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一中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西藏林芝一中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西藏林芝一中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西藏林芝一中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丙溶液为蓝色。

下列能替代图中丁物质的是()

A.Ag B.NaOH C.BaCl2 D.CuO

2.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②③④⑤

X稀盐酸水水双氧水水

Y铁粉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3.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 B.B C.C D.D

4.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CO2CO点燃

B CaO CaCO3高温灼烧

C 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

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6.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NO3)2溶液(AgNO3)加过量铜粉,过滤

B KCl溶液(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C Fe(Zn)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D 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A B.B C.C D.D

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B.X可能是铁,Y一定是铜

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实验①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

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

质)

试剂操作方法

A CO(CO2)氧化铜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FeCl2 (CuCl2溶液)过量铁粉搅拌、过滤

C CuO(炭粉)不用外来试剂在空气中灼烧

D Cu粉(Fe粉)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1.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1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适量稀硫酸

B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5.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A.B.C.D.

1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MgSO4、Na2SO4、K2SO4、CuSO4、NaOH 、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 13g 白色粉末,投入 50g 水中,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2):向(1)所得溶液中加入 100g 足量的 Ba(NO3)2,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质量

139.7g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B.白色粉末中至少含 Na2SO4、K2SO4、NaOH 中的某一种或几种

C.白色粉末中至少含 Na2SO4和 K2SO4中的某一种

D.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CuSO4和 BaCl2,可能含有 NaOH

1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

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B.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

18.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

19.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aCl2 HCl NaNO3B.FeCl3 NaCl KNO3

C.K2CO3 Ba(NO3)2 NaOH D.KOH HCl (NH4)2SO4

20.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

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21.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向久置空气中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质量与加入

盐酸的体积关系

22.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l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Fe 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2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4.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25.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⑥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⑦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⑧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一种复合肥。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二、实验题

26.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盐酸、硝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 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

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27.(9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静置,分层。(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示):。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28.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 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小刘同学用装置A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

猜想①:CO2来源于_______;猜想②:CO2来源于_______;在上述两种来源中,

______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装置B和C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友情提示:碱石灰能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

29.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___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记录如下表: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a=_______;V1_____(填“>”“<”或“=”)V2。

(分析并得出结论)

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3)(4)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3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

保存,因为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

① 。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

探究一: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小强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

足量的② (填一种溶液名称)有气泡产生③

小刚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固体部分

变质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④

2溶液目的是⑤

探究三:定量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1、下面是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不同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小明实验方案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2、小军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连接并固定好装置

②打开弹簧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0g

③关闭弹簧夹a,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瓶内无气泡产生。

④打开弹簧夹a,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2.2g

……

实验分析:

(1)在小军实验中A装置作用是,

(2)实验步骤④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

(3)如果缺装置C,最终所测得氢氧化钠的含量将会(填“偏高”、“不变” 、或者“偏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丙溶液呈蓝色,则丙是硫酸铜;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则乙与戊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甲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甲为碳酸钠;那么丁为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故戊是盐酸,乙是氢氧化钙。分析所给选项,只有氢氧化钠既会与盐酸反应,也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能替代丁物质的是NaOH。故选B。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出各种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B、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D、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铝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后会能生成铜和氧化铝.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氧化铝,也可能含有氧化铜或者是铝.往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红色不溶物质.其中的氧化铝及可能剩余的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若有氧化铜剩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插入铁片,可能剩余的稀硫酸会和铁片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因此是否有气泡放出不能判断是否有氧化铜剩余.若铁片表面会析出红色的固体,则一定是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来的铜,可能证明原固体中含有氧化铜.故选A.

