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_绿叶梦_______教案示例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_绿叶梦_______教案示例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_绿叶梦_______教案示例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会写“汇、岗、戒”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难点: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各种树叶的标本。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汇”字:“汇”字的最后一个笔画“竖折”不能写成“竖、横”两画。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4.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树叶串成项链……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让学生反复读,个别读,齐读,感受采集绿叶的快乐。5.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

先默读,再讨论。(引导学生汇报:作者在秋天的收获更大,课文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很贴切。如:“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6.绿叶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文章最后一句“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正因如此,“我”对绿叶是那样的着迷。)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指导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题第2、3题。

2.背熟第5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最使“我”着迷的是绿叶

1绿叶的梦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

采集绿叶的乐趣

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

秋天的收获更大

关于叶子的知识

2、芦叶船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蜘、蛛、桅”等生字,会写“横、竖、蜘”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有的还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试着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老师引导: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课后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一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他们当年的乐趣。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他们儿时的丰富想象,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能把课文连起来用情、用心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题。

七、板书设计:

2、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3 、一只贝

【教学目标】

1.认识“咸、涨、虹”等生字,会写“咸、拢、虹”等字。正确体会课文中“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只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颗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你是怎么知道的?(课后“学习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

磨制成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师:漂亮的贝壳令人喜爱,但用血和肉磨制成珍珠的贝更令人可敬,下面这两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A.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

B.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吗?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老师总结归纳: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说。)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四课《快乐的暑假》。(1)自读诗歌,画出不懂的生字词。(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学诗歌。

六、板书设计

3、一只贝

可怜丑陋

可敬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憧、憬、泼”等生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郊外采花”“海滩戏水”等画面。

2.导入(指着画面):同学们,你们向往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吗?请跟老师一齐走进《快乐的暑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受快乐,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听课文朗读音带,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可采取个人

读、小组里读、全班指名朗读等形式。)边读边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3.小组交流: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紧张、严肃”的教室、学校,“沉重”的书包的意思。5.把这首诗美美地朗诵给大家听。

五、作业:熟读课文。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课文最后一节写道:“喜欢蹦蹦跳跳,喜欢唱唱笑笑,对着天上飞过的白鸽,齐声呼叫。”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个小朋友,对着天上飞过的白鸽,你会喊些什么?你会表达怎样的心愿?把你想喊的话写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暑假生活紧张

无拘无束严肃自由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出示多音字。)汉字真有趣!我们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准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有些字意思不同,读音就不相同。)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为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学习自主填写。答案力求丰富多样。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语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作用即可,不要讲授有关修辞知识。)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

流: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老师小结。

四、积少成多——背诵古诗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一比谁读得最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受伤的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想对用弹子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钓鱼、找朋友等游戏。)

2.明确交流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单元中,《绿叶的梦》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最令自己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先分成小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事讲给同组同学听,要重点讲述“有趣”“难忘”之处在哪里,让听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感受。听者要认真,听完后作出评价,看谁讲得最好。)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刚才,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故事大王”。现在,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最佳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在写作中别忘了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6.修改作文。

5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洞庭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师: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2.板书课题(《望洞庭》刘禹锡);齐读课题。

3.创设情境。请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学习诗文

(一)交代学习古诗的方法——“五读法”。

(二)运用“五读法”读古诗。

1.一读读通,咬准音。检查自学效果。

2.二读读懂,知大意。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3.三读读精,解词义。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②根据书后注释练说诗意。③重点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④读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⑤根据注释说意思。⑥重点理解“白银盘”“一青螺”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四读读会,悟意境。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5.五读会读,有感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前往观光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将来要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洞庭湖,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想象《洞庭湖》中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菊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喜爱菊花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赞美菊花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菊花图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元稹的资料。

3.课件出示菊花的图片。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好“舍、斜、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绕舍”是什么意思?“似”是什么意思?“更”是什么意思?)

