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应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理论来阐述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心理学、重要性。

一、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事前预防。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就是指在煤矿井下的循环作业中,“人,机,环境”之间的合理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安全行为,最终达到生产的安全状态。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重点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极大自由度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煤矿事故中,除了井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要运用安全工程心理学的原理,逐步培养提高井下职工的规范操作和自我控制素质减少失误,从而减

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感知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人的行为选择与其对客观事物状态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准确的感知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前题,它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要做到安全高效,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状况和特殊环境的感观效果,记忆理解,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井下职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情况,做出准确的辩识和判断,这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 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改善井下条件,增强感知效果改善井下环境,有助于被感知事物得以清晰化。据研究证明,具有强烈或较为强烈的刺激容易被人体感知;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的具体执行中,除了根据相关规定所设安全标志外,还要逐步改善煤矿井下环境,如:巷道断面的扩大,井下照明的增强,井下设备的位置调整,适当增多井下其它标志等,均可增强井下作业人员的感知效果,以此提高井下场所的安全性,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1·2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为了使井下作业人员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不安全的隐患,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在安全管理中要相应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事物对比性。例如:井下作业人员的服饰颜色,要选用色彩鲜艳,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警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这样在井下就会增强色彩的对比性,在平时一般性操作中以至于已发生事故的抢险救灾时,均能起到预防及保护作用。另外还有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事物对比性,实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提高井下人员协调性,增强不同环境适应能力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运用人体协调性原理, 充分利用人体各种感官,可在模拟井下环境中进行感知运动训练,使人的感知更加有效。在搞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做到形式多样化,开展感知运动训练,达到

眼睛、耳朵、手脚的协调配合,不断增强井下人员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避人为事故的发生。

安全规范行为在制度中实现要实现煤矿在生产中的安全,就要把“安全第一”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其根本保证。只有这些制度真正地得以落实,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对于井下作业人员,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可以通过外部的激励促使井下作业人员发挥其内部潜能,自觉而主动地执行规范操作,消除不安全行为。在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时要注意突出激励机制的作用,对职工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活动,可以正面强化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目的。培养心理个性,调控安全行为多数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直接原因所导致,其中包括两方面:井下作业人员因存侥幸、麻痹心理的违章行为;情绪心理变化而导致操作上的失误。控制不安全的行为是以人作为对象的,因此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从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体性格的研究和掌握入手,配以合理

的管理方法,使之达到调控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目的。

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运用在预防工伤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分析处理事故等方面。

二、安全心理学在矿井的应用有哪些。

1.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职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自发的要求,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2.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工会干部、劳保安全技术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对从事电气、起重、运输、锅炉、压力容器、爆破、焊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等危险性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

4.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与安全生产有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

5.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其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采取对策和措施。

6.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大量原始资料,通过统计处理,找出事故产生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有时为了找出事故的隐患,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同类原因的事故,以及采取最适宜的预防措施,常常需要对事故个案进行心理学分析。

7.对事故主要责任者、肇事者在发生事故前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入分析,以阐明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安全教育和采取必要措施,杜绝以后再发生同样事故。

8.从知觉、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对一些经常有不安全行为的工人,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并将其列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对象;对他们的性格、气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他们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改变对安全不利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

9.运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对生产设备、机具、安全保护装置、工作场所以及工作环境经常进行工程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使设备、机具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场所适合人的操作,工作环境不影响人的安全和健康,从而达到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降低能耗、减少工伤事故的目的。

10.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知识,进行经常性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

三、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电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闻段、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和潜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而

有所变化,因此不能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去生搬硬套。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保证基本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生产作业的情况采取动态的安全组织管理;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安全管理方式与奖惩措施。

四、非正式群体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彼此组合到一起,如师徒、校友、老乡等。在煤矿的正式群体中,不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而且还对人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职工的行为效率。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浓厚的群体意识,成员之间感情密切,利益一致,彼此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促进了群体间信息的沟通,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另外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是自发产生的,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正式职务和权力,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越条件,如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体贴别人等,因而在成员中有很高的威信,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

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时,它可以协助正式群体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一些正式群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不同的心理需要。但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抵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生产。