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燃烧;B选项高温灼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进了新杂质;D选项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引进了新杂质;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除杂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除去物质中的杂质,要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既要除去杂质,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除杂的原则

【详解】

A、Cu(NO3)2溶液中有杂质AgNO3,加过量铜粉,AgNO3能与过量的铜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正确;

B、KCl溶液中有杂质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 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钾不与Na2CO3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

C、Fe中有杂质Zn,加足量稀盐酸,锌、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反应掉,选项C不正确;

D、CO中有杂质CO2,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选项D不正确。故选A。7.D

解析:D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和盐酸不反应,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固体只有碳酸钙,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会在盐

酸中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符合题意;选D

8.C

解析:C

【解析】

A.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X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不符合题意;

B. X可能是铁,Y一定比铁的活动性弱,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

C. 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Fe+CuSO4=Cu+FeSO4 ;Fe +2HCl== FeCl2+H2↑符合题意;

D. X不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如:Cu +2AgNO3 == 2Ag+ Cu(NO3)2;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A、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正确;

D、通过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而沉淀为19g,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错误;

B、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反应后过滤,得氯化亚铁溶液,符合除杂要求,正确;

C、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

铜不反应,剩余固体只有铜,符合除杂要求,正确;D、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能达到除杂目的,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D

解析:D

【解析】

A、Zn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Zn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B, 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Fe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C, Zn、Fe都能置换CuCl2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Zn、Fe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D, Zn能置换FeCl2溶液中的Fe,Cu不能置换FeCl2溶液中的Fe,可以得出的Zn活动性比Fe强,Fe的活动性比Cu从而确定了三者的活动性顺序强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选项A错误;

B、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主要物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进行除杂,选项C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了氯化钾,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3.C

解析:C

【解析】A. 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试纸用水润湿。故A错误。B.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与试管口有没有放一团棉花没有关系。故B错误。C. 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故C正确。D. 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结果的成因分析。

14.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爆炸;一般情况下,合金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5.B

解析:B 【解析】

在含有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选B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步骤(1):取 13g 白色粉末,投入 50g 水中,搅拌,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铜(蓝色);

步骤(2):向(1)所得溶液中加入 100g 足量的 Ba(NO 3)2,得到硫酸钡白色沉淀,说明粉末中没有氯化钡;过滤得滤液质量 19.7g 。则产生沉淀质量=13g +50g +100g -139.7g =23.3g ; 【详解】

解:生成23.3g 硫酸钡沉淀需要硫酸镁质量为x ,需要硫酸钠的质量为y ,需要硫酸钾的质量为z

43232

4MgSO +Ba(NO )=Mg(NO )+BaSO 12023323.3g

x

12023323.3x

g

= x =12g 24323

4Na SO +Ba(NO )=2NaNO +BaSO 14223323.3g

y

14223323.3y

g

= y =14.2g 24323

4K SO +Ba(NO )=2KNO +BaSO 17423323.3g

z

17423323.3g

z

= z =17.4g 通过计算,产生生23.3g 硫酸钡沉淀,需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

分别为12g、14.2g、17.4g,而题中取13g白色固体,完全反应产生23.3g沉淀,一定含有硫酸镁,至少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镁中的其中一种,也可能同时含有;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镁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A、白色粉末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镁,至少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镁中的其中一种,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C、白色粉末中至少含 Na2SO4和 K2SO4中的某一种;故选项正确;

D、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CuSO4、 BaCl2、NaOH;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氢>铜>银,锌、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因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

【详解】

A、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所以银离子被完全置换,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硝酸铜可能参加了反应,所以可能含有铜,故错误;

B、如果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没有蓝色沉淀产生,故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或部分置换了硝酸铜),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完全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如果锌和硝酸银、硝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锌过量,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故正确;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粉或铁粉和锌粉,如果锌粉过量,锌粉会完全置换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银和铜,溶液中只有硝酸锌,不含硝酸亚铁,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

【详解】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而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有Mg2+和Fe2+ ;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CaCl2、HCl 、NaNO3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都溶于水,溶液都呈无色,所以这组物质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符合题意;

B、FeCl3、NaCl 、KNO3这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FeCl3溶液呈黄色,不符合题意;