3.分小组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句大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出问题,悟情境

1.学生分小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①秋天的菊花开得怎样?②诗人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观赏菊花?③菊花开过后大自然中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象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4.能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步骤学习这首诗。

【重点难点】

1.根据文中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通顺。

2.检查初读效果。

3.对照插图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天将亮的时候,在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的。)

三、解诗题,知诗人

1.理解诗题(枫桥夜泊——客船夜里停泊在枫桥下面)。

2.检查预习,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张继的资料。

四、明诗意,析内容

1.自由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与小组同学讨论。

2.指名朗读,师生诵读。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①结合插图,再看古诗,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②学生交流以前理解古诗所用的方法。③师生总结方法,并用课件展示。(a.看诗中的注释; b.查字

词典; c.看工具书或看插图理解; d.联系上下文理解。)④小组学习。⑤学生汇报,教师根据诗句进行对译(课件演示)。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一边听老师示范朗读,一边闭目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诗中怎样的画面?(播放忧伤的古乐。)

2.诗人看到和听到了什么?(看到:月落、霜、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鸣。)

3.从画面的情景和诗句的描绘中,你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为什么诗人一夜不能入睡呢?同桌之间探讨原因。(惆怅、思乡、忧国忧民、因科举落榜、伤感等等。)

六、朗读背诵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忧愁、伤感。)

2.确定基调,划分节拍,标出重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课件播出忧伤的乐曲)。

4.背诵本诗。

七、总结,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观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盐、据、昂”等生字;会写“盐、据、卧”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学习过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是多么壮观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观潮》(板书课题),描绘的钱塘江大潮更可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塘江大潮,再次感受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好吗?齐读课题。

2.“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观”字,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查字典理解。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一)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教师检查:投影显示,指名认读。

3.重点指导“卧、沸、盐、震”等较难写的字的书写。

(二)交流资料,看录像。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你查到了什么资料?

2.查到的资料可真多!现在让我们看看录像,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看后,谈谈你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呢?请自由读课文。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四、学习“潮来前”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潮来前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汇报。

3.指名读有关句子。

4.潮来前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静,潮来时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中描写潮来前情景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说说潮来前江面的情况。

二、领略“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一)同学们,通过看录像,我们感受到潮水的壮观,课文是怎样用文字描述的?请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大家听。

(二)全班交流,品读理解。

1.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2.谈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采用各种办法(模仿、表演、简笔画、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指导朗读

5.再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潮过后”部分

1.惊心动魄的潮水过去了,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最后一段,画出有关词语。

2.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写得怎样?

2.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吗?

3.师小结: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五、课后练习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选择“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练习造句。

3.背诵描写潮来时情景的内容。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出你观察到的一种自然景象,如:大雨、大雾、大雪……

六、板书设计:

7、火烧云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3.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4.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5.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6.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2.背诵4-7节3.完成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8、四季童话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澡、烤、烘”等生字。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季风光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质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这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童话?)请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儿?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3.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已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每个季节的特点的?(喜欢相同季节的学生,可坐在一起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本课的写作技巧。

四、全班交流,升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汇报你喜欢哪个季节,再读读你认为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好了。)

2.在汇报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教师要引导喜欢相同季节的学生汇报完毕后,再汇报其他季节。)

3.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每个季节的特点。

4.积累背诵。师: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8、四季童话夏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会认“婆、骤、坠、亏”等生字;会写“婆、杂、幕、溜”等字;掌握“外婆、雨幕、滑溜溜、幸亏”等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课文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

3.“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什么样的景象?通过读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曾经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标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拼读;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注意“卡”等多音字的读音和“援、瘦”等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四人小组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

4.小组讨论,反馈。(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定会前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出了“我”。)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节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2)谁能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3)小组内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①“我”一个人从田里回家时,天气是怎样的恶劣?(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倾盆大雨,猛烈的疾风扑面吹来。)②当坠入田边的一口井中时,“我”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结果怎样?

③“我”冷静下来后,明白了什么?④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雨幕、盲目”等词语的意思。(5)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2)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3)课文中出现了两个“急”,这两个“急”有什么不同?(一个是“我”“急切的渴望”,一个是亲人们“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感动了“急切”的“我”。(4)全村的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出来寻找“我”,是一个怎样的场面?(“紧接着……很快……”)。(5)“我”为什么泪如泉涌?(是全村人对“我”的关心、疼爱、温暖感动了“我”,这种浓浓的亲情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4.课文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受到什么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三、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哪个部分你最受感动?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2.如有读得不够好的,请读得好的同学来帮忙,或是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

三、合作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或难写的、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引导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的撇上不要加一点。)

四、积累语句

1.朗读课文,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或屏幕显示,齐读。

3.组词比赛。

4.齐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并从课文里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到笔记本里。

五、巩固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呢?

