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八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八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八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某一组织有效运用其人力资源的活动,包括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员配备、业绩评估、管理发展、报酬、劳工关系等。

公司的高获利性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与其战略之间的高度融合性。通过人员配备、培训、报酬以及业绩评估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对企业组织构架中的人员、文化、奖励和控制体系等因素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就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他们以与企业战略一致的方式在公司组织构架中形成这些因素,使公司能够有效实施其战略。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球经济中维持高生产率和竞争优势的持久源泉。同时,许多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有提高其有效性的空间。

二、人员配备政策

人员配备政策主要是根据特定的工作岗位来选择具有相应技能的人员,同时也是发展、促进企业文化的手段,有助于公司实施其战略。

1. 人员配备政策的类型

跨国公司有三类人员配备政策:以一国为中心,以多国为中心和以全球为中心。最具吸引力的人员配备政策应该是以全球为中心的政策,尽管它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

A.以一国为中心

在以一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下,所有关键的管理职位都是由母国的人员担任。

优点:

①弥补了东道国缺乏合格高层管理人员的不足。

②是维系统一的公司文化的最佳办法。

③当公司实施国际战略,力图通过向国外子公司转移核心能力创造价值时,会认为最好的途径是

将那些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的母国员工转移到国外子公司。

缺点:

①限制了东道国员工的发展机会,导致怨恨不满、生产率下降以及组织中的人员变动频繁。

②导致文化短视,公司无法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差异所应采取的不同营销和管理方法。

③外派经理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在这段时期很可能出现重大失误。

B.以多国为中心

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要求在母国人员占据了公司总部的关键职位的同时,子公司管理层由东道国人员担任。

优点:①避免了文化短视;②实施成本低,因为负担外派经理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

缺点:

①东道国人员缺少在本土以外的经验,难以在本国子公司的高级职位谋得发展,引发不满情绪。

②产生的联盟形式可能产生公司内部运作惯性。

③最大的弊端是东道国经理和母国经理之间很可能产生隔阂。如果母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缺乏管理

人员的流动,这种隔阂就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总部与国外子公司之间无法实现一体化,公司难以获得转移核心能力、实现经验曲线或区位经济所需要的协调性。因此,虽然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可能对实施本土化战略的企业有效,但对实施其他战略的企业却不一定适合。

C.以全球为中心

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在整个组织内不考虑国籍因素为关键岗位寻找最佳人选。

优点:

①公司能够最好地利用其人力资源。

②公司可建立起一支国际管理人员的核心队伍,他们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轻松自如地工

作,这为建立牢固统一的公司文化以及构建非正式的管理网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这两者正是实施全球标准化战略和跨国战略所要求的,因而这种政策更易于公司实现经验曲线经济、区位经济和多方位转移核心竞争力,从而创造价值。

③多国管理队伍有利于避免文化短视,增强地区调适性。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显得最具有吸引力。

缺点:

①许多国家都希望国外子公司雇佣本国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它们运用移民法,规定如果本国

有足够数量的人员且有所需的必备技能,则必须雇佣东道国公民。

②实施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成本是很高的。

③这些处于国际“快车道”的管理人员的高额薪酬可能导致公司其他人员的不满。

2. 外派经理

外派人员是指一国公民到另一国工作,有时候用内派人员来定义外派人员的一个子集,即指外国公民受跨国公司的聘用到母国工作。国际人员配置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派失败——外派经理过早回国。

A.外派失败率

外派失败说明了公司筛选政策的失败,其选定的外派人员不能在国外很好地发展。外派失败的结果包括提前回国和高离职率,外派失败的成本是很高的。

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难以适应新环境以及其他家庭原因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原因。

B.外派人员挑选

降低外派失败率的一种办法是改善挑选程序,筛选出不合适的候选人员。事实上,经理人员的国内工作表现与国外潜在的工作表现并不是一回事。门登霍尔与奥德欧归纳出四种可预测国外认知成功性的因素:自我倾向、他人倾向、感知能力以及文化刚性。

自我倾向。指外派人员的自尊、自信与良好心态。

他人倾向。指外派人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能力,包括关系发展和沟通意愿。关系发展是指与东道国人员发展长期友好关系的能力,沟通意愿是指外派经理使用东道国语言的意愿。尽管流利的语言对外派经理很有帮助,但要表达沟通的意愿并不一定需要流利的语言,重要的是要作出使用语言的努力,这种姿态通常会赢得东道国员工的极大合作。