C、K2CO3、Ba(NO3)2、NaOH这三种物质中K2CO3和Ba(NO3)2能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KOH 、HCl 、(NH4)2SO4这三种物质中KOH和(NH4)2SO4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硫酸钾,KOH 与HCl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钾,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除了要考虑能否共存,还要考虑溶液有无颜色。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无论如何加水不能变为碱溶液,pH不能大于7,故A不正确;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起点不能从0点开始,溶液中本身含有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故B不正确;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因为生成氧气的散失到空气中而增大,故C不正确;

D、选项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中,酸碱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在发生盐碱反应产生沉淀,故D正确。故选D。

考点:酸的稀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酸碱盐的性质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因为稀盐酸反应完,则氢气的质量不会再变,选项A错误;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剩余固体质量不会到0,因为最终得到的是铁,选项B错误;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因为等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且等质量的铝比镁最终生成的氢气多,选项C正确;

D、稀盐酸不管与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一开始就有氯化钠生成,选项D错误。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故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后,铝先与硫酸铜反应,铁后与硫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铜,可能有铝,故A错误,C正确,当铝和铁将硫酸铜完全反应后还有剩余时,滤液中就没有硝酸铜,故B错误,当滤渣中有铝剩余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铝,没有硝酸亚铁,故D错误。故选C。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可能出现白色沉淀,记录的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氢后的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流程图可知,固体甲中含有铜和银,向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如果硝酸银溶液不足,丙中含有银和铜,此选项错误;

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得到固体混合物乙,说明Zn>X,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此选项正确;

C. 如果加入的硝酸银溶液过量,滤液C中含有AgNO3、Cu(NO3)2,此选项错误;

D. 因为X能与稀硫酸反应,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不含有X,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淬火后的钢针变脆,韧性减弱,不能用来制钓鱼钩,错误;

②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是活泼金属如铁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错误;

③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便是因植物花瓣遇到酸性物质变色而得到的启发,许多植物的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都能变色,故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正确;

④汽水中含碳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可以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正确;

⑤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铜能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正确;

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放出热量,但不是燃烧,错误;

⑦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故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错误;

⑧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硝酸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说法错误。

故正确的个数是3。

故选B。

二、实验题

26.HCl+NaOH═NaCl+H2O Na2CO3+Ca(NO3)2═CaCO3↓+2NaNO3 Ba2+和NO3- 2H++CO32-═H2O+CO2↑ Ca2+ CO

解析:HCl+NaOH═NaCl+H2O Na2CO3+Ca(NO3)2═CaCO3↓+2NaNO3Ba2+和NO3-

2H++CO32-═H2O+CO2↑Ca2+CO32-氢离子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2018年模拟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模拟测试题(化学) 1. 电解熔融LiCl,得到Li和Cl2。将1mol?L-1LiCl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电解熔融固体,阳极出的并不是Cl2,为什么? 2. Ag为什么能置换出HI(aq)和H2S(aq)中的氢? 3. 氰氨的结构简式为NH2CN,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写出由尿素合成三聚氰胺的方程式。 4.已知NH4A(A为酸根)受热分解是质子转移,若A为氧化性酸根,分解时还有氧化还原反应。试写出NH4NO2,NH4Cr2O7,NH4MnO4分解的方程式。 5.向Na2HPO4溶液中滴加AgNO3,生成黄色沉淀。已知Ag3PO4和Ag2HPO4沉淀均为黄色,试用(普通)实验方法检验出沉淀的成分。 6、臭氧和双氧水是极性分子吗?解释之 7、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是什么? 8、已知某药物的结构是胸腺嘧啶上一个羟基被-N3代替,试分析其抑制HIV(艾滋病病毒)增殖的原理。 9. 根据文献报道,醛基可和双氧水发生如下反应: 为了合成一类新药,选择了下列合成路线:

(1)请写出A的化学式,画出B、C、D和缩醛G的结构式。 (2)由E生成F和由F生成G的反应分别属于哪类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0.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0%的ZnS和12.8%的CuS 及少量的Fe3O4。某同学用15.0 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ZnS与稀硫酸反应,且化合价不变;CuS既不溶解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反应装置最合理的________(填标号)。 (2)滤液1中含有Fe2+,选用提供的试剂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试剂:稀盐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碘水) (3)本实验要用到抽滤,设所用的洗涤剂为X,抽滤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加H2SO4和H2O2溶液,应先加________。 (5)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0 g 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

