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报告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报告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报告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章数与式

第1讲实数83

第2讲代数式84

第3讲整式与分式85 第1课时整式85

第2课时因式分解86 第3课时分式87

第4讲二次根式89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章数与式第1讲实数

A级基础题

1 ?在一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A.—1

B. 0 C ? 1 D ? 2

2.(2012年浙江湖州)—2的绝对值等于()

1

A. 2

B.—2

C.2 D ?塑

3.(2011年贵州安顺)一4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11

A.— 4 B . 4 C . — 4 D.-

4

4.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A. —(— 2)—(— 3) B . (— 2) X (— 3)

C . (— 2)2

D . (— 3)

5. (2014年广西南宁)如果水位升高 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 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

位变化记作()

A . - 3m

B . 3m

C . 6m D. - 6m

6.某天最低气温是-5 C,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8 C,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 C .

7 (2014?四川)正在建设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全长超过220公里,串起我市二、三圈层以

及周边的广汉、简阳等地,总投资达到29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90亿元应为()A . 290X108元 B . 290X109元 C . 2.90 X010元 D . 2.90 X011元

& (2012年河北)计算: |— 5| — (— 3)0+ 6X + (—忙

B级中等题

9 . (2012年贵州毕节)实数a, 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X1 — 1 — 1所示,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 图 X1 — 1 — 1

A . a|b|

C . — a< — b

D . b— a>0

10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 9.0级强烈地震.本次地震导致地球当天自转快了 0.000 001 6秒.这里的0.000 001 6秒请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

11. (2011年江苏盐城)将1,,,按下列方式排列.若规定(m, n)表示第m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5,4)与(14,5)表示的两数之积是 _________ .

1 第1排 挖历 第2排 虑1挖

第3排 打用1 扭

第4排 厅屈■ 1 挖你

第5排

12 .计算:|— 3 |— 2COS30 ° 2 2

+ (3— n)

C 级拔尖题

14.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X1 — 1— 2,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在数轴上,CD = 6,点A 对应的数为一1, 则点B 所对应的数为 .

n ______ c

丨, 丨.

4 ft

ft 图 X1 — 1 — 2

15. (2012年广东)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 第2个等式: 第3个等式: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 5个等式: a 5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⑵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个等式:

13. O

(2012年浙江绍兴)计算:—2 +

1 1

a 4= 7X 9 = 2X 第4个等式: —2cos60 + | — 3|.

1 1

玄1= 1 X 3 =

1 1

a ?= 3X 5 = 2X 1 1

a 3= 5X 7 = 2X

a n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n为正整数); (3)求a1+ a2+ a3 + a°+…+玄他的值.

选做题

16. (2012年浙江台州)请你规定一种适合任意非零实数 a, b 的新运算“ a? b”,使得

F 列算式成立:

7

4

(-3) ? (-4) = (- 4) ? (- 3)=——,(-3)? 5 = 5? (- 3)=—

,

6

15

中考预测题

17. (2014?湖北宜昌,第2题3分)在-_2, 0, 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 - 2

B. 0

C. 3

D.- 18. (2012年广东深圳)—3的倒数是()

1 1

A. 3 B . - 3 C.3 D. - 3

19.

(2014?湖北宜昌,第14题3分)如图,M, N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 m, n,

则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XI

-1*0

1

2 3

A. m+nv 0

B. -mv- n

C. |m- |n|> 0

D. 2+mv 2+n

20

2

)

、地球上的陆地而枳约为

149000000km . 将149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1.49 106

B . 1.49 X07

C. 1.49 X08

D. 1.49 氷09

21、 (2014?随州,第 11 题 3分)计算:-3|+[ ?+ (

「;- 1) 0

= ____

1 - 2

2

22、 (2014?海 南)计算: 12 X(-—) +8 X2 -(- 1)

第2讲代数式

A 级基础题

1 ?某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同学约有 15万人,其中男生约有 a 万人,则女生约有() A ? (15+ a )万人 B ? (15— a )万人

你规定的新运算a ? b= ________ (用a, b 的一个代数式表示).