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保持和建立成员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使其行为稳定;可利用组织进行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互敬合作精神;可利用其为人员提供归属需要使其安心工作。

五、奖惩机制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对个人的行为实施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即正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负强化作为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它能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影响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沟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在煤矿中要科学地运用负强化,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基于强化理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1)安全工资,即通过月度对区队人身事故、重大非人身隐患整改、安全大检查等指标的考核,量化评价安全行为,并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正负强化。

2)安全风险抵押金,即对每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和相关领导分别以效益工资的一定比例作为月度抵押。对于符合考核条件的按抵押金额等额奖励,对达不到相应考核条件的按要求扣罚抵押金。

3)安全罚款,主要是按照“三违”程度和“三违”比率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4)安全积分奖金,即通过积分考核、以分计奖对区队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正激励,使其能够直观地算出所得奖金的数额,以此来调动区队和管理干部抓安全的积极性。

在实施强化理论措施的同时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坚持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六、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

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能够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就会有较大的功效。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形成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共同进退。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亲情管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煤矿工会与员工及其家属签订“夫妻安全条约”,以家庭道德规范形式对员工安全行为实施亲情约束和教育;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发动矿嫂为一线员工开展安全宣讲送祝福活动;邀请部分死亡职工家属为“三违”问题作报告和职工在下井前要面对其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员工的基本家庭情况,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如资助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等。

这种亲情感化方式实际上是满足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提出的员工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有了亲情的感化,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就会克服对井下工作的盲目恐惧感;亲情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基础,亲情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面对家人的企盼和祝福,员工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对幸福的渴望,自然会在生产中珍爱自己的生命,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率。

亲情管理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关爱员工的拳拳之心,可谓于无声处见真情。只有企业亲情管理员工,员工才会倾情奉献企业;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七、结语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受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亲情管理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个人的心里

活动是其外在行为的内在根据和驱动力;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受内部心理所支配,所以人的行为表现必有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心理不正常,行为就要出问题,就可能

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煤矿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外在因素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加强对职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约翰·P·霍斯顿著,孟继群等译:动机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2] 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 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五招”提升职工安全意识《中国煤炭工业》2009年02期

[5] 安全认识与行为关系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吴照云,管理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新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提升对煤矿安 全生产的影响(新版)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 响(新版) 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煤矿安全是一种系统工程,它包括的因素很多、环节也不少、动态也不那么简单。据统计,我国工伤事故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中低于20%的事故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无关,基本上都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其中,导致煤矿事故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这种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煤矿职工的心理隐患。因此,本文针对煤矿企业矿工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就如何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及时疏导矿工亚健康情绪,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 abstract:coalminesafetyisadynamicandcomplicatedsystemicproje ctofmultifactorandmulti-link.accordingtothestatistics,thewor kaccidentsoccurthemostinthecoalindustryofchina,amongwhich80% workaccidentsincoalindustryarecausedbygivingdirectionsagains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新版)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感知规律、动机激励及个性差异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矿工们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感知规律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人

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控制人不安全行为(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控制人不 安全行为(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控制人不安全行为 (新编版)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导地位,而人的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借助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求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事故的成因 职工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行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1)怕麻烦,贪图一时的方便而不顾后果,冒险违章作业 (2)明知故犯,存在侥幸心理 (3)办事凭经验,逞能、出风头,自行其是

此外,还有受各种激情影响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造成判断失误,骄傲自大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爱面子、自尊心强,从众心理以及逆反心理或赌气做事等职工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现象。 2、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1)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诱导高尚的动机,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能以儆效

