有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病史。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严重失血或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史。 (四)神经性休克有脑、脊髓损伤史。 (五)迷走血管性昏厥有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甚至昏厥。平卧后立即好转,无皮疹和瘙痒等现象,藉此和过敏性休克区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保温、吸氧、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原。 1、立即给予休克卧位,头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松开衣领裤等扣带。 2、意识丧失者,应将头置于侧位,抬高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气管分泌物。 3、有呼吸困难者,可适当抬高上半身。 4、若休克发生于药物注射时,应立即终止注射;为皮肤接触者,应立即脱换衣服,清洁皮肤;若系空气接触者,应迅速离开现场;由于皮肤试验引起的,宜用止血带结扎注射部位的上端。 二、特殊药物处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试题

精品文档 .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31题) 1、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是由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这种休克的发生是由哪种效应所致。 ( )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 、腺体分泌增加 C 、毛细血管扩张 D 、血管通透性增加 E 、以上全是 2、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3、抗休克治疗时下列哪项药物对改善肾缺血有利 (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限素 C 、多巴胺 D 、麻黄碱 E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利) 4、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纠正酸中毒 B 、心功能正常 C 、补足血容量 D 、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5、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理是由于青霉素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哪些抗体,使再次接触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 ) A 、IgA B 、IgE C 、IgM D 、IgG E 、IgD 6、青霉素迟缓型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注射后至少应观察病人( )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7、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 A 、心功能衰竭 B 、肺间质水肿 C 、 DIC D 、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 F ) 8、成人经静脉补充钾离子时,要求尿量每小时不得少于( ) 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E 、60ml 9、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 )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10、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 A 、全身总血量 B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 、在动脉内的血量 D 、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 、在静脉内的血量 11、休克病人神志变化可反映( ) A 、血容量的变化 B 、心排血量的变化 C 、周围血管阻力的变化 D 、脑部灌流的变化 E 、肾部灌流的变化 12、休克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是( ) A 、扩容 B 、供热 C 、供蛋白质 D 、纠正脱水 E 、降低血液粘稠度 13、病人做药物过敏性试验时,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是( ) A 、2%碘酒溶液 B 、0.2%碘伏溶液 C 、70%酒精溶液 D 、0.1%新洁尔灭溶液 E 0.02%洗必泰溶液 1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在皮试后数秒钟闪电式产生 B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C 、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 D 、过敏性休克可在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E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注射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15、对于青霉素结果阳性者,以下哪种做法不妥( ) A 、禁用青霉素 B 、告知病人及家属今后禁用青霉素 C 、将试验结果在注射单上做醒目标识 D 、将试验结果填在体温单上 E 用生理盐水在对侧相应部位做对照试验 16、关于皮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试前应评估病人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B 、查对姓名、床号、皮试的药物 C 、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 D 、无自觉反应即可判断皮试阴性 E 、皮丘隆起变大,直径超过1cm 是皮试阳性的表现 17、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出现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原因是(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 、脑组织缺氧 E 、血清病反应 18、导致过敏性休克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原因是 (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脑组织缺氧 C 、腺体分泌增加 D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19、病人、男性47岁。休克经治疗后血压回升到17/10.5Kpa( 130/80mmHg ),CVP 达到10cmH2O,尿量为15ml/h,要增加尿量应该( ) A 、输血 B 、使用升压药,继续升高血压 C 、增加输液量 D 、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E 、使用强心剂 20、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血压75/45mmHg ,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 A 、给予氧气吸入 B 、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 、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 、报告医师 姓名 分数: ……………………………………装……………………………………订…………………………………线………………………………………………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兼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数的药物。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滴数,用药后随时记录。 (3)根据用药目的,正确执行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4)快速输液时,应注意有无咳红色泡沫样痰,防止肺水肿和心衰的发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以调整输入量。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并详细记录。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①意识表情:若病人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循环改善。 ②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较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③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度。若脉率进一步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④血压与脉压: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⑤尿量:能反映肾脏血流灌注。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比重。尿量<30ml/h时报告医生,若每小时尿量稳定在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⑥中心静脉压(CVP):若血压降低,CVP< 0.49kPa(5cmH 2 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CVP> 1.47kPa(15cmH 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1.96kPa(20cmH 2 O)时,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 (1)体位:应取中凹卧位,下肢抬高15~20°,头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①严格查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用量,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无误。 ②均匀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禁忌滴速时快时慢,以至血压骤升骤降。 ③扩血管药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 ④若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⑤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3)监测病人精神状态及心律。 (4)每日监测肝、肾功能,了解肝、肾功能损害情况。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的诊断标准 日本岛崎修次提出下列6项中具备2项以上便可诊断休克,有其实用意义,可供参考。 1、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下; 2、脉压在4.0kPa(30mmHg)以下; 3、出现冷汗、皮肤苍白等休克症状; 4、尿量<25ml/h; 5、血乳酸3mmol/L; 6、心脏指数<2.5L/(min.m2); 心脏指数[L/(min.m2)]=[心排出量(L/min)]/体表面积(m2)正常值为2.6~4.0L/(min·m2)。 发病机制 1、休克Ⅰ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 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休克Ⅱ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 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