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化学自主招生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 待鉴别溶液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A.A B.B C.C D.D 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适量稀硫酸 B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4.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O4太阳能 6FeO+O2↑ D.过程II属于置换反应 5.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②③④⑤ X稀盐酸水水双氧水水 Y铁粉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6.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中升高中-学校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在0,-2, 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2 C .1 D .-3 2.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1 D .x≤-1 3.把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5. 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x12的值是( ). A.3 3 C.2 2 6.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A . B . C . D . 7.已知 ,我们又定义 ,, ,……,根据你观察的规律可推测出=( ). 1 0 1 0 1 0 1 0

A. B. C. D. 8.如图,在矩形中,M、N分别为边、边的中点, 将矩形沿折叠,使A点恰好落在上的点F处, 则∠的度数为( ). A.20°B.25 °C.30°D.36° 9.为了解某区九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从该年级学生中随机 抽取了4%的学生,对其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了扇形图和条形图.下列结论:①被抽测学生中参加羽毛球项目人数为30人;②在本次调查中“其他”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③估计全区九年级参加篮球项目的学生比参加足球项目的学生多20%;④全区九年级大约有1500名学生参加乒乓球项目.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2个 C. 3个 D.4个 10.如图,等腰△中,∠90°,4,⊙C的半径为1,点P在斜边上,切⊙O于点Q,则切线长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B. C. 3 D.4 二、填空题(18分) 11.如图,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B、O

合肥一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含答案[1]

合肥一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含答案[1]

2011年合肥一中自主招生《科学素养》测试数学试题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如图一张圆桌旁有四个座位,A,B,C,D 四人随机坐在四个座位上,A 则D 与相邻的概率是( ) 2.3A B. 12 C. 14 D. 29 2. 小明将一张正方形包装纸,剪成图1所示形状,用它包在一个棱长为10的正方体的表面(不考虑接缝),如图2所示.小明所用正方形包装纸的边长至少为( ) A .40 B .30+22 C .202 D .10+10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个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 点D 的坐标为(1,0),延长CB 交x 轴与A 1,作作第二个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第二个正方形 A 2B 2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20093 5()2 B. 200895()4 C. 401835()2 D. 2010 95()4

若该县常住居民共24万人,则估计该县常住居民中,利用“五·一”期间出游采集发展信息的人数约为 万人。 6.已知点P(x,y)位于第二象限,并且y ≤x+4,x,y 为整数,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 共有 个。 7. 如图,已知菱形OABC,点C 在直线y=x 经过点A ,菱形OABC 的面积是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 第7题) (第8题) 8.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AD =2,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90°至DE ,连结AE ,若△ADE 的面积是3,则BC 的长为_ ________. 9.如图,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 。 A B C D E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九年级化学自主招生模拟试题(有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九年级化学自主招生模拟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观点 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B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 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A B.B C.C D.D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 B.5.6% C.12.7% D.13.4% 3.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4.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 ...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5.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后附答案