感知能力。指理解东道国人员行为原因的能力,也就是心领神会的能力。缺乏这一能力的外派经理容易将国外员工当成母国员工对待,可能导致严重的管理难题,甚至会受到重大挫折。

文化刚性。指所选派的国家与外派人员适应特定职位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有的国家文化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或是不为其他国家所接收的,在这样的国家任职尤其困难。

3. 全球心理状态

具有认知的复杂性和世界性视角的全球心理状态是一名国际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经理人能够处理高度复杂和模棱两可的问题并且视野开阔。这些人通常早期生活在多文化家庭,在外国居住或学习过第二语言。

三、培训与管理发展

管理发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旨在发展经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的技能。作为管理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公司通常会指派经理人员在数年内担任几个国外职务来培养其跨文化的敏感性和经验。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会同公司的其他经理一起参加管理教育培训。在岗位转换背后的考虑是,丰富的国

际经验能够提高经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和领导技能。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跨国公司一直认为培训比管理发展更为重要,特别是为母国员工赴国外任命的培训。但是随着最近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和跨国公司的涌现,这一情况有所改变。除为特定职务设立的培训外,企业越来越普遍地提供一般的管理发展规划。对许多跨国公司而言,这些管理发展规划的明确目标就是战略性。管理发展不仅培养经理人特定的技能,也有助于加强企业文化和促进跨国公司内部信息共享的非正式网络的形成,被视为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

1. 外派经理的培训

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旨在培养外派经理人员正确评价东道国文化。其信念是,对东道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经理人员移情于东道国文化,从而提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有效性。考虑到配偶的适应性问题,让配偶或整个家庭参与文化培训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培训:为外派人员提供外语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外派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外国文化,从而为公司在东道国树立良好的形象。

实践培训:实践培训旨在帮助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东道国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规律形成得越快,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的成功率就可能越高。外派人员拥有当地的朋友关系网络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通常在有外派人员社团的地方投入大量的精力,以保证新外派人员的家庭能够尽快融入这一集体。

2. 外派人员的归国

外派人员通常回国后不能与其他优秀的经理人员分享其知识和经验,鼓励他们走上相同的国际职业轨道,反而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境遇。回国后,组织对其过去几年的表现并不清楚,不知道怎样发挥他们的新知识,对他们没有特别的关注。归国后的外派经理只能自己找工作,或者公司设置一些后备职位,但是这些职位根本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技巧和能力,使公司在他们身上所花费的投资收效甚微。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但要为其外派人员制定良好的筛选程序和培训计划,也须为外派人员的归国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应该为他们物质的和专业的前景变换做准备,并充分利用他们在国外获得的知识经验。

3. 管理发展及战略

管理发展规划是通过对经理人员不断进行管理培训,并让他们在公司内部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来获取各种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总体技能水平。目的在于提高公司总的生产率和管理资源的整体质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管理发展作为一项战略工具。尤其对那些实施跨国战略的企业来说更显重要,这些企业需要浓厚统一的企业文化以及非正式的管理网络来进行协调与控制。此外,跨国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察觉地区调适压力的能力,需要了解东道国的文化。

管理发展规划可使新的经理人员融入企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系统,从而有助于建立起统一的企业文化。内部培训课程和外在的强化互动培训能提高团队质量——经验共享、非正式关系网络、公司语言或行话等,同样有助于发展技术能力。

在延展期内将经理人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在几个国家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建立起非正式的管理关系网,这个关系网能够被用作在组织内部交换提高工作业绩知识的渠道。

四、业绩评估

1. 业绩评估存在的问题

无意识的偏见使得客观评估外派经理人员的业绩很困难:东道国的经理很可能被他们自己参考和预期的文化框架所影响,母国经理则因为距离遥远和自身缺乏海外工作经验在评估上产生偏见。

2. 业绩评估的指导原则

首先,大多数外派人员认为当地经理评估的权重应该高于非当地经理;其次,让以前曾在同一地方任职的外派人员参与评估,有利于减轻偏见的影响;最后,当公司政策更重视当地经理作出的业绩