安全心理学

第三章事故不安全行为因素心理机制分析 第一节人失误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1.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 2.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斯文认为人失误有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规定的可接受的界限不恰当造成人的失误;二是由于人的不恰当的行为引起的人的失误。皮特认为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导致不希望的时间的拖延、困难、问题、麻烦、误动作、意外事件或事故。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即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出现偏差,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4.人失误的概念:人失误即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5.对人失误的理解有六点论述:1、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2、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能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比对人员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3、关于人失误的许多定义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有争议的。4、某一级别人员的失误,反映了较高级别人员的职责方面的缺陷。5、人们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凭直感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或靠侥幸来维持无事故的记录,则不会取得长期的成功。6、按惯例编制操作程序的方法有可能促使人失误发生。 6.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概念的相互比较:1、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失误。2、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失误。3、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会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不安全行为与违章操作本质是相同的。(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在(或曾经在)事故现场的人员,一般是生产操作者(3)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3E 原则中的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4)人的不安全行为本身往往是错误的;换言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1)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2)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如设计者、制造者、维修者、管理者等各类人员。(3)防止人失误采用3E原则中的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4)人失误时行为本身往往不错,而是进行过程中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7.按照人失误的原因将人失误分为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和偶发失误。随机失误是指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不能重复的。系统失误指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人失误。系统失误主要与工作条件有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及职业训练能有效地克服此类失误。偶发失误是指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 8.按照人失误的表现形式,可以把人失误分为三类:1、遗漏或遗忘2、操作错误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 9.人失误的产生机制:人的生理学模式可以表达为:感知(信息输入)-判断(信息加工处理)-行为(反应)。按照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人失误就是由于感知过程或判断过程失误或行为过程失误造成的误操作。 10.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是信息输入的心理过程,产生感知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信号缺乏诱引效应。2、认知的滞后效应。3、判别失误。4、知觉能力缺陷。5、信息歪曲和遗漏。6、错觉。 11.确定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叫判断。产生判断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遗忘和记忆错误。2、联络、确认不充分。3、分析推理失误。4、决策失误。 12.行为是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产生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错误;5、疲劳状态;6、异常状态。 13.导致人失误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个性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

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 《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而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1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电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中的应用知识讲解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的应用 肖大江 摘要:煤矿事故的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管理在整个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愈显重要,保护人的生命及健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将会给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极大的益处,减少事故发生,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真正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心理活动;减少事故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管理中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安全心理学 1.1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 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学/安全心理学。 1.2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1.3 研究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能够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2 心理活动对安全的影响 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doc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心理学: 3.观察法: 4.问卷法: 5.访谈法: 6.案例研究法: 7.自然实验(现场实验): 8.实验室实验: 二、填空题 1.国内外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一般由()、()和()三大块组成。 2.管理心理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学科。 4.()是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5.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学科。 6.()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影响下,个体或若干个体()和()的科学。 8.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类群体的演化过程,也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 9.管理心理学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的精细、巧妙和正确。 10.观察从时间上分有()和()。 三、简答题 1.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测验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是哪些测量及其特点?

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一、选择题 1.在中国管理心理思想的滥觞阶段,《尚书》中提出的()对领导者在德、才、能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要求。 A. 九德 B. 佶屈聱牙 C. 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D. 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2.诸子百家中,具有系统性而又对后代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家。 A.老子、庄子、列子 B.儒、道、法 C.儒、墨、法 D.兵、医、杂 3.中国古代管理文化高度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 A.德 B. 才 C. 人 D. 术 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明确的把()看做最高的道德规范。 A. 以人为本 B. 以德为先 C. 以民为本 D.中庸之道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指()。 A.无所作为 B. 服从客观规律 C. 保持行为 D.无所求 6.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强调管理的()。 A.以理服人 B.礼乐之道 C.以和为贵 D.制度传承 7.“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强调管理中()重要性。 A. 知人 B.聪明 C.贤能 D.业绩 8.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强调管理中()。 A.人心叵测 B.知人之难 C.凡人之险 D.人心险恶 9.中国古代甄选人员时十分重视()。 A.人的才能 B.人在顺境中的表现 C.人在逆境中的表现 D.多方面的考察一个人 10.中国古代很早就指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的观点,强调人员任用时的()。 A.能与任宜 B.人材不同 C.能力有差别 D.对能人的选拔 二、简答题 1.“中庸之道”蕴含了哪些观点? 2.“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体现的人员激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第一章 1.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里活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2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1)各类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2)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征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3)防止各类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3、安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搜集资料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交谈法、测试法和实验法。 4.测试过程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测试效度,另一个是测试信度。测试效度主要是测试的范围,而测试信度则是表示测试结婚的前后一致性。 第二章 1.反映时间,从机体接受刺激到做出回答反映所需的时间。 2.反映时间分简单反映时间和选择反映时间。 3.经典条件反射,知道那些是经典条件反射 4.操作性条件反 第三章 1认知心理:就是人在认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2 知觉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3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5遗忘的原因有三种学说:消退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渐渐消退,直到消失,成为真正的遗忘;干扰说,认为由于记忆痕迹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以致产生遗忘,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就会恢复;压抑说,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虑。 想象,按目的性程度和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情绪与情感四种动力特征的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6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7激情:是一种猛烈暴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8应激:是指当遇到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9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和个性因素。 10意志:从本质上说来,就是人自身对意识的积极调节和控制。 11意志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行动目的的自觉性是意志行动的主要特征;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1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14注意的起伏:人们在感知某一对象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恒定不变。如当人们用心倾听钟表的嘀嗒声时,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有时听的清楚,有时模糊不清。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就连注意的起伏。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 摘要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 1安全心理学 1.1安全心理学定义 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险因素和管理