23、(2014?湖北黄石)计算:

| :- 5|+2cos30

数与代数-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固安县第五中学小学部刘海娟 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而且由于比和比例是这学期的重点内容,所以本节课我出的练习题在程度上有易到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他们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想。第二仍然借助表格的的方式梳理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是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第三让学生回顾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第四是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通过举生活中反比例和正比例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合作探究环节,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五大块,让每一组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然后依次向其

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归一、归总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有关。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是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求比值,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比值相同的比,让学生发现比值相同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这样就组成了比例,充分利用原有知识过度到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计算比例中两内项的积与两外项的积,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即解比例。在学《解比例》时,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已有知识——解方程,在学《比例》的应用时,我由原来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引入。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时一定让学生说出理由。明显的如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不成比例,学生很清楚。但是x/3=y,x和y成什么比例时判断比较吃力。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判断。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路程、速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简易方程

考点八: 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1) 乘号省略、数字在字母前面。 (2) 1与字母相乘时1不写。 (3) 相同的数相乘写成a 2 。 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 3、 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22 4 22 ÷+=÷====+==h b a S ah S ah S a C a S b a C ab S 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正长长 4、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代入求值 (2)利用字母公式计算 [利用字母公式计算后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二、简易方程 1、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性质: 1)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成立。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2)方程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等式成立。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成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解方程: 注意方程的正确格式:等号对齐,千万写“解”,并写对位置。 x 在减数和除数的位置上时,学生问题大,可以用四则运算间的关系解方程,也可以先转化成加法、乘法方程再解。 无论题目要求是否验算,学生一定养成验算的习惯; 3、找等量关系式 (1)抓住表示关系的句子找等量关系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3)根据常用的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4)抓住“不变量”确定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步骤:(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 表示。 (2)找出问题中数量相等的数量关系。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专项训练卷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专项训练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8.934万≈8.9万,里最大填()。 A.5 B.4C.3 2 . 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 A.数位B.计数单位C.位数D.万级 3 . 合数的因数至少有()个. A.3B.2C.4 4 . 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B.合数C.它本身 二、填空题 5 . 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6 .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里填空. 48÷16=(_____)÷2180÷36=90÷(_____) 9÷(_____)=108÷3672÷(_____)=36÷(_____) 7 . (1)355÷71=________

(2)656÷41=________ 8 . 在21和3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9 . 光明路全长1800米,在路的两旁种植银杏树,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共种182棵。每两棵银杏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米。 10 . a÷b=5(a,b都是非0自然数),a是b的(),b是a的() A.倍数B.因数C.积 11 . 王阿姨的花店上个月卖出几种花的情况如表, 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数. 12 . 在下面的数字卡片中选出三张,按要求组三位数.6、5、0、7 (1)5的倍数: (2)3的倍数:. 13 . 一个数最小的一个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这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4 .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长是3分米,宽是(______)厘米。 15 . 百位上是2,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 16 . 五百八十万九千零九十写作. 三、判断题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整数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文档设计者: 设计时间 : 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一)整数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1、在24、0.? 9、3.75、0、1、0.3254、0.?40? 7中自然数有( ),小数有 ( ),有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 2、5246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 表示( )。 3、一个数从个位起,第九位是( )级,计数单位是( )。 4、39 5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变成了 最小的合数。 5、一个数由5个100、4个1、3个0.01和2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 它的计数单位是( )。 二、精挑细选,对号入座。 1、下列四个数中,最接近2000的是( )。 A 、1987 B 、1978 C 、1995 D 、2001 2、6个十万、3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 )。 A 、603070 B 、6003007 C 、600370 D 、637000 3、狗的脖套上有一个四位数的号码,四个数字的和是15,千位数字是十数字的3 位,百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狗脖套上的号码是( )。 A 、1329 B 、6324 C 、7251 D 、9231

三、在“○”里填上“>”、“<”或“=”。 2700032 27000320 1. 5元 1.50元 -7 -70 0.325 0.33 85 95 32 5 3 四、左边哪个数是右边的数的倍数?连一连。 五、根据要求在圈中写数。 20以内的整数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六、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4和30 27和9 8和9 七、下面是小明10月24日和30日测得的室外温度: 这两天温度相差( )℃。 八、解决问题。 1、 18 27 24 42 7 6 8 9 5 4 9 3 45 20 42 63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一数与代数11.比和比例(1)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 11. 比和比例(1)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2.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 5:200 B.1:4000 C. 5:20000 D.1:4000厘米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 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4.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 A、扩大4倍 B、缩小4倍 C、不变 D、扩大2倍 5.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A. 7 B. 5.4 C. 1.5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面几句话中,正确的有几句?答案选() ①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②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③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④若甲数的最小倍数等于乙数的最大约数,则甲数等于乙数. A.1句 B.2句 C.3句