2.说一说你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收集一些关于信心的名人名言,记下来。

七、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遇险(坠入土井)--危急(挣扎、坚持)--获救(火把)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会认“婴、哲、亦、毕”等生字;会写“启、简、亦、毕”等字;掌握“启发、简单、人云亦云、毕业”等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揭示的哲理。

2.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今天,我们学习《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篇课文。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全班认读。“开火车”认读。注意一些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如“哲、诺、材”等。

3.再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时,总要称赞老师的讲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小组内交流各自思考的结果,再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地理老师上课时把他们带到海边做地形沙盘,第二件是生物老师带她们上山采集树叶标本,让他们知道树叶有多种颜色,奇形怪状。重点写第二件事(2)因为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四、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重点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时期的哪一件事?老师的讲授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1)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有什么收获?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收获?(3)林巧稚为什么能在她的医疗事业上做出那么显著的成绩?(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5)能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吗?

2.小组代表在班中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着重引导理解如下几种看法:

(1)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林巧稚有良好的悟性,她不但从老师的方法中学到知识,而且能悟出人生的哲理。)(3)林巧稚之所以能在她的医疗事业上做出那么显著的成绩,是因为她非常重视医疗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工作,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3.教师相机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兴趣盎然、经久不忘、异口同声、千奇百怪、人云亦云、不折不扣、哲理、诺言、思维方法”等词语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部分?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2.指导朗读。如有读得不好的地方,要引导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必要时,教师可做范读、带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总结归纳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三、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词语,有不懂的先查词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兴趣盎然经久不忘异口同声千奇百怪人云亦云不折不扣

四、合作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齐读。

2.提醒学生“婴”字读作“yīng”,韵母是“ing”,不要读成“yīn”;“哲”读作“zhé?”,不要读成“zé?”。

3.学生提出难认的字。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提出容易写错的或难写的字。

5.学生交流记住这些字的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亦”字第四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辈”字上小下大,上边的“非”字要写得扁一些,紧凑一些。

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积累词句

1.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给生字组词。评选组词高手。

六、板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中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上悟到的哲理

11、成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自身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成长》,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读音。(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检查。)

4.分析个别难写字的字形,如“诞”等。

5.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给别人的钱或实物。恍然大悟:恍然,突然清醒的样了;悟,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听:英文tin的音译。马口铁罐。也用作马口铁罐装物品的量名。如:一听香烟、一听饼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2.快速默读,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一个叫约翰的意大利小孩儿,每天都到“我”干活的面包店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我”以为父母不喜欢他,或是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好。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我”在一个大雪天看到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并知道他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第三部分(第十四自然段):“我”明白了,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约翰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1)听录音朗读。(2)学生自由读。(3)检查学生朗读。

四、小结

结合实际,进行小结。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事。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二、研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二)导读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理解词语“听”“嘀咕”“琢磨”等。

3.理解感悟:(1)约翰在面包店里的什么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2)“我”对他的表现产生了什么想法?

4.找出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指导朗读,并抄下来。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三)导读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理解感悟。(1)后来我为什么改变了对约翰的看法?(2)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四)导读第十四自然段。

1.“我”为什么恍然大悟?

2.怎样理解这句话?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课文最后写道:“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大家讨论讨论。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探究。

2.小组推荐发言,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

3.教师小结。(提示:要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如有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要想办法说服;要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

三、谈学习收获

学习了《成长》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11、成长

妈妈不喜欢吗?

约翰用两块钱买东西——

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

这样做为了成长

12、球王贝利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会认“垃、圾、椰、祈、祷、锹”等生字。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你们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先自己拼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贫民窟:指城市中贫苦人聚居的地方。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别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的园林住宅。誉为:称为(含有称赞的意思)。真诚: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课文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教练被贝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写三年后贝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被人们称为“一代球王”。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1.熟记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球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

3.贝利为什么能成为“一代球王”呢?下面就请同学再读课文,看看贝利是如何成为“球王”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

2.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的收获。以下是要点:

(1)贝利家境贫困。(2)贝利喜欢踢球。(3)贝利球感很好。(4)教练送给贝利一个足球。(5)贝利更加刻苦练习,进步很快。

3.重点探究以下内容: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2)从这一段中,你感悟到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解感悟以下内容:

(1)小贝利在圣诞节送给教练什么礼物?(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看出贝利取得了什么成就?