评估时,母国经理应该在当地经理完成正式的评估报告之前与其进行商讨,使得母国经理有机会平衡可能由于文化误解而造成的带有敌意的评估。

五、报酬政策

1. 报酬政策的国家差异

不同国家同一级别的经理人员的报酬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使得跨国公司须选择是根据每个国家的现行标准向各国经理人员支付报酬还是按照全球标准将报酬均等化。在以一国为中心的企业中,这个问题简化为应如何向母国的外派人员支付报酬;对以多国为中心的企业,经理人员在各国子公司之间没有流动性,可以按照国别标准支付;然而,对实施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的企业而言,这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许多公司采用一种不考虑工作地点,基于相同的评级体系来评估员工,并据此给予相同的工资和奖金结构的全球一致标准。

2. 外派人员的报酬支付

确定外派人员报酬最常见的方法是平衡表法,这一方法将国家间的购买力均等化,从而使员工能够在国外任职时享受到与母国一样的生活标准。在这种方法下,任命地区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别可以通过物质激励手段得以补偿。

典型的外派人员报酬体系包括基本工资、国外服务奖金、各种形式的津贴、差别纳税以及福利。

六、国际劳工关系

1. 劳动组织的忧虑

国内工会对跨国企业主要的忧虑是:企业可通过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方法来反击工会的谈判能力;跨国企业将高技能的工作保留在母国,而只把那些低技能的工作转移到国外工厂;跨国企业试图引入母国的雇佣惯例和契约协议。

2. 劳工组织的策略

劳工组织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回应跨国公司日益增强的谈判力:

①建立国际劳工组织;

②游说国内立法机构对跨国公司加以限制;

③通过联合国等机构获取对跨国企业的国际管理。

但事实上,这些措施并不是很有效。各国工会之间的竞争和工会组织结构的各不相同使合作关系难以建立。

3. 劳工关系的处理

跨国企业在处理劳工关系的方式上有着显着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企业中劳工关系活动集中与分散的程度。长期以来,由于各国之间的劳动法规、工会力量、集体谈判性质等各不相同,大多数的跨国公司都将国际劳工关系活动下放到子公司。将劳工关系职能下放给当地管理者是有效的。人们认为集中管理不可能有效解决在多个不同环境中同时管理劳工关系的复杂性问题。

虽然这种逻辑仍然存在,但是目前已经出现了更加集中化控制的倾向。这一倾向反映出跨国企业正力图使其全球运作合理化。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成本控制对企业越来越重要。由于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相当大的比例,许多公司开始在与工会的谈判中运用转移生产这一威慑武器来改变工作法规,限制工资增长。

此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工厂中工作的组织方式可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经营业务性质决定了项目经理部这种团队形式将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营造国际化管理企业文化模式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同时,达到团队利益最大化,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富于挑战性项目。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培训体系,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不同。树立正确“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

全球化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上机操作报告单 第五周作业

一、全球化 (3) (一)全球化 (3) 1、定义: (3) 2、特点: (3) (二)组织全球化 (4) 1、生产全球化 (4) 2、销售全球化 (4) 3、竞争力全球化 (5) 二、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工作性质方面带来的挑战 (5) (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5) (二)工作性质 (6) 1、工作岗位越来越技术化 (6) 2、对新型“知识雇员”的需求 (6) 3、远程办公 (6) 三、劳动力的变化 (7) (一)不同的文化观 (7) (二)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7) 全球化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余苗 34号一、全球化 (一)全球化 1、定义: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2、特点: 1)、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以及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2)、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并因此使相关各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提高。3)、资本流动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对外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高速成长导致的国际游资的形成,使得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大。4)、金融活动全球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

美国为首,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和退出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拆除了不同金融业务的隔离墙,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自由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加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而形成了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统一国际金融大市场。5)、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6)、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的趋同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二)组织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 济关联程度提高。 生产全球化的例子也有很多,如DELL、ZARA、麦当劳等,采用接单式生产与直销模式的DELL公司是生产全球化的典范。当顾客需要戴尔电脑时,公司人员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开始 货与VISA的业务联系核实顾客的信用卡,随后顾客的订单被正式发送到其生产系统中去。 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和马来西亚的槟城。顾客的订单被电子邮件送到槟城,那里的工厂立即从附近的供应商后勤中心——由不同的供应商联合组建——订购电脑的相关事件。订购的电脑来自不同的地方,形成供应链,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协调云做——从顾客的电话订购,到组织生产,再到送货上门,最终形成生产全球化,达到零库存,可能这也是DELL在与惠普与IBM竞争的优势,从而在行业中崭露头角。由此可见,进行生产全球化可以实现公司的海外扩张,扩大销售额,降低劳动力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销售全球化 消费者遍布于世界各地,产品销售在本土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商想要获得更多利润的雄心,为了获取更多,产品渐渐在世界各地销售。 当中销售全球化做的好的企业可能非麦当劳所属了,最为全球大的连锁店,采取了全球化营销,打响自身的品牌。麦当劳最主要的特点是销售本土化,因地制宜,如营销本土化、