8.下面各比中,比值是0.25的是() A.2:10 B.0.1:0.4 C. 9.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10.如果A:B=,那么(A×9):(B×9)=() A.1 B. C.1:1 D.无法确定 1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缩小后的边长是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缩小了() 二、填空题。 1.=== :8= (填小数) 2.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4.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5.一种黄铜是由铜和锌按照3:7熔铸而成,生产这种黄铜12.5吨,需要锌和铜各多少吨?填空: ⑴生产这种黄铜共()吨。 ⑵把这种黄铜共分()份。 ⑶其中锌()份,占总份数的(),列式计算()。 ⑷其中铜( ) 份,占总份数的( ) ,列式计算()。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最小的一个锐角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1 运算的意义 北师大版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1 运算的意义 重点导学 知识点: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例题:你能说出下面各题分别用什么方 法计算?只列算式不计算。 教室长8米,宽6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点拨:在分析一道题用什么方法的计算的时候,要把握这道题的脉络,并抓住关键字,然后找出公式,进行计算。 【轻松通关】 一、想一想,填一填。 1.58 +58 +58 +58 =( )×( ) 2.15×( )=( )×78 =3737 ×( )=1 3.把80个0.375连加,和是( )。 4.从8000里连续减去125,减( )次得数为0。 5.一瓶饮料310 升,淘气喝了23 ,他喝了( )升。 二、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68×37=( ) 2516÷37=( ) 6.8×37=( ) 2516÷3.7=( ) O.68×3.7=( )25.16÷0.37=( ) 三、在( )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0.43( )1000=430 2.46×( )=24.6 12.5( )100=0.125 0.03×( )=30 ( )×0.3×8.54=0

64×125=( )×8×125 四、在○里填上“>”、“<”或“=”。 65+2 ○6 5 9-117○9 31×32○31 52×21○5 2 43÷53○5 3 87×56○87+6 5 8÷32○34 1.2×32○9 5+18 【能力晋级】 四、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修一条34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 5 1,第二周修了41, ? 1.34×41,问题是:( ) 2.34×(41+51),问题是:( ) 3.34×(41-51),问题是:( ) 4.34×(1-41-5 1),问题是:( )五根据条件,只列算式不计算。 两辆车从 A 地同时出发背向而行。客车车每小时行45千米,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12.5小时后两车同时分别到达甲、乙两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1.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 )。

数学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第一章 数与式 第1讲 实数 A 级 基础题 1.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0 C .1 D .2 2.(2012年浙江湖州)-2的绝对值等于( ) A .2 B .-2 C.12 D .±2 3.(2011年贵州安顺)-4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A .-4 B .4 C .-14 D.14 4.(2012年广东深圳)-3的倒数是( ) A .3 B .-3 C.13 D .-13 5.无理数-3的相反数是( ) A .- 3 B. 3 C.13 D .-13 6.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A .-(-2)-(-3) B .(-2)×(-3) C .(-2)2 D .(-3)-3 7.某天最低气温是-5 ℃,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8 ℃,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 8.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____y (填“<”或“>”). 9.(2012年山东泰安)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 021千克,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21×10-4千克 B .2.1×10-6千克 C .2.1×10-5千克 D .2.1×10-4千克 10.(2012年河北)计算:|-5|-(2-3)0+6×11 32??- ???+(-1)2. B 级 中等题 11.(2012年贵州毕节)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X1-1-1所示,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图X1-1-1 A .a |b | C .-a <-b D .b -a >0 1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本次地震导致地球当天自转快了0.000 001 6秒.这里的0.000 001 6秒请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14.计算:|-3 3|-2cos30°-2-2+(3-π)0. 15.(2012年浙江绍兴)计算:-22 +-113?? ???-2cos60°+|-3|.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资料

数的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归纳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 培养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二、教材分析 已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并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比较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四、教学难点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 新授法 六、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七、课时划分 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

一个数和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提问: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5)人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308330.83 +602+6.21/2+13=1/5 910331.45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一位上

数和代数数的认识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1/4140%六成五八折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3/4=():36=()/12=()%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 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精确到亿位是()。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0.70510.333……Π0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个。 A. 2 B. 4 C. 6 D. 8

第六单元整理复习: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

第六单元整理复习: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一) 复习内容:数的运算(一)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如: ①一共折了多少颗星?36+28 ②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 ③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 ④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 24×24× ⑤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 ÷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4.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出示以下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下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二、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习简便运算: 课件出示: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4.37+ +0.63+ 1.25×72 38×56+44×3894×101 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 75.2-19.8 =3.87+3-0.01 =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4.37+ +0.63+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b+c)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10.47-5.68-1.32 5.39-2.88-1.39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说交换律、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这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