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休克Ⅲ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当休克Ⅱ期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休克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MODS。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题库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 (湿罗音) ,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与(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与(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与高热 )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就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就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 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6~8 、20%~30% ) 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 右心房 )然后进入( 右心室 ) 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 )阻塞在(肺动脉入口 )使( 右心室内的 )的血液不能进入( (肺动脉 )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 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 )随之发生呼吸困难与严重的( 紫绀 ),并伴有( 濒死感 )。它的预防就是:输液前( 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 输液过程中( )。它的处理就是立即置患者( )并保持( )。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就是:E A、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B频繁早搏 C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D血压升高 E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直立位B垂头仰卧位 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就是空气阻塞了:C A上腔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肺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A适当活动患肢B降低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C抬高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D生理盐水热敷 E70%酒精湿热敷

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诊疗常规

低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低于130mmol/L 低钠血症病因 钠的入量不足: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限盐 钠丢失过多:腹泻或胃肠引流等引起钠的丢失过多,或脱水时低张液输入过多 a急性肾衰的多尿期;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渗透性利尿; c.反复使用利尿剂; d.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患Addison病时,尿中排钠增多 ADH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促尿钠排泄激素分泌过多?) 假阳性:严重高脂血症:正常血浆含水量仅占93%,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浆含水量相对减少,同等血浆测出的Na浓度相对下降,此时血渗仍正常,血浆色呈乳白色可以作为佐证。 异常高蛋白血症(如异常球蛋白血症),也可使血浆中含水部份比例减少,上述两种情 况的血浆内含水部分血Na及血渗均正常。 血中积聚过多具有渗透活性的渗质也可出现低钠血症,此时因为渗透梯度差使细胞内水份 被透出到细胞外液,使血浆被稀释,常见原因为血糖过高,使用渗透性脱水剂,例如甘露 醇等。 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全身无力、腿肌痉挛,四肢肌张力降低,起立可发生昏倒,脉细 弱,血压降低,拒乳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新生儿) 面色发灰或阵发性青紫 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最后因周围循环衰竭死亡 低钠血症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轻症生理盐水15~30ml/kg静滴 血钠低于120mmol/L,可给予3%氯化钠溶液6ml/kg,于1小时内输完,若用后3~4小时症状无明显的改善,可再用1次 (130-N)×1.2 ×体重(kg)=所需3%氯化钠溶液毫升(ml) 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剩余一半根据病情调整。 血钠低于110-115mmol/L:分2步: 1、6h内事血钠升高10mmol/L,或接近120-125mmol/L,(渗透压约 250mOsm/kg.H2O). 2、随后的24-48或更长时间,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第一天升高值不超过12mmol/L。 伴水肿型低钠血症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常采用限制入水方法,通过水的负平衡 而使血Na+浓度上升。严重情况可使用袢利尿剂如速尿(每升尿中含40~100mmolNacl以及5~30mmolKCl),再合并高渗盐水注射。 严重心衰引起者可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后者可通过解除周围血管阻 力,使组织灌注改善;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对抗ADH作用等等,使血Na+得以上升。 次2种情况伴肾功能不全、对利尿剂无良好反应,可行血液净化。 注意事项:在纠正低钠血症过快,可引起脑尤其是脑桥的脱髓鞘病变,系细胞外液渗 透压快速升高引起神经元髓磷脂脱落,症状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数天出现,表现为行为 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发音困难、严重时死亡,如能存活,恢复需数 周且不完全。低钠伴水肿:限水,严重的速尿加高渗盐,心衰时加用卡托普利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血清钠高于150mmol/L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梗)、分布性休克(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降低、正常或增高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栓塞所致的休克),老年人最常见的是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20次/min或PaCO2<32 mmHg;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0.1。 (5)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和SIRS存在并出现: ①血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降低幅度超过40mmHg,尽管有足够体液或药物维持但仍有组织灌注不足; ②周围循环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 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肝肾功能不全等,或急性神志障碍的表现 怀疑血源性感染时,至少留取2次血培养。适当增加采血量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应迅速采用诊断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和可疑感染源取样。诊断手段不能在床边完成时,当感染灶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价值时,在充分的监护抢救条件(如携带便携

式呼吸机、监护仪和抢救药物)和人员条件准备下,冒一定的风险将患者转运到CT 室等地进行检查,仍然是必要的。 二、治疗 (一)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一般治疗:体位头胸部及双下肢均抬高30度利于膈肌运动及回心血量;吸氧流量2-4L/m in。 1.早期液体复苏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保持循环稳定的最好治疗是早期复苏,液体复苏的初期目标是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液体复苏并不等同于持续输入液体。在可疑低血容量的病人可以先快速补液: 30分钟内输入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 500ml,并判断病人对液体复苏的反应(血压增高及尿量增多)及耐受性(有无血管内容量过负荷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扩容。大多数病人在最初的24小时内都需要持续大量的液体复苏,入量明显多于出量,此时,不能再以入量/出量比例来判断对液体的需求。 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液体选择方面的多项研究显示,晶体胶体临床应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差异。 2.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应为积极的早期目标指导性的液体复苏,既便在容量复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