国际化企业通用管理文案人力资源部职责描述

XX公司人力资源部基本职责描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 1.员工招聘:员工招考与任用。 2.员工面试:对具备适当学历及具有专业知识人员的选择。 3.人员配置:对所招聘或录选的人员,配置在最恰当的位置(包括任用、调动、晋升、降级等运作)0 4.薪资制度:包括工资管理、工资政策、奖金计划。 5.绩效评诂:对工作人员能力与工作成绩的考评。 6.信息系统:对企业内及企业外有关人力的资源加以收集、登记、分析并输入资料系统(可利用电脑),以便随时取用并随时更新。 7.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挽留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 保险、职工福利、退休制度等。 二、人力资源幵发 1.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加个人一般知识而作为未来自我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广泛性知识及原理的灌输,此项职责固然有赖于各级学 校,但目前企业为提高其员工素质,也拟定了员工教育计划,作为人才培训的职责。 2.培训。

三、人力资源环境 1.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特定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其目的是维持、更新及改变组织关系,促使工作人员在组织中能获得满足, 从而提高士气、增进效率。 2.咨询服务。 协助员工解决各项问题,促进沟通,使员工不满情绪得以发泄及缓解, 并防止问题发生及人才的流失。 3.工作年资。 工作年资是为了求得工作质量的提高,借助工作方式、工作种类、员工参与,而使工作环境更加理想,劳资关系更加和谐。 四、其他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计划。 人力计划包括人力资源分析、人力需求计划、工作调动、升迁等工作。 2.劳资关系。 劳资双方对有关问题争执、协议、调节、和解的处理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I篇国际人力资源治理概述 第1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力资源治理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人力资源治理 一、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治理的阻碍第二节跨国公司与国际人力资源治理 一、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的内涵 二、跨国公司的内涵 第三节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研究视角 一、制度比较视角 二、跨文化治理视角 三、跨国公司视角 第四节中国企业的挑战与课题 一、中国企业的现状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挑战 第2章人力资源治理的进展与特点 第一节人力资源治理及有关概念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治理的概念 三、人力资源治理有关理论 第二节人力资源职能部门治理 一、人力资源治理的任务与活动 二、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组织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角色和胜任素养模型 四、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配置与开发 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的概念

二、战略人力资源治理的障碍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角色的转变 第四节人力资源治理的战略性视角 一、成本收益 二、人力资源治理有效性的衡量 三、提升有效性的方法 第3章各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一节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背景 二、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二节欧洲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欧洲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二、德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三、法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三节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背景 二、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四节韩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韩国人力资源治理的背景 二、韩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五节中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中国人力资源治理的背景 二、中国企业存在的两种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第六节国际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融合 一、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融合趋势 第4章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的跨文化沟通 第一节文化比较与沟通 一、与文化有关的概念 二、文化治理的演进及进展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国际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国外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企业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是行直接投资,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这些业务范围在地理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用公司就被称为跨国公司。在本文中,我们讨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指的是在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取和分配资金、原材料、技术和管理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跨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因素。例如,派出员工的薪酬是以东道国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本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这些派出员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与协调的。第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的内容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要复杂。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来自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员工文化差异的问题。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之后,发现需要为基层*作员工提供住宿条件,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方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面临本国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征税要求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组织,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招聘、选择、培训和补偿员工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为本组织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从国外招聘员工来本国工作。于是,跨国公司就需要解决跨文化问题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跨国公司实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民族中心主义原则。在这种管理方法中,跨国公司将在本国母公司中的政策与*作方法直接移植到海外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母公司派出的本国员工管理,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政策实行严密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就需要在公司总部的规定与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可以接受的政策之间进行协助调,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2.多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子公司实行适合当地特定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由当地员工担任。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工作起来就比较简单。 3.地区中心原则。在这种原则方式中,子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如欧洲区、大中华区和北美区等。各个地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由本地区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这种模式中,地区内部的协调与沟通的程度很高,而在各个地区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非常有限的的。 4.全球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公司总部与各个子公司构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该网强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不是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一个简单集合。全球中心原则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既可以有在整个网络中普遍适用的政策,也可以有局部适用的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其他管理工作可以由最适合的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地区中心原则和全球中心原则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需要在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求与当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间进行平衡。 (二)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对于那些建立了全球性战略目标的跨国公司,制定关于如何有效利有其人力资源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一些子公司中,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趋势