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复习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知识点: 1.比多少: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谁有剩余,就说这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一种事物比这种事物少。 2.“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事物的顺序。 3. 数的读法:先读十位再读个位。(写成语文数字) 数的写法:先写十位再写个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写成数学数字) 4.数的组成: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5.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解决。 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解决。 6.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7.计算方法: (1)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 (2)十加几:10加几等于十几。 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十几加(减)几:直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 8.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四式 (2)“大括号、小问号”类型 二、巩固练习: (一)几和第几练习题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一、我会算。 3+6= 4+4= 9-6= 5+2= 8-6= 10-5= 9+1= 4+5= 7+3= 7-7= 6+2+2= 2+3+4= 10-7-2= 9-5-2= 8-3-4= 8-4+6= 5+5-6= 1+8-4= 10-4+3= 9-7+6= ()+2=6 7+()=10 ()-2=5 ()-9=1 5+()=8 ()+3=9 ()+10=10 9-()=9 ()-6=4 (1) (2)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验内化,探求新知理概念 整理提示: 1. 根据数的特点找 到数之间的联系,并 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 整理。 2. 先小组讨论它们 之间的联系,然后分 工合作,汇报时要说 清整 理的理由。 3. 如果不能够面面 俱到,可以选取一部 分数进行整理。 (二)汇报整理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 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一)正数、0、负数、 小数、分数都可以用 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 (二)小数和整数是 十进制计数。 出示数位顺序表: 预设: ①学生按照整数、小数、分数、 百分数分类。 ②自然数和整数分类。 提问3: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 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 数包括正整数和零,除此之外, 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接下来, 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 习,整理。 预设: ①回忆知识点 ②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③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 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④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 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 提问1: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 2.5、-、-2.5这几个数吗? 提问2: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 么? 预设:数轴上的正、负数是以0 为对称点对应排列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 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 1. 汇报,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 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 骤。

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是1,而小数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三)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提问1:如果将30.4和3.6这两个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一下, 这两个数的大小会变吗?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预设:会变化。如果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这个数就会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果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这个数就会缩小到原来的……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的大小会有规律性地扩大或者缩小,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真是很重要啊! (四)分数和百分数 (五)数的整除 四、巩固练习 1. 0.045里面有45个()。 2. 0,1,54,208,4500都是()数,也都是()数。 3. 分数单位是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提问3:从数位顺序表中,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 预设:数位、计数单位、整数部、小数点、小数部分 提问4:①请你在表中写出30.4和3.6这两个数, 两个数中“3”的含义相同吗? 预设:“3”的不同含义。 提问5: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 预设:所在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也就不同。 提问6:谁能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 预设:3个十和3个一。 小结:看来同样的数字,所在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就不同。 提问9: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预设: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 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提问10:分数单位与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易错题精选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易错题精选一、直接写出得数。 2.6-0.04=1+48%= 31 2-+= 44 3 0.3=561 += 11116 ?() 0.21+0.77= ÷ 25%425%4= ?÷?1111 ++= 4545 ÷ 二、填一填。 121.4,这个数是()。 2、要使1.8+8.2里应填()。 3、两个因数的积是12.6,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1 10 ,积是()。 4、一个两位数,除以8,商和余数相同,这个两位数最大是(),最小是()。 5、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占水的()。 6、一件衣服进价120元,按标价打八折出售,仍赚32元,则标价是()元。 7、一个生日蛋糕,切成5等份的每一块比切成8等份的每一块重60克,这个生日蛋糕重()千克。 8、一段粗细均匀的钢材,3 5 米重 1 20 吨,这种钢材平均每米重()吨,每吨长()米。 9、4 5 千米增加 1 4 千米是()千米,16千克比()千克少20%。 10、你在计算器计算“12.9×4.3”时,发现计算器的小数点键坏了,你还能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请把你想到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三、选择。 1、光明小学六年级平均每班52.4人,六年级可能有()个班。 A.4 B.5 C.6 D.7 2、一双凉鞋若卖140元,可赚40%,若卖120元,可赚()。 A.20% B.22% C.25% D.30% 3、 3 9.5 5 ÷()9.535 ÷?。 A.> B.< C.= D.无法比较 4、估算 81 17 911 ?的值时,下列算式最合适的是()。 A.18×1 B.18×0.1 C.17×0.2 四、能简算的要简算。 1、3131 101- 5050 ?2、 13 42+ 27 ?? ÷ ? ??