大学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 1.电解熔融LiCl,得到Li 和Cl 2。将1mol?L -1 LiCl 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电解熔融 固体,阳极出的并不是Cl 2,为什么? 2.Ag 为什么能置换出HI(aq)和H 2S(aq)中的氢? 3.氰氨结构简式为NH 2CN,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写出由尿素合成三聚氰胺的方程式。 4.已知NH 4A(A 为酸根)受热分解是质子转移,若A 为氧化性酸根,分解时还有氧化还原反 应。试写出NH 4NO 2,NH 4Cr 2O 7,NH 4MnO 4分解的方程式。 5.向Na 2HPO 4溶液中滴加AgNO 3,生成黄色沉淀。已知Ag 3PO 4和Ag 2HPO 4沉淀均为黄色,试用 (普通)实验方法检验出沉淀的成分。 6、臭氧和双氧水是极性分子吗?解释之 7、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是什么? 8、已知某药物的结构是胸腺嘧啶上一个羟基被-N 3代替,试分析其抑制HIV(艾滋病病毒) 增殖的原理。 9.根据文献报道,醛基可和双氧水发生如下反应: 为了合成一类新药,选择了下列合成路线: (1)请写出A 的化学式,画出B、C、D 和缩醛G 的结构式。 (2)由E 生成F 和由F 生成G 的反应分别属于哪类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0.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 2、21.0%的ZnO、4.50%的ZnS 和12.8%的CuS 及少量的Fe 3O 4。某同学用15.0g 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ZnS 与稀硫酸反应,且化合价不变;CuS 既不溶解于稀硫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反应装置最合理的________(填标号)。 (2)滤液1中含有Fe 2+ ,选用提供的试剂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KSCN 溶液、KMnO 4溶液、NaOH 溶液、碘水) (3)本实验要用到抽滤,设所用的洗涤剂为X,抽滤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 (4)写出第二次浸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盛有滤渣1的反应器中加H 2SO 4和H 2O 2溶液,应先加________。 (5)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锌晶体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0g CuSO 4·5H 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

湖南省湘南联盟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湘南联盟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 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A.46:3 B.46:11 C.23:3 D.23:6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自主招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初中升高中)

2017年自主招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初中升高中) 英语试卷 知识运用(共27分) 单项填空(共15分,每小题1分) 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最佳选项。 21. I'm talking to you, Jack. Please listen to ______ carefully. A. me B. mine C. you D. yours 22. Both my parents were born ______ 1970. A. at B. in C. on D. to 23. Hurry up, ______ you will miss the plane. A. and B. but C. so D. or 24. --- ______ do you play football? --- Once a week. A. How much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far 25. We have a lovely room. It's one of ______ in the hotel. A. nice B. nicer C. nicest D. the nicest 26. --- Can you ride a horse? --- No, I ______. A. needn't B. may not C. can't D. mustn't 27. I knocked on the door but ______ answered. A. somebody B. nobody C. anybody D. everybody 28. Paul and I ______ tennis yesterday. He did much better than I. A. play B. will play C. played D. are playing 29. Where's Tom? His mother ______ him now. A. is looking for B. will look for C. has looked for D. looks for 30. ---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______ to Beijing Zoo? --- Well, you may take Bus No.27. A. get B. gets C. getting D. to get

2016年安徽省合肥一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6年安徽省合肥一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24分) 1.读下面有关世博会的文章,按要求完成各题(14分) 浦江花月夜梦想共潮生 ①4月30日21时28分,黄浦江两岸红色烟花万千“喷薄”而出。浦西的大型LED墙上红色绚丽的画面飞快转换,江面6000个红色LED向前流动,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帘。在满眼红彤彤 ..()的画面中乐声响起,烟花灯光晚会开始了。瞬间黄浦江两岸成了火树银花,1250多个探照灯、16盏激光灯变换着各种颜色的光,水幕、喷泉、激光交相变化图案。江面上竖立着各参展国国旗的舟船在行进,五彩花雨沿岸渐次绽放,②时而是牡丹,时而变幻成五角星和笑脸等,和灯光璀灿的世博园一轴四馆交相辉应,惊艳在流动……声光电的奇幻结合,让“水”和“火”相融,由天空、地面、水面三维立体组成视觉盛宴,③30分钟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春江花雨夜。上海今夜无mián()。 ⑴短文的标题是对唐诗《春江花月夜》中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化用。诚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古诗文,品人生百味。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6分) ①《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②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以新奇的角度描绘了西湖美景的句子“,。” ③孟子在《滕文公下》中阐述了一个人应该有的气节是:“,,威武不能屈。” 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红彤.彤()无mián() ⑶在划横线的句子②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1)改为 (2)改为 ⑷划横线的句子①、③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① ③ ⑸文中“火树银花”的意思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联均出自安徽的名胜古迹,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写的人物。(5分) ①不愧读书人,移孝作忠,想见正色数言,永敦国本; 是真阎罗老,看花载酒,安得开言一笑,重睹河清。 () ②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言直欲占千秋。