第十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趋势 未来世纪竞争的焦点是争夺人力资源,尤其是争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第一节未来的企业组织 未来的企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一、网络化 未来组织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多部门、多群体之间的边界是“可渗透的”或“半渗透的”而不是封闭的。 网络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二、扁平化 扁平化是指组织中的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这种扁平化的趋势在未来中将进一步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应对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 企业应该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与解决问题的权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 (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办公室日益自动化,势必造成中层管理者成为多余者。(三)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未来企业组织要求人力资源是少而精,这样既保证员工的生活质量,又提高企业的 生产率。 三、灵活化 灵活化是指为了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需要,企业必 须打破常规,采取灵活的方法。而未来的企业组织更需要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 而灵活性是对高素质员工的一种挑战。 促使未来企业组织灵活化的主要动力有以下几种: ·严酷的竞争 ·多元化的员工 ·环境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 四、多元化 (一)多元化是指未来企业组织的员工、职业途径、激励系统、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呈现一种五花八门的状态。 ·员工多元化: ·职业途径多元化: ·激励系统多元化: (二)产生多元化的动力主要有: ·多元化职工 ·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创造性是多元化的孪生兄弟) ·前三个特点的影响 A网络化以团队为基础,打破原有职能部门的界限。 B扁平化后,上升的机会少了。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讨论课题: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高召 目录: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3)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三)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策略 (8)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与人力资源策略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为全体员工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竞合中,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公司。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全球化背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通信设备关税低,国际通讯巨头攫取中国市场。全球化动因力求持续发展,全球化战略是“逼上梁山”的选择;电信设备商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化,依靠区域市场难以生存。"友商"战略;国内市场画地为牢,以守为攻;国外市场"低成本战略"大举进攻。 华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21世纪初,通信设备的关税相对较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华为以"成本领先优势"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电信巨头研发成本高,遭遇华为低成本战略,迫使其与华为进行战略合作;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全球化是华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全球研发为特点,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究所,研发系统实行CMM管理;通过这些研发机构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技术,为华为总部的产品开发提供支持与服务,实现全球同步开发。在欠发达国家,依靠低价格策略进行自主品牌的建设;在发达国家,积极寻求与国际电信巨头的战略合作,积极进行OEM商务洽谈。 华为全球化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屡战屡败可以理解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赢得突破这个阶段进一步派人。到各个国家,只要哪一个国家人口多,电话需求大,就派人做市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在2001年基本上实现了3个多亿的销售。 第三阶段:拓展欧美市场蕴含着两条战线:1.华为在全球布网以后,在欧美以外的市场全面突破;2.大力的拓展欧美市场.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愈加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无法绕过的门槛。而华为提早将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从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市场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移动通信与宽带网络市场仍有较快的增长,但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2000年24.9%,快速下降到2000~2002年2.1%(资料来源:CCIC)。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已变得异常困难,因此,这些厂家必须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以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 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的惨烈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意义。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1996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华为国际市场开拓,还是沿用国内市场所采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深圳的近邻香港,俄罗斯和拉美市场是华为首先瞄准的"猎物"。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层层包围进军东南亚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延伸发达国家,攻占欧美市场,为香港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提供移动智能网;以10GSDH光网络产品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随后,华为开始考虑发展中国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颁奖典礼暨峰会于2005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演讲实录: 赵曙明: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这一次有机会到北京参加首届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本人获得这个大奖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组委会。今天下午以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题目跟大家一起讨论。我从三方面介绍一下,一个是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个是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最后讲讲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 全球化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为新经济产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作为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工具,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竞争当中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管理广泛变革的挑战,从而使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要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怎么做。因此全球化问题引发一系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组织能力的建设,员工生涯的发展,以及员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我国加入WTO以后逐步融入全球化,进入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克服环境当中不确定因素,并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就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度再造,运用全球战略和政策解决自身遇到的新问题,在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管理面临着挑战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导致企业管理的变化,从人力资源管理来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大挑战经济社会的变化、另外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导致企业管理的变化。因此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讲,一个成功的全球企业应该具备独特的技能和视野,世界并可以接受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宗教、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对产品、服务的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能够采取有效激励政策激励员工,并且在全球范围共享自己的智慧,保持尊重各地条件的同时,也要建立各地全球的精英,企业要建立一种网络,要保证一个地方继续发明可以在全球分享,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世界500强有400多家企业到中国来投资,过去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虽然高科技企业,但是来中国投资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从最近几年来看,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把研究开发中心和工程中心移到中国来,这里面可以看到,一方面跨国公司把研究开发放到中国,也就是高端人才竞争的问题,从这角度来讲需要考虑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第二方面信息的网络化、电子通信、计算机包括国际互联网以及其他技术迅速发展,消除企业和人与人之间地理隔离,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和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新技术发展,不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企业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如通信设备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改变企业销售和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式,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客观上重新分配企业的内部权利,将不断重新定义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方法,社会的知识化,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未来企业能不能有竞争力,关键看企业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掌握知识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研究如何学习知识,怎么通过学来的知识创造更多的知识,怎么销售知识,这是社会知识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应的组织安排纳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员工培训和开发,被视为企业战略性的武器。 上午一些总裁和高管人才介绍了企业里面把人力从培训和开发的角度,可以进一步开发员工创造力。如何将知识转化智慧资本。另外一方面人才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比如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等,逐步成为