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总复习 第1节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小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进一步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在梳理本学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和方法,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 三、教学难点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结构图。 四、教学具准备 学生对全册书知识点的整理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整理 同学们,三年级上册都学完了,今天开始我们对整本书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打开数学书的目录。

在进行知识整理时,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分单元进行,这样每单元的知识会比较清晰。也可以按照数学知识不同领域来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建立起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分领域整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观察主题图 提问:先看看哪几个单元是涉及到数的认识与运算内容的?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怎样安排整理的顺序? 小结:第八单元是小数的认识,第一、三、四、六、八单元有数运算。先是加减运算,然后是乘除运算,还有四则混合运算;先学习整数的运算,再学习小数的运算。 2.将单元分块知识组合成结构 (1)展示数与代数领域各单元知识图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2 数的运算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2 数的运算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0~71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难点: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庆祝“六一”主题图。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还差多少只? 生2:买饮料一共要花多少元? 生3:用了多少米彩带?还剩多少米? 生4: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师:你们都很善于观察,提出了许多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运算?(板书课题:运算的意义) 1.回顾加、减、乘、除的意义。 师:谁还记得加、减、乘、除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生1: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的运算是加法。 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生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是乘法。 生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乘法运算。 生1:我们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有38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3:商店里一件衣服原价400元,打六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 3.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师:加、减、乘、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生2: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生3: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 4.整理0和1在运算中的特性。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进一步认识了…… 生2:能够运用四则运算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运算的意义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课时实数和有理数练习

第一部分数与 代数 第1实数和有理数 备考演练 一、精心选一选 1.(2017·宁波)在,0,2这四个数中,为无理数的是( A ) A. B. C.0 D.2 2.(2017·张家界)2017的相反数是( B ) A.2017 B.2017 C. D. 3.(2017·永州)8的绝对值是( A ) A.8 B.-8 C. D. 4.(2017·山西)计算12的结果是( C ) A.3 B.-1 C.1 D.3 5.(2017·内江)下面四个数中比5小的数是( D ) A.1 B.0 C.4 D.6

6.(2017·丽水)在数1,0,1,2中,最大的数是( D ) A.2 B.-1 C.0 D.1 7.(2017·仙桃)如果向北走6步记作6,那么向南走8步记作( B ) A.8步 B.8步 C.14步 D.2步 8.(2017·呼和浩特)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0000 km2,将这个数用 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C) A.0.96×107 km2 B.960×104 km2 C.9.6×106 km2 D.9.6×105 km2 9.(2017·河北)把0.0813写成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 则a为( D ) A.1 B.-2 C.0.813 D.8.13 10.(2017·河北)下列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A ) A.(3)2 B.3÷2 C.0×(2017) D.23 二、细心填一填 11.(2017·南宁)计算:|6|=6. 12.( 2017·福建)计算:|2|30=1. 13.(2017·贵港)计算:35=8. 14.(2017·青岛)近年来,国家重视精准扶贫,收效显著,据统计约 65 000 000人脱贫。65 000 000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6.5×10 7. 三、用心解一解 15.(2017·长沙)计算:|3|(π2017)02sin 30°. 解:原式=3113 =6 16.( 2017·南宁)计算:(2)2sin 45°(1)3. 解:原式=2× 1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个级、万级、亿级。) 2、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3、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7、从右边数起,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读数的方法 1、读数时,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2496|0000) 2、读数时,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要写大写数字。)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写数的方法 (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万级都是四位数。) 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四、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先数位数确定位数相不相同) 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 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五、数的改写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的四个0省略,换成“万”字。 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万级的八个0省略,换成“亿”字。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5(有5、6、7、8、9、) 向前一位进1; 1、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找到万位,再根据千位上的数,用 “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2、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七、数的产生 1、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7、 8、 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修订后的教材主要分四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相比,少了“常见的量”“数学思考”这两部分。 “常见的量”作为一种应用性知识,渗透在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和“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也较为贴近,所以修订后的教材没有独立设置专门的复习,而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复习。 “数学思考”则是为了突出本套教材对数学思想的重视,在“整理和复习”中特意把“数学思考”从“数与代数”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为一个小节。一方面,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另一方面,重点复习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一)以点带面,突出核心概念、核心原理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在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一方面使“整理和复习”摆脱了罗列知识点、汇编概念与法则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梳理知识脉络的线索。 例如,“数的认识”的复习,从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实情境入手,呈现了与运动会相关的各种数据,有整数,有小数,有分数,有百分数,有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有“负增长”,体现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数进行分类,使学生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数系”的发展脉络,了解各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及相关重难点(如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数位、进制、位值等)进行复习。 (二)加强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知识结构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关注不同形式的知识背后的内在一致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法进行回顾,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可使学生认识到: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不会因为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描述的方式,避免了以往在复习一个数乘以小数、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把它们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