安全心理学

论文名称:安全心理学与建筑施工班级:055081 学号:20081001421 姓名:李丰闯

安全心理学与建筑施工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它不仅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同时易受外部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在应用安全心理学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重视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活动载体等行之有效的渠道 和手段, 把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营造安全和谐、文明有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中心任务, 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建筑 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 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 内容,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很多因素, 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人的因素。为了保证生产安全, 防止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以及非伤亡事故的发生, 使企业能够正常而有序地生产, 并将财产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除了加强 安全技术措施的研究与落实, 注意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外, 还必须重 视对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的教育。因此利用安全心理学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认知心理与安全安全, 一般包括人的安全和物(机器设备、工作场所等) 的安全 2 大方面。危害安全的直接原因,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无论是要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 还是要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和认识心理有密切关系。认识不良或认识缺陷是导致事故( 显事故) 和准事故( 隐事故) 的深层原因之一。认识不良或认识错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对象根本无认识。例如: 2004 年1 月27日, 哈密煤业( 集团) 露采公司选煤厂 3 道用调车机牵引装8 辆局车, 当局车装完, 张某将牵引副绳摘下, 用主绳上的铁丝将副绳 缠绕绑在主绳上, 当副绳接近调车机转盘处, 张某将副绳从主绳上摘下时, 缠 绕固定副绳的铁丝将张某右臂绞进转盘, 构成重伤。这件事故可以看出张某在工作中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等不了解, 对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有认识, 甚至对于一个不知什么是机械的正常运行状态, 头脑中很难建立起明 晰的“期待模型”。而失去这一参照, 势必影响对从机械当前运行状态中所获信息的价值判断, 既认识不到哪些信息有用、重要, 从而造成信息选择时的犹豫不决, 导致整个反应时间的延误。( 2) 对对象认识不全面。例如: 1996 年11 月16 日, 原哈密矿务局露天矿发生了一起Z601 型—105号蒸汽轨道吊车翻倒的一级 事故。事故原因是当班 吊车司机魏某违反了《蒸汽轨道吊车规程》, 将吊车交给没有操作资格的吊车司炉艾某1 人操作, 由于艾某的错误操作和应急处理不当, 及对复杂操作认识不 全面, 造成吊车翻倒事故。并且要求艾某在短时间内完成若干动作, 对于缺乏认识的新手或操作能力不强的人, 在做出操作决定时, 对究竟优先采用哪些动作、采用什么方法, 艾某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3) 对对象认识错误。例如: 2003 年 2 月19 日, 哈密煤业( 集团) 露采公司选煤厂53# 输送带机头发生一起重伤事故。事故原因是53# 输送带出现打滑 现象, 班某违反《煤矿安全规程》, 戴着手套往滚筒里塞稻草, 将右胳膊卷进滚筒。这起事故是班某对机械传动的因果联系做了颠倒的错误理解和认识。以上所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与应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研究目的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包括: 第一,揭示人的心理特征,正确把握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及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工作,使各类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研究人的性格特征和怎样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核心理念 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复杂精神需求和具有不同性格与气质特征的,而且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会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必然对他从事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在安全生产中,这种“失误”就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行为。 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使员工容易产生紧张、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学习安全心理学,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并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运用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及其表现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因素。 4、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重要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 9、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10、人的个性异常复杂,但其核心因素是性格因素。 11、指出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是何种心理过程: (1)怒发冲冠(2)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判断题 1、所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 2、能力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因素。× 3、注意的分散也就是注意的分配。×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情感具有调节功能。√ 5、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6、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劳动的成效。√ 7、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作为科学。√ 8、直接推动人们劳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劳动动机。√ 9、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样,都是容易诱发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 × 10员工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12、“万绿丛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三、选择 1、“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本题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这是由于影响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在煤矿中应用 院系: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班级:安全B086 专业:安全工程 指导老师:张景钢 设计学生:韩洲源 设计时间: 2010年11月28日