黄冈中学2020年春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

黄冈中学2020年春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H:1 Al:27 Cl:35.5 C:12 Fe:56 Cu:64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内,每题1.5分,共18分) 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瓦斯等气体和面粉、煤粉等固体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B.多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健康 C.将自行车擦干净,并将其链条、钢圈等抹上油,可有效防止生锈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将白衬衣上的蓝墨水渍迅速洗掉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该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3.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Mg3N2的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D.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4. 用Zn、ZnO、Zn(OH)2、ZnCO3、CuCl2和盐酸6种物质制备ZnCl2的方法共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总数不变B.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的质量不变 6.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 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 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 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注入稀盐酸至气体不再放出,共注入稀盐酸40 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7.有两种粒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相等,核外电子数相等,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 ①不同元素的原子②不同的分子③分子和离子④不同的离子 A.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8. 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H2SO4,直至过 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近似地用 如右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4种化合物。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 另外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HCl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跟CaO或CO2化合生成碱或酸。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Na2SO4 B.乙一定是H2SO4 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10.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现有①NaOH溶液②Na2SO4溶液③盐酸,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11.加热条件下,将24 g CuO、Fe2O3的混合物与充足的CO完全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气体全部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40 g。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的质量将减少B.反应后所得CO2的质量为30 g C.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11.2 g D.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的质量之比为1∶2 12.已知HCl、NaOH、Al(OH)3、AlCl3和NaAlO2溶液之间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 ①NaAlO2+HCl+H2O==NaCl+Al(OH)3↓②Al(OH)3+3HCl==AlCl3+3H2O ③AlCl3+3NaOH==3NaCl+Al(OH)3↓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3NaAlO2+AlCl3+6H2O==3NaCl+4Al(OH)3↓ 下列示意图(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物的质量/g,横坐标为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mL)中,能够正确表达“往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产生沉淀物的质量与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13.(6分)①已知氮、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试写出氮化硅的化学 式 _ 。医学研究表明:硅酸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 有一定疗效。硅酸是二元酸,又是含氧酸。则硅酸的化学式为_____ _______。 ②二氧化氯( ClO2)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已知Cl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以NH4Cl、盐酸、NaClO 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 ClO2 的流程如下: (1)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ClO2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_______。 (3)ClO2的稳定性差,所以需要添加稳定剂保存,使用时加酸释放ClO2。右图是两种稳定剂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原因是。 14.(5分)往一铝制易拉罐内充满A气体,然后注入足量的B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开始出现罐壁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 化学模拟精品试卷 (第一套) 1.(3分)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 2SO 4 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 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 中原有H 2SO 4 的溶质质量x应为() A.g≤x<g B.g>x≥g C.x=g D.x<g 2.(3分)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 CO、Na S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 A.HClO 4、KClO 3 B.NaClO、KCl C.KClO、KCl D.NaCl、KCl 6.(3分)(2014?南海区二模)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 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 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 2 CO 3 溶液、NaOH 溶液、BaCl 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 2 溶液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14.t℃时,Na 2CO 3 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 2 CO 3 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 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 2CO 3 ?10H 2 O)Bg;加水使晶体全部 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 B.100g C.g D.(100﹣A?a%)g 16.(2012?新乡模拟)由Mg(OH)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2011?西城区二模)工业上用CaSO 4、NH 3 、CO 2 制备硫酸铵晶体(NH 4 ) 2 SO 4 ,过程如图所 示.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2)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3)用CaSO 4、NH 3 、CO 2 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 12.(2010?青岛)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中的一种或

【考试必备】2018-2019年重庆市育才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卷【11套精品试卷】