三、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为“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板书设计

12、球王贝利

真诚

喜欢

勤奋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词语中“一”字声调的变化。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9 满山的灯笼火把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 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目录 1.种子 (1)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 3、钓鱼的启示 (6) 4爷爷的芦笛 (8) 5、古诗三首 (11) 6、桂林山水 (13) 7、走进丽江 (15) 8、五彩池 (16) 语文百花园二 (18) 9、卫星比武 (20)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22)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25) 12绿色的记事本 (27) 语文百花园三 (28)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30) 14、陈嘉庚办学 (32) 15、舞动的北京 (34) 16、大使馆妈妈 (36) 语文百花园四 (37) 17、莲叶青青 (39) 18、萧山杨梅 (40)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43) 20母亲的呼唤 (45) 语文百花园五 (47) 21、爬山 (49) 22语言的魅力 (52) 23 寓言两则 (55) 24 米芾学书 (58) 语文百花园六 (60) 25 鸟的天堂 (63) 26 鲸 (68) 27 麋鹿 (72) 28小狮子爱尔莎 (75) 语文百花园七 (78) 29 孔子学琴 (82)

30 端午节的由来 (85) 31 西门豹 (88)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91) 语文百花园八 (94)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2019-2020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

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二单元 5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第三单元 9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第四单元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4 陈嘉庚办学 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第五单元 17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第六单元 21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第七单元 25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第八单元 29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1 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

2015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 语文S版

种子 教学要求: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S版语文全套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S版语文全套教案第七册语文教案《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 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 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 1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 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 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 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 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 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 ① 1/ 5

教案设计: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从中受 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 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 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 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 去看看德国的花。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 生齐读, 指名读, 师注意纠正字音: 注意“莞”是个多音字, 本课中读“wǎn”, 表示地名时读“guǎn”, 如, 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 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 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 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语文出版社s版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 案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 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 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 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 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 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作文指导教案

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寒假里的一件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2、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现实,注意做好生活积累。 3、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丰富对生活的见闻感受,学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取长补短,在互评互改中提升写作能力,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指导细节描写,能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围绕主题把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同学们,寒假虽然过去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自己寒假里发生的事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节课作文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板书: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每次作文都会给我们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对题材、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内容或中心的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

制,作文时就很容易离题。齐读“笔下生辉”内容,思考:这次的习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2、指名说要求,师相机板书: (1)、题材:记事 (2)、对象:自己亲身经历 (3)、时间:寒假 (4)、数量:一件事 (5)、中心:快乐、精彩、感动 三、指导写作 习作要求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即事情必须是体现“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围绕中心,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来写呢? (生:年夜饭、年夜晚会、放烟花爆竹、放风筝、堆雪人、打雪仗等) 那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请同学们记住,以后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在重点部分你都要抓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多用好词,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比如写放鞭炮,应把怎样放鞭炮,自己当时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详细写出来。如果是写看烟花,应该抓住什么来写呢? (烟花的形状、颜色;观看的人群的动作、神态、语言;自己的内心活动)大家来看这一段:“我看见烟花五颜六色、金花四溅,有的像雪花,有的像莹火虫……,观看的人群中不时的发出阵阵的欢呼声,我也高兴地跳起来。”想一想怎么修改。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作文指导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寒假里的一件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2、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现实,注意做好生活积累。 3、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丰富对生活的见闻感受,学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取长补短,在互评互改中提升写作能力,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同学们,寒假虽然过去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自己寒假里发生的事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节课作文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每次作文都会给我们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对题材、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内容或中心的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离题。齐读“笔下生辉”内容,思考:这次的习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2、指名说要求,师相机板书: (1)、题材:记事 (2)、对象:自己亲身经历 (3)、时间:寒假 (4)、数量:一件事 (5)、中心:快乐、精彩、感动 三、指导写作 习作要求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即事情必须是体现“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围绕中心,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来写呢? (生:年夜饭、年夜晚会、放烟花爆竹、放风筝、堆雪人、打雪仗等) 那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请同学们记住,以后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在重点部分你都要抓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多用好词,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比如写放鞭炮,应把怎样放鞭炮,自己当时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详细写出来。如果是写看烟花,应该抓住什么来写呢? (烟花的形状、颜色;观看的人群的动作、神态、语言;自己的内心活动)

2019年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2019年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最新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最新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

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 (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

最新四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最新四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s 版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1 一、学习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朗读感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进行“五彩池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同伴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平台,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水有颜色吗?媒体显示:五彩池的画面师述: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还非常奇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板书:五彩池)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么? (3)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师: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

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大胜小学李国良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17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60%,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

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