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 1.1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企业也踏上了全球经济框架之中,为我国时间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范围内的挑战与威胁。 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之后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及深度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从将人视为企业成本的思想转化为将人作为企业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有之前的被主流功能性部门转变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伙伴,人力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使它具有了战略性的功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不再被看作与企业的战略计划没有任何联系的、而仅有一些狭窄目标的领域,而是被看作能够创造价值与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性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日益与企业战略紧密联系起来。 1.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内容,同时,也为管理者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首先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该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对我国目前许多还处于人事管理阶段的企业而言,应该尽快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前进。对已经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企业,应该尽快从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转变。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我国企业将越来越多的使用国际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的国际化还表现为人才招聘、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当中,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融入全球化的观念和制度。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整合能力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其次,要加强国际人才的交流,以国际市场为背景衡量人才的价值。第三,加强各族文化的交流及融合,促进人力资源管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发展趋势:(12) 1)全球化和竞争趋势。 2)负债增加(“杠杆机制”)和管制放松。 3)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4)工作性质的发展趋势:高技术工作、服务型工作、知识型工作和人力资本。 5)劳动力队伍和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经济方面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组织的“人力资本”:是指一家企业的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正规教育、培训、技能以及经验等特征。 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审慎地将可以得到的最好证据运用于与某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关的决策过程之中。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79、80) 1)企业描述。 2)市场营销计划。 3)财务计划。 4)管理或人力资源计划。 目标管理过程的五个步骤:(83) 1)设定组织目标。 2)设定部门目标。 3)讨论部门目标。 4)设定个人目标。 5)提供反馈。 战略规划:是旨在使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相匹配,从而帮助组织维持竞争优势的一种公司规划。 战略管理:是指一个通过将组织的能力与外部环境要求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和执行组织战略规划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过程: 1)界定当前的公司业务。 2)进行组织外部和内部审计。 3)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4)将使命转化为战略目标。 5)制定战略来实现战略目标。 6)执行战略。 7)评估绩效。