安全心理在煤矿中应用 摘要: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应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理论来阐述安全心理学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心理学;以人为本;人-机-环境 一人是有思维的劳动者,其行为取决于人的心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大多是一些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因此,提前了解煤矿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设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心理进行预防和矫正,克服作业中由于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对煤矿生产安全的影响,从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根据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导致煤矿企业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1.侥幸心理 明知那样做会有危险,但又认为不一定碰巧会出事,或者以往曾经做过而并没有出事,企图侥幸成功的心理状态。产生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经验主义和“小概率事件”的误导。在一些从未发生或多年未发生事故的生产部位和环节上,较容易出现以所谓“老经验”为定式的操作行为,人的危险恐惧心理减弱,从而强化不良心理,形成错误积累,进一步放松警惕,发展为胆子更大、频率更高的违章,最终酿成大事故。 2.逆反心理 某些特定情况下,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或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反的对抗心理状态。在实践中,有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责代教、以罚代管,导致矿工工作热情不高、反感、不服气,也是逆反心理的致因。 3.麻痹心理 安全警觉性差,自以为绝对太平,满不在乎,麻痹大意的心理状态。人们之所以不自觉地表现出麻痹心理:一是由于从事某项重复性的工作,习以为常,而临危不视;二是在从事一项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丧失戒心;三是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发现反常现象,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束手无策;四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 4.逞能心理 自以为能干,自我表现,敢于违章,视冒险作业为英勇行为的心理状态。其表现特征为:一是好胜心理,喜欢到处逞英雄;二是爱与人打赌,不计后果;三是曾有违章行为而未酿成事故的经历;四是为争取时间和抢工,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置之度外,只顾眼前得失,不顾客观效果,固执蛮干,不听劝阻。 5.从众心理 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的理性和识别能力做出判断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俗称的“随大流”。由于从众,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和动作很容易泛滥成灾,从而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6.省能心理

安全心理学重点

1.Sor循环 2.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是指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总是有选择地、优先反映事物少数对象或其部分属性,而对其余事物或其属性反映的比较模糊的心理现象。 完整性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事物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征而整体地知觉事物 .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恒常性当条件发生一定范围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就叫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特性1客观性(直观性) 2主观片面性3适应性4对比性5互相作用性 3.冯特错觉实验 4.沈阳怪坡现象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动时总离不开一定的参照物。怪坡处 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 这种地形条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此时唯一能够当作参照的就只有这些石柱。 目测发现,怪坡路面上的很多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了一定的度数。而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右倾斜,我们便会感觉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而柱子如果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觉这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 5.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1)注意的广度(范围) 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瞬间人能够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就是说在短暂的时间内人们能清晰知觉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与起伏 注意的稳定: 较长时间将把注意保持在所从事的活动或感知的对象上,是指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注意的起伏: 人们在感知对象时,很难保持注意力的恒定不变,如听钟表的嘀哒声时有时清楚、有时听不清、有时听见、有时听不见,这种注意周期变化的现象叫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 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注意力离开当前的活动任务而被其他的刺激所吸引,也就是“分心”,引起注意力分散有住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有干扰刺激源的出现,主观上有疲劳或健康状况不佳等影响注意力的稳定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①注意对象自身的特点 对象逻辑关系明显、丰富有趣,就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注意,反之,则注意的稳定性差。 ②主观心理因素 兴趣广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的人注意力稳定性高,相反,注意力稳定性差。

煤矿安全与心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19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矿安全与心理(正式版)

煤矿安全与心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 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 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 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 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 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 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 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 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 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 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

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