最新重庆市育才中学2008-2019年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 数学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 注意: (1) 试卷共有三大题1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 请把解答写在答题卷的对应题次上, 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格子内. 1.在直角坐标系中,若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该点一定不在( ) (A) 直线y = –x 上 (B) 抛物线 y =2x 上 (C) 直线y = x 上 (D) 双曲线xy = 1上 2.以等速度行驶的城际列车,若将速度提高25%,则相同距离的行车时间可节省k%,那么k 的值是 ( ) (A) 35 (B) 30 (C) 25 (D) 20 3.若-1<a <0,则a a a a 1 ,,,33一定是 ( ) (A) a 1最小,3a 最大 (B) 3a 最小,a 最大 (C) a 1最小,a 最大 (D) a 1 最小, 3a 最大 4.如图,将△ADE 绕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ABF ,连结EF 交AB 于H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E ⊥AF (B )EF :AF =2:1 (C) AF 2 = FH ·FE (D )FB :FC = HB :EC 5.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CD 与BE 相交于点F ,已知△BDF 的面积为10,△BCF 的面积为20,△CEF 的面积为16,则四边形区域ADFE 的面积等于( ) (A) 22 (B) 24 (D) 36 (D)44 6.某医院内科病房有护士15人,每2人一班,轮流值班,每8小时换班一次,某两人同值一班后,到下次两人再同班,最长需要的天数是( ) 第4题

2011年合肥一中自主招生《科学素养》测试试题(含答案)

2011年合肥一中自主招生《科学素养》测试试题 数 学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如图一张圆桌旁有四个座位,A,B,C,D 四人随机坐在四个座位上,A 则D 与相邻的概率是( ) 2.3A B. 12 C. 14 D. 29 2. 小明将一张正方形包装纸,剪成图1所示形状,用它包在一个棱长为10的正方体的表面(不考虑接缝),如图2所示.小明所用正方形包装纸的边长至少为( ) A .40 B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个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 点D 的坐标为(0,1),延长CB 交x 轴与A 1,作作第二个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第二个正方形 A 2B 2C 2C 1 ,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20093 5()2 B. 20089 5()4 C. 40183 5()2 D. 20109 5()4 4.如图,在△ABC 中,AB=10,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CB 分别相交于点P,Q ,则线段PQ 长度为( )

A.4.75 B.4.8 C.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5.某县为了了解“五·一”期间该县常住居民的出游情况,有关部门随机调查了1600名居民,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统计图: 若该县常住居民共24万人,则估计该县常住居民中,利用“五·一”期间出游采集发展信息的人数约为 万人。 6.已知点P(x,y)位于第二象限,并且y ≤x+4,x,y 为整数,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 共 有 个。 7. 如图,已知菱形OABC,点C 在直线y=x 经过点A ,菱形OABC 数的图象经过点B,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8.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AD =2,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90°至DE ,连结AE ,若△ADE 的面积是3,则BC 的长为_________. A B C D E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

1 班级: 座号: 姓名: 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 ! 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1—35.5 Ca —40 Cu —64 Ag —108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 细颗粒物。关于PM2.5产生的可能原因正确的是( ) A .污水排放 B .垃圾深埋 C .燃煤发电 D .白色污染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 A 、所用NaOH 已潮解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水面刻度线来读取体积读数 C 、托盘天平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纸,调整天平平衡后,将NaOH 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NaOH 固体质量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 4、某种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 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的有( ) A 、ZnO+H 2SO 4=ZnSO 4+H 2O B 、Fe 2O 3+3CO====2Fe+3CO 2 C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D 、CaCO 3====CaO+CO 2↑ 5、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 .一种化合物 B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两种化合物 D .两种单质 6、向100克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有关数据,则以每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基本正确的是 ( ) 7、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 柠檬醛,使其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 二氧化碳和7.2g 水,则柠檬醛中(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8 、取一定量镁、锌、铝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下列做法能达到上述结果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 .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 C .向足量的镁、锌、铝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2︰3 D .2.4 g 镁、6.5 g 锌、2.7g 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9、t ℃时,将一定量KNO 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 g 、10 g 、 15 g ,析出KNO 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 、b g 、c g ,则a 、b 、c 三者的关系为( ) A .c = a + b B .c = 2 b - a C .c = a + 2 b D .c = 2 a - b 高温 高温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2018年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核对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Mg 24 K 39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锌 B.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塑料的适用范围 D.“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于生产肥皂和飞机航空煤油 2. 燃放烟花爆竹时主要反应为S + 2KNO3 + 3C==X + N2↑ + 3CO2↑,同时还产生一种具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Y污染空气,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物质类别有4类 C. X、Y的化学式依次是K2S、NO2 D. X、Y的化学式依次是K2S、SO2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临川一中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5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临川一中自主招生考试 数学模拟精品试卷 (第一套)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格子内.注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1.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B.a是实数,|a|≥0 C.某运动员跳高的最好成绩是20.1米 D.从车间刚生产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个,是次品 2、如图是奥迪汽车的标志,则标志图中所包含的图形变换没有的是() A.平移变换 B.轴对称变换 C.旋转变换 D.相似变 换