战略的类型: 1)公司战略:明确了一家企业所从事的各种业务的总体组合情况以及这些业务之间的关系。 ●集中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在现有的市场上更为积极地开展销售和营销活动,实现 当前的销售额增长。 ●多元化战略: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增加新的产品线的方式来实现扩张。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自行生产原材料或者自己直接销售产品这样一种 方式来实现扩张。 ●收缩战略:是指一种缩减公司规模的战略。 ●地域扩张战略:拓展公司的海外业务。 2)竞争战略:实际上明确应当如何培养和强化公司业务在市场上所具有的长期竞争地位。 ●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要在一个行业中成为低成本领袖。 ●差异化战略:企业试图在购买者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特性方面占据一种独一无二的 行业地位。 ●聚集战略:致力于开拓某个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 3)职能战略:界定了每一个部门为了帮助本业务单位实现竞争目标所应完成的各种活动。 部门经理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帮助组织制定战略规划。 2)制定支持性的职能战略或部门战略。 3)实施战略。 职位分析:是用于确定各部门中的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应当雇用具有什么特征的人来承担这些职位的一种程序。 职位描述:是与职位需要履行的各种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关的一份清单。 任职资格说明书:确定了需要雇用何种类型的人来承担相应的职位。 职位分析收集的信息:工作活动,人的行为,机器、工具、设备及其他辅助工具,绩效标准,工作背景,对人的要求。 职位分析的步骤: 1)确定职位分析所获信息的用途。 2)审查相关背景信息:组织结构图、工作流程图。 3)选择有代表性的职位。 4)进行职位分析。 5)验证通过职位分析得到的信息。 6)编写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说明书。 收集职位分析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 优点:是一种简单、快捷地收集信息的方法,且可能不会以书面方式表达;提供了一个向大家说明职位分析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的机会;员工可以借此发泄不满。 缺点:存在信息扭曲问题。 2)问卷调查法 优点:是一种快捷、高效地从员工获取信息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对问卷进行测试是一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标题: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的经营业务性质决定了项目经理部这种团队形式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达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项目。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的不同。树立正确的“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的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的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步伐,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刊登广告、企业网站、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多种形式,敞开门户,广纳贤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人大教授:孙树涵 开场白: 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 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 1、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 2、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 3、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 4、应变力4、培养情商EQ 5、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6、忍耐力、毅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 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 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 人力资本-员工本身 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 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 ?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 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 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 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 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 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 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 策略联盟: (1)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 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 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 ③注重速度与效率 ④组织扁平化 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 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 ⑦利益共同体 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 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 (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 (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 (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 (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 (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 (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

人力资源管理1-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题 1 一、填空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主动性)、(时效性)、(可再生性)。 2、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人力资源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3、工作分析的步骤分为(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分阶段)、(完成阶段)四个阶段 4、面试文件主要有(面试记录)、(面试评估表)。 5、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有(态度的相似性)、(需要的互补性)、(兴趣爱好的一致性)。 二、选择题:(下列题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选错或少选不得分) 1、下面哪些人不属于人力资源统计的范围(D) A、学生 B、家庭妇女 C、服役军人 D、丧失劳动能力者 2、(BC )是工作分析的方法 A、排序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因素分析法 3、(AC )是绩效评中的行为法 A、典型事例法 B、书面法 C、固定行为等价法 D、图示评估法 4、(BD )是非量化的工作评价方法 A、因素比较法 B、工作排序法 C、海氏法 D、分类法 5、职务形状是上山型的有( C ) A、办公室职员 B、工程师 C、销售经理 6、( A )是不变薪酬 A、基本薪金 B、绩效薪金 C、红利 D、股票期权 7、用海氏法进行工作评价时属于诀窍的构成因素是(AB ) A、人际关系的技巧 B、管理诀窍 C、思维环境 D、职务责任 8、属于有益——实质性冲突的是(AC ) A、两个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发生矛盾后使各自在设计时考虑得更周到 B、人力资源部两个负责人为制定一项新的人事政策而争执不下结果制定的制度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C、财务经理与采购经理的关系不好财务经理从帐目中查出采购经理的违法行为 D、员工因个人对上级不满而故意拖延生产导致交货延期 9、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有(ABCD ) A、多样性 B、结构性 C、社会性 D、发展性 10、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公平性 B、激励性 C、竞争性 D、合理性 三、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是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 终身就业制: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招聘:指组织根据人力资源计划,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募集、挑选、录用具备资格条件的求职者担任一定职位工作的系列活动。 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股票期权计划:就是企业给予其核心人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个限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的一种权利 四、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组织在选聘人员时,应该录用最优秀的人才。 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组织在选聘人员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适人适位,选择高于职位要求的可能留不住,低于职位要求的又不能胜任。而最优秀的人才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因而组织在选聘人员时应该选择最适合岗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和答案(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尤其重视()方面的培训。 [A] 企业文化[B] 态度[C] 专业知识[D] 技能 2、日本国际企业往往采取()考评机制 [D] 工作目标[A] 集体绩效[B] 个体绩效[C] 英雄及榜 样 3、欧洲各国一直以()为其工资制定的主要特征。 [A] 同工同酬[B] 工会谈判 1 / 28

[C] 全国和行业范围的谈判[D] 自主经营 4、以下不属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点的是()。 [A] 短期行为现象严重 [B] 任意就业政策给许多员工带来严重的不安全感,影响对企业忠诚度 [C] 不利于激励员工 [D] 劳资对抗、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也显示出较大的弊病 5、以下属于全球组织设计原则的是()。 [A] 协调依赖相生的原则[B]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原则 [C] 高耸化原则[D] 全球资源运筹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6、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麦肯锡更注重一个人的()素质。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竞争当中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管理广泛变革的挑战。企业越来越需要借助全球化人才的力量适应新时代的竞争,这对人力资源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挑战 全球化使全球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虚拟组织成为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也从清晰到模糊,从封闭走向开放。企业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度再造,运用全球战略和政策解决自身遇到的新问题。 业内专家称在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讲,一个成功的全球化组织需要具备独特的技能和视野,可以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企业要建立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网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全球化对组织在国际经验的成熟度、管理承诺的成熟度、管理流程的成熟度以及全球化组织结构的成熟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技术发展,不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企业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以及其他新技术的涌现,使员工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地理边界限制和束缚的工作、协作成为可能,企业内部的权利也面临重新分配。为了适应全球化对企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正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围绕价值链拓展管理范围。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虚拟化的管理。 ●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 ●建立新型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求。

●发展组织能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这包括硬性和软性的能力,硬性是指创造市场价值的技术,软性是指组织能力,即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的政策、多元的包容的企业文化环境等。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他的职责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遵循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定、战略和实践,转而延伸并涉及到国际指导方针、规定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他们需要参与制定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或直接从事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或从事国际派遣管理工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肩负以下工作职责: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并推动其发展,以支持企业的全球化发展,维护良好的雇主形象。 ●为满足国际业务需要,设计组织架构、项目和流程。 ●负责实施国际派遣的战略和政策。 ●开发、实施并评估企业的跨国人力资源项目、流程及工具,以保证其竞争方式满足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并保证其合法性。 ●监督程序及实践,以确保一个能够平衡雇主需要和员工权益的有利雇佣环境。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国际化的眼光及运用国际化方法的能力。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观念,利用全球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考虑企业人才的管理活动。他们需要利用全球的信息和知识系统帮助企业在不同事业部之间整合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开发全球经理人员和全球知识工作者,建立新的全球激励机制来适应新的战略。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建议,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 ●为企业建立一套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能力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1.全球化是上午超出本国范围的世界性趋势,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经济趋 向联为一体,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经营,与任何对手竞争,而不考虑国家界限。 2.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包括服务)、信息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 存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和趋势。 3.国际化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超越国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一国际市 场为舞台,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从地区性,传统性,封闭性的国内活动发展成为全球性、创新型、开放型跨国经营活动的过程。 4.在管理学上,一般把管理的发展进程划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 和文化管理(或知识管理)。 5.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 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 6.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有效运用资源的能力,即企业如果 能够有效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构成战略资产的资源和能力去从事其他竞争者所无法执行的附加价值活动,就能够建立竞争优势。 7.企业经营的演进过程:生产导向、市场导向、人力资源导向。 8.“终身雇佣制”是指一个人从进入企业那天起,一致到其退休为止,始终效 力与一家企业,而企业一般也不能把他解雇的一种制度。 9.“年功序列制”是指依据职工的年龄、工龄、学力等条件决定工资多寡和福 利待遇与晋升的一种薪酬制度。 10.企业文化五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网络。 11.国家文化模型: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度/女性 度、长期取向/短期取向。 12.外资公司的人员发展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培训、轮岗(包括派往海外)、 专人指导、以及经理候选人。 13.外资企业的薪酬与福利计划大体可分为五部分:工资管理、短期奖励计划、 长期奖励计划、福利计划和特殊待遇。 14.美国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特点:适应性、灵活性 15.驻外人员的跨文化培训的“四点”培训法:出发前培训、到任后培训、归国 前培训、归国后培训。 16.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一个既定时期内对组织的贡献作出评价的过程。 17.根据对绩效考核目的和标准类型的划分,绩效考核方法可以划分为:员工特 征导向、员工行为导向和员工工作结果导向三种绩效考核方法。 18.关键业绩指标法(KPI)的目的:绩效改进,价值评级。 19.职业生涯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组织和员工对职业生涯进 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员工与组织能够获得同步的发展。 20.职业生涯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职业 生涯发展的主人,第二是组织为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21.有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