3.如果□×3ab=3a2b,则□内应填的代数式( ) A.ab B.3ab C.a D.3a 4.一元二次方程x(x-2)=0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5、割圆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造的一种求周长和面积的方法: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它的周长和面积越来越接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 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试用这个方法解决问 题:如图,⊙的内接多边形周长为3 ,⊙的外切多边形 O 周长为3.4,则下列各数中与此圆的周长最接近的是 () A B . 10 D 6、今年5月,我校举行“庆五四”歌咏比赛,有17位同学参加选 A 拔赛,所得分数互不相同,按成绩取前8名进入决赛,若知道某同学分数,要判断他能否进入决赛,只需知道17位同学分数的()A.中位数 B.众数 C.平均数 D.方差

2010合肥一中自主招生2010年考试素质测试数学试卷(扫描答案)

2010年综合素质测试试卷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如图是一个切去了一个角的正方体纸盒,切面与棱的交点A 、B 、C 均是棱的中点,现将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则展开图不可能的是( ) 2.若点P (x ,y )横坐标x 与纵坐标y 均为整数,则点P 称为整点.在以(10,0)、(0, 10)、(-10,0)、(0,-10)为顶点的正方形内(包括边)一共有整点的个数为( ) (A )220 (B )221 (C )222 (D )223 3.将二次函数1)1(22---=x y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x 轴翻折到第一象限,然后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y 轴翻折到第二象限……以此类推,如果把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一条坐标轴翻折一次记作1次变换,那么二次函数1)1(22---=x y 的图象经过2010次变换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1)3(22++=x y (B )1)2(22+-=x y (C )1)2(22-+-=x y (D )1)1(22---=x y 4.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50°的角,在直线l 上取一点P ,使得∠APB=30°,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个 5.如图,记二次函数12+-=x y 的图象与x 轴的正半轴交 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分.设分点分别为P 1,P 2,…, 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该图象交于点Q 1, 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 分别为S 1,S 2,…,这样就有32121n n S -=,32224n n S -=,…; 记W=S 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 )32 (B )21 (C )31 (D )41 (D)(C)(B)(A)C B A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山东淄博实验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山东淄博实验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 化学模拟精品试卷 (第一套) 1.(3分)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 2SO 4 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 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 中原有H 2SO 4 的溶质质量x应为() A.g≤x<g B.g>x≥g C.x=g D.x<g 2.(3分)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 CO、Na S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 A.HClO 4、KClO 3 B.NaClO、KCl C.KClO、KCl D.NaCl、KCl 6.(3分)(2014?南海区二模)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 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 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 2 CO 3 溶液、NaOH 溶液、BaCl 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 2 溶液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14.t℃时,Na 2CO 3 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 2 CO 3 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 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 2CO 3 ?10H 2 O)Bg;加水使晶体全部 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 B.100g C.g D.(100﹣A?a%)g 16.(2012?新乡模拟)由Mg(OH)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2011?西城区二模)工业上用CaSO 4、NH 3 、CO 2 制备硫酸铵晶体(NH 4 ) 2 SO 4 ,过程如图所 示.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2)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3)用CaSO 4、NH 3 、CO 2 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 12.(2010?青岛)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